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5章 第2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精品课件)

经线方向(南北方向)
分布特征
更替方向
纬度变化方向(南 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
北方向)
向)
水平方向上(同一海 拔上)
垂直方向上(山麓至 山顶)
图示
典型地区 典型案例
低纬度和高纬度
中纬度地区
低纬度高海拔山地
拓展 林线
林线是指高纬度地区或高山地带,由于气温、水分、风力及土壤等条件而不能生 长乔木的界线。(林线附近一般为针叶林)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01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自然带
2021中图版
自然带的形成
地理 位置
纬度 热量 决 气候 影 海陆 水分 定 类型 响
植被 形 土壤 成
自 然 带
特 点
具有一定宽度 呈带状分布
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活动
比较分析各自然地理要素间的关系
1.同一自然带自然 地理环境各组成要 素和整体保持特征 的相对一致性。
地域分异规律
纬度地带性 陆地干湿度地带性
垂直地带性
主导因素 热量(太阳辐射)
水分(海陆位置)
影响因素
重要因素 成因总结
水分
太阳辐射由赤道 向两极递减,即 以热量为基础
热量
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 方向变化,即以水分为 基础
热量(海拔差异) 水分
海拔不断升高,水热 条件发生改变
延伸方向
纬线方向(东西方 向)
雪线高;迎风坡雪线低。
阅读
地方性(非地带性)
实际上,在自然地理环境地带性分异规律基础上, 自然界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盛行风、洋流等因 素的影响,会出现一些比较复杂的分布现象。
【材 料】
地方性是由于局地地势起伏、小气候差异、岩性和土质差异、地表水和地下水 的聚积和排水条件的不同等引起的小范围、小尺度的分异规律。在野外考察时,直 接观察到的往往是地方性差异现象。即使在一个很小的区域内,地貌部位的变化也 会引起水热不同组合及重新分配,进而形成不同的气候和植物群落。
中图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课件第五章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温带落叶阔 温带季风气候、
叶林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 落叶阔叶林 松鼠、黑熊 棕壤、褐土
地区 陆地自然带 气候类型
典型植被 典型动物 典型土壤
亚寒带针叶林带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针叶林 驼鹿、紫貂 灰化土
高 纬
寒带苔原带
寒带苔原气候
极地苔原
驯鹿、 北极狐
冰沼土
度 寒带冰原带
寒带冰原气候
极地冰原 北极熊、
(冰雪裸地) 海豹
[典例剖析] 典例1(2017全国卷Ⅰ)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 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 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 (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 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陆地干湿
自然带更替方向与海 岸线垂直。表示的是
从沿海到内陆
植被由沿海向内陆由森林依 次过渡为森林草原、草原、
度地带性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 分异规律
年降水量逐渐 减少
荒漠草原、荒漠;在中纬度 大陆表现比较明显
是山地特有的地域分 随着海拔的升 山麓所在的水平地带就是垂
异现象。随着海拔的 高,气温降低, 直自然带的基带;垂直带谱
解析 第2题,据材料可知,银杏树叶在每年秋冬季节会变黄然后落叶,因此可 判断其为落叶阔叶树种,A正确。影响银杏树叶转黄的主要因素是气温,B 错误。徐州较南京纬度高,因此南京的银杏树叶晚于徐州转黄,C错误。南 京市道路两侧的银杏树主要作用是净化空气、美化环境,D错误。第3题, 徐州较南京纬度高,因纬度差异导致气温的差异,因此徐州和南京银杏树叶 转黄的时间不同,这反映了纬度地带性,C正确。 答案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二节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第课时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地方

阅读情境,探究下列问题。
