关于广场舞的历史与现状

合集下载

广场舞:起源与传承

广场舞:起源与传承

广场舞:起源与传承广场舞作为一种集健身、娱乐、交流于一体的活动在中国大陆地区越来越受欢迎,成为了许多中老年人锻炼身体、社交互动的重要方式。

然而,广场舞并非是近年才兴起的现象,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民间传统。

本文将探讨广场舞的起源与传承,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广场舞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

一、广场舞的起源广场舞起源于中国的城市公共广场,尤其是在大城市和社区中的广场上。

最早的广场舞形式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当时的时尚音乐和流行舞曲成为广场上中老年人跳舞的主要选择。

由于城市化发展和生活压力的增加,广场舞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舒缓身心、释放压力的途径。

此外,广场舞还成为了社区中心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了社区居民的交流和互动。

二、广场舞的传承广场舞的传承是指将广场舞这一文化传统代代相传,使其得以持续发展。

传承的重要性在于保护广场舞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并将其传递给后代。

广场舞的传承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1. 社区传承:社区是广场舞活动的重要场所,社区舞蹈队和舞社的组织和活跃对广场舞的传承起到了关键作用。

社区传承不仅有助于广场舞技巧的传授,也强化了社区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

2. 影视媒体传承:随着广场舞的流行,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电影以及网络平台开始关注广场舞。

这些媒体的推广和宣传不仅使广场舞受众范围扩大,也促进了广场舞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3. 跨代传承:广场舞的魅力不仅仅局限于中老年人,年轻一代也开始参与其中。

广场舞家庭、亲子舞蹈队的兴起,实现了广场舞文化的跨代传承,弘扬了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家庭理念。

4. 地方特色传承: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舞蹈传统和舞蹈风格。

在广场舞中融入当地民间舞蹈元素,弘扬地方文化,使广场舞更具吸引力和独特魅力。

三、广场舞的发展与挑战广场舞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不仅仅满足人们的娱乐和锻炼需求,也面临着一些发展和挑战。

1. 广场资源:城市公共广场有限,人数众多的广场舞活动也带来了占用公共场地、引发噪音等问题,要合理规划和利用广场资源,确保广场舞与其他市民活动协调发展。

广场舞的兴起的原因

广场舞的兴起的原因

一、广场舞的兴起的原‎因‎(一)广场舞的‎起源舞蹈是人类‎为了满足自娱、娱‎神、娱人以及表情‎达意的需求而创造‎的以人的肢体动作‎为主要手段的艺术‎,大批原本濒临消‎亡的民间舞蹈也通‎过广场舞的形式得‎以重生。

广场舞蹈‎是舞蹈艺术中最大‎的一个子系统,在‎我国历史悠久,最‎早的广场舞是统治‎阶级用来进行宗教‎祭祀的一种形式和‎手段,是原始生活‎和古代社会最为经‎常的智力活动之一‎,有文字的记载就‎可以追溯到战国中‎晚期,《管子·轻‎重己》说:“以春‎日至始,数九十二‎日,谓之夏至,而‎麦熟。

天子祀于太‎宗,其盛以麦。

…‎…”也有学者认为‎,早在原始狩猎生‎活时代,人们通过‎围着火堆蹦跳来庆‎祝狩猎成果、驱赶‎野兽,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祭祀活动,‎如果说广场舞的前‎身是祭祀活动,那‎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更早时期。

由此‎看来,广场舞产生‎于人类早期的生产‎劳动中,随着时代‎的变迁,其意义也‎在不断变化,由早‎期的生存行为逐渐‎发展成后来的祭祀‎活动,再经过近现‎代的传承,最终演‎变成今天所说的健‎身广场舞。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人们‎开始由温饱需求转‎向健康需求,而闲‎暇时间的增多,使‎人们开始考虑如何‎利用休闲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花钱买‎健康的形式较少,‎然而在08 奥运‎的带动下,全民响‎起一股健身热潮,‎一种不花钱就能组‎织人民起来运动的‎广场舞热潮。

‎(二)广场舞定‎义界定关于广场‎舞的定义,可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给出一个确切的、‎权威的说法,不同‎的学者从不同侧面‎对广场舞的概念进‎行了探讨。

