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解题技巧与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2024年高考语文(新高考1、2卷、全国甲卷)语言文字运用真题评析+考情分析+备考策略+类题练习课件

2024年高考(新高考1卷,2卷、全国甲卷卜)语言文字运用真题答案+解析+类题+方略PART真题透视012024年新高考I卷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当你觉得劳累而懒得说话,情绪、胃口不佳且脑子不转时,往往是身体在提醒你;“电量已经触底,需要立即充电。
"常用的充电方式,包括合理睡眠、适度运动、调整饮食等多种,其中睡眠最为重要。
①如果睡眠不足和睡眠过度都会加重人的疲惫感,②引发多种疾病,③所以,④通过睡眠如何快速让自己精力充沛,⑤才是问题的关键。
睡眠时长是保证身体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
至于每天要睡多久才能保证身体健康,相信喜爱健康科普节目的人,都已经耳熟能详了。
实际上.我们所需的睡目民时长是A的.有人不睡够9个小时难以清醒,有人睡上4个小时就能活力满满;有人睡了很长时间仍然精神萎靡,有人只要打个盹儿就能B。
因此,能够保证自己心情舒畅、精神饱满的睡眠时长,就是最适合自己的睡眠时长。
睡眠不足会导致疲劳无法缓解而残留下来,长此以往,疲劳会像负债一样逐渐累积并且利上滚利,掏空你的“家底",进而引发多种疾病。
(甲)也彳艮简单:在节假日睡到自然醒,记下你的睡眠时长,然后减去工作日的睡眠时长,如果多出2个小时以上,即说明你正处于“睡眠负债"的状态,需要及时补充调整。
但另一方面,一次性补充过多的睡眠,又会扰乱人体生物钟,使你的睡眠质量大打折扣,同时引发新的疲劳。
所以对于“睡眠负债〃,要采取“分期偿还〃的方式求得解决。
其实,(乙)。
如果质量不佳,睡眠时间再长也难以恢复疲劳。
而提高睡眠质量的方法有很多种,如在固定时间起床,以调整身体节律;在睡眠前洗热水澡,以尽量放松身心。
只有睡得够,睡得好,坚持不懈,才能从“感觉身心疲惫"成功转化成“感觉棒极了"O18.文中第一段用“电”比喻人的精力体力,使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
请以“云”为本体写一个句子。
要求:语意完整,使用借喻;借喻贴切,表达流畅。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语言文字运用新题型刷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语言文字运用新题型刷题练习题汇编(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楼,是我国古代建筑形式中最为雄伟高大的一种。
据历史文献记载,黄帝就曾建造了高大的十二楼,秦建造了齐云楼,汉武帝建造了井干楼,都非常高大。
几千年来高楼巨构不知凡几。
《说文解字》上解释说“楼,重屋也”,就是说重叠起来的房屋。
《尔雅》上解释说“狭而修曲日楼”,意思是楼的平面有曲折长短不同的变化。
《释名》上解释说“牖户洞开,凄凄然也”。
意思是楼的门窗开闭豁大通畅。
古人每以“琼楼玉宇”来形容建筑物之华丽,可见楼不仅是高大修曲,而且也装饰华丽。
作为古代的一种高层建筑,①,有城楼、角楼、观楼、钟楼、鼓楼等。
②,如观楼登临眺望,钟楼鼓楼报时,角楼报警等。
而城楼的用途除了显示财富和权势,主要是为了防御外敌。
而且城楼③,如箭塔和炮塔,这些塔就是抵御外敌的战斗堡垒。
1.结合文段的信息,给“楼”下定义。
不超过40个字。
2.在上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东西方文化不同,艺术的表现也不同。
一般来,东方艺术重主观,①。
表现在绘画上,西洋画重写实,重形似,而中国画重神韵,重意境。
中国画通常_②。
这看起来是以题材为标准类,其实是用艺术表现了一些独特的观念和思想,即中国画概括了自然和人生三个方面:人物画表现的是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山水画表现的是③,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花鸟画则表现大自然的各种生命与人的和谐相处。
中国画的分类,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观念和审美观。
中国画讲究虚实相生的意境美。
老舍曾请齐白石以“蛙声十里出山泉”为题作画,十里蛙声,如何入画?潺潺山泉,如何表达?白石老人思考良久,终于画成了一幅经典之作:六尾蝌蚪在山峦映衬下的山涧内的乱石之中不断涌出的潺潺清泉里摇曳着尾巴顺流而下。
看过此画的人无不拍案叫绝。
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共15题,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练习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6分)科学素养与媒介素养,一个属于自然科学领域,一个属于人文社科领域,两者的字面意义似乎有着。
然而,科学素养与媒介素养其实是的。
当科学理论与技术作用于社会,( );而媒介素养如果脱离了科学基础,就难以对社会面貌形成客观认知。
科学素养和媒介素养有许多共通性。
比如,科学与传播都需要质疑精神。
科学上的权威理论要接受质疑,被后人不断完善,甚至最终被否定;同样,对信息传播也需要养成质疑的习惯。
