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3历史的回声千古江山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时作业苏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第3专题《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课堂作业1 苏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第3专题《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课堂作业1 苏教版必修2

浙江省奉化中学高中语文 第3专题《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课堂作业1 苏教版必修2一、基础验收1.以下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 . 斜.阳 采撷. 要挟. 舞榭.歌台 挈.妇将雏 B . 溅.落 栈.道 间.隔 图穷匕见. 从谏.如流 C . 摄.影 威慑. 赊.欠 神鸦社.鼓 拾.级而上 D . 碑碣. 攻讦. 孑.然 张灯结.彩 桀.骜不驯 2.以下句中加点字词说明相同的一组是 ( )A.①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B. ①联想公瑾昔时..,小乔初嫁了 ②想昔时..,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C. ①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②壬戌之秋,七月既望.D. ①博得仓促北顾. ②将军宜枉驾顾.之 3.比较《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词,指出讲解不妥的一项。

( )A .两位作者都是宋朝词坛上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B .两首都是怀古之作,苏词是怀古伤己,辛词那么是怀古伤今。

C .辛词中的“舞榭歌台,风流”是指代繁华和英雄业迹,通过慨叹它“总被雨打风吹去”,表达了“英雄无觅”的愤激之情;“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那么表达了赶快建功立业的愿望。

D .两首词都借景抒情,以议论入词,综合运用了表达、议论、抒情几种表达方式。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博得仓促北顾”,对这几句诗中运用的典故明白得比较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批判刘义隆轻率出兵,受到惨败,慨叹刘裕竟有如此不肖的儿子。

B. 批判刘义隆轻率出兵受到惨败,慨叹南宋近期张浚北伐亦曾重蹈覆辙。

C. 以刘义隆轻率出兵受到惨败,类比南宋近期张浚北伐受到取胜,慨叹南宋受到挫败。

D. 以刘义隆轻率出兵、受到惨败的历史教训,借古讽今,警告韩侘胄切勿轻率出兵。

5.“可堪回顾,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对上述诗句中运用的典故,明白得比较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写出异族入侵者在佛狸祠下举行祭祀,不可一世,说明这是历史上的耻辱。

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3历史的回声千古江山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古今对译苏教版必修2201806271

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3历史的回声千古江山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古今对译苏教版必修2201806271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大好江山永久地存在着,(但是)无处去找孙权那样的英雄了。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当年的歌舞楼台,繁华景象,英雄业绩都被历史的风雨吹打而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随时光流逝了。

(如今)夕阳照着那草木杂乱、偏僻荒凉的普通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街巷,人们说这就是(当年)寄奴曾住过的地方。

回想当时啊: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刘裕率兵北伐,戈闪耀着金光,马配备了铁甲,气势好像猛虎如虎。

一样,把盘踞中原的敌人一下子都赶回北方去了。

[觅:寻找。

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

风流:这里指英雄遗风,即英雄人物在历史舞台上所创伟绩带来的影响,所谓流风余韵。

寻常:普通。

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

金戈铁马:戈闪耀着金光,马配备了铁甲。

气吞万里:豪气简直能吞没万里1江山,形容气概非凡。

]元嘉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刘裕的儿子)草草,封狼居胥,赢得草率出师北伐,想要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却落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得向北回望,仓皇败还。

四十三年过去了,(现在)向北遥望,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还记得当年扬州一带遍地烽火。

往事真不堪回想,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片神鸦的叫声和社日的鼓声!有谁来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草草:轻率。

南朝宋(不是南宋)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主拓跋焘抓住机会,以骑兵集团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

北顾:回头向北望。

赢得:落得。

可堪:哪堪,怎堪,也就是怎能忍受的意思。

佛狸: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名。

450年,他曾反击刘宋,两个月的时间里,挥军南下,五路远征军分道并进,从黄河北岸一路穿插到长江北岸。

2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神鸦: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

社鼓:社日(古时祭祀土神的日子)祭神所鸣奏的鼓乐。

到了南宋时期,当地老百姓只把佛狸当作一位神祇来祭祀供奉,而不知道他过去曾是一个皇帝。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高中语文课堂作业教案课后拓展学案课时练习与详解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高中语文课堂作业教案课后拓展学案课时练习与详解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字词梳理1.正音舞榭.歌台()寻常巷陌.()封狼居胥.()答案:榭xiè,陌mò,胥xū。

