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有答案)
2024年青海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语文试卷(真题+答案)

青海省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为试题卷,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否则无效。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温馨提示:相信自己,沉着应对,把握时间,深思静答。
祝你成功!一、积累与运用(共33分)学校举办以“溯源黄河·青海长青”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一:溯源黄河·寻文脉为了深入传承黄河文化,学校将建设一条“黄河文化长廊”,请完成下面1-5题。
1.请你用楷书或行书将本次活动的主题“溯源黄河·青海长青”八个字正确写到下面的田字格中。
(2分)2.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次活动的主题,同学们对相关汉字的意义进行了查询。
下图是对“青”的意义阐释。
由此可知,“青海”一词中的“青”应理解为“蓝色”,但同学们认为现代汉语中“青海长青”中的“青”不仅指颜色及引申的“年轻”义,还可以有更多的内涵,如:______(1分)3.以下是学校“黄河文化长廊”中对“黄河精神”的解说,请你按要求完成下面的任务。
(每小题1分,共2分)作为九州水源之宗的黄河,养育了勤劳勇敢的华夏儿女,孕育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气质,传承着华夏文明______的文化根脉,是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源、文脉之源、幸福之源。
在华夏儿女心目中,黄河早已成为共同的精神图腾。
(1)文段横线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络绎不绝 B.生生不息 C.川流不息(2)文段中加点字“脉”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mài B.mò4.下图是班级为“黄河文化长廊”中黄河流域宗日文化彩陶图片展准备的海报,请选择你喜欢的一幅并说明理由。
(3分)我喜欢: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学校准备为“黄河文化长廊”题写一幅对联,请你选择恰当的下联()(1分)上联:追溯黄河文化之源下联:______A.文化灿烂海纳百川 B.文化滋养民族之魂C.传承千年文明之光 D.黄河文明灿烂辉煌活动二:山宗水源·悟精神为领悟黄河精神,赓续红色基因,班级开展了“阅读经典作品·领悟黄河精神”为主题的文学品鉴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2024年长沙市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长沙市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卷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学校开展爱心义卖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语文实践任务1.下面是某同学为义卖品写的推荐语,对加点字读音或字形分析正确的一项是()欢迎大家光临我们的展区,这里有琳琅满目的图书:精.典的文学名著、有趣的动漫读本……有惟妙惟肖.的泥塑作品:奔驰.的骏马、憨.厚的小熊……各个自出新.裁,别俱.一格。
所有商品一律打折.销售。
A.“惟妙惟肖.”的“肖”读xiào,“打折.”的“折”读“shé”B.“泥塑.”的“塑”读“suò”,“憨.厚”的“憨”读“hān”C.“精.典”的“精”应写为“经”,“奔驰.”的“驰”应写为“弛”D.“自出新.裁”的“新”应写为“心”,“别俱.一格”的“俱”应写为“具”2.班级住呢比制作义卖诗画书签,请你根据画面和寓意匹配诗文画面寓意诗文一朵洁净的莲花虽处浊世,亦保持高洁(1)__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远山·菊花·诗人悠然闲适,热爱自然(2)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3.下面是对某同学写的活动邀请信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邀请信尊敬的家长您好!①感谢您于百忙之中阅读我们的邀请信。
②山区孩子的教育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处心积虑帮扶山区教育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③为了支援山区教育,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行为,我校将举行爱心义卖活动。
④活动将于5月18日下午2点在学校体育馆举行。
⑤届时将有学生制作的书签,泥塑作品和手工花卉出售。
⑥请您务必来参加。
光明中学学生会2024年五月11日A.第②句中应将“处心积虑”改为“想方设法”B.第③句中应将“培养”改为“树立”C.第⑤句中逗号应改为顿号D.第⑥句应该为“敬请您参加”4.义卖展台前,某同学询问:“不倒翁为什么不倒呢?”请你根据物理课代表提供的下列知识,用简洁的语言予以解答。
(不超过50字)相关物理知识不倒翁的特点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作用在某一个点上,这个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文字版,含答案)

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初中学业水平(中.考)考试语文试题A卷(共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挚.爱(zhì)舵.手(duò)栩.栩如生(xǔ)B.游弋.(yì)藻.饰(zǎo)姗.姗来迟(shān)C.翘.首(qiáo)棱.角(líng)前仆.后继(pū)D.豁.亮(huò)映衬.(chèn)耐.人寻味(nài)2.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苏州园林的角落也有图画美:阶砌旁栽着几丛书带草,墙上漫延着爬山虎。
