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部编教材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部编教材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题(附参考答案)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语文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加点字词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qiào)首而望、屏.(bǐng )息敛声的一刹那。
B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
长髯覆盖了两颊.(jiá),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yǒu)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
C这三种感情就像飓.(jù)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pín )临绝望的边缘。
D全图内容庞大,却繁而不乱,长而不冗.(rǒng),段落清晰,结构严谨。
画中人物有五百多个,形态各异。
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qiú jìn),笔法灵动,有别于一般的界画。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惊心动魄的一幕出现了:9时08分,伴随振耳欲聋的喷气式发动机轰鸣声,眨眼之间,舰载机的两个主轮触到航母甲板上,机腹后方的尾钩牢牢地挂住了第二道阻拦索。
B. 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脱辞检察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察的结果,发表出来。
C.哪知老境却如此秃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
情郁于衷,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锁屑便往往触他之怒。
D 它的大而锐利的眼睛并不是看不见这些可怕的敌人不怀好意地待在旁边。
然而它仍然无动于衷,让自己牺牲。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有用心....。
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
B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
C.在即将亲眼见到大活人之前,他们对自己所想像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颔首低眉,敬重有加,内心的期望扩大到诚惶诚恐....的地步。
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八年级语文 2024.1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1页,共五道大题,25道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学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请将考试材料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16分)班级组织同学们开展主题为“中轴话鸟,和谐共生”的跨学科实践活动。
各学习小组准备在本班的微信公众号上推送学习成果,你参与了文稿的编审工作,请完成以下任务。
栏目一:文物探“鸟”历史小组走进中轴线上的博物馆。
找到不少中国古代带有鸟类造型的文物,搜集了一些资料。
其中有两段配图的文字,还需审核完善。
春秋莲鹤方壶(收藏于故宫博物院)西汉彩绘雁鱼青铜釭灯(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莲鹤方壶形体巨大,有1米多高。
双层镂雕莲瓣盏上立有一只展翅欲飞的仙鹤,铸造得①。
据记载,复杂青铜器的铸造、通常会使用失蜡法、分铸法等工艺。
本器的仙鹤、双龙耳与器身主体采用分铸法,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技术。
雁鱼青铜釭灯整体造型为鸿雁双足站立并回首叼着一条鱼。
位于雁背部的灯盘带有手柄,其上的灯罩可转动开合,以便调节灯光照射方向和防yù()来风。
雁腹内可盛清水,灯烟经雁颈“suì()道”溶入水中,可减少污染。
这样的设计达到了器物形式与功能的完美统一,堪称②。
1.对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填入括号中的汉字进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镂雕”的“镂”应读作“lóu”“防yù”应写为“防御”B.“镂雕”的“镂”应读作“lòu”“防yù”应写为“防卸”C.“记载”的“载”应读作“zǎi”“suì道”应写为“隧道”D.“记载”的“载”应读作“zài”“suì道”应写为“邃道”2.在文段横线处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①入木三分②妙手偶得 B.①入木三分②巧妙绝伦C.①惟妙惟肖②妙手偶得 D.①惟妙惟肖②巧妙绝伦栏目二:胡同寻“鸟”地理小组走进中轴线附近的胡同,寻找各种各样“鸟”的踪迹。
