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墨防伪技术 光致变色
光学变色防伪油墨的设计原理

- 40 -
广东印刷 2011.3
印刷器材
技术专栏
种肉眼可见的特征将影响颜料粒子最终的传导性、磁性 等 性 质 ,同 样 也 影 响 油 墨 的 容 纳 力。
②间隔的装置。间隔的材料大约分为无机材料或有 机 材 料 ,为 了 发 挥 材 料 的 最 大 性 能 ,材 料 必 须 具 有 最 低 的 光 学 标 准 。通 过 实 验 证 明 ,折 射 率 ﹤ 1 . 6 的 材 料 最 合 适 ,例 如 二 氧 化 硅 、二 氧 化 镁 或 有 机 玻 璃 等 。
技术专栏
印刷器材
光学变色防伪油墨的设计原理
文 / 徐遵燕
随着 支 票 、钞 票 、护 照 、信 用 卡 等 高 安 全 性 文 件 的 大 量被伪造,工业上已经在光学领域寻找能成功保 护文件不被复制的新技术。光学变色油墨就具有这种特 征,它成 功地 保护 了高安 全性 文件 上不被 伪造。今 天,在护 照或 信用卡 方面,世 界上超 过 50 个国 家都 使用具 有 颜 色 转 角性 质的防 伪技 术作 为打假 的手 段,达到防 伪的 目的 。
由此可知,仅当精确到材料的每一层时才允许我们 使用物理学现象来分析油墨。光学变色油墨是基于真空 存储器中制造的干涉滤色片来展现油墨的这种颜色转变 特 性 的 ,但 是 对 这 种 颜 色 转 变 材 料 的 选 择 很 困 惑 。一 般 来 说 ,合 成 的 金 属 介 质 与 全 介 质 相 比 性 能 要 好 很 多 ,这 是 因 为 金 属 介 质 具 有 很 高 的 不 透 明 性 ,且 性 价 比 比 较 高 。
理想的光学变色颜料是包含弯曲产品在内的人造颜 料 ,为 了 能 使 其 可 以 一 次 性 转 移 到 基 底 上(凹 版 印 刷),我 们 需 要 一 种 低 粘 度 的 油 墨 介 质 。相 反 地 ,在 凹 雕 过 程 中 则 要寻求高粘度和强亲水特性的粘合系统。
纳米油墨防伪技术

纳米油墨防伪技术所谓纳米防伪油墨,是在油墨连结料中加入特殊性能的纳米防伪材料,还可用加密手段经特殊工艺加工而成的特种印刷油墨。
如光致变色、热致变色及紫外光油墨等。
或称为油墨防伪的"纳米化"。
1、耐晒性、耐酸性和粘附性是油墨产品的重要技术指标。
纳米油墨兼容各方面性能超常,由于SiO2、TiO2在纳米尺度时表现出很强的抗紫外光和催化性能,经特殊工艺化学反应合成的纳米防性油墨,其耐晒性一般可提高2~3个等级,耐热性和附着牢度均有明显提高。
调整配方,可制成环保油墨。
加入热敏,光敏等材料,还可制成防伪油墨。
2、用添加了特定纳米微粒的纳米油墨来复制印刷彩色印刷品,层次会更丰富,阶调会更鲜明,图像细节的表现能力亦大增。
如今借助高新技术,可将油墨中的各种成分(如树脂、颜料、填料等)制成纳米级的原材料。
这样由于它的高度微细而具有很好的流动与润滑性,可达到更好的分散悬浮和稳定,颜料用量少,遮盖力高,光泽好,树脂粒度细腻、成膜连续、均匀光滑,膜层薄,印刷图像更清晰。
若用于UV油墨中,可加速其固化速度,同时由于填料的细微均匀散而消除墨膜的收缩起皱现象。
在玻璃陶瓷的印墨中,若无机原料构成为纳米级的细度,将能节省大量原料并印出更精更美更高质量的图像。
这为油墨制造业带来巨大变革,使它不再依赖於化学颜料,而是选择适当体积的纳米微粒来呈现不同的颜色。
3、纳米级碳墨具有导电性,对静电具有很好的屏蔽作用,防止电讯信号受到外部静电的干扰,若把它加入油墨,可制成导电油墨,用于大容量集成电路、现代接触式面板开关等。
另外,在导电油墨中如将Ag制成纳米级而代替微米级A g,可节省50%的Ag粉,这种导电油墨可直接印在陶瓷和金属上,墨层均匀光滑,性能很好。
