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作文——肩膀
【精华】杜甫作文汇总九篇

【精华】杜甫作文汇总九篇杜甫作文篇1浩大的诗歌王国,才华横溢的诗人数不胜数,而诗风沉郁顿挫的杜甫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杜甫一生颠沛流离、居无定所。
当他的破茅屋被风吹走茅顶时,杜甫还能喊出“大庇天下寒食俱欢颜。
”的话,从痛苦的生活体验中能迸发出奔放的热情和火热的希望,多么大气!尽管他一生过得艰难,尽管他遭受了无数挫折,但他没有意志消沉,无论何时,他都以乐观向上的心态生活。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泪涕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首诗,把杜甫的爱国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为国家收复失地的喜悦和即日回到故乡的欣喜若狂都在字面上显现出来。
杜甫虽然苦,虽然穷,但他的爱国心并没有减弱,尤其听到故乡收复的消息,几乎要飞回故乡。
他的爱国心是炽热的,是值得肯定的。
在那外族侵略国土的时候,杜甫被迫离开了故乡,离别故乡时的依依不舍和回到故乡的喜极而泣令人感动。
而现在,这种有情有义、热爱故乡的人又有多少呢?当我遇到困难时,我会想起杜甫;当我远离故乡时,我会想起杜甫。
他的忧国忧民的情怀,他乐观向上的心态,已在我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滋润着我的灵魂。
杜甫作文篇2文化名人的名号前,往往被习惯性冠以“著名”或“伟大”二字,却少有用“不朽”一词的。
这个抽象的概念多少显得过于沉重,然而,杜甫却必然担得起这二字的重量。
他的命运恰是整个唐代由盛转衰的写照,他的诗句,亦是人民苦难的缩影。
杜甫的肩上扛着的,是积蕴深厚的文学界在唐朝由盛及衰时期的波澜壮阔,是国家、人民的命运之忧。
于是,他的生命便被赋予了历史一般的厚重,自然,亦如历史那般不朽。
七月盛夏,再访草堂。
顺着石铺小路,穿行于阵阵竹林的阴翳。
天色微微阴沉,偶有几丝小雨绵绵,小道确也不宽,便平添了一分曲径通幽之感。
有些闷热的夏日,连绵的绿荫和泠泠的碧水,足以掩遮四周的喧闹。
却不能得知,在乱世的喧嚣下,杜甫的心境是否也能如此宁静?曾有人质疑,那时的杜甫寄人篱下,栖于茅屋,这偌大的竹林,精致的小亭或有画蛇添足之嫌。
杜甫的外貌描写作文

杜甫的外貌描写作文悠悠中华,上下五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文化灿烂,纵横千里,诗之国度,词之故乡。
唐诗宋词,任我飞翔!诗由情生,词为愁作:爱恨情愁,生离死别,闺妇思君,慈母爱儿,游子远行,故人重逢。
一杯淡酒,西出阳关,海内知己,天涯比邻,望断江水,孤帆过尽。
李有太白,唯美豪放。
欲涧黄河,将登太行,行路之容易,歧路犹在。
长风破浪,济得沧海,抽刀断水,举杯先言。
仰天大笑,岂搞蓬蒿?不为权贵,催眉奈何。
力士脱靴,获赐金放还,浮云流水,美酒相随。
杜有子美,忧国忧民,生不逢时,国亡家破。
妻离子散,家书难求,感花溅泪,恨鸟惊心。
无边落木,萧萧而下,不尽长江,滚滚而来。
安得广厦,大庇寒士,风雨不动,茅屋独破。
壮志未酬,孤独左右。
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出生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要的杜进度表,庶几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
我国唐代最了不起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说“小李杜”,人称“诗圣”。
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
唐肃宗时,官左拾遗。
后入蜀,友人严武所推荐他搞剑南节度府参谋长,提检校工部员外郎。
故后世又称他杜补阙、杜工部。
他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
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
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
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
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
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Monpazier社会动荡不安、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
