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弟子规》第二十四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2024年《弟子规》教案通用

2024年《弟子规》教案通用

2024年《弟子规》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弟子规》第一章“入则孝”,详细内容包括: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弟子规》中关于孝顺父母的基本道理。

2. 培养学生尊敬父母、孝顺长辈的良好品质。

3. 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古文的理解和背诵。

教学重点:孝顺父母的美德教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弟子规》读本、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孝顺父母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孝顺美德的思考。

2. 新课内容学习:a. 指导学生阅读《弟子规》第一章“入则孝”。

b. 逐句讲解,分析句意,让学生理解孝顺父母的重要性。

c. 示范朗读,指导学生跟读,加强古文语感。

3.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关于孝顺父母的例题,分析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关于《弟子规》的填空、翻译等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弟子规》第一章“入则孝”2. 主要内容:a. 父母呼,应勿缓b. 父母命,行勿懒c. 父母教,须敬听d. 父母责,须顺承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弟子规》第一章“入则孝”。

b. 选取一个关于孝顺父母的故事,进行简短分析。

c. 以“我心中的孝顺”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孝经》,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思想。

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践行孝顺父母的美德,做到言行一致。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设计。

3. 作业设计及其答案的详细说明。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建议。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弟子规》的教学难点在于古文的理解和背诵,而对于孝顺父母的美德教育则是教学的重点。

《弟子规》完整版教案(精选)

《弟子规》完整版教案(精选)

《弟子规》完整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弟子规》的内容,掌握每一节的主要含义,并能够背诵一部分章节。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将《弟子规》的核心思想与现实生活结合,提高自我修养,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弟子规》,培养学生尊重传统文化的意识,提高道德素养,增强责任感和集体意识。

二、教学内容1.《弟子规》概述√背景介绍√内容结构√主要思想2.《弟子规》逐节讲解√第一部分:总序√第二部分:三才(天地人)√第三部分:三纲(君臣父子)√第四部分: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第五部分:日常生活中的规矩3.实践活动√讨论和角色扮演√实践训练与行为规范4.总结与评价三、教学过程第一节:导入与背景介绍1.导入√教师活动:√播放与《弟子规》相关的短片或音乐,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对《弟子规》的初步理解,例如:“你们听说过《弟子规》吗?它是什么样的书?”。

√学生活动:√分享自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家庭中与《弟子规》相关的习俗。

√通过互动环节,激发学生对《弟子规》的学习兴趣。

2.背景介绍√教师活动:√介绍《弟子规》的作者——李毓秀,以及编写背景和历史意义。

√解释《弟子规》的目的:规范学生行为,培养道德品质。

√学生活动:√阅读《弟子规》的概述,讨论其编写背景和目的。

√提问学生对《弟子规》的初步看法和理解。

第二节:逐节讲解《弟子规》第一部分:总序1.内容:总序部分概述了《弟子规》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

2.教师活动:√逐句解读总序的含义,解释为何《弟子规》值得学习和传承。

√强调学习《弟子规》的态度,鼓励学生用心学习,付诸实践。

3.学生活动:√背诵总序,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个人对总序的理解。

√完成相关练习题,检验对总序内容的掌握情况。

第二部分:三才(天地人)1.内容:介绍天地人的关系,以及作为人的行为规范。

2.教师活动:√解读“天地人”的含义,讲解天时、地利、人和的关系。

弟子规教案24

弟子规教案24

弟子规教案24教学目标:1、使学生明白看见别人做得好的地方,就要向别人学习2、使学生明白发现自己不足的时候要靠勤奋补充上教学重点:1、使学生明白看见别人做得好的地方,就要向别人学习2、使学生明白发现自己不足的时候要靠勤奋补充上教学内容:《弟子规》信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教学时数:一课时一、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字含义。

