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练习题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练习新人教版(2)(含试卷)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练习新人教版(2)(含试卷)

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名校讲坛1.知识链接路透社由英国人保罗·朱利叶斯·路透于1850年创办,是世界上最早创办的通讯社之一,也是目前英国最大的通讯社和西方四大通讯社之一。

路透社提供新闻报道给报刊、电视台等各式媒体,向来以迅速、准确享誉国际。

2.写作背景诺贝尔奖从1901年开始,颁奖仪式在每年12月10日下午四点半(诺贝尔逝世时间)举行。

本文就是对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情况的报道。

3.主题解说《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交代了诺贝尔奖获奖者名单及获奖者所做的贡献,颁发机构、时间、地点及背景,表达了对诺贝尔及获奖者崇高的敬意。

4.考点链接拟写新闻标题【解题技巧】(1)提取要素:新闻的五要素“何时、何地、何人(物)、何事、何故”包括了新闻的基本内容。

当然,有些新闻本身要素不完整,压缩时不必逐一落实;有些要素压缩时应根据留主去次的原则,进行恰当的取舍。

(2)摘引导语:新闻的导语一般概括了其基本内容。

有些导语过于概括,应根据新闻主体的内容,对其加以充实,使之更加准确具体;有的导语过长,则需要删减,使之更加精练概括。

(3)综合概括:首先,通读新闻,理清思路,找准要点。

然后,结合题目要求,概括新闻的主要信息点。

【习题链接】见“拓展阅读”T8,“综合性学习”T12。

01 积累与运用【课前预习】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瑞典国王和挪威诺.(nuò)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bān(颁)发了诺贝尔奖。