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高超,被尊为「诗圣」。
题目:家乡的名人我的家乡,在河南。
一个曾哺育出来那个被称作“诗圣”的男人的地方。
常常会想,要怎样一副铁肩才扛得起一个朝代由盛转衰的剧变产生的心理落差?才扛得起夹缝中的芸芸众生的声声叹息?才扛得起中国诗歌在社会剧变中的大课题?所以,不敢想象杜甫就是怎样用他并不强壮的躯体贯穿着一切。
杜甫小传作文600字

杜甫小传作文杜甫被后世尊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他与诗仙李白齐名李杜。
可他却和李白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
在世人的印象中,他的诗词主调大多是哀愁,他仿佛也从未年轻过。
他在那个时代也许只是个诗人,在现在回望,他却是个圣人。
他出生在一个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家庭里,却成功蜕变,从爱家到爱国,从爱己到爱民,从小爱到大爱。
可他并不是一出生就这样的,他出生在鼎盛的唐朝,见证了这个时代的衰落,他是名仕之后,他也曾年少轻狂过。
是那个时代迫使他成长,迫使他蜕变。
他少时爱好剑舞,九岁便惯于书写大字。
他也曾写下“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他也曾觉得自己不可一世,将屈原,贾谊,曹植等古人都不放在眼里。
青年时代的杜甫就像当代的年轻人一样,有裘有马,能用放荡与轻狂来鄙视人间的庸俗,只因未受过人间疾苦,有理有据却只得纸上谈兵,空有一腔大志,却无真才实学。
往往高估自己,认为天下不过如此。
那时的杜甫还配不上“诗圣”的名号。
杜甫始终是一个出生于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家庭的人,受到家庭的熏陶,与大多数人一样,执着于功名利禄,也有着自己的政治诉求。
但杜甫可能并没有什么官运,在最纵横的年,遇上了一个从精明到糊涂的帝王——唐玄宗。
在长安的十年里,他用尽全身力气,却也做不出任何改变,只得孤寂寥落,离开长安。
他看见宫室里的华美,不禁想起长安街头的饿殍只得叹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他终于开始蜕变,经历过安史之乱,国家破败不堪,再不能享受朱门里的生活,杜甫的生活,落魄了。
再失去了李白,那个他一生向往崇拜的男人,他身心俱疲。
他从此颠沛流离,于天下游走,见识世间疾苦。
应他家族的观念,他无可厚非的追逐着功名利禄,而他只剩偏偏与官无缘。
皇帝身边尽是奸佞小人,侍奉皇帝也变得如此艰难。
国家遍是胡人的侵略,人民饱受胡人的摧残,大地满目疮痍。
想要救国家,救人民,杜甫只有把一切希望寄托在李氏朝廷上,在他的时代,不可能对于帝王制度有任何怀疑,他所拥护的朝廷平时是剥削人民的,到了困难的时候,也不能发动人民抵抗。
肩膀800字作文记叙文

肩膀800字作文记叙文肩膀话题作文篇1常常会想,要怎样一副铁肩才扛得起一个朝代由盛转衰的剧变产生的心理落差?才扛得起夹缝中的芸芸众生的声声叹息?才扛得起中国诗歌在社会剧变中的大课题?所以,不敢想象杜甫是怎样用他并不健壮的躯体承载着一切。
驾一叶平平仄仄搭起的小舟,穿梭于暗流涌动的江水中,我能想象杜甫逆流而上的艰难。
他走在唐朝的下坡路上,注定要弓着腰,低着头,一点一滴地细数着黎民百姓的苦难,然后蘸着浓于墨的悲哀,含泪写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他的使命决定了他不可能过得轻松。
“穷则独善其身”,多少人用这句话安慰自己,摇摇头,屈服于黑暗的社会现实,从此只为个人和家庭的前景奔走。
可是,杜甫的心是与千千万万劳苦大众连在一起的,所以不管多艰难,他都要用自己的肩膀撑出一片天地,容纳他们的叹息。
于是有了破旧茅屋中的那声呐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也有了那句又恨又悲的诗: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而咸阳桥上“直上干云霄”的哭声也从此被后人深深铭记。
他是真正的人民“代言人”,以自己的肩膀扛起一段属于百姓的“诗史”。
翻开杜甫的人生,不由得让人想起这句话:“文章憎命达”。
他仕进无门,困顿十年,方得小职,安史之乱中又流亡颠沛,为人所俘,直至最后,贫病交加而死。
当他幼年在自己的枣树上爬上爬下,把笑声洒满整个庭院的时候,一定没有想到命运之神已给他安排下这样一条坎坷异常的人生之路。
幼时身体羸弱的他也一定没有想到自己将用这一副肩膀扛起自己人生的不幸和整个时代的悲哀。
而杜甫竟然扛住了。