一般学‎者把广场舞认为是‎舞蹈的形式之一,‎主要从功能,特点‎、目的、内容等角‎度来界定广场舞。

‎归纳起来主要有几‎种观点:一是认为‎广场舞是一种舞蹈‎类型,如:广场舞‎是自发性以健身为‎目的的在广场上进‎行的舞蹈。

二是认‎为广场舞蹈是一种‎舞蹈形式,如:广‎场舞蹈是一种通常‎在广场开展的以歌‎舞形式呈现的具有‎开放性、自娱性、‎广泛的群众参与性‎及大众化的节奏韵‎律感和艺术美感的‎舞蹈样式。

广场舞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广场舞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广场舞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广场舞发展现状:近年来,广场舞作为一种大众健身方式,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参与。

广场舞以其简单易学的舞步、充满活力的音乐和积极向上的氛围吸引了大量的中老年群体参与。

然而,广场舞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场地资源紧张。

随着广场舞的流行,经常使用的公共广场成为炫技舞者和舞蹈队伍的聚集地,给其他公众带来了困扰。

公众的安静和休息权益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侵害。

其次,广场舞存在着舞蹈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

由于广场舞课程的普及,各个舞蹈队伍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队伍追求技术和形式上的创新,而忽视了基本功的培养和舞蹈的整体协调性。

再次,广场舞缺乏监管和规范。

广场舞市场的无序竞争和缺少相关的监管政策,导致了广场舞行业的乱象。

有些商家通过假冒伪劣产品牟取暴利,对舞者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最后,广场舞的普及程度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尽管广场舞在中老年人中得到了广泛的参与,但在年轻人群体中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

在发展广场舞时,需要更多地吸引年轻人参与其中,以增加广场舞的影响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对策研究:针对广场舞发展现状中的问题和挑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完善场地管理和规划。

加强公共场所的管理,合理规划广场舞区域,确保大众的正常使用权益,减少对其他公众的干扰。

同时,鼓励舞者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区提供舞蹈表演等文化服务,增强彼此之间的良好互动关系。

2. 提高舞蹈质量和培养舞者的基本功。

加强广场舞的培训和教育,组织专业人士进行指导和评估,提高舞蹈队伍整体水平。

同时,注重培养广场舞爱好者的基本功,提高其舞蹈技巧和舞蹈表现力。

3. 加强监管和规范。

制定相关的广场舞管理条例,加强对广场舞市场的监管,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保障舞者的权益和健康。

鼓励舞蹈队伍加入相关的行业协会,参与行业自律和规范的制定。

4. 多元化推广策略。

在广场舞的推广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群体制定不同的推广策略。

对于中老年群体,可以通过社区活动、电视节目等途径进行宣传和培训;对于年轻人群体,可以结合时尚元素和流行音乐,创造更具吸引力的广场舞形式,提高年轻人的参与度。

广场舞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广场舞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广场舞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广场舞作为一种体育健身活动和群众文化娱乐的形式,近年来在中国大陆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热爱。

它不仅为广大的中老年人提供了锻炼身体的机会,也成为社区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起初仅是一种社交活动,但后来逐渐发展为一种具有独特风格和特点的舞蹈形式。

广场舞被认为起源于中国大陆的西安市,当时它的主要形式是在广场上开展的集体舞蹈。

在90年代初期,一些中老年人利用课余时间聚集在广场上跳广场舞,以此增进社交和身体健康。

这种舞蹈活动最初的动力来自于广场上的音乐播放,一些中老年人不自觉地随着音乐摆动身体,逐渐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舞蹈形式。

广场舞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发展阶段和多样化阶段。

初期阶段是广场舞发展的起始阶段,主要集中在90年代初的西安。

由于广场舞本身没有太多的规范和约束,参与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舞蹈能力来自由表达。

这种自由的特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加入,在各个城市广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广场舞团队。

随着广场舞的普及和发展,它逐渐进入到了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广场舞开始引入一些技巧和动作元素,以增加舞蹈的观赏性和艺术性。

广场舞团队通过学习、研究和交流,不断完善自己的舞蹈技能和表演能力。

同时,一些专业的舞蹈教练和导师开始为广场舞团队提供指导和培训,以确保舞蹈水平的提高。

进入到多样化阶段后,广场舞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和丰富。

除了传统的舞蹈曲目和舞蹈风格外,广场舞还开始融入一些流行音乐和流行舞蹈的元素。

各地的广场舞团队在创作过程中加入自己的特色,并通过参加广场舞比赛和演出来展示自己的成果。

广场舞的多样化不仅丰富了参与者的舞蹈体验,也增加了观众的欣赏乐趣。

广场舞的发展与一些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密切相关。

随着中国社会的变迁,中老年人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也逐渐增加。

广场舞作为一种轻松愉悦的形式,为中老年人提供了排解压力和放松身心的途径。

广场舞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广场舞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广场舞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广场舞是一种源于中国大陆的舞蹈形式,在公共广场等场地开展,以群众参与式的舞蹈形式融合了健身、娱乐、社交等多种功能。

