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植物的生殖与成熟

合集下载

第十章-植物的成熟、衰老与器官脱落

第十章-植物的成熟、衰老与器官脱落

第十二章植物的成熟和衰老生理一、名词解释衰老活性氧休眠一稔植物脱落正常脱落真正休眠多稔植物自由基胁迫脱落强迫休眠生物自由基生理脱落程序性细胞死亡二、写出下列符号的中文名称O 2 1 O 2 ? OH RO ? PuFA HbFeLFP P ? PP ? P (P )nP ? MDA JAMJ GSH-PX Vitc SOD POD CATGSH-R PCD三、填空题1. 活性氧是指性质活泼、氧化能力很强的含氧物质的总称,主要有()、()、()和(),植物体内活性氧主要是在()和()中产生的。

2. 植物衰老的类型包括()、()、()和()。

3. 细胞的保护酶主要有()、()、()等。

4. 膜脂过氧化产物是()。

5. 非酶类的活性氧清除剂(抗氧化剂)有()、()、()、()。

6. 植物衰老的最基本特征是()。

7. 叶片衰老最明显的标志是(),叶片衰老的顺序是从()开始,逐渐过渡到()。

8. 植物体内的氧自由基可分为两类,一是无机氧自由基,如()、()、();二是有机氧自由基,如()、()、()。

9. 在植物细胞内自由基产生的部位主要有()、()、()、()、()。

10. 自由基产生具有多渠道多途径的特点,可通过()、()、()和()四种作用产生。

另外,逆境条件如()、()、()、()等亦可引起自由基的产生。

11. 自由基对核酸的损伤主要通过()反应和()反应使碱基降解破坏,造成碱基缺失或使主链断裂而实现的。

12. 自由基对脂类的伤害主要表现为()作用。

13. 被称为衰老激素的植物激素是()、(),被视为死亡激素的物质是()、()。

14. SOD 是一种含金属的酶,根据含金属的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和()。

15. 在Cu-ZnSOD 中,Cu 与Zn 之比为(),酶的活力与()元素有关,酶结构的稳定性与()元素有关。

SOD 的作用主要是清除(),通过歧化反应,生成无毒的()和毒性较低的()。

八年级生物下册《植物的生殖》课件

八年级生物下册《植物的生殖》课件
详细描述
学生将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的花序和 花结构,了解花的组成、花瓣、花萼 、雄蕊和雌蕊等结构特点,以及它们 在植物生殖过程中的作用。
观察植物的种子结构
总结词
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结构,了解 种子的形成和发育过程。
详细描述
学生将观察不同成熟度的种子, 了解种子的内部结构和发育过程 ,以及种子的萌发和生长特点。
遗传多样性
有性生殖通过基因重组产生遗 传变异,增加遗传多样性,而 无性生殖不涉及基因重组。
适应性
有性生殖有助于适应环境变化 ,因为基因重组有助于产生适
应新环境的变异。
繁殖方式
有性生殖需要两性配子结合, 而无性生殖则通过分株、孢子 、不定芽等方式进行繁殖。
植物生殖方式的选择
环境适应性
植物根据环境条件选择合 适的生殖方式,如水分、
学习目标
了解植物生殖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掌握植物生殖的几种方式,包括 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理解植物生殖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以及植物生殖在农业、园艺等领
域的应用。
02
植物的有性生殖
植物有性生殖的概述
01
02
03
定义
植物有性生殖是指植物通 过精卵结合,形成受精卵, 进而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 方式。
特点
和推广。
加快繁殖速度
无性生殖可以加快植物的繁殖速 度,使得植物能够在短时间内大
量繁殖。
增加繁殖后代数量
无性生殖可以产生大量的后代, 使得植物种群的数量得到快速扩
张。
04
植物生殖方式的比较与选择
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比较
01
02
03
04
繁殖速度
有性生殖通常比无性生殖速度 慢,因为需要经过配子结合和

