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岩地层井壁稳定性研究
钻井作业中泥页岩地层井壁稳定受温度影响的规律研究

式 中 ,T 为 温 度 ,K;P 为孔 隙压 力 ,MP ;C a 。为
热 扩散 系数 ; 。为 与 热扩 散 有 关 的耦 合 系数 ;C为 C
流 体扩 散系 数 ;C为 与流体 扩散 有关 的耦 合系数 。 z 对 于泥 页岩 ,C 。 C 比 。小 得 多 ,因 此 温 度 控制 方程 中的压力项 可 以忽 略 ,从 而使 问题 解耦 。解耦
定 性 产 生影 响 。详 细研 究 了温 度 对 泥 页岩 近 井 地 带 孔 隙 压 力 分 布 的 影 响 ,建 立 了温 度 场 和 地 层 孔 隙 压 力 耦 合 的 多 孔 弹
性 模 型 ,给 出 了温 度 和 孔 隙压 力 的 计 算 公 式 ;应 用 差 分 方 法 求 解 了温 度 场一 层 孔 隙压 力 耦 合 模 型 ,分 析 了近 井 地 带 地
发 潜 力 的研 究 工作 。
o粤 + ) [ 十 oL ( 十 望 ,
T( + ) ]
十 +
() 1
维普资讯
第 3 5卷 第 2期 20 0 7年 3 月
石
油
钻
探
技
术
Vo1 3 . 5, No. 2
M ar ., 2 007
P ETR0IEUM DRI NG TECH NI LII QUES
固 井 与 泥 浆
钻井作业中泥页 岩地层井壁稳定受温度影响的规律研究
井 液温 度 比地 层温 度低或 高 时 ,会分 别 降低或 增加
孔 隙压力 和周 向应 力 。钻井液 温度低 于地层 温 度有 利 于井 眼稳定 ,而 钻井液 温度 高于地 层温 度则不 利 于井 眼稳 定 。钻井液 和地层 的温度差 会导致 近井 地
井壁稳定性调研 ppt课件

煤层气井壁稳定性研究方法—三维离线元法
优点
在于能真实地对地层中的裂纹、断层、褶 皱等宏观或微观地质构造进行三维建模 , 同时在计算过程中能自动处理不连续面间 的接触问题
建模思路
在充分、真实反映煤岩割理特性的基础上, 对煤层水平井进行了井壁稳定数值模拟分 析。提出了虚拟节理和内外双层建模技术, 虚拟节理技术可实现节理在各个方向的随
以沁水盆地郑庄区块沁12-10-70-X 井为例,该井为直井,煤层段割理裂隙 极度发育,造成井在966.7~969.20m段 处发生了严重的井壁坍塌事故。
根据各块体的滑落条件计算结果,III 型块体最易滑落
PPT课件
钻井液压力在某个区间范围内,井壁坍塌程度最低
增大或减小钻井液压力都17使得井壁坍塌加剧
力直井井周弹塑性
应力分布的数学描 述
PPT课件
考虑地层各向异 性分析定向井的 井壁稳定问题
…
8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
岩石力学与井壁稳定性调研
发展历程
Development History
刘向君 2002
岩石力学与井壁稳定性调研
参考文献
发展历史
目录
研究现状
存在问题
实例分析
PPT课件
2
PART 1
参考文献展示
参考文献PPT课件3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
岩石力学与井壁稳定性调研
PPT课件
4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
井壁稳定问题(2)

井内泥浆对泥页岩的化学作用,最终可以归结到对 井壁岩石力学性能参数、强度参数以及近井壁应力 状态的改变。泥页岩吸水一方面改变井壁岩石的力 学性能,使岩石强度降低;
