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污水处理现状及工艺流程

合集下载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及方法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及方法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及方法
概述
污水处理是一种将废水经过一系列工艺处理,以去除其中污染
物质并达到排放标准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污水处理的基本流程和常
用方法。

工艺流程
1. 预处理:将污水经过网格过滤和沉淀去除大颗粒物和悬浮物,减少对后续处理工艺的影响。

2. 气浮法:利用气泡的浮力原理,将污水中的悬浮物和油脂浮起,以便更好地去除。

3. 活性污泥法:通过添加活性污泥,利用微生物的生化作用,
将有机物转化为无害物质,同时去除氮、磷等营养物质。

4. 滤池法:利用滤料层对污水进行过滤,去除细小悬浮物和有
机物。

5. 紫外线消毒法:利用紫外线的杀菌作用,消除污水中的细菌和病毒,以确保排放满足卫生标准。

6. 深度处理:根据具体情况,可采取吸附、膜分离等深度处理工艺,进一步提高处理效果。

常用方法
1. 厌氧处理:适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通过在无氧条件下,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为沼气和稳定的底泥。

2. 曝气法:通过向废水中注入气体,增加氧气浓度,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污染物的分解。

3. 植物处理法:利用植物的吸收和分解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物去除,达到净化的效果。

4. 化学沉淀法:通过添加化学药剂,在污水中形成沉淀物,从而去除悬浮物、重金属等。

5. 膜分离法:利用特殊的膜过滤技术,将水中的污染物与清水分离,以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

总之,污水处理是一个综合运用多种工艺和方法的过程。

在选择适合的处理工艺时,需要考虑污水的性质、流量、处理效果以及经济性等因素,以达到最佳的处理效果和经济效益。

市政污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的分析

市政污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的分析

市政污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的分析市政污水处理是城市环境保护和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着城市环境的整洁和人民生活的健康。

本文将对市政污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行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1. 污水处理厂设施老化市政污水处理厂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设施设备逐渐老化,出现损坏和故障的情况。

这会导致处理效果下降,甚至无法正常运行,使污水无法得到有效处理,直接影响城市环境卫生。

2. 处理工艺过时部分市政污水处理厂采用的处理工艺已经过时,不能有效地处理当今城市中复杂多变的废水。

这导致排放的污水中含有大量废物和有害物质,严重污染了自然水环境。

3. 排放标准不达标由于一些污水处理厂设备老化和处理工艺过时,排放的污水中含有大量废物和有害物质,不符合国家的排放标准,造成环境污染。

4. 设施建设未能跟上城市发展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化的加速发展,市政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明显滞后于实际需求,导致一些地区污水处理不完全,产生了一定的环境保护隐患。

二、解决措施1. 更新设施设备针对市政污水处理厂设施老化的问题,应及时进行设备更新和维护,更新高效节能的处理设备,保证污水能够得到充分处理,降低运行成本。

2. 改进处理工艺应对市政污水处理工艺进行改进和优化,采用先进的水处理技术,提高废水的净化效果,确保排放的污水符合国家的相关排放标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加强监管与管理加强对市政污水处理厂的监管与管理,建立健全的监测和检测机制,将排放的污水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污染问题,保护城市环境和市民的健康。

4. 加大投入和建设加大对市政污水处理设施的投入和建设,根据城市发展的需求进行规划和建设,保证污水处理设施与城市的发展同步,确保污水处理设施能够满足城市实际需求。

5. 宣传和教育加强对市民的环保宣传和教育,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减少乱排污水的行为,共同保护好城市的环境。

三、结语市政污水处理是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政府和市民的共同努力,通过更新设施设备、改进处理工艺、加强监管与管理、加大投入和建设以及宣传和教育等多方面的措施,共同解决污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城市环境清洁,人民生活健康。

最新的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最新的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最新的污水处理工艺流程污水处理工艺是指将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去除或转化为无害物质的过程。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污水处理工艺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

本文将介绍最新的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包括预处理、生物处理、深度处理和最终处理等环节。

一、预处理预处理是指对污水进行初步的处理,主要是为了去除大颗粒物质和沉淀物,以减轻后续处理过程的负担。

最新的预处理工艺包括筛网过滤、沉淀池和均质器等。

1. 筛网过滤:通过设置筛网,将污水中的固体颗粒物拦截下来,以减少后续处理过程中的堵塞和磨损。

筛网过滤可分为粗筛和细筛两个环节,分别用于去除大颗粒物和较小颗粒物。

2. 沉淀池:将污水静置一段时间,使固体颗粒物沉淀到池底,形成污泥。

然后通过污泥浓缩和脱水处理,将污泥处理成可回收或无害化的物质。

3. 均质器:通过机械或物理方法将污水进行搅拌和均质,使其中的悬浮颗粒物更好地与水体接触,提高后续处理效果。

二、生物处理生物处理是指利用微生物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和转化的过程。

最新的生物处理工艺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和生物颗粒法等。

1. 活性污泥法:将含有大量微生物的活性污泥与污水接触,通过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和气体。

