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尚联水彩画欣赏

合集下载

【水彩画】2020?第二届粤港澳写生文化节美术作品展

【水彩画】2020?第二届粤港澳写生文化节美术作品展

【水彩画】2020•第二届粤港澳写生文化节美术作品展部分写生作品欣赏(按姓氏笔划顺序)丁松坚《五十埠收市》50cm×60cm布面油画王国建《老街》60cm×80cm布面油画文祯非《老屋》80cm×100cm布面油画尹洪《良溪古村》80cm×100cm布面油画石俊《少女》80cm×60cm布面油画(澳门)孙黎《晌午饭》100cm×100cm布面油画田军《开平碉楼》40cm×58cm纸本水彩付智明《人物系列之二》80cm×60cm布面油画刘文伟《黄金海岸正午》50cm×60cm布面油画卢小根《钟楼》60cm×50cm布面油画刘颖悟《自力村》80cm×60cm布面油画刘南一《阳光》100cm×80cm布面油画刘晓毅《良溪村落》60cm×80cm布面油画江锋《秋韵》50cm×60cm布面油画汪晓曙《大海》65cm×85cm布面油画沈平《大澳渔村》29cm×39cm纸本水彩(香港)李节平《远望》150cm×100cm油画陈伟《长流远源》33cm×34cm中国画 (香港)陈向兵《红楼印象》60cm×80cm布面油画陈科《历炼》75cm×90cm布面油画罗奇《南村风景之一》60cm×120cm布面油画张鉴瑞《家园》60cm×80cm布面油画张伟《海宽天空》30cm×45cm纸本水彩张延昭《时尚少女》100cm×80cm布面油画张振江《侨乡洋楼》80cm×60cm布面油画张仓健《古村遗风》120cm×59cm中国画杨尧《圩日》60cm×80cm布面油画罗文勇《乡村的傍晚》60cm×80cm布面油画钟曦《秋》80cm×100cm布面油画宣新明《红发少女》80cm×60cm布面油画赵志军《响午》24cm×34cm中国画(香港)封治国《导师与留学生》130cm×100cm布面油画涂志远《乡野》60cm×120cm布面油画徐明《南村私塾》80cm×60cm布面油画莫肇生《茶坑村》35cm×46cm中国画黄剑波《听海之一》50cm×80cm布面油画蒋志强《模特之三》100cm×80cm布面油画彭小杭《古村新居》80cm×60cm布面油画蔡国胜《赤水秋阳》60cm×80cm布面油画廖大杰《红的海·绿的船》60cm×80cm布面油画薛军《故园》60cm×80cm布面油画年展优秀作品欣赏王勇《便捷新时代》水粉画王振帮《那远方的景》纸本水彩林佩佩《给自己的情书》版画李富强《榫卯》水粉画李国雄《G15沈海高速开平路段略影》中国画严宾连《轻语》漆画刘作志《童年.我们的声音》布面油画余健《花韵传情》中国画冯万福《秋色、家山秋韵》中国画李杰龙《灿烂的笑容》纸本水彩入选作品欣赏凡德华《岭南水乡》漆画王飞宇《南方的云》丙稀系列王彬《蓬江之泊》中国画冯健荣《乡村的阳光》水粉画区阳亦美《继乘改革风,满园高梁红》中国画余炳权《西江情》布面油画吴丹丹《童年印记——温暖的季节》布面油画李珂《即将远航》布面油画华振陆《星夜赶程》纸本水彩林凯胜《青年女教师》布面油画易少英《天使送春信》中国画周博辉《潭江渔船》纸本水彩胡晓星《致敬逆行者》版画钟庚酉《黄沙蚬》水粉画谢鑫《战役英雄》雕塑料布黎彩憻《若如》漆画特邀作品欣赏胡刚《万山群峰》中国画王畅怀《直上九天歌盛世》中国画岑凤环《岁月无改初心在》中国画寇雁鸣《侨乡——楼韵》版画吴锐鸿《良溪古村》布面油画苏宇航《大美山川居万家》中国画黄远明《源》水彩黄驱胜《劳动者·斜阳》布面油画区启森《原来古伯是英雄》中国画冯玉云《吉庆有余》漆画冼德雄《和谐》中国画方国明《家园日日红》中国画冼为农《都市暮色》布面油画张来《致敬.英雄回家》布面油画黄瑞良《金秋佳侣》中囯画林海忠《村前的半月塘》布面油画陈汉秀《岁月静好》中国画李强稳《花鸟四屏》中国画欧永灿《火焰木》中国画杨宇远《踏雪寻梅》中国画谢东达《侨乡村落》纸本水彩。

