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公园
祁连山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特征调查分析

青海农林科技•调查报告•2020年第4期祁连山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特征调查分析张超(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天水741020)摘要:明确自然保护地类型和特征是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和制定保护政策的基础。
针对祁连山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和森林、草原、冰川、湿地等生态系统的状态特征进行调查分析,认为野生生物和自然生态系统是祁连山国家公园的主要保护对象,具体包括:公园内的野生动植物、典型的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和冰川资源等,为研究切实可行的保护方法、保护措施和保护策略,并构建一套完整、有效的实施方案和体系提供依据。
关键词:祁连山;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自然生态系统;特征;调查分析中图分类号:X1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9967(2020)04-0017-04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Biodiversity and Natural Ecosystem Characteristics in Qilian Mountain National ParkZHANG Chao(Gansu Forestry Polytechnic,Tianshui Gansu741020, China)Abstract:Defining the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nature reserves is the basis of the overall planning of national parks and the formulation of conservation policies.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biodiversity and the state characteristics of forest,grassland,glacier and wetland in Qilian Mountain National Park,it is considered that wildlife and natural ecosystem are the main protection objects of Qilian Mountain National Park,including wild animals and plants,typical forest ecosystem,grassland ecosystem,wetland ecosystem and glacier resources,etc.It provides the basis for the study of practical protection methods,protection measures and protection strategies,and construction of a complete and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scheme and system.Key words: Qilian Mountain;National Park;biodiversity;Natural ecosystem;Characteristics;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祁连山是我国3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之一、世界高寒种质资源库和野生动物迁徙的重要廊道,是野耗牛、藏野驴、白唇鹿、岩羊、冬虫夏草、雪莲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栖息地和分布区,特别是中亚山地生物多样性旗舰物种——雪豹的良好栖息地。
城市公园绿地系统的规划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城市公园绿地系统的规划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城市公园绿地系统的规划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一直是城市发展中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绿化事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绿地系统的规划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从城市公园绿地系统规划的必要性、规划原则及方法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城市公园绿地系统规划的必要性城市公园绿地系统是城市绿地的总体布局和组织形式,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绿地,可以有效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
首先,城市公园绿地系统可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降低城市气温,提供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其次,城市公园绿地系统还可以提供大量的生态空间,为城市内的生物提供栖息环境,保护和维护了城市的生物多样性。
因此,规划城市公园绿地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发展价值。
二、城市公园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与方法(一)原则:1.综合性原则:规划城市公园绿地系统需要从综合的角度考虑城市环境、生态保护、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因素,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2.合理性原则:规划城市公园绿地系统应充分考虑城市的发展需要和建设成本,确保规划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可持续性原则:规划城市公园绿地系统需要注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城市的生物多样性,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方法:1.空间分析方法:通过对城市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土壤状况等进行空间分析,确定适宜的绿地类型和布局。