情境一 雪线指常年积雪的下界,其分布高度主要取决于气温、降水量和坡 度陡缓等。天山是世界上距离海洋最远的山系,大致呈东西走向,全长2500千 米,南北平均宽250~350千米,最宽处达800千米以上。
情境二 天山部分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
(2) 山麓自然地带与水平基带一致。( √ ) [解析]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类似于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山麓自 然地带与当地自然地带保持一致。 (3) 山地的阳坡雪线一定高。( × ) [解析] 影响雪线的因素除了温度(阴阳坡、纬度)之外,还有降水(迎风或背 风坡)、坡度等。 (4) 地方性分异规律与正常的自然地带分布一致。( × ) [解析] 地方性分异规律受地形、岩石风化物等地方性因素影响,与正常的自然 地带分布不一致。
(3) 珠峰南坡雪线分布的下限海拔比北坡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珠峰南坡为夏季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山上降雪丰富,积雪和冰川 补给多,使得雪线较低;而北坡为夏季风背风坡,受喜马拉雅山的阻挡,印度 洋的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降雪补充较少,因此雪线较高。
[2021天津一中高二期末] 下图为“内蒙古地区主要名山植被垂直带谱”。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地形平坦、高度 适中的地域
水分适中
生长着⑦ __落__叶__阔__叶__林_____________
4.地方性分异规律的发生范围 地方性分异是发生在较小的尺度上的,诸如坡麓、坡面、坡顶的地貌部位差
别,是最重要的小尺度地域分异,岩性和土质的分异也是小尺度地域分异的重要 原因。由于基岩风化壳直接影响土壤的发育,在相同的地貌部位,岩性的差别可 以形成不同的小环境,生长不同的植物种类。例如,华北的石灰岩山坡,土壤呈 碱性,多生长柏树;花岗岩风化的山坡,土壤呈酸性,多生长油松。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自然地理基础 第5章 第2节 第2课时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和地方性分异规律

我国东南部湿润环境下的典型丹霞地貌区,山体往
往具有强烈的离散性,表现为一个个独立的孤岛状
山峰和悬崖围闭的沟谷。山峰海拔为300—400米,
悬崖的相对高度大多小于200米。独特的地貌特征
往往造成植物生长环境的差异,其自然生态分异有
别于一般意义上的自然带分异规律。下图示意我
10.该山北坡草本植物种类在1 167米以上明显多于较低海拔地区的原因是( D )
A.阴坡蒸发弱,空气湿度更大 B.水土流失少,土壤更肥沃 C.冰雪融水补给多,水源更充足 D.上层植被遮蔽少,光照更充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第9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老秃顶子海拔最高处仅为1 467米,海拔较 低,没有形成山地荒漠带和高山冰雪带;由图中信息可知,顶部草本层物种 丰富度很高,灌木和乔木物种丰富度低,说明以草本为主,辽宁省位于东部 季风区,较为湿润,因此山顶形成的自然带为高山草甸带。 第10题,据图可知,1 167米以下乔木、灌木较多,而草本位于乔木、灌木之 下,大量的光照被乔木、灌木阻挡和吸收,草本层接受到的太阳辐射少,不 利于草本植物的生长;1 167米海拔以上,乔木、灌木逐渐减少直至消失,乔 木、灌木遮蔽阳光少,草本植物获得的光照更充足,因此草本植物种类明显 多于低海拔地区;老秃顶子海拔最高处仅为1 467米,没有冰雪融水补给;阴 坡蒸发弱,空气湿度会更小;草本植物对土壤肥力的要求较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解析 第3题,由图可知,北坡的桦木林上限高于南坡,说明北坡相对同海拔的 南坡的热量条件较好,气温较高;光照对森林上限影响小;南坡是迎风坡,降 水量多于北坡,降水多对太阳的削弱作用强,土壤气温低,导致桦木林下限 低于北坡;风力对森林的下限影响小。 第4题,太白山山麓海拔约为750米,相对较高;太白山的南坡山麓位于亚热 带,其山麓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基带);山体的相对高度相对我国 其他山体并不算高;秦岭地处我国南北方的过渡地区,丰富的木本植物为秦 岭中部山地落叶阔叶林带的下限和上限位置处都提供了必要的耐寒或耐 热物种,从而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为山地落叶阔叶林带的垂直空间展布创 造了优越条件,使得该带得以比较充分地发育,带宽较大。
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第2课时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低洼的河谷 __草__甸___植被
周边__汇__水___丰富
影响因素 举例
植被、土壤
原因
草原土壤中的钠、钾被地表水