百年中国水彩·经典代表作品(上)

百年中国水彩·经典代表作品(上)

百年中国水彩·经典代表作品(上)本期呈现的是“百年中国水彩·经典代表作品(上)”,其作品多是百年来中国水彩发展中各个时期有一定代表性的画家和代表作品,一睹百年来水彩画创作面貌的变化。

封面:李铁夫《瓶菊》,38.1×58.3cm注:画家、作品信息和资料来源“百年华彩”水彩大展。

李叔同《明信片上的风景》,11x17cm徐咏青《杭州西湖》,18x13cm徐咏青《桂林即景》,11x17cm王悦之《西湖风景》,25x31cm李有行《风景》,23x62cm倪贻德《静物》,31x43cm宗其香《重庆被日军炸后》,25x32cm程及《水彩写生》,26x34cm程及《中央公园之春》,70x140cm庞薰琹《贵阳苗族笙舞》,38x32cm宋步云《重庆雨中都邮街》,38x54cm司徒乔《铁工》,52x72cm韩乐然《晒粮食》,32x48cm潘鹤《沦陷时期的越秀区》,28x37cm冉熙《浦江夜景》,45x59cm周绍淼《玉泉观鱼》,26x38cm张充仁《静物》,25x30cm戴泽《世界青年联欢节在柏林》,20x29cm张眉荪《三潭印月》27x29cm阳太阳《雨》,41x28cm阳太阳《春汛》,43x63cm李剑晨《晨·人民英雄纪念碑》,32x24cm李剑晨《初霁曝帆》,28x39cm杨云龙《老农》,32x24cm 邵宇《普选》,21x33cm 邵宇《上海人民广场》,20x38cm马白水《碧潭造意》,79x55cm梁栋《港之晨》,28x40cm杨义辉《在展览会广场上》,35x24cm哈定《上海九曲桥》,35x28cm林风眠《油灯花果》,68x67cm林风眠《静物瓶花》,68x66cm吴冠中《拉萨菜市》,24x26cm沈柔坚《红场一角》,61x42cm符罗飞《应市芭蕉》,35x45cm李咏森《绍兴古戏台》,34x51cm王肇民《杜鹃花》,39x57cm古元《雨后渔村》,28x40cm古元《太湖岸边》,20x30cm周令钊《漓江渡口》,21x32cm陈希旦《上海弄堂》,38x28cm蒋玄怡《厂区暮色》,37x28cm殷保康《陇上人家》,19x25cm瞿谷量《上海人民公园雪景》,24x32cm晏文正《崂山明霞洞途中》,32x44cm杭鸣时《工业粮仓》,52x87cm何志生《劳动者》,75x50cm范保文《待装》,37x52cm林聆《遵义会议期间毛主席住处》,51x37cm杨化光《月季》,26x38cm席德进《海景》,57x77cm廖炯模《苗族老伯》,52x37cm宋守宏《油田之晨》,35x45cm秦威《鹭》,53x76cm余钟志《樱桃》,27x38cm梁锡鸿《渔歌》,24x38cm袁振藻《小桥流水人家》,37x28cm吴德隆《东海渔村》,38x88cm黄惟一《西藏寄情—怀念纳木错湖》,79x91cm 孙月池《少女》,26x30cm李泽藩《眺望山崎》,40x55cm黄笃维《星湖雾晓》,56x67cm华宜玉《江南民居》,54x32cm张厚进《乌鱼》,55x75cm鲍夫华《黄浦江畔》,58x52cm吕品《雨中》,31x42cm吴良镛《威尼斯叹息桥》,37x27cm张玲麟《玉屏残照》,53x68cm伍必端《寂静的草地》,44x68cm傅尚媛《野菊》,59x46cm朱辉《红辣椒·黄辣椒》,38x53cm蒋振立《慰忠魂》,82x63cm宋彬《水乡》,60x89cm金立德《竹楼里》,55x40cm徐坚《初春》,26x37cm杜泳樵《牧》,40x59cm刘远智《湖滨黛色》,32x42cm华纫秋《渔寨传新歌》,56x77cm王大仁《秋山秋水》,53x78cm黄铁山《金色伴晚秋》,32x86cm孟庆湘《待命》,55x65cm陈建狜《试嫁妆》,89x64cm郭德第《竞争》,51x72cm漆德琰《石板哨小屋》,37x54cm冯显运《少女》,39x35cm毕永祥《牛群》,78x109cm李沙《石板街》,77x53cm关维兴《云南老人》,39x51cm陈坚《鹰笛》,143x105cm周刚《云溪晚餐》,57x77cm王鸿海《雪夜》37x46cm郭德第《鸡冠花》,54x39cm郑叔方《巴黎印象》,76x56cm杜拙《等观众生》,76x57cm陈立勋《傣族泼水节》,40x55cm柳新生《月光曲》,41x55cm平龙《花影》,57x76cm侯伟《白菜地》,67x51cm沈平《大澳之春》,106x76cm蒋智南《中央公园的马车》,54x77cm 徐天润《芭蕾》,39x54cm欧阳乃绘《西九龙新镇地》,45x57cm 李礝培《雅典神殿》,56x76cm李升权《老城旧街》,53x76cm王敬贤《荷兰风光》,37x53cm庄弘醒《晚妆》,56x38cm白崇录《漫步》,53x42cm高志华《晨风》,57x76cm黄亚奇《鱼》,51x56cm毛国典《黄土地》,38x53cm李白丁《太湖初晓》,54x76cm梁栋《辉映》,39x54cm傅尚媛《白玫瑰》,39x50cm。