尽管生活已是“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可他从没把自己的目光拘囿于个人的得失与悲喜,就在他即将撒手人寰,在他为自己举行告别仪式的时候,还在关心着“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
他总是放眼大众,深入到人们的心中,体察最底层人民的苦难。
然后聚焦,酝酿,提炼,挥洒。
杜甫是大儒,可他分明又是高于传统的儒家。
我见到了杜甫作文600字

篇一:《千古风流人物杜甫(600字)作文》精选作文:千古风流人物杜甫(600字)作文推开岁月尘封的大门,一路越过苏东坡的从容,越过陶渊明的超然,我来到了杜甫的身旁。
和着他颠沛流离的生活情境,踩着他沉郁顿挫的风格,悄然走进少陵野老的生活,去寻找那旧时的清香。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他对谦让的感慨。
他总会为秋风所破,大雨如注,长夜难眠的遭遇,推己及人,联想到国家的命运,战乱给人们带来的苦难,总会有一种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他的每一句话都通俗朴素,明白如话,但又韵味浓郁,平淡中见奇。
伟大的诗人,我愿与你同行,共同感受你人生经历的沧桑与坎坷,我愿与你同行,领略你的谦让。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是他对孤独生活的比喻。
他总能把流离生活的孤独感受抒发得淋漓尽致,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孤独之情。
你虽孤独,但是你却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壮志,你有所坚守的民族气节。
伟大的诗人,我愿与你同行,共同感受你在孤独中的愤慨之情,抒写一生心事。
焦逐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是他狂放不羁的一面。
他虽心系苍生,胸怀国事,但也不难看出他的豪气干云。
他有致君饶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对中国文学与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伟大的诗人,我愿与你同行,共同领略你的宏伟抱负。
伟大的诗人,你是千古的风流人物,你既有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又有生涯似众人的生活,直到生命的最后,你都有对国家和人民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的怀念。
山东威海荣成市荣成市实验中学初三:曲薏清篇一:作文指导:千古风流人物话题作文:千古风流人物【文题回放】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出现而不懂得拥护、爱戴和崇仰的国家,则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从盘古开天辟地到如今,悠悠古国古的中华,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风流人物辈出,灿若繁星,浩如烟海:陈涉仰天质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揭竿而起;诸葛亮“未出茅庐而天下三分”,成为智慧的化身;李白“斗酒诗百篇”,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他们的事迹载入了史册,被后人一代代传颂。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600字

我眼中的杜甫作文600字我眼中的杜甫作文600字或许,他并没有诗仙李白的洒脱豪放,也没有陶渊明的悠然自得,他的眼神中似乎只有愁苦,心系祖国,他甚至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谈起杜甫,我甚至不愿提起他诗圣的称号,在我眼中,他更是一位心同百姓,思寄祖国的爱国者。
忧国,是杜甫诗中的灵魂主干,他的所有诗作中,多数都透露出对祖国山河破碎的感叹和愁苦。
面对日益衰败的唐朝,面对支离破碎的大唐国土,他含泪提笔写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昨日祖国繁荣,而今日却破亡了,面对依旧的山河,试想,是否人人都像杜甫一般流下感时泪、怀着恨别心?杜甫就是这样一位爱国的诗人,他因国破而忧,因国盛而乐。
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他初闻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喜欲狂。
他快乐,因收复河南、河北而快乐。
他的快乐,不仅仅是自己的,更是属于祖国的。
这种纯粹的快乐,只是真心爱国的人才配拥有。
