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案(修订版)
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案

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案松材线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松树的病害,会对松树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环境影响。
因此,要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病害损失,提高松树的生产力和生态效益。
下面是本人整理的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案,供参考。
一、防治措施1. 防止病源扩散(1)发现病树要及时移除,并进行烧毁或深埋处理,防止病源扩散。
(2)加强林区的卫生管理,及时清除枯死和患病的枝叶和干燥物,减少松材线虫的繁殖和扩散。
2. 坚持防治原则(1)实行全面防治,从预防、监测、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彻底清除等五个方面综合防治。
(2)通过防治措施降低病害发生率,在确保松林遵循自然规律下,使防治措施更加科学。
3. 科学施肥松树缺肥的地方更容易发生病害,如能适量施肥,可以增强树木的抵抗力,降低病害的发生率。
4. 损伤治疗(1)在进一步减少污染的前提下,对损伤的松树进行治疗,消除或减轻松树对松材线虫的感染。
(2)清除松树伤口附近的腐朽组织,边缘处理成45度斜角,保留健康的组织,使用树脂进行封堵。
二、防治时期防治松材线虫病的最佳时期为病虫成虫从7月至9月之间。
在这个时期,采用药物控制效果最为显著。
三、化学防治1. 以阑殳为代表的松树杀虫剂松树杀虫剂是防治松材线虫病的一种有效手段,目前市场上最为流行的药剂是以阑殳为主要活性成分的松树杀虫剂。
阑殳是一种广谱、快速、有效的松材线虫杀虫剂,对成虫、幼虫和卵都具有杀灭作用,并且不会对环境造成太大的损害。
2. 敌敌畏、氯氰菊酯等杀虫剂这些杀虫剂因具有广谱杀虫、毒力大、杀效快的特点,常被用于灭除松材线虫病。
但是这些杀虫剂存在一定的毒害危险,如果未按照规定的使用方法和量使用,可能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四、生物防治1. 甲壳菌防治利用甲壳菌进行防治松材线虫病是一种经济、有效、环保的新型防治方法。
甲壳菌有着强大的能力,能够杀死松材线虫病的卵、幼虫和成虫,有着很高的防治效果。
同时,甲壳菌的生物学特性活泼、适应能力强、无毒无害,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影响。
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案

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案1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案一、监测措施(一)全面普查1、松材线虫病发生区以乡(镇、林场)为单位,每年分别于3-4 月和 9-10 月份按森林资源小班分布图,沿设计路线对全区松林进行普查,查清发生分布范围、发生面积(以小班统计为准)和病死树数量,绘制发生分布图(省级绘至乡镇、市县绘至小班),计算病死树株率和木材损失,掌握疫情发生情况,为制定年度防治计划提供依据。
2、未发生松材线虫病的地区要以县(区、市)为单位,每年分别于 3-4 月和 9-10 月份对交通沿线、风景区、大型企业、仓库、驻军营房、城镇和电视发射台等人为活动频繁的地区附近的松林进行全面普查。
发现松树枯死,查明分布地点、树种、面积、枯死株数、松褐天牛危害情况,绘制松树枯死情况分布图。
同时取样分离鉴定,确定是否有松材线虫,并及时上报和进行跟踪调查,随时掌握疫情动态。
(二 )常年监测1、定期巡查。
已发生松材线虫病的省市对未发生区要以县(区、市)为单位,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每季度定期对交通沿线、风景区、大型企业、仓库、码头、车站、驻军营房、城镇周围、木材加工厂、大型建筑工地和电视发射台等人为活动频繁的地区附近的松林进行巡查,发现松树有感病症状,立即取样分离鉴定,确定是否有松材线虫。
