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保护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六单元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课程教学设计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第一、二章已阐述了生物多样性的具体内涵(包括生物种类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及价值(如动植物为人类提供的粮食、油料、蔬菜、水果、肉、奶、蛋及许多药物等。
生物多样性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净化环境、改良土壤、涵养水源及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本章“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本单元的最终学习目标。
《生物学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领悟各类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并积极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活动,让学生收集和交流有关生物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
我国,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现状非常不乐观,人类的各种违法行为如:乱砍乱伐、乱捕滥杀严重影响了生物多样性,因此本节要让学生树立起保护意识,必须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人们由于无视法律,为了眼前利益而乱砍乱伐、乱捕滥杀、环境污染、引入外来生物入侵等,从而了解国家建立了自然保护区进行就地保护、将濒危物种迁出原地保护、加强了全球合作、利用各种法律法规体系禁止各种违法行为等,对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的目的是为了今后更好地合理利用生物的多样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生物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因此,本章应该特别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二、法制教育渗透点分析:本节在落实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法制意识教育方面有很好地体现,是普及保护生物多样性法律知识、养成守法意识的最好教育切入点。
在本节教学中应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让学生能站在法律的角度了解人类有哪些破坏生物多样活动是违法的,从而有意识的养成知法、守法的好习惯,这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尤其重要。
三、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原因。
2、积极自觉保护生物,特别关注珍稀动植物。
3、初步了解相关保护生物多样性法律法规,知道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原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2)把某些濒危动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进行 特殊的保护和管理,这是保护濒危物种的最好方法。
(×)
课堂检测
1、据世界《红皮书》统计,20世纪有110个种和亚种 的哺乳动物以及139个种和亚种的鸟类在地球上消失了。
C 生物种类多样性减少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
A.基因多样性的减少
生物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金丝猴
金丝猴主要分布在川、滇、 黔等地的高山密林中,因人 类的捕猎和其他干扰,生存 的范围不断缩小。
白鳍豚
白鳍豚在距今2500万年前就生活 在长江中、下游等地区,是我国特 有珍稀水生哺乳动物。
东方宝石 朱鹮
扬子鳄
一种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地球 上已生存至少1亿年以上,被称 为中生代动物的“活化石”。
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有哪些呢?
乱砍滥伐,导致森林面积的减少,生物的生 存环境遭到破环
乱捕滥杀,导致许多珍稀的生物数量急剧减少
环境的污染,导致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了破坏
外来物种的入侵,破坏 了原本生态系统的平衡
02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
四 川 卧 龙 自 然 保 护
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
课堂小结
01 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1)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2)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 (3)环境污染。 (4)外来物种的入侵。
02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
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迁地保护;制定和完善相 关法律和文件等。
课堂练习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为了丰富我国的动植物资源,我国应大力引进
藏羚羊
我国特有物种,国家一 级保护动物。由于藏羚 羊的羊绒比金子还珍贵, 因而遭到疯狂的盗猎。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PPT教学课件

第三章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栏目索引
易错点 就地保护与易地保护 就地保护主要就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