根据诺贝尔的yí(遗)嘱.(zhǔ),“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

2.请从所给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发明发现)了X射线。

(2)瑞士的迪南,他于1864年建立(建立建设)了红十字会。

3.文学常识填空。

诺贝尔,瑞典(国籍)化学家、工程师。

他将自己的遗产作为基金创立了诺贝尔奖。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练练你的表达
(1)结合《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说说消 息交代新闻背景的作用是什么。 _有_利__于__读__者__了__解__新__闻__发__生__发__展__的__来__龙____ _去_脉__,__加__深__对__新__闻__的__认__识__和__理__解__,__深____ _化_新__闻__的__主__题__,__并__有__丰__富__内__容__、__增__加____ _知_识__性__的__作__用。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练习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1.考考你的记忆
( 1)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则消息报道的事件。 _____首__届__诺__贝__尔__奖__颁__发__。______
(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主体部分介绍了两方面 的内容:一是___诺__贝__尔__奖__获__得__者的__基__本__情_;况 二是__诺_贝__尔__奖__的__颁__奖__机__构__及__颁__奖__时__间__、__地__点___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2.说说你的理解
(1《)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背景部分补充说明资金管理 权和评奖权的分离,作者的用意何在? __让__读__者__对__诺__贝__尔__奖__颁__发__的__基__本__情__况__有__个__清__晰__的__认__识__,_ __体__现__诺__贝__尔__奖__评__选__的__公__正__性__、__规__范__性__。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知识点+同步练习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知识点+同步练习
消息 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 实的一种文体。一般来说,消息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构成。
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是路透社的一篇新闻,它介绍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地点、获得者和原因,并补充说明 了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资金管理和评议情况,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
同步练习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一、预习案 (一)学习目标 1. 了解诺贝尔的贡献及人们对他的评价。 2. 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品析简洁语言。 (二)学习重点 认真阅读新闻,领会文章内容,了解这则新闻的意义,感触伟学家的伟大之处,培养学生热爱科学 的精神,激发自信心。 (三)预习导学 ★作者简介 诺贝尔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是杰出的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企业家。 他一生共获得技术发明专利 355 项,其中以硝化甘油制作炸药的发明最为闻名,他不仅从事研究发 明,而且进行工业实践,兴办实业,在欧美等五大洲 20 个国家开设了约 100 家公司和工厂,积累 了巨额财富。 ★背景透视 ★诺贝尔பைடு நூலகம்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诺贝尔的部分遗产 (3100 万瑞典克 朗) 作为基金在 1900 年创立的,于 1901 年首次颁发。诺贝尔奖现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 学、文学、和平、经济学六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 出重大贡献的人。 2. 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2. 首句为新闻的导语部分,交代了事件的几个要素:人物、时间、事件, 总括了新闻的内容,简洁明 了,让读者一下子就明白了新闻所报道的具体内容。第二句交代了诺贝尔奖的来历及其具体分类和 获奖条件,为读者普及了相关知识,便于读者更有效地读懂和了解新闻内容。 3. 语段中一一列举了当年诺贝尔奖的各个门类的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得的奖项以及他们所做 出的贡献,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新闻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4. 交代了新闻背景,进一步介绍了诺贝尔奖奖金的来源, 补充说明资金管理权与奖项评议权的分 离, 更有利于读者了解和认识诺贝尔奖,从而增强了新闻内容的真实性。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作业课件 第一单元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作业课件 第一单元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4.(原创题)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C ) A.“一带一路”建设秉承共商、共享、共建原则。 B.各地要优化整合扶贫资源,实行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户。 C.谁也不记得那件事发生在哪一天? D.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C) 近年来,我国各地普遍兴起育家风、传家教宣传活动,凝聚起万千家庭的 向善力量。家风也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的文化基因,由上一 代传给下一代,一代代不间断地传递、延续。________。 ①从而使一个人在进入复杂的社会后,拥有辨别、筛选、取舍的能力 ②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家教塑造着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素养、 为人处世及生活习惯 ③关系到整个家族对外的社会形象和社会评价 ④这其实是给人思想加工的第一道工序 ⑤家风好不好,直接决定了这个家庭或这个家族的走向 A.①⑤④②③ B.②①⑤④③ C.⑤③②④① D.④⑤③①②
音乐厅舞台上鲜花锦簇,皇家斯德哥尔摩爱乐乐团在穿插演奏着交响乐。 诺贝尔基金会主席卡尔-亨里克·赫定致欢迎辞之后,由每个评奖委员会的 代表介绍获奖者的背景和成就。然后,获奖者们逐一走到舞台中央,从卡尔 十六世·古斯塔夫手中接过诺贝尔奖证书和金质奖章。今年每个奖项的奖金 为900万瑞典克朗,相当于100万左右美元。如果某奖项有多个获奖者,则由 他们平分奖金。
诺贝尔奖是一项授予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后增 设经济)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学者的奖项。
(2)宣传委员准备根据以下材料,为第二栏目拟写一个标题,他写了前一 句,请你补出后一句。(要求:与前一句语意相关、句式一致、数字相等)
材料: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世界21个国家的调查表明,中国中小学生 的创新力在所有参加调查的国家中排名倒数第五。中国孩子认为自己有想象 力的只占4.7%,而希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只有14.9%。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语文 第2课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课前预习单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语文 第2课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课前预习单

第一单元新闻聚焦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姆.( ) 挪.( ) 盟.( ) 颁.发( ) 遗嘱.( )巨额.( ) 仲裁..(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逝shì() yí式() zhī付()投zī()3.解释下列词语或根据解释写出词语。

(1)颁发:(2)建树:(3)遗嘱:(4)巨额: (5):(付出)款项。

(6) :争执双方同意的第三者对争执事项做出决定,如国际仲裁、海事仲裁、劳动仲裁等。

4.文学常识。

诺贝尔(1833—1896),化学家、工程师。

1895年,诺贝尔立遗嘱将其遗产的大部分(约920万美元)作为基金,将每年所得利息作为年度奖金,授予世界各国在学、学、生理学或医学、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