另一方面产生水化膨胀,如果这种膨胀受到约束便 会产生膨胀压力,从而改变近井壁的应力状态。
井内泥浆对泥页岩的作用机制不难理解,但如何将 这种化学作用带来的力学效应加以定量化,并将其同 纯力学效应结合起来研究井壁稳定性问题,过去相当 长时间的研究中没有考虑这一问题。到目前为止,国 内外关于化学力学耦合的文献很少。从文献资料来 看,其研究方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实验研究和理 论研究两方面。
岩石越来越不稳定。
2) Sv > Sh1 = Sh2 地层坍塌压力与井斜方位角无关。并且, 随着井
斜角增大, 井壁坍塌压力开始变化较小,后随井斜角 的增大, 井壁坍塌压力逐渐增大。
3) Sh1 > Sv > Sh2 根据国家地震局的水压致裂的压力测量结果表明,
在钻井深度范围内, 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处于此种应力 状态。此时, 随着井斜角的增大, 井壁坍塌压力逐渐 减小, 井壁趋于稳定。
φ= 28°, C = 18M Pa, η= 1。
3) Sh1 > S v > Sh2 原始资料: Sv = 10519M Pa, Sh1 = 11218M Pa, Sh2 = 7813M Pa,
Pp = 46103M Pa, φ=2616°, C = 23195M Pa, η= 0.4。
4) Sh1 > Sh2 > Sv 处于这种原地应力状态的现场资料极为少见, 这里给定: Sv =
研究思路:
1. 钻井液与泥页岩间的化学位差是导致水进出页岩的主要驱 动力之一。 2. 化学位差导致的水进出泥页岩改变了近井眼处孔隙压力、 页岩强度、近井眼处有效应力状态, 从而导致了井壁失稳的 发生。 3. 综合考虑钻井液与页岩相互作用时的力学与化学方面的相 互影响, 建立斜井中泥页岩井眼稳定的力学、化学耦合模型。
钻井工程井壁稳定新技术

钻井工程井壁稳定新技术井壁稳定问题包括钻井过程中的井壁坍塌或缩径(由于岩石的剪切破坏或塑性流动)和地层破裂或压裂(由于岩石的拉伸破裂)两种类型。
一、化学因素井壁稳定机理:1、温度和压力对泥岩水化膨胀性能的影响:膨润土水化膨胀速率和膨胀量随着温度的增高而明显的提高,尤其当温度超过120℃时,膨胀曲线形状有较大的变化,膨润土的膨胀程度随着压力的增高而明显下降。
2、泥页岩水化在10~24h范围内出现Na+突然释放现象,阳离子释放总量及Na+释放所占的比例越高,泥页岩越易分散,就越易引起井塌。
3、PH值水溶液中PH值低于9时,影响不大,PH值继续增加,泥岩岩水化膨胀加剧,促使泥页岩坍塌。
4、活度与半透膜对泥页岩水化的影响水基钻井液可通过加入无机盐降低活度来减缓泥岩水化膨胀;半透膜影响存有争议。
二、各种防塌处理剂稳定井壁机理1、K+防塌机理一是离子交换,另一是晶格固定,对不同类型的泥页岩,其作用方式不相同,随着PH值的增高,混入Ga2+、Na +等离子浓度的增加,会阻碍对泥页岩的固定作用。
钾离子主要对于蒙皂石等高活性粘土矿物起抑制作用。
2、硅酸盐类稳定剂(1)硅酸盐稳定粘土机理:1)主要机理:尺寸较宽的硅酸粒子通过吸附、扩散等途径结合到粘土晶层端部,堵塞粘土层片间的缝隙,抑制粘土的水化,从而稳定粘土,在某些极端的应用条件(如高温、长时间接触等)下,硅酸盐能与粘土进行化学反应长身无定形的、胶结力很大的物质,使粘土等矿物颗粒凝结层牢固的整体。
2)次要机理:负电性硅酸粒子结合到已经预水化的粘土颗粒端部,使其电动电位升高,粘度、切力和滤失量下降,有利于形成薄而韧的泥饼。