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某些野生动物因为栖息环境不复存在、种群 数量极少或难以找到配偶等原因,使物种生存和繁衍受到严重威胁,把 某些濒危动物迁出原地,移入适当环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就是易 地保护。
第三章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栏目索引
4.北朝民歌《敕勒歌》中写道:“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我国现有的草原已很难再见到这种景象,主要原因是 ( ) A.过度放牧 B.持续干旱 C.乱砍滥伐 D.退耕还草 答案 A 由于过度放牧,使草原退化、沙化,我国现有的草原已很难再 见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种景象。
第三章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栏目索引
例2 (2016安徽安庆中考)目前,每年都有一万到两万个物种在地球上 消失,保护生物多样性刻不容缓,下列有关保护生物多样性不正确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建立禁猎区、迁地保护 C.多引进外来物种 D.颁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法律法规
第三章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栏目索引
解析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人们把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 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这就是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 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建立禁猎区,禁止乱捕滥杀,可以有 效地保护禁猎区内的动物;引进外来物种,一般不引进它的天敌,因此外 来物种可能会大量繁殖,进而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反而会破坏生物的 多样性;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 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和文件,这些法律和文件 的颁布与实施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答案 C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六单元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单元练习(附解析)

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一、选择题1.(2019·期末·广东深圳市罗湖区)海洋鱼类和淡水鱼类减少的主要原因是①产卵量过低②环境污染严重③人类过度捕捞④鱼的食物短缺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2.(2019·专项)森林锐减而导致的后果有A.气候变得更加湿润B.干旱加剧,洪涝减少C.物种减少,甚至灭绝D.耕地增多,粮食丰产3.(2018·期末·北京北京市海淀区)经研究发现,近几年来渤海底层的水产资源只有世纪50年代的1,特产对虾在近20年产量已锐减了九成.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10A.被食物链下一环节生物吃掉B.人类的过度捕捞和海洋环境污染C.海洋生物退化D.人类对海洋生物的合理开发和利用4.(2019·专项)藏羚羊大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生态系统遭到破坏B.非法武装分子的疯狂捕杀C.缺少食物D.气候条件恶劣5.(2020·模拟·云南昆明市盘龙区)下列人类活动中,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利的是①建立自然保护区;②过度放牧;③植树造林;④盲目引入外来物种;⑤发展生态农业;⑥围湖造田A.①②③B.②④⑥C.①③⑤D.④⑤⑥6.(2020·真题·深圳市)下列行为违反动植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是A.售卖鲜艳夺目的玫瑰花束B.售卖各种各样的金鱼C.售卖甘甜多汁的深圳龙眼D.售卖被誉为“东方宝石”的朱鹮7.(2019·模拟·北京北京市朝阳区)园博园是利用砂石垃圾回填坑为场址,以再生水净化为核心的人工湿地生态公园。
对以下改造操作及分析不合理的是A.铺设减渗层,防止缺水干涸B.回填富有有机物的土壤及砂石,利于底栖生物的生存C.园区内应只种植芦苇,避免多种水生植物之间的竞争D.引入鱼类等动物时,应考虑不同物种的数量及比例8.(2019·真题·广东深圳市)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说法,不恰当的是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B.生物入侵会严重危害当地的生物多样性C.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是异地保护D.生物多样性为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9.(2019·专项)下列行为中,不会给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的是A.大规模地砍伐树木B.用电网捕获鱼类等水生动物C.工厂排放出未处理的污水D.退耕还草还林10.(2019·专项)造成野生动植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选择B.物种退化C.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D.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过度狩猎或采伐,对栖息地环境的污染和破坏11.(2019·学业·天津天津市)下列不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的是A.建立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B.