(整理)中国五十名水彩画家.

(整理)中国五十名水彩画家.

中国五十名水彩画家现代水彩画源于欧洲,大约一个多世纪前正式传入中国。

尽管在基本技法和表现理念上有别于传统的中国水墨画,但在作画工具和作画方法上同中国画颇为相近,所以它不仅得到中国画家的认同,而且广为中国群众所接受。

经过近百年的探索和实践,水彩画在中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成为群众基础最广泛的画种之一。

近年来,中国水彩画的发展令人瞩目,一大批优秀的水彩画家崭露头角。

他们的作品形式多样,题材广泛,内涵深隽;他们的足迹遍及中国各地并逐步走向世界;他们的画笔触及现实生活的每一个方面。

在作画理念上有很大的拓展。

在表现手段上,也从单一的具像、写实,发展到夸张、变形、装饰、抽象等多元手法。

中国水彩画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兴旺时期。

中国水彩画家,在接受水彩画这一西洋艺术形式时,将民族特色溶入其中。

中国水彩画是东西方艺术融合的结晶,它超越了东西方文化的界线,中西合璧,成为一门“临界艺术”。

既深受中国观众喜爱,又为西方观众所接受。

这里汇集了50位活跃在当今中国水彩画坛的的知名画家的作品。

这些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中国水彩画的水平。

希望能帮助你对中国的水彩画有一定的了解。

《鱼盘》奥迪1954年生,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美术系,内蒙古水彩画艺委会主任,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水彩作品入选八、九届全国美展,第二、三、四、五届全国水彩、粉画展览。

获第三届全国水彩、粉画展览银奖,内蒙古自治区艺术创作“萨日纳”奖。

作品和论文在《美术》、《中国艺术》、《水彩艺术》等学术刊物上发表。

《春雨》贝戌民1946年生。

中国水彩画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水彩画研究会理事、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曾参加第七、八、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及第二、第三、第五届全国水彩、水粉画展等展览。