生活亦是如此,不需要游遍山水,更不需要荣华利禄,杜甫快乐的根源,只是祖国的繁盛。
在杜甫生活的时代,是最黑暗的时期。
尤其是在安史之乱时,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
各地官吏,残暴无情地压迫、剥削百姓。
在这水生火热的时候,杜甫毅然选择站出来,用慧笔揭露出一桩桩事件,将同情、理解的思想灌输到每一句诗句中。
《三吏》、《三别》正是他思想的表述。
《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官吏的冷酷让杜甫愤怒却无奈,自己无能为力,只能愁苦地独与老翁别。
他也曾通过仕途改变现状,无奈,官场污浊,导致他屡遭贬谪。
最终,他选择回到百姓中去,以笔作枪,抒发他对人民真挚的同情。
他亲民,他愿意与百姓同甘苦,共患难,似乎他并不是一位诗人,更不是一位本可以升官发财的诗圣。
今日,又一次翻看杜甫句句沉郁顿挫的诗句,对他的敬仰油然而生。
敬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更敬仰他敢于揭露和批判黑暗、腐朽的无畏和正义。
若说千百年后诗作不一定会流传于世,但杜甫的精神永垂不朽。
今,人人居安思危于祖国,还恐祖国不盛乎?我和杜甫同行作文500字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我一听这话来了气。
穿越千年和杜甫对话作文

穿越千年和杜甫对话作文杜甫大大,您好呀!我这一下子穿越千年就来到您跟前,可真是既紧张又兴奋呢。
我出现在您面前的时候,您正皱着眉头,看着那破败的山河,眼神里满是忧愁。
我轻轻地拍了拍您的肩膀,说:“杜先生,您在想啥呢?”您转过头来,一脸诧异,不过还是很有礼貌地问道:“汝是何人?”我嘿嘿一笑,说:“我呀,是从很久很久以后来的,就是想和您聊聊天。
”您听了我的话,眼睛里闪过一丝好奇。
我看着您那身破旧的衣衫,忍不住说:“大大,您这日子过得可真苦啊。
”您叹了口气,说:“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如今这乱世,百姓流离失所,吾岂能独善其身?”我点点头,说:“您写的诗可太厉害了,我们后人都把您的诗当成宝贝呢。
”您苦笑了一下,说:“写诗不过是抒发心中块垒,吾见世间疾苦,唯有笔墨能记之。
”我想到您那些反映民间疾苦的诗句,像“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对您说:“您的诗就像一把刀,把那些不公平的事儿都给剖析出来了。
”您微微点头,说:“此乃吾之责任,不能视百姓之苦而不见。
”我突然好奇地问您:“那您写这些诗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会流传这么久啊?”您摇了摇头,说:“吾但求能警世,能让为政者知民间之事,未想及后世之事。
”我竖起大拇指,说:“您可真是太伟大了。
您老是这么忧国忧民的,也得照顾照顾自己呀。
”您望着远方,说:“吾亦想安居,然心忧天下,不得安宁。
”我想了想,说:“您的精神真的很值得我们学习,不过现在我们那儿,可不像您这时候这么乱了。
”您眼睛一亮,忙问:“那世间已太平否?百姓可安居乐业?”我高兴地说:“太平着呢,老百姓都能吃饱饭,还有很多人能读书学习,大家的生活可丰富了。
”您听了,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说:“善哉,善哉,此乃吾梦寐以求之景。
”我接着说:“而且啊,您的诗在我们那儿可出名了,不管是小孩还是老人,都能背上几句呢。
”您有些疑惑地问:“为何要背吾之诗?”我解释道:“因为您的诗里有很多深刻的道理,还有对生活细致的描写,对我们了解历史和文学都特别有帮助呢。
杜甫给予我力量作文

杜甫给予我力量作文杜甫,这个名字在我心里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路。
他是那个时代的诗人,却在我这个普通人的生活中给予了无穷的力量。
每当我遇到困难,心情低落的时候,想起杜甫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简直就像一股强劲的风,瞬间吹走了我心中的阴霾。
说实话,谁能想到一个几百年前的老头儿,居然能在现代给我这么大的启发呢?可见,真正的艺术是不分时间和空间的。
我还记得第一次读到他的诗,那时候我正经历一段低谷。
生活像是卡在了瓶子里的鱼,无处可去,心情也灰暗得像天空。
可是当我翻开杜甫的《春望》,那一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顿时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巨大的共鸣。
哎呀,我心里想,这才是咱们老百姓的心声啊!尽管环境再糟糕,心中依然要有希望,生活也能重新焕发光彩。
这种感觉,就像是喝了一口冰镇啤酒,瞬间清爽无比,真是舒服!杜甫的生活经历也让我深受触动。
