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舞引发的矛盾
【活动设计】广场舞的纠纷

方案1:把他们的音箱砸了,揍他们一顿,他们就老实了。 方案2:实在没人管,咱们也买个音箱,开大音量跟他们对着干。 方案3:在广场上抛撒垃圾,把他们赶走。 方案4:向当地公安局反映问题,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利。
我认为方案 最正确,因为
班级:
姓名:
日期:
广场舞的纠纷
读一读下面的故事,思考后面的问题。 赵志刚的姑姑怀孕了,喜欢安静的环境。可是,小区外面的广场上,每天 都有一些跳“广场舞”的人把音箱的音量开得特别大。早上六点多,第一拨广场 舞开始了;而晚上的舞蹈,则从八点 一直持续到十点多。赵志刚的姑姑早 晚都不能好好休息。赵志刚的姑父多 次找跳舞的人交涉,他们却说:“广 场又不是你家的,跳舞健身是我们的 权利,你管得着吗?”周末,赵志刚 的姑父邀请了同样备受噪声困扰的邻 居和赵志刚的爸爸等亲戚商量应该怎 么办。
广西桂平市发展和改革局招考聘用模拟题(二)

广西桂平市发展和改革局招考聘用模拟题(二)1、单选题与十进制数0.65625D等值的二进制数是_____。
A:0.10101BB:0.11011BC:0.111111BD:0.10111B参考答案:A本题解释:【答案】A。
第1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2、公文写作近年来,围绕广场舞噪音扰民的冲突时有发生,为了耳根清净,周边居民发明了各种令人错愕的办法,包括高音炮还击、鸣枪,放獒甚至泼粪等。
在一些地方,双方互不相让之激烈,如同解不开的死结。
面对这种现状,双方可能都满腹委屈。
跳广场舞的大妈们也不想扰民,可就那么几个活动场所,还到处是停车位,城市空间设计也不合理,缺少隔绝居民区的口袋公园;普通人认为跳广场舞是个人自由,别人管不着,法律管不着;周边居民更觉得无辜,只是不想周围太吵;相关管理部门和执法部门认为“广场舞”引发的矛盾是民间纠纷,应当协调解决。
请你根据材料反映的现象分析各方在法律上的理解上存在哪些误区,并从社会治理的角度分析广场舞纠纷存在的根本原因及解决措施。
参考答案:(1)首先,认为“跳广场舞是个人的自由,别人管不着,法律管不着”的想法实际上存在着很大的误区,它曲解了法律上的自由的概念。
我国《宪法》第5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因此,跳“广场舞”的自由的前提,是不得影响和损害其他公民的自由和权利,否则就是可能构成违法。
其次,认为“跳广场舞是个人的自由,别人管不着,法律管不着”的想法实际上混淆了问题的实质。
目前引发“广场舞”矛盾的症结,不是跳舞行为本身,而是在跳舞过程中使用了扩音器材造成了扰民。
我国法律的确没有规定不准跳广场舞,但对扩音器材的使用却是有明确的禁止性规定的。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禁止任何单位、个人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设物集中区域内使用高音广播喇叭。
在城市市区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娱乐、集会等活动,使用音响器材可能产生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过大音量的,必须遵守当地公安机关的规定。
广场舞太吵了谁管

广场舞太吵了谁管
广场舞太吵了可以寻求12315、12345、110、当地派出所、所在小区物业、所在社区、所在街道办、市长热线等进行行为管理。
广场舞太吵了可以通过法律来规范广场舞,哪里可以跳广场舞,音乐声多大才算噪声等将会有规可依,既可以约束跳舞者的行为,也能达到保护跳舞者的利益,有利于解决和化解广场舞引发的矛盾。
噪声污染是环境污染的一种,通过损害人的听觉系统,进而影响大脑中枢神经,从而诱导和导致各种疾病,已与水污染、大气污染被公认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公害。
依据我国《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规定,以居住为主的区域,白天不能超过55分贝,夜间不能超过45分贝,而社会生活噪声的管辖、查处主体是公安机关。
广场舞现象分析