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知识C.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D.引入外来物种水葫芦12.(2019·期中·广东惠州市惠城区)保护动物的多样性,要A.禁止开发和利用B.盲目地开发和利用C.合理的开发和利用D.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13.(2019·期末·浙江宁波市鄞州区)下列动物中分别属于我国珍稀动物中两栖类和爬行类的是A.熊猫、大鲵B.大鲵、扬子鳄C.猴面鹰、穿山甲D.白鳍豚、藏羚羊14.(2018·期末·广东深圳市福田区)每年5月22日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是A.将瀕危物种迁出原地B.将动物领养回家C.建立种子基因库D.建立自然保护区15.(2019·真题·天津市)下列不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的是A.建立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B.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知识C.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D.引入外来物种水葫芦16.你认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重要的事情是A.禁止人们利用生物资源B.颁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关法律并坚决贯彻执行C.对破坏生物多样性的事件采用罚款的办法解决D.把走私的动物、植物没收拍卖17.(2018·期中·四川成都市双流区)保护动物多样性的最有效的措施是A.就地保护B.易地保护C.法制教育D.克隆动物18.(2018·期中·四川成都市双流区)属于就地保护的是A.建立自然保护区B.建立繁育中心C.颁布环境保护法D.颁布野生动物保护法19.(2019·真题·云南昆明市)我国特有的珍稀爬行动物是A.长臂猿B.扬子鳄C.藏羚羊D.朱鹮20.(2019·期末·天津天津市和平区)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生存发展的价值是巨大的,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A.就地保护B.迁地保护C.克隆动物D.法制管理二、综合题21.(2018·模拟·云南昆明市盘龙区)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资料一:资料二:多种多样的生物是全人类共有的宝贵财富。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 复习课件

(2)自身调节 (3)生态退化: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农业 和森林病虫害剧增,恶性杂草大量繁殖。 物种:生存环境受到威胁,种群数量减少甚至消失。 气候变化: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增加;降水减少;空气湿度降 低等。
受损生态系统的表现系原统有的的结动构态、平功衡能被发打生破障碍 形成波动性破坏或恶性循环
特别提醒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过程
方向 特点
单向
物质循环
循环流动 收支平衡
读“某森林中食物网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如果该森林内的生态系统是平衡的,它具有哪些特征? (2)如果该森林内蛇大量减少,但鹰的数量变化并不大,说明生 态系统具有________作用。 (3)如果该地森林被大量砍伐,可能带来哪些后果? (提示:从生态、物种和气候三个方面归纳)
【答案】AB。
要点二 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的分布、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我国 黄土高原、长江中上游等半湿润、 北方农牧交错区,绿洲边缘区等
分布
湿润地区。
干旱、半干旱地区。
形成 原因
自然原因:地形陡峻,土质疏松, 植被稀少,降水集中,多暴雨、风 力等。人为原因:不合理的土地利 用方式,毁林毁草、乱垦选答案: ①保护生物多样性;②土地荒漠化;③水土流失;④受损生 态系统。
第一节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要点一 生态系统的组成 1.几个概念 (1)种群:一个物种可以以个体形式独立存在,同一个物种在一 定空间内集合在一起,形成种群。 (2)生物群落:在一个区域内所有不同的生物种群生活在一起, 构成生物群落。 (3)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的统一整体就是生态系统。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六单元 第三章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课件 新人教版

【解析】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及保护。 (1)由题干叙述“然而偷猎者的枪声仍然不时作响”可知,人 为的偷猎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重要原因之一。除此之外,破 坏野生生物的栖息地、环境污染也是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 重要因素。 (2)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为了保护藏羚羊而消灭藏羚羊的天敌, 会导致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的丧失。 (3)把藏羚羊引到动物园圈养起来,将会导致藏羚羊的退化, 使其在野生状态下的生存能力下降。
2.海南的原始森林中生活着一些珍稀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如海南黑冠长臂猿、海南坡鹿等,但数量极少,濒临灭绝。
造成这些物种数量极少,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①森林面积锐减 ②农田面积锐减 ③水源枯竭
④传染病 ⑤人类的大量捕杀 ⑥地球变暖
A.①②③④
B.②⑤⑥
C.①④⑥
D.①⑤