2、固定监测。
在发生区边缘地带、交通沿线、风景区、城镇周围和易感林分设置固定监测点,风景生态林和重要经济地区每村(或林场分场)至少设置1 个、其它地区每乡(镇、或林场)设置 3-5 个固定监测点,派专人定期调查,发现松树枯死立即取样分离鉴定,确定是否有松材线虫。
(三 )诱捕器监测在松褐天牛羽化期(5-8 月),每个固定监测点设置一个诱捕器。
放置点设在山顶、林道旁空气流通处。
诱捕器下端应离地面1.5 米左右。
集虫器用锌铁皮或塑料等加工,防止天牛成虫爬出逃逸。
先在诱捕器诱芯内放入清洁棉花,再加入调配好的引诱剂 200 毫升,以后每隔 20 日往诱芯添加 140 毫升。
2024年松材线虫病防治方案范文(精选3篇)

松材线虫病防治方案范文(精选3篇)松材线虫病防治方案1按照《乐山市林业局关于认真贯彻全省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现场会精神的通知》(乐市林函[]14号)要求,为切实做好我县松材线虫病预防工作,保护全县松林资源,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植物检疫条例》和《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为依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以防治松褐天牛为重点,转变预防机制,落实预防责任,加强依法防治,强化政府行为,坚持常年防治,确保预防松材线虫病工作有效开展。
二、组织领导为确保松材线虫病预防工作顺利开展,县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县林业局长为副组长,县财政、水务、农业、交通运输、电信等部门相关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组织协调松材线虫病预防工作。
要充分发挥我县国家标准站测报点专业调查监测作用,最大限度利用2个片区中心站测报点和22个基层测报点,并结合森林管护、基层林业工作站,巩固和完善全县松材线虫病的监测网络,为领导决策和防控提供可靠依据。
县林业、财政、工商、水利、农业、广电、教育、邮政、卫生及其医疗部门、电力、移动、联通、电信、住建、环保、交通运输、质监、经贸等部门要坚决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森防方针,把松材线虫病的预防工作纳入各类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和政府防灾减灾工作的议事日程,层层落实,加强督促检查、协调解决预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建立以松材线虫病为主要监测对象的防范林业外来有害生物传入和扑灭预警机制。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城乡机电产品及其它工农副业产品附带调入的松科木包装材料、压脚木等的监管工作。
发现该类材料,应及时做好登记(货主及地址、调入日期、设备及包装材料的名称、产地、数量、停留地点等)报县森防办。
县水利、农业、广电、教育、邮政、卫生及其医疗部门、电力、移动、联通、电信等单位和企业,将调入仪器设备、机电产品、光缆电缆盘、邮件等的,应在调入前与对方约定不用松木及其它包装材料的,防止松材线虫病传入我县。
2023—2024年度松材线虫病防治实施方案

2023—2024年度松材线虫病防治实施方案为确保2023—2024年度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的顺利实施,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防治目标通过本方案的实施,确保我省松林资源安全,有效遏制松材线虫病的扩散蔓延,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防治策略(一)强化监测预警加强松材线虫病的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提高监测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加大监测力度,扩大监测范围,及时发现并处置疫情。
(二)科学防治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松材线虫病进行防治。