2.辨音寻常巷.陌()巷.道()答案:xiànɡ,hànɡ。

3.辨形亭()(xiè)凋()(xiè)输()(yínɡ)()弱(léi)()政(yínɡ)答案:榭,谢;赢,羸,嬴。

词语积累1.词语释义风流:流风余韵。

金戈铁马:比喻战争和戎马生涯。

也形容军队的雄壮威武。

封:古代帝王筑坛祭天。

赢得:落得。

北顾:向北回望。

顾,回头看。

烽火:本指古时边防报警点的烟火,这里喻指战火。

路:宋代的行政域名。

可堪:不堪。

2.词义辨析衰退衰萎衰退:指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出现衰落。

衰萎:衰败和萎缩,程度较重。

自咎自疚自咎:自己责备自己。

自疚:对自己的过失感到惭愧不安。

捉摸琢磨捉摸:猜测,预料(多用于否定句)。

琢磨:思考,考虑。

资料园地1.走近作者词中之龙——辛弃疾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

他出生在金人统治下的山东历城一个官僚家庭,北方人民的悲惨生活和爱国精神给他以深刻的教育。

从年轻时候起他就积极参加抗金活动,而且组建了“义军”,立志恢复中原,坚决主张抗金。

南渡后他曾经向南宋王朝进献《美芹十论》《九议》等,提出自己的抗金建议,陈述收复大计,但都没有被采纳,而且他还多次被贬官。

42岁后落职闲居长达20多年。

辛弃疾一生壮志难酬,最后在大喊“杀贼”声中与世长辞。

辛弃疾的词现存600多首,题材广泛,意境深远,手法多样,善于用典。

他横刀跃马登上词坛,拓展出了一类虎啸生风、气势豪迈的英雄形象。

辛词内容多与战争和军事相关,相应的使词的意象群也出现了一个大转折:刀、枪、剑、弓、钩、箭、铁马、将军、骑兵等屡屡出现,构成了词史上罕见的军事景观,使词中女性的柔婉美让位于血性男儿的力度美和崇高美。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2第3专题 历史的回声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2第3专题 历史的回声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英雄无觅。
(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被动句 英雄业绩都被历史的风雨吹打而随时光流逝了。 (2)宾语前置句、省略句 (我)神游当年三国的古战场。 (3)宾语前置句 应笑自己多情善感。 (4)宾语前置句 无处寻找英雄。
) 佛狸 祠( )( .. ) 巷陌 ( ) .
第 2 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年 遥想公瑾当 . 歌 (1)当对酒当 . 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 . 是、三国周郎赤壁 . 人道 会天大雨,道 不通 . (2)道 之不传也久矣 师道 . 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得道 .
【答案】 (1)名词作状语,向东 (2)名词作状语,像灰一样;像烟一样 (3) 名词作状语,向北 (4)名词作动词,吃饭
第 4 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1)大江 东去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大河的泛指,包括长江。 (2)千古风流 人物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①指跟顾 野有麦场 . (6)顾 臣于草庐之中 三顾 . 不如蜀鄙之僧哉 人之立志,顾 .



中犹记 四十三年,望 . 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7)望先达德隆望 . 亡月既望 .


【答案】 (1)介词,处在某个时候/介词,面对/同“倘”,如果 (2)动词,说, 讲/名词,道路/名词,风尚/名词,道义 (3)形容词,强大/形容词,有余/动词, 音 qi ǎnɡ,勉强/形容词,强健的 (4)名词,地区、区域/名词,诸侯国/名词,国 都、京城 (5)动词,应该/动词,应答、回答/介词,随着/动词,对付,应对 (6) 动词,回头看/动词,向四周看/动词,探问,拜访/副词,反而,难道 (7)动词, 远看/名词,声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日

江苏省2018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练习

江苏省2018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练习

江苏省2018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练习古代诗歌鉴赏: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后练习(1)1.说明下面句式的特点。

(1)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2)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4)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5)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2.下列语句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技巧?它们在词中起了什么作用?(1)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2)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4)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5)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3.解释词语并在括号内为加点字注音。