(2)硅粒子防塌机理有机硅在泥岩表面迅速展开,形成薄膜,在一定温度下,有机硅中的—Si—OH基和粘土表面的—Si—OH基缩合脱水形成—Si—O—Si—键,在粘土表面形成一种很强的化学吸附作用,同时有机硅中的有机基团有憎水作用,使粘土表面发生润湿反转,从而使泥岩水化得到控制。
泥岩地层井壁稳定性研究

52U Η + 5r2 × 5 2U r + 5r5Η
( 1- 2Λ) 5E 5 Ur 3- 4Λ + = 0 2 ( 1- Λ) rE 5r 2 ( 1- Λ) r2 5Η
5 Ur 5r 5Η
r
( 3) ( 4) ( 5)
UΗ Ur 1 5 +
z= Ε
5 Uz 5z
3 刘向君, 1969 年生; 1995 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石油工程系, 获工学博士学位; 现在西南石油学院完井中心工作。 地址:
( 637001) 四川省南充市。 电话: ( 0817) 2224433 转 2910。
( 1) ( 2)
可见, 在柱坐标系下, 从静力学出发建立的平衡 方程与无水化过程时的平衡方程形式完全相同。 但 这里的径向应力 ( Ρr ) 、 周向应力 ( ΡΗ) 、 剪切应力 ( ΣrΗ) 包括钻开地层由于载荷不平衡引起的应力和水化膨 胀应力两部分。 几何方程为: Ε r=
= Ε Η
r
及 P ierre 页岩岩心, 对泥页岩在不同水活度溶液中 的膨胀动力学过程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 实验证 明: 材料的膨胀百分比与材料所吸收的水分重量百 分比成正比; 实验也证明, 页岩水化可以用扩散吸附 过程加以描述。Yew C H 等首先利用泥页岩地层的 这一实验结果, 提出了一种计算井眼周围水化应力 分布的模型。 本文将以均匀各向同性的线—弹性力 学井壁稳定性模型为基础和出发点, 引用 Yew C H
( 7) w = f ( ∃w ) = k 1 ・∃w + k 2 ∃w Ε 其中, ∃w ( r , t ) 是指径向剖面上随时间而变化的吸 附水增量。 已知任意时刻地层含水量的分布 w ( r ,
井壁不稳定地层的类型与井壁不稳定现象

一、井壁不稳定地层的类型与井壁不稳定现象1.井壁不稳定地层的类型钻井过程中所钻遇的地层,如泥页岩、砂质或粉砂质泥岩、流砂、砂岩、泥质砂岩或粉砂岩、砾岩、煤层、岩浆岩、碳酸盐岩等均可能发生井壁不稳定。
但井塌大多发生在泥页岩地层中,约占90%以上。
缩径大多发生在蒙脱石含量高、含水量大的浅层泥岩、盐膏层、含盐膏软泥岩、高渗透性砂岩或粉砂岩、沥青等类地层中。
压裂则可发生在任何一类地层中。
井塌可能发生在各种岩性、不同粘土矿物种类及含量的地层中;但严重井塌往往发生在下述地层中:(1)层理裂隙发育或破碎的各种岩性地层。
(2)孔隙压力异常的泥页岩。
(3)处于强地应力作用的地区。
(4)厚度大的泥岩层。
(5)生油层。
(6)倾角大易发生井斜的地层等。
2.井壁不稳定现象(1)井塌的现象钻井或完井过程中如发生井塌会出现以下现象:①返出钻屑尺寸增大,数量增多并混杂。
②泵压增高且不稳定,严重时会出现憋泵现象,并可憋漏地层③扭矩增大,蹩钻严重,停转盘打倒车。
④上提钻具遇卡,下放钻具遇阻;接单根、下钻下不到井底时会发生卡钻或无法划至井底。
⑤井径扩大,出现糖葫芦井眼,测井遇阻卡。
(2)缩径的现象当钻井过程中地层发生缩径时,由于井径小于钻头直径,会出现扭矩增大,蹩钻等现象,严重时转盘无法转动,甚至被卡死;上提钻具或起钻遇卡,严重时发生卡钻;下放钻具或下钻遇阻,如地层缩径严重,可使井眼闭合,如胜利油田和南疆钻含盐软泥时均出现过此现象。
(3)压裂的现象当钻井液的循环压力大于地层的破裂压力时,就会压裂地层,使地层出现裂缝,从而导致泵压下降,钻井液漏入地层,井筒中液柱压力下降。
