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材线虫病监测预报方法
松材线虫病的监测与防控技术

疾病种类是否为松材线虫病,将疫情动态及时预警与上报, 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计划奠定坚实基础。第二,定期巡查。 针对疾病发生风险较高的区域,需要以县或市为单位,执行 疾病定期巡查工作,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按照季度对各人类活 动频繁的重点区域松林进行巡查,针对巡查发现可能感染的 情况进行疾病鉴定与确认,为疾病诊治提供依据。第三,固 定监测。在疾病高发区周边地域设置疾病固定监测点,定期 派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松林疾病巡查,及时反馈 。 [2-3] 2.2 诱捕器监测 每年 5-8 月是松褐天牛的羽化期,可以在 这一时间段利用固定监测点放置诱捕器的方式进行监测。诱 捕器应放置在山顶或林道两旁,放置高度为距地面约 1.5 m 处。诱捕器可采用锌铁皮或塑料等材料制作,避免松褐天牛 成虫爬出。诱捕的方式为在器具诱芯内放置清洁的棉花,并 加入调制好的引诱剂,间隔 15 d 往诱芯中添加引诱剂,隔天 检查诱捕结果,并对诱捕的天牛进行分离、镜检,检查其携 带松材线虫的情况,一旦发现即刻扑杀,避免疫情蔓延。 2.3 航空遥感监测 针对山高林密的深林,不易执行地面调 查,可采用航空遥感技术实施监测。一旦发现枯死树或病树, 立即采用全球定位系统固定位置,开展该区域的实际现场调 查工作,确定疾病的发生与流行情况。 3 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技术 3.1 清理病树、死树 针对该病高发区域,每年春季组织专 业清理队伍,对于病死树株率 10% 以上的区域开展全面皆伐, 将病区的病树、枯树、死树及其他正常生长的植株全面彻底 伐除,无法全面砍伐的区域,开展全面封山育林工作。针对 危害较小的松林,病死树株率 10% 以下且分布较为分散的区 域,全面清理病死树,且不可将病死树下山转运,避免疫情 扩散。对发生区域周边 100 m 范围内的松树,采取强制砍伐 病死树的措施,形成病区隔离带,避免疫病向外周扩散,对 疾病中心区域全面清理。针对新发疾病点,要采用皆伐措施, 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理,彻底清除病原。砍伐过程中 采取先死树后活树的原则,死、活树分开放置,分别处理。 为确保处置效果,树木的砍伐高度确定为伐桩高度小于 5 cm。 3.2 病木处理 针对病死树木,砍伐后其病死枝条可采用塑 料薄膜覆盖加上磷化铝熏蒸的方式或采用化学药剂喷洒等方式 处理,并连根刨除。针对零星分散的病例,在砍伐后原地将其 枝条截成小段,装入加 20 g/m3 磷化铝的熏蒸袋中密封,原地 放置,直至天牛羽化期结束为止。需要清理运送下山的病枝,
松材线虫病检测技术及普查方法ppt模板

大、墨西哥、日本、韩国、中国、葡萄牙、尼日
利亚等多个国家,其中以日本受害最重。
松材线虫病
分布与危害
我国自1982年在南京发现该病以来,目前此病 害已分布于江苏、安徽、广东、广西、山东、 浙江、湖北、湖南、重庆、福建、贵州、江西、 云南、四川、陕西等15个省份(港澳台未统计 在内)的部分松林。松材线虫病对我国森林资 源、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该病 已列于我国森林病虫害之首。
症状和发病过程
根据症状及发病过程可以对松材线虫病进行初步 诊断,进而可以取样进行线虫分离。在尚未出现外部 症状之前可以根据流脂量的变化进行早期诊断。用手 摇钻在高1—1.3m树干处钻一直径1cm的小洞,深至木 质部,2小时后观察流脂情况。健康树流脂量大,树 脂充溢,而病树流脂少,甚至无流脂出现。此外,发 病时间和死亡速度也是很重要的诊断依据。当然,少 数植株,或在温度较低地区的植株也可能当年感病, 翌年死亡。
b、分离线虫:将各标号样品分别进行线虫分离。
松材线虫病检测技术
分离线虫可采用贝尔曼(Baermann)漏斗法或浅 盘法。对媒介昆虫进行线虫分离时,可将其用 剪刀或尖头镊子、解剖针等剪碎或撕碎后同样 采用上述方法进行。分离时若室温较低(不得 低于7℃)可根据室温高低将分离用水调至20— 40℃(不得超过40℃)后浸泡分离材料,3—4小 时线虫游离出一定数量后即可镜检。一般情况 24小时后镜检。
容易感病的是黑松,在我省松材线虫病已发现在马 尾松、黄山松、华山松三种松树上发生)。
松材线虫病
症状和发病过程 松树受松材线虫侵染后,植株迅速枯死是