楚天:遥岑:舞榭( ):吴钩:巷陌( ):揾( ):4.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1.“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一句中,“舞榭歌台”“风流”“雨打风吹”各有什么深刻含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在这首词中,词人以廉颇事做结,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5.阅读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完成1~2题。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高中语文专题3历史的回声千古江山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后训练苏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专题3历史的回声千古江山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后训练苏教版必修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赢.得(yíng)嬴.政(yíng)羸.弱(léi)B.舞榭.(xiè)巷陌.(mò)玷.污(zhān)C.元嘉.(jiā)狼居胥.(xū)莅.临(wèi)D.佛狸祠.(sí)金戈.(gē)仓皇.(huáng)解析:B项,“玷”应读“diàn”;C项,“莅”应读“lì”;D项,“祠”应读“cí”。

答案:A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觅:寻找。

B.可堪..回首,佛狸祠下可堪:哪堪,怎堪。

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封:封山。

D.烽火扬州路.路:道路。

解析:D项,路:宋代行政区划名。

答案:D3.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倒装句的一项是( )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B.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C.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D.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解析:A、B、D三项都是倒装句,C项无倒装。

答案:C4.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A.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B.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C.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D.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解析:A项,“风流”借指繁华的景象、英雄人物建立的功业;C项,“金戈铁马”借指战争;D项,“神鸦社鼓”借指祭祀。

答案:B5.“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对句中运用的典故理解比较正确的一项是( )A.批判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慨叹刘裕竟有这样不肖的儿子。

B.批判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慨叹南宋近期张浚北伐亦曾重蹈覆辙。

C.以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类比南宋近期张浚北伐遭到大败,慨叹南宋遭到挫败。

D.以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的历史教训,借古讽今,警告韩侂胄切勿草率出兵。

解析:回答本题关键在于理解运用典故的用意和作用,作者用此典故不是为了批判古人,真正的用意在于讽谏现实,所以D项分析得最准确。

课时作业13:第9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课时作业13:第9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基础达标1.下列与“赢得仓皇北顾.”一句中“顾”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B.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C.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D.顾.野有麦场解析A项,拜访,访问。

B项,考虑,顾虑。

C项,表反问,难道。

答案D2.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倒置语序的一句是()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B.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C.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D.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答案C3.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典故的一项是()A.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B.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C.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D.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解析A项,使用刘义隆草率北伐的典故。

B项,使用廉颇思赵的典故。

C项,使用周瑜火烧赤壁的典故。

答案D4.下列各句中,对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中的“风流”与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风流人物”中的“风流”意思相同。

B.“金戈铁马”是指用金属制成的兵器和披着铁甲的战马,代指精锐的部队。

C.“烽火扬州路”中的“烽火”指“战火”,“扬州路”指扬州一带地区。

路,是当时的行政区划名。

D.“可堪回首”中的“可”是“难道”的意思,“堪”,能够。

本句意思是不堪回首当年。

解析A项,这里的“风流”指英雄业绩及流风余韵,而苏词中的“风流”是“杰出”的意思。

答案A5.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千古江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斜阳草树,寻常巷陌,________________。

(3)想当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四十三年,望中犹记,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2)人道寄奴曾住(3)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4)烽火扬州路二、类文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6~7题。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历史的回声 课时分层作业11 念奴娇 赤壁怀古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苏教版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历史的回声 课时分层作业11 念奴娇 赤壁怀古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苏教版

课时分层作业(十一)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基础运用层1.从词的流派看,下列词句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导学号:81462073】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C.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D.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C[C项是婉约派,其余三项是豪放派。

]2.下列句子中,使用典故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81462074】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慨叹江山依旧,当年“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仲谋,已无处寻觅了)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赞扬当年刘裕北伐的英雄气概)C.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自比廉颇,慨叹自己功绩显赫,壮心不已)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借刘义隆不做充分准备,仓促北伐招致失败,警告韩侂胄不要草率出兵)C[C项,自比是为了表达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的愤慨。

]3.下列对“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理解不够确切的一项是( )A.“多情”一词在这里主要指词人建功立业的愿望。