若将Cu、Ni材料制成0.1-1um的超微颗粒,它可代替钯与银等贵重金属导电。
4、此外有些纳米粉微粒自身具有发光基团,可能自己发光,如〔一N三H一〕纳米微粒。
用加有这种微粒的油墨印出的印品,不需要外来光源的照射,靠自身发光就能被人眼识别,用于防伪印刷也可达到很好的效果,用于户外大型广告喷绘或夜间阅读的图文印刷品,不再需要外来光源,不但可节约能源,且大大方便了使用者。
可自褪色的神奇油墨

可自褪色的神奇油墨在安全防伪措施多样化的今天,各种新型防伪技术层出不穷,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一项防伪技术,关键是延长防伪技术的时效性和独特性,这也是防伪技术追求的目标。
而防伪技术主要包括:印刷设计的防伪、印刷纸张的防伪、印刷油墨的防伪和印刷工艺的防伪。
其中,印刷油墨防伪技术发展形势很好,应用范围日益广泛。
1.消色油墨的防伪原理所谓防伪油墨即在油墨连结料中加入特殊性能的防伪材料,经特殊工艺加工而成的特种印刷油墨。
防伪油墨按照其防伪功能主要分为以下几种:①磁性防伪油墨②荧光油墨和磷光油墨③反应变色油墨④防涂改油墨⑤日光激发变色油墨⑥智能防伪油墨⑦红外油墨⑧纳米油墨其中反应变色油墨是防伪油墨中重要的一部分,又可以分为:热敏变色油墨、光敏变色油墨、湿敏变色油墨、压敏变色油墨等。
反应变色油墨就是把各种加在油墨中的化学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如光、热、湿度、压力等),能发生各种化学反应,从而使油墨改变颜色,达到防伪目的。
而消色油墨是反应变色油墨中的一个分支,消色油墨是一种遇到水或化学物质容易退色或溶解的油墨。
2.消色油墨的分类①水消色油墨水消色油墨又称为湿敏油墨,防伪原理是色料中含有颜色随湿度变化而变化的物质,用水或漂白剂可使其消色,一般是含有氧化剂或还原剂的水溶解物质。
防伪特征是干燥状态为无色,潮湿状态变有色。
水消色油墨又分为可逆消色、不可逆消色、湿敏扩散三种,具有蓝、绿、黑、红四种颜色。
●可逆消色油墨滴水后颜色由有色变为无色,水滴挥发后恢复原色,颜色由白→无,只能丝印、凹印。
如丝印建议用200目丝网印刷,越厚越好。
●不可逆消色油墨:是油性油墨,滴水后由有色变为无色,水滴挥发后,颜色不再恢复原色,颜色有黑→无,红→无,蓝→无,绿→无。
只能丝印、凹印,要求印得薄一点,颜色鲜艳,退色效果好,如丝印建议用350-420目丝网印刷。
●湿敏扩散为不可逆,颜色有红、黄、蓝、绿等,只能用水性网版印刷。
②有机溶剂消色油墨例如酒精、汽油、苯等。
防伪油墨的成分及原理

70China Brand & Anti-counterfeiting至在印刷前就已经过期。
如果保质期是首要考虑的因素,那么在使用任何一种光敏油墨前都要评价一下它的稳定性。
光致变色油墨最主要的部分就是光致变色颜料,一般来说分为有机光致变色材料和无机光致变色材料。
1.无机光致变色材料无机光致变色材料主要指MoO3、WO3的光致变色。
这两种是很有竞争力的金属氧化物,通常情况下,MO3是白色粉末,属于六方晶体系,MO3是黄色粉末,属于单斜系。
值得一提的是,MO3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光致变色材料,在大屏幕显示和高密度信息存储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与有机光致变色材料相比,MO3稳定性好、成本低,但其光致变色效率较差。
为了提高这类无机材料的变色效率,已经提出了各种解决方案并已取得了许多有意义的结果。
例如,将光响应材料与MO3复合可以有效地抑制光激发后电子的复合过程,从而提高参与变色过程的光生载流子的数量,改善MO3的光致变色性能。
