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国学弟子规教案
《弟子规》教学教案幼儿园小班

《弟子规》教学教案幼儿园小班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弟子规》的基本内容,认识到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友爱同伴的重要性。
3. 提高幼儿的品德素养,使他们成为有道德、有修养、有爱心的小公民。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弟子规简介教学重点:了解《弟子规》的背景、作者及基本内容。
2. 第二课:孝道文化教学重点:学习孝顺父母的重要性,学会尊重父母、关爱家人。
3. 第三课:尊重长辈4. 第四课:友爱同伴教学重点:培养幼儿与同伴友爱的态度,学会分享、合作。
5. 第五课:品德修养教学重点:提高幼儿的品德素养,培养他们成为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三、教学方法1. 故事讲解: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幼儿理解和接受《弟子规》的教育。
3. 讨论交流:组织幼儿展开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动手实践:让幼儿参与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家庭和园所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友爱同伴等方面的情况。
2. 结合幼儿的课堂参与程度、讨论发言等方面,评价他们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3. 通过家长座谈会、家园联系册等方式,了解家长对幼儿学习《弟子规》的反馈和意见。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弟子规》故事选编、品德教育绘本等。
2. 教具:图片、卡片、实物模型等。
3. 辅助材料:黑板、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六、教学活动安排1. 第一课:弟子规简介课时:2课时活动:介绍《弟子规》的背景、作者及基本内容,观看相关视频资料。
2. 第二课:孝道文化课时:2课时活动:讲述孝道故事,进行角色扮演,体验孝敬父母的感觉。
3. 第三课:尊重长辈课时:2课时活动:讨论如何尊重长辈,进行礼仪小游戏,学习正确的礼仪动作。
4. 第四课:友爱同伴课时:2课时活动:通过团队合作游戏,培养幼儿的分享和合作精神。
5. 第五课:品德修养课时:2课时活动:讲解品德故事,进行道德讨论,引导幼儿自我反思。
六、教学实践活动1. 第六课:实践孝道课时:1课时活动:鼓励幼儿回家后为父母做一件小事,如帮忙浇水、整理房间等。
小班国学教案弟子规

小班国学教案弟子规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初步了解《弟子规》的内容,培养幼儿尊敬师长、友爱同伴的良好品质。
3. 提高幼儿的国学素养,培养幼儿对国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弟子规》第一则: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2. 《弟子规》第二则: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3. 《弟子规》第三则: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4. 《弟子规》第四则: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5. 《弟子规》第五则: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熟记《弟子规》的前五则,理解其含义。
2. 教学难点:帮助幼儿将《弟子规》中的道德观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四、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通过讲述有关尊敬师长、友爱同伴的故事,引发幼儿的兴趣。
2. 诗歌朗诵:让幼儿学习《弟子规》的朗诵,感受国学的韵味。
3. 情景表演:设置情景,让幼儿参与表演,体会《弟子规》中的道德行为。
4. 讨论交流: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感悟。
五、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带领幼儿做手指游戏,活跃课堂气氛。
2. 故事导入:讲述一个有关尊敬师长、友爱同伴的故事,引导幼儿思考。
3. 学习《弟子规》:让幼儿学习《弟子规》的前五则,理解其含义。
4. 诗歌朗诵:教幼儿朗诵《弟子规》前五则,感受国学的韵味。
5. 情景表演:设置情景,让幼儿参与表演,体会《弟子规》中的道德行为。
6. 讨论交流: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感悟。
8. 课后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分享所学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9. 教学评价: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对幼儿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六、教学内容:1. 《弟子规》第六则: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2. 《弟子规》第七则:身有四大,善莫大焉;敬天法地,顺道而行。
3. 《弟子规》第八则: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4. 《弟子规》第九则:闻过则喜,知错即改;闻善则拜,见贤思齐。
幼儿园小班《弟子规》教案精选

幼儿园小班《弟子规》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弟子规》教材的第二章节,详细内容包括:“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通过该内容的学习,让孩子们了解并实践孝敬父母的基本行为规范。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理解《弟子规》中关于孝敬父母的内容,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
2. 培养孩子们尊敬父母、听从教导的良好品德。
3. 提高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弟子规》进行自我约束和与他人互动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孩子们理解并实践孝敬父母的行为规范。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背诵《弟子规》中关于孝敬父母的内容,并能在生活中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弟子规》教材、挂图、故事卡片、录音机、音箱等。