如果受众看到食品安全的信息,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更不至于被谣言蒙蔽。
食品安全谣言,有的历经反复辟谣,依然在某些情况下。
一个谣言传播的时间越久、范围越大,彻底消除其危害的难度就越大。
每一个公民都有阻止谣言传播的责任,尤其在新媒体时代,加强对网络信息的辨识能力,不助长谣言传播的气焰,提高科学素养和媒介素养,应当成为现代公民最基本的角色认知。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大相径庭相反相成盛气凌人满城风雨B.天壤之别相辅相成来势汹汹甚嚣尘上C.大相径庭相辅相成盛气凌人甚嚣尘上D.天壤之别相反相成来势汹汹满城风雨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才牵涉到传播方法和路径,直接关系到公众媒介素养B.就直接关系到公众媒介素养,牵涉到传播方法和路径C.才直接关系到公众媒介素养,牵涉到传播方法和路径D.就牵涉到传播方法和路径,直接关系到公众媒介素养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受众如果看到食品安全的信息,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更不至于被谣言蒙蔽。
B.如果受众看到食品安全的信息,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至于被谣言蒙蔽,更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
C.受众如果看到食品安全的信息,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至于被谣言蒙蔽,更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历年高考真题专项(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阅读)练习(附答案)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历年高考真题专项(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阅读)练习一、[2024·安徽省黄山市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书法在古代的影响是超越社会藩篱的。
①师宜官在酒店墙上写字,写完还得亲自把字铲去,把墙壁弄得 A ,但店主和酒保并不在意,他们也知书法,他们也在惊叹。
曹操破荆州后特意寻访梁鹄,把他的字悬挂在营帐中, B 之余细心观赏。
在这里,甚至连政治军事大业也与书法相依相伴。
古人苦练书法,也就是在修炼着自己的生命形象,就像现代西方女子终身不懈地进行着健美训练,不计时间和辛劳。
由此,一系列现代人难以想象的奇迹也随之产生。
②传说有人磨墨写字, C ,把贮在屋檐下的几缸水都磨干了;有大家洗砚,把一个池塘的水都洗黑了;有人边走路边在衣衫上用手指划字,把衣衫都划破了。
③唐代书法家怀素练字,用坏的笔堆成了一座小丘,他索性挖好一个坑来掩埋,起名曰“笔冢”。
没有那么多的纸供他写字,就摘芭焦叶代纸,据说,近旁的上万株芭蕉都被他摘得光秃秃。
④书法展现了一种生命状态的喜悦。
“非人磨墨墨磨人”,是啊,磨来磨去,磨出了一个个很地道的中国传统文人。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成语。
答:2.下列句子中的双引号和原文“笔冢”中双引号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光大”。
B.苏东坡蓄墨成癖,曾自言“余蓄墨数百锭,暇日辄出品试之”。
C.于是乡下人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作“天窗”。
D.我们部队拯救日本小姑娘的故事,就一直留在我的记忆之中。
这是激烈的战火中一个很有意义的“插曲”。
3.“古墨轻磨满几香,砚池新浴灿生光”这两句古诗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 )A.①处 B.②处C.③处 D.④处二、[2024·安徽省黄山市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5题。
在恒冰覆盖的南极洲东部,有一个巨大、神秘的墙体绵延数千公里,被称为南极墙。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4(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作为新经济新业态,直播带货搭乘移动互联网快车,可谓①(填成语)。
但直播中的“翻车事件”也②(填成语)。
除了产品质量问题,直播带货中的“槽点”,主要集中在明星带货涉嫌刷单造假、售后服务满意度低、体验较差等方面。
有的玩起套路直播、靠演技忽悠消费者,有的不惜下血本造假、靠虚假数据忽悠投资人……这些乱象不铲除,如何支撑起直播经济的繁荣?直播经济,首先应该是信任经济、法治经济。
在这一点上,不论是头部带货主播,还是正在成长中的从业者,都要坚守原则底线,保持清醒认识。
直播带货本应该是一个良好的产品展示窗口,给商家带来全新的流量入口。
如果忽视了对售后服务的提升,对产品质量的把关,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那么也就会沦为“一锤子买卖”,注定无法长久。