加强科研攻关,研发新型防治技术,提高防治效果。
同时,注重生态环保,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三)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加强松材线虫病防治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松材线虫病的认识和防治意识。
引导群众积极参与防治工作。
三、防治措施(一)检疫监管加强松材线虫病的检疫监管,对进境松科植物及其产品进行严格检验检疫。
加强国内松材线虫病的疫情调查和监测,防止疫情扩散。
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二)清理病死树对发现的病死树进行及时清理,并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同时,对清理的病死树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二次感染。
(三)药剂防治采用科学合理的药剂防治方法,对松材线虫病进行防治。
选用高效、低毒、环保的农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注意药剂的安全使用,避免对人畜造成危害。
(四)生物防治积极开展生物防治研究,利用天敌等生物手段防治松材线虫病。
通过保护和引进天敌昆虫、微生物等,降低松材线虫病的危害程度。
2024年松材线虫病防治方案

2024年松材线虫病防治方案____年松材线虫病防治方案一、背景介绍松材线虫病是由松材线虫寄生在松木中引起的寄生虫病。
该病具有传染性强、致病力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严重危害林业生态和经济效益。
为了做好____年松材线虫病的防治工作,制定了以下方案。
二、病虫害监测与预警1. 建立监测网格:根据松材线虫病流行特点,建立病害监测网格,确保全面、有效地监测病虫情况。
2. 加强病害调查:定期组织病害调查员对松林进行病虫情况调查,了解病虫害的流行情况、病虫密度和危害程度等信息。
3. 引进先进技术:引进遥感技术、无人机等高新技术,加强对病虫害的监测,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
4. 建立病害预警系统:根据监测数据,及时发布病害预警信息,提醒相关单位和群众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防止病虫害的扩散。
三、病害防治技术1. 整林防治:对于已经感染的松林,在病害初期进行整林防治,主要采取松材线虫防治剂的喷洒、土壤消松和木材处理等方法,迅速控制病害的扩散。
2. 个体防治:对于病虫密度较低的个别树木,采用个体防治方法,包括树体割除、树皮削除、病虫体拾取等,减少病虫种群数量,遏制病害的进一步蔓延。
3. 森林健康管理:加强森林健康管理,提高松木抗病虫害的能力。
主要包括合理培育松木、促进树木生长、增强树体抵抗力等,提高森林的自然防控能力。
4. 病虫害防治科研:加强病虫害防治科研力度,研究开发新型的防治药剂、培育抗病虫害的新品种等,提高病虫害防治的效果和水平。
四、宣传教育与群防群治1. 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通过松材线虫病的知识普及、宣传册发放、现场讲解等方式,提高公众对松材线虫病的认识和防治意识。
2. 加强培训与示范:组织培训机构开展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
同时,通过搭建示范基地,展示病虫害防治的技术和效果,引导农民和林农群众广泛参与防治工作。
3. 强化群防群治:通过建立松材线虫病防治合作社、林地管护协会等组织,推动农民和林农群众加强自我组织,共同参与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松材线虫病防控方案

松材线虫病防控方案
一、病害监测
二、培育抗虫松树
1.通过选育耐虫品种或采用杂交育种的方式,培育出抗性强、易于生长的抗虫松树品种。
2.高效农艺措施:合理的松树栽培技术可提高抗虫松树的生长率和抗病能力。
三、加强病害防治
1.种植健康种苗:通过松树苗木的检疫工作,确保种植的苗木健康无病害。
2.严格物资管理:对于禁止传播松材线虫病的物资(例如危险区域的松材、松木线虫载体等),进行禁止运输和销售。