作品曾在韩国和印度尼西亚展出。

出版的画集:《悠悠水乡情——贝戌民水彩画集》和《中国当代美术家精品集——贝戌民画集》。

作品编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水彩卷》和《中国水彩画史》。

水色交融,酣畅淋漓水彩画

水色交融,酣畅淋漓水彩画

《花果》(水彩)杜筱玉
(3)搓揉:即将画纸 揉伤,涂上较深的颜 色,纸面上的揉伤程 度不同,吸色的深浅 也不同,使画面产生 各种自然的纹理效 果。纸面干燥后将这 些特殊效果加以利 用,能产生特有的斑 驳的肌理。
《纸婚》(水彩)李云
(4)湿印:即根据画面的需要,采用拖压的方法,使颜 色在画面上压印、湿印,可以表现出丰富细腻的肌理效 果,可以多次重叠压印,然后因势利导,再适当用笔加 工,产生特殊效果。
一、水彩画有什么特点?
透明轻快、流畅滋润、水色交
融, 可以趁水色未干时,画出 迷蒙飘渺的感觉; 也可以在水 色干透后层层叠加,画出丰富 厚重的感觉。 画面效果变化万 千,抒情优美。
二、水彩画与传统绘画 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相似之处:水彩画与中国传统绘画都是以水 为媒介调和颜色绘制在纸本上的图画,在绘 画的工具、材料和表现技巧上,他们之间有 许多相似相通之处。
《汲水的女孩》(水彩)傅启中
(5)底纹:即利用丙烯颜料或胶状白粉在画面上做 底,水彩颜料因吸水程度不同而产生变化,适宜表现 草丛、布纹的质感。
《巢》(水彩)那玉成
谢 谢!
《黎家印象》(水彩)汪晓曙
(2)留白法:留白法是水 彩画中常用的技法,不同 于油画、水粉画可以用白 粉提亮。水彩画在画高光 或浅色上,需要留出明确 的位置,利用白色纸本身 的亮度,调整画面在结构 和色彩布局上所需要的亮 度,这是水彩画独有的特 点。留白法是深色对浅色 形状限制留空时对亮光的 处理,使高光虚实相间, 自然过渡而柔和自然。在 阳光直接照射的部位,可 先留出受光部分,待完成 其他部分后再进行浅色塑 造,色彩明度容易控制。
不同之处:在文化背景、观察与创作思维方 式、审美观念诸多方面水彩画与中国传统绘 画确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水彩画不同于 中国传统绘画,它属于西方绘画体系,始于 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并完善成熟与18世纪 的英国,被誉为英国的“国画”。

李白丁

李白丁
李 白 丁
I5 9 6年 生 干 苏 卅1 擅 长 水 彩 、 油 画 . . 作品参加 过包括第七 届、第儿 届±目美 展、 目 百年水彩 画展在 的省{ 曾 获 省 级 一 等 奖 、 目 级 铜 奖 等 多 个 荽 项 . 代 表 作 品 裰 编 ^ 《中 目 现 代 美 术 宝 集 水 彩卷) 、 《 目水彩画 圈史’ 中
是我 从广义 上来表述 整体 的意 思。就画 面来说 ,任何物 体
种 秩 序 . 这 种 秩 序 开 始 的 时 候 是 凭 着 感 觉 去 做 的 .但 进 一 步 发 展 .我 们 就 会 要 求 学 生 去 进 行 理 性 的 分 析 在 整个基 础谭程 模块 .形态 分析之变体 作业是 一十比 较突出 的重点。 画面的线 形成7 椅架 .同时包 含 有 潜 空 的 暗 示 .这 时 候 空 目 的 概 念 就 不 再 是 传 统 的 素 描 所 谓 要 塑 造 一 十 物 体 的 现 实 的 空 感 这 样 一 个概念 .而是一 个画面 的空 。这时候 画面的 空间显 现的是 个潜空 间.画面 之间的线 条. 自于长短 、大
虑 置放 的环境 。目样 韵一个杯 子
的 台 庄 . 上 面 灯 光 对 着 . 外 面 玻 璃 罩 着 , 被 隆 重 地 艟 示 着 . 大 家 就 会 以 审 美 的 态 度 去 看 它 ,就 会 觉 解 它 是 一 个 艺 术 , 而 再 想 到 它 是 个杯子 ・这说 明.不 目的环境 造成认知 目一个 对象时的 不同态 度。这 定不 会孤立 存在 ,它和其他 物象形 成7一
大 型 美 术 专 业 文 献 . 其 中 作 品 ‘ 乡情 怀 ’ 自 目 美 术 馆 永 久 收 藏 。 故 现 目 美术索 协会会员 、 目 油画学会 会员 、中目水彩 茴宗协 台奇