2.生态评估方法:通过对城市绿地系统所在区域的生物多样性状况进行评估,确定保护重点和重要生态连通区。
3.参与式规划方法:鼓励公众参与城市公园绿地系统的规划,听取公众的需求和意见,确保规划方案的公正合理性。
三、城市公园绿地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一)建立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建立完善的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和数据库,及时了解和评估城市公园绿地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状况,为科学规划提供数据支持。
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大量的自然生态环境被破坏和消失。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原则和策略以及案例分析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体的多样性和多样性的组织结构。
它是地球生命系统的基础,对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发挥着重要作用。
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促进物种的适应性和进化。
此外,生物多样性还能提供丰富的生物资源,如药物、食物等,对人类的经济和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二、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原则和策略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和策略。
1. 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园林规划与设计应尽量保留和修复现有的自然生态环境,减少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可以通过保留现有的植被、水体和地形等自然要素,以及合理规划和设计绿地、湿地等生态功能区域,来实现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
2. 增加植物多样性植物是园林中最基本的生物要素,增加植物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园林规划与设计应注重选择不同种类的植物,并合理布局,以提供丰富的生境和食物资源,吸引更多的动物物种栖息和繁衍。
3. 创造适宜的生境条件园林规划与设计应根据不同物种的生态需求,创造适宜的生境条件。
例如,对于鸟类来说,可以设置鸟巢、喂鸟台等设施;对于昆虫来说,可以提供适宜的花卉和植物,以供其觅食和繁殖。
4. 引入本地物种引入本地物种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策略之一。
本地物种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点,能更好地与周围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
园林规划与设计中可以选择适宜的本地物种,并合理布局,以促进物种的繁衍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三、案例分析以下是两个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案例分析。
1. 新加坡滨海湾花园新加坡滨海湾花园是一个集园林规划、设计和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花园。
公园的生物调查报告

公园的生物调查报告公园的生物调查报告公园是城市中绿色的宝藏,是人们放松身心、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场所。
然而,公园的生物多样性对于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为了更好地了解公园内的生物资源,我们进行了一次生物调查。
本报告将对我们的调查结果进行详细介绍。
一、植物多样性调查在公园中,我们发现了丰富多样的植物群落。
首先,我们观察到了大量的乔木,包括松树、柳树和榆树等。
这些乔木为公园提供了宜人的阴凉环境,并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此外,我们还发现了一些珍稀的花卉,如兰花、牡丹和郁金香等。
这些花卉不仅美丽,而且对于吸引蜜蜂和蝴蝶等传粉媒介起到了重要作用。
除了乔木和花卉,我们还发现了一大批草本植物。
这些草本植物包括了各种野花和草地植物,如紫花苜蓿、菊花和小麦草等。
这些植物为公园增添了色彩,也为鸟类和昆虫提供了食物和栖息地。
二、动物多样性调查在公园的生物调查中,动物多样性同样引起了我们的关注。
我们观察到了许多鸟类的活动,如麻雀、知更鸟和喜鹊等。
这些鸟类在公园中筑巢、觅食,为人们带来了愉悦的观赏体验。
此外,我们还发现了一些候鸟,如白鹭和大雁等,它们在迁徙季节会选择在公园中歇脚补给。
除了鸟类,公园还是许多小型哺乳动物的栖息地。
我们观察到了许多松鼠、野兔和刺猬等动物的踪迹。
这些小型哺乳动物在公园中繁衍生息,为生态平衡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我们还发现了一些昆虫和爬行动物。
公园中的花丛和树木吸引了许多蝴蝶和蜜蜂。
我们还观察到了一些蜥蜴和蛇类。
这些昆虫和爬行动物在公园中构成了一个微观的生态系统。
三、生态保护建议通过对公园的生物调查,我们认识到了生物多样性对于公园的重要性。
为了保护和提升公园的生物多样性,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植物保护:保护和繁育珍稀植物品种,增加植物多样性。
同时,加强对公园内乔木的修剪和养护,保持植物群落的健康。
2. 提供合适的栖息环境:增加鸟类和昆虫的栖息地,设置鸟巢和蝴蝶花园等,吸引更多的动物栖息和繁衍。
初中考察探究活动报告

初中考察探究活动报告一、活动背景本次考察探究活动旨在提升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团队协作和科学探究能力,同时提高环保意识和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