利用金纳米粒子对防伪油墨的成分及原理胡志鹏图1紫外灯下光敏油墨结构变化所谓防伪油墨,即在油墨连结料中加入特殊性能的防伪材料并经一定工艺加工而成的特种印刷油墨。
这类防伪技术的特点是实施简单、隐蔽性好、检验方便,是各国纸币、票证和商标的首选防伪技术。
主要的防伪油墨有以下几种。
一、光致变色油墨光致变色油墨,又名感光变色油墨、光敏变色油墨、日光变色油墨,是指用光致变色材料加入在连接料中,配其他辅助物质,经过加工处理成为一种适应印刷的胶体。
紫外灯改变了光敏油墨的化学成分,使它如染料一样吸收颜色。
将印刷好的标志或图案放于日光下(或365nm紫外灯下),在2 ̄20秒内迅速显色,避开日光(或紫外光线)后逐渐消失,重复上述操作可反复鉴别应用产品,可制成胶印、凹印、凸印、柔印等油墨,用于不同印刷方式。
光敏油墨在纯正状态下是粉状晶体,它们必须溶解到所加入的油墨中。
一些制造商就像白染料微胶囊一样把光敏油墨压缩成微胶囊。
光致变色防伪材料及其应用

光致变色防伪材料及其应用
马先铎
摘要:通过对光致变色材料变色机理的阐述,介绍了几类常见的光致变色材料。各类光致变色材料在不同波长光的照射下,分子结构
发生改变而引起吸收光谱的改变,从而发生颜色的变化。因此可以将其应用在防伪纸张或者防伪油墨等防伪技术领域。 关键词:光致变色;防伪纸张;防伪油墨
万方数据
广东科0世纪70年代在螺吡喃基础上发展 起来的一类具有良好光致变色性能的化合物。它的合成方法、 光谱性质以及光致变色反应机理等也与螺吡喃类化合物相似。 螺恶嗪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与光致变色反应见式 其它以氧化还原机理产生光致变色现象的化合物有蒽醌、 硫氮杂苯衍生物、四苯肼等。
NlibN
(3)
4结语
光致变色油墨虽然发展比较迅速,但缺点也比较多,比如 耐性差,检测时所用的245nm的紫外光对眼睛有害,胶印和凹 印效果不是很好,并且一般的防伪技术容易被模仿等,因此为 了更好地达到防伪效果,必须开发更加先进的工艺技术。
水杨醛缩苯胺类席夫碱是席夫碱类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典 型代表,其光致变色过程涉及质子转移,显示出由黄到橘红的 颜色变化。该类化合物的特点是:抗疲劳性好,不易光化学降解. 成色一消色循环可达到10'L10s次;光响应速度快。其变色反应 见式。
参考文献:
【l】张逸新.现代印刷防伪技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2】孙家跃,纪毅东,杜海燕等.有机光致变色材料及其在防伪技术中的 应用们.化工新型材料,2009,37(8):4-6. 【3】刘尊忠.防伪印刷与应用【M1一B京:印刷工业出版社,2008. 【4】张彦,王凯.光致变色防伪油墨的应用及前景叨.中国防伪报道,
螺环化合物的闭环体通常为无色或浅色,在光激发下使得 螺原子环系的碳一杂原子单键发生异裂.形成一个大的订共轭 体系,从而使其吸收光谱红移而显色.颜色变化明显。 (2)结构异构型变色分子 分子结构的异构化主要有顺反异构、构象异构、互变异构、 几何异构和单聚一多聚异构。偶氮类和席夫碱类化合物是结构 异构型变色分子的典型代表。 偶氮类化合物通过键的顺反异构化反应而产生颜色的变 化,该类化合物的颜色变化不太明显。目前,多种新型偶氮类化 合物被合成并报道。其光致变色反应见式
油墨防伪技术

油墨防伪技术2015-4-16 英联国泰在油墨中加入一些特殊的加密配方,以区别于普通的油墨。
根据油墨中添加物和检测方法的不同,防伪油墨可分为紫外荧光油墨、红外油墨、温致变油墨、光致变油墨和防复印油墨等。