地表、 地下水
草原上的盐
土
壤
_肥__力__差____
和 、 由
地 于
下水带到地势低洼的地方, 蒸发强烈,钠、钾在土壤
碱地 植被稀疏
表层不断累积,地势低洼的地
方形成_盐__碱__地____
知识点二 地方性分异规律
1.概念:受__地__形___、岩石风化物等地方性因素影响,通过物质与 能量再分配,形成了尺度__较__小___的地域分异。
2.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举例
植被、土壤
原因
地形
温带湿润区
降水较多地转化成坡面
较耐旱的__针__叶__树___,灌
高而陡的山
径流,未被土壤吸收,
木等
坡
供植被生长的_水__分__较少
[解析] 第4题,读图可知,队员选择从南坡登山的主要原因是南坡 等高线分布较稀疏,坡度较小,登山时比较省力,B正确;由图可知, 该山海拔较高,空气稀薄,过分强烈的光照对科考队员的眼睛有一定的 伤害,A项不是队员选择从南坡登山的主要原因;南坡等高线分布较稀 疏,坡度较小,登顶距离长,C错误;由图可知,其它坡面与南坡的植 被类型数量相同,D错误。故选B。第5题,该山的山麓地带为荒漠,说 明当地气候干旱,不可能位于云南,A错误;据图可知针叶林分布在山 体南部,B错误;甲区域海拔基本在5 000米以上,高山稀疏植被带的上 部,海拔高,气温低,按照山体的垂直地带性变化,应该为高山冰雪 带,C正确;2 000米以下全部为荒漠,不会有夏季牧场,而且冬季牧场 海拔较低,夏季牧场海拔较高,D错误。故选C。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课件中图版选择性必修地理

自
当
主
预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自然带
堂 达
习
标
·
探 新
1.差异性:地球表面不存在两个完全一样的区域。
提 素
知
养
2.自然带
合 作
课
探
时
究
分
层
攻
作
重
业
难
·
返 首 页
5
·
自
当
主
堂
预
习
[图表点拨] 教材P125图5-2-2,该图展示出:
达 标
·
探
新 知
(1)自然带的分布纬度、大陆位置等规律。
提 素 养
( )提
·
新
素
知
(2)我国内蒙古自治区东西景观的差异反映了陆地干湿度地带性 养
合 作
规律。
探
究
(3)所有山地都存在垂直地域分异。
攻
重 难
(4)赤道地区的山地垂直带谱最复杂。
( )课 时 分
( )层
作
( )业
·
返 首 页
12
·
自
当
主 预
(5)右图为25°N~32°N之间某区域遥感影像,图示地区主要的陆 堂 达
提 素 养
合 分析自然环境的地域分
作
分异规律的形成和表现。(区域认知)
探 异规律。
究 攻
3.能够运用地域分异规律,分析评价人类生
课 时 分 层 作
重 难
活和生产活动的合理性。(地理实践力)
业
返 首 页
·
3
·
自
当
主
堂
预
达
习
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2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第2课时)课件

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第2课时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
综合思维:通过典型案例的视频、图文等资 1.举例说明垂直地域分异
料,分析自然环境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和地方 规律的表现及影响因素。
性分异规律的形成和表现。 2.举例说出地方性分异规 地理实践力:通过野外考察,认识自然环境 律的表现。
(2)纬度低的高大山地自然带数量要多于纬度高的山地。
(3)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具有相似性。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是从山麓到山顶热量和水分状况的变化共同 作用的结果,其山地自然带的变化与从该山地所在的纬度向高纬度的水 平自然带变化相似,但并不完全一致,具体如下图所示:
知识拓展: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与农业生产的地域差异
(4)判断迎风坡:迎风坡降水较为丰富,自然带的数量较多,雪线的 海拔较低,如上页图中南坡的积雪冰川带分布的海拔较低,说明降水较 多,为迎风坡。
考题展示 下面为我国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根据该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判断,该山地的地理纬度可能是
(B)
A.5°N
B.达标
一、单项选择题 读“武夷山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完成1~2题。
1.从山麓到山顶,武夷山的自然带分布顺序是
①农耕地与荒坡灌木丛带
②山地草甸带
(C)
③针阔混交林带
④苔藓矮林带
⑤阔叶林带
A.①②③④⑤
B.①④⑤②③
C.①⑤③④②
D.②③①④⑤
2.武夷山脉东西两侧自然带分布海拔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C )