然而,随着广场舞的普及和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采取对应的对策来解决。

首先,关于广场舞的现状,可以看到广场舞在中国大部分城市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群众文化活动,吸引了大量的中老年人参与。

广场舞作为一种健康、愉快的锻炼方式得到广泛认可,很多人每天都会坚持在广场上跳舞。

广场舞的开展也对塑造社区风貌、增强社区凝聚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广场舞在开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广场舞的音乐噪音对周围居民造成了干扰。

有些广场舞音乐的音量过大,尤其是在早晨或晚上,影响了居民的休息。

其次,广场舞的场地占用问题也广受诟病。

一些广场舞队伍占据了大部分的公共广场,给其他休闲娱乐活动带来了困扰。

此外,一些广场舞队伍的行为也存在不文明现象,例如大声喧哗、扰乱公共秩序等。

为了解决广场舞开展中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首先,应该加强广场舞活动的管理和规范。

政府应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明确广场舞的时间、音量和场地等规定,加强对广场舞队伍的指导和监督,引导他们文明参与、有序开展。

同时,对于不文明行为要进行纠正和制止,加强对广场舞市场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文明素质和公共意识。

另外,应该建设更多的专用广场舞场地,分散广场舞的开展区域。

政府可以在一些闲置的场地或空地上新建广场舞活动场所,为广场舞队伍提供更合适的活动空间,避免占用其他公共空间,解决场地紧张问题。

此外,可以通过科技手段来解决广场舞音乐噪音问题。

使用可折叠的音响设备,可以根据广场舞队伍的规模和参与人数,调整音量大小,减少音乐对居民的干扰。

也可以利用耳机等个人音乐设备,让广场舞参与者个人享受音乐,避免对周围居民造成噪音困扰。

为了提高广场舞活动的社会效益,可以开展更多的文化交流和展示活动。

组织广场舞队伍参加各类文化艺术展示或比赛,展示广场舞的魅力和特色,提高广场舞的艺术水平和公众认可度。

对于广场舞的调查报告

对于广场舞的调查报告

对于广场舞的调查报告广场舞调查报告引言广场舞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健身活动,充满了活力和活跃的节奏。

它已经成为中国社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调查报告将对广场舞进行全面分析,包括其历史背景、参与人群、健康效益以及对社区的影响等方面。

1. 历史背景广场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

当时,广场上开始出现一些闲暇时间较多的中老年人,在音乐声中跳舞以娱乐自己。

随着时间的推移,广场舞逐渐发展为一种健身锻炼方式,并迅速流行起来。

2. 参与人群广场舞的参与者主要是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

他们通常是退休的工人、公务员或家庭主妇。

广场舞不仅能满足他们的健身需求,还提供了社交交流的机会,使他们享受到更多的社区乐趣。

3. 健康效益广场舞对参与者的健康有着明显的积极影响。

首先,它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加体能和耐力。

其次,广场舞的舞蹈动作涵盖了头、颈、胸、腰、臀、腿等各个部位的活动,能够锻炼全身的肌肉。

此外,还有研究表明广场舞能够改善中老年人的平衡能力,降低跌倒的风险。

4. 社区影响广场舞不仅对参与者个人有益,还对整个社区产生了积极影响。

首先,广场舞活动的举办使得社区的空闲场地得到充分利用,提高了社区资源的利用效率。

其次,广场舞增强了邻里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促进了社区凝聚力的形成。

此外,广场舞还激发了更多的社区健身活动的开展,提升了整个社区的生活质量。

5. 社会争议尽管广场舞有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争议。

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空间和噪音问题。

广场舞活动通常需要一片较大的空地,而在有限的城市空间中,很难满足参与者的需求。

此外,有些广场舞参与者会因音量过大而引起噪音扰民,对身边居民造成困扰。

结论广场舞作为一种健身活动,已经成为中国社区生活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它对参与者的健康至关重要,同时也为社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社交互动机会。

然而,在进一步推广和发展广场舞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关注一些问题,如场地不足和噪音扰民等方面。

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我们可以充分挖掘广场舞的潜力,为广大中老年人创造更多的健康乐园。