北京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北京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综合性学习中国国家公园设立两周年之际,年级语文学科组织了“走近国家公园”的主题学习活动。
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阅读本次活动的主题,回答问题。
从“雪域高原”的三江源头到南海之滨的热带雨林,从白山黑水的虎豹栖息地到碧水丹霞的武夷胜景……千山(jìng)__________秀,草木葱茏;万壑争流,鸟兽灵动。
透过作为“国之大者”的国家公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坚定决心,【甲】,可以看到中国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智慧。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透过这扇窗,看百物生,随四时行,与自然、文化、生命对话,感受惊喜悄然..而生,共享生命动态交织!(1)依据拼音在横线处填写汉字,给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竟悄.然(qiǎo)B.竟悄.然(qiāo)C.竞悄.然(qiǎo)D.竞悄.然(qiāo)(2)结合语境,在【甲】处填入使语段节奏匀称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可以看到中国推进自然生态保护、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不懈努力B.可以感受到中国推进自然生态保护、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不懈努力C.可以看到中国为了推进自然生态保护、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不懈努力D.可以感受到中国为了推进自然生态保护、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不懈努力(3)结合活动主题内容,你认为“这扇窗”在这里指的是。
2.阅读同学们整理的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甲】2021年10月,中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
【乙】在这5个国家公园里,庇护着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
在三江源国家公园的核心区可可西里,每年盛夏,超过3万只雌性藏羚羊,汇集到卓乃湖产仔。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温馨提示:1.全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试题卷共6页,19小题,满分120分,含卷面分4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须用黑色字迹的水笔或钢笔书写,答案请按题号顺序写在答题卷上。
3.请将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等信息写在规定位置上。
为培养文化自信,学校举行了“守正创新,让文化“活起来'”的语文学习活动,邀你参加。
【活动一】溯源民族文脉(20分)汉字是人文思想的载体,小语想要通过汉字来解读中华民族其中一种精神,请你帮助她完成资料整理。
字说中国-“争”资料一:“争”之流变(4分)字形演变:)1−“争”的早期字,上面是“爪”(手),下面是“又”(手),两只手拉扯夺取中间“凵”形之物:两“手”及“凵”共同组成了“争”。
后来字形发生改变,中间之物慢慢与下面一只手发生交错,形成后来的字形。
.字义演变:小结:1.看字形演变,“争”在造字上属于__________(选择字母)(A.象形B.会意C.形声D.假借)2.看字义演变,“争”的本义是__________(填空)3.缘远流长的汉字,将承载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芳华永住。
→修改小结3划线词中的错别字: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资料二:“争”之表现(16分)4.摘录古诗文中体现“争”的诗句,完成以下填空。
(7分)《关雎》写“窈窕淑女,(1)__________”,“窈窕淑女,(2)__________”,主人公以弹琴鼓瑟,敲钟打鼓的方式展现自己,告诉我们,爱情或事业,我们要勇于去争取;孟浩然的“(3)__________,__________”(《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表达自己想出仕的心,告诉我们,自己的追求,要勇于去争取;白居易写“(4)__________,系向牛头充炭直”,反差强烈,揭露“宫市”残酷,告诉我们,面对不公,要敢于去抗争;苏轼“(5)__________,__________ ”,告诉我们,面对现实的苦难,我们要争其必然,坚守傲骨。
2023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综合试题及答案