1.紫外荧光油墨依据油墨本身有无颜色又分为有色荧光油墨与无色荧光油墨两种,前者印刷的图文肉眼可见,后者则不可见,但二者均需在紫外线(200~400nm)照射下显出可见光(400~ 800nm)。
由于紫外线有长波、短波之分,故荧光油墨也不同,激发波长为254nm的称为短波紫外线激发荧光油墨;激发波长为365nm的称为长波紫外线激发荧光油墨。
迄今应用长波紫外线油墨的较多。
2.日光激发变色油墨在太阳光照射下,能发出可见光(400~800nm)的防伪油墨。
3.红外防伪油墨将吸收红外线的物质加入到油墨中制成。
由于红外油墨吸收红外线,如在印品的某一局部用这种油墨,在日光下无任何反应,但在红外线照射下,可观察到相应的信号或暗的图文。
一些稀土离子在808nmDL 激光的激发下在近红外波段有较强的荧光带,人眼看不见,但可用硅光电探测器探测到,如能制成油墨,其印品用探测器检测,具有比可见荧光更好的防伪效果。
4.光致变色油墨在油墨中加人光致变色的或光激活的化合物。
用这种油墨印刷的图文,在白光下呈一种颜色;在紫外线照射下变成红、蓝或黄色,当再用白光照射时,又还原成本色,这一过程是可逆的。
5.热致变色油墨在加热时引起油墨中添加的液晶或热致变色的化合物发生物理性能或化学结构变化而变色。
变色后,有的可逆变;有的不可逆变。
可以热致变色的物质很多,但实用于防伪的应具备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变色温度也应适当,一般设在40℃~100℃之间为好,检测时可用手掌或手指体温加热,或用点燃的打火机、烟头、热水杯加热。
商品为瓶装的液体时,因液体低温局部标志不易加热,有人设计在标志下面附加一隔热的封闭空间,以保障热致变色不受影响。
6.压致变色油墨在油墨中加入含变色物质的微胶囊及相应的化学试剂。
光学变色防伪油墨的特点和种类

光学变色防伪油墨的特点和种类2016-07-18 14:53 阳光变色最佳解决方案,顾名思义,它就是为了帮助客户解决光变问题而出现的,同时它的应用领域也是极广的。
光学变色防伪油墨就是其中的一大种类,光变变色防伪油墨的特点和种类都会在本文中介绍。
光学变色防伪油墨的原理是什么?
光学变色防伪油墨能够通过自身传递某种特定的色彩信息或者是依赖于外界光源的刺激而呈色的目的。
光学变色防伪油墨发光变色机理是由光学性材料决定的。
光学材料不同,发光机理也不同。
目前采用的光学材料主要有荧光材料、蓄光材料、反光材料、磷光材料、自发光材料和光干涉发光材料。
光学变色防伪油墨之光干涉变色防伪油墨
光干涉变色防伪油墨是什么?
光干涉颜料是光干涉变色防伪油墨的主要组成成分。
光干涉颜料准确运用光干涉技术控制颜色的变化,由光干涉结构的光学薄膜经过粉碎、分级、表面处理等一系列的颜料化处理后生成。
光干涉颜料添加到普通的油墨中可以调配成防伪印刷所需的光干涉变色油墨。
这种光干涉变色防伪油墨不仅能保持原有光学薄膜的所有光学特性,而且当光线入射角和观察角度不同,每片材料都会像镜面一样反射出五彩缤纷的色彩。
光干涉变色防伪油墨的防伪效果怎么样?阳光变色最佳解决方案能解决问题吗?孚信科技小编为您整理了其三大特点。
光学变色防伪油墨的设计原理

凹 印 的光 学 变 色 油 墨 与 钞 票 的 设 计 已经 能 够 很 好 的 融 合 , 不 需 要 额 外 的 印 刷 途 径 或 压 力 , 且 具 有很 高 的 它 并
性 价 比 。 凹 雕 光 学 变 色 油 墨 是 通 过 印 刷 在 皎 印 基 底 上 与
光 学 变 色 油 墨 的颜 色 相 匹 配 ,然 后 在 一 定 的 角嚏 下 会 看
s} (
到颟 色急 剧 增 强 的效 果 。这 样 , 色 转 变 图 像 就 能 够 依 靠 颜
奁6 0
4( J
:l ‘
_ 官下 厂亘 i
油 墨 区域
l5 】 『 】, I_ J I J lj l l, 1 .