(一)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看见他人的懿德善行,要立刻想到去学习看齐,纵然目前能力相差很多,也要下定决心,逐渐赶上.(二)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看见别人有缺点或不良的行为,要反躬自省,检讨自己是否也有这些缺失,如果犯了同样的过错,就要立即改掉,如果没有,就要提高警觉,避免犯同样的过错.※补充说明1.善恶之别:善-有益於人是善恶-有益於己是恶2.「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不要因为善行很小就不肯去做,如公车让座;也不要因为恶行很小而去做,如随地乱丢垃圾.任何事都是由少累积成多的,善行与恶行皆是如此.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善人是我们学习的对象;恶人则提醒我们不要向他学习.(三)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每个人都应当重视自己的品德学问和才能技艺的培养,如果觉得有不如人的地方,应当自我惕励,奋发图强.※补充说明1.一个人最重要的是德行.我们如果要涵养高尚的道德,必须改掉贪心,忿恨,嫉妒等坏的习气,要有正大光明的心念.2.才艺包括各种知识技能,只要是利益人群社会的才艺,就值得多多学习.(四)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至於外表穿著或者饮食日用不如人时,则不必放在心上,更没有必要感叹自卑.二,故事(一)坏心眼的青蛙一只青蛙和一只老鼠当朋友,青蛙是一个居心不良的家伙,一次青蛙邀老鼠一道出门,青蛙用绳子把老鼠和自己的脚绑在一起,说这样才不会走散,其实是心存歹念.他们在草地上玩了一会儿,青蛙觉得口渴就噗通一声跳下水,老鼠在后面喊救命,青蛙也不管他.不久老鼠淹死尸体浮在水面上,青蛙毫不在意的继续往前游,这时出现一只老鹰俯冲而下把老鼠的尸体一攫而起,因为绳子的关系,青蛙也一起进了老鹰的肚子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心存歹念,蓄意加害於人,最后往往害了自己」. 三,常礼举要(演练活动)(一)检讨善恶之思考历程向学生说明遇到生活中许多好事和坏事时要如何来自我检讨,历程如下:发下学习单(附件一)请学生思考当看到一件好事或坏事时要如何给自己正确的想法,请他们将自己的想法填入空格中.(二)善恶大考验※发下善行的题目1.不随便伤害小动物.2.遇到师长会行礼问好.3.礼让座位给老弱妇孺.4.带受伤的同学去保健室.5.捡到他人的物品要归还.※发下恶行的题目1.边走边吃,随地吐痰.2.乱丢垃圾,制造环境污染.3.太过浪费,随意丢弃可以吃或可以用的物品.4.对父母师长没有礼貌,大吼大叫或是顶撞.5.喜欢讲别人的缺点.先将题目全部让学生念一遍,再发下给学生,然后请同学上台演出(2-3人ㄧ组),演完后将题目贴在黑板上.请学生依照「检讨善恶之思考历程图」来检视自己的行为.学生每演完一个主题老师可问(1)这个行为是对或是错的(请学生用手比出)(2)为什麼这个行为是错的(对於恶行的部份)(三)总结善行和恶行的部份有做过的打O,没做过的打x,请学生统计善行和恶行部份他们得了几个O.。

《弟子规》教案(精选20篇)

《弟子规》教案(精选20篇)

《弟子规》教案《弟子规》教案(精选20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弟子规》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弟子规》教案篇1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复习《弟子规》中的“入则孝出则悌”;2、学习“谨而信”中的四句话,能够诵读,能够明理,能够指导日常行为;3、将课堂延伸到早读,延伸到课外。

教学过程:一、复习闯关教师:同学们,我们学习《弟子规》有一段时间了。

我们打算分成两组,采用竞赛闯关形式复习一下前面学习的内容。

1、第一关:我会背。

2、第二关:接龙轮背。

2、第三关:快速抢答A、做人要有爱心,应该多亲近那些道德高尚的人;精力有余,时间充足,应该多读书学习。

相应的《弟子规》的语句:B、古代的时候有个皇帝叫汉文帝,他对待母亲可孝敬了。

母亲生病三年,他常常吃不下饭,睡不好觉。

母亲所服的汤药,他都要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这个故事在《弟子规》中是怎么说的呢?C、古人对待父母是如此孝顺,当父母教导我们、责备我们的时候,《弟子规》又告诉我们可以怎么做呢?相应的《弟子规》中的语句是:D、子女要孝敬父母,冬天要让他们暖和,夏天要让他们凉爽;早上要恭恭敬敬地请安,晚上要伺候他们睡下。