松材线虫病的重要特点。被松材线虫侵染后, 整个植株失水,蒸腾作用降低,同时树脂分泌 急剧减少、停止。无论是对自然感病株还是人 工接种株的观察,其外部症状都表现出针叶失 去光泽,经过短时间灰绿、黄绿的过程迅速变 为黄褐色,乃至红褐色,同时陆续从局部波及 整个植株,最后整个植株枯萎、死亡。
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案

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案1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案一、监测措施(一)全面普查1、松材线虫病发生区以乡(镇、林场)为单位,每年分别于3-4 月和 9-10 月份按森林资源小班分布图,沿设计路线对全区松林进行普查,查清发生分布范围、发生面积(以小班统计为准)和病死树数量,绘制发生分布图(省级绘至乡镇、市县绘至小班),计算病死树株率和木材损失,掌握疫情发生情况,为制定年度防治计划提供依据。
2、未发生松材线虫病的地区要以县(区、市)为单位,每年分别于 3-4 月和 9-10 月份对交通沿线、风景区、大型企业、仓库、驻军营房、城镇和电视发射台等人为活动频繁的地区附近的松林进行全面普查。
发现松树枯死,查明分布地点、树种、面积、枯死株数、松褐天牛危害情况,绘制松树枯死情况分布图。
同时取样分离鉴定,确定是否有松材线虫,并及时上报和进行跟踪调查,随时掌握疫情动态。
(二 )常年监测1、定期巡查。
已发生松材线虫病的省市对未发生区要以县(区、市)为单位,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每季度定期对交通沿线、风景区、大型企业、仓库、码头、车站、驻军营房、城镇周围、木材加工厂、大型建筑工地和电视发射台等人为活动频繁的地区附近的松林进行巡查,发现松树有感病症状,立即取样分离鉴定,确定是否有松材线虫。
2、固定监测。
在发生区边缘地带、交通沿线、风景区、城镇周围和易感林分设置固定监测点,风景生态林和重要经济地区每村(或林场分场)至少设置1 个、其它地区每乡(镇、或林场)设置 3-5 个固定监测点,派专人定期调查,发现松树枯死立即取样分离鉴定,确定是否有松材线虫。
(三 )诱捕器监测在松褐天牛羽化期(5-8 月),每个固定监测点设置一个诱捕器。
放置点设在山顶、林道旁空气流通处。
诱捕器下端应离地面1.5 米左右。
集虫器用锌铁皮或塑料等加工,防止天牛成虫爬出逃逸。
先在诱捕器诱芯内放入清洁棉花,再加入调配好的引诱剂 200 毫升,以后每隔 20 日往诱芯添加 140 毫升。
松材线虫病监测要点

松材线虫病监测要点松材线虫病是一种由松材线虫所引起的疾病,对松树造成严重危害。
为了及时发现和控制松材线虫病的传播,需要进行监测工作。
本文将介绍松材线虫病监测的要点。
一、监测时间松材线虫病的发病季节主要集中在春季和秋季。
因此,监测工作应在这两个季节进行,以便及时发现病害。
二、监测地点选择监测地点时,首先应优先选择已经发现松材线虫病的地区和疫情较为严重的地方,以便更好地了解疫情发展情况。
同时,还应选择一些潜在的易感区域进行监测,以预测疫情的扩散范围。
三、监测方法1. 根据病征监测:松材线虫病的主要病征包括松树树冠逐渐萎蔫、叶片发黄、枝条干枯等。
监测人员应仔细观察松树的生长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根据虫态监测:松材线虫在松树体内生活,因此,监测人员可以通过将松树的树皮剥离,观察树内是否有松材线虫存在。
此外,还可以利用显微镜对松材线虫进行观察和鉴定。
3. 根据诱捕监测:诱捕监测是一种常用的监测方法。
可以利用松材线虫喜欢的气味或化学物质制作诱捕器,吸引松材线虫进入,并进行监测和统计。
四、监测数据记录与分析进行监测工作时,应对监测到的数据进行记录,包括监测时间、地点、松树病征、虫态等信息。
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及时了解疫情的发展趋势和传播范围,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五、监测结果汇报与应对措施监测工作结束后,应将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和分析,撰写监测报告。
根据监测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包括松树的疏伐、消毒、隔离等,以减少疫情的传播和松树的损失。
六、加强宣传与培训松材线虫病的监测工作需要相关人员的参与和配合。