5.预习课文,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文章开头段交代了哪些信息?有什么作用?(2)课文主体部分为什么要详细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呢?(3)本文结尾部分交代新闻背景,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1.mǔ nuó méng bān zhǔé zhòng cái2.世仪支资3.(1)文中指授予(勋章、奖状、证书等)。

(2)文中指建立的功绩。

(3)人在生前或临死时对自己身后事如何处理用口头或书面形式所做的嘱咐。

(4)数量很大的(钱财)。

(5)支付(6)仲裁4.瑞典物理化文5.(1)首句为新闻的导语部分,交代了事件的几个要素:人物、时间、事件, 总括新闻的内容,让读者了解新闻所报道的具体内容。

第二句交代了诺贝尔奖的来历及其具体分类和获奖条件,为读者普及了相关知识,便于读者理解新闻内容。

(2)原因:①表明新闻事实的准确性;②使新闻内容更加丰富;③这篇新闻报道的是诺贝尔奖的首次颁发,其具体的获奖情况自然也是万众瞩目的,详细介绍这些信息,既符合读者的阅读心理,又能凸显诺贝尔奖的重要性与庄严性。

(3)最后一段交代了新闻背景,进一步介绍了诺贝尔奖奖金的来源,补充说明资金管理权与评奖权的分离,表现了诺贝尔的奉献精神和诺贝尔奖的公平、公正,更有利于读者了解和认识诺贝尔奖,同时增强了新闻内容的真实性。

2022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同步练习精品(部编版)

2022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同步练习精品(部编版)