第九章第十章光形态的建成及植物的生长生理

第九章第十章光形态的建成及植物的生长生理

第十章植物的生殖生理一、名词解释l.花熟状态 2.春化作用3.光周期 4.光周期现象 5.光周期反应类型 6.长日植物(LDP)7.临界日长8.短日植物(SDP) 9.日中性植物(NDP )10.去春化作用 11.春化处理 12.春化素13.临界夜长(临界暗期) 14.光周期诱导 15.光周期效应 16.暗期间断现象二、写出下列符号的中文名称1.LDP2.SDP 3.NDP三、填空题1. 在短日照的昼夜周期条件下,在暗期用闪光进行暗期间断,则会产生______效应,从而促进________开花,抑制______开花。

2. 春化作用感受部位是______,而光周期感受部位是______,发生光周期反应的部位是______。

3. 在温带地区,春末夏初开花的植物一般为______植物,秋季开花的植物一般为______植物。

4.当光期长暗期短,或暗期为红光中断,均使Pfr/Pr的比值______,有利于开花刺激物的合成,引起开花。

长夜导致Pfr______而延迟开花。

5.SDP南种北引时生育期______,所以应引______熟品种,LDP南种北引时生育期______,所以应引______熟品种.6.高比例的Pfr/Pr促进______植物成花,抑制______植物成花;低比例的Pfr/Pr是在______条件下形成的,因此______条件促进______植物开花,抑制______植物开花。

7.大多数植物春化作用最有效的温度是______℃,去春化作用的温度是______℃。

8.光周期对植物性别分化有影响,长日条件一般诱导LDP______花分化,而诱导SDP______花分化9.植物激素也影响植物的性别分化,以黄瓜为例,用生长素处理,则促进黄瓜______花增多,用GA处理则促进黄瓜______花增多。

10.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一般是先开______,后开______。

11.在果树栽培中,常常应用环状剥皮,绞缢枝干等方法,使上部枝条积累较多的糖分,提高______比值,从而促进开花。

第10章:生殖0

第10章:生殖0
并发育成成体(性成熟的个体)的过程
蛙的受精卵分裂的过程
卵裂
卵裂
卵 裂
卵裂
卵裂
动物极
动物半球 囊胚腔
动物极
外胚层 囊胚腔 内胚层 原肠腔 中胚层 胚孔
植物半球
A 植物极 外胚层 原肠腔 缩小的 囊胚腔 动物极 中胚层 卵黄栓 胚孔 D B 植物极
外胚层 中胚层 胚孔 植物极
内胚层 原肠腔 C
内胚层
植物 半球
囊胚腔 动物 半球 外胚层 中胚层
原肠腔
内胚层
(二)、胚后发育
1、直接发育 2、变态发育
高等动物个体发育总结
受精卵
(动物半球细胞分裂快、细胞小、细胞多) 卵裂
胚 的 发 育
囊胚 (具囊胚腔)
动物半球细胞外包 植物半球细胞内陷
原肠胚 (具原肠腔、三个胚层、胚孔)
组织、器官分化 系统形成
(三)、睾丸功能的调节
(一) 下丘脑—垂体对睾丸活动 的调节 睾酮 FSH GnRH→ LH →睾丸
精子生成
(二) 睾丸激素对下丘脑负 反馈调节 (三) 睾丸的局部调节(较复杂)
二、附睾及副性腺
(一)附睾(epndidymis) 附睾是精子浓缩、成熟、贮藏和转运的部位。
(二)副性腺 主要的副性腺有尿道球腺、前列腺和精囊 腺3种。精子与附睾、精囊腺、前列腺和尿道球腺 的分泌物混合形成精液正常(男子每次射出精液约 3-6ml,0.2-4亿精子/ml,少于0.2亿个精子,不 易使卵子受精)。
(一)睾丸的生精作用