因此,应加强对监测人员的宣传和培训工作,提高他们对松材线虫病的认识和监测技能,以提高监测工作的效果和质量。
七、定期评估与改进监测工作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需要不断进行评估与改进。
定期对监测工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和不足,及时调整监测策略和方法,提高监测工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松材线虫病监测是及时发现和控制病害传播的重要手段。
一、松材线虫病

林木病虫害防治技术一、松材线虫病松材线虫病是危害松属(Pinus)等植物的一种毁灭性流行病。
病原线虫通过媒介昆虫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Hope)补充营养时从伤口进入木质部,寄生在树脂道中,大量繁殖后遍及全株,造成导管阻塞、植株失水、蒸腾作用降低、树脂分泌急剧减少和停止。
针叶陆续变为红褐色萎蔫,最后整株枯死。
通常感病后40多天即可造成松树枯死,3-5年即可摧毁成片松树。
(一)、危害症状:感病的松树死亡前唯一的外部症状可以观察到的是针叶的变化。
多数情况下,植株感病后,于当年秋即表现全株枯死。
在高温干旱时,植株从线虫侵入到枯死只需要3个月左右,从开始出现症状到死亡大约30-45天。
典型病害症状的出现,大体上可分为4个阶段:(1)病害初期,植株外观正常,但树脂分泌开始减少;(2)树脂停止分泌,蒸腾作用减弱,树冠部分针叶失去光泽、变黄,此时,一般能观察到天牛或其他甲虫侵害或产卵的痕迹;(3)多数针叶变黄,植株开始萎蔫,这时,可以发现甲虫的蛀屑;(4)整个树冠部针叶由黄色变为褐色或红褐色,全株枯死,针叶当年不落。
(二)、分布:松材线虫原产于北美。
国外主要分布在日本、美国、加拿大、韩国、墨西哥、葡萄牙等多个国家。
根据国家林业局2014年第2号公告,国内主要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山东、湖北、湖南、广东、重庆、云南、贵州等16个省市区。
(三)、发病规律松材线虫病是松树、线虫、天牛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般病害流行区不仅要具备大量易感病的寄主、虫口密度高的天牛、致病性强的松材线虫,还要有相适宜的环境条件。
补充营养,而天牛体内的松材线虫幼虫,通过气门离开天牛,从天牛造成的伤口侵入健康松枝。
线虫侵入树体后蜕皮变成成虫,取食薄壁细胞,造成树脂分泌减少。
天牛还喜欢在衰弱的松树上产卵,把残留在体内的松材线虫带到产卵的地方,并进入树木内部,导致线虫在日趋死亡的松树中群体数量倍增,造成松树逐渐死亡。
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实施方案一、调查和监测1.建立监测体系:建立松材线虫病的监测体系,包括定期巡视和记录病树信息,以及使用虫口诱捕器和诱杀剂等手段进行松材线虫的监测。
2.调查病害分布:对受感染的松树进行调查,分析发病情况和分布范围,以便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二、防治措施1.工程控制:及时清除被感染的树木,未被感染的树林与感染的树木进行隔离,阻断病害的传播途径。
同时,适当配置和使用中低毒、高效的杀虫剂进行喷洒,减少松材线虫的繁殖。
2.化学防治:使用特效药剂进行喷洒或直接施药,杀死感染松树体内的线虫。
可以采取周期性喷药控制,减少松材线虫的数量,避免疫病的进一步扩散。
3.生物防治:将天敌放入松树林中,例如天牛、蚂蚁、寄生虫等,通过这些天敌来控制松材线虫的繁殖。
同时,适当引进与松材线虫相竞争的微生物,如绿僵菌等,来对抗松材线虫。
4.林分结构调整:适当改善林分结构,增加松树的种植密度和间距,加强松树的群落抵抗力,降低松材线虫的传播和侵袭。
三、宣传与教育1.加强宣传: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宣传,向农民、林业工作者和松树种植者传达松材线虫病的危害和防治知识,提高大众对松材线虫病的认识和重视。
2.开展培训:定期开展松材线虫病防治知识培训班,提高林业从业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加强他们对松材线虫病的预防和控制能力。
四、合作与交流1.加强科研合作:与科研机构、大学和农业部门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研发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新技术和新方法,推动病害的治理和防范工作。