如液柱压力降至上部易塌地层的坍塌压力或孔隙压力之下,就可能发生井塌或井喷等井下复杂情况。
二、地层组构特性、理化性能和井壁稳定性的室内评价方法返回1.地层组构特性和理化性能的分析方法研究井壁失稳的原因及技术对策必须搞清井壁不稳定地层的组构特性和理化性能,常用的分析方法有以下几种:(1)肉眼观察通过肉眼观察可以掌握地层的层理、裂隙和镜面擦痕发育情况,地层倾角大小,地层软硬程度及遇水后膨胀、分散和强度定性变化情况。
井壁稳定性问题的研究与进展

井壁稳定性问题的研究与进展作者:姜春丽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07期摘要:本文从三个方面分别阐述了国内外关于井壁稳定的研究与进展。
从二十世纪中叶开始关于井壁稳定机理的研究经历了试验摸索到定量描述的阶段。
与此同时井壁模拟实验装置也在各种研究的需求下诞生并一路发展。
先进的钻井液技术,新型处理剂钻井液体系的应用也大大提高了井壁稳定性能,减少了井下复杂情况的发生。
关键词:井壁稳定;泥页岩;钻井液石油钻井过程中所遇到的井壁失稳大致可分为破碎体失稳、塑性体失稳和泥页岩失稳,其中泥页岩失稳就占90%以上[1-2]。
在油气勘探开发前,地层泥页岩处于力学、物理、化学、流体力学的各种平衡状态,在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原有物理化学条件发生改变,各种平衡状态被破坏,系统逐渐向另一种平衡状态过渡,加之泥页岩本身的脆弱及其极强的物理化学敏感性,因而经常给油气勘探开发带来各种问题。
一、井壁稳定性机理研究进展井壁稳定性问题的研究,早在二十世纪中叶就己经开始[3]。
从研究思路来说,可以归结到以下三大类:井壁稳定的力学研究;泥页岩稳定的化学因素研究;泥页岩稳定的力学与化学耦合研究。
从国内外在这方面研究的发展过程来看,可以将泥页岩水化力学与化学耦合研究分为两个阶段:七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初的实验摸索阶段;九十年代以后的对化学影响定量描述的阶段。
1970年,M.E.chenevert[4]开始研究页岩吸水以后力学性质的变化;通过实验观察了页岩密度、屈服强度、吸水膨胀与吸水量之间的关系,并测量了页岩吸附水量与时间和距离的关系。
1989年,C.H.Yew和M.EChenevert在定量化研究中迈出了第一步[5]。
他们首先假设泥页岩为渗透各向同性的基础上,再结合质量守恒方程,得到柱坐标内的吸水量方程。
再将泥页岩的力学性质与其总含水量(总吸附水量)相关联,然后又将水化膨胀应变与总含水量W相关联,便可求得力学与化学耦合后的应力、应变及位移。
井下复杂情况

井壁稳定技术的研究
钻井过程中保持井壁处于力学稳定的必要条件是钻井液液柱压力必须 大于地层坍塌压力,低于地层破裂压力。此时钻井液的实际当量密度应高 于地层坍塌压力对应的当量密度,低于地层破裂压力对应的当量密度。 钻井过程中引起井壁力学不稳定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 ⑴钻进易坍塌地层时钻井液密度低于地层坍塌压力对应的当量密度。 ⑵起钻时的抽吸作用,起钻过程未及时灌注钻井液,造成作用于井壁的 钻井液压力低于地层坍塌压力。 ⑶井喷或井漏导至井内液柱压力低于地层坍塌压力。 ⑷钻井液密度过低不能控制岩盐层、含盐膏软泥岩和高含水软泥岩的塑 性变形。 ⑸钻井液密度过高,产生的液柱压力超过临界值,使破碎性地层径向结 合面逐渐由闭合状态变为开启状态,与此同时切向接合面闭合。此时由于 钻井液进入,引起地层孔隙压力增高,一部分裂隙网变得易被钻井液侵入 相应接合面被增压,碎块变得更为松散,当受到钻井液和钻具组合冲击时 而坍塌。