岭南水彩的发展与崛起

岭南水彩的发展与崛起

(一)岭南水彩画发展的第二个重要阶段是解放后到文革前(1949-1965),这是岭南水彩画的大发展与崛起的时期。

这个时期分成两个层面在交递发展。

一方面是第一时期的画家延续着这种发展,如林凤眠、潘思同、司徒乔、符罗飞、萧淑芳、古元(图1)、梁锡鸿等一批水彩画家。

另外,涌现出一批新的画家在岭南名噪一时,如:王肇民、胡钜湛、陈秀莪、黄笃维(图2)、罗宗海等,他们在新中国的水彩画坛中叱咤风云。

这一时期,中国无论在任何一个领域都取得了突飞猛进成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毛泽东新文艺思想的引导下,文学艺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使水彩画艺术得到了新生。

是岭南水彩画发展与崛起的一个重要时期。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我国文艺创作确定了一个方针和宗旨。

在创作内容方面,提出了“双为方针”,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

从艺术形式而言,提出了“双百方针”,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使文艺创作艺术风格的追求和各类艺术门类同时都得到了应有的发展。

一直作为“小画种”的水彩画,在这种气氛中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关注。

水彩画家和其它画家一样,主动深入生活,投入到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之中去,反映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新面貌,新风尚,深入到工厂、农村、部队,把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通过水彩画表现出来。

1954年中国美协在北京举办了《全国水彩、速写展览》,这是有史以来,我国水彩画创作成就的一次全国的展览。

大大推动了水彩画创作的步伐。

广东画家林凤眠、潘思同、古元、梁锡鸿、萧淑芳、杨之光的作品在展览会中十分注目。

潘思同先生的《苏州河的早晨》(图3)、萧淑芳的《少年先锋队员》(图4)、《鲜花》(图5)、杨之光的《苗族学习模范蒙凤姣》、林凤眠的《静物》、汤由础的《垂钓》、黄笃维的《邑江之晨》(图6)、《湛江港》,王肇民的《昙花》等在展览会上受到了一致的好评。

对于当时作为“小画种”的水彩画界得到了振奋。

古元图2 《广州街景》(水彩) (38x56cm) 黄笃维1957年图3 《苏州河的早晨 》(水彩) (32x48cm) 潘思同 1956年图1 《毛主席与农民谈话》 (水彩年画) (56x102cm) 古元 1952年第三章 上善若水岭南水彩画的发展与崛起(1949-1965)在当时提出了关于水彩画艺术特色的观点:“水彩画应该具有自己的特点,不要勉强跟随其他画种的艺术效果,各类画种各有自己的特点,强求一律就不妙”。

多看大师作品,果然能拓展个人眼界!

多看大师作品,果然能拓展个人眼界!

多看大师作品,果然能拓展个人眼界!来源:IMWA国际水彩大师联盟Award Winners2nd Universal Watercolor Exposition“第二届世界水彩画大展”获奖作品IMWA国际水彩大师协会、国际水彩大师联盟”第二届世界水彩画大展“陪审团委员会祝贺十二位画家的作品分别获得大展的金、银、铜和优秀奖!▲金奖–《丰收季节》画家: 刘云生(中国)“这张《丰收季节》水彩画,表现中国西部孩子们天真活泼,无拘无束的个性。

我选择村寨路口栏杆作为道具,意在栏杆能挡住行车却拦不住儿童的心。

由于此作品为国展准备的,后来又添上打麦场的场景作背景,取名为《丰收季节》。

在绘画处理上选择暖色调,逆光,给人们一种热烈、通透的丰收气氛。

” -刘云生▲银奖–淡香水画家:Abdelfettah karmane(摩洛哥)“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这个伟大的比赛。