2.组织交流会议:定期组织松材线虫病防治相关的交流会议,促使各地区和单位之间的经验互通和共享,提高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的整体水平。
以上是一个可能的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方案的具体内容和执行细则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以实现预防和控制松材线虫病的最佳效果。
区松材线虫病防治应急预案

区松材线虫病防治应急预案一、总则(一)编制目的松材线虫病是松树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具有寄主种类多、致病能力强、传播途径广、蔓延速度快、防治难度大的特点,被称为松树的癌症,是世界上最具危险性的森林病害之一。
我区以马尾松为主,面积达1961.97亩,松材线虫病疫情一旦传入我区,将对我区松树资源造成严重损害。
为建立完备的松材线虫病监测预警和检疫防控体系,有效保护我区松树资源及生态安全,结合全区松树资源现状,特制订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检疫条例》3.《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4.《国务院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松材线虫病预防和除治的通知》5.《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的通知》6.《松材线虫病检疫技术》(ly/t1123-1993)7.《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db34/t4961-2005)(三)指导思想坚持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促进健康的方针,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监测检疫力度,增强资金技术支撑,落实各项责任制度,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全面提升应对松材线虫病防控能力,促进我区林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四)防治目标松材线虫病监测普查率达到100%,监测和检疫(复检)准确率达到100%,调入的松材及其制品复检率达到100%,调入的疫木除害处理率和合格率达到100%,新发现疫点基本拔除率达到100%。
(五)工作原则坚持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的原则,宣传普及松材线虫病防治基本,提高公众防护意识,建立监测预警体系,开展松材线虫病的监测调查,加强检疫工作,严防松材线虫病传入。
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在区人民政府领导下,区松材线虫病防控指挥部负责修订和组织实施本预案,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松材线虫病的监测、预报、治理等工作。
坚持多级联动,各司其责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明确区级各有关部门、乡镇工作职责,签订目标责任书,建立联防联治体系和工作机制。
松材线虫病监测调查及检疫检验技术

松材线虫病监测调查及检疫检验技术做好松材线虫病重大疫情监测普查是有效预防其传入的基础和首要环节。
通过监测调查,一是在林间可以初步判断枯萎的松树是否为松材线虫病的症状,二是对枯萎的松树进行取样、培养、分离、镜检进行室内鉴定,最终确定是否为松材线虫病所致。
一、松材线虫病的症状松材线虫病的发病高峰期一般在8~9月份,从表现出针叶变黄、到树脂分泌减少甚至停止至死亡约1个月至1个半月时间。
在松林中一般是优势树先发病。
由于松材线虫病的潜伏侵染以及不同松树的抗性差异等原因,一些松树仅部分枝条表现出感病的外部症状,枯死的针叶在小枝上下垂倒挂,当年并不脱落。
二、常年监测以县(市、区)为单位,以乡镇林业站和林场为基本单元,组织专、兼职监测人员在树木生长季节,随时对重点地区附近松林进行巡查,凡发现松树患有感病症状,立即取样分离鉴定,发现松树异常枯死现象要立即报告。