B.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胜利横渡长江。
C.石拱桥不但形势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上。
D.飞经亚洲,特别是经过中国上空时,我就会仔细地分辩大概到了哪个地区。
3.下面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马识途先生是名副其实....,意蕴深....的大师,他在艺术上有极高的造诣:他的小说别具匠心远;他的诗歌题材广泛,韵味十足;他的书法作品笔力遒劲,抑扬顿挫....。
这份功力既来自他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源于他对生活的深刻洞察。
A.名副其实B.别具匠心C.抑扬顿挫D.孜孜不倦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近日发射的“智慧天网一号”宽带通信卫星,将承担为多个应用领域提供更精准数据。
B.世界园艺博览会上,全球各地不同风情的园林景观,吸引广大市民前往参观的热情。
C.成都市旨在以建设世界赛事名城为目的,近年来先后举办了多项重大国际体育赛事。
D.为满足不同群体的多样化学习需求,成都市教育局大力建设全龄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5~8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2024年福建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福建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3分)1.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
(8分)(1)《〈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意是说“时光像流水一样,日夜不停”。
(2)郦道元《三峡》中描写山势起伏、绵延不断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崔颢《黄鹤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4)杜牧《赤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史事写自身,发议论,抒感慨。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9分)科技创新是生产力,文化创意也是生产力。
尤其是进入信息时代之后,人们的文化需求越来越复杂多元。
而文化创意几乎可以改变一切,可以(),“文化+”也就()了。
当然,文化是需要用创意的方式①(zuò)加法的,与科技创新有着不尽相同的规律和要求。
更重要的是,今天的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有着无法割裂、()的关系,一旦实现真正的融合发展,将会爆发出巨大的威力,②(shèn)至成为颠覆性的创新力量,改变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要成为发展新动能的双引③(qíng),科技和文化要真正融合发展,最大的挑战和最关键的瓶颈还是人的问题。
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在全社会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加强科学普及、文化普及和艺术普及的工作力度,还需要提高全社会尊重科技创新、热爱文化创意的意识。
这样双管齐下,才是养护人才和市场的两全之策。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①②③处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
(3分)(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无所不知水到渠成相辅相成B.无所不在水落石出相反相成C.无所不在水到渠成相辅相成D.无所不知水落石出相反相成(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某个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请写出这个动词并修改,但不得改变句子原意。
2024年辽宁省初中学业水平定心卷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4年辽宁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共23道题 试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注意: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17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停滞.(zhì) 分岐.(qí) 挣.脱(zh ēng)B. 弥.漫(mí) 燥.热(zào) 瞥.见(pi ě)C. 吞噬.(shì) 拾.级(shè) 瘦削.(xu ē) D. 瞭.望(liào) 粗劣.(luè) 炽.热(chì)( )(2分)油光可鉴.(ji àn) 锋芒必.露(bì) 形销.骨立(xi āo) 恍.然大悟(hu ǎng) 2.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文化遗产保护,不是把它们 ,而是要让它们活起来。
只有活起来才能焕发神采, 应有的生机;也只有活起来,才能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
加强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把责任扛在肩上, 落实在行动中, 可以获得更丰沛的文化自信, 能为中华文化永续灿烂贡献 应有的力量。
A. 置之不理 彰显 不仅 还B. 置若罔闻 突显 不仅 还C. 置之不理 突显 无论 都D. 置若罔闻 彰显 无论 都3. 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①读书就是用最低廉..的成本走最高级的成长路。
②它.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热爱与坚持。