2023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综合试题及答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肇.事(zhào)歹.徒(dǎi)荡涤.(dí)鲜.为人道(xiǎn)B.惬.意(xiá)澎湃.(bài)赫.然(hè)泰然处.之(chǔ)C.绮.丽(qǐ)贮.藏(zhù)枢.纽(qū)茅塞.顿开(sāi)D.诘.责(jié)破绽.(dìng)迸.流(bènɡ)随声附和.(hé)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老一辈科学家苦心孤诣获得的科研成果,足以作为我们的前车之鉴....。
B.读屏和读书两种阅读方式并存,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多元化的阅读时代。
C.智力雾霾没有捷径可走,没有特效药,不可能一招制敌,一蹴而就....。
D.“一带一路”把40多亿人联结成休戚..与共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理想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的能力。
B.走进人民公园,看到的是美丽的花海和沁人心脾的花香。
C.由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中国文学家突然渐渐地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关注。
D.《傅雷家书》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等。
5、下面各项中,修辞手法与选句不一致的一项是()A.比喻——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
(鲁迅《社戏》)B.拟人——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
(贺敬之《回延安》)C.借代——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用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D.引用——经书上的道理是可以“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
(丁肇中《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马、鹿、野骆驼、鹅喉羚、鹭鸶等百余种野生动物在林中繁衍生息②胡杨林是牲畜天然的庇护所和栖息地③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④林中还伴着甘草、骆驼刺等多种沙生植物⑤养育着南疆750余万各民族儿女⑥营造了一个个绿洲A.①②④③⑤⑥ B.②①④⑥⑤③C.②①④③⑥⑤ D.①②④⑥③⑤7、古诗文默写(1)王维《使至塞上》表现飘零之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遐想B. 徜徉C. 恣意D. 缱绻答案:D(缱绻应为“缠绵”)2.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做事总是一蹴而就,从不拖泥带水。
B. 面对困难,他总是迎难而上,从不退缩。
C. 他总是不学无术,却喜欢班门弄斧。
D. 他总是夸夸其谈,却很少付诸行动。
答案:B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的团队精神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B. 他不仅学习优秀,而且乐于助人。
C. 这篇文章的论点明确,论据充分,结构严谨。
D. 他因为生病,所以没有参加这次比赛。
答案:C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 独在异乡为异客。
D.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答案:A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每天早起,读书,锻炼,从不懈怠。
B. 春天的花开了,夏天的果实熟了,秋天的叶子黄了,冬天的雪白了。
C. 他总是第一个到教室,最后一个离开。
D. 他不仅学习优秀,而且乐于助人。
答案:B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为了更好的未来。
B. 他为什么总是那么努力?因为他有梦想。
C. 他为什么总是那么快乐?这是个谜。
D. 他为什么总是那么优秀?因为他勤奋。
答案:A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难道我们不应该努力学习吗?B. 他为什么总是那么优秀?因为他勤奋。
C. 他为什么总是那么快乐?这是个谜。
D. 他为什么总是那么努力?因为他有梦想。
答案:A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勤劳的蜜蜂,不停地工作。
B. 他总是第一个到教室,最后一个离开。
C. 他像一颗星星,照亮了我们的道路。
D. 他总是那么优秀,让我们羡慕不已。
答案:A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知识像海洋一样深。
2023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附参考答案