O
"3
图 五 光 学 变 色 油 墨 的 印 刷 情 况
印 刷 器 材
技 术专栏
上 。 钞 票 印 刷 的 速 嚏 大 约 在 2 米 /秒 , 使 用 塑 料 蒗 简
种 肉 眼 可 见 的 特 征 将 影 响 颜 料 粒 子 最 终 的 传 导 性 、 磁 性 等 性 质 , 样 也 影 响 油 墨 的容 纳 力 。 同 ② 间 隔 的 装 置 。 间 隔 的 材 料 大 约 分 为 无 机 材 料 或 有 机 材 料 , 了 发 挥 材 料 的 最 大 性 能 , 料 必 须 具 有 最 低 的 为 材 光 学 标 准 。 过 实 验 证 明 , 射 率 < 16的 材 料 最 合 适 , 通 折 . 例 如 二 氧 化 硅 、 氧 化 镁 或 有 机 玻 璃 等 二 吸 收 层 和 反 射 层 之 间 的 间 隔 距 离 和 光 学 厚 良 决 定 了
理 想 的 光 学 变 色 颜 料 是 包 含 弯 曲 产 品 在 内 的 人 造 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光变颜料的基本要求及特性
光变油墨的颜料由光干涉结构的光学薄膜经粉碎、 分级、表面处理等一系列颜料化处理后制成的。这种 微小的片状颜料保持了光学薄膜的所有特性,只要观 察角度和光线入射角不同,每片颜料就会向镜面一样 反射出缤纷的变化色彩,可以精确地控制光干涉变色 颜料的颜色变化。 光学薄膜 是按膜系结构的要求,在高真空的条件下把不同折射 率的材料依次交替积淀在同一载体上形成,并以分子 或原子的形式蒸发到载体上。膜层厚度一旦满足光的 干涉条件,被光照射后将发生一系列的光干涉作用, 其色随着入眼观察角度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其设计是 生产光学变色颜料的技术关键。
2.荧光油墨的组成及印刷
由荧光颜料与高分子树脂连结料、溶剂和助剂 调配经研磨制得。 (1)树脂的选择 要求: ①具有较高的软化点 ②有良好的耐药性 ③颜色透明,无毒 ④易于合成及粉碎 如:聚甲基丙烯酸酯、聚氯乙烯、醇酸树脂、 脲醛树脂、苯乙烯树脂等
• (2)荧光油墨配方 荧光颜料含量越高,则其荧光效果越好。
• 原理:通过透过薄膜的折射光与衍射光、薄膜表面的反射光或两种光混 合作用所产生的效应实现防伪的一种薄膜防伪技术。 防伪效果由白光入射到多层薄膜内随薄膜表面旋转产生变化的干涉色 光以及设计在薄膜内的几何图案的衍射效应共同产生。 光干涉变色颜料的主要成分就是具有特定光谱特性的光学变色薄膜。 将此种光干涉结构的光学薄膜经粉碎、分级、表面处理等一系列颜料 化处理后,制成光干涉变色颜料。这种微小的片状颜料保持了光学薄膜 的所有特性,可以精确地控制光干涉变色颜料的颜色变化。 光干涉薄膜特征:高真空条件下把不同折射率的材料依次交替积淀在同 一载体,以分子或原子的形式蒸发到载体上,形成光干涉多层复合膜, 能对日光有选择地吸收和反射。 特点:由于要求薄膜碎片要平行排列悬浮于连结料表面,所以要求 墨层相对较厚,一般采用丝网印刷或凹版印刷。
油墨印在票证、产品商标和包装上来实现。通过实 施不同的外界条件(主要采用光、热、光谱检测等 形式)观察油墨印样的色彩变化来实现防伪功能。 油墨防伪技术的特点 实施简单、成本低、隐蔽性好、色彩鲜艳、检验方便 (如光、热、光谱检测等,甚至手温即可改变颜色)、 重现性强。 是各国纸币、票证、单据、商标和标识的首选防伪技 术,在商品的防伪包装中也有比较广泛的府用。
(5)氧化还原反应 稠环芳香化合物
(6)周环反应体系 俘精酸酐
• 3.光致变色油墨的组成和各组分的作用