我们选择了学校附近的公园作为活动场地,进行了一次以“公园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为主题的考察探究活动。
二、活动目标1. 观察并记录公园内的生物种类及其特点;2. 了解并分析公园内的生态系统及其运行机制;3. 培养团队协作和科学探究能力;4. 提高环保意识和生物多样性理解。
三、活动过程1. 预备阶段:我们首先制定了详细的活动计划,明确了活动目的、内容和步骤。
同时,我们对公园的生态环境进行了初步了解,为后续的考察探究做好准备。
2. 活动阶段: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分成了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探究。
我们观察了公园内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记录了它们的种类、特点和生活习性。
同时,我们也了解了公园内的生态系统及其运行机制。
3. 总结阶段:活动结束后,我们对观察和探究的结果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形成了完整的报告。
四、活动成果1. 我们成功地观察并记录了公园内的生物种类,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我们对这些生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通过了解公园内的生态系统及其运行机制,我们对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多元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3. 本次活动提高了我们的团队协作和科学探究能力。
我们在活动中学会了如何相互协作、解决问题和提升效率。
4.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的环保意识和生物多样性理解得到了提高。
我们认识到了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也理解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义。
五、活动反思与建议1. 在预备阶段,我们应该对公园的生态环境进行更深入的了解,以便更好地准备活动。
2. 在活动阶段,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团队协作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提高观察和记录的准确性。
3. 在总结阶段,我们应该更加深入地分析和理解观察结果,以便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4. 针对环保意识和生物多样性理解的提高,我们可以在后续的活动中增加相关的教育内容,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物多样性理解。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的定义和重要性定义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所有生命形式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它包括物种、基因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不同物种的数量和种类,基因多样性描述了物种内部基因的差异和变异,而生态系统多样性则涵盖了各种生物和其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
重要性生物多样性对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生态平衡维持: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和平衡的关键因素。
不同物种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构成了复杂的食物链和生态网,保持了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功能。
2.生态系统服务:生物多样性提供了众多的生态系统服务,包括空气净化、水资源调节、土壤保持和气候调节等。
这些服务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3.食物安全和农业发展:生物多样性对于农业和食物安全至关重要。
不同物种的植物和动物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而农作物的多样性也能增加农作物的抗病性和适应性。
4.药物和医疗资源:许多药物和医疗资源来自于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
许多植物、昆虫和微生物产生的化合物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为人类的健康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5.文化和精神意义: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的文化和精神生活密切相关。
各种动植物在人类的艺术、信仰和传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保护生物多样性也是保护人类文化多样性的一部分。
因此,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人类的福祉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减缓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威胁,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保护。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其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自然单位。
它由不同的组成部分构成,并发挥着多种功能,维持着地球上的生命。
组成生态系统由以下几个主要组成部分组成:1.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是指在一个特定地理区域内,相互依存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各种生物种群。
它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各种生物的集合体。
2.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包括陆地、水域和大气层的所有生物生活的区域。
