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市地面数字电视无线覆盖工程的设计与实施
DTMB地面无线覆盖系统的规划和设计总体要求(培训内容二)

1、技术政策
• 我国模拟电视广播,是由国家、省、设区 市和县开办的电视节目组成四级混合覆盖 网。
• 电视制式确定为PAL-D,并且原则规定了各 级节目的传输、覆盖手段,因地制宜的功 率等级和合理布局。
• 1993年,国家正式发布实施GB/T144331993《彩色电视广播覆盖网技术规定》。
无线广播电视发展历史
•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在全国第二次办电视的热潮 中,各地的电视广播事业也开始了零的突破。
• 1983年,中共中央以37号文件确立了四级办广播 电视的体系,使莆田电视广播无线覆盖得到空前 的发展。
• 建设以壶公山发射台为主体,仙游县电视转播台 为辅,和莆仙15个山区乡镇小功率电视转播站构 成的莆田市地面无线模拟电视广播网,覆盖着莆 田沿海、平原和部分的山区,
• 构建单频网具有以下特点:整个区域覆盖网只用 一个频率,节省频率资源;山区可以小功率多布 点,扩大覆盖范围;兼顾固定和移动接收,特别 移动接收不必更换频道,但是需要解决同步问题。
(1)单频网
• 同步指的是统一时间、频率、数据比特。 • 根据DVB-T标准,选用GPS信号作为同步
基准,GPS输出的精度可达10E-12的 10MHz基准频率信号和1PPS时钟信号作为 标准时基信号,实现信号传输网络发端和 收端适配器的精确同步。
3、频道规划
• 按照我国无线电频谱划分规定,广播电视专用频 道除了米波频段的12个(DS1-DS12)外,分米 波还有36个(DS13-DS48)。
• 对于众多的分米波频道,我国技术标准规定,分 米波(UHF)频道的分组方案如表1所示。表中所 有同一组号的各频道均可在同一发射台内工作, 每个组可提供3套电视节目用。
通化市概况

通化市概况发布日期:[2011-06-08] 浏览次数:4664(一)地理气候:通化市位于吉林省南部,地处东经125°10‘ -- 126°44‘,北纬40°52‘ -- 43°03‘之间。
东接白山市,西邻辽宁省的铁岭市、本溪市、丹东市,北连辽源市、吉林市,南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
南北长228公里,东西宽108公里。
全境幅员15,195 平方公里。
全市气候特点是:气温正常稍低,降水稍多,日照时数偏少。
全年平均气温为0.5℃,比常年低0.3℃;降水量为920毫米,比常年多139毫米;日照时数为2155小时,比常年少203小时。
(二)生态环境:全市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阶段性遏制。
“蓝天工程”全面完成,重点污染源得到治理,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达283天,比上年增加21天。
饮用水源和重点流域水资源得到保护和治理。
全年共对哈泥河饮用水原流域检查4次,取缔非法营建度假村1户,报废金矿1个,停产炼硅厂2个,停建污染企业3个,规范规模化畜禽养殖场4个,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0%。
全市共建成3个生态示范区,示范区总面积达88.4万公顷。
(三)历史沿革:6000多年前,通化就有人类生息繁衍。
这里是东北少数民族政权高句丽王国和满清贵族的发祥地,是高句丽文化、满族萨满文化的发源地。
高句丽王国在这里设都425年,留存大量珍贵文物和文化遗址。
全市各种文化遗址300多处,有4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万发遗址是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通化民族众多,相互融合,创造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民俗风情。
通化满族剪纸是中国三大民族剪纸之一,有3位艺术家列入“中国十大民间剪纸大师”行列。
通化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抗日战争时期,民族英雄杨靖宇在这里浴血奋战。
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四保临江”的主战场。
通化是中国空军的摇篮,中国第一所空军航校就创建在通化,建有高志航(中国空军之父)纪念馆。
住宅建筑智能化设计导则

8.5.1 基本要求.................................................... 31 8.5.2 车行出入口设备配置要求(见表 24) ........................... 32 8.5.3 挡车器选型要求 .............................................. 32 8.5.4 与其他专业配合要求.......................................... 33 8.6 电子巡查系统............................................................................................................ 33 9 机房工程................................................................ 33 9.1 机房工程范围............................................................................................................ 33 9.2 智能化总控室............................................................................................................ 33 9.2.1 基本要求.................................................... 33 9.2.2 与其他专业配合要求.......................................... 34 9.3 其他机房工程............................................................................................................ 