【解析】选D。珍稀动物数量减少或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生活环境的破坏和人类的滥捕乱杀。海南的原始森林中一些 珍稀动物由于森林面积锐减失去栖息环境以及人类的大量捕 杀而数量减少,濒临灭绝。
5.(2012·益阳学业考)下列事例中使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 有( ) ①外来物种的入侵 ②有计划地间伐毛竹林中的毛竹 ③海域污染导致赤潮 ④退耕还林还草 ⑤全球气候变暖 ⑥发展生态农业 A.②④⑥ B.①③⑤ C.①④⑤ D.②③⑥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 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主要有乱砍滥伐、乱捕滥杀、环 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等。海域污染导致赤潮和全球气候变 暖都属于环境污染,严重威胁着生物多样性。有计划地间伐 毛竹林中的毛竹、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环境 的改善,不会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
1.下列动植物中,哪些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 )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六单元“第三章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的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必背知识点一、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 (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它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二、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原因主要威胁:生物物种的消失速度惊人,大量物种面临灭绝的风险。
主要原因:1. 生态环境改变和破坏:如森林砍伐、湿地填埋等,导致生物栖息地的丧失和破碎化。
2. 掠夺式开发利用:过度捕猎、采集和砍伐等活动,对生物资源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3. 环境污染:水体、土壤和空气污染,影响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4. 外来物种入侵:外来物种的引入和扩散,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和失衡。
5. 其他因素:如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等,也加剧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1. 建立自然保护区定义:划定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作为自然保护区,对保护对象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
目的:保护生态系统、珍稀动植物及其生存环境,防止生物多样性的进一步丧失。
类型:包括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和珍稀动植物的自然保护区。
重要性: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之一。
2. 迁地保护将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等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
3. 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如种子库、精子库等,用于保存濒危物种的遗传资源,防止遗传多样性的丧失。
4. 加强法制建设制定和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对破坏生物多样性的行为进行惩罚和制裁。
5. 开展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项目和公约,共同应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全球性挑战。
四、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对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具有重要作用。
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如食物、药物、工业原料等,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其生态环境意义

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其生态环境意义生物多样性指的是生命体系中物种、基因、生态系统等多个层次上的多样性。
这种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的基石,它使得生态系统进化和适应变化。
生物多样性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基础,为我们提供了食品、水、药品、木材、纤维和其他一系列生物资源。
然而,随着人类经济的发展和日益增长的人口,生物多样性正面临严重的威胁。
许多物种遭受了过度捕捞、失去了栖息地、被破坏了原来的生态系统。
这些生态问题不仅影响到了生物多样性的保存,而且对我们大家的生活和工作也产生了直接且深远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在于,使得地球生态系统更加平衡、稳固、可持续。
生物多样性的恢复不仅对于生态系统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人类社会和经济也有极大的价值。
以下几方面内容将有所阐述。
一、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意义1. 突出重要性由于生物多样性与地球系统的其他组成部分紧密相连,所以它对于整个生态系统的活动和稳定性方面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这些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上,包括地球气候平衡、生态食物链的保持、以及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