国家公园的生态保护措施

国家公园的生态保护措施国家公园是人类为保护自然生态系统而设立的特殊区域,其生态保护措施的实施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将介绍一些国家公园常见的生态保护措施。
1.生物监测和研究国家公园会定期进行生物监测和科学研究,以了解各类植物和动物的分布、数量、繁殖状况等情况。
通过科学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生态系统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保护计划。
2.限制人类活动为了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国家公园通常会限制游客的数量和活动范围。
设立专门的游览路线和观景台,避免游客随意进入未开发区域,保护当地的生态系统和文化遗产。
3.建立保护区域在国家公园内,会设立不同级别的保护区域,如核心保护区、缓冲区和实验区。
核心保护区主要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特有生态系统,严禁人类活动;缓冲区则较为松散,允许一定程度的人类活动;实验区则用于开展科研实验和生态修复。
4.生态恢复和保育国家公园会积极开展生态恢复工作,重建破坏的生态系统、修复受损的植被、保护土壤和水资源,促进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和保育。
对于受威胁的植物和动物种群,采取保育措施,加强保护管理和监测。
5.社区参与与教育宣传国家公园还会积极开展社区参与和教育宣传工作,鼓励当地居民参与生态保护行动,培养公众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举办生态环保讲座、展览和义工活动,增强公众对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的支持和理解。
国家公园的生态保护措施涵盖了生物监测和研究、限制人类活动、建立保护区域、生态恢复和保育、以及社区参与与教育宣传等多个方面。
只有通过全面的保护措施和持续的努力,才能有效维护国家公园的生态平衡和自然遗产,为后代留下美好的自然环境。
让我们一起共同努力,为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吧!。
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国家公园建设政策分析

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国家公园建设政策分析自然界中存在着大量的生物种类,形成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它们构成了整个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各国纷纷推行政策,其中国家公园建设是其中重要的一步。
一、国家公园建设政策的背景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许多动植物面临着灭绝的威胁。
为了保护它们,在全球范围内推动出了一系列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其中国家公园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国家公园的建设,是指在特定地区设立一定面积的土地作为公园,旨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并为公众提供旅游、休闲娱乐等服务。
它是国家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
二、国家公园建设政策的意义1. 保护生态环境国家公园是一种重要的生态保护区,可以有效地保护原生态环境,促进植被的恢复,维护生态平衡。
通过建设国家公园,可以减少人类活动对当地生态的影响,使得自然环境更为稳定和健康。
2. 保护生物多样性国家公园建设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途径。
由于国家公园设立的地区多为山区、森林等,这些地区通常是野生动植物栖息和繁衍的场所。
国家公园的建设能够保护这些自然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防止生物种群的衰退和灭绝。
3. 促进可持续发展国家公园的建设和管理需要大量的人力费用和资源投入,因此会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此外,国家公园也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当地带来更多的收益,促进可持续发展。
4. 增强公众意识国家公园在为公众提供娱乐和旅游服务的同时,也为公众提供了一个了解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的机会。
国家公园的建设可以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和文化遗产维护的认识和意识。
三、国家公园建设的问题和困境尽管国家公园的建设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境。
1. 资金和管理困难国家公园的建设和管理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然而这些投入并不能马上得到回报。
在资金和人力都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国家公园的建设和管理就无法得到足够的支持和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本文通过对生物多样性危机及其根源的论述,提出了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探讨了生物多样性与态公园的关系,并针对生态公园的建立提出一些建议,从而提高公园的生态效应和景观效应。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生态公园Biological diversity and ecological park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biodiversity crisis and its root causes , propose measures to protect urban biodiversity ,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iodiversity and state parks , and offer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ecological park , thereby enhancing the Park ecological effects and landscape effects .Keywords: biodiversity ;ecological park当今世界面临的人口、粮食、资源、环境、能源五大危机,无一不与生物多样性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生物多样性是包括数百万种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这些物种所有的基因、由各种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生态系统,以及它们的生态过程。