稳定井壁的技术措施
上述措施可通过优选钻井液类型和配方来实现。我们公司常用 的防塌钻井液有: ①海水阳离子聚合物钻井液,用于中下部井眼段、水敏性 强的地层井的作业。 ②海水PF-PLH聚合物钻井液,用于中下部井眼段、地层水 敏性强的复杂井作业。 ③PEM钻井液,用于中下部井眼段、强水敏性复杂地层、 大斜度大位移井,环境敏感地区井的作业。 ④PEC成膜钻井液,本体系对砂岩储层中的粘土矿物颗粒具 有一定的抑制防膨作用,一般作为特殊钻井液用于水敏性砂岩 储层井段钻进。 ⑤MB钻井液(新型环保防塌钻井液),MB钻井液体系是 针对中国南海区域涠西南油田群易垮塌段研制的新型水基环保 防塌钻井液体系。用于裂缝易垮塌破碎性地层,具有较强的抑 制性和封堵性,同时具有较好的抗温性和抗污染性。
井壁稳定技术的研究
大量实验证实,使用水基钻井液时,低渗透泥岩表面存在着非理 想的半透膜,但其膜效率低于1。其值高低取决于钻井液的组成、 地层渗透率和孔喉尺寸。盐水的膜效率仅为1%~10%,聚合醇类 水基钻井液具有较高的膜效率。 ⑷钻井液中化学处理剂 ①钾离子 钾离子与泥页岩相互作用存在两种方式,一是离子交 换,二是晶格固定;泥页岩类别不同钾离子的作用方式也不相同。 pH值增高和钠、钙等阳离子的混入,会阻碍泥页岩对钾离子的固定 作用。 ②有机硅类 有机硅中的-Si-OH基易与粘土表面的-Si-OH 基缩 合脱水,形成-Si-O-Si键,与粘土表面形成一种很强的化学吸附作 用。另外,有机硅中的有机基团有憎水作用,使粘土表面发生润湿 反转,从而控制泥页岩的水化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的物理方程为:
r=
1 E
[
r-
(
+
z) ] + w
( 8)
=
1 E
[
-
( r+
z) ] + w
( 9)
z=
1 E
[
z-
( r+
) ]+ w
( 10)
r=
2( 1+ E
) r
( 11)
已知钻井液对泥页岩地层的岩石力学性质有很
大影响, 构成井壁的泥页岩和在与水基泥浆滤液接 触时很少改变的非粘土类岩石不同。在这种地层中
主题词 水敏性 泥岩 井眼 稳定 围岩 应力 应变 分析
泥页岩中一般含有蒙脱石、伊利石和高岭石等 粘土矿物。由于粘土矿物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 当泥 浆中水的活度大于地层水活度时, 泥浆中的水分将 向井壁渗透, 使泥页岩吸水膨胀或裂解; 反之, 则地 层水向井内移动, 使泥页岩脱水而强度发生改变, 两 者都不利于井壁稳定。但比较起来, 泥页岩吸水对其 稳定性影响更大。泥页岩水化一方面在地层中产生 水化膨胀应力; 另一方面由于水的进入又将削弱粘 土矿物颗粒之间的联结力, 促使岩石力学强度减小, 其变化量不仅取决于组成地层的粘土矿物种类、可 交换性阳离子含量及类型, 而且取决于与之接触的 钻井液性质及接触时间、地层的温度和围岩压力。当 条件一定时, 相同时间内, 水敏性泥岩地层从钻井液 中吸附水越多, 则泥浆性能越差, 井壁也越不稳定。
层条件下的泊松比值。
第 17 卷第 1 期 天 然 气 工 业 钻采工艺与装备
方程定解条件为:
内边界 r rw = p wf r rw = 0
( 16)
外边界 r ∞=
H1+ 2
H 2+
H 12
H 2 cos 2
( 17)
r ∞= -
r
+
E r
+
1 r
U r
r
+
1-
1 rE
E r
-
1 r2
Ur
+
12( 1-
2
) r2