35 10 辅助系统............................................................... 36 10.1 不间断供电系统...................................................................................................... 36 10.2 防雷接地系统.......................................................................................................... 36 10.3 弱电管路系统.......................................................................................................... 37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 39 附录 B (规范性附录) ..................................................... 40 附录 C (规范性附录) ..................................................... 41 附录 D (规范性附录) ..................................................... 42
无线产品网规指导书V1.0

H3C无线网规指导书V1.0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目录1版本说明 (3)1.1使用说明 (3)1.2版本说明 (3)2网规指导 (3)2.1网规前的准备 (3)2.1.1网规实施计划 (3)2.1.2用户方提供的保障条件 (4)2.2网规规范 (4)3网规的内容和作用 (4)3.1网规的原因 (4)3.2网规的原则 (5)3.3网规的内容 (5)3.4网规的作用和运用 (5)3.5网规中涉及的设备和线缆 (5)3.6H3C无线局域网(WLAN)室外工程界面 (7)4网规报告填写指导 (7)4.1封面 (7)4.1.1网规地点名称 (7)4.1.2联系方法 (8)4.2网规区域特征说明 (8)4.3网规区域平面图 (8)4.4覆盖单元的说明 (8)4.5网规图 (8)4.6各覆盖单元的覆盖说明 (9)4.7组网图 (9)4.8AP连接信息表 (9)4.9设备、材料汇总表 (9)4.10网规备忘录 (10)1 版本说明1.1 使用说明●本指导是无线网规的技术依据和技术要求,要求网规工程师参照执行。
●系统网规应按照规范执行,网规结果或结论要明确,不允许存在模棱两可的结论或结果。
●用户方如果提出特别要求,需与用户方共同协商,结果报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备案审核。
●网规过程需要用户方技术人员共同参加,协助并监督网规结果和网规过程。
1.2 版本说明本指导书适用于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所有无线产品的网规,与《H3C无线网规报告模版》一起使用。
2 网规指导2.1 网规前的准备无线工程设计人员在接到网规任务书后,首先应仔细阅读《H3C无线网规报告模版》和《H3C无线网规指导书》,然后起程前往目的地,到达目的地后,必须就网规条件和网规计划与用户方主要技术负责人及相关技术人员共同协商,并以良好的服务态度尽早地向用户方提出可能需要的人员、车辆、设备等用户方保障条件,根据协商意见实施网规计划,记录用户方主要技术人员、行政组织人员等相关人员联系电话,办公室位置等,便于现场及其它特殊情况下协调。
城市通信工程规划规范

城市通信工程规划规范Code of urban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Planning(征求意见稿)xxxx-xx-xx公布 xxxx-xx-xx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前言依照原建设部《关于印发二0 0四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定、修订打算》(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4】67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体会,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内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包括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和谐的基础上,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的要紧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通信工程规划编制差不多要求、电信用户推测、电信局所规划、无线通信设施规划、广播电视规划、通信线路敷设与通信管道规划、邮政通信规划,以及附录。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治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说明,由中国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日常治理和具体技术性内容的说明。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地址:北京市车公庄西路5号,100044)。