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 挪.威〔nuó〕渗.透〔shèn 〕春华.(huá)秋实B. 颁.奖〔bān 〕遗嘱.〔zhǔ〕卓.有成就〔zhuō〕C. 仲裁.〔cái 〕浸.〔jìn〕透苦心孤诣.(yì)D. 粉碎.〔suì〕巨额.〔é〕心旷神怡.(yí)2.以下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渗透协会卓有成就B.挪威著名像征C.採纳建筑抚慰D.密切法郎血青3.依次填入以下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1)青蒿素对鼠疟、猴疟疟原虫的抑制率到达100%, 屠呦呦这一重大发现, 每年在全世界________了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2)“十三五〞规划五大理念之一是创新, 即不断推进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的创新, 让创新________党和国家一切工作.(3)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开展, 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 进而修养和凝聚共图民族振兴的伟大精神力量, 这是________优秀传统文化的本意所在.A.挽救贯串传扬B.拯救贯串传扬C.拯救贯穿弘扬 D.挽救贯穿弘扬4.以下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A.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 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B.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 大大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C.作家曹文轩获2021年国际安徒生奖, 对中国儿童文学走向世界意义重大.D.通过“教育现代化〞的创立, 使得不少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5.请给下面一那么消息拟写标题. 〔不超过20个字〕新华社斯德哥尔摩12月10日电(记者付一鸣)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和经济学奖颁奖仪式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 文学奖得主鲍勃·迪伦缺席颁奖仪式.依照惯例, 主办方用从诺贝尔去世的地方——意大利圣雷莫运来的鲜花装饰颁奖仪式台, 获奖者陆续走上颁奖台就坐. 瑞典王室主要成员、政界领导人及各界人士1500余人出席颁奖仪式.在每个诺贝尔奖项评选委员会的代表分别介绍获奖者的成就之后, 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向每位获奖者颁发诺贝尔奖证书、奖章和奖金. 今年每项诺贝尔奖的奖金为800万瑞典克朗(约合88万美元).获得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是戴维·索利斯、邓肯·霍尔丹和迈克尔·科斯特利茨;化学奖得主为让-皮埃尔·索瓦日、弗雷泽·斯托达特、伯纳德·费林加;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大隅良典;文学奖被授予鲍勃·迪伦;经济学奖由奥利弗·哈特和本特·霍尔姆斯特伦获得.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路透社斯德哥尔摩1901年12月10日电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 根据诺贝尔的遗嘱, “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 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奉献的人〞.今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 他发现了X射线;荷兰的范托夫〔化学奖〕, 他发现了化学动力学定律和渗透压定律;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 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 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 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有:瑞士的迪南, 他于1864年建立了红十字会;经济学家帕西, 他建立了促进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根据诺贝尔的遗嘱, 诺贝尔奖由4个机构〔瑞典3个, 挪威1个〕颁发, 从按诺贝尔遗嘱建立的基金中拨款. 授奖仪式每年于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 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或挪威的奥斯陆举行.1867年, 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创造了黄色炸药, 以后又创造了多种炸药, 这使他获得巨额收入. 1896年诺贝尔逝世, 这笔巨款用来设立诺贝尔奖金. 他留下来的资金每年的利息将支付这5种诺贝尔奖金. 诺贝尔基金会是这笔资金的合法拥有者, 并起管理这笔资金的投资, 但与诺贝尔奖的评定无关. 诺贝尔奖的评议权属于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奖评委会.6.选文第2段列举了各位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等内容,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7.选文第4段补充说明了诺贝尔奖的资金管理权与评奖权的别离, 你觉得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8.诺贝尔奖授奖仪式为什么在每年的12月10日举行?.9.本文最后一段介绍诺贝尔奖资金的来源, 有什么作用?.阅读下文, 答复以下问题.