三、定期调查由县级以上森防检疫机构于每年秋季10月具体组织实施。
要求对县级行政区内的全部松林实施全面调查。
重点调查交通沿线、风景区、木制品生产和使用单位(木材加工点、木材市场、建筑工地、仓库、通讯塔站、电站、电视塔、光缆、电缆架设区和一些厂区)等人为活动频繁地区附近的松林,特别是曾经从疫区调入松木及松木制品(如电缆盘、垫木、设备包装及铺垫材料等)地方的松林。
四、检疫监管各级森防检疫机构要全面开展从松材线虫病疫区调入松木及其制品(含电缆盘、光缆盘、包装箱等)的检疫宣传工作,主动与电力、电信、机电、医疗卫生、科研机构等签订复检协议,要求其在调入前登记、调入后告知,并及时做好复检,合格后方可分散使用。
要重点对公路、铁路、电力、电信、采矿等工程建设中调入、存储、使用的外来松木制品(如电缆盘、光缆盘、包装箱等)进行检疫巡查,严格查验《植物检疫证书》,复检确认是否携带松材线虫病疫情。
对违法调入的,要依法进行严肃查处,对调出地森防检疫机构行政不作为行为要及时进行告知,并按规定层层上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松材线虫病监测预报方法
松材线虫病是由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Nickle)寄生在松树体内所引起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主要危害黑松、马尾松、黄松、赤松、海岸松和黄山松等松属植物。
室内接种实验表明,还能危害华山松、油松、红松和樟子松等。
目前该病在我国的江苏、安徽、广东、浙江、山东、湖北、台湾省及香港地区发生。
在国外分布于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以及欧洲的希腊和葡萄牙。
松材线虫病的主要传媒是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在我国分布极广。
1 监测范围
1.1 松材线虫病适生范围
根据松材线虫病的生物学特性、寄主和媒介昆虫分布,其适生范围约在北纬40°以南和东经100°以东广大地区,主要指辽宁大连、庄河、山海关、北京一线以南,太行山、秦岭、岷山、邛崃山和横断山脉以东,还包括西藏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察隅地区。
1.2 松材线虫病监测范围现考虑到我国松材线虫病实际发生状况,其监测区域约与年平均气温12℃等温线相一致。
即山东威海、烟台(长岛)、天津、河北保定、石家庄、武安,山西晋城、临汾、运城,陕西汉中,甘肃武都,四川九寨沟、成都、雅安、西昌和云南的德钦、腾冲一线以南和以东地区,包括江苏、浙江、山东、河南、福建、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广西、海南、台湾、上海、重庆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及河北南部、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白水江流域、四川东部、贵州东部和云南大部分地区。
2 一般监测区疫情的监测调查
2.1 监测范围主要指目前尚未发现或发生松材线虫病的行政区域。
2.2 监测重点对交通沿线、厂矿、木材制品生产企业、建筑工地、电视发射台和从国外或疫区购买设备的单位周围等人为活动和物流频繁地区的松林枯死情况,以及松木及其制品携带线虫和松墨天牛情况。
要求全面监测,不留死角。
2.3 监测方法于每年的春季(4-5月)或秋季(9-10月)对本行政区域的松林进行一次普查(踏查),若发现病死松树要及时做好取样、分离、鉴定工作,并将结果填入表1、2、3。
发现可疑情况,当地不能确定原因的,可将标本送到中国林科院森保所或国家林业局森防总站鉴定。
2.4 监测结果和处理在每次监测调查后,都要做好记录。
一经发现并确认为松材线虫病新发疫点的,要以省(区、市)为单位上报国家林业局和省(区、市)政府,要采取果断措施予以封锁、控制和彻底清除之,并调查和追索传播源头。
3 重点监测区疫情的监测调查
3.1 监测范围主要指目前已发生松材线虫病的省(区、市)和其辖区内尚未发现该病的地(市)、县行政区域。
每年要实行春秋两季的疫情监测和调查工作。
3.2 监测重点对辖区内松林进行全面的、经常性的监测工作,一旦发现新的疫情、疫点,要求立即进行全面调查,确定疫区面积的周边分布界限;必要时应在疫区外围设立固定或流动监测点,于6、7、8、9、11、12、1月各查报一次。
3.3 监测方法于每年春季(4-5月)和秋季(9-10月)两次对辖区内松林进行调查,若发现病死松树要及时做好取样、分离、鉴定工作,并将结果填入表1、2、3。