活性污泥法具有处理效果好、操作简单等特点。

2. 生物膜法:在污水处理设备中设置生物膜,通过微生物在膜上的附着和生长,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悬浮颗粒物降解和去除。

生物膜法具有处理效果稳定、节约能源等优点。

3. 生物颗粒法:通过将微生物培养成颗粒状,使其在处理过程中更容易沉降和分离。

生物颗粒法具有处理效果好、操作简单等特点。

三、深度处理深度处理是指对经过生物处理后的污水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以去除残余的有机物和微量污染物。

最新的深度处理工艺包括活性炭吸附、高级氧化和膜分离等。

1. 活性炭吸附:将经过生物处理的污水通过活性炭床,利用活性炭对有机物和微量污染物的吸附作用,进一步净化水质。

2. 高级氧化:通过添加氧化剂,如臭氧、过氧化氢等,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氧化降解。

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污水处理是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有效地减少污水对环境的污染,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描述了污水从进入处理厂到最终排放的整个处理过程。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1. 污水收集与初步处理阶段- 污水收集:城市中的下水道系统将污水收集到污水处理厂。

- 粗格栅:通过粗格栅去除大颗粒物质,如石块、树枝等。

- 砂沉池:通过砂沉池去除沉积在污水中的沙子和砂砾等细颗粒物质。

2. 污泥处理阶段- 沉淀池:将污水引入沉淀池,通过重力作用使污水中的悬浮颗粒物沉淀到池底形成污泥。

- 污泥浓缩:将沉淀池中的污泥抽取出来,通过离心机等设备进行浓缩,减少其体积。

- 污泥处理:经过浓缩的污泥可以进行进一步处理,如厌氧消化、压滤等,以减少其体积和处理有机物。

3. 污水生物处理阶段- 活性污泥法:将污水引入活性污泥池,通过加入氧气和混合搅拌,利用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降解和去除。

- 曝气池:在活性污泥法中,通过曝气设备向污水中注入氧气,提供微生物所需的氧气。

- 沉淀池:经过活性污泥处理后的污水进入沉淀池,使微生物和悬浮颗粒物沉淀到池底形成污泥。

- 滤池:将沉淀池中的污水通过滤池,去除残留的悬浮颗粒物。

4. 污水深度处理阶段- 活性炭吸附:将经过生物处理后的污水引入活性炭吸附池,利用活性炭吸附剂去除有机物、重金属等难降解的物质。

- 臭氧氧化:经过活性炭吸附后的污水进入臭氧氧化池,通过臭氧气体的氧化作用,进一步去除难降解的有机物和有毒物质。

- 紫外线消毒:经过臭氧氧化后的污水进入紫外线消毒池,利用紫外线照射杀灭残留的细菌和病毒,以确保出水的卫生安全。

5. 出水处理阶段- 混凝剂投加:为了进一步去除残留的悬浮颗粒物和胶体物质,可以向污水中投加混凝剂,使其凝结成较大的颗粒。

- 沉淀池:经过混凝剂投加后的污水进入沉淀池,使凝结后的颗粒沉淀到池底。

- 滤池:将沉淀池中的污水通过滤池,进一步去除残留的悬浮颗粒物和胶体物质。

市政污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的分析

市政污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的分析

市政污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的分析市政污水处理是指将城市生活废水进行集中收集、输送、处理、排放,以达到环保要求的过程。

然而,在市政污水处理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市政污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采取的措施。

一、设施不完善、设备老化市政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存在欠缺与投资不足的问题,因此设备更新不及时,处理工艺落后。

部分城市建设年代较早的生活污水处理厂设备老旧,不仅无法满足废水处理量增加的需求,还存在处理效率低、能耗高等问题。

解决措施:政府应加大对市政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更新投资力度,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同时,应加强设备维护保养,确保设施正常运行,并根据能源效率评估,定期进行设备更新。

二、排放水质未达标尽管城市生活废水得到了收集和处理,但对于污水处理厂的出水管径,排放水质普遍不能达到国家排放标准,长期存在重金属、磷酸盐等污染物的超标问题,对水环境造成较大的负担。

