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扫清字词障碍

合集下载

洛阳市中心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预习教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洛阳市中心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珍珠鸟预习教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珍珠鸟【自主识记预习案】一、查阅有关珍珠鸟的资料;了解作者。

二、自读课文第一遍:朗读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看拼音,写词语pénɡ sōnɡ huà kuànɡ jiāo nèn niǎo cháo()( ) ( ) ( )yán jiǎn fán mào xì nì xiōnɡ pǔ()() ( )()2。

在带点字正确的读音后画“√”花蔓(màn wàn)颤动(zhàn chàn)挨近(āi ái)好奇(hǎo hào)第二遍:默读课文,弄清课文主要内容。

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我”精心为它们()。

这对珍珠鸟生了一只可爱的雏儿.这小家伙在跟“我"相处后越来越( ),跟“我"越来越( ),由此,我悟出了一个道理:( )。

【合作探究学习案】疑探提纲:探究问题一:既然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为什么却不怕作者呢?学法指导:快速默读课文,找找珍珠鸟由“怕人"到“不怕人”的变化过程,用“——"画出来,并探寻其变化的原因,同桌之间说说哪句话、哪个词最能突出珍珠鸟的“怕人”或“不怕人”,并有感情地朗读.探究要求:积极讨论:小组长组织讨论,做到人人发言,认真倾听。

汇报要求:声音洪亮,饱含深情,清晰地表述汇报内容。

探究问题二:“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学法指导:联系上下文结合“小鸟”与作者的愉快相处的感受,并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

积极讨论:小组长组织讨论,做到人人发言,认真倾听。

汇报要求:声音洪亮,饱含深情,清晰地表述汇报内容。

【课堂延伸】小练笔:其实在这篇课文中作者留下了许多感兴趣的情境;请你任选一个发挥你的想象力,写一个片断,要写得让人读了就喜爱这些珍珠鸟。

怎么想就怎么写?①舒适、安全的巢.②可爱鸟雏儿。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3 桂花雨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3 桂花雨

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 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 才是香飘十里。
3 桂花雨
联系上下文,说说这些描写中 蕴含着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3 桂花雨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 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 香气,太迷人了。
3 桂花雨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3 桂花雨
chán

“纟”的起笔和“广”上面的 “、”齐平;右边“广” 的“丿” 要撇到绞丝旁的下面,穿插和避让。
3 桂花雨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3 桂花雨
dǒnɡ

“忄”的左“点”要在田字格的 横中线上;“董”的“艹”写得扁些, “重”写得大些,第二笔“长横”在 田字格的横中线上方,“重”的“竖” 笔在田字格的竖中线右侧。
3 桂花雨
课堂演练
一、请仿照例句写一段话。
例: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 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于是,我又想起了那天山的白云,还 有那秋天南归的雁群。
3 桂花雨
二、根据提示写内容。 花是故乡—— 香 月是故乡—— 明 山是故乡—— 青 水是故乡—— 绿 人是故乡—— 亲
3 桂花雨
3 桂花雨
第3自然段写摇桂花前母亲的担心, 可见这件事情在母亲心中的重要地位。
第4自然段写为 什么必须“摇”桂花。
第6自然段写桂花摇落后的享受。
3 桂花雨
领略“桂花香”
除了“桂花雨”,文中还写了 桂花的香气。默读课文,画出文中 具体描写桂花香气的语句,说一说 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教案反思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教案反思说课稿

3 桂花雨[教学目标]1.会认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会写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语文要素】4.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乡情怀。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2.理解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的含义。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会写4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说出桂花给“我”带来的回忆。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童年美好的事情更是一种享受,充满了乐趣。

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小院,感受让作者及她的母亲魂牵梦绕的桂花吧。

(板书课题,相机补充琦君的资料)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出示生字、新词卡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3.指导书写。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默读课文。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桂花雨”是什么意思?(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回忆童年故乡的桂花和与桂花相关的生活场景。

“桂花雨”是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2.划分文章层次,理清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儿时在故乡与父亲赏花,独爱桂花的香气。

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故乡院子里,写了作者童年时与桂花有关的回忆,主要写了作者与母亲和乡亲们一起享受“摇桂花”的乐趣。

第三部分(第7~8自然段):迁居杭州给母亲带桂花,忆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桂花雨。

第2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重难点)2.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怀。