3.4 监测结果和处理在每次监测调查后,都要做好记录。
一经发现新的疫情和疫点,要及时以省(区、市)为单位上报国家林业局和省(区、市)政府。
3.5 重点保护区监测在疫情发生省(区、市)内的大面积松林、著名旅游景点和历史名胜,如黄山、九华山、泰山、太湖、西湖、千岛湖、武夷山、张家界、庐山、普陀山和三峡库区等周围地区,进行常年定点监测,要求监测率达到100%,并要求尽快采用先进的监测技术。
4 调查方法
每年9-10月,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松林进行全面普查,翌年4-5月进行重点抽查。
一般的调查方法分踏查和详查两种。
4.1 踏查随带森林资源小班分布图、记载表格、望远镜、采样工具等沿着适当的路线,全面仔细调查有无松树枯死,填写表1。
4.2 详查在踏查中,发现有松树枯死的地方,应以林业小班为单位做进一步详查,要求查明分布地点、枯死株数、蓄积、立地环境条件、松褐天牛分布危害情况、在图上标出小班所在位置,同时采好枯死木样品带回室内检验。
并将结果填入表1、2、3。
5 采样、分离、镜检
5.1 采样要求、样品分离与鉴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标准(LY/T1123-93)《松材线虫病检疫技术》中的有关规定进行。
5.1.1 非疫区及重点保护区主要采用目测的方法查找可疑情况,发现病死株,全部采样。
5.1.2 疫情发生区以林业作业小班为采样单位,松林小班面积小于100亩的,采集样品不少于3个;小班面积100-250亩,采集样品3-5个;小班面积大于250亩,采集样品5-10个。
每个样品采集100克左右。
5.1.3 疫情发生区边缘在每个发生病死树的林班内,对可疑病树取样。
10株以内全部取样,10株以上的,根据其分布情况,先抽取10株,再抽取可疑病树总数的1%-5%。
5.2 采样部位要按照不同时期,选取症状明显枯死不久的病树,在树干的中、上、下部,用斧子、柴刀或木钻(钻头直径1-1.5公分)深入干材1公分内的木质部采集样品。
必要时重复采样。
5.3 媒介昆虫在天牛羽化期内,可将采集到的松墨天牛成虫作为分离样品。
5.4 标签样品标签必须用铅笔填写清楚(包括采集地点、寄主、时间、采集人),与样品一起放入塑料袋内,用橡皮筋扎紧。
样品要及时分离镜检,暂不能分离的应放在冰箱内或阴凉处,,避免阳光直射。
5.5 分离镜检常用贝尔曼漏斗法分离线虫。
在常温下,经24小时浸泡分离,在解剖镜下分离挑取线虫,制成临时玻片,移至显微镜下进行镜检记录(见表3)。
分离时室温不要低于10℃。
冬末初春气温较低时,可视分离时室温高低,将分离用水的温度调至20℃-40℃,可加速线虫分离。
每次分离完毕,分离器具要用沸水消毒。
5.6 镜检结果的鉴定在发病区,由富有实际经验的同志进行鉴定;对非病区和重点保护区所采的样品,以专家的鉴定为准。
6 疫情监测的汇总每年疫情调查工作结束后,填写松材线虫病疫情监测汇总表(表4),并及时上报。
表1、松材线虫病疫情调查表
乡镇名称:乡镇代码:村名称:村代码:小班号:地点描述:
林班面积(亩):主要树种:林木组成:
每亩株数:树龄(年):胸径(cm):
树高(m):蓄积量:坡向(阴、阳、平):
郁闭度(0-1.0):植被种类:调查株数:
感病株数:感病率(%):感病面积(亩):
枯死株数:枯死率(%):枯死面积(亩):
枯死原因初步分析:
采集样本号:送检结果:
调查人:调查时间:年月日
填写说明:
乡镇代码:01-99,以县为单位统一编码,编后保持不变。
村代码:01-99,以乡为单位统一编码,编后保持不变。
表2、松褐天牛标准地调查表
乡镇名称:乡镇代码:村名称:村代码:
小班号:地点描述:
林班面积(亩):主要树种:林木组成:
每亩株数:树龄(年):胸径(cm):
树高(m):蓄积量:坡向(阴、阳、平):
郁闭度(0-1.0):植被种类:
调查株数:被害株数:虫株率(%):虫口密度:
标准虫株剖析:幼虫数(条):蛹(个):成虫(只):
采集样本号:送检结果:
调查人:调查时间:年月日
表3、松材线虫分离镜检记录表
乡镇名称:乡镇代码:
村名称:村代码:
标准地号:林班面积(亩):
样本号:
分离当日温度:有无松材线虫(有、无):
备注:
送检人:送检日期:
镜检人:镜检日期:
调查人:调查时间:年月日
表4、松材线虫病疫情监测调查汇总表
年份:汇总级别(县、乡、村):汇总单位:
汇总人:时间:年月日
注:在已发生区,松材线虫感病株率1%以下为轻,1%-5%为中,5%以上为重;松褐天牛有虫株率5%以下为轻,5%-10%为中,10%以上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