解决措施:政府应出台更为严格的排放标准,对排放水质实行强制性控制,对达标企业予以奖励和保护,对超标企业进行处罚和整改。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对污水处理厂的监管,确保污水处理质量达到标准。

三、能源消耗大、成本高市政污水处理是一个能耗大、成本高的行业,而污水处理厂的能源消耗占总成本的比例较高,由于能源价格较高,污水处理厂成本会越来越高。

解决措施:政府应采取更加有效的管理措施,对每一步工艺进行优化,以减少消耗能源,提高处理效率。

同时,应该建立市政污水处理厂的可再生能源利用制度,鼓励企业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

四、缺乏公众参与和信息透明市政污水处理需要广大市民的支持和参与,但公众参与度不高,大众对污水处理厂的运作了解不足,缺乏信息透明度。

解决措施:政府应该加强信息公开,让市民了解污水处理厂的运作情况,增强公众环保意识。

同时,政府还应该鼓励市民参与环境保护活动,提高公众参与意识。

综上所述,市政污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多方合作解决。

浅谈市政污水处理工艺与回用技术

浅谈市政污水处理工艺与回用技术

浅谈市政污水处理工艺与回用技术市政污水处理工艺与回用技术是目前城市中污水处理和利用的主要途径之一。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加快,市政污水的处理和回用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点。

本文将对市政污水处理工艺与回用技术进行浅谈。

市政污水处理工艺主要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三个阶段。

物理处理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物理操作,如格栅、沉砂池等,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大颗粒杂质。

化学处理则是通过给污水添加化学试剂,如氧化剂和絮凝剂等,使其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发生反应,然后沉淀和隔离出来。

生物处理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并去除其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

这三个阶段的处理能够有效地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和去除其中的颗粒物,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市政污水的回用技术主要包括中水回用和再生水回用两种形式。

中水回用是将处理后的污水作为非饮用水源,用于工业用水、景观水、冲厕水等方面。

再生水回用是通过更深度的处理,将污水处理成符合饮用水标准的水源,用于人体的饮用和生活用水。

利用回用技术能够充分利用资源,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并减少对自然水源的依赖。

回用技术也能够减少污水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保护水体质量,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在市政污水处理和回用方面,目前已经有许多先进的技术和工艺被广泛应用。

膜技术是一种通过一定的压力差、电场或重液等手段,使污水在膜表面上进行分离和排出的技术。

膜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悬浮固体、胶体物质和高分子物质,提高水的处理效率和质量。

活性炭吸附、臭氧氧化还原和光催化等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市政污水处理和回用中,能够有效地去除有机物和颗粒物。

市政污水处理工艺与回用技术是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通过合理选择处理工艺和应用先进技术,可以有效地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和去除其中的颗粒物,保护水体质量,减少对自然水源的依赖,并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市政污水处理工艺与回用技术的应用也需要与城市规划和市政系统紧密结合,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环境的最大化保护。

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一、引言城市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维护公共卫生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介绍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详细阐述每个处理步骤的原理和操作流程。

二、预处理1. 污水进水口:将城市污水引入处理厂。

2. 网格筛:通过网格筛除大颗粒杂质,如石块、树叶等。

3. 砂沉池:利用重力原理,使沉积物如砂、石等下沉。

4. 沉砂池:进一步去除悬浮颗粒,减少污水中的悬浮物质。

三、初级处理5. 气浮池:利用气浮原理,将悬浮物质浮起,形成浮渣,以便后续处理。

6. 沉淀池:通过重力沉淀,使悬浮物质沉淀到污泥池中。

7. 污泥处理:对污泥进行浓缩、脱水、消毒等处理,以减少体积和有害物质。

四、中级处理8. 均质池: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进行均质处理,使其更容易被微生物降解。

9. 好氧生物处理池:利用好氧微生物降解有机物质,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10. 好氧污泥活化池:利用好氧微生物对污泥进行氧化,增强其降解有机物质的能力。

11. 沉淀池:将污水中的悬浮物质沉淀到污泥池中,净化水质。

12. 污泥处理:对污泥进行浓缩、脱水、消毒等处理,以减少体积和有害物质。

五、高级处理13. 好氧生物处理池:进一步降解有机物质,提高水质。

14. 好氧污泥活化池:增强污泥降解有机物质的能力。

15. 沉淀池:将污水中的悬浮物质沉淀到污泥池中,净化水质。

16. 污泥处理:对污泥进行浓缩、脱水、消毒等处理,以减少体积和有害物质。

六、消毒和排放17. 消毒:使用消毒剂对处理后的水进行消毒,杀灭细菌和病毒。

18. 排放:将处理后的水体排放到环境中,符合排放标准。

七、污泥处理和回用19. 污泥浓缩:采用离心机等设备对污泥进行浓缩处理,减少体积。

20. 污泥脱水:通过压滤、离心等方法,将污泥中的水分去除,减少体积。

21. 污泥消化:利用厌氧消化池对污泥进行处理,产生沼气和有机肥料。

22. 污泥回用:将处理后的污泥用于土壤改良、燃料等方面,实现资源化利用。

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

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

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污水处理是指将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工艺,使之达到排放标准,或者循环利用的过程。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主要包括预处理、一级处理、二级处理和三级处理四个阶段。