(1)油墨的特征和种类 (2)光致变色丝印油墨 制造方法: ①用溶剂溶解光致变色色素,制成缩微颜料胶囊。 ②把光致变色色素溶解为重合单体,把这类聚合物 超微粒子(约为1-5μm) 粉碎制成粉末作为颜料使 用,耐光性提高10倍。
1)由薄膜光学理论知对于一个确定(按需要设计 成型)的膜系结构来看,其表面反射率R只是入射 光波长λ和入射角θ0的函数。给定一个θ0 ,便可得 到该膜系在这一θ0条件下按波长分布的反射光谱曲 线。即:每个确定的膜系都具有特定 的反射光谱。而这反射光谱 将随入射角θ0的改变而变化。 这就是人造膜系产生的“干涉色” 可随光线入射角和观察角度 的变化而发生变色的缘由。
来自光源的一束光波入射到透明薄膜或薄板上表 面,则部分光波反射,部分光波折射进入薄膜, 进入薄膜的光在其下表面又产生反射和折射。这 些反射光和透射光都来自于同一光波,满足相干 光条件,即可产生干涉现象。 对于自然光(复色光)我们可以通过干涉,将其 中的某一波长光线滤掉,即使其反射光强度为零, 而另一些波长的光获得加强。采用多层高折射介 质膜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 a b c •
喷墨印刷的防伪特点 承印材料范围广 实时编码防伪 综合防伪 喷墨印的秘诀性防 伪功能,产生三重防伪作用。
紫外荧光油墨效果图
国窖酒盒 的防伪:
在紫外灯下可 清晰地见到 “国窖1573” 字样
防伪印刷原理与工艺
第二章 油墨防伪技术
防伪印刷原理与工艺
第二章 油墨防伪技术
第四节
干涉型光变油墨防伪技术
干涉型光变油墨简称光变油墨( OVI ),是二十世 纪九十年代才问世的具有动态变色效果的新型防伪 油墨,是防伪油墨中最复杂的一种,也是现今流行 的高科技产品。印刷品具有绚丽的金属光泽,色块 呈现一对颜色,如红- 绿、绿- 蓝、金- 银等,在自然 光下印迹偏转不同角度目测即可识别,扫描仪、复 印机或其它设备无法复制,防伪性能极强。
A 光照前的吸收光谱 B UV光照后的吸收光谱 C 可见光进行消色后的吸收光谱
CaF2、La、Na的吸收光谱变化图
• 有机光致变色材料
按其反应类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键的异裂 螺吡喃和螺噁嗪
(2)键的均裂 六苯基双咪唑
(3)质子转移互变异构 水杨醛缩苯胺类席夫碱
(4)顺反异构 二苯乙烯类、偶氮苯类
3.荧光油墨印刷工艺特点 荧光油墨适于纸张类和乙烯薄膜等的印刷。
(1)印刷方式的选择
颜料颗粒大小不同,采用的印刷类型也不同(凹柔丝)
荧光油墨流变特性:塑性流动、粘度小 (2)油墨荧光色的选择 红、黄色荧光油墨为佳 (3)丝网印刷注意事项: a.丝网目数≤200目; b.着墨量在50~60g/m2时,发色和耐光性比较理想; c.底色:白/相同色相,提高荧光效果。
• 定义:在紫外光(200~400nm)照射下能发出可见光 (400~800nm)的特种油墨。
有色荧光油墨 无色荧光油墨
短波紫外线激发荧光防伪印刷油墨(激发波长254nm)
长波紫外线激光荧光防伪印刷油墨(激发波长为365nm)
• 原理:荧光油墨主要成分是荧光颜料,是发光颜料的一 种,当被光(含紫外光)照射时,吸收一定形态的能, 不转化成热能而是激发光子,以低能可见光的形式释放 能量,产生不同色相的荧光现象。不同色光结合形成异 常鲜艳明亮的色彩(绿、橘黄色)。当光停止照射后发 光现象即消失。
• 有机荧光颜料的种类和用途
具有大共轭体的不饱和分子,多是日光激发,用 于色彩明显的装饰,荧光稳定性差,易氧化分解。
(1)二苯乙烯类 (2)香豆素:最早发现 (3)萘酰亚胺类荧光材料 (4)芳唑类 (5)吡唑啉类 (6)日光荧光颜料 染有荧光染料的合成树脂固溶体。稀溶液 发出荧光/浓度过高荧光熄灭。