相应的《弟子规》的语句:E、把财物看轻了,相互之间的怨恨从哪里产生呢?说话互相忍让,愤恨自然就消除了。

相应的《弟子规》的语句:F、对待长辈要懂得礼貌,吃饭时要让长辈先动筷;落座时要让长辈先入座,而走路时也要让长辈在前,晚辈在后。

相应的《弟子规》的语句:G、遇到长辈时,骑着马就要下马,坐着车就要下车;长辈走过去时,要在原地待上一会儿,待长辈走出百步后才可以离开。

相应的《弟子规》的语句:二、引入新知,多种方式诵读1、教师:《弟子规》与我们平时的生活礼仪有紧密的联系。

今天我们要用弟子规来习礼仪(板书:习礼仪)。

2、创设情境:大家一定看过《喜羊羊与灰太狼》,你知道哪些人物呢?(指生答)你最喜欢谁呢?(生答)今天,就让我们结合《弟子规》给喜羊羊评评星级吧。

2024年《弟子规》教案设计(精选

2024年《弟子规》教案设计(精选

2024年《弟子规》教案设计(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弟子规》第一章“入则孝”,详细内容涉及孝道的基本含义、孝行表现以及孝心培养。

具体包括教材第一至第三节,即“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孝道的基本含义,认识到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敬父母、关爱家人的良好品质。

3.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孝道知识,指导实际生活,提高道德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孝道的内涵,将孝心付诸实践。

教学重点:孝道的基本含义、孝行表现以及孝心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弟子规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孝道的思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学习:(1)讲解孝道的基本含义,引导学生认识到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2)分析孝行表现,让学生了解孝敬父母的具体做法。

(3)探讨孝心培养,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培养孝心。

3. 例题讲解:选取教材中的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孝道知识。

4.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孝道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弟子规》第一章“入则孝”2. 内容:(1)孝道基本含义(2)孝行表现(3)孝心培养3. 布局:采用提纲式板书,分层次展示教学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举例说明孝道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2)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对孝道的认识。

2. 答案:(1)示例:帮父母做家务、尊敬长辈、关心家人等。

(2)答案因人而异,主要考察学生对孝道的理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孝道的理解程度,以便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有关孝道的经典故事,进一步加深对孝道的认识。

2024年【转】《弟子规》教案完整版

2024年【转】《弟子规》教案完整版

2024年【转】《弟子规》教案完整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弟子规》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2.培养学生尊师重道、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修身齐家的传统美德。

3.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道德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弟子规》的内容,背诵并默写重点句子。

2.教学难点:理解《弟子规》的深刻含义,将其融入日常生活中。

三、教学准备1.《弟子规》原文及注释。

2.教学课件。

3.小组讨论准备。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对《弟子规》的兴趣。

简要介绍《弟子规》的作者、成书时间及背景。

2.讲解《弟子规》内容按照章节顺序,逐句讲解《弟子规》的内容。

通过实例、故事、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理解每句话的含义。

3.背诵与默写组织学生集体背诵《弟子规》的重点句子。

分组默写《弟子规》的重点句子,并进行比赛。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弟子规》中的道德规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复习《弟子规》的重点句子,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深入讲解针对学生在背诵和讨论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讲解。

分析《弟子规》中的道德规范与现代生活的关系。

3.实践活动设计一些情景剧,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弟子规》中的道德规范。

组织学生进行道德演讲,分享自己的感悟。

4.课堂小结第三课时1.复习导入复习《弟子规》的重点句子,巩固记忆。

2.交流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弟子规》过程中的感悟和收获。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共同讨论解决。

3.课外延伸推荐阅读:《弟子规》相关的书籍、文章,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4.课堂小结五、教学反思1.学生对《弟子规》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较弱,需要加强辅导。

2.部分学生对《弟子规》的道德规范理解不深,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引导。

1.加强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弟子规》的道德规范。

3.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

国学课《弟子规》教学设计[5篇模版]

国学课《弟子规》教学设计[5篇模版]

国学课《弟子规》教学设计[5篇模版]第一篇:国学课《弟子规》教学设计国学课《弟子规》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老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国学课《弟子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大学语文》学习目标2、了解学习的内容、要求和考核的办法(二)能力目标1、了解《弟子规》全貌2、通过学习,运用《弟子规》中的精华来指导我们的人生实践教学重点:1、了解《弟子规》全貌2、通过学习,运用《弟子规》中的精华来指导我们的人生实践教学难点:1、了解《弟子规》全貌2、通过学习,运用《弟子规》中的精华来指导我们的人生实践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设计:《弟子规》1、导语:我们现在的小孩子们在家长的教育下都懂得文明礼貌,懂得对待他人要有一颗爱心,其实,古代的孩童教育也未尝不是,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人教育孩童的典范《弟子规》。