1.城市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严峻形势1.1城市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城市生物多样性是指城市范围内除人以外的各种活的生物体,在有规律地结合在一起的前提下,所体现出来的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分异程度。
在城市系统中,生物基因是物种的组成部分,物种是群落的组成部分,群落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因此,城市生物多样性(基因、物种、群落及生态系统)与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能量转化、物质循环、食物链、净化环境等)直接联系,它与大气环境、水环境、岩土环境一起,构成了城市居民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基础。
由此可见,城市生物多样性是城市生物间、生物与生境间、生态环境与人类间的复杂关系的体现,是城市中自然生态环境系统的生态平衡状况的一个简明的科学概括。
1.2城市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严峻形势随着城市化进程和人类的盲目建设,城市生物多样性正急剧减少,严重影响了城市生态环境的稳定与发展。
近年来,城市生态公园的兴起,将城市公园从传统的游憩、观赏功能发展到维持城市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在线自然的高层次阶段,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创造了机会。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多种生命资源的总和,保护盒发展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生存及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在近代,忧郁人类活动的干扰,天然生物资源日益减少,生物多样性面临极大威胁。
当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紧迫性已超越了历史上的的任何时候,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城市公园建设函待解决的问题。
2.城市生态公园2.1城市生态公园的概念城市生态公园是一类以人工生态为主题的景观。
一个完善的,生态稳定的园林景观其结构与功能应高度统一,和谐。
城市生态公园的外部形式应该符合美学规律,其内部结构与整体功能更应符合生态学原则和生态学特征。
在传统的城市公园观念中,人们往往过分强调其外部形式的美,而忽略了园林景观结构功能的统一,因而使得园林景观变得单调和极不稳定。
2.2城市生态公园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城市公园虽然属于人工生态系统,但其本底与背景仍然是自然界,主题也应该是生物群落。
由于城市的盲目建设和传统园林向导的偏离,使得城市自然群落中磊组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景观变得单调缺乏自燃性,从而使城市生态系统变得更加脆弱。
现代化的城市环境应该是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合理糅合。
为此,城市生态公园的一项重要任务应该是极大的丰富城市环境的生物多样性,使得人工园林与自然生物群落完美结合。
生态公园式当代城市园林建设的发展趋势,它以保持生态平衡、美化城市环境为主导思想,主张因地制宜、遵循生物共生、循环、竞争等生态原理,掌握各种生物的特性,充分利用空间资源,让各种各样的生物有机的组合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
生态公园的主体是自然生物群落或模拟自然生物群落,根据生态学上“种类多样性导致群落稳定性”原理,要使城市生态公园稳定、协调的发展,维持城市的生态平衡,就必须充实公园的生物多样性,从这个意义上讲,生物多样性应该是衡量城市生态公园完美、稳定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
城市生态公园并不是一种全新创造的公园类型,而是面对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型园林形式,是人们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在不断探索和解决问题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它既具有“生态性”,又具有“城市性”,从而使它有别于普通的城市景观公园和自然生态公园或自然保护区。
2.3.城市生态公园的特征2.3.1具有一般公园的特性城市生态公园的本质还是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延伸。
所以,所有的生态公园都具有一般公园所具有的性质。
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休憩,游览的场所。
2.3.2生态性生态公园的特点就是他的生态性。
城市生态公园由于引进了景观生态学的设计理念,更充分的利用了城市物种多样性和公园空间资源,让各种各样的生物有机的组成了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
生态公园的绿地大多是利用市或建筑物稠密地区的荒地或废弃地,公园绿地的建设大多保留自然落及原有植被。
生态公园能为动、植物安全生存和繁衍提供健全的生态环境和良好的生境条件。
设计的方法是符合生态原则的,从构思到具体的构造作法都应该体现设计者对自然生态过程的尊重。
在养护管理上,强调动态目标,尊重并保护自然演替。
尊重植物的循环再生。
正是由于城市生态公园的管理依赖生态系统的自然演替,故投入要比传统景观公园低得多。
在功能目的上。
除了具有一般公园的作用和功能外,更让人有回归自然的感觉。
最重要的是功能的组成是符合生态系统要求的,没有破坏自然生态过程的相关活动。
2.3.3城市性城市生态公园是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一部分,无论从地理位置、空间格局、生态系统和规模级别上,都是城市的一个有机部分。