2. 土壤保护土壤所包含的生物多样性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感染标志着土地质量、生物多样性的质量,同时也涉及到生态食物链环节。
生物多样性是保护土壤的关键因素之一,它们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条颗粒状的土壤,促进土壤的储水和防止土壤流失。
3. 帮助环境适应变化生物多样性可以给予环境适应变化的能力。
不同的物种和基因具有生命力强劲的特点,当一个生态系统内部的物种数量或基因数量下降时,总有一些物种和基因能够生存下来,从而帮助生态系统适应变化。
二、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意义1. 支持食品供应生物多样性在支持全球粮食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类对于鱼类、肉类、水果、蔬菜、谷物、坚果和豆类等食物的需求与日俱增。
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和保护与人类的食物供应和营养都有很大关系。
2. 维持水循环生物多样性在维持水循环中也十分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生物多样性的离体保护
5. 宣传教育
我国颁布的动植物保护的法律法规
1984年9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1987年5月国务院环境委员会颁发了《中国自然保护纲要》. 1988年11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 动物保护法》和《关于捕杀国家重点保护和珍贵、濒危野生动 物犯罪的补充规定》。
乱砍滥伐森林
土法冶炼,严重破坏环境
破坏植被,水土流失严重
过度开发利用
乱捕滥猎藏羚羊
过度捕捞
超量采伐树木
环境污染严重
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未加 处理排放污染了河流
工业生产没有防尘处理造成大气污染
外来物种侵入
水葫芦在云南滇池疯狂生长占据了生存空间
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
1.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津和法规的制定
枝、叶
水 杉
珙 桐
金茶花
—茶族皇后
望天树
—擎天树
只有在中国云南才生长的特产珍 稀树种。只分布在西双版纳的补 蚌和广纳里新寨至景飘一带的 20 平方公里范围内。热带雨林的标 志树种,是中国的一级保护植物。
动物多样性
东北虎
中国Ⅰ级保护动物并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 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
角较长,每两年脱换 次。雌麋鹿没有角, 体型也较小。因其头 似马、角似鹿、尾似 驴、蹄似牛而俗称 “四不像”。仅雄鹿 有角,颈和背比较粗 壮,四肢粗大。
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
1、生境的破坏(丧失、破碎和退化) 2、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 3、人工生态系统取代自然生态系统 4、环境污染 5、外来物种入侵
生态严重破坏
3.2 生态平衡
在一定条件下,能量和物质的输入和 输出总是处于暂时的、相对的稳定状态, 称为生态平衡。
3.3 生物多样性及保护
内涵:指各种生命形式的资源,包括数百 万种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各个物种所 拥有的基因和由各种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 所形成的生态系统,以及它们的生态过程。
基因多样性
不同亚种 的狗
(4)品种
• • • • • 如:家鸡的品种 蛋用鸡(莱航鸡、仙居鸡) 肉用鸡(九斤黄、三黄鸡—阳山鸡) 兼用鸡(芦花鸡) 专用鸡(观赏鸡 —— 巴雄鸡;药用鸡 —— 乌鸡等)
原鸡与几个家鸡品种
红龙睛
白龙睛
金鱼的品种
• • • •
草种鱼(金鲫、草金鱼) 文种鱼(帽子、珍珠、文鱼) 龙种鱼(红龙睛、蓝龙睛) 蛋种鱼(红水泡、红绒球)
2、下面不属于生态系统功能的是( ) A. 能量流动 B.物质循环 C.生态演替 D.信息传递 3、信息传递的形式主要有( ) A. 营养信息 B.物理信息 C.化学信息 D.行为信息
4、什么是生态系统? A.自然界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作用, 相互依存所形成的这种统一体,称为生态系统。 B.自然界中生物与有机物,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作用,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形式 来自光能,以有机物中 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化学能形式传递 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 之间反复循环 特点 范围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 反复循环总量不变 全球生物圈
联系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二者相互伴随,相辅相承, 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主要渠道都与食物链和食物网有关。
大熊猫
滇 金 丝 猴
现存3000只 。分布 在澜沧江与金沙江 之间云岭山脉主峰 两侧的高山深谷地 带。
中华虎凤蝶
中华虎凤蝶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也是中国独有的一种野生蝶, 由于其独特性和珍贵性,被昆虫专家誉为“国宝”。
野 牦 牛
典 的 寒 物 性 耐 青 高 特 型 高 动 , 极 寒 。 藏 原 有
九寨沟位于四川省,是白水沟上游白河的支沟,以有九个 藏族村寨而得名。九寨沟海拔在 2千米以上,遍布原始森 林,沟内分布一百零八个湖泊,有“童话世界”之誉;九 寨沟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并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九寨沟长海
九寨沟箭竹海瀑布