对直播从业者来说,能够③(填二字词语)数量庞大的粉丝并不容易,越是如此,越应该珍惜消费者的信任,越要对自己所卖商品负责。
那种只注重流量不注重质量的做法,甚至把粉丝当韭菜来收割的想法,将会透支消费者的信任,损害行业发展的基石。
要知道,失去信任,再大的主播也会被市场4(填二字词语)。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或成语。
(4分)2.文中句子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4分)3.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我们齐声朗诵起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B.对政治的敏感,对生活的敏感,对性格的敏感……都是作家必须要有的素质。
C.在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里,假如突然看见一缕炊烟……D.她磕磕巴巴地说:“可是……太太……我不知道……你一定是认错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昆明教场中路的蓝花楹,由昆明植物研究所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从国外引进,花期在4~6月。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练习(共34题,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创新是数字劳动的重要推动力,。
,,,提供更高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持续创新创造成为必然要求。
①信息流动的速度实在太快②及时深入地洞悉顾客需求和期望③它包括对产品、系统、流程、营销和人的持续改善④有价值的技术和创意转瞬即逝A.③④①②B.③④②①C.④③②①D.③①④②2.学校组织“《红楼梦》演出季”活动,某学生小组改编“宝玉挨打”情节参加演出,他们力求台词符合原著中人物的身份与性格。
以下台词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黛玉对宝玉说:“早就对你说过,你真是执迷不悟!”B.宝钗对宝玉说:“这次活该你挨打,就是自食其果!”C.贾母对贾政说:“你想想,你父亲是怎么管教你的!”D.王夫人对贾政说:“我现在就死给你看,一了百了!”3.小明想选一副对联挂在书房,提醒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轻率冒失,以下选项中合适的一联是()(2分)A.立定脚跟撑起脊;展开眼界放平心。
B.鹰隼入云睐所向;骅骝得路慎于平。
C.反观自己难全是;细论人家未尽非。
D.为人竖起脊梁铁;把卷撑开眼海银。
4.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纪念馆筹建历时3年。
有关部门广泛征求了各方专家意见,,,,。
该馆的开放为本市又增加了一个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红色课堂。
①对展陈大纲进行了修改完善②对布展设计进行了优化提升③“风雨经远里,军史丰碑地”的主题鲜明突出④通过图文、实物、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讲述中央军委将近8年的历史变迁A.①②④③B.①②③④C.②①③④D.②①④③5.学校新建一座亭子,想要悬挂一副楹联,以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志存高远,你认为合适的一联是()(2分)A.读书作文,我用我法;蒔花种竹,吾爱吾庐。
B.无事且从闲处乐,有书时向静中观。
C.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D.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历年高考真题专项(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阅读)练习(附答案)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历年高考真题专项(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阅读)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走过冬天的旷野,我常常惊讶于自己能如此幸运。
在难得的安静中,我见到一棵棵光秃秃的树。
它们默然无言,凌寒而立,我不由注目沉思。
那有章法的线条历历在目地浮现眼前,有无限任人驰骋的想象空间。
走一路看一路,我在欣赏大自然这位艺术家的杰作,一棵棵树,千姿百态,构成一幅幅 ①的画。
它们一次次撞击着我的心灵,给我带来精神享受。
四时之景有 ②的颜色,不经意间转换画风,使人常见常新。
而在冬景中,树是画面的主体,日月星辰都是衬托,流水、小鸟和风早已成为点缀。
我选择性地把目光投向那片有一种沧桑之美、仿佛能给人以意志的萧索的草木。
我爱看松树、杨树、银杏树、枫树等,看一切落叶乔木与灌木,寻找它们的深刻寓意。
看啊,那些枝条纵横交错,只是枝条上的树叶早已凋落,只留下 ③的空隙,阳光就被这些空隙切割成千万缕的光丝,从树间投射下来。