3.病害松木处理:松材线虫病感染的松木要进行专门的处理,包括砍伐、集中堆放和隔离等措施。
4.害虫防治:通过定期喷洒杀虫剂、虫源减少等措施进行害虫防治,减少虫害对松树的危害。
5.孤树处理:发现受害较重的单体松树,应立即砍伐并消灭,以减少病害传播。
四、病害处置与管理
1.严格控制病害管理区:将已发现病害的区域划定为病害管理区,对外实行限制出入和物品流通。
2.定期巡查:定期巡查病害管理区内的病害情况,及早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五、科学宣传与教育
1.提高防治意识:对农民、林业从业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进行防治知识培训,提高防治意识和技能。
2.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媒体、宣传册和宣传栏等方式,向公众普及病害的相关知识,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对病害的认知。
以上仅是一份简要的松材线虫病防控方案,具体的防控措施还需要根据不同地区和病害发展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同时,也需要加强病害监测和科学研究,以提高防控效果和适应病害的变化。
松材线虫病防治方案

松材线虫病防治方案松材线虫病是由松材线虫引起的松树疾病,该病在松树脱叶、枯干甚至死亡,严重影响松木资源的种植和利用。
为了防治松材线虫病,需要综合运用生物、化学和物理措施,并加强松树的健康管理。
以下是一个有效防治松材线虫病的方案。
一、生物防治措施1.引入线虫天敌:引进天敌如十字线蚜、象甲、瓢虫等,在松树周围释放,以防止线虫繁殖和传播。
2.促进松树健康:加强松树的养护,提高松树的抗病能力,通过适量的施肥、修剪和补水来提高松树的生长和抵抗力。
3.利用松树的抗病品种:选择具有松材线虫抗性的松树品种进行种植。
二、化学防治措施1.使用杀线虫剂:使用杀线虫剂进行喷洒,杀灭或抑制松材线虫的繁殖。
但使用杀虫剂要严格按照剂量和使用方法,以免对环境和有益生物产生不良影响。
2.杀灭线虫的宿主:在松树四周的地面上喷洒线虫宿主的杀虫剂,如松材线虫的中间宿主松毛虫、松树蛾等。
三、物理防治措施1.砍伐病树:对已被松材线虫感染严重的松树及时进行砍伐,以防止病情扩散。
2.烧毁病木:对砍伐的感染严重的松树进行焚烧,将病原体彻底消灭。
四、管理措施1.间伐和稀疏:定期进行间伐和稀疏,以促进松树的生长和通风,减少线虫的繁殖环境。
2.清理松树周围植物:清除松树周围的杂草和灌木,减少线虫的潜在宿主,防止病害的扩散。
3.检测和监测:定期检测和监测松树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线虫感染的松树。
综上所述,防治松材线虫病需要综合运用生物、化学和物理措施,并加强松树的健康管理。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和传播,保护松木资源的种植和利用。
城区2024年松材线虫病防治实施方案

城区2024年松材线虫病防治实施方案2023年城区松材线虫病防治实施方案一、背景松材线虫病是由松材线虫引起的松树疾病,严重威胁城区的生态环境和城市绿化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城市的绿化资源,制定城区2023年松材线虫病防治实施方案是必要的。
二、目标1.减少松材线虫病发生的范围和数量,维护城区绿化资源的健康;2.提高城区居民对松材线虫病的认识,加强宣传教育;3.加强监测预警和快速反应能力,及时发现松材线虫病的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4.加强松树抗病能力的研究和推广,提高城区松树的抗病能力。