一、衔接导入1.经过上节课的学习,哪位同学能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小时候和父亲赏桂花,给乡亲们送桂花、摇桂花,泡桂花茶和做桂花糕饼,在杭州捡桂花给母亲……)二、细读课文,探究解疑1.师:读第2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么写桂花的。

语文五年级上册21-古诗词三首

语文五年级上册21-古诗词三首

从颔联和颈联,我们知道,诗中明明写了浣 女渔舟,为什么还在首联说是“空山”呢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空山并不是什么都没有的山。而是山中树木茂盛,遮 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空山不见人”,更体现出这里的寂 静,清新,幽雅
这三联诗中,那两联可以作为画面的主体?请 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把画面具体地描绘出来。
聒碎乡心梦不成 心系家乡
写景叙事→抒情
主题概括
词人通过对远赴关外时,一路 所见的细致描写,表达了深深的 之情思。乡
拓展延伸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课堂演练一、判断对错。
1.纳兰性德是清代诗人。 ( ) √
2.这首诗中蕴含思乡的思想感情。 ( )√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一起解诗题 点明时间。
枫桥夜泊
点出活动。
点明地点。
你能说说诗题的意思 吗?
夜晚在枫桥停泊
一起解诗意

边 的
月落乌啼霜满天,
枫 树
江枫渔火对愁眠。你能说说这
联诗的意思
渔船上的灯火
么?
诗意: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 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思乡之心
故乡
诗意:帐篷外风声不断,雪花不住,声 音嘈杂打碎了思乡的梦,而相隔千里的 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啊。
gēn

不要读成四声
请同学们想象词中景色,再读这首词。 边读边思考:作者干什么去了?这首词的 主题是什么呢?
诗人跟随军队去关外了,很想念自己的家人。
这首词的主题是思乡。
读诗的上阙。诗人走过了哪些地方?这一路上 他走得容易吗?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将相和》教学设计(含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将相和》教学设计(含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将相和》教学设计(含反思)教学目标1.会认“相、璧”等16个生字,会写“召、臣”等12个生字,掌握“进攻、召集”等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理解三个小故事的前因后果。

3.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个性特点。

复述故事,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理解三个小故事的前因后果。

教学难点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个性特点。

复述故事,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相、璧”等16个生字,会写“召、臣”等12个生字,掌握“进攻、召集”等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理解三个小故事的前因后果。

3.学习第一个小故事“完璧归赵”。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1.同学们,我们是一个班集体,我们应该团结一致。

可如果同学们之间不团结会出现什么状况呢?生自由讨论师:看来,我们都知道团结的重要性了。

古人更知道这个,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文章。

(板书:将相和)2.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战国时期的赵国,有两个非常有名的人物:廉颇和蔺相如。

“将相和”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这两个人之间。

(出示课件3)(2)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看到课题,我想知道“将”“相”分别指谁?“将”“相”之间是怎样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

)二、快速默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生字:(要求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会组词。

出示幻灯,组词:)2.借助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

(无价之宝失信抵御理直气壮完璧归赵同心协力负荆请罪)三、浏览课文,整体把握。

(出示课件5)1.在书上画出“将”“相”分别指谁。

说说“和”是什么意思。

(“将”指大将军廉颇,“相”指上卿蔺相如,“和”是和好、团结的意思。

)2.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出示课件5)(本文主要讲了廉颇和蔺相如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故事。

)四、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出示课件6)1.本文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并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