此时,我想透过这无数的空隙一窥树的心魂,追寻它的心路历程。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答:2.请将文中画横线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
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答: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很多人以为,玻尿酸只能由外部注入人体,其实, ①。
玻尿酸又叫“透明质酸”,是细胞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体内广泛分布,发挥着多种生理功能。
一个成年人体内的玻尿酸有15克左右,它主要分布在皮肤、关节、软骨、眼睛、结缔组织等处。
这些玻尿酸会定期替换,比如皮肤里的玻尿酸每天会替换20%左右,可见人体自身的玻尿酸合成量是相当可观的。
一提起玻尿酸的用途, ②。
可事实上,玻尿酸的用途远不止于此,它已成功用于美容整形之外的眼科、骨科、烧伤科的医疗实践中。
在国外,它还经常被添加到食品和膳食补充剂中。
那么吃了这些玻尿酸食品能否达到美容护肤、保护关节的效果呢?欧洲食品安全局对此进行了专门的评估, ③。
2024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语言文字运用(新题型解析+练习)

2024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语言文字运用(新题型解析+练习)全国甲卷语用题回顾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本题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1题。
事有凑巧,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方,我听见过三位老师讲“破釜沉舟”这个成语。
第一位教师是这样讲的:“‘破釜沉舟’表示坚决的意思。
做事一定要坚决。
无论做什么,只要是正当的、应该做的事,就必须抱定只许前进而不许后退、只许胜利而不许失败的决心,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成功。
如果(),工作还没开始就准备下失败的退路,那样一定不会成功。
①当然,②前进的目的必须正确。
③在这一点上,④我们不能跟古人相提并论。
由于时代的局限,古人,尤其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人,做事的目的在今天看来很多是成问题的,下定决心做好事是应当的,如果坚决做坏事,那就不应当了。
”第二位教师是另一种讲法,他说:“‘釜’就是锅,‘舟’就是船。
‘破’和‘沉’都是动词。
‘破釜’是‘使釜破’的意思,也就是把锅砸碎;‘沉舟’是‘使舟沉’的意思,也就是把船凿沉。
这样用法的动词叫作‘使动词’。
同是做饭的工具,古代叫‘釜’,现代叫‘锅’;同是水上运输工具,古代叫‘舟’,现代叫‘船’;这是古今词汇的演变。
像古代叫‘冠’,现代叫‘帽子’,古代叫‘履’,现代叫‘鞋’,都是这种情形。
曹植《七步诗》里有‘豆在釜中泣’的句子,,这里的‘釜’和‘舟’跟‘破釜沉舟’里的‘釜’和‘舟’意思相同。
”第三位教师讲得比较简单,话说得比较少。
他这样讲:“项羽渡河进攻秦朝的军队,渡河之后,把造饭的锅砸碎,把船凿沉,断了自己的退路,以示有进无退的决心,终于把秦军打败了。
后来大家就用‘破釜沉舟’这个成语表示下定最大的决心,不顾任何牺牲的意思。
”17.将下列俗语填入文中括号内,恰当的一项是(3分)A.干打雷不下雨 B.又吃鱼又嫌腥C.前怕狼后怕虎 D.首尾不能兼顾18.文中画横线的语句中有一处表述不当,请标出原句序号后再做修改,并使修改后的语句与上下文的衔接流畅自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协议”指国家、政党或团体间经过谈判、协商后取得的一致意见:“协约”指协商订立的条约。与“达成”搭配,可用“协议”;与“签订”搭配,应选用“协约”。
3. 看语法规定
7. 看使用对象
有些词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有的对人,有的对物:对人当中有的对己,有的对人;对物当中,有的对“具体事物”,有的对“抽象事物”,如果把握不准,就极易误用。如:
欣赏是一种处世哲学,在你得到赞赏的同时,千万别____(A.吝啬 B.吝惜)你对别人的赞赏,因为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欣赏,共同进步。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语言文字相异词素
题目中需要辨析的词语,往往既有相同的词素,也有相异的词素。所以,考生必须紧紧抓住相异的词素,并细心甄别,才能做到准确选用。如:
国家有关部门的____(A.监测 B.监控)结果表明,广东大亚湾核电站运行一年,废液、废气排放量均大大低于国家标准。
5. 看感情色彩
词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为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三类。在使用过程中必须搞清褒贬色彩,否则容易造成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的错误。如:
像孩童第一次睁开眼睛看见阳光,作者目光是那样惊喜,____(A.充斥 B.充溢)着饱满的生气。