他经历了战乱、贫困,甚至是流离失所,但他依然坚持写诗,记录下了那一切。
我在想,要是换成我,早就躲在家里啃泡面,唉,真没那么坚强!可是杜甫的坚韧告诉我,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永不放弃才是最重要的。
就像俗话说的“阳光总在风雨后”,只要我们坚持,就一定能看到希望的曙光。
还有,他的诗中总是透着一种对人民深切的关怀,让我感觉特别温暖。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大家都忙着追名逐利,偶尔会忘了身边的人。
可杜甫却用自己的笔触,把那些普通人的生活写得淋漓尽致,仿佛在告诉我们,不要忽视那些默默无闻的角落。
生活虽然琐碎,但每一个小细节都是值得珍惜的。
我想,这就是杜甫给予我的另一种力量,让我学会用心去看待这个世界。
而且,他的诗词风格也让我惊叹不已,简直是“字字珠玑”。
每次读他的诗,我都忍不住想,哇,这老头儿真会玩文字啊!那些优美的意境,那种高远的情怀,让我觉得,哎,写诗真的太酷了!我也想试着写写,哪怕写得像小学生的作文,也好啊,至少可以表达我的感受。
于是,我开始用杜甫的方式去观察生活,发现身边的美好。
像是街角的花朵、嬉戏的小猫,甚至是路边的陌生人,都是我灵感的来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35岁前读书、游历。
天宝年间到长安,仕途无门,困顿十年,获得小职。
安史爆发,流亡颠沛,几经辗转,到了成都,经人帮助,建“杜甫草堂”。
后被荐为节都,全家寄居奉节。
两年后,离开奉节到江陵、衡阳一带辗转流离。
(颠沛流离大半生,中间暂定蜀两年)
总结: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表达对国家的忧虑及对老百姓的困难生活的同情。
杜甫生平
杜甫的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所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开元19(时20岁)年始漫游吴越,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第。
再漫游齐赵。
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
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
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小官。
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
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诗人在繁华京城的旅客生涯:多少年来,诗人经常骑着一条瘦驴,奔波颠踬在闹市的大街小巷。
早上敲打豪富人家的大门,受尽纨袴子弟的白眼;晚上尾随着贵人肥马扬起的尘土郁郁归来。
成年累月就在权贵们的残杯冷炙中讨生活。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
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
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
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房琯善慷慨陈词,为典型的知识分子,但不切实际,与叛军战,采用春秋阵法,结果大败,肃宗问罪。
杜甫始为左拾遗,上疏言房琯无罪,肃宗怒,欲问罪,幸得脱)。
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
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
后严武为剑南节度使摄成都,杜甫投往投,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
这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三绝句》、《岁晏行》等大量名作。
永远的杜甫
片布褴褛,独向斜阳叹尽白头;一支秃笔,破碎河山抒写忧国忧民。
你的生命的左岸是清意人生,却吹落秋风,右岸是烽火三月,亦赤胆忠心,你忧愁的目光是中间轻轻流淌的河,流过盛世,流过衰亡,流向永恒的未来。
曾经的你是如何的少年意气,英俊潇洒,凌云直上而夺其志也,又如何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你的豪情溢满山川,激荡旷野;清风千里,折桂蟾宫是你的壮志御风而上,尽情挥洒;抑塞磊落之才是你的自信充塞心胸,誓比日月,可是此时,你的无限的瑰丽梦想和激情昂扬,到哪里去了哪?