生精作用(spermatogenesis) 是指从精原细胞发育为精子的 过程。 曲细精管是生成精子的部位。 支持细胞提供营养, 保护与支 持生精细胞, 维持细胞分化, 发 育所需内环境的稳定。 生精细胞经历以下三个阶段生 成精子(人需两个月) 各种动物精子发生所需时间为: 绵羊49~50d,猪44~45d,牛 60d, 马49~50d,人70d。

植物的生殖与成熟—受精生理

植物的生殖与成熟—受精生理
开花季节:早春季节较多。 开花期:是指一株植物从第一朵花开放到最后一朵花开
毕所经历的时间。 各种植物每一朵花开放的时间也有长有短。
二、传粉
花粉囊散出的成熟花粉,借助一定媒介力量 ,被传送到同一花或另一花的雌蕊柱头上的 过程。
花粉的萌发需要通过柱头分泌物的刺激作用 和物质条件。
传粉可分为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
月见草,在柱头上30min后
芸香苷
连翘
槲皮苷
(实线:亲和,虚线:不亲和) 自花、异株同型花——不亲和
六、受精作用
1、概念:雌、雄性细胞,即卵细胞 与精细胞相互融合的过程。
大多数农作物的经济产量就是受精后 发育成的籽实,所以受精与否直接影 响作物产量。
2、受精过程
花粉管穿过胚囊壁进入个助细胞,将两个精 子和内含物(一个营养核、淀粉粒、脂类和 多糖等)经花粉管顶端的顶孔(如荠菜等)或侧 孔(如棉花等)释放到胚囊中(如下图),其中 的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合子,发育成 胚,另一个精子与极核结合,发育成胚乳, 完成双受精作用。
2.双受精生物学意义:
首先,2个单倍体的雌、雄配子融合在一起,成为二倍 体的合子,恢复了植物原有的染色体数目,保持了物种的相 对稳定性。其次,双受精在传递亲本遗传性,加强后代的生 活力和适应性方面具有较大的意义。因为精、卵融合把父、 母本具有差异的遗传物质重新组合。形成具有双受精的极核 发展成的胚乳是三倍体的,同样兼有父、母本的遗传特性, 生理上更活跃,并作为营养物质被胚吸收,使子代的生活力 更强,适应性更广。
种子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胚的现象称为多胚现象。
产生多胚现象的原因:
1、产生不定胚 2、胚囊中卵细胞以外的细胞发育为胚 3、由一个受精卵分裂成几个独立的胚 4、一个胚珠中发生多个胚囊

北京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十章第三节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殖和发育《3.种子的萌发》优秀教学案例

北京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十章第三节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殖和发育《3.种子的萌发》优秀教学案例
3.组织小组实验,让学生共同设计和完成实验,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反思与评价
1.在课程结束后,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调整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同伴评价,鼓励他们相互鼓励、相互学习,培养他们的评价能力和团队精神。
3.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反馈,指导学生进行改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二)讲授新知
1.通过PPT展示种子萌发的过程和条件,详细讲解种子萌发的内部和外部条件。
2.用实物或模型展示不同类型的种子,如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种子,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种子的结构。
3.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种子萌发的过程,并引导学生理解种子萌发过程中营养物质的转化。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并提出实验方案来探究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
北京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十章第三节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殖和发育《3.种子的萌发》优秀教学第十章第三节“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殖和发育《3.种子的萌发》”。在之前的课程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植物的结构和功能、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基本概念,并了解了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学生将学习种子的结构和萌发过程,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生命奥秘的热情。
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惜资源的意识,提高他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和责任感。
3.培养学生勇于尝试、坚持不懈的精神,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指导他们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植物生理学第十章生长生理