览胜怀古,壮志难酬,“早生华发”使人悲从中来。

B.“人间如梦”是词人在遭遇贬抑之下的自慰之词。

“一尊还酹江月”是要向江月倾诉自己的苦闷。

C.词人笑自己怀古忧今,以致华发早生,不如举杯酬月,了此一生。

D.这几句词豪放中略见苍凉,体现了词人遭受贬抑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C[C项,“华发早生”不是因为自己怀古忧今造成的;且“了此一生”不当,过于消极。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导学号:81462075】(1)《念奴娇·赤壁怀古》描述周瑜轻松地指挥战争取得胜利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描写了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除写陡峭的山崖外,还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声色方面写滔滔的江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一、语言基础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稼轩.(xuān) 寻觅.(mì)
孙仲.谋(zhòng) 舞榭.(xiè)
B.巷陌.(mò) 嘉.许(jiā)
封狼居胥.(xū) 仓皇.(huáng)
C.烽.火(fēng) 可堪.(kān)
佛.狸祠下(bì) 骠.骑(piào)
D.金戈.(gé) 游弋.(yè)
羸.弱(léi) 赢.得(yíng)
解析:D “戈”读gē,“弋”读y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沧桑苍皇器宇轩昂轩然大波
B.愤概气概堪当重任勘平叛乱
C.南渡度假神鸦社鼓鸦雀无声
D.楼塮凋谢惊慌失措神色惊慌
解析:C A项,“苍皇”应为“仓皇”;B项,“愤概”应为“愤慨”;D项,“楼塮”应为“楼榭”。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千古江山,英雄
..无觅,孙仲谋处
B.舞榭歌台,风流
..总被,雨打风吹去
C.斜阳草树,寻常
..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D.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解析:B 古义:繁华的景象,流风余韵。

今义:①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②有才学而不拘礼法;③指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④轻浮放荡。

4.下列诗句使用的修辞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C.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D.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解析:B A、C、D项均为借代,B项为比喻。

5.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倒置语序的一项是( )
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B.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C.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D.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解析:C A项,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B项,千古江山,无觅英雄,孙仲谋处;D项,望中犹记,四十三年,扬州路烽火。

6.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词写于1205年镇江(京口)知府任上。

1204年执政的韩侂胄欲以北伐巩固自己的地位,起用抗战派辛弃疾任镇江知府。

镇江濒临前线,乃军事重镇,辛积极备战,并劝谏韩不可草率用兵。

韩不但不听,反而将辛调职。

若换个角度理解,本词堪称一篇“谏书”。

B.“怀古”,即为伤今。

然而,本词自始至终保持着豪迈的基调,不愧为豪放派辛词的代表作。

其豪放的格调,可从两个角度折射出来:其一,选古代英雄事迹词的题材;其二,刻画侠肝义胆,抒发忠义之情。

C.诗言志,词也言志。

上阕赞颂孙权、刘裕,旨在表明词人自己抗金救国的雄图大略,同时也是对韩侂胄的期望;下阕借对刘义隆草率北伐而招致失败史实的讥讽,警诫当权者:切勿急于求成,重蹈“元嘉草草”的覆辙。

D.《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典较多,且全围绕一个明确的中心,即借典故来表达词人对救国大业的深谋远虑。

词人“怀古”的态度,不是以历史学家的眼光去评价史实,其用典原则是“古为今用”,即以艺术的眼光取材,调动历史人物为自己抒怀服务。

解析:B “侠肝义胆”的评价,有悖原词意——词中所歌颂的英雄都是与国家命运相系,并非个体的“义士侠客”。

7.下列对本词和相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本词中从“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开始,由怀古转入伤今,联系自己,联系当今的抗金形势,抒发感慨。

作者回忆四十三年前异族统治者在南下扬州的路上大肆屠杀人民的罪行,以及反抗斗争的如火如荼。

B.辛弃疾不但在词中抒写抗金、恢复的大题材、大感慨,而且在词中歌咏自然风光,多方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在艺术创造上,辛弃疾经过多种探讨与尝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C.苏词首开豪放词风,宋词已经不仅限于文人士大夫寄情娱乐和表达儿女之情的玩物,更寄托了当时的士
大夫对时代、对人生乃至对社会政治等各方面的感悟和思考。