B.坡度
(C)
C.坡向
自然地理 第五章 地理环境结构和地域分异规律

•第五章地理环境结构和地域分异规律第一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什么是地理环境的结构呢?这就是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所谓整体性就是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和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结成一个整体;这一要素影响另外的要素,这一部分影响另外的部分”“但是整体性不等于均一性,由于地球是一个球形。
它表面所吸收的太阳能,各部分是不均衡的;同时地表的组成和结构又不是均质的。
因此,地理环境的各组成部分又存在着差异性”《南美洲地理环境的结构》李春芬1.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综合体概念:自然环境各要素或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有规律的结合在一起而成的一个整体。
整体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其中某一要素的变化,必然引起其它要素的变化,并不断发展和演变。
自然综合体洪堡提出了地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的、各部分相互依存的整体道库恰耶夫预言将会产生一门研究各自然环境要素相互联系的科学——综合自然地理学前苏联地理学家建立严格的地理体系自然地理系统概念:地球表层各自然地理成分在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的作用下结合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能完成一定功能的自然整体。
系统: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方法,就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卡列斯尼克认为,“自然地理结构”是指各要素之间互相作用和互相联系的性质。
伊萨钦科把自然地理结构定义为:建立在景观组成部分之间内在联系的动态系统基础上的空间-时间组织(《现代地理学》,1997年)。
索恰瓦(1976年)则认为,每个地理综合体的结构应从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这两个方面来考虑。
空间结构是时间上稳定的地理综合体各组成要素的分布格局;时间结构是维持着空间结构的地理综合体在状态上一系列变化的结局。
•根据上述认识:地球表层系统的整体性,就是地球表层这个物质系统的整体性结构和由此产生的整体功能及其时间演化的规律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新
素
知 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 养
合 作
出师西征》 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雄奇豪壮的边
课
探
时
究 塞诗,开首极力渲染环境恶劣、风沙遮天蔽日的情形。
分 层
攻
作
重
业
难
·
返 首 页
18
·
自
当
主
堂
预 习
问题1
(区域认知)造成诗中两地区地理环境差异如此之大的原
提 素 养
合 分析自然环境的地域分
作
分异规律的形成和表现。(区域认知)
探 异规律。
究 攻
3.能够运用地域分异规律,分析评价人类生
课 时 分 层 作
重 难
活和生产活动的合理性。(地理实践力)
业
返 首 页
·
3
·
自
当
主
堂
预
达
习
标
·
探
提
新
知 合
自主
预习
探新
知
作
素 养
课
探
时
究
分
层
攻
作
重
业
难
·
返 首 页
4
·
养
合 作
课
探
时
当
堂
预
达
习
标
·
探
提
新 知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 素 养
合 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是一首描写北方边地绮丽风光的
作
课
探 乐府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的北朝。
究
时 分
层
攻
作
重
业
难
·
返 首 页
17
·
自
当
主
堂
预
达
习
标
探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 提
习
标
探 地自然带是
( )提
·
新
素
知
A.热带荒漠带
养
合 作
B.热带草原带
课
探
时
究
C.热带雨林带
分 层
攻
作
重 难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业
·
返 首 页
13
·
自
当
主 预
[提示] (1)× 自然带之间的差异是渐变的,模糊的,并没有 堂 达
习
标
探 明确的界限。
·
提
新
素
知
(2)√ 我国内蒙古自治区东西景观的差异主要表现为森林带到 养
( )提
·
新
素
知
(2)我国内蒙古自治区东西景观的差异反映了陆地干湿度地带性 养