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①国际在线消息(记者敖丹娜、段雪莲) 当地时间5日,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 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 以及来自爱尔兰的科学家威廉·坎贝尔、来自日本的科学家大村敏分享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以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屠呦呦也成为首位获得该奖的中国人.②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5日中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揭晓.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委员会秘书长乌尔班·伦达尔当天在卡罗琳医学院宣布了获奖结果:“诺贝尔委员会卡罗琳医学院评审委员会今日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一半授予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敏, 以表彰他们在创新丝虫病疗法方面的奉献;另一半授予屠呦呦, 以表彰她在疟疾新疗法方面的奉献. 〞③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生于1930年, 是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屠呦呦带着科研组与国内其他机构合作, 运用现代科技, 开掘中药的活性成分, 创制了具有国际影响的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世界卫生组织也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治疗疟疾的“根本药品〞目录.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委员会成员扬·安德森在评价屠呦呦的医学发现时表示:“早在1700年前, 关于中药青蒿对治疗高热有效果的理论就已经存在. 但是, 屠呦呦的奉献在于如何确定青蒿中哪些成分是有效的, 以及如何提取这些有效成分, 这可以说是医药研究创新的范例, 这一成果最终通过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 实现了此类抗疟新药青蒿素的大规模生产. 〞④几千年来, 寄生虫病一直困扰人类, 成为重大的全球性健康问题. 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3位获奖者都在寄生虫疾病疗法上作出了革命性奉献.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委员会成员汉斯·福斯贝格教授表示, 他们的研究成果在改善人类健康和减少患者病痛方面意义巨大:“寄生虫疾病长期以来威胁着人类健康, 即使在今天, 它仍旧困扰着世界上亿万易感染人群. 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敏的医学发现为我们抗击淋巴丝虫病和盘尾丝虫病提供了革命性疗法;而屠呦呦的发现为抗击疟疾提供了显著有效的治疗方案. 〞⑤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委员会主席朱琳·吉拉斯当天也表示, 3位获奖者的医学成就和对人类社会的奉献完全符合诺贝尔奖设立的初衷:“诺贝尔奖的宗旨是表彰那些为人类福祉作出了奉献的人, 从这点上来讲, 我想他们是很好的例子. 这些医学新疗法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有效预防了残疾的产生和传染病的扩散. 同时, 它们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促进了经济增长. 所以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这3位科学家, 我想诺贝尔本人也会赞同的. 〞⑥据了解, 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金共800万瑞典克朗(约合88万美元),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将获得一半奖金, 另外两名科学家将共享另一半奖金.10.这那么消息以“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为标题, 有什么好处?.11.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归纳概括第③④两段的大意..12.第④段中引用汉斯·福斯贝格教授的话, 有什么作用?.13.阅读第⑤段, 说说屠呦呦和另外两位科学家能够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原因有哪些?.14.第⑥段是新闻的结语, 有人认为这局部内容可有可无, 你是否赞同?为什么?.第7课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根底知识过关1.给以下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给带拼音的生词补充完整军隅里〔〕摁倒〔〕掰断〔〕淳朴〔〕过瘾〔〕豁亮〔〕憋闷〔〕坚rèn〔〕谦xùn〔〕fù〔〕灭2.解释以下词语什物:豁亮:坚韧:淳朴:谦逊:覆灭:过瘾:3.作者作品〔1920—2021〕, 原名魏鸿杰, 曾用笔名, 河南郑州人, 毕业于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 中国当代作家、诗人. 代表作有长诗, 长篇小说, , 通讯集, 散文.二、能力迁移提升4.以下各项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默契〔qiè〕戎机〔róng〕景致〔jǐng〕喧闹〔xuān〕B.滋长〔zī〕朔气〔shuò〕险峻〔jùn〕祈祷〔qǐ〕C.狂澜〔1án〕炽痛〔chì〕燕山〔yān〕逼狭〔xiá〕D.字帖〔tiè〕可汗〔hán〕曲折〔qǔ〕污秽〔huì〕5.以下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A.人声鼎沸挺而走险亦复如是磐石B.锲而不舍妇孺皆知人迹罕至讪笑C.心会神疑来势汹汹慷慨淋漓确凿D.惹人注目回环曲折锋芒毕露逼侠6.和例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一致的一句是〔〕例句:天空飘浮着团团白云, 仿佛盛开着朵朵银棉.A.直的雨道扯天扯地的垂落, 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B.