2. 学具:弟子规课本、练习本、画笔、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老师以一个关于孝敬父母的小故事引入,引导孩子们关注故事中主人公的孝敬行为,激发他们对孝敬父母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老师讲解《弟子规》中关于孝敬父母的内容,引导孩子们理解其中的道理,并通过挂图、故事卡片等形式展示,帮助孩子们记忆。
3. 朗读与背诵(10分钟)老师带领孩子们朗读《弟子规》相关内容,并进行分组朗读、个别朗读,鼓励孩子们大胆开口,熟练掌握。
4. 随堂练习(10分钟)老师给出一些关于孝敬父母的行为情境,让孩子们根据所学内容判断正误,并说明原因。
5. 互动环节(5分钟)孩子们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孝敬父母的行为规范,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弟子规》——孝敬父母2. 内容: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孩子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画一幅关于孝敬父母的画,并附上简短的文字说明。
答案示例:画面:一个小朋友正在为父母端茶倒水。
文字说明:我学会了《弟子规》中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要做一个听话、孝顺的好孩子。
幼儿园小班《弟子规》教案(精选13篇)

幼儿园小班《弟子规》教案(精选13篇)幼儿园小班《弟子规》教案(精选13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小班《弟子规》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小班《弟子规》教案篇1活动目标:1、初步理解《弟子规》中"亲爱我,孝何难。
亲憎我,孝方贤"的含义。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背诵《弟子规》中的两句经典原文。
3、体验活动的快乐,萌发感恩父母的情感。
活动准备:1、动画故事《卧冰求鲤》。
2、白板教具:爱、孝。
句卡: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初步理解"亲爱我,孝何难"的意思。
1、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我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家里有谁?他们爱我们吗?他们是怎样爱我们的?2、提问:亲人这么爱我们,我们怎样爱他们呢?3、小结:亲人这么爱我们,我们孝顺他们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4、多种形式变化学习诵读"亲爱我,孝何难"。
(1)你想用什么方式来读这句话?(点头读)(2)还想怎么读?(摇头,加节奏)(二)观看动画,初步理解"亲憎我,孝方贤"的意思。
1、观看第一部分:动画片里有谁?妈妈的态度怎么样?2、观看第二部分:接下来后发生什么?妈妈怎么了?3、观看第三部分:王祥是怎么捉到鱼的?妈妈说了什么?4、小结:为了妈妈王祥克服了这么多的困难捉到了鱼。
他真是一个非常孝顺的孩子,真了不起。
在《弟子规》中有一句话说的就是这种了不起的孝顺行为。
出示"亲憎我,孝方贤",解释: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当亲人们讨厌我们的时候,我们还是很孝顺他们,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5、多种方式变化学习诵读"亲憎我,孝方贤"。
(三)巩固诵读。
1、听学:听一听播音员阿姨是怎么读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弟子规》教案(精选8篇

《弟子规》教案(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弟子规》的第一章“入则孝”。
具体内容包括: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弟子规》第一章的内容,了解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父母、孝顺父母的品质。
3. 提高学生的古典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并记住《弟子规》第一章的内容。
难点:如何将孝敬父母的理论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做到言行一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弟子规》教材、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孝顺父母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孝道的思考。
2. 讲解:详细讲解《弟子规》第一章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讲解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孝道。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列举自己在生活中孝敬父母的事例,并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弟子规》第一章——入则孝2. 内容:(1)父母呼,应勿缓;(2)父母命,行勿懒;(3)父母教,须敬听;(4)父母责,须顺承。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弟子规》第一章的内容,写一篇关于孝敬父母的感悟。
2. 答案示例:通过学习《弟子规》第一章,我明白了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会时刻牢记这四句话,尽量做到言行一致,让父母感到高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例题、随堂练习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但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将孝道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仍需进一步探讨。
2. 拓展延伸:让学生回家后,与父母共同讨论如何在家庭中践行孝道,将孝敬父母的具体做法付诸实践。
同时,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关于孝道的经典故事,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2. 板书设计中的内容呈现。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幼儿园小班教案《弟子规》(精选

幼儿园小班教案《弟子规》(精选教案:《弟子规》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用《弟子规》教材,主要讲解第一章“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记住《弟子规》第一章的内容。
2. 培养学生尊敬父母,友爱兄弟,诚实守信,热爱大众,亲近仁人的良好品质。