2、《弟子规》的作者介绍李毓秀,字子潜,号采三。

新绛县龙兴镇人,生于清代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享年83岁。

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

从师党冰壑游历近二十年。

精研大学中庸,创办敦复斋讲学。

听课者络绎不绝。

太平县御史王奂曾多次向他请教,十分佩服他的才学,被人尊称为李夫子。

平生只考中秀才,主要活动是教书。

根据传统对童蒙的要求,也结合他自己的教书实践,写成了《训蒙文》,后来经过贾有仁修订,改名《弟子规》。

他的著作还有《四书正伪》、《四书字类释义》、《学庸发明》、《读大学偶记》、《宋孺夫文约》、《水仙百咏》等。

3、《弟子规》简介《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及朱熹《小学》中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

这个《小学》是《三字经》中“唯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的《小学》,专门教导做人做事,洒扫应对,进退之礼和做人首要以“孝”为本。

2024版年度国学弟子规教案

2024版年度国学弟子规教案

2024/2/2
28
关键知识点梳理总结
2024/2/2
弟子规全文朗读及背诵
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弟子规》全文,理解其基本含义。
弟子规中的道德规范
梳理《弟子规》中涉及的道德规范,如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友爱 兄弟等,引导学生理解并践行这些规范。
传统文化知识拓展
通过讲解与《弟子规》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如礼仪、节庆、习俗 等,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03
准确发音
注意声母、韵母和声调的 准确发音,避免出现方言 或口音影响诵读效果。
2024/2/2
语调把握
根据句子意思和语境,合 理把握升降调、轻重音等 语调变化,使诵读更加生 动。
气息控制
学会运用腹式呼吸,保持 气息平稳,避免在诵读过 程中出现气息不足或喘气 现象。
9
情感表达与意境体会
情感投入
在诵读过程中要投入真情 实感,理解并表达出文中 的情感色彩。
预告下一讲内容
提前告知学生下一讲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做好 预习准备。
布置预习任务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相应的预习任务, 如阅读相关书籍、背诵指定段落等。
2024/2/2
准备教学资料
教师需提前准备好下一讲所需的教学资料,如课件、教具等,确保教学顺利进 行。
32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2/2
33
16
案例分析:优秀品德故事分享204/2/2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
挑选一些能够体现尊敬师长、孝顺父母、诚实守信、谦虚有礼、 勤劳节俭、自律自省等优秀品德的故事进行分享。
分析案例中的品德表现
对故事中人物的品德表现进行深入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并学习这些 优秀品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弟子规》第二十四课教学设计
望仙中心小学张仙梅
一、教材分析
《弟子规》第二十四课,仍以韵文、释文、拓展、故事,四个板块进行设计。

文中以对德学才艺、衣服饮食的要求,来勉励他们,在对待学习,才能和技艺方面应追求不止,而在衣服,饮食上则不必忧虑自卑。

拓展结合生活联系实际,让生理解了“自卑、嫉妒、虚荣”这些不良的行为,再结合故事《安贫乐道的原宪》,从而向人们诠释了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应重视才干,见贤思齐,把简单俭朴当成美德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二、教学目标
1、学习经典文学,诵读经典文化,感受韵文的音韵,内涵之美;
2、结合注释,在读中感悟文本的意思;
3、联系生活实际,借助情境故事,反思自己的行为得失,并自觉运用传统行为准则指导自己的生活;
4、通过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三、设计理念
本文的设计即以诵读为主,理解为辅,贯彻“以读为本”遵循《弟子规》教学的“四化原则”:
1、诵读化: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文本诵读让学生感受古文的音韵之美,并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积蓄;
2、故事化:借助故事诠释文本中深奥的哲理,故事中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韵文,受到教育,在小故事中感悟大智慧;
3、情境化:通过设置情境,再现生活情景,并以优美的古典音乐陶冶学生的情操,为学生如何知行统一的实践训练创设条件;
4、生活化: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查找自己的得失,践行内容学以致用,从而消化为自我的行为准则。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情境表演
(1)小刚同学在参加学校绘画比赛的过程中,因觉得自已的能力不行最后干
脆不参加。