2U
2
r
+
1 2( 1-
)
2U r
+
( 1-
) rE
Er -
32( 1-
4 ) r2
U
=
( (
1+ 1-
) )
w
E
E r
+
w
r
( 12)
1 r2
2U
2
12( 1-
2)r2+
( 12( 1-
2) )rE
E r
Chenev ert 利用 Manco s 页岩、Willingt on 页岩 及 P ierre 页岩岩心, 对泥页岩在不同水活度溶液中 的膨胀动力学过程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 实验证 明: 材料的膨胀百分比与材料所吸收的水分重量百 分比成正比; 实验也证明, 页岩水化可以用扩散吸附 过程加以描述。Yew C H 等首先利用泥页岩地层的 这一实验结果, 提出了一种计算井眼周围水化应力 分布的模型。本文将以均匀各向同性的线—弹性力 学井壁稳定性模型为基础和出发点, 引用 Yew C H
律, 而由于泥页岩水化直接引起的那部分应变, 则需
由实验确定。根据 Chenev ert 等的实验研究结果, 将
其设为:
w = f ( w ) = k1· w + k2 w 2
( 7)
其中, w ( r , t ) 是指径向剖面上随时间而变化的吸
附水增量。已知任意时刻地层含水量的分布 w ( r,
t) , 减去初始时刻含水量 w ( r , t 0) , 即得到 w ( r, t) 。
件下由 Fairhurst 得到的解析解, 而只有数值解。 求解泥页岩地层吸水后围岩内应力、应变的基
本方程有 10 个, 同时求解相当困难。因此, 根据方程
特点选取位移分量作为基本未知量, 引入广义平面 应变概念, 可以建立柱坐标系下利用位移法求解围
·46·
岩水化后应力应变分布特征的基本方程:
2U r2
r
r
+
1 r
r+
rr
=0
( 1)
r
r
+
1 r
+
2r r
=
0
( 2)
可见, 在柱坐标系下, 从静力学出发建立的平衡
方程与无水化过程时的平衡方程形式完全相同。但
这里的径向应力( r ) 、周向应力( ) 、剪切应力( r )
包括钻开地层由于载荷不平衡引起的应力和水化膨
胀应力两部分。几何方程为:
r=
Ur r
( 19)
式中: [ 1] 为岩石允许承载力; c 为单轴抗压强度;
3 为井壁最小有效主应力。 对井壁地层进行平衡分析, 稳定性系数为:
K = [ 1]
( 20)
1
当稳定性系数 k = 1 时, 井壁处于极限平衡状态。
2. 张破裂准则 按最大拉应力理论, 井壁应力满足以下等式时,
井壁岩石将处于张性极限平衡状态。
第 17 卷第 1 期 天 然 气 工 业 钻采工艺与装备
泥 岩 地 层 井 壁 稳 定 性 研 究
刘向君* 罗平亚( 中国工程院院士)
( 西南石油学院)
刘向君等. 泥岩地层井壁稳定性研究. 天 然气工业, 1997; 17( 1) : 45~48 摘 要 钻井过程中泥页岩地 层井壁稳定问题十分复杂。长期以来, 许多研究工作者或从井 壁稳定的岩石力学
由 Chenevert 等的实验已证明, 页岩的吸水可以用
扩散吸附过程加以描述。泥页岩与特定泥浆组成体
系的扩散吸附常数越大, 泥页岩水化膨胀能力越强。
利用测井参数确定特定泥浆/ 地层扩散吸附常数的
方法在作者的其它文章中已进行了讨论, 本文不再
阐述。
假设地层均匀各向同性, 则它在各个方向的水
化膨胀应变都相同, 不存在剪应变, 从而得到该条件
方向等距, 且 取值 0~ / 2。对基本方程分别进行
离散差分得到差分方程:
图 1 差分网格示意图 Fig. 1. Diagrammatic sketch of dif ference grid.