植物生理学第十章生长生理
1. 优点
⑴ 可研究外植体在不受植物体其它部分干扰下的生长和 分化规律。
⑵可用各种培养条件影响它们的生长和分化,以解决理论 上和生产上的问题。
2.特点
⑴取材少,培养材料经济。 ⑵人为控制培养条件,不受自然条件影响。 ⑶生长周期短,繁殖率高。 ⑷管理方便,利于自动化控制。
► 3. 培养条件:
(1)完全无菌:材料、培养基 (2)培养基成分:
丁香髓愈伤组织中加入适量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可以诱导分化出木质部。
低浓度2,4-D可促进胚胎原始细胞形成,抑制胚状 体进一步发育。
四、组织培养(tissue culture) 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分离并在培养基中培养
离体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的技术。 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A、无机营养物:无机盐类 B、碳源:以蔗糖为主,带用浓度2-4% C、维生素:不同材料对vit种类、数量要求不同。硫胺素
是必需的,其他如烟酸、维生素B6和肌醇等。 D、生长调节剂:必须是人工合成、稳定、耐热物质。如
2,4-D和NAA等。 E、有机附加物:非必需物质,如氨基酸、椰子乳汁等。 (3)温度:25-27℃ (4)光:依不同培养而定。
经济树种(茶、桑)、大豆、棉花等则要去尖、 打顶,以促进分支,增加产量;
白菜移栽需抑制根的顶端优势,便于水分、矿 质吸收;
萝卜不能移栽,目的是维持根的顶端优势。
应用:
果树整形修剪、棉花整枝、植物生 长调节剂(如TIBA)消除大豆顶端优势 增加分枝,提高结荚率。
三、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相关性
1、统一方面 营养生长是生殖生长的物质基础。只有根深叶茂,
极性导致的不均等分裂是发育分化得以实现的重要途径
A
B

植物生理学第10章植物生殖生理

植物生理学第10章植物生殖生理

增加适宜光周期诱导的天数,可加速花原基的发育,增加花的数目。
光周期诱导的光照强度远远低于光合作用所需要的光照强度,植物每天光周期开始与停 止的时间是太阳处于地平线下6。时的清晨与傍晚。
五、光对暗期的中断



日植Leabharlann 植物物又











暗期闪光中断对长日植物和短日植物开花的作用
暗期闪光中断对长日植物和短日植物开花的作用
中断暗期的闪光强度很低(日光的10-5倍或月光的3~10倍)。但是,光照强度低所 需时间长,反之则短(数分钟至几十分钟)。
以上实验说明,光周期中暗期长短对植物开花起决定作用,称之为临界夜长。
只要暗期超过短日植物的临界夜长,不管光期有多长,短日植物都能开花。如果用闪光 中断足以引起短日植物开花的暗期,短日植物就不能开花。
12小时。
在低纬度地区(如我国南方)没有长日照条件,所以只有短日植物。 在中纬度地区(如我国北方)长日植物和短日植物都有,长日植物一般在春末夏初开花, 而短日植物在秋季开花。 在高纬度地区,短日照时温度太低,所以只生存要求日照较长的植物。
栽培作物由于人工不断驯化,对日照长短的适应范围逐渐增大。 如晚稻是原始型,仍保持短日植物特性,而早稻和中稻发生的变异,称为日中性植物。 番茄原是短日植物,经长期驯化也变异称日中性植物。
判断植物光周期类型的方法: 临界日长(critical daylength):能使长日植物开花的最短日照时数或者能使短日植物开花的
最长日照时数。 临界日长不是12小时。 如短日植物苍耳的临界日长是15.5小时,长日植物菠菜的临界日长是13小时,如果将苍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植物的生殖与成熟一、练习题目(一)填空1.花粉中唯独缺乏的酶类是。