(2)小丽一大早起来在橱柜里挑选当天穿的衣服,觉得没有漂亮的衣服,而向父母发脾气。

2、教师引导,提示题义
师:同学们,看了刚才的两个情景表演,我们可以感觉到,小刚、小丽这两位同学特别重视自己的才能与穿着。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弟子规》第二十四课,看看古人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才能与穿着打扮的?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教学内容
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2、学生用多种方式朗读。

(配乐:渔舟唱晚)
(1)师范读(帮助学生找节奏,激发学生读的兴致);
(2)自由读(扫清读文障碍,做到正确、流利读文);
(3)学生齐读(检查生读文情况);
(4)小组比赛读(通过比赛的形式,调动学生读书的乐趣);
(5)学生边打节拍,边读文(进一步强化诵读,使学生读来朗朗上口,熟读成诵);
(6)学生集体诵读,思考这些韵文表达的是对哪几方面的要求?
3、释文结合,读文知意
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同学们请对照译文思考本文阐述了哪几方面的要求?
(1)学生交流汇报;
(2)(相机板书)德学才艺——当自砺(应当自我勉励);
衣服饮食——勿生戚(不必忧虑自卑)。

(三)结合故事,诠释韵文
师:经过之前紧张的读文擂台赛,接下来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两个小故事,想听的小朋友,请坚起你的小耳朵,看看聪明的你能从小故事里明白什么大道理?
1、故事一
(1)故事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大教育家孔子是个善于学习的人,他勤思好学,不耻下问。

有一次,孔子和
学生们正在赶路,忽然一个小孩子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原来,这个小孩子正在路上用砖瓦石块垒一座“城池”呢。

孔子叫那个小孩让路,而小孩却说:“这世上只有车绕城而过的,还没有把城池拆了给车让路的。

”孔子想:确实不能把这孩子摆的城池当成玩具,我这样想,可孩子不这样想啊。

我倡导礼仪,没想到让孩子给问住了。

孔子十分感慨地对他的学生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孩子虽小,却懂礼仪,可以做我的老师了。


(2)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大教育家孔子是个怎样的人?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3)读文;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2、故事二
(1)《阮咸晒衣》
阮咸是西晋著名的文学家,年轻的时候家里并不富裕,吃的穿的很平常,可是他在有钱人面前却泰然自若,一点也不自卑。

当时有个风俗,就是每年七月初七,各家都要把自家的箱子打开,把箱子中的衣服拿到太阳下面晾晒。

据说这样衣服不会被虫子咬。

这一天,许多人家都在晒衣服,阮咸把自己的衣服也晾出来,这些人见阮咸晾晒自己的旧衣服,都来观看。

但阮咸一点也不在意,他认为,富贵不是可以夸耀的资本,贫寒也不是耻辱,人活着关键在于他的德行和学识。

(2)交流感受,听了这个故事你觉得从今天起你应怎样看待穿着?
(3)读文: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3、情景插入,依理明义。

师:同学们,听了刚才的两个小故事,接下来再回忆上课时的两个情景,你觉得小刚、小丽的行为对吗?你想怎样劝说他们?想对小刚,小丽说些什么?
(1)学生小组议一议;
(2)教师总结;
(3)再次齐读韵文,谨记教训。

(四)情感升华,引导践行
1、课件出示“天平”
2、假如把“德学才艺”和“衣服饮食”放在我们心中的“天平”上,你觉得孰轻孰重?说说你的理由。

(我们应注重德学才艺的培养,而对衣服饮食的要求,我们只需吃饱、穿暖就足矣。


3、教师总结全文。

同学们,作为新世纪的小主人,生活中我们应做个有品德,有学问,有才能,有技艺的人,而对穿着,饮食应把简单俭朴当成美德,重视才干、美德的培养,这样你才是个合格的,优秀的小学生。

长大后,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

4、欣赏音乐《礼》,结束全文。

(五)拓展。

1、阅读文后的小故事《安贫乐道的原宪》,说说自己的体会。

2、诵读韵文。

板书设计:
第二十四课
应当自我勉励
(当自砺)
不如人
衣服饮食不必忧虑自卑
(勿生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