三、具体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1)在城区内的公共场所、单位、小区等地方张贴宣传材料,介绍松材线虫病的危害、预防和防治方法,提高居民的防治意识;(2)开展城区松材线虫病宣传日活动,通过举办讲座、座谈会等形式,深入浅出地向居民介绍松材线虫病的知识,并传授防治方法;(3)加强媒体宣传,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渠道广泛宣传松材线虫病的防治知识,提高公众对该病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2.加强监测预警(1)建立城区松材线虫病监测预警体系,明确监测点位和频次,采集和分析数据,及时掌握松材线虫病的发生情况;(2)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共享信息资源,及时获取有关松材线虫病的情报,做好预警工作;(3)开展松材线虫病防控技术研究,提高监测预警方法的准确性和敏感性,为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3.制定防治措施(1)根据监测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对于发现的病树,及时进行剪除、烧毁等处理;(2)加强对松树的护理,提高其抗病能力,包括修剪枝干、浇水等;(3)加强对城区绿化区域的管理,保持绿化带的清洁,定期除草、除虫等;(4)规范城区内的木材运输,要求木材来源合法,加强隔离处理,防止病虫等传播;(5)加强对城区松树的引种和更新工作,选择抗病性较强的品种进行绿化。
4.加强科研和技术推广(1)加强对松树抗病性的研究,培养和推广抗病性较强的品种,提高松树的整体抗病能力;(2)开展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培训,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和技术指导,提高防治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3)组织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交流会,推动科研成果的应用和推广,加强各单位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案(修订版)此件为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案(修订版)》的通知》(林造发[2010]35号)的附件,请结合当地实际贯彻落实。
为保护我国森林资源安全和造林绿化成果,促进经济和生态建设稳步发展,遏制松材线虫病严重发生和扩散蔓延的势头,提高防治成效,特制定本方案。
一、疫情普查监测(一)疫情普查1.普查范围本行政区辖内的所有松林。
重点是与疫区毗邻地带、交通沿线、港口、风景区、松木制品生产和使用单位、建筑工地、仓库、驻军营房、城镇、木材集散地、移动通讯站、电视发射台、高压线塔、电缆线路、光缆线路及高压线路等地区附近的松林。
2.普查内容(1)疫情发生区查清发生分布范围、发生面积(以小班面积为准,孤立松林以实际面积统计)和病死树数量,绘制发生分布图表(省级到县级、县级到小班),计算病死树株率和经济损失,掌握疫情发生情况,为制定年度防治计划提供依据。
(2)非疫情发生区查清发现枯死松树分布地点、树种、面积、枯死株数、松褐天牛危害情况,绘制松树枯死情况分布图表(省级到县级、县级到小班)。
3.普查时间一般地区每年普查工作不得少于1次。
在松褐天牛一年两代的地区普查时间为9-10月份;松褐天牛一年一代的地区普查时间为8-10月份。
重点区域每年普查工作至少2次,除在秋季开展普查外,在春季还应开展疫情普查工作。
松褐天牛一年两代的地区在4-5月份进行;松褐天牛一年一代的地区在3-4月份进行。
4.普查方法(1)踏查。
根据当地松林分布的特点,设计出便于观察全部林分的踏查路线;沿踏查路线用目测方法或借用望远镜查找有无当年枯死树,或针叶褪色,或针叶黄化,或针叶枯萎,或针叶呈红褐色等症状的松树,选择取样对象。
(2)详查。
根据踏查结果,对可疑发病林分进一步抽取一定数量的样品,进行分离鉴定,确定是否发生疫情。
(二)疫情监测1.定期巡查监测尚未发生松材线虫病地区,以县(市、区)为单位,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每月对重点地区(见普查范围)的附近松林进行巡查,凡发现松树有感病症状,立即取样分离鉴定,确定是否有松材线虫。
2.定点监测在发生区边缘地带设置固定监测点,定期调查,发现松树枯死立即取样分离鉴定,确定是否有松材线虫。
3.其他辅助监测技术(1)打孔流脂监测在松材线虫病发生区或其边缘,选择外观正常、针叶无明显变色的松树,用直径1厘米-1.5厘米的打孔器或皮带铳子在松树主干上打一可见木质部的圆孔(孔位尽量选择垂直位置),观察打孔后松脂流出情况,初步判别健康树和疑似罹病树。