本规范主编单位:中国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市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本规范参编单位:上海市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院北京电信规划设计院沈阳市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本规范要紧起草人员:本规范要紧审查人员:目次1 总则 (1)2 术语 (2)3 通信工程规划编制差不多要求 (4)3.1 一样规定 (4)3.2 编制内容 (4)4 电信用户推测 (4)4.1 一样规定 (4)4.2推测指标 (5)5 电信局所规划 (6)5.1 一样规定 (6)5.2 电信局所设置及容量分配 (6)5.3局所选址及用地 (7)5.4 光线路终端与光网络单元 (8)6 无线通信设施规划 (8)6.1 收信区与发信区 (8)6.2 微波站与微波空中通道 (9)6.3移动通信基站 (9)6.4 机场导航、天文探测、卫星地球站 (10)7 广播电视规划 (10)7.1 一样规定 (10)7.2有线电视用户 (11)7.3有线电视网 (11)7.4 网络前端规划 (11)8 通信线路敷设与通信管道规划 (12)8 .1 通信线路敷设 (12)8.2 通信管道规划 (13)9 邮政通信规划 (15)9.1一样规定 (15)9.2邮件处理中心规划 (15)9.3邮政局所规划 (15)附录A 都市微波通道分级爱护 (16)附录B 环境电磁辐射标准及其辐射强度限值 (17)本规范用词说明 (18)附:条文说明 (19)Contents1General provision (1)2Terms (2)3Basic requirements of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planning development (4)3.1 General requirement (4)3.2 Development contents (4)4Telecommunication users forecast (5)4.1 General requirement (5)4.2 Forecasting target (5)5Telecommunication switch office (7)5.1 General requirement (7)5.2 Set-up and capaciey division of telecommunication switch office (7)5.3 Address selector and advanced keep land of switch office (8)5.4 optical line teminal and optical network unit (9)6 Wirelese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plan (10)6.1 Receive area and transmit area of radio signal (10)6.2 Station and path of microwave (10)6.3 Base station of move communication (11)6.4 Airport radionavigation and astronomy exploration and satellite earth station (12)7 Broadcasting video plan (13)7.1 General requirement (13)7.2 Wire television users (13)7.3 Wire television network (14)7.4 Network foregoing end plan (14)8 Communication line laying and communication pipeline plan (16)8.1 Communication line laying (16)8.2 Communication pipeline plan (16)9 Post communication plan (19)9.1 General requirement (19)9.2 postal processing cente plan (19)9.3 Post office plan (19)Appendix A Path hierarchical protection of urban microwave (21)Appendix B Standad of radiation protection and the limiting ralue of radiation intensity in environment eletromagnetics (22)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e (23)Addition: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24)1 总则1.0.1 为适应信息社会和现代化都市的进展,规范都市通信工程规划编制,提高规划编制质量及相关通信建设技术水平,并在都市通信工程规划编制中更好地贯彻执行国家都市规划、通信进展的有关法规和技术经济政策,制定本规范。
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实施方案

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实施方案衢州市广播电视台二○一五年七月三日一、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衢州市广播电视台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实施方案台址:衢州市柯城区姜家山海拔高度:100米随着科技的进步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播电视数字化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地面电视向数字化迈进已摆上重要日程。
加快推进地面数字电视发展,对于巩固和拓展党的宣传文化阵地,提高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国已发布实施强制性地面数字电视国家标准,各项配套标准加快完善,数字电视产业不断壮大,全国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网进一步拓展,大力发展地面数字电视的条件已经具备。
加快推进地面数字电视发展,加紧建设各级电视节目的地面数字电视广播覆盖网络,促进广播电视大发展大繁荣已成为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是一项国家政策。