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 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期.C.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 乌云听出了欢乐.D.山朗润起来了, 水涨起来了, 太阳的脸红起来了.7.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 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走进这所学校, 会被一种大气揪住. 一条宽阔笔直的大道向校园深处延伸进去, ________, ________, 建筑后边是青山隐隐.①四季葱绿的香樟树生长在道路的两旁②道路两旁是四季葱绿的香樟树③庄严的石头建筑位于校园深处④校园深处是庄严的石头建筑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8.以下句子中划线的词, 使用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一般人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 不是叹惜自己挣钱太少就是羡慕别人赚钱太多, 可苏拉底在逛完市场之后, 却说:“原来我不需要的东西这么多啊! 〞B.在农村不乏“家电盲〞, 一旦使用电器, 胆小的束手无策, 胆大的就盲目操作造成用电事故.C.昆铁路横穿髙安并设立火车站, 交通将迅速兴旺, 吸引着海外投资商纷至沓来, 不久的将来, 髙安将跻身于中等城市的行列. D.每年的春晚就好似一部反映当年生活的戏剧, 演员们表演得无与伦比, 让人们在一个个真实生活场景的回忆中得到美的享受.9.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A.在技术力量特别缺乏下, 这个工程也没有停下来.B.我们就互相关心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C.纵然功课很忙, 我们也要坚持体育锻炼.D.他从没缺过课, 今天下午, 大约肯定是生病了.10.地名普查是一项公益性、根底性的国情调查. 在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开展之际, 学校九年级学生进行了以“了解地名普查, 弘扬地名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你是学习小组成员之一, 请参照以下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材料一:地名普查成果, 可以促进地名标准, 还可以用来编纂出版地名图〔集〕、地名录、地名词典、地名志等综合类工具书, 地名文化遗产重点保护名录等专科类工具书, 导航产品, 地名文化遗产宣传片等, 以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开展.材料二:在湖北, 有“荆州〞“赤壁〞“襄阳〞这些文化底蕴丰厚的地名;有“仙桃〞“鹤峰〞“云梦〞这些画面感强、使人浮想联翩的地名;还有“鹦鹉洲〞“莫愁湖〞“古琴台〞这些充满诗意、令人神往的地名. 其实, 不少很美的地名是在全国地名普查工作中美化而来, 如“叫花子村〞改名为“娇花村〞.〔1〕请依据以上三那么材料, 简要归纳地名普查工作有哪几方面意义.〔2〕某同学在活动中设计了以以下图表, 猜测了几个地名的来历, 介绍了地名中的文化知识. 请认真阅读, 继续猜测, 将空处补充完整.三、在线精读演练11.阅读课文答复下面的问题. 〔课文略〕〔1〕志愿军战士的“可爱〞是通过哪三个故事表现出来的?为这几个故事分别拟一个小标题. 〔2〕复述第5自然段〔松骨峰战斗〕的故事情节. 找出相关的动词并体会其作用.12.阅读下文, 答复以下问题踩着祖国的泥土陈鲁民①确实, 世界上没有什么比祖国的泥土更可贵, 孩子一生下来就能踩在祖国的泥土上是无比幸福的, 因为这是我们的立足之本、生存之基, 离开祖国的泥土, 我们就成了无根浮萍.②因而, 屈原无论怎样被贬损、排斥、放逐, 都不肯离开祖国的泥土, 到别处去“高就〞, 虽然那个时候, 朝秦暮楚是很常见的事, 他却下定决心:“鸟飞反故土兮, 狐死必首丘. 〞自己生是楚国人, 死是楚国鬼, “虽九死其犹未悔〞.③因而, 在外漂泊几十年后, 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返回湖南湘潭祭祖, 在巨鱼村祭拜曾祖父宋文炳的坟墓时, 依习俗取下祖坟上的一抔土, 作为纪念.④当然, 人上一百, 形形色色, 也有一些相信外国月亮圆, 崇尚外国土地香的人. 如今, 我们有为报效祖国而出国留学的莘莘学子, 也有千方百计想到国外捞金发财的出国迷, 还有不少明星、名流争先恐后跑到外国去生孩子, 她们除了迷信国外医疗技术、炫耀自己与众不同外, 还有一个重要目的, 就是为了让孩子出生后踩到的第一脚泥土是外国土地. 虽说这也是她们的自由, 可是一个连孩子都要跑到外国去生的人, 她和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泥土上的父老乡亲还能有什么共同语言吗?〔1〕结合语境, 解释文中划线词语.①高就:________②莘莘学子:________〔2〕如何理解“世界上没有什么比祖国的泥土更可贵〞?〔3〕选文中列举了哪些事例来说明爱国的情怀?你能否再举一例呢?〔4〕请概括第④段的主要内容, 并说说其在文中的作用.〔5〕爱国是永恒的主题, 有很多的仁人志士留下了许多不朽的爱国诗篇, 请写出关于爱国的名句. 〔不少于两句〕四、核心素养培优13.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正确的汉字. 书籍, 是知识的来源, 是修养的载体. 当我们捧起一本书, 在静mì〔〕的夜晚守着一盏孤灯阅读的时候, 我们便会享受思绪渐入书中无拘无束畅游的沉着, 内心便会感到无比充盈和温润. 读着《紫藤萝瀑布》, 我们好似看到宗璞zhù〔〕立在辉煌灿烂的紫藤萝瀑布面前, 感受到了生命长河的无止境, 增强了生活的勇气;读着《行道树》, 我们好似看到行道树立在城市的烟尘之中, 在悲凉的点zhuì〔〕中苦熬着, 不断制造清新迎接冉冉升起的太阳. 亲爱的同学们, 让我们耐住寂寞, 携书而行, 你就会在喧xiāo〔〕中找到一份宁静, 你心灵的天空就会闪烁着星光的快乐!。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专项练习预习学案A组:1.为加点字注音遗嘱.()渗.透()卓.有成就()仲.裁()拨.款()2.根据拼音写汉字shì()世bān()发jiàn()树巨é()3.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1)遗嘱:(2)渗透:(3)建树:(4)仲裁:(5)卓有成就:4.文学文化常识填空(1)《首届诺贝尔奖颁发》选自________,根据这则消息的背景知道诺贝尔奖是根据________(国)著名化学家、工程师和实业家________的遗嘱设立的,诺贝尔奖的评议权属于________的诺贝尔奖评委会。