从“广场舞”问题来看这个时代的包容性广场舞方便、经济而且为参与者提供了一个社交的平台,深受中老年群体欢迎。
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原始时代的祭祀舞蹈,当然到底是不是这样,这是史学家的问题,在这里我们姑且信之。
而现代广场舞的兴起则得益于经济的发展,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广场舞兼收并蓄各种舞蹈元素,另辟蹊径,逐步正名,使这个以健身为目的的体育舞蹈,向大众化、平民化迈出可喜的第一步。
它在改革开放前沿的南方崭露头角,继而辐射到全国各大城市。
时至 21世纪初,广场舞成星火燎原之势,辐射到全国中小城市。
尤其是2008年奥运会举办之后,全民健身之风盛行,广场舞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成为大批中老年群体的首选。
然而这种既健康又经济的运动是如何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的呢?反对者给出的答案就是——扰民。
确实,广场舞需配合音乐开展,而时间又多放在早晚时分,因为没有相应配套的场地设施也导致了大批广场舞者不得不选择小区门口来开展活动,这样就造成了扰民,形成了矛盾,构成了冲突,在接连的新闻报道中,针对广场舞的反击包括高楼泼粪、鸣枪示威、放狗以及高音炮干扰等等,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我们可以看到盛怒之下的居民和追求健康与身心愉悦的大爷大妈们逐渐走向了对立的两面。
在我看来,针对广场舞突然爆发的舆论攻势跟媒体的议程设置有关,当媒体突然同时期大规模的报道广场舞所带来的问题与争议的时候,舆论就在此爆发开来并成功帮助那些大爷大妈们出现在了全国人民关注的视野中。
但是在这里,我并不是要讨论媒体,而是试图向更深层次来挖掘。
其实说起广场舞,我第一个联想到的是流行在东北的秧歌,二者有很多相似之处,都一样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都一样属于大众参与的艺术形式,都是一种活泼热饶舞蹈形式而且主要流行在中老年人群当中,然而流行在东北的秧歌仍旧蓬勃地发展着壮大着传承着,而广场舞——这一实际上才刚刚兴起的艺术形式,却在一片批评反对的声音中逐渐走向群众的对立面。
当然并不是说秧歌没有扰民问题,也有,但是并没有形成广泛的舆论攻势。
关于广场舞噪音扰民背后的社会现象简析