(4)平印
墨粘度小易乳化而产生浮脏或墨辊脱墨现 象,特别是无色透明墨,需常检查以防脱 墨漏印。印速宜低,以免糊版。墨斗给墨 量宜相对少些。
(5)凹印、柔性版印刷
注意粘性、连结料、干燥性等特性及印刷 压力的调节。
(6)喷墨印刷工艺 印墨的粘度一定要低,不能含有堵塞喷嘴的颗 粒,干燥快,在记录面能准确形成所需点子的 尺寸,以构成一幅清晰的图像。具有合适的色 彩和足够的耐久性。
防伪印刷原理与工艺
第二章 油墨防伪技术
第二章 油墨防伪技术
防伪原理
在油墨的连结料、颜料中加入特殊性能的防伪
材料,经过特殊工艺加工而成的特种印刷油墨 。 因为其配方、工艺均属机密,产品定点定时供 应给指定厂家,由专人专门使用,而具备防伪 特性。
防伪印刷原理与工艺
第二章 油墨防伪技术
油墨防伪技术的具体实施,主要是以印刷的方式将
1.荧光颜料的分类 • 广义的荧光:将所吸收的能转变成热辐射以外的 可见光现象。 • 狭义的荧光:将刺激能源隔离后物质仍能发出间 断的光。 磷光/蓄光:停止刺激后仍然持续发光的现象。 • 防伪荧光材料的要求:
吸收光波波长为300-400nm,发射光波波长为400500nm。在380-420nm波长紫外灯检查时,就可发 现各种各样的保密标记荧光特征,从而鉴别其真 伪。
基本要求:
为了保证膜层的均匀性和致密性,必须严格 控制蒸发速度的一致性; 为了控制膜系的颜色指标,必须将膜层厚度 的误差控制在埃的范围内,使其具有可见光 学薄膜的精密性和特殊性; 膜系设计在满足光谱要求的前提下,膜层数 应尽可能地少,以降低生产成本
防伪印刷原理与工艺
第二章 油墨防伪技术
• 例如目前比较理想的光干涉颜料膜由五层对称式 结构组成,膜厚lum左右,中间是不透明的反射层 (可视作上下两部反射腔的共用基底),两边是 对称的透明无色介质层和半透明金属层,膜片两 面都具有同样的干涉色。改变透明介质层的厚度, 就能改变膜系的颜色以获得各种颜色的光干涉颜 料。
基于单分子反应体系
可逆的化 学变化
物质的光致变色机理
• 目前在光致变色研究领域中还应包括以下
三种反应模式
1)多组分反应模式 2)环式反应模式或多稳态可逆反应模式 3) 多光子光致变色反应体系
• 光致变色的基本特征
A,B在一定条件下,都能稳定存在; A,B的颜色视觉有显著不同; A,B之间的变化是可逆的; A,B有足够长的循环寿命; 吸收带在可见光区; A,B的 响应速度足够快; 灵敏度高。
2.光致变色材料 • 无机光致变色材料 (1)MoO3,WO3光致变色材料 白色、黄色
① SrTiO3:Fe,Mo系列 ② SrTiO3:Ni、Mo系列
蓝色
(2)SrTiO3系列变色材料
Fe3++Mo6+→Fe4++Mo5+
(3)在CaF2等氟化物中加入稀土元素
• 光致变色无机化合物结晶的特点及弊病
物体呈色的原理 第一,光线照射在物体表面,物体选择性地在吸收其中 部分可见光波使物体现出颜色; 第二,光线入射到透明物体内部,经反射和折射,光波 产生干涉从而呈色。 反射色 干涉色 “干涉色”可随光线入射角和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发生变 色,这是“反射色”所无法达到的。如,肥皂泡不吸收 光,本身是无色透明的,但当它的厚薄满足光干涉条件 时,就会呈现出彩虹般的五颜六色。 干涉薄膜就是根据后者原理设计出来的。
第三节 光致变色和荧光油墨的印刷技术
一、光与色的关系
(1)反射与散射
(2)吸收与辐射
有的物质能使吸收的光能在可见光范围 内再辐射,这种现象为荧光蓄光。 (3)透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