下面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

首先是预处理阶段。

预处理主要是对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进行初步处理,去除大颗粒物、泥沙、油脂等杂质。

预处理的工艺包括格栅除渣、沉砂池沉砂、调节池调节等。

通过这些工艺,可以有效减少后续处理过程中的污染物负荷,保护后续设备不受损坏。

接下来是一级处理阶段。

一级处理主要是通过物理方法去除悬浮物和部分有机物。

其中最常见的工艺是曝气生物滤池和活性污泥法。

曝气生物滤池是利用生物膜对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进行氧化分解,从而去除水中的污染物。

而活性污泥法则是利用厌氧和好氧的两个阶段,通过厌氧池去除有机物,再通过好氧池氧化分解污水中的污染物。

随后是二级处理阶段。

二级处理是对一级处理后的污水进行进一步处理,去除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

常见的工艺包括二沉池法、厌氧好氧工艺、生物滤池等。

其中,厌氧好氧工艺是将厌氧段和好氧段结合起来,通过好氧段氧化分解有机物,通过厌氧段去除氮磷等营养物质。

最后是三级处理阶段。

三级处理是对二级处理后的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去除余留的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

常见的工艺包括生物接触氧化法、人工湿地法等。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将生物膜固定在填料上,利用填料表面的生物膜对污水进行氧化分解,去除余留的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

人工湿地法则是利用湿地植物和微生物对污水进行净化。

综上所述,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经过预处理、一级处理、二级处理和三级处理四个阶段,可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各种污染物,使之达到排放标准,或者循环利用。

这些工艺流程的应用,对于改善水环境质量,保护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预处理后的污水
空气
曝气池
二沉池
处理水
回流污泥 回流污泥泵
传统活性污泥法
剩余污泥
13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预处理后的污水 转刷
氧化沟 回流污泥
二沉池 污泥
污泥泵房
氧化沟法
处理水 剩余污泥
14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空气 进水
空气
进水时段
曝气时段
沉淀时段
SBR法
处理水
排水时段
闲置时段
15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如果曝气池中有机物浓度突然增加,供氧量不变,由于 好氧生物的呼吸作用迅速消耗溶解氧,利于丝状细菌的生 长。
对策:
控制活性污泥丝状膨胀,根本在于控制引起丝状细 菌过度生长的环境因子
27
污水处理存在问题—浮泥死泥
现象:
由于冬季运行时进水 量小,污泥活性较差,生 长缓慢,出现老化现象, 絮体松散,单位质量变轻, 污泥松散甚至出现解絮现 象。导致污泥流失,出水 混浊,有机物浓度增高。
代谢产物 H2O,CO2,NH3
能量
合成细胞物质 C5H7NO2
O2
微生物
内源呼吸产物 H2O,CO2,NH3
能量
内源呼吸残留物
8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理污