广场舞的历史和发展

广场舞的历史和发展

广场舞的历史和发展广场舞是一种集体舞蹈,其特点是简单易学、起劲有趣、适合所有年龄层,因此备受欢迎。

广场舞最早的起源地是美国,之后传入欧洲,再通过香港传入中国大陆。

中国大陆的广场舞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是由企业、部队、学校等大型集体在广场上跳的舞蹈。

直到二十一世纪初,广场舞才走进民间,变成了通俗文化的一部分。

广场舞的发展与中国社会文化相关。

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日常消费也随之增加。

与此同时,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提高,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己的爱好中。

此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广场舞也变成了一种社交活动,有利于增进人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随着广场舞的活跃度上升,一些业余团体也开始成立。

它们在公园、广场等场所中开展活动,吸引了大量跳舞者加入。

许多中老年人、年轻人以及儿童都开始热衷于广场舞。

在广场舞的发展过程中,舞蹈风格不断丰富和变化。

最初的广场舞以欧美流行的音乐为主,舞蹈动作也比较单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广场舞开始加入中国传统音乐、民族元素和各种节日主题,使得舞蹈的表现形式更为多样。

比如,蒙古舞、藏族舞、广东“踩高跷”以及一些时尚的拉丁舞蹈等都成为了广场舞中的具体表现形式。

广场舞不仅在舞蹈形式上丰富多样,也在舞蹈社群的组织方式上打破了过去的界限。

广场舞的跳舞人群由早期的企业单位转变为由社区、市民文化馆等组织引领的群体,在广场和公园中开展活动。

随着跳舞者的共同爱好,交流变得更加紧密。

各种舞种的爱好者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几乎每个城市或者乡村的广场上,都有对广场舞热衷者的团体活动。

然而,广场舞也有一些负面问题,比如噪音污染、对其他广场使用者造成困扰、聚集地过多等。

政府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例如,《广场舞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出台,以及各地政府对广场舞团体的引导和管理。

未来,广场舞的发展方向会变得更加多样化,需要共同努力以解决其潜在问题,从而实现音乐、舞蹈和社交的最佳组合。

舞动中国:广场舞的地域舞蹈风格

舞动中国:广场舞的地域舞蹈风格

舞动中国:广场舞的地域舞蹈风格广场舞是一种在公共场所开展的舞蹈活动,其独特的地域舞蹈风格在中国各地广泛传播。

如今,广场舞已成为中国大众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人们喜爱。

本文将从广场舞的历史背景、地域舞蹈风格的形成原因以及不同地区的特色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广场舞的历史背景虽然广场舞在中国算是近几十年兴起的一种活动,但其根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宫廷舞蹈和民间舞蹈。

古代宫廷舞蹈在明清时期曾经发展兴盛,将舞蹈与音乐结合,成为贵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民间舞蹈则吸收了各地的特色和风土人情,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舞蹈风格。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人们由于忙碌的工作和生活压力,缺乏锻炼和放松的机会。

广场舞的兴起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白,带给人们舞蹈的欢乐与舒适。

二、地域舞蹈风格的形成原因广场舞的地域舞蹈风格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地理位置、民俗风情和文化背景。

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民俗风情存在差异,这也为广场舞的地域舞蹈风格提供了丰富的源泉。

1. 自然环境:中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各具特色,如北方干燥而寒冷,南方湿润而炎热。

这些气候条件对人们的生活习惯和舞蹈形式产生了影响。

2. 民俗风情:中国各地的民族文化和地域风俗各异,这些因素对广场舞的地域特色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例如,西南地区的广场舞多采用舞蹈表演形式来展现当地的民间风情,而东北地区的广场舞则更注重舞蹈的力量感和肢体动作的协调性。

3. 文化背景:中国历史悠久,各个朝代留下了独特的文化遗产。

这些文化背景不仅影响了广场舞的音乐节奏和动作形式,还赋予了广场舞以丰富的艺术内涵。

三、不同地区的特色1. 华北地区的广场舞以舞蹈动作简洁利落、舞曲明快为特点。

华北地区的广场舞常常呈现出一种豪放的气息,舞者们充满自信地在广场上舞动。

2. 华东地区的广场舞注重柔美、优雅的舞蹈形式。

华东地区的广场舞常常使用华丽的服饰,舞者们的舞姿优美、柔和,给人以视觉享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广场舞的历史与现状
发表时间:2017-06-05T13:57:24.833Z 来源:《文化研究》2017年2月作者:孙霏霏[导读] 广场舞作为大众喜闻乐见的一项娱乐活动,发展流行的非常快速,在中国的兴起引领了一股潮流。