关于广场舞噪音扰民背后的社会现象简析摘要:近年来,随着广场舞的火热程度不断攀升,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也愈发尖锐。
本文主要针对广场舞衍生的噪音扰民现象进行分析和思考,由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三个角度,客观辩证地阐述观点,为解决广场舞扰民现象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广场舞;噪音;扰民;分析前言:几乎每天的清晨和傍晚,广场和空地上都会有中老年人的“劲歌热舞”,这种所谓“广场舞”,体现了我国居民积极的生活态度,并逐渐成为中国标签之一了,但伴之而来的,也有很多人的投诉。
据了解,有59.4% 的市民认为噪音过大对其造成影响,23.9% 的市民强烈反对,38.7%的市民采取干涉行动[1]。
如此看来,广场舞舞陷入了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它既是市民调节生活的一种娱乐方式,又成为了市民耳中的噪音源。
一、广场舞噪音概论顾名思义,广场舞噪音指的是群众跳广场舞时产生的噪音,它包括广场舞音乐噪音、广场舞舞步噪音、和人声噪音。
这三个噪音源分别是这样产生的:由于广场舞的配乐主要是摇滚、重音、欢快的音乐,跳舞者也习惯于将音乐开到很大声,以达到热闹的气氛,因此广场舞音乐常给人以聒噪、不安的感觉。
因为跳广场舞的群众主要是中老年人,因此在广场舞中常使用跺脚、拍手等简单笨重的舞步,当几十个人甚至上百人同时做这样的动作时,噪音自然而然地就产生了。
人声噪声不仅产生于跳广场舞的人群,也可能产生于观看广场舞的人群中。
广场舞舞者会在跳舞的过程中唱歌或者喊口号,而围观的人明显是处出于凑热闹。
二、广场舞噪音是如何扰民的1、广场舞的时间段案例1:笔者的邻居刘先生表示,自己是一个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可每天早上六点左右,小区内的广场舞音乐就响起了,导致自己早上很早被吵醒,一整天都打不起精神,工作效率也低了不少。
案例2:刘女士是7岁小孩子的妈妈,她焦虑的说:“女儿在长身体,我每天都让她九点准时睡觉,可是外面老年人跳广场舞跳的正热闹,那噪音太大了,女儿每次都在音乐停了以后才能安睡。
2021春国家开放大学《行政组织学》形考任务1-5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行政组织学》形考任务1-5参考答案形考任务1一、判断题(正确划“√”,错误划“×”,每小题2分,共40分)(√)1、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梅奥于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与古典管理理论截然不同的一些观点。
(√)2、阿吉里斯在《个性与组织》一书中提出了“不成熟—成熟理论”。
(╳)3、斯蒂格利茨由于在决策理论研究方面的贡献而荣获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4、马斯洛在其代表性著作《人类动机的理论》和《激励与个人》中,提出了著名的公平理论。
(√)5、美国学者巴纳德在1938年出版的《经理人员的职能》这本书中,系统地提出了动态平衡组织理论。
(╳)6、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者为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罗森茨韦克。
(√)7、邓肯将组织环境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8、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将影响一切组织的一般环境特征划分为文化特征、技术特征、教育特征、政治特征、法制特征、自然资源特征、人口特征、社会特征、经济特征等几个方面。
(√)9、组织界限以内与组织的个体决策行为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被称为组织的内部环境。
(√)10、组织界限之外与组织内个体决策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被称为组织的外部环境。
(√)11、“组织”一词,源自希腊文,1873年,哲学家斯宾塞用“组织”来指涉“已经组合的系统或社会”。
(√)12、与个别行政组织的决策转换过程相关联的更具体的力量被称为行政组织的工作环境。
(╳)13、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为非正式组织。
(╳)14、以镇压、暴力等控制手段作为控制和管理下属的主要方式,此种类型的组织为规范性组织。
(√)15、以组织的参与者或成员为主要的受惠对象,组织的目的在于维护及促进组织成员所追求的利益,此种类型的组织为互利性组织。
(╳)16、规范地讲,行政组织是追求行政权力的组织。
(╳)17、韦伯是科学管理运动的先驱者,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
广场舞文化盛行背后的矛盾分析与治理

2019年(第9卷)第22期社会体育学DOI:10.16655/ki.2095-2813.2019.22.175广场舞文化盛行背后的矛盾分析与治理①刘杨 杨洪志 范清惠(北京联合大学 北京 100101)摘 要:伴随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中老年群体对健康、娱乐、社交的需求增加,使广场舞迅速风靡于各个地区,成为我国中老年女性最喜闻乐见的休闲方式之一。
在广场舞参与人数不断增多、规模不断壮大的同时,其与第三方群体的矛盾也随之而来。
本文通过研究广场舞文化盛行背后的矛盾所在,探讨如何缓解此类问题,旨在为促进城市管理和社会文化建设,推动全民健身和体育休闲的有序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广场舞 公共空间 社会矛盾 体育休闲中图分类号:G8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8(a)-0175-02①作者简介:刘杨(1989,10—),女,汉族,山西运城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休闲体育。
广场舞是我国中老年女性最喜闻乐见的休闲方式之一。
在人口老龄化加剧的时代背景下,中老年群体对追求休闲健康的需求日益提高,加之广场舞健身性、娱乐性、群体性等特点,使其迅速席卷至各个地区,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形态。
在广场舞爱好者数量和规模不断壮大的同时,矛盾和冲突也随之而来,打破了广场舞爱好者和第三群体的理性对话。
因此,研究广场舞文化盛行背后的矛盾所在,讨论如何发挥公共资源的价值,以期为促进城市空间治理和社会文化建设,推动全民健身和体育休闲的有序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1 研究方法1.1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理清关于公共空间、社会矛盾和调处机制等理论依据。
搜索有关新闻、图片、视频等资料,分析广场舞文化的发展现状和社会矛盾治理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1.2 访谈法通过对广场舞领域内的专家和机构工作人员进行访谈,了解广场舞文化发展的来龙去脉,对广场舞文化建设和队伍组织管理进行探讨,为本研究提供支撑与参考。
公共利益是什么?如何化解矛盾