春、夏、秋季,打孔后24小时即可进行观察,冬季打孔后48小时-72小时进行观察,对流脂情况进行判别:一级流胶(健康树):松脂从孔口流下,超过孔口边缘;二级流胶(疑似罹病树):松脂沉积在孔口下缘;三级流胶(疑似罹病树):松脂渗出到圆孔壁上,呈粒状;四级流胶(疑似罹病树):孔壁上无松脂流出。
对疑似罹病树进行取样分离镜检,确认是否有松材线虫。
要注意松树树种之间的流脂差异,马尾松要较黑松表现迟缓。
(2)诱捕器监测于松褐天牛羽化期在林间设置诱捕器诱捕松褐天牛活体进行监测。
每个诱捕器之间距离为100米,诱捕器下端距地面1.5米左右。
将诱捕到的松褐天牛成虫活体剪碎后用贝尔曼漏斗法进行分离,再鉴定是否携带松材线虫。
一旦发现松褐天牛携带松材线虫,则在诱捕点周围100米范围内对枯死松树和濒死松树进行取样分离鉴定,确定疫情发生地点。
禁止在疫情发生林分边缘使用,防止疫情向外扩散蔓延。
(3)线虫检测管监测在树干上用电钻(木工钻)钻一可见木质部的圆孔,插入线虫检测管。
1-4天后拔出检测管,通过检视管壁凝结水内有无蠕动线虫,再鉴定是否为松材线虫。
具体技术操作规程参见附录1。
(4)航空遥感监测对地面不易调查的高山密林地区,采用航空遥感技术进行监测,发现枯死树后,再根据全球定位系统指示位置开展实地调查。
实施航空遥感监测,要运用差分方法对机上显示的地理位置进行校正。
(三)取样1.取样方法(1)取样部位一般情况下在树干下部(胸高处)、上部(主干与主侧枝交界处)、中部(上、下部之间)3个部位取样。
如仅部分枝条表现症状的,要在树干上部和死亡的枝条上取样。
如外部表现症状明显的可在胸高处取样。
在春季松褐天牛化蛹期,可在蛹室周围取样。
(2)取样时在取样部位剥净树皮,直接砍取100克-200克木片;或剥净树皮,用手摇钻从木质部至髓心钻取100克-200克木屑;或在取样部位分别截取2 厘米厚的圆盘。
(3)取样时应排除人畜破坏、森林火灾、其他病虫害等原因造成的枯死树。
(4)取样时应考虑以下因素:——松材线虫病发病高峰期一般在9-10月,从表现出针叶变黄、树脂分泌减少甚至停止至死亡约1个月至1个半月。
———在松林中一般是优势木先发病。
———由于不同地区种源的松材线虫的致病性、松树的抗性差异等原因,一些松树仅部分枝条表现感病外部症状。
这种症状在混交林中表现尤其明显。
———抽取样品要及时并重点抽取尚未完全枯死或刚枯死的优势木(针叶呈黄绿或黄褐色,尚未完全枯萎,树皮尚未脱落,材质尚未腐朽)。
(5)所取的样品要及时贴上标签(记录样品号、采集地点、树种、树龄、取样时间和取样人等)。
2.抽样数量以林业小班为单位,表现典型症状的松树在10株以下时全部取样;10株以上时先抽取10株,再选取其余数量的1%-5%。
3.样品的保存与处理取回的样品应及时分离鉴定,若需要保存可采取以下方法:将木片装入塑料袋内,扎紧袋口,在袋上扎几个小孔(也可直接保存木段、圆盘),放入4℃冰箱。
若需长期保存,要经常在样品上喷水(一般在半个月至1个月内完成分离鉴定)。
样品分离鉴定结束后应及时对样品进行销毁。
注:松材线虫普查监测工作具体技术操作规程参见国家标准《松材线虫普查监测技术规程(GB/T 23478—2009)》。
(四)分离鉴定1.线虫分离将取回的样品在室内采用贝尔曼漏斗法或浅盘法进行线虫分离,分离时间一般需12小时以上。
将分离液体收集到试管或烧杯中,通过自然沉淀或离心后进行镜检。
2.线虫培养(1)疫木保温保湿培养:将样品锯成小段,置于烧杯中加少量清水,木段下端浸在水中,木段上端用湿纱布覆盖,在30℃条件下保温保湿培养3天,倒取杯中水液,可获得较多雌雄成虫;或将样品木段适当浸湿,放于塑料袋里,扎紧袋口,置于30℃培养箱中3天取出重新分离,可获得较多雌雄成虫。
(2)单异活体培养:制备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平板。
用盘多毛孢(Pestalotia spp.)或镰刀孢(Fusarium spp.)或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培养线虫。
无菌条件下将多毛孢或镰刀孢或灰葡萄孢接种在PDA平板上,置于25℃-28℃恒温培养4-5天,菌丝长满平板时接种线虫。
多毛孢或镰刀孢在30℃恒温条件下保湿培养线虫,接种20条幼虫,48小时即可分离鉴定,线虫量少时可相应延长培养时间。
灰葡萄孢在25℃恒温培养线虫,培养时间要加长1-3天。
3.玻片的制作(1)临时水玻片的制作: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水滴,水滴的量以加盖玻片后恰好充满盖玻片下的空间为好。
用细针挑取,或用毛细滴管吸取线虫置于载玻片的水滴中,并使之沉底。