残阳如血般绚烂,努力着把最后一丝余晖洒向他的江山,可黑暗早已吞没了一切,吞没了生死,吞没了悲苦,吞没了时间。
你站在滚滚黄尘的咸阳桥上,静静着,静静着,你听见“车辚辚,马萧萧”后无法湮没的撕心裂肺的痛苦与伤悲,“哭声直上干云霄”藏着再也解脱不了的哀怨与凄凉,天公感泪,雨声啾啾,千里白骨,血河漂橹又是怎样的惨绝人寰!长安城里的春雨淋湿了含苞的牡丹,也淋湿了你干裂的嘴唇,却淋不湿无尽的烽火和千里的断壁残垣,城春草木那一抹血泪的残绿,利剑一般刺痛着你的心,我听见你的心碎了一地!到处是硝烟弥漫,到处是你死我活,到处是血流成河,可我分明看见,你的伤悲的眼里闪烁着泪花,你的泪落在我的手掌上,便是了一地悲凉,我再望时,风里边飘扬着你满头白发的影子和凋敝的衣衫。
月光如白霜般洒在你的茅屋上,露从今夜白,心却如枯草在嚣狂的秋风里瑟瑟发抖,草后的人影也更为枯瘦,你的抖动的手上是岁月的痕迹,凌乱的银发诉说着悲难,我悄悄地走进你,轻抚着你的白发,静静地望着你,望着你,可我知道,悲苦已被时间的洪流无声卷走,剩下的,便是你的希冀与坚强,你的大唐的广厦风雨飘摇中安如山。
你便这样坐着,坐着,我轻轻地帮你闭上眼睛,我的手——便湿了!
我站在你的面前千百年轮回,望着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永远守望着——永远的杜甫!
肩膀
常常会想,要怎样一副铁肩才扛得起一个朝代由盛转衰的剧变产生的心理落差?才扛得起夹缝中的芸芸众生的声声叹息?才扛得起中国诗歌在社会剧变中的大课题?
所以,不敢想象杜甫是怎样用他并不健壮的躯体承载着一切。
驾一叶平平仄仄搭起的小舟,穿梭于暗流涌动的江水中,我能想象杜甫逆流而上的艰难。
他走在唐朝的下坡路上,注定要弓着腰,低着头,一点一滴地细数着黎民百姓的苦难,然后蘸着浓于墨的悲哀,含泪写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他的使命决定了他不可能过得轻松。
“穷则独善其身”,多少人用这句话安慰自己,摇摇头,屈服于黑暗的社会现实,从此只为个人和家庭的前景奔走。
可是,杜甫的心是与千千万万劳苦大众连在一起的,所以不管多艰难,他都要用自己的肩膀撑出一片天地,容纳他们的叹息。
于是有了破旧茅屋中的那声呐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也有了那句又恨又悲的诗: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而咸阳桥上“直上干云霄”的哭声也从此被后人深深铭记。
他是真正的人民“代言人”,以自己的肩膀扛起一段属于百姓的“诗史”。
翻开杜甫的人生,不由得让人想起这句话:“文章憎命达”。
他仕进无门,困顿十年,方得小职,安史之乱中又流亡颠沛,为人所俘,直至最后,贫病交加而死。
当他幼年在自己的枣树上爬上爬下,把笑声洒满整个庭院的时候,一定没有想到命运之神已给他安排下这样一条坎坷异常的人生之路。
幼时身体赢弱的他也一定没有想到自己将用这一副肩膀扛起自己人生的不幸和整个时代的悲哀。
而杜甫竟然扛住了。
尽管生活已是“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可他从
没把自己的目光拘囿于个人的得失与悲喜,就在他即将撒手人寰,在他为自己举行告别仪式的时候,还在关心着“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
他总是放眼大众,深入到人们的心中,体察最底层人民的苦难。
然后聚焦,酝酿,提炼,挥洒。
杜甫是大儒,可他分明又是高于传统的儒家。
儒家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杜甫却不管穷达,都要兼善天下。
儒家提倡“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杜甫却是不管在不在位,都要谋其政。
那些为时代而泣,为百姓而歌的叙事诗中少见直接的抒愤与哀喊,他总是从局外人客观平静的视角冷眼旁观,从一种不动声色的叙述中进发出更为沉重和浓郁的愤懑。
这样的诗不知使后代的多少人怒火胸中烧,泪水眼中噙。
西川的一句诗也许是杜甫最好的写照:在一个晦暗的时代,你是唯一的灵魂。
都说“男人铁肩担道义”,那么杜甫就是古往今来真正的大男人。
一副肩膀,看似柔弱,却撑起了中国历史上一座文学与道义的高峰,让人远远观望,赞叹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