9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市政污水的一级处理(物理处理)
处理对象:去除悬浮物(SS)50%,BOD 30% 处理方法:筛滤截留,重力分离 处理构筑物:
至缺氧池,异氧菌的反硝化作用将硝态氮还原为氮气。
21
脱氮除磷原理—脱氮
活性污泥法-除磷A2O工艺
厌氧池
缺氧池
进水
好氧池 进
气 管
沉淀池 出水
内回流
污泥回流
剩余污泥
A2O污水处理系统,使污水经过厌氧、缺氧及好氧三个生物处理过程,达 到同时去除BOD、氮和磷的目的。
22
脱氮除磷原理—除磷
厌氧环境 有机基质
废水排放总量的45%,其中一部分市政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
接排入自然水体,从而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截止2012年,全国投运的市政污水处理厂共1670座,总
设计处理能力为 11733万 m3/日,污水年处理总量 3.4×106
万 m3,污水处理率为87.3%。
4
目录
市政污水处理现状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脱氮除磷原理 污水处理存在问题
可用SVI衡量,当SVI大于200ml/g时表示发生膨胀, 小于200为正常,通常在50-150,最好是100。
25
污水处理存在问题—污泥膨胀
成因:
污泥膨胀
丝状膨胀污泥(由丝状细菌引起) 菌胶团膨胀污泥(非丝状细菌引起)
1、对溶解氧的竞争
氧充分条件下好氧的菌胶团生长良好。溶解氧水平低时,
絮状体表面的微生物得到较多的溶解氧,其内部多数微生物处
格栅(粗格栅、细格栅、超细格栅)
沉砂池(曝气沉砂池、旋流沉砂池等) 沉淀池(平流式、辐流式等)
10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粗格栅
曝气沉砂池 辐流式沉淀池
11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市政污水的二级处理(生物处理)
处理对象:去除BOD 95% 处理方法:好氧生物法、厌氧生物法 处理构筑物:
活性污气生物滤池,接触氧化法)
产酸菌
乙酸 P
聚P
聚磷菌
PHB
聚磷菌
好氧环境
P
PHB
聚磷菌
聚P
聚P 聚P
聚磷菌
23
目录
市政污水处理现状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脱氮除磷原理 污水处理存在问题
膨胀浮泥问题 重金属污染 污泥处置问题
24
污水处理存在问题—污泥膨胀
现象:
当活性污泥性能发生 变化,比重减轻,污泥 体积指数(SVI) 值增加 时,污泥会因结构松散 而造成沉降困难,在二 次沉淀池中出现池面飘 泥现象,称为污泥膨胀。
市政污水处理现状及工艺流程
1
目录
市政污水处理现状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脱氮除磷原理 污水处理存在问题
2
目录
市政污水处理现状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脱氮除磷原理 污水处理存在问题
3
市政污水处理现状
有机污染物 重金属污染物 酸碱盐污染物 富营养污染物:N、P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政污水的排放量在逐年增加,约占
脱氮
除磷
污水处理存在问题
18
脱氮除磷原理—脱氮
机理
亚硝 态氮
有机氮 废水中N 硝态氮
的形式
氨氮
生物脱氮是在微生物 的作用下,将有机氮和氨 态氮转化为N2和NxO气体的 过程。
其中包括氨化、硝化 和反硝化三个反应过程。
19
脱氮除磷原理—脱氮
过程 有机氮
(蛋白质、尿素)
细菌分解和水解
氨 氮 同 化 有机氮
生物膜法
• 生物膜法与活性污泥法最大的区别在于 生物载体(填料)的引入:固体表面 (砾石,焦炭,石英砂,陶粒,塑料板、 管、环,化学纤维丝、束、团)
• 在有氧的条件下,使污水与生物载体表 面对流接触,经过一段时间后,生物载 体表面被一层膜状活性污泥——生物膜
所覆盖,这一过程工程上称为生物挂膜。
膜组件 16
于缺氧状态。曝气池溶解氧长期维持在低水平,利于丝状细菌
的优势生长。
2、对可溶性有机物的竞争
低分子糖类和有机酸利于丝状细菌的生长,容易发生活性
污泥丝状膨胀。
26
污水处理存在问题—污泥膨胀
3、对氮、磷的竞争 处理生活污水按BOD5与氮、磷的比为100:5:1进行设计
和运行。如果氮磷比小于此值,丝状细菌大的比表面积有 利于它与菌胶团争夺氮和磷而优势生长。 4、有机物冲击负荷的影响
28
污水处理存在问题—浮泥死泥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 市政污水的三级处理(深度处理)
– 处理对象:进一步去除SS和BOD、氮、磷、 – 处理方法:生物法,物化法 – 处理构筑物:
• 生物除磷脱氮系统,曝气生物滤池,生物膜 • 混凝+沉淀+过滤 • 活性炭吸附过滤 • 电渗析,反渗透
17
目录
市政污水处理现状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脱氮除磷原理
有机氮
(NH3-N)
(细菌细胞)
(净增长)
O2
硝化
自溶和自身氧化
亚硝态氮 缺氧 反硝化
(NO2-)
O2 硝化
有机碳
硝态氮
缺氧 反硝化
氮气
(NO3-)
(N2)
20
有机碳
脱氮除磷原理—脱氮
活性污泥法-除氮A/O工艺
缺氧条件下:异养菌将污染物通过氨化作用转化为氨氮; 有氧条件下:自养菌的硝化作用将氨氮氧化为硝态氮,通过回流控制返回
5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市政污水的污染指标:
物理指标:固体物质(TS)、浑浊度、颜色、温度、电导率等. 化学指标:pH、BOD、COD、TOD、TOC 生物指标: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数、病原菌数
6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活性污泥
7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活性污泥生物代谢过程模式图
污水中有机物 O2
(CxHyOz) 微生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