3. 培养学生勤奋学习,不断进步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理解和记住《弟子规》第一章的内容。
难点:理解“泛爱众,而亲仁”的含义,并能在生活中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弟子规教材。
学具:弟子规教材、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引入:以一个故事引入,讲述一个孩子如何通过学习《弟子规》变得孝顺、友爱、诚实的故事。
2. 讲解:讲解《弟子规》第一章的内容,解释每个词语的含义,让学生理解并记住。
3. 实践:让学生举例说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弟子规》的内容。
5.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弟子规》的内容应用到生活中。
六、板书设计板书《弟子规》第一章的内容,包括“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七、作业设计1. 抄写《弟子规》第一章的内容。
2. 举例说明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实践《弟子规》的内容。
答案:1. 《弟子规》第一章的内容: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 例:我每天都会帮妈妈做家务,尊老爱幼,对朋友诚实守信,热爱大自然,亲近善良的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教案《弟子规》中,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弟子规》第一章展开,这一章节的核心是教导孩子如何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其中,“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是本章节的核心内容,需要重点关注。
这二十个字分别代表了孝顺、友爱、诚实、爱国、亲近仁人、勤奋学习等品质。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解析重点:理解和记住《弟子规》第一章的内容。
弟子规教案小班幼儿园(通用3篇)

弟子规教案小班幼儿园(通用3篇)【篇1】弟子规教案小班幼儿园幼儿园弟子规教案全文【篇一:幼儿园国学特色-《弟子规》-总教案】育博源幼儿园国学特色(一)课程理念:《弟子规》被誉为“人生第一步,天下第一规”,全文虽然仅有1080个字,360句,却把一个人如何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立身处事、待人接物、修身治学概括得淋漓尽致。
德慧幼儿园以《弟子规》为本校特色课程,强调幼儿教育的根本是先学做人、后学做事,也就是先培养德行,后学习知识技能,这完全符合“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
学习践行《弟子规》能奠定孩子完美人生的基础,有利于学生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所以,我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弟子规》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作为我园园本教研的主要工作。
(二)课程目标:2.校园礼仪:培养学生的爱心,爱老师,爱同学,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培养学生的礼貌习惯,每个小朋友见人鞠躬问好,礼貌友爱。
3.社会礼仪:见长辈鞠躬问好,对不起谢谢等礼貌用语常挂嘴边;教育学生诚实守信,不说假话。
(三)课程培养目标:1、学习中国古代的一个礼节——鞠躬。
表示尊敬他人、谦虚、诚恳等。
老师示范:双手放在裤线的两旁,低下头同时把腰轻轻的弯下去,正确的姿势看到自己的脚面。
手臂自然下垂。
有的表示诚意鞠躬到90度。
①下课时鞠躬说:老师您辛苦了;②见到长辈鞠躬问好③放学到家后要说声:妈妈(爸爸、爷爷、奶奶)我回来了④学会和小朋友们礼貌用语:“请大家多多关照”。
“希望大家喜欢我”。
“我想和大家做朋友”等。
也可让学生自由发挥去想象。
课程提问:让小朋友举手自己来说,对多少个人鞠躬问好,直到养成习惯。
2、培养学生的孝心和感恩之心,比如为母亲盛一碗饭,或者为父亲倒一杯水;帮助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老师示范:比如:摆放碗筷、擦桌子、扫地、倒垃圾;为父母捶背、按摩。
可以根据情况任选两样来做,①擦桌子②扫地③为父母捶背说爸爸妈妈辛苦了课程提问:让小朋友举手自己来说做了哪些?反复强调,直到养成习惯为止。
幼儿园小班《弟子规》教案精选

幼儿园小班《弟子规》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弟子规》教材,主要涉及第一章“入则孝”和第二章“出则悌”的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1. 入则孝:学习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做到有礼貌,听从父母教诲。
2. 出则悌:学习与兄弟姐妹和睦相处,互相帮助,关爱他人。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弟子规》的基本内容,懂得孝敬父母、尊重长辈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弟子规》中的孝悌之道。
教学重点:学习并践行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和睦相处的美德。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弟子规教材、故事卡片、挂图等。
2. 学具:弟子规学习手册、彩色笔、贴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孝敬父母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孝道的思考。
2. 新课导入:讲解《弟子规》第一章“入则孝”和第二章“出则悌”的内容。
3. 实践情景引入:设置一个家庭场景,让学生模拟如何孝敬父母、与兄弟姐妹和睦相处。
4.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孝悌之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在家践行孝悌之道的事例,并进行评价。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巩固知识点。
六、板书设计1. 《弟子规》教案精选2. 内容:入则孝:尊重父母,听从教诲,有礼貌出则悌:和睦相处,互相帮助,关爱他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孝悌的故事。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等场合践行孝悌之道,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
同时,可以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如“孝悌之星”评选,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与实施。