“充斥”指充满、塞满,含贬义(厌恶意)色彩;“充溢”指充满、流露,含褒义。“饱满的生气”含褒义色彩,所以应选用“充溢”。
4. 看前后照应
实词的使用要契合语境,就必须注意与上下文的照应,它既包括语意上的照应,也包括事理上的照应。如:
面对“两会”代表、委员的依法____(A.质对 B.质询),有的官员虽然还不能圆满答复,但都表现出虚心接受、认真反思的态度。
“质对”指对证,对质;“质询”指质疑询问。例句下文的“还不能圆满答复”与“质疑询问”相照应,所以应选用“质询”。
“吝啬”多用于具体事物:“吝惜”既可用于具体事物,也可用于抽象事物。“赞赏”属于抽象事物,所以应选用“吝惜”。
二、语言运用衔接题(选择题)解题技巧
【技巧点拨】做语言连贯题,既要注意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与衔接,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还要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辨别文段的整体语脉和内在思想的连贯性。做到话题
1.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搭配不当,“事件”不可以“批评教育”)
2.我们家乡美丽而富饶,这里土地肥沃,特别适宜种果树、棉花、甘庶,此外,还适宜栽种梨树和枣树。(分类不当,“梨树和枣树”都是“果树”)
3.全厂职工讨论和听取了厂长关于改善经营管理的报告。(语序不当,应为“听取和讨论”,有时间上的先后关系)
3.表示序数或主次轻重关系的词语。如“第一、第二……”、“首先、其次、再次”根据主次轻重来确定句子的先后顺序;
4.关键词语的重复出现,相同句式的重复出现,这些句子应是紧密相连的,也能确定句子的先与后的顺序。
三、语言文字运用病句修改题(选择题)答题技巧
一、出现了并列的短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分类不当、语序不当或语意不明
第二,抓思路。从总体看,句群小层次一般呈现出相并(并列、对照)、相承(顺承、层进)、相属(总分、分总)的关系。从局部看,句与句之间往往呈现出并列、承接、解说、对比、递进、转折、因果、总分等逻辑关系。理清句序,要尽可能多地确定出相连接的句子找到句链。
第三,抓暗示。可根据题目所给的文字和标点符号的暗示来进行分析和甄别。依据划线前面的文字的暗示,可以确定第一空的句子,还可以依据划线后面的文字的暗示来确定前面一个空的句子。也可根据划线句子的标点符号的暗示大致确定个别句子的位置。比如,划线句子中间有句号,可以据此确定紧接句子可能是带有主语的句子,而后,找带主语的句子根据前后内容确定句子的排序。
6. 看适用范围
有些词语适用范围比较宽,有些则比较窄,为了保证词语使用的精确性,必须辨明适用范围。如:
医院作为特殊的公共____(A.场所 B.场合),应该讲究语言得体,“欢迎你再来”这一类的语言是不宜随便使用的。
“场所”指活动的处所,适用范围比较窄:“场合”指一定的时间、地点、情况,适用范围比较宽。“医院”就是一个救死扶伤的处所,所以选用“场所”更精确。
“监测”和“监控”都含有“监视”之意,但“监测”强调“检测”,“监控”强调“控制”。句中“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排放量均大大低于国家标准”是“检测”的结果,而非“控制”的结果,所以应选用“监测”。
2. 看对应搭配
词语的搭配有主谓搭配、动宾搭配和修饰限制语与中心语的搭配等,在搭配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其对应性。如:
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具体说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第一,抓中心。一个句群,虽然由若干句子组成,却表达一个中心。因此,抓住了句群的中心,就抓住了要害,对句序的认识就会由暗到明。要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括句、总领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是抓准中心的重要手段,一个句群的中大多用一个关键句表达。这个关键句往往放在句首,也可放在句尾。
第四,抓标志。可根据所给句子的一些标志来确定关系紧密的句子。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
1.关联词语的呼应。或并列,或转折,或条件,或假设,或递进,或因果……,关联词语是一一对应的,也有先后关系,从而确定上句和下句。
2.暗示性词语的使用。如“换句话说”,表示前后是等位关系,位在后;“同时、与此同时、与此相反、反过来说”表示并列、相反或相对关系,位在后;“总之、总起来说、总而言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等”表示对前面的内容的一个概括和总结,位在最后。“所谓”表解释,位在后;“例如”表举例,位在后。
有些实词在使用的过程中,有语法上的特定要求。要做到准确选用,就必须把准语法上的规定。如:
他通过脚踏实地地____(A.躬身 B.躬行)党的创新理论,使得党的创新理论的威力通过传播者知行统一的人格魅力更好地发挥出来。
“躬身”指亲身,副词:“躬行”指親身实行,动词。所填词语后有宾语“党的创新理论”,所以应选用动词“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