在比赛中,我展示了一幅名为《摩洛哥淡香水》的水彩画作品。

作品以老人在马赛克背景的衬托下组成了画面。

创作灵感来自摩洛哥的文化元素。

我希望与获得‘第二界世界水彩画大赛’的优胜者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

”-Abdelfettah karmane▲银奖–父亲与他的老伙计画家: 孙丽莉 (中国)“父亲和他的船是家里的顶梁柱,无论遇到多大的风浪,多少困苦,都不会放弃。

即使老去。

这幅画是今年最特别的那些日子里画的。

被迫居家的生活让我有了不同以往的生活和创作体验。

这期间,画得多想得也多。

街上没有了往日的喧嚣,我的心里很平静,画面也就安静,画中父亲的背影和即将出海的老船笃定安详。

感谢这次展览给予我的荣誉,让我有机会写出这段文字。

” -孙丽莉▲铜奖–尘埃系列,蓝头巾画家: 侯伟 (中国)“《尘埃系列,蓝头巾》是我独特的艺术创作绘画语言。

‘尘埃’让人联想到许多场景与典故,让人的内心不由回归平静。

《尘埃系列》的创作均来自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点滴。

万物自尘埃而始,生命至尘埃而终。

一切都在尘埃面前归于宁静……绘画创作在如今早已非是对事物的简单复刻,而是创作者的个人修养和技术手段的交响共鸣。

水彩画家张敏耀作品赏析

水彩画家张敏耀作品赏析

水彩画家张敏耀作品赏析张敏耀,1957年生于武汉市,1988年毕业于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奖杯设计者,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特聘教授,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设计系客座教授,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楹联书法艺委会委员、中国美协湖北分会会员、武汉美术家协会理事、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武汉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画研究会理事、湖北省水彩画研究会副秘书长。

1982年-2019年水彩画和书法作品在《美术报》、《中国书画报》、《书法报》、《新民晚报》、《湖北日报》、《长江日报》、《水彩》等全国、省、市、报刊及杂志上发表百余幅。

1982年-2019年水彩画和书法作品在中国内陆及港澳台,法国,意大利,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土耳其,泰国,韩国,越南等国家及地区展出和收藏。

1982年—2019年水彩画和书法作品多次参加中国水彩画大展,省、市美术作品展及全国、省、市书法作品展并获奖。

1984年在武汉举办《陈少平、张敏耀师生水彩画作品展》1987年在武汉市美术节中举办《张敏耀水彩画展》。

2002年12月《中国名家水彩画集·张敏耀》在澳门出版社出版。

2002年12月与中国书协主席沈鹏,中国美协主席靳尚谊随中国书画家代表团出访泰国和中国澳门。

2003年9月与中国书协主席沈鹏,随中国书法家代表团参加《2003(汉城)国际书法名家作品展》。

2011年水彩画《自立》入展湖北省庆祝建党90周年美术作品展。

2012年国画作品《高洁图》入选“百年西泠.翰墨春秋”西泠印社诗书画印大型选拔活动。

2014年在武汉举办《美丽中国--张敏耀水彩画作品巡展》2014年水彩画《光荣院里幸福人》荣获湖北省第十二届美术作品展优秀奖。

2014年水彩画《光荣院里幸福人》荣获武汉市第十届美术作品展铜奖。

2017年《诗情画意》张敏耀书画作品展在武汉举办。

2018年3月在武昌东湖樱花园举办《大美东湖》张敏耀水彩画写生作品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钟尚联水彩画欣赏
钟尚联
【期刊名称】《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年(卷),期】2008()3
【总页数】1页(P148-148)
【作者】钟尚联
【作者单位】广东省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
【相关文献】
1.广东河源职业技术学院:钟尚联艺术工作室作品选登 [J],
2.奇联共欣赏探骊得真珠——兼谈董味甘先生对重庆江津钟云舫长联的解读 [J], 邓心强;张正华
3.水彩画中的文人意趣评丁寺钟水彩画艺术 [J], 雷曼
4.陈剀、钟尚联、苏海风、孟拥作品 [J],
5.大学生求职简历设计.系列二广东省河源职业技术学院钟尚联林小榄叶惠玲[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