2.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
3.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际操作性。
4. 课后反思的内容与效果评估。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与实施实践情景引入是本节课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加深对孝悌之道的理解和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国学弟子规教案【篇一:国学_弟子规_教案】第一课时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分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
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总序: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注释悌:弟弟敬爱哥哥。
解读: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
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礼、乐、射、御、书、术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厚德篇《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注释:承:承担。
解读: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父母教导我们,应该恭敬的聆听,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解读:冬天寒冷时会为父亲温暖被窝,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扇凉,早晨起床之后,先探望父母,下午回家后,向父母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
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那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回来了。
平时起居作息,要保持正常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注释:苟:如果解读:纵然是小事,不要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
如果擅自作主,任性而为,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
公物虽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为己有。
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亲知道了一定很伤心。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贻:遗留具:准备解读:父母亲所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的去除。
身体有所不适,受到伤害,父母亲就会忧虑。
品德修养有问题,做出伤风败德的事,父母亲就会蒙受耻辱。
思考题:1、弟子规从几个方面谈做人应有的礼仪规范。
2、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
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
面对父母的教导我们应有的态度是什么?人物链接:故事一:温家宝总理谈中国传统文化新华社消息温家宝总理1月31日在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与西班牙文化界人士、青年学生进行了座谈。
院长女士,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很高兴来到久负盛名的塞万提斯学院与大家见面。
中国和西班牙都是世界上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大国,今天的座谈会以文化为主题很有意义。
贵国著名剧作家哈辛托〃贝纳文特曾说过:“文化是理解与沟通的良师。
”文化交流对增进我们的相互了解、促进两国友好合作必将起到有益的作用。
中国5000年的文明史,博大精深,从未间断。
在此,我想谈谈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主要精神及其现实意义:一是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
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周易》上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就是提倡人应效法日月星辰刚健运行那样奋斗不息、积极进取,坚持独立意志、人格尊严和做人原则。
自强不息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主旋律,也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倒,中华文明历经浩劫而传承的重要因素。
这种精神铸就了中国人民百折不挠、愈挫愈奋的民族品格。
二是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和谐精神。
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思想家就提出“和实生物”、“和而不同”等思想。
主张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不同文明之间和谐共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国人民奉行的崇高价值,在中国历史上曾经起了促进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睦邻友好的积极作用。
三是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成书于殷商时期的《尚书》中就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
我们提出的“以人为本”,是对“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扬。
就是通过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就是要在平等、自由的条件下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四是天人合一、民胞物与的人与自然相统一的思想。
中国宋代哲学家张载明确提出“天人合一,民胞物与”的思想。
就是说,天地犹如父母,人与万物都是天地所生,人民都是我的兄弟,万物都是我的朋友。
这充分肯定了人与自然界的统一。
人是自然界所产生的,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可以认识自然并加以改变调整,但不应破坏自然。