2023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附参考答案满分: 120分考试时间: 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 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压榨(zhá)羡慕(mù)折扣(zhé)言行相顾(gù)B. 禅师(chán)冠冕(miǎn)骈进(pián)红装素裹(guǒ)C. 佛门(fó)掺杂(cān)勾当(gōu)舍身求法(shě)D. 嗤笑(chī)褴褛(nǚ)嗔怒(chēn)仓皇逃窜(chuàn)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 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 对弱国好学的学生也一视同仁, 热情教育。
B. 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情节起伏跌宕, 抑扬顿挫, 吸引了各国的读者。
C.年轻的城市需要青春活力, 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摧枯拉朽的创造力, 更需要不断超越的勇气。
D.那些对自己的事业有探索精神并乐此不疲的人, 最终都走向了成功。
4.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者, 更是负责任的参与者、有担当的行动者。
B. 通过参加这次活动, 使我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C. 《红海行动》在影片质感和人物情节方面突破了一大步的跨越。
D.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是个系统工程, 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完成。
5.下列各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风雨能摧残樱花, 但是顶风冒雪, 樱花不是也能舒展笑脸吗?解说: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B. 他买了一把锁, 把门锁上。
解说:句中的“锁”分别是名词和动词。
C. 五颜六色、精心准备、心潮澎湃、锻炼身体。
解说:这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D.老师对父母远在他乡打工的我的关怀, 如润物春雨。
解说:“老师如春雨”是这个句子的主干。
6.下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清风拂过, 细纱在空中荡开, 又滑下来。
②这雨丝, 是漓江之畔的苗女刚刚从碧水中拎起的那缕柔柔细细的纱。
2023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题及答案(完美版)

2023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题及答案(完美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各项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镌.刻(juān)坠.毁(zhuì)揪.心(jiū)深恶.痛绝(è)B.桅.杆(wéi)浩翰.(hàn)国殇.(shān)惨绝人寰.(huán)C.篡.改(cuàn)绽.放(zhàn)颁.发(bān)佃.农(diàn)D.诘.责(jié)不辍.(cuò)绯.红(fěi)正襟.危坐(jīn)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词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赵老师在工作中任劳任怨....,从不讨价还价,真不愧是模范教师。
B.那些旁逸斜出....的梅花,构成了一个美丽的画面。
C.他的作品虽称不上完美,但也自出心裁....,别有一番风味。
D.周末,我和同学一起去攀岩,虽然崖壁陡峭,我们仍然摩肩接踵....,奋力攀登。
4、请选出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A.人们喜爱观赏日出,面对日落,却很少有人去流连把玩,吟咏描绘。
B.天然要比人工更美丽些,在一个动物身上,动作的自由就构成了美丽的天然。
C.据统计,我国现有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左右,传统剧目数以万计。
D.随着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视,使我们都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诗书传家是流淌在中华民族血液里的文化基因。
B.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仅能带来市容市貌的改变,更能带来长远的社会经济效益。
C.古人写诗作文,多有讲究。
或色彩相杂,或远近相映,或虚实相生。
D.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建设书香型校园,鼓励学生们读经典的书。
②一所学校可能简陋贫乏,但只要有能为我们敞开世界之窗的书,那么,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
③真正的教育一定是有利于启迪学生智慧的教育,阅读则可以启迪智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 年 级 语 文 试 题一、积累与运用(16分)1、根据提示或要求,在空缺处默写诗文。
(6分,每空1分) (1)存者且偷生, 。