2 )根据其形成的原动力和影响力,生态系统 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半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 态系统
二、判断题
1、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由生产者、消费者、 分解者组成,非生物成分由阳光、大气、水、 土壤、营养成分等组成。
2、生态环境破坏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自然因素 “第一环境问题”造成的。 3、食物链一般不超过4-5个营养级,是因为物种 丧失造成的。 4、生态系统有自我调节能力,可以不受其他因 素影响而长期维持稳定。
基因多样性
不 同 基 因 的 玉 米
基 因 存 在 于 D N A
• 遗传多样性主要表现在种内各种不同类
型上。种内主要类型有亚种、变种、种 群(居群)和品种 4 类,它们组成种下 的分类单位。
(1)亚种
西藏野驴的三个亚种: 东部、指名和南部亚种 东部 指名
南部
环颈雉
• 有 31 个亚种 —— 高加索环颈雉、阿尔泰 环颈雉、四川环颈雉、日本环颈雉。。。
相互依存所形成的这种统一体,称为生态系统。
C.自然界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有机环境之间相互作用, 相互依存所形成的这种统一体,称为生态系统。 D.自然界中生物与生物,有机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作用, 相互依存所形成的这种统一体,称为生态系统。
5、下列叙述属于一个群落的是( ) A. 一片草地上的所有蝗虫 B. 一块稻田中的水稻 C. 一个池塘里的所有生物 D. 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马尾松 6、城市生态系统是不完整生态系统的主要原因是( ) A. 城市内物种的比例严重失调 B.物质流和能量流强度大 C.分解者进行异地分解 D.人工因素占主导地位
生产者
光 合 作 用 细 胞 呼 吸
动物摄食
消费者
分解者
分细 解胞 作呼 用吸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三、生态系统类型
1)根据其环境性质,可将生态系统分为陆地生态系 统、水生生态系统等。 森林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
生 态 系 统 湿地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荒漠生态系统 极地生态系统 流水生态系统(如河流) 静水生态系统(如湖泊) 海岸生态系统 浅海生态系统 远洋生态系统
(2)变种
• 如:甘蓝的两个变种 ——圆白菜和菜花
葫芦的三个变种 —瓠子、小葫芦和匏瓜
小葫芦
瓠子
匏瓜
艺术品——大小连环葫芦
(3)种群(居群)
• 如: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就组成了鲤鱼的 一个种群。 • 根据种群对空间的利用方式,动物种群可以分 为经常性集群型(如蜜蜂、蚂蚁等)、季节性 集群型(如许多鱼类、鸟类等)、暂时性集群 型(如苍蝇等)和不集群型(如虎)。 • 根据种群对空间的利用方式,植物种群可以分 为均匀型(如人工林等)、群聚型(如丛生竹) 和随机型。
扭角羚
分布在喜马拉雅山 东麓密林地区的大 型牛科动物
绿 尾 虹 雉
分布于中国西南地区。 国内保护级别:一级; 被世界列为世界性易危 物种。
蜂猴
在中国分布于云南和广西南 部。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白鳍豚—水中熊猫
藏羚羊--可可西里的骄傲
中华鲟—誉为“水中的大熊猫”和“长江鱼
王”
扬子鳄
麋鹿
第三章 生态环境及 生物多样性保护
一、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指自然界的一定空间内,
生物群落和周围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
是自然界的基本结构单元。在这单元 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 制约、不断演变,并在一定时期内处 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
二、生态系统组成
一个经典的生态系统简图
生态系统的成分间关系
水循环
水循环会不会失衡呢?
2010年10月-《京华时报》 据美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称,地球上的水循环已被推至失衡点。最 新的研究数据表明,从地面蒸发到大气中的水分量近年来持续下降,而且这 种现象还将继续下去。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生物地球化学研究所对1982年至2008年间的蒸散量 (即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的总耗水量)趋势进行了计算。他们发现,蒸散量 在1998年之前一直稳步上升,但此后这一趋势被扭转,通过水循环进入大气 层的水分量开始下降。 研 究 组 成 员 之 一 、 美 国 蒙 大 拿 州 立 大 学 的 史 蒂 芬 ・ 朗 宁 ( Steven Running)说,在有些地区,气温上升使得地面所有能蒸发的水分都被蒸发 了。虽然这些水分会以雨水的形式返回地面,但大部分会降落在别处,而不 再降落到像澳大利亚这样炎热干燥的地区。 该研究小组认为,现在的大气层变得更温暖,因此能够有效地捕获和容 纳更多水分。这样,留在土壤中可供维持水循环的水就变少了。朗宁解释说, 也就是“有需求,但没有供应”。 从卫星拍摄的图片来看,土壤水分下降趋势最严重的是南半球,尤其是 南美和澳大利亚。可以说,“从全球范围看,干旱问题将变得更严重,延续 时间更长”。
国家作物种质库内的种子
中国 农业 科学 院国 家作 物种 子库
宣传教育
学生们在海南岛热带植物园观察学习
在自然博物馆参观
响应国家号召开展植树造林活动
2014年主题——岛屿生物多样性 2013年主题——水和生物多样性 2012主题——海洋生物多样性 2011主题——森林生物多样性
一、选择题
1、什么是草原食物链? A. 青草-野兔-狐狸-尸体-狼-无机物-青草 B. 青草-狐狸-野兔-尸体-狼-无机物-青草 C. 青草-野兔-狼-狐狸-尸体-无机物-青草 D.青草-野兔-狐狸-狼-尸体-无机物-青草
麋鹿保护区
就地保护
自然保护区
国家地质公园 国家森林公园 中国国际重要湿地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省市县级自然保护区 台湾地区自然保护区
西天目山自 然保护区内 的柳杉林
扎龙自然保护区的丹顶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