城市生态公园的“城市”属性使其有别于位于近郊和林区的自然生态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国家公园,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空间格局使它和城市功能的联系更为紧密,直接对城市的生态环境、居住生活环境产生影响。
3.生态公园建设及改造的原则和途径我国城市生态公园的建设应不同城市和地区的自然条件。
以城市生态关键地点作为考虑重点,结合城市生态规划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决定城市生态公园的位置和布局,即它的生态过程、能源和物质的使用应有利于全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发展;它的环境建构应符合生态原则,它的具体空间和实体形象应能充分考虑包括人在内的生物个体的互动关系,唤起人对于生态意象的文化体验和美学感受。
3.1.生态公园建设的原则根据城市生态公园的基本内涵与我国城市发展建设的现状,结合国外的相关经验,我国城市生态公园规划建设的基本原则有以下几点:3.1.1生态优先原则:以生态建设为核心,维护区域生态系统平衡和生物多样性,通过生态修复,使城市生态公园发展有别于其他开发与发展模式。
合理安排各功能区的开发强度。
3.1.2整体发展原则:从区域生态环境优先的角度,统筹城市生态公园内用地布局、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交通和基础设施等建设。
3.1.3可持续发展原则:促进城市生态公园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优化区域内的各项资源配置。
3.1.4以人为本原则:公园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为市民提供良好、高品质的绿色人居、生态教育和度假休闲环境,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3.1.5城乡统筹原则:使城市生态公园的规划、建设、管理和经营成为带动和引导乡村地区发展的良好契机,通过基础设施的改善和绿色产业的引进等措施促进地区城乡统筹发展。
3.1.6保护、展示与经营统筹协调原则:合理引入生态绿色产业,实现城市生态公园的持续与健康发展,使其成为城市的生态核心区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展示窗口。
3.2生态公园建设的途径现在城市生态公园的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由于我国的生态公园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所以还有很多不足。
在今后的城市生态公园的设计规划中,要总结城市生态公园设计的经验,以生态学为基础,结合景观设计,环境设计方式,探索保护生态环境,创造优美景观,提供适宜的活动场所,以三者结合的途径,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
根据我国城市生态公园建设的现状,总结了以下几点生态公园建设的途径:3.2.1在设计前充分调查现状,在做生态公园的设计以前要对现状,资源,环境和生态状况做详实调研,并要以其为依据进行设计。
3.2.2充分利用城市现有的资源,修建各类生态公园,利用市区或近郊的废弃地、湿地、原有的公园,结合旧城改造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地发展各种类型的生态公园。
3.2.3调整公园的植被比例,保护公园遗留的自然和近自然植被,减少草坪面积,增加野花草地,将公园内的盆花和一年生花卉区尽量改造成多年生宿根花卉,提高花径和花境的比例。
3.2.4调整公园的景观格局改变公园普遍存在的封闭性和不透水的硬质地坪,尽量采用镂空砖和砾石等通透性地坪,并减少车辆通行的道路比例,避免相互依存的植物群和动物群的生态空间分离,改变公园水体的边界特征,将硬质边界改造成自然的软质边界,恢复湿地系统,丰富公园景观的多样性。
3.2.5调整植物配置,引进地带性植物,形成混交林多数公园物种比较单调,而生态公园追求自然化、高稳定和低维护的植被,但自然演替过程比较慢,并容易形成芜杂的绿地群落。
因此,通过人工干预,合理调控更替公园的植物配置,可以加快群落优化过程。
植物的选择应以乡土物种为主,尽量利用具有花果、能招引蝴蝶、鸟类等动物的物种,为野生生物的生存和繁衍提供适宜环境。
在进行植物规划时应遵循:因地制宜和优化植物配置。
3.2.6在生态公园建设中,要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水资源。
重视生态公园规划中对水系的规划,在规划中充分利用天然的河流、湖泊水系,尽量减少以自来水维持各类人工水系,同时尽可能将各类人工水系用水与城市天然水系,绿地灌溉系统相连,使水资源可重复利用。
4.结语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是整个自然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城市生态园林为保护与发展生物多样性提供了有利条件和新的机会。
事实上,丰富城市生物多样性应成为城市园林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生物多样性不仅是衡量城市园林完善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而且也是整个城市环境质量好坏的一个标准。
我们应抓住机遇,进行广泛深入的探讨,如何在城市园林建设中体现保护与发展生物多样性的宗旨,将生态园林与生物多样性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国民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社会责任意识,把保护生物多样性变成国民的自觉行为。
参考文献:[1]谢佐桂,杨义标,王勇进.试论“生态公园”建设与管理 [J] 广东园林,2004年,第四期:6-8[2]张庆费,张峻毅.城市生态公园初探 [J] 生态学杂志,2002,21(3):61-64[3]陈立新.营建生态性城市绿地体系 [J] 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第20期:208-209 [4]邓毅.城市生态公园的发展及其概念之探讨 [J] 中国园林,2003年,第12期:51-53 [5]周波,娄裔琳,金丽,崔欣.城市生态公园 [M] 生物学教学,2003年,(第28卷)第11期:54-55[6]张文娟,庄伟,许恩珠.积极建设生态公园 [J] 上海住宅,102-103[7]唐伽拉,魏遐.城市生态公园理论与案例研究———以温州生态园为例 [J] 水土保持研究,2006年2月,第13卷第1期[8]朱子斌.城市生态公园———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J] 广西园艺,2005年,第16卷第6期: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