2.十字花科植物的花粉中,除五类内源激素外,尚富含。

3.成熟花粉的内壁含蛋白,外壁含蛋白。

4.对花粉管伸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的元素是、。

5.植物的花粉可分为两种类型:和;前者多为媒传粉植物,后者多为媒传粉植物。

6.被子植物的受精方式有三种:、、。

7.无融合生殖有三种类型:、、。

8.单性结实有四种类型:、、、。

9.种子成熟时,P、Ca、Mg等营养元素结合在上,该化合物称为。

10.无核果实的生长曲线呈,有核果实的生长曲线呈。

11.根据果实成熟过程中有无呼吸高峰,可分为两类:、。

12.在果实的果皮中存在的主要色素是:、、。

13.植物完成受精作用后,合子发育成,胚珠发育成。

14.连翘自花或同型花不育,是因为花粉中含有两种物质、。

15.引起禾谷类籽粒空秕的两个生理过程是、。

16.油料种子发育过程中,最初形成的物质是,以后转化为。

17.油料种子成熟过程中,酸价逐渐,碘价逐渐。

18.油料种子油脂合成过程中,先形成,后形成。

19.豆科种子中的蛋白质先暂存于,后定存于。

20.通常,低温、干旱条件下,小麦籽粒中蛋白质含量较;温暖湿润条件下,则淀粉含量较。

21.果实成熟后涩味消失是因为。

22.果实成熟后变软是因为。

23.虫媒植物的花粉富含色素,主要属于、。

24.跃变型果实在成熟期过程中释放。

25.种子内贮藏物质的组分常常与栽培地区及生态条件有关。

我国北方大豆的油脂中()高而低;南方大豆的油脂中低而高。

26.花粉落在柱头上,杂交不亲和时柱头乳突即产生,阻碍花粉萌发。

27.花粉的识别蛋白是在合成的,分布在花粉的;柱头的识别蛋白分布在。

28.影响花粉寿命的环境因子主要有、、。

29.存在于果实中的花色素有、。

30.使果实致香的物质主要有类、类。

(二)选择1.可育花粉比不育花粉含量高的糖类是()(1)果糖(2)葡萄糖(3)蔗糖(4)菊糖2.可育花粉比不可育花粉含量高的氨基酸是()(1)Val (2)Arg (3)Asp (4)Pro3.下列物质中,为花粉所特有的物质是()(1)花粉素(2)维生素(3)花色素(4)纤维素4.花粉中的识别蛋白是()(1)核蛋白(2)糖蛋白(3)脂蛋白(4)酶蛋白5.花粉中含量高的内源激素是()(1)CTK (2)IAA (3)GA (4)ABA6.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伸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的元素是()(1)B (2)Cl (3)S (4)N7.在金鱼草发现,引导花粉管定向伸长的元素是()(1)Fe (2)Mg (3)Ca (4)Mo8.