(2)指出下列句子属于新闻的哪一部分。

①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

()②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炸药,这使他获得巨额收入。

()③诺贝尔奖的评议权属于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奖评委会。

()B组: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完善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机制,16日,①济南知识产权仲裁中心在大众传媒大厦举行揭牌仪式。

与会领导们共同为济南知识产权仲.裁中心揭牌,并为专家bān发聘.书。

②会后,举办了第六期“济南仲裁在线公益讲座”,详细讲解了如何运用仲裁方式解决知识产权纠纷等法律方面相关问题,可谓是。

③通过济南知识产权仲裁中心的成立,将进一步健全济南市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工作格局,提升知识产权仲裁调解工作效能,加强知识产权的仲裁调解机构能力建设,有效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纠纷..解决,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效果和社会满意度,优化营商环境,推进知识产权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度融合,④助力打造科创济南、智造济南、文化济南、生态济南、康养济南,为建设“大强关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有力支撑。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仲裁”、指争执双方同意的第三者对争执事项做出决定,如国际仲裁、海事仲裁、劳动仲裁等。

“仲”应读“zhòng”。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2 首届诺贝尔颁奖发-章节测试习题(7)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2 首届诺贝尔颁奖发-章节测试习题(7)

章节测试题【答题】下列句子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他的代表作品有《骆驼祥子》《茶馆》等。

B.“响亮的天气”中的“响”指风声,“亮”指阳光。

C.本文在描写景物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美的享受。

D.“济南真得算个宝地”是因为济南的冬天天气温晴。

【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解答】B中“响亮的天气”中“响亮”应是指热带地方声音宏大。

【答题】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作者抓住了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点,描绘出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美景。

B.文中描绘了如下几幅图画:阳光下济南全景,冬日山景,清亮的水色。

C.作者在描绘济南冬天具有代表性的几种事物时,巧妙地运用表示色彩的词语和贴切地比喻、拟人,描绘出济南冬天的景色,流露出自己的赞美之情。

D.文章开头,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三组对比,反衬出北平、伦敦、热带三处令人讨厌的气候。

【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描写手法。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答】D中应是“通过三组对比,反衬出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

1.【答题】语言运用——下列各句修辞手法的运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B. 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C. 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D.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

【答案】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

要求考生自己审读文句,独立体会出作者所运用的修辞。

不仅如此,还要求考生对修辞手法运用的合理性做出判断,要注意平时对修辞方法的判断练习。

【解答】A.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B. C. D.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2.【答题】选出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 它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1.考考你的记忆
(1) 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则消息报道的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主体部分介绍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__________
________ ____ ;二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你的理解
(1)《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背景部分补充说明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的分离,作者的用意何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3.练练你的表达
(1) 结合《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说说消息交代新闻背景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1)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2)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基本情况诺贝尔奖的颁奖机构及颁奖时间、地点
2. (1) 让读者对诺贝尔奖颁发的基本情况有个清晰的认识,体现诺贝尔奖评选的公正性、规范性。

3. (1)有利于读者了解新闻发生发展的来龙去脉,加深对新闻的认识和理解,深化新闻的主题,并有丰富内容、增加知识性的作用。

(2)以记叙为主,同时运用抒情,在如实报道事件本身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精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