广州市番禺区文化馆广东广州 511400 引言:广场舞现在是喜闻乐见的居民活动项目,在中国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特色,广场舞的发展历经一个很长久的时期,一直到现在才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居民活动,但是目前我国的广场舞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本文就广场舞的历史与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广场舞;历史;现状
1.广场舞的特点
广场舞作为大众喜闻乐见的一项娱乐活动,发展流行的非常快速,在中国的兴起引领了一股潮流,这股潮流慢慢成为一种特色,在国际中知名流传,广场舞之所以能发展的这么快,主要在于它的特点,它简单易学、节奏带感、具体而言有以下一些特点:
1.1集体性
广场舞从形式上看还是一种艺术表演形式,表演方式多样且不拘谨,只要有几个人组建成一个小群体,自带一点节奏的音乐,选择一个合适的场地就可以进行的形式,因此具有集体性,少则三五个人,多则几百上千,表演时可以以单人舞模式,也可以以双人、三人模式,这种表演形式具备的条件比较低,很容易实现,因此很多居民从中老年到青少年都喜欢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一来可以扩大娱乐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强身健体,充裕生活,在这种集体的活动中,择志同道合的人交流成友,形成一种集体性的活动。

1.2 娱乐性
对平常公民来说,自娱性的活动有很多种,比如打牌,逛街,聊天,而广场舞则是一种典型的自娱性活动,不具有功利性,也不像平常话剧和殿堂的表演,没有观众席和表演专区,观众就是自己,表演者也是自己,一种纯粹的自娱性表演模式,因此,很多艺术评论家讲到,广场舞是一种真正的艺术,一种利用舞蹈来抒发情感,将情绪通过动作抒发出来的形式,观赏者可以从中感受到对生活的热情和珍惜,生活的趣味性被体现的淋漓尽致,喜欢跳舞的平民个体可以通过这种自娱性的活动表现自己,获取精神上的满足,衬托出自我价值的实现,者也是广场舞敬酒不衰的根本原因。

1.3 自发性
广场舞是一种自发的民间行为艺术活动,三三两两相同兴趣的人集中在一起就可以组建一支广场舞队,很多广场舞爱好者不仅自发组织场地,购买音响和基本设备,甚至有一些团队为增加广场舞的炫彩,还特意增加镭射彩灯,主动为活动添置更好的设备,很多广场舞带头人的舞蹈都是提前自己用心学习并排练出来到,为了集体的健康与娱乐乐此不疲,孜孜不倦,带动了市民,也推动了整个城市,这就是广场舞的独特,具有自发性,因此,也不具备强制性,一句地方基本条件的差异存在特异性。

1.4多样性
广场舞的种类和服装,广场舞舞曲都存在多样性,首先依据地方特色和年龄阶段选择节奏感做合适的广场舞曲作为广场舞的首选曲目,其次在编排具有地方特色的广场舞舞蹈动作,这一些列因素共同造就广场舞的多样性,现就广场舞的种类、特色和代表曲目介绍如下:
2.广场舞的历史
广场舞的发展在中国历经很长的时期,在远古时代,广场舞就已经出现端倪,但是那个时候的广场舞还不叫广场舞,叫做祭祀动作,远古时代,所属地区一旦出现天灾人祸或者万民敬仰的事情时,就会以祭祀的动作作为表达夙愿的主要形式,这种气势已经是广场舞的额基本雏形;然后就是在1940年以后,收到西方国家文化的熏陶和我国新文化的推动,在陕甘宁地区兴起的秧歌,这种秧歌与40年代的传统秧歌还有所差异,40年代的传统秧歌主要用于庆祝大丰收,传统的秧歌舞大部分有融入戏剧的形式,有唱、有跳,现代的广场健身秧歌舞更加注重其健身性,主要的在音乐的伴奏下以舞蹈动作为主文革时期它的动作与广播体操相近,相对的简单和机械,所有的舞蹈动作都有敬仰意义,随后就是80年代的广场舞,80年代的广场舞仅仅只流行于一些一线城市,那时候人们对广场舞的认识还是一种时髦的运动,人们对广场舞更多的理解为交谊舞,随后在90年代末,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更多的人对交谊舞和舞蹈观念改变,出现了一些歌舞厅,歌舞厅的发展也仅仅是一个过渡。

不久以后,歌舞厅销声匿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享乐已经不是首要考量,健康成为全民吹捧的指标,健身意识不断增强,我国健身器材和休闲场地越来越广泛,这种健康、休闲、娱乐的模式共同造就了现在全民喜爱的广场舞,尤其受的中年人士的青睐。