组成花粉外壁的物质有()(1)纤维素、糖蛋白、角质、花粉素(2)纤维素、糖蛋白、胼胝质、花粉素(3)叶黄素、酯蛋白、胼胝质、维生素(4)叶黄素、脂蛋白、角质、维生素9.连翘是具长柱花与短柱花的两性花,下列组合完成授粉和受精的是()(1)长柱花×长柱花(2)短柱花×短柱花(3)长柱花×短柱花(4)短柱花×长柱花10.为延长寿命保持生活力,花粉应贮藏在()(1)低温、低湿、低氧(2)高温、高湿、高氧(3)低温、高湿、低氧(4)高温、低湿、低氧11.种子成熟过程中,结合于非丁中的营养元素是()(1)P (2)Ca (3)Mg (4)Fe (5)Cu 12.具呼吸跃变的果实是()(1)西瓜(2)葡萄(3)白兰瓜(4)柑桔(5)苹果13.属于非呼吸跃变类型的果实是()(1)桃(2)杏(3)草莓(4)柑桔(5)葡萄14.果实生长曲线呈双S型的植物是()(1)杏(2)草莓(3)桃(4)苹果(5)李15.果实生长曲线呈单S型的植物是()(1)杏(2)草莓(3)柑桔(4)苹果(5)李16.能够使果实具特殊风味的物质是()(1)酸类(2)脂类(3)醇类(4)醛类(5)醚类17.存在于果皮中呈红色,属于红色素类的色素是()(1)花翠素(2)番茄红素(3)胡萝卜素(4)辣椒红素(5)花葵素18.油料种子在脂肪形成过程中,先形成的是()(1)饱和脂肪酸(2)不饱和脂肪酸(3)游离脂肪酸(4)结合脂肪酸(5)多元脂肪酸19.果实成熟过程中,果肉变软的原因是()(1)淀粉减少(2)果胶分解(3)单宁被氧化(4)酸类转化(5)色素增加20.未成熟果实往往带有酸味,原因是液泡中存在大量()(1)柠檬酸(2)草酸(3)苹果酸(4)氨基酸(5)酒石酸21.植物花粉外壁的主要组成物质有()(1)纤维素(2)果胶质(3)花粉素(4)角质(5)糖蛋白22.受精后,胚珠及子房的代谢变化有()(1)呼吸速率下降(2)呼吸速率上升(3)IAA剧增(4)大量养分运往子房(5)分解代谢旺盛23.油料种子成熟时,其贮藏物质的转化过程是()(1)随糖类较少脂肪增多(2)随脂肪减少糖类增多(3)随糖类减少蛋白质增多(4)随饱和脂肪酸减少不饱和脂肪酸增加(5)随不饱和脂肪酸减少饱和脂肪酸增多24.肉质果实成熟过程中物质转化主要表现在()(1)果实变软(2)涩味消失(3)香味产生(4)酸味减少(5)甜味增加25.植物受精作用的特点是()(1)双亲遗传性(2)细胞全能性(3)精卵选择性(4)物质可塑性(5)花粉多重性26.花粉萌发和花粉管伸长的条件是()(1)蔗糖(2)硼(3)胡萝卜素(4)维生素(B1、B2和C)(5)锰与铜27.鉴别花粉生活力的方法有()(1)TTC法(2)I2-KI法(3)过氧化物酶法(4)红墨水法(5)BTB法28.鉴别种子生活力的方法有()(1)TTC法(2)I2-KI法(3)荧光法(4)红墨水法(5)BTB法(三)判断1.小麦可育花粉中含大量精氨酸,不育花粉中则含大量脯氨酸。