d U 31 ri- 1j + a 31U rij + e31U ri+ 1j + c31U r ij- 1 + b U 31 rij + 1
H 12
H 2 sin2
( 18)
井眼围岩极限平衡分析
井壁不稳定分两种情况: 一是钻井液密度过低, 井壁发生剪切垮塌; 另一种是钻井液密度过高, 井壁 发生张性破坏。因此, 钻井液存在一合理密度范围, 上限对应于破裂压力, 下限对应于坍塌压力。钻井时 安全泥浆柱压力必须大于或等于地层的坍塌应力, 小于或等于地层的破裂压力。
+ b32 U ij + 1 + c32 U ij - 1 + g 32 U i+ 1j + 1 + h U 32 i- 1j - 1
+ f 32U + i+ 1j- 1 Q 32U i- 1j+ 1= v 31
( 14)
d 34U i- 1j + a 34U ij + e34U i+ 1j + c34U ij - 1 + b34U ij + 1
以某井井径为 12 cm 、原始地层平均含水量为 1. 4% 、泊松比为 0. 2、孔隙压力为 28. 12 MP a、H 1= H 2 = 56. 24 M Pa、v = 70. 3 M Pa、扩散吸附系数为 0. 000 051 79 cm2/ s 和表 1 中参数为基本计算参数, 岩石杨氏弹性模量( E ) 、岩石抗压强度等力学参数 随水化过程而变化。代入该计算程序, 可就水敏性地 层中坍塌应力、破裂应力进行计算分析。
+ b33 U rij + 1 + c33 U rij - 1 + g 33 U r i+ 1j + 1 + h U 33 ri- 1j - 1
+ f U + 33 r i+ 1j- 1 Q33 Ur i- = 1j+ 1 v 31
( 15)
式中: d31、a31、e 31、c31 、b31、b32、c 32、g32 、h32、f 32 、Q 32、d34 、
由于粘土矿物的吸水性, 使岩体力学性质变得不稳
定, 与纯岩石力学稳定性研究不同, 在泥浆滤液侵入
带内地层的岩石力学强度参数是 w ( r , t ) 的函数, 即 E = f 1 ( w ( r, t ) ) 、Co= f 2 ( w ( r , t ) ) , 随空间、时
间而异。这时上述方程不满足线—弹性、平面应变条
分析着手, 或从抑制泥页岩水化的新型处理剂和泥浆体系着手, 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 并取 得了一定成效。但 由于前 者没有考虑地层与泥 浆之间的物理—化学 作用, 忽略了 井壁围岩力学特征 将随水化程度不同 而不同; 而后 者 则没有考虑井壁岩石力学强度、围岩应力分布在井壁稳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此, 通过实验分析指出, 水 敏性泥岩 地层从钻井液中吸水、膨胀的过程, 是引起钻 井过程中井壁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以均匀各向同性的 线—弹性力学井壁 稳定性模型为基础和出发点, 引用 Y ew C H 等提出的 水化应力计算模型, 建立了求解水敏性泥岩地层井壁 围岩应力 分布的力学基本方程, 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可应用于泥岩地层井壁力学稳定性分析的相 应的计算程序。
由于测井响应是在地层压力、温度及一定的钻 井条件下测得的, 测井的每一个时刻都间接反映了 地层在钻井过程中所经受的各种变化, 反映了钻井 液与地层之间的一个作用状态。所以, 以测井数据为 基础, 对井眼围岩地层的力学特征进行研究, 在一定 程度上可以改进现有的岩石力学模型及强度判别准 则, 并能对水敏性泥岩地层钻井所用泥浆的防塌性 能进行实时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