语文五年级上册9-猎人海力布

语文五年级上册9-猎人海力布

互动课堂
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说一说你能 从中得到什么信息?
故事发生的地点
在内蒙古自治区,流传着一个 动人的民间故事。
故事的性质
主人公
从前有一个猎人,名叫海力布。他 热心帮助别人,每次打猎回来,总是把 猎物分给大家,自己只留下很少的一份。 大家都非常敬重他。
一个“总”字说明他的热心不是一朝一夕的, 正因为如此,大家才敬爱他,也正因为平时的 热心助人,才使得他在最关键的时候宁可放弃 自己的生命也要救乡亲们。
认识伏笔
什么是“伏笔”? “伏笔”是文学创作中叙事的一种手法,就是上
文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或者物,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 或事件预先做的某种提示或暗示,或者说是前文为后 文情节埋伏的线索。
认识伏笔
◆“伏笔”的作用? 好处是交代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让读者看到
下文时,不至于产生突兀、疑惑之感;有助于全文达到结 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 ◆答题模式:
~~~~~~~~~~~~~~~~~~
~~
为什么说“太好
了”呢?
能打到更 多的猎物
能更多的 分给大家
小白蛇说:“真的。但是
动物说什么话,您只能自己知
道。如果对别人说了,您就会
变成~一~~块~~僵~硬~~的~~石~~头~~。~~”~~~~~
~~~~~~~~~~~~~~~~~~~~~~~
~~~~ 第一次叮嘱海力布
人教版 语文 五年级 上册
9 猎人海力布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民间故事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我会认
chóu shì huǎng xī
报酬 发誓 谎话 牺牲
我会写
chóu zhēn dīng zhǔ tā
酬 珍 叮嘱

语文五年级上册18-慈母情深

语文五年级上册18-慈母情深

欣赏运用反复这一修辞手法的诗歌。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 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 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 瘦。
…… “要钱干什么?” “买书……” “多少钱?” “一元五角……”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 的手指数着。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细节描写
…… “要钱干什么?” “买书……” “多少钱?” “一元五角……”
人教版 语文 五年级 上册
18 慈母情深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背景简介
本文写的是20世纪60年代初的事。当时正值 国家困难时期,大多数老百姓的家境都很不好, 一元五角买本书在当时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六十年代初期掠影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我会认
pò zhèng yì
失魂落魄 挣钱 压抑
tuí
颓败
zào
噪声
脊背
识字游戏
词语解释
失魂落魄:形容惊慌忧 虑、心神不定、行动 失常的样子。本文指 “我” 想有一本书想 得入迷。
看他失魂落魄的样子,
真实令人同情。
怂恿:指从旁劝说鼓动别 人去做(某事)。多用于贬 义。文中指“我”劝说自 己向母亲要钱。
我明明看见是那个家伙怂恿 小刚打人。
疲惫
是指极度疲劳。
龟裂
本文指皲裂。人的 皮肤因为寒冷干燥 而布满裂纹。
语言描写 与母亲的对话写出了我找母亲的目的, 用短句的形式一问一答,表现出当时 环境的嘈杂也显示了工作时间的紧张。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 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动作描写 细节描写
两个掏字,表现了母亲听说我要买书后, 并没有迟疑,说明了母亲对我想要读书 的肯定。
皱皱的毛票,表现了母亲挣钱不易,龟 裂的手,表现了母亲工作的艰苦。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牛郎织女(一)》教案教学反思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牛郎织女(一)》教案教学反思说课稿

10牛郎织女(一)[教学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落”,正确读写“稀罕、监狱、酿酒”等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

【语文要素】3.展开想象,能把课文中写得简略的地方讲具体。

【语文要素】4.感受故事中蕴含的真挚情感,了解人们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教学重难点]1.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

2.展开想象,能把课文中写得简略的地方讲具体。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落”,积累本课词语。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说说牛郎和老牛是怎么相处的,他和织女是怎么认识的。

(重点)一、诗句导入1.学生说说是从哪里知道牛郎织女的故事的。

2.通过《乞巧》《鹊桥仙》《迢迢牵牛星》等诗句,引入课文。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运用上一单元学过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自由读文章,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学生交流,揭示讲故事要讲清楚故事的人物和情节。

3.学习生字词。

(1)读准字音。

(课件出示生字、新词)重点强调:“筛”读shāi;“酿”读niàng。

(2)认清字形,规范书写。

重点指导:“嫂”字右上部分“”的中间一竖底部出头。

三、理清脉络,详细复述课文1.初读课文,我们知道文中讲的是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故事的主体少不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那么人物有哪些?具体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呢?人物关系图:2.选读自己喜欢的部分,进一步梳理故事的叙事情节。

3.指导学生详细叙述牛郎织女相见相爱的过程。

(老牛开口道破天机——牛郎翻山过林来到湖边见到织女——牛郎借拿走织女纱衣留下织女,两人相见互诉衷肠——经过长谈,织女同意结婚——他们回到牛郎的草屋)4.以故事接龙的形式完成故事复述。

5.小结:我们可以利用人物关系图和关键词来梳理故事的主要情节,依据主要情节我们就可以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给别人听了。

第2课时◆课时目标1.复习巩固生字、新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