其代表人物为苏轼、辛弃疾、岳飞、陈亮等。

D.词最早起源于民间,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做“填词”或“依声”。

从此,词与音乐分离,形成一种句子长短不齐的格律诗。

解析:A 路,宋代行政区划名,不能理解为“在南下扬州的路上”。

8.名句填空。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廉颇自比,感叹自己被弃置不用的词句是:,?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表现三国孙权开疆拓土,形成三国鼎立局面的英雄形象的词句是,,。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遥想当年刘裕挥戈北伐收复故土的豪迈气势的词句是:,。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遥忆当年抗金战火弥漫扬州的词句是,,。

(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从眼前斜阳照射的街道和树木写去,又想起了跟京口有关的另一个历史风流人物的句子是,,。

(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登高望远,没有寻觅到英雄遗迹,表达了物是人非伤感的句子是, ,。

答案:(1)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2)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3)想当年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4)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5)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6)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临江仙•登凌歊台感怀
李之仪①偶向凌歊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

江山重叠倍销魂。

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

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清愁满眼共谁论?却应②台下草,不解忆王孙?
【注】①李之仪(1048-1127),北宋词人。

宋徽宗初年,李之仪因得罪权贵蔡京被除去名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本词应作于李之仪居太平期间的某年春天。

②“却应”即“岂应”,相当于现代汉语“难道是……么”。

9.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起句照应诗题“偶向”二字,透露出词人平日幽居、极少出门的境况,“望”字领起下文,引出对登台所见之景的描写。

B.“春光已过三分”紧承首句,写登台远望的整体印象,既点明时令已是暮春,又在平淡的叙述中寄托着强烈的情感。

C.飞花、坠絮本是自然之物,但在词人眼中,飞花姿态优美,坠絮落地无痕,二者一有情一无情,可谓不着一字,褒贬分明。

D.“那堪”与“已是”呼应,语意上更进一层,写旧恨新愁相继,让人难以承受,突出了忧愁之深重绵长。

E.“清愁满眼”把抽象的愁写得具体可感,仿佛愁绪弥漫空际,触目所见,无不含愁,但又不言因何而愁,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解析:BC B项,“强烈的情感”理解有误,该句在写景中流露出淡淡的惊讶、遗憾和惆怅,情感并不强烈;C 项,“二者一有情一无情,可谓不着一字,褒贬分明”对诗意理解错误,这两句生动描写飞花与坠絮的情态,并无赞美前者有情、贬斥后者无情之意。

(也有人认为飞花、坠絮本都是自然形态的东西,但经过诗人的渲染,便都变成了含情物:飞花指他人之乘风直上,舞态翩跹,得意非常;坠絮喻己身之遭谤被逐,堕地沾泥,了无痕迹。

)
10.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解析:在分析作者情感时,必须抓住“偶向”“春光已过三分”,分析作者的伤春之情。

结合注解中的作者被贬和“江山重叠倍销魂”分析作者的思归和被排挤的苦闷。

“清愁满眼共谁论”表现被贬之时,无人诉
说的寂寞之情。

答案:①伤春之情:看到眼前春光将尽,流露出遗憾伤感之情;②思归之情:作者登台远眺,只见江山重叠,阻断望乡(望京)之路,更觉愁苦;③被排挤(或政治不得志、被贬谪)的郁闷:作者因触犯权贵被编管太平州,前途无望,旧恨新愁,异常苦闷;④无人理解的落寞:作者满怀愁绪,却无人可以倾诉,内心无限寂寞惆怅。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与梦得①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白居易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注】①梦得:刘禹锡。

白居易与刘禹锡同龄,交情深厚,开成二年(837),两人同在洛阳,刘任太子宾客分司,白任太子少傅,都是闲职。

11.下列选项中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以“少时”与“老后”相对。

“不忧生计”使人想见诗人少不更事时的稚气与豪气。

老后不“惜酒钱”是一脉相承的豪情,而无丝毫的世事艰难之感。

B.颔联写两人同沽美酒时真挚热烈的感情,“共把十千”暗示了两人共同的处境和心境,“相看”句写两位六七十岁的老人,坐定之后彼此端详的亲切动人场面。

C.颈联写“闲饮”的细节。

两位老友行酒令、引经史、边饮酒边听音乐,不知不觉就喝多了。

这一联也展现了两人高雅芳洁的情怀与满腹经纶的才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