(1分)(2)如今走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像是走进了世外桃源,真实地实现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桃源美景: , , 。
(2分)(3)陈与义诗宗杜甫,《登岳阳楼(其一)》中与“无边落木萧萧下”、“艰难苦恨繁霜鬓”气韵相同,异曲同工的一联是: , 。
(2分)(4)专家告诉初中女生:因为你是一朵含苞欲放的美丽的花,所以有时难免会有蜂围蝶绕。
这时,你更要自爱自重,懂得抵制诱惑和自我保护。
你要学会保持女孩特有的高贵和矜持,像洁白的莲花一样,让人“ ”。
(1分)2、选出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错误的一项 ( )(2分) A .愧怍 重峦叠障 仄.歪zè 锐不可当.d ǎng B .洁问 微不足到 瓦砾.l è 长途跋涉.shè C .狼籍 穷愁缭倒 阻遏.ji é 连声诺.诺ru ò D .寒噤 张惶失措 吊唁.yàn 转弯抹.角m ò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 .每届省领导下基层,都要深入学校查实情,听民意,解难题,作决策。
B .能否把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是扎实做好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工作的关键。
C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描绘的宏伟蓝图,为今后教育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教育改革与社会发展增添了新的强大动力。
D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至立指出要迅速行动,在全国教育系统掀起学习宣传和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第十六届亚运会是亚运史上规模最大、参赛人数最多的一届盛会,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广州举办的规模最大的国际盛会。
广州亚运会不仅收获了 ,收获了 ,也收获了 ,收获了 。
①亚洲各国各地区和谐相处平等竞争的友谊②举办大赛与优化城市发展、提高人民生活相互促进的经验③赛场上拼搏进取的动人故事④我国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良性互动的深入思考A .③①②④B .③①④②C . ①③④②D . ①③②④5、在下面语段的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语句,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2分) 珍惜阅读,阅读便如一首歌,歌到情处泪双流;珍惜阅读, , ;珍惜阅读,阅读便是一首诗,诗言有尽意难尽;珍惜阅读, , 。
6、请你仔细地阅读下面这段话,然后把你从中悟出的道理用同样句式的一句话写出来。
(2分)知道“爱情”的人越来越多,知道“艾青”的人越来越少;知道“周迅”的人越来越多,知道“鲁迅”的人越来越少:知道“景岗山”的人越来越多,知道“井冈山”的学校: 姓名: 座位号: ………………………………………………………………密……………………封……………………线…………………………………………………………人越来越少;知道“比尔”的人越来越多,知道“保尔”的人越来越少;知道“就要发”的人越来越多,知道“九一八”的人越来越少……二、古诗文阅读(14分)(一)阅读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完成第7-8题。
(4分)戌鼓①断人行,秋边②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③不达,况乃未休兵。
【注释】①戌鼓:戌楼上的更鼓。
②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境。
③长:一直,老是。
7、哪两句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分)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二)文言文阅读(共10分)薛宣断狱临淮①有一人,持一匹缣②到市卖之。
道遇雨而披戴,后人求共庇荫,因与一头之地③。
雨霁④,当别,因共争斗,各云:“我缣。
”诣.府自言,太守丞相薛宣劾实,两人莫肯首服,宣曰:“缣直数百钱耳.,何足纷纷,自致县。
”呼骑吏中断缣,各与半;使追听之。
后人曰:“受恩。
”前撮⑤之,缣主称冤不已。
宣曰:“然。
固知当尔也。
”因诘责之,具复,俾⑥悉.还旧主。
【注释】①临淮:县名②缣(ji ān ):用丝织成的细绢。
③一头之地:容下一个人的地方。
④霁(j ì):雨过天晴。
⑤撮(cu ō):抓取。
⑥俾(b ǐ):使,让。
9、用“/”给文中画线句划分正确的朗读节奏。
(1分) 持 一 匹 缣 到 市 卖 之 10、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3分) (1)诣.府自言( ) (2)缣直数百钱耳.( ) (3)俾悉.还旧主( ) 11、文中的“然。
固知当尔也。
”是指什么?为什么他从两人在路上说的话,就判断出了物主与骗子?他是怎样推理的?(2分)12、如果你是薛宣,是否还可用别的办法断案?(2分)13、这则故事是否告诉我们不要去帮助那些素不相识的人?为什么?(2分)学校: 姓名: 座位号: ………………………………………………………………密……………………封……………………线…………………………………………………………三、现代文阅读(30分)(一)阅读余秋雨的《中秋》一文,完成第14—18题。