合 作
规律。
探
究
(3)所有山地都存在垂直地域分异。
攻
重 难
(4)赤道地区的山地垂直带谱最复杂。
( )课 时 分
( )层
作
( )业
·
返 首 页
12
·
自
当
主 预
(5)右图为25°N~32°N之间某区域遥感影像,图示地区主要的陆 堂 达
(2)热带雨林带大陆的东部向南北延伸,主要受暖流影响。
合 作 探 究
课
(3)亚寒带针叶林带大陆的东部受寒流影响,纬度较低;大陆的
时 分
层
攻 西部受暖流影响,纬度较高。
作
重
业
难
·
返 首 页
6
·
自
当
主
堂
预
达
习
标
探
二、地域分异规律
·
提
新
素
知
1.概念:自然地理环境组成要素及整体在某个确定方向上(如南 养
合 作
合 作
荒漠带的过渡,反映了陆地干湿度地带性规律。
课
探
时
究
(3)×
垂直地域分异是由于海拔变化导致的水热条件差异,与
分 层
攻
作
重 难
山地纬度、海拔高低都有关系。
业
·
返 首 页
14
·
自
当
主
堂
预 习
(4)×
垂直带谱的复杂程度不仅取决于纬度,还取决于海拔,
达 标
·
探
新 一般情况下,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山地的垂直带谱才更复杂。
提 素
知
养
(5)A [根据图中的海陆轮廓、纬度等信息,判断该地区位于北
合
作 探
非和西亚,主要的气候类型为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主要为
课 时
究
分
层
攻 热带荒漠带。]
作
重
业
难
·
返 首 页
15
·
自
当
主
堂
预
达
习
标
·
探
提
新
知 合
合作
探究
攻重
难
作
素 养
课
探
时
究
分
层
攻
作
重
业
难
·
返 首 页
16
·
自 主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自然带、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自
当
主
预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自然带
堂 达
习
标
·
探 新
1.差异性:地球表面不存在两个完全一样的区域。
提 素
知
养
2.自然带
合 作
课
探
时
究
分
层
攻
作
重
业
难
·
返 首 页
5
·
自
当
主
堂
预
习
[图表点拨] 教材P125图5-2-2,该图展示出:
达 标
·
探
新 知
(1)自然带的分布纬度、大陆位置等规律。
提 素 养
素
化的方向作有规律 础,水分条件的差 地带表现得更为明 养
地带性
合
的更替
作
异也起一定的作用 显
课
探 究
陆地干 自然带从沿海到内 受 水分 的 影 响 较 在 中纬度 大陆表现
时 分 层
攻 重 难
湿度 陆作有规律的更替
地带性
大,同时也受一定 明显
温度条件的影响
作 业
返 首 页
·
8
·
自
主
预
习
自然带沿着海拔高
自
当
主 预
[图表点拨] 教材P127图5-2-4,该图展示出:
堂 达
习
标
探
(1)自山麓到山顶依次形成热带雨林带、热带疏林草原带、常绿 提
·
新
素
知 阔叶林带、落叶阔叶林带、高寒草甸带、高寒荒漠带和冰川积雪 养
合 作
带。
课
探
时
究
(2)南坡是迎风坡,基带是热带雨林带,雪线海拔低于北坡;北
分 层
攻
作
重 难
坡是背风坡,基带是热带疏林草原带,雪线高于南坡。
达 标
·
探
新 因是什么?
提 素
知
养
[提示] 海陆位置的不同。
合 作
课
探 究
问题2
(区域认知)两地区的景观体现了地理环境的哪一种地域
时 分
层
攻 分异规律?
作
重
业
难
[提示] 陆地干湿地带性。
返 首 页
·
19
·
自
[归纳提升]
当
主
堂
预
习
1.图示法记忆自然带和气候类型的分布(以北半球为例)
达 标
·
探
提
新
素
知
北方向或东西方向)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确定方向上(如
课
探
时
究 南北方向或东西方向)表现出差异性 ,因而发生更替的规律。
分 层
攻
作
重
业
难
·
返 首 页
7
·
自
2.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当
主
堂
预 习
分布特点
形成原因
典型地区
达
标
探
自然带沿着纬度 变 以热量 的变化为基 在低纬度和高纬度 提
·
新 知
纬度
探 垂直
从山麓到山顶的
新
度变化的方向作有
知 地带性
水热状况 的变化
当
高山地区,纬度越 堂 达
标
低,山体海拔越 提
素
高,垂直自然带越 养
·
规律的更替
合 作
丰富
课
探
时
究
3.非地带性分异影响因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 等。
分 层
攻
作
重 难
4.实践意义:因地制宜地合理安排 农业生产的布局。
业
·
返 首 页
9
·
·
第五章 自
主 预 习
探 新 知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当堂 达
域分异规律
·
标 提
素
养
合 作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课
探
时
究
分
层
攻
作
重
业
难
·
返 首 页
2
·
自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