3.广场舞的现状
3.1广场舞的发展现状
广场舞蹈对于长期坚持的人的形体健美功能极强,不仅可以缓解人们的紧张情绪和工作压力。

经常练习对人的肢体协调能力及肌肉锻炼、骨骼密度强化具有极佳的效果,从功能上讲,广场舞丰富了全民的文化建设和精神生活,现在的很多知名电影中和综艺节目中都会涉及广场舞的部分,广场舞几乎成为时下最流行、最炙手可热的潮流,广场舞的发展不会一蹴而就,因为广场舞的发展是以健康为目标,以兴趣爱好为载体,像这种以健康投资为渠道的艺术形体一定存在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趋势,不仅如此,现在很多以广场舞为内容形式的比赛推陈出新,在广场舞本身的特点上加上创新的编排,活着将地方戏剧或文化特色穿插进去,风格迥异但标新立异,很多广场舞的赛制已经达到一个国际的水平,几乎可以比拟西方国家的恰恰等等舞种,每年一届的“羊城之夏”广州市群众文化系列活动之广场舞大赛,开赛以来,各区广场舞团队踊跃参与,特别是番禺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退管办举办的广场舞大赛,邀请区文化馆专业舞蹈老师孙霏霏为各参赛队伍进行整体舞蹈的编排,然后将各自地方文化特色导入进去,在番禺区石基镇每年举办的千人广场舞大汇演活动期间,开办了有将近300个舞蹈编排班级,比赛场次高达120多场,过程中展示的广场舞种类就有古典的、民族的、爵士的、体操的等等各种风格的广场舞,在网络上也是比比皆是,在百度网中输入“广场舞”,出来的相关视频和短篇有1700054个,由此数据可以发现,首先广场舞现在的发展非常凶猛,其次,广大群众对广场舞的需求正在持续,否则也不会通过视频进行学习,视频从动作编排、音乐、服装到制作越来越专业。

3.2 广场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3.2.1 专业组织和舞蹈团队缺失
广场舞蹈中,很多舞蹈都是一个爱好者通过舞蹈自学而提炼出来,并没有实质上专业人士进行编排,所以很多广场舞蹈都是同一个简单的动作不断重复循环,歌曲也是单曲循环,这样形成的广场舞因为缺乏创新,反复重复的乏味而实施不了可持续,因此,对于广场舞蹈的编制最好请教专业人员,编制出来的广场舞动作潇洒舒服,动作的难易程度形成梯度,动作可以分为好几个批次进行学习,每一个系列动作对应一首应景的、有相同节奏感的音乐,如此设计的广场舞既具有挑战性,又不是趣味,相对来说也比较时尚,但是我国民间广场舞的组织者中很少有专业的舞蹈知识,甚至没有一些比较专业的舞蹈团队,很多民众开始图个新鲜,也只是随便看看,并无心思学习,究其原因,还是没有专门的领舞者和组织者来维持,所以,我国广场舞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缺乏专业的舞蹈水平人员,难以实施广场舞的可持续发展。

3.2.2噪音扰民
广场舞的带动需要音乐,而且音乐越洪亮、越有节奏,身体的肢体动作更有动力,所以,广场舞的发展和实行,免不了在某一个时间段要发出噪音,广场舞虽然家喻户晓,单页有一些年轻人或者对广场舞没有兴趣的人,这些音乐对他们来讲就是噪音,而且这种噪音往往都会在晚上持续很久,因此,现在社会上,因为广场舞噪音扰民引起的矛盾多次出现在各大媒体上,而且矛盾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有和跳广场舞者吵架、打架甚至向他们泼粪的,还有被扰居民集资购买高达 20 万元的高音喇叭来对抗广场舞噪音的等等,广场舞本是一项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今演变成噪音,原因何在?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3.2.3 占用公共用地
城市发展越来越快,城市地下面积越来越少,可用地方所谓是寸土寸金,广场舞的使用场地往往都是公园的公共使用场地,很多民众表示,广场舞团队过于庞大,占用很多面积,使得其他想要在公园活动的非广场舞居民没有场地进行自由活动,所以,广场舞场地最好是使用专场专项,给其他居民也减少困扰。

参考文献
[1]孟莎美.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N].西宁晚报,2013
[2]左海燕.老年人参与广场舞健身运动风险意识研究[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 [3]范雄纲.论群众广场舞蹈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J].大众文艺,2013(1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