(15分)中 秋①中秋理应有秋意了,但今年却不,居然热得百年所未有。
这不能算秋天,而没有一个像样的秋天,整个一年都遗憾。
②正懊丧着,收到了当天出版的《文汇读书周报》,黄宗江先生有一篇文章悼念一位今年刚刚亡故的女诗人。
女诗人亡故时七十八岁,但宗江先生一开笔就说:“你没见过她,不知道她人有多美,诗有多美。
”宗江先生还引了这位女诗人临终前为自己写的讣告,大意是:我有一间小木屋,仿佛是童话里的一朵鲜蘑菇,依附在百年老树上,撑着一把小伞,为我遮挡深冬的寒流仲夏的雨。
我在小木屋里追忆、思考,假如人间的善恶爱憎无法分明,我宁愿飘浮在永恒冷寂的太空。
③读完这篇自拟的讣告,我立即觉得烦热全消,堕身于一种深秋的诗意里。
年迈的女诗人辞世前独住在小木屋里无疑是非常寂寞的,但她竟然寂寞得那么美丽,归去得那么典雅。
我随即拿起电话筒,想把这篇讣告当作节日的礼物送给几位朋友,让他们在炎热的中秋分享一份冷凄高远的秋色。
④我握着话筒慢悠悠地读着,突然串进来一个国际长途。
外国一家著名的华文报社打来的:“余先生,您知道了吗,张爱玲死了。
一个人死在美国寓所,好几天了,刚发现,发现在中秋节前夕。
我们报纸准备以整版篇幅悼念她,其中安排了对您的电话采访。
您知道,她的作品是以上海为根基的,因此请不要推托。
发稿时间很紧,您现在就开始讲吧。
”我说:“这事来得突然,请让我想一想,半小时后再打来。
”⑤在这半小时,我想了很多。
按我的年岁,没有资格悼念她,但我曾亲眼看见,国际舞蹈大师林怀民先生一到上海就激动地宣称“我来寻找张爱玲的上海”,他的年龄也不大;林青霞也曾乐滋滋地告诉我,她对上海的了解和喜爱,大半来自张爱玲;今年上半年我在马来西亚漫游,每个城市的报社都安排了我与当地的读者见面座谈,读者们所提的问题中频频出现张爱玲的名字,这些读者就更年轻了……这一切说明,张爱玲享受着一种超越年岁的热闹,而她居然还悄悄地活着,与这种热闹隔得很远。
⑥在中外文学史上,身前寂寞、身后热闹的故事很多,却很少有张爱玲那样,满世界在为她而热闹,她却躲着,躲得谁也找不着她,连隔壁邻居也不认识她。
她这种自我放逐、自我埋没式的寂寞,并非外力所迫,而是一种深刻的故意。
⑦想到这里,电话响了。
我拿起话筒说了这样一段话:“她死得很寂寞,就像她活得很寂寞。
但文学并不拒绝寂寞,是她告诉历史,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还存在着不带多少火焦气的一角。
正是在这一角中,一颗敏感的灵魂,一种精致的生态,风韵永存。
我并不了解她,但敢于断定,这些天她的灵魂飘浮太空的时候,第一站必定是上海。
上海人应该抬起头来,迎送她。
”⑧挂断电话后我想,上海人也许会觉得她死得凄楚,其实这一切都是她自己选择和设计的,她的辞世方式,包括她的衣着姿态。
她把一切都想过了,冥冥之中又有什么力量在帮助她,使她把这个仪式择定在秋天,又把尾声伸延到中秋节前夕。
“我欲乘风归去”,这或许是她最终吟诵的诗句?就像黄宗江先生介绍的那位女诗人一样,自认为是从童话般的小木屋飘浮到永恒的太空中去了。
⑨与她们相比,真正可怜的倒是文坛上那种浮浅的得意、琐碎的企盼、无聊的激愤、颓丧的失落。
可怜的人们一定还在倒过来可怜她们,在茶余饭后讨论着她们本该如何来改变这种可怜。
也许,建议之一,是她们早就应该回归文坛,有一个喜气盈盈的晚年。
学校: 姓名: 座位号: ………………………………………………………………密……………………封……………………线…………………………………………………………但是,我们的老太太极有主见,不听这些。
她们虽然衰疲却仍然高雅,心中只有两个点:要么小木屋,要么太空。
其他地方,她们可以随意看看,却不会停驻。
⑩此间情景,很像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老渔夫,要么小木屋,要么大海,其他场所与他无缘。
⑾老太太的小木屋空了,不必在别处寻找,她们只会去了太空。
⑿正这么想着,天却骤然凉了下来,月亮也从浊黄变成冷白,不知名的秋虫长叫一声,像个秋天了。
(选自余秋雨《霜冷长河》,文字有删节)14.第③段中,作者说“读完这篇自拟的讣告,我立即觉得烦热全消”。
使作者“觉得烦热全消”的原因是什么?(2分)答:15.作者说“她竟然寂寞得那么美丽,归去得那么典雅”。
前一句指的是什么?后一句指的又是什么?(4分)答:16.作者说“张爱玲享受着一种超越年岁的热闹”,为什么?说明了什么?(3分) 答:17.作者说“是她告诉历史,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还存在着不带多少火焦气的一角”。
这里的“火焦气”在文中隐喻什么?(2分)答:18.作者开头说“没有一个像样的秋天,整个一年都遗憾”,结尾又说“像个秋天了”。
探究一下这样说的寓意。
(4分)答:(二)阅读《荷上珠》,完成第19——24题。
(15分)荷上珠①荷叶满遮着塘面。
偶见有一两朵,三五朵白莲,如团团坠雪,隐现在荷叶之间;又似点点随波飘荡的白鸥,那层层叠叠的荷叶,便是上下起伏着的波浪。
②我并非为探寻荷花消息而来。
初夏季节,荷花犹未盛开。
但来看看这满塘荷叶,我以为便足以爽目清心。
人说:“红花虽好,尚须绿叶扶持。
”在荷花,也许是这种情形;若说荷叶,怕未必只是为了衬托荷花的秀色而存在的。
——“莲叶何田田,”它自身,就够美的了!平铺池面者,如碧玉的盘;出水临风者,似翡翠的盖。
或倾,或侧,或向,或背,或仰,无不绰约生姿....。
待到秋时凋残,犹为诗人惋恋不已,道是:“留得残荷听雨声!”中国的诗人以及画家一向爱荷。
奇怪的是,女性对于荷叶也有非同一般学校: 姓名: 座位号: ………………………………………………………………密……………………封……………………线…………………………………………………………的好感。
她们宁肯将荷花让给哲人去礼赞膜拜,却留下荷叶来点缀她们的生活。
民间有支叫做“绣荷包”的小调,所谓荷包,即香囊,乃旧时女子系身的佩物,或用以赠予意中人的,因取状如敛,故以荷包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