将有线虫的载玻片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往返通过5-6秒,杀死线虫。
用细针摆好水滴中的死线虫,然后用镊子夹盖玻片从一侧轻轻盖下。
(2)半永久玻片的制作:将分离所得的线虫液,转移至离心管中,2000转/分离心3分钟。
吸去上部清水并保留底部3-4毫升线虫液,置于53℃热水中15 分钟杀死线虫,待冷却后,加入等体积的TAF液固定48小时以上。
再用上述方法再离心,用微量移液器吸取离心管底部线虫液,滴加进装有2 毫升棉蓝-乳酚油的钟面皿中,置恒温烘箱中45℃脱水24小时。
在载玻片上加上封片蜡圈,用挑针加一小滴甘油于蜡圈中心位置。
解剖镜下挑取脱水后的目标线虫于甘油中,使其沉底并位于甘油滴中心位置。
在封片蜡圈上放置盖玻片,转移至控温电热平板上,保持75℃使蜡完全融化,取下并自然冷却后用透明指甲油加封一次。
4.鉴定(1)常规显微镜形态鉴定(仅适用于雌雄成虫,以雌成虫为主):将制作好的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判别是否为松材线虫。
注:松材线虫分离、培养、镜检技术操作规程参见国家标准《松材线虫病检疫技术规程(GB/T 23476—2009)》(2)分子检测(适用于各虫态):松材线虫分子检测技术采用实时PCR检测技术,操作规程见附录2。
所需仪器和试剂可与国家林业局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检验鉴定技术培训中心联系。
二、疫情报告、公布与撤销(一)疫情确认1.新发现疫情的省(区、市),疫情鉴定以国家林业局全国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检验鉴定技术培训中心或国家林业局林业有害生物检验鉴定中心鉴定结论为准,由国家林业局最后确认。
2.新发现疫情的县级行政区,疫情鉴定以省级以上森防机构或国家林业局认可的专家鉴定结论为准,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最后确认。
(二)疫情报告1.普查结果报告:春季普查报告应在5月份、秋季普查报告应在11月份报告国家林业局;报告中应附年度松材线虫病监测普查统计表和年度松材线虫病发生情况统计表。
2.月报告:各省(区、市)森防机构定期以电子邮件和书面形式同时向国家林业局森防总站报送松材线虫病除治工作进展情况。
实行定期除治(集中在秋季普查后至翌年松褐天牛羽化前开展疫木除治)的,每月报送一次;实行常年除治的,每季度报送一次。
疫情监测情况每月报送一次。
3.新发疫情报告:在疫情监测中,一旦经技术鉴定证实新发现松材线虫病,当地林业主管部门应在一周内逐级将发生地点、发现日期、林分状况、发病面积、病死树数量等报告国家林业局和当地人民政府。
(三)疫情公布国家林业局根据全国松材线虫病疫情调查结果,每年正式以公告或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公布松材线虫病疫情信息。
(四)疫情撤销1.当疫情发生区通过有效手段根除疫情后,由国家林业局以公告或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宣布该地解除疫情。
2.撤消疫情应满足下列条件之一:——通过有效手段根除后,分布区中没有松材线虫的寄主植物。
——通过有效手段根除后,连续3年疫情普查监测中没有发现松材线虫。
三、防治措施(一)规划设计1.各省(区、市)林业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林业局的总体部署和本省(区、市)松材线虫病秋季普查结果,制定本省(区、市)松材线虫病防治方案。
2.各县级疫情发生区根据本省(区、市)松材线虫病防治预案,结合本地松材线虫病传播规律、发生区的地理位置、林分用途、发生面积、危害程度等因素,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进行防治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要划分不同治理类型,实行分类施策,分区治理。
内容包括不同类型区的特点、范围、面积、治理对策和技术措施。
面积、技术措施和工程量要落实到林业小班,并绘制施工作业图、表和文字说明。
3.防治作业区以实际发生林份边缘为基准,向外延伸一定范围作为缓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