声音的数字化和电视的数字化一样,可以给广播带来很多好处,在全球范围内,数字化音频广播的进展相当迅速,北美的DAB,欧洲的HD-Radio等都已经有了商用系统,我国在总局和国际广播电台的主持下,也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DR标准。
《“十二五”广播影视科技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推进我国声音广播的数字化,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音频广播体系,按照主管部门的部署,我国将启动全国范围CDR数字音频广播网的建设,采取“三步走”策略,计划到2016年实现CDR数字音频广播覆盖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的目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统筹服务设施网络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无线广播电视是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政府提供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主要手段,是广大人民群众获取新闻信息、享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渠道。
全面推进无线广播电视数字化,实现传播手段的创新,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内容丰富的各级无线数字广播电视节目覆盖网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的要求,是不断提高无线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的节目数量和收视质量,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收视权益的需要。
办公大楼智能化弱电系统策划规划方案书

办公大楼智能化弱电系统策划方案书目录第 1 章项目剖析 (4)工程概略及基本条件 (4)应用环境剖析 (4)智能化系统设计应遵照的依照 (4)智能化系统设计范围 (5)整体设计思想及实行步骤规划 (5)项目剖析 (6)第 2 章系统整体规划 (8)难点—”办公大楼”的人流管理 (8)重点—信息网络系统适量超前 (8)系统应侧重功能、外观品位等 (8)管网敷设必定要高度重视 (9)防雷、接地、集中供电问题 (9)第 3 章各系统策划及重点剖析 . (10)综合布线系统 (10)系统整体 (10)本项目中的详细规划及问题 (10)计算机网络及无线覆盖系统 (11)系统整体 (11)本项目中的详细规划及问题 (11)闭路电视监督、防盗报警及电子巡更系统 (14)系统整体 (14)本项目中的详细规划及问题 (14)门禁一卡通系统 (15)系统整体 (15)本项目中的详细规划及问题 (15)车辆进出与通道管理系统 (17)系统整体 (17)本项目中的详细规划及问题 (17)紧迫广播与背景音乐系统 (17)系统整体 (17)本项目中的详细规划及问题 (17)会议系统 (18)系统整体 (18)本项目中的详细规划及问题 (19)灯光控制系统 (19)系统整体 (19)本项目中的详细规划及问题 (20)信息公布系统 (23)客房控制系统 ( 只针对快捷式酒店 ) (24)系统整体 (24)本项目中的详细规划及问题 (24)卫星电视及有线电视系统 ( 只针对快捷式酒店 ) (25)系统整体 (25)本项目中的详细规划及问题 (25)防雷及接地系统 (26)综合管线系统 (26)第1章项目剖析1.1 工程概略及基本条件略1.2 应用环境剖析“写字楼”常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性天气,四时分明,平和润湿,光照充足,雨量充足。
年均匀气温16.2 ℃,夏天均匀气温28.6 ℃,冬天均匀气温3.8 ℃。
无霜期 230-260 天。
通化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思路

通化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思路建设智慧城市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建成⼩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提升城市管理能⼒和服务⽔平,促进产业转型发展的必要⼿段。
建设智慧城市也是促进通化经济转型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创新社会管理、提⾼群众⽣活品质的有效途径;是通化融⼊核⼼城市圈、经济圈和不断激发增强城市活⼒与动⼒的重要保证。
⼀、总的⼯作思路2014年,按照住建部办公厅、科技部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2014年试点申报⼯作的通知》和⼋部委《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等⽂件精神要求,通化市委、市政府以打造“绿⾊通化、开放通化、集约通化、智能通化、平安通化”为建设⽬标,努⼒实施智慧城市项⽬建设。
成⽴智慧城市建设推进⼯作组,建⽴以政府主要领导为核⼼,各局委办相关机构与企业共同参与的智慧城市建设⼯作组织保障机构和⼯作机制。
2015年2⽉,在省住建厅和科技厅等主管部门组织申报推荐、实地考察和初审基础上,经住建部和科技部组织专家联合评审,已确定通化市为“国家智慧城市2014年度试点城市”。
4⽉初,与住建部、科技部及省住建厅和科技厅,签订了国家智慧城市创建任务书。
为通化市智慧城市建设的良好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化市智慧城市建设是以“智慧强政、智慧惠民、智慧兴业”为主线,以3g或4g宽带⽹络为平台,充分利⽤云计算、物联⽹、⽆线光⽹等新⼀代通信技术,聚焦智慧城市管理,重点开展政务、⾦融、交通、医疗、安全、能源、⽂教、物流等领域的信息化平台和系统项⽬。
⼒争经过五年的“智慧城市”建设,将通化市打造成较为完善的符合城市⾃⾝特点和发展需求的智慧型城市。
根据通化实际,坚持“多规合⼀”的规划思路,解决城市的空间问题、技术问题及产业发展等问题,打破⾏业间的信息壁垒,实现了信息的综合调度及统⼀管理。