③读书的目的不是让你马上取得很大的成就.. 而是让你成为一个十分有趣....的人。
④每天坚持读书,养成习惯....,久而久之,那些故事里的精气神,就会顺理成章变成你不凡 的见识和谈吐。
⑤在书页翻动之间,读书和不读书的人,已经走向了完全截然不同的人生。
A . “低廉”“成就”都是名词,“十分有趣”“养成习惯”都是偏正短语。
2024年陕西省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4年陕西省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
全卷总分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3.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和运用(共7小题,计24分)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学校“视频号”要录制主题为“绘魅力陕西铸时代梦想”的四集专题片。
你作为文字编辑,需要完成下面的任务。
【自然性灵】下面是第一集《嵯峨》的片首语,请解决其中的语言文字问题。
秦岭被誉为中华民族祖脉。
它以滂礴之姿,巍然于天地。
它自成气候,携着万千山河,横.贯东西,书写神话,见证历史,助力华夏以遒劲的姿态,漫溯.千年春秋,形成鼎盛之势……巍峨的太白、险竣的华山、厚重的骊山,不过都是秦岭涌起的浪花。
1.请确认片首语中加点字的读音。
(1)横.贯(A.hèng B.héng)(2)漫溯.(A.sù B.shuò)2.校对片首语时发现其中有错别字,请改正。
(1)滂.礴_________(2)险竣._________【人文气象】3.下面是第二集《神韵》的解说词,请补充完成。
漫游三秦,避近文人墨客,探访古今先贤,感悟人文情怀:(1)我们登上潼关古城,眺望群山,凝视黄河,张养浩笔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坡羊·潼关怀古》)的壮观景象浮现眼前;(2)与友人漫步西安古城墙,感受都市繁华,憧憬美好未来,吾辈坚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路难》其一);(3)远望古蜀之地,同挚友道别,一起为友情高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4)告别长安,坐高铁,穿秦岭,达汉中,拜谒武侯祠,诸葛亮出师北伐时铿锵的誓言——“攘除奸凶,____________,还于旧都”(《出师表》),依然萦绕在耳边;(5)“____________,再回延安看母亲!”(《回延安》)心中无数次默诵着贺敬之的诗句,乘飞机由陕南奔向革命圣地延安,畅饮延河水,拥抱宝塔山。
上海市2024年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试卷 附解析

上海市2024年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试卷34分)1.默写与运用(1)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2)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3),在乎山水之间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4)小张去夏日西湖游玩时,看见了美丽的花朵,浅浅的草坪,他可以用(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两句来表示。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庆历末,妖贼王则盗据甘陵,贾魏公镇北门,仓卒遣将引兵还城,未有破贼之计。
公日夜忧思,有指使马遂者白公曰:“坚城深池,不可力取,愿得公一言,公壮其言,遣行。
”见贼偶坐,为陈朝廷恩信:“尔能束身出城,公为尔请于朝,亦不失富贵。
若守迷自固,天子遣一将,提兵数千,不日城陷。
”辞甚激切,贼不答。
遂度终不能听,遂急击贼仆地,扼其喉几死。
2.甲文选自《》一书。
3.下列对词语含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①故不为苟.得也A. 暂且B. 假如C. 随便D. 已忘②遂度.终不能听A.度过B.揣测C.测量D.准则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5.下列对第一段划线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交代了战争发生的时间和地点B.表现出了战争胶着C.引出下文马遂前去与敌军谈判D.突出贾魏公的无能6.甲文用论证方法来论证观点,乙文马遂的行为符合甲文中的论点。
7.你认为乙文中马遂用“富贵”来与敌军谈判,是否有损他的形象?说说你的理由。
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暨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暨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题(A 卷)(含参考答案)(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题卷上直接作答。
2. 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3. 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学校开展“革命精神代代传”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探访英雄城市一踏上重庆的土地,你定会感到无比震撼:巍峨yì立的大山如刚毅果敢的男子,蜿蜒流淌的江水似妩媚多情的女子,他们互相níng 望,彼此衬托,相得益彰。
就是这样的一座山城,孕育了情感燥热,性格刚勇的重庆人。
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重庆建成了一座令人目眩神迷的魔幻之都。
他们血脉里的勇毅来自哪里?既来自地域文化的熏陶,又来自革命精神的浇灌。
①日本飞机的狂轰滥炸吓不倒重庆人,他们挖掘了无数的防空洞来抵御;②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压不垮重庆人,红岩先烈用生命和鲜血做出了响亮的回答。
瞻仰曾家岩50号,我们似乎看到了周恩来忙碌的身影;参观渣滓洞、白公馆,③我们似乎听到了革命先辈的殷殷嘱托……高山巍巍,江流有声。