公共利益:
“广场舞乱象”反映的就是广场舞参与者跳舞的权利与公众休息权利之间的矛盾;人们对公共空间的需求与公共空间紧缺的矛盾。
化解矛盾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就是注重宣传引导。
培养公共意识,引导广场舞爱好者遵守噪音污染相关法律,并对噪音扰民行为进行劝阻;加强自律,成立广场舞协会,制定协会章程,建立组织制度,制定广场舞公约,对活动时间、音响音量等加以明确。
二就是做好公共空间的合理规划。
加大政府投入,在城市规划中融入公众配套服务文体设施;对已建成的公共空间,进行单点设计与改善,以点带面改造。
三就是部门配合,明确责任。
文化、体育、城建、园林部门互相配合,从根本上解决场地预留等问题;以基层文化站为核心,明确直属负责部门责任。
四就是注重科研。
建议广场舞者使用有源定向扬声器,将声波控制在特定区域内,化解扰民尴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场舞引发的矛盾
2017年秋季行政管理专科—吴团会
在公共利益面前,“小团体”的自由必须受到约束。
城市管理应该改变相关法律法规缺失、执行者缺位的现状,加强对群众性娱乐活动的管理和引导,帮助参与者提高文明素质和公德意识,为公众创造安宁和谐的城市生活环境。
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对居民区附近的广场舞活动,没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
而且,即使少数地区出台了管理办法,也面临着执行难困境。
噪声处罚需要专业人员到现场监测并出具证据,管理广场舞执法成本高,落实难。
同时,对广场舞的管理还面临管理者缺位问题,小区物业往往左右为难,城管人员又无此权限。
广场舞噪声扰民问题,实际上是一个是否尊重他人权益及公共利益的问题。
长期的噪音干扰,无疑侵犯了一些小区居民的休息权。
这看似是个不大的问题,但如果居民的合法权益长期被忽视、被侵犯,最后的后果就可能很严重。
武汉发生了“泼粪”事件,无独有偶,前不久北京也发生了一起由广场舞噪音引发的严重事件。
北京市昌平检察院以涉嫌非法持有枪支罪批捕一名男子,该男子因广场舞噪音过大与邻居发生争执,并拿出私藏猎枪朝天鸣枪,随后又将三条藏獒放出来冲进跳舞人群,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
这起事件具有犯罪的恶性,与武汉广场舞纠纷的性质不可同日而语,但两者的诱因却都是广场舞噪音,须引起有关部门和广大居民的重视。
应当认识到,一部分居民每天欢乐的几个小时,不应同时成为其他人的煎熬时间。
发生在居民区的生活噪音污染,关系到居民生活的质量,关系到邻里关系的和谐,绝不是小问题。
广场舞伴随城市发展而来,是文化现象,也是社会现象。
广场舞曾经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成果,是社会和谐的反映,但随着城市人口密度不断加大,以及公众对居住环境要求的提高,广场舞噪声已开始对居民生活和社区秩序造成较大影响。
在公共利益面前,“小团体”的自由必须受到约束。
城市管理应该改变相关法律法规缺失、执行者缺位的现状,加强对群众性娱乐活动的管理和引导,帮助参与者提高文明素质和公德意识,为公众创造安宁和谐的城市生活环境。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