另外,规划要以《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及《通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个五年规划纲要》为编制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化市地面数字电视无线覆盖工程的设计与实施
文章系统地介绍了通化广播电视台地面数字电视无线覆盖工程的设计方案及相关具体施工方法等。
该方案根据通化市实际地理地貌及居民的实际分布情况确定发射机的发射功率及天线的朝向与极化方式。
根据新建机房的设施合理配置了数字发射机的位置及信号流程和配电柜参数。
标签:基本设施;安装方案;信号流程;避雷;供电
前言
通化市地处吉林省南部,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25°10’~126°44’,北纬40°52’~43°3’之间,周边群山环绕。
全市面积15608平方公里,市区面积761平方公里。
全市人口230万,市区人口64万。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提出的在全国各地构建中央和省、地市、县电视节目地面数字电视广播覆盖网络,利用现有的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发射台进行覆盖的规划思路。
我台决定在通化广播电视台新建DS-26、DS-43、DS-45、DS-48,四个数字电视频道并单频网形式开展地面数字电视的无线覆盖播出工作。
1 基本设施
1.1 基础设施
通化市广播电视发射台位于东经125度56分20秒,北纬41度42分50秒,海拔高度377米。
现发射塔高度:(楼高88+塔楼20)=108米。
发射塔类型为方钢圆筒自立体广播电视综合塔,其承重能力和抗风阻能力经设计院检测符合天馈线安装条件。
1.2 频率及功率规划
根据省局的统一部署,我台决定在通化市广电大厦发射台新增DS-26、DS-43、DS-45、DS-48,四个地面数字电视频道(原有地方数字电视频道为DS-29)。
发射功率均为数字功率300W。
发射天线为偶极子板天线,天线挂高为108米,天线增益为10.5-12.5dB,发射天线极化方式为水平极化。
1.3 机房安装条件
通化市广电大厦发射台现有3个调频频道,两个分米波多工器,一部1kW 调频发射机。
一部1kW数字电视发射机。
一个监控机柜,一个电源控制柜,一个工具柜。
机房面积3.2×6.1=20平方米,为独立机房,不可再行扩充。
因面在广电大厦18楼新建一个100平方米的新机房。
新建机房通风,温度、湿度、潔净程度以及消防安全设施和防雷接地系统都按相关行业要求设计施工,完全满足了四部地面数字电视发射机的安装条件。
1.4 天馈线条件
广电大厦现有发射塔塔高为20米,已装有1部3层3面偶极子分米波天线,两层3面偶极子调频天线。
现塔体空出的最高直线段为边宽6米直线段,完全满足了地面数字电视发射天线的安装条件。
1.5 供电设施
现有1路1000kV A的和1路200kV A容量的主备线路供电。
考虑新建机房应该10年的设计标准所以配电最少100kV A。
机房新配一个配电柜。
从总配电室设一独立开关用电缆引入新建机房的配电柜中,各部发射机都由不同的配电开关控制。
1.6 节目源取向
现有节目传输系统共3种方式,分别为光缆、微波、卫星。
现已在19楼安装5部卫星接收天线,分别接收4颗卫星节目,用电缆传入机房,微波设备安装在8楼机房。
光缆信号由楼内吉视传媒公司提供。
2 地面数字电视机房安装方案
2.1 节目源接引方案
新机房建在18楼,卫星天线安装在楼顶,微波设备安装在8楼。
在楼顶架设GPS天线,前端设备和发射机在一个机房内之间(距离15米)。
微波信号落实地后接入光/电转适配器后从8楼通过光缆走楼内竖井传入该机房(光缆长度120米)。
本地信号从6楼通过光缆从楼内竖井传入该机房(光缆长度140米)。
详情参见信号流程图。
图1 信号流程图
2.2 发射机实施方案
发射机安装在新建机房靠西的墙边,新建一个统调房把多工器和假负载都放里面,新建四条通风排热消音通道和对应的空气净化器等。
采用零电位避雷系统。
把现有的避雷引入机房做一个母线,所有设备的避雷都接入这个母线上,参见发射机安装位置示意图。
2.3 天馈线实施方案
新增天线类型为四层四面偶极子天线,容量12kW,带宽DS-26至DS-48。
天线极化方式采用水平极化,天线增益为10db-12db,馈线直径为SDY-50-80,馈线长度50米,弯头数量40个(发射机和多工器之间的连接),地方频道号为
DS-29,地方频道发射功率为300W,硬馈线数量60米,多工器分别为DS-26、DS-29、DS-43、DS-45、DS-48,假负载容量3kW,天线固定架4套,变阻器固定架1个,室内外馈线走线架,分馈线20米4根,馈线固定卡100个,发射机底座1个(和5部发射机的尺寸相加)。
利用现有的相对高度为20米观赏发射塔,拆除现有的CMMB发射天线,把新增的数字电视天线安装在这个位置上,天线挂高在(88+20)108米。
从机房发射馈线出口制作馈线走线架直到天线。
采用频率合成方式把发射功率均为数字功率300W频率的DS-26、DS-29、DS-43、DS-45、DS-485个数字电视频道合成在一起,用一部天线发射。
具体连接参见机房硬馈连接示意图。
2.4 供电解决方案
设计把1路1000kV A的和1路200kV A容量的主备线路采用两条电缆同时接入新建机房,采用开关自动切换主、备供电。
为了安全整洁,在新机房建设中事先把各个发射机和各种设备的供电都敷设好,避免临时线。
用两台配电柜供给后方和前端机房使用,主电力线360米是配电室到新建机房。
400米电缆供配电和发射机使用,稳压电源一台100kV A,开关32个(两个主开关),电源避雷系统一套。
3 结束语
经过近3个月的紧张施工,我台顺利完成了机房的建造与装修工作。
发射机和天馈线安装就位,配电装置安装完毕,信源及监控系统调试完毕,发射机正常开启,工程预算没有出现超支现象,域内市民可以保质保量的接收到无线地面数字电视信号。
参考文献:
[1]GBJ54-83.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S].
[2]GBJ工程16-87.电子设备雷击保护导责[S].
[3]GB50222-95.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S].
[4]王鹏.地面数字电视广播工程实践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