④将在这里继续演绎英雄的故事,传承革命精神!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4分)yì田立蜿蜒( ) 妩媚 ( ) níng田望2.文段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 3 分 )A. 相得益彰B. 孕育C. 燥热D. 目眩神迷3.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①B.②C.③D.④4.请从以下三个诗句中任选一句,进行引用或化用,写一段话来讴歌先烈。
示例仅供参考,句式不限。
(4分)示例:革命前路山重水复,你们以坚定的信念,穿越重重迷雾,终于迎来柳暗花明。
(化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备选诗句:①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燮《竹石》)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缄(xián)默迸(bèng)发苗圃(pǔ)津(jīn)津有味B.哀号(háo)溃(kuì)退忐(tǎn)忑长吁(yū)短叹C.哺(bǔ)育诘(jié)问蓬蒿(gāo)歇(xiē)斯底里D.亢(kàng)奋啜(chuò)泣沉湎(miǎn)随声附和(hè)2、选出下列字音字形全对的一项是()(2分)A拮据扶夜工匠精神根深蒂固B栈桥睿智轻而易举格物至知C发窘狡黠浮想联翩不求甚解D伦理繁衍趋之若骛味同嚼蜡3、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张厂长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搞好产品质量的好建议。
B、在黄山游览,满目青山,进退维谷....,苍松凌空,飞泉漱石,让人深知黄山既险且秀的特色。
C、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D、任何个人的成就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较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2分)A、“鸥鸟亦知人意静,故来相近不相惊。
”在轰轰闹闹的现代生活中,厌烦了城市嚣音后,人们自然格外向往富春江那千金难买的宁静。
B、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神形兼备,充满生机。
”C、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D、“春雨惊春清谷天”,点出了春天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和谷雨的节气。
5、对“下”的词性的分析,正确的一组是:()(2分)老虎正要①下山,老猎人躲在石岩②下,抡起虎叉,突然给了老虎一③下。
A. ①动词②方位词③量词B. ①介词②方位词③量词C. ①动词②助词③量词D. ①介词②助词③量词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2分)A、《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中,“庆历”是宋仁宗的年号。
B、古人以九为阳。
九月初九有两个九,所以叫重阳。
C、“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官员的调动,有升有降,但“左迁”必是升职。
D、“文房四宝”是指笔、墨、纸、砚; “戏曲四行当”是指生、旦、净、丑。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晚上,我悠闲地在花园里散步,明亮的路灯戛然而止,四周一片漆黑,原来是停电了。
B、我国拟把足球学习情况纳入学生档案,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参考。
C、由于建成了公共自行车运行系统,为我市市民“绿色出行”提供了便利条件。
D、随着我市“阳光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极大地改善。
8、古诗句默写:(6分)①采菊东篱下, __________________ 。
陶渊明《饮酒》②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煜《相见欢》)③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处逢席上见赠》)④《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辛弃疾以“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
”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的雄心壮志。
⑤站在江边,微风轻拂,江水浩渺,波平浪静,一叶白帆悠然地飘荡在江面上,这恰似王湾《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的美景。
⑥在人生的旅途上,我们既有成功,也有失败,在成功与失败面前,我们应该像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
9.名著阅读(4分)一把火,在经典名著中摇曳生姿,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中,一把火烧了七七四十九天,练就了孙悟空的①____________;在翠云楼里,一把火烧得大名府人心惶惶,体现出“智多星”吴用的②__________(形象特点)。
一腔情,在经典名著中火花迸溅,为了兄弟之情,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救下了好友③____________(人名);一株生长在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草,为了报答赤瑕宫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情,脱去了草木形质化身为一名女子,这名女子就是④____________(人名)10、综合性学习(6分)为了加深对我国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的了解,我校九年级(3)班开展了一次以传统节日为专题的调查探究活动。
假定你是被调查的对象之一,请协助完成以下问卷。
中/华-资*源%库(1)从下列节日中找出我国传统节日,并注明其具体时间(示例节日除外)。