如果破坏了自然,人类迟早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
中国传统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醇厚中和、刚健自强的人文品格和道德标准,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着巨大影响,也为中国人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它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故事二:捐肾救母的田世国田世国,山东人,38岁,律师,5年来一直在广州工作,难得有空回家。
2004年2月26日,田世国的弟弟从老家给他打电话说:母亲查出患尿毒症。
突然听到这不幸消息,田世国仿佛天塌了下来。
第二天,田世国就匆匆踏上北上的列车,回到了母亲的身边。
看着母亲被病魔折磨的消瘦不堪的身躯,田世国心里十分的痛苦。
田世国的母亲为了不拖累儿女,一度想放弃治疗。
田世国在得知最好的治疗方式是移植一个健康的肾脏后,田世国偷偷跑到上海中山医院做了血样检查,配型成功后,他毅然决定将自己的一个肾脏移植给妈妈。
2004年9月27日,田世国把母亲骗到上海来,他说:“如果我妈知道那个肾是我的,她会从楼上跳下去,她绝对做得出来!”田世国说,他永远忘不了母亲听到他说找到肾源时的那个眼神,那是求生的欲望。
田世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答了一个千百年的问题: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君子多思不若养志,多言不若守静,多才不若蓄德。
——曾国藩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丘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诸葛亮第二课时出则悌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注释:泯:消失解读:当哥哥姐姐的要能友爱弟妹,做弟弟妹妹的应做到恭敬兄姐,这样兄弟姐妹就能和睦,在这和睦当中就存在孝道。
把身外所用的钱财物品看轻点,少计较,兄弟之间就不会产生怨恨;讲话时不要太冲动,伤感情的话要能忍住不说,那么不必要的冲突怨恨就会消失无踪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解读:如果长辈还站着,年幼的我们不应先坐下来,如果长辈坐着,允许我们坐下时才可以坐下。
在长辈面前讲话,声音要低,但是回答的声音,低到听不清楚,那也不适当,要和颜悦色,声音要柔和清楚才好。
谨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注释:履:鞋子。
解读:出门帽子要戴端正,穿衣服要把纽扣扣好;袜子和鞋子都要穿得贴切,鞋带要系紧,这样全身仪容才整齐。
穿衣服注重的是整齐清洁,不在衣服的昂贵华丽,而且要依照自己的身份穿着,也要配合家庭的经济状况。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解读:要使用别人的物品,必须事前对人讲清楚,如果没有得到允许就拿来用,那就相当于偷窃的行为。
借用他人的物品,用完了要立刻归还,以后遇到急用再向人借时,就不会有太多的困难。
《增广贤文》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
近来学得乌龟法,得缩头时且缩头。
忍一句,息一怒,饶一着,退一步。
得忍且忍,得耐且耐。
思考题:1、《中学生行为规范》要求我们要衣着整齐符合学生身份,联系《弟子规》谈谈理解。
2、为什么借东西要按时归还?人物链接:张九龄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也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
张九龄容貌清秀,平时总是衣帽整洁。
走在跃上,总显得风度潇洒,与众不同,总能赢得路人的目光。
并且每当朝廷重要的朝会时,在众人中间,他也是很显眼的,连皇帝对他的举止都赞赏不已,凡是张九龄在,那里的气氛就会格外愉快,大家都乐意同他这位衣帽整洁而且又有风度的人在一走说笑、玩乐和探讨学问。
张九龄的注重仪表给他带来了好人缘。
名言链接: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刘备短不可护,护短终短;长不可矜,矜则不长。
──聂大年第三课时信【篇二:幼儿园国学特色-《弟子规》-总教案】育博源幼儿园国学特色(一)课程理念:《弟子规》被誉为“人生第一步,天下第一规”,全文虽然仅有1080个字,360句,却把一个人如何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立身处事、待人接物、修身治学概括得淋漓尽致。
德慧幼儿园以《弟子规》为本校特色课程,强调幼儿教育的根本是先学做人、后学做事,也就是先培养德行,后学习知识技能,这完全符合“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
学习践行《弟子规》能奠定孩子完美人生的基础,有利于学生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所以,我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弟子规》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作为我园园本教研的主要工作。
(二)课程目标:1. 家庭礼仪:培养学生孝敬父母、体谅父母,关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及家中亲人。
教育学生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2. 校园礼仪:培养学生的爱心,爱老师,爱同学,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培养学生的礼貌习惯,每个小朋友见人鞠躬问好,礼貌友爱。
3.社会礼仪:见长辈鞠躬问好,对不起谢谢等礼貌用语常挂嘴边;教育学生诚实守信,不说假话。
(三)课程培养目标:1、学习中国古代的一个礼节——鞠躬。
表示尊敬他人、谦虚、诚恳等。
老师示范:双手放在裤线的两旁,低下头同时把腰轻轻的弯下去,正确的姿势看到自己的脚面。
手臂自然下垂。
有的表示诚意鞠躬到90度。
①下课时鞠躬说:老师您辛苦了;②见到长辈鞠躬问好③放学到家后要说声:妈妈(爸爸、爷爷、奶奶)我回来了④学会和小朋友们礼貌用语:“请大家多多关照”。
“希望大家喜欢我”。
“我想和大家做朋友”等。
也可让学生自由发挥去想象。
课程提问:让小朋友举手自己来说,对多少个人鞠躬问好,直到养成习惯。
2、培养学生的孝心和感恩之心,比如为母亲盛一碗饭,或者为父亲倒一杯水;帮助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老师示范:比如:摆放碗筷、擦桌子、扫地、倒垃圾;为父母捶背、按摩。
可以根据情况任选两样来做,①擦桌子②扫地③为父母捶背说爸爸妈妈辛苦了课程提问:让小朋友举手自己来说做了哪些?反复强调,直到养成习惯为止。
3、培养学生遵守承诺的品德,“一诺千金”。
遵守对他人的承诺,也要遵守自己对自己的承诺。
老师示范:比如答应小朋友们的奖励一定会做到。
①某某小朋友答应别的小朋友~~~~~~~~~~~②比方某某小朋友学习弟子规以后下决心要改掉乱放东西的坏习惯,这些话虽然是没有别人听到,但是也是承诺,是自己对自己的承诺,同样应该牢牢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