2.水稻、小麦等作物的花粉呈球形且遇碘变蓝,为正常的可育花粉。

3.通常,花粉较耐低温而不耐高温,柱头较耐高温而不耐低温。

4.外源ETH能够诱导非跃变型果实产生更多的ETH,促使果实成熟加快。

5.通常,花粉寿命要比柱头维持授粉能力的时间短一些。

6.高温有利于油料种子中形成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因而碘价升高。

7.授粉之后,花柱中的IAA含量激增。

8.诱导金鱼草花粉管伸长的向化物质是镁。

9.凡是不经受经过程而形成的果实均为无籽果实。

10.花粉与柱头是不亲和的,柱头表面迅速产生胼胝质沉积,阻碍花粉管进入花柱。

11.草莓是由花托发育而成的假果,其果实膨大离不开IAA。

12.采用TTC法鉴定花粉生活力,显出红色越深生活力越强。

(四)名词二核花粉与三核花粉受精作用自交不亲和性花粉识别蛋白授粉作用双受精单性结实蒙导花粉相互识别受精多重性呼吸跃变混合花粉授粉法帽区无融合生殖双S曲线群体效应雄性不育花粉萌发(五)问题1.花粉中的色素属于哪类物质?有何作用。

2.花粉中富含脯氨酸,有什么作用?3.连翘因何自花不育?4.试说明授粉后雌蕊中IAA含量激增的原因。

5.油料种子成熟时,脂肪代谢有何变化?6.果实成熟过程中呼吸速率有何变化?试说明其可能机理。

7.果实成熟过程中,各类物质发生怎样的变化?8.试述果皮颜色在成熟过程中的变化。

二、参考答案(一)填空1.与光合直接有关的酶类16.糖类(碳水化合物)、脂肪2.BR17.降低、升高3.酶、糖18.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4.B、Ca19.荚皮、种子5.淀粉型、脂肪型、风、虫20.高、高6.珠孔受精、合点受精、中部受精21.单宁转化(被氧化)7.单倍体胚、二倍体胚、不定胚22.果胶质转化8.天然、刺激、人工、假23.类胡萝卜素、类黄酮9.肌醇、非丁(植酸钙镁)24.ETH10.单S形、双S形25.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11.跃变型、非跃变型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12.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色素26.胼胝质13.胚、种子27.绒毡层、外壁、乳突14.槲皮苷、芸香苷28.温度、湿度、O215.未完成受精作用、养分供应不足29.花葵素、花翠素或运输受阻30.酯类、醛类(二)选择1.(3) 8.(1) 15.(2,3,4) 22.(2,3,4)2.(4) 9.(3,4) 16.(2,4) 23.(1,4)3.(1) 10.(1) 17.(1,5) 24.(1,2,3,4,5)4.(2) 11.(1,2,3) 18.(1,3) 25.(1,3,5)5.(2) 12.(1,3,5) 19.(1,2) 26.(1,2,3,4)6.(1) 13.(3,4,5) 20.(1,3,5) 27.(1,2,3)7.(3) 14.(1,3,5) 21.(1,3,4,5) 28.(1,2,3,4,5)(三)判断1.× 4.× 7.√ 10.√2.√ 5.√ 8.× 11.√3.√ 6.× 9.× 12.√(四)名词二核花粉与三核花粉:含有1个营养细胞和1个生殖细胞的花粉叫二核花粉,如木兰科、百合科和蔷薇科的花粉;含有1个营养细胞和2个生殖细胞的花粉叫三核花粉,如菊科、禾本科与十字花科的花粉。

授粉作用:指发育成熟花粉落在雌蕊柱头上并能萌发的过程。

授粉能正常进行,常常与柱头的授粉能力、花粉与柱头的相互识别、花粉萌发和花粉管伸长有关。

相互识别:指落在柱头上的花粉,通过物理或化学的信号,从柱头获得必要的信息,并加以表达(亲和性)。

凡杂交亲和的植物,花粉与柱头能够相互识别;否则,相互排斥。

帽区:指花粉管伸长过程中,其先端有一较透明的半球区域。

只有处于伸长生长状态时,帽区才存在。

群体效应:指落在柱头上的花粉,密度越大萌发比例越高,花粉管伸长越快的现象。

受精作用:指雌雄两性细胞(配子)互相融合形成合子的过程。

双受精:指植物的一个精子与卵子融合形成合子(胚),另一精子与极核融合(形成胚乳)的现象。

受精多重性:指落在柱头上的花粉多数萌发,多数花粉管伸长,多数精子进入胚囊的现象。

无融合生殖:亦叫无配子生殖,指不经受精作用而产生有籽果实的现象。

包括单被体胚无融合生殖、二倍体胚无融合生殖和不定胚无融合生殖。

雄性不育:指受遗传控制或环境影响而导致花粉败育没有受精能力(但雌蕊发育正常)的现象。

自交不亲和性:指在同一朵花中花粉落在柱头上不能正常受精,不能获得种子的现象。

单性结实:指不经受精作用而子房膨大形成无籽果实的现象。

包括天然单性结实、刺激性单性结实、人工诱发单性结实、假单性结实。

呼吸跃变:指随着果实的成熟,呼吸速率初期降低,中期升高,后期又将低的现象。

双S曲线:桃、杏、李等有核的果实具有两个迅速生长期,其生长曲线呈双S形。

花粉萌发:在适宜的条件下,花粉内壁物质通过外壁的萌发孔向外突出而形成花粉管的过程。

花粉识别蛋白:指位于花粉外壁能够与柱头感受蛋白相互作用而决定花粉是否萌发的蛋白质。

蒙导花粉:为克服种间杂交不亲和性,在具生活力的不亲和花粉中混入一些被杀死(采用甲醇)的亲和花粉,使柱头被蒙骗,不能识别不亲和的花粉,以便克服杂交不亲和性,实现受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