(2 分)重阳节元旦节元宵节母亲节清明节国庆节中秋节愚人节感恩节端午节【示例】清明节——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那一天,公历4月5日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任选一个传统节日,写出相关的一句诗,或一副对联,或一条俗语。
(2分)【示例】清明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现在的青年人都喜欢过洋节,如“情人节”“圣诞节”,你认为应该怎样吸引青年人重视传统节日?(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理解(40分)(一)樵夫词(5分)朱景素白云堆里捡青槐,惯入深林鸟不猜。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
11、前两句体现环境清静的景物有__________ , __________ 。
(2分)12、请赏析“竟挑蝴蝶下山来”一句的精妙之处。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8分)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2分)①得之则.生____ ②蹴.尔而与之____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及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万钟于我何加.焉而山不加.增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复前行,欲穷.其林C.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D.呼尔而.与之日出而.林霏开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简要概括文段中阐述的观点。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治国犹栽树(7分)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
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
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
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
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
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节选自《贞观政要》)[注释]①侍臣:周围的大臣。
②京师:京城。
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
③炀帝:指隋朝未代皇帝杨广。
④孜孜:勤恳的样子。
⑤稔:rěn,丰收。
1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2分)①征求不已.已 _________ ②惟.欲清净惟 _______18、翻译句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唐太宗的治国之道。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艾在端午(7分)①《诗经·采葛》曰:“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其中的“萧”与“艾”都是现在的艾。
艾是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常成群生于路旁、墙脚或草坪中,叶面绿色,叶背呈灰绿色,生有绒毛。
②艾,是端午节的主角,端午节的别名“艾节”,就是以艾命名的。
端午,又称端阳,其时正是寒暑气交互转换之时,蚊虫苍蝇滋生,细菌病毒繁殖,人易生病。
古时,人们缺乏科学观念,误以为一并皆由鬼邪作祟所致,所以古人称五月为“恶月”或“百毒月”,端午为“恶日”。
自古至今,艾在端午中受到人们的挚爱,人们用它招百福、辟邪祟、祛毒害。
③古代的一些经史书籍常有端午节“悬艾人、戴艾虎、饮艾酒、食艾糕、熏艾烟、洗艾浴”等民间习俗的记载。
每年端午节之际,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以防蚊虫,“避邪却鬼”。
④据专家考证,艾用于治病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我国现在的第一部方书,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记载有艾的疗效与用法,以后在历代本草中均有记载。
在我国盛产优质艾的湖北蕲州,至今还流传着“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谚语,孟子也说过:“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可见艾的药用价值。
⑤艾在端午,客观上也起到了卫生保健的作用。
有人把端午节作为古代“卫生节”,也是不无道理的。
20、文章以《诗经·采葛》开头,有什么作用?(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艾成为端午节“主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22、第④段首先采用了列数字和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艾用于治病有着悠久的历史;然后采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五)光明行(13分)杨轻抒母亲不知出去干什么了,我一个人独自扶墙出了家门,门外在下着雨,雨打在芭蕉上面,嘀嘀嗒嗒地响。
我已经没有心思听雨打芭蕉的美妙音乐了,因为我再也看不见那丛我亲手种植的芭蕉了。
以前我从没有想过什么叫做黑暗,没有,我抱怨过城市是那样的拥挤,天空有好多的灰尘,抱怨过房间是那样的窄小,人群中有那么多丑陋的面孔,然而当我终于看不见这一切的时候,我才突然发觉这一切是多么的珍贵!我从没想过我也许会在黑暗中度过我的大半生,从没!而今,我无论如何不能接受这一切,我独自走进了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