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跨文化交际语篇差异对比分析汇编

合集下载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学差异对话分析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学差异对话分析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学差异对话分析在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一项越来越普遍的现象,人们的交往和沟通都已经超越了国界和文化的限制。

而这种跨文化交际所带来的最大问题,便是语言学差异。

由于人们所处的文化环境和语言背景的不同,常常会导致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有效沟通的困难。

因此,在实际交流过程中,我们需要针对不同的文化和语言背景,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便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一、语音和语调上的差异首先,语音和语调对于不同语言之间的沟通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例如,在中文中,“噪音”和“脑子”发音相差极大,但是在英文中,“pot”和“pat”之间的差别则并不那么明显。

因此,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我们需要特别注意语音和语调的差异。

尤其是,在执行某些命令、提出邀请和表达祝贺等情况下,语音和语调的差异会更加突出。

因此,在执行上述情况时,我们应适当降低语速,加强语音和语调的变化,以便更好地与对方进行沟通。

二、词汇和用词的选择除了语音和语调外,词汇和用词的选择也是跨文化交际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

因为在不同的文化和语言环境下,同一件事情的表述方式往往会有所不同。

例如,在中文中,“手表”通常指的是佩戴在手上的机械或电子表,而在英文中,“hand clock”表示的则是固定在墙上的钟表。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合理选用词汇和用词,以避免因为错用词汇而引起的误解或翻译错误。

三、语法和句式另外,语法和句式也是跨文化交际中经常出现问题的地方。

例如,在中文中,“女孩子”通常用“她”代替,而在法语和西班牙语中,“la fille”和“la chica”则分别使用“elle”和“ella”代替。

此外,在日语中,存在着主语省略的现象,因此当你使用日语时,尤其要注意主语的省略和使用。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需要注意语法和句式的差异,以及如何处理这些差异,以便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四、文化基础和背景最后,文化基础和背景也是跨文化交际中非常重要的差异。

时间观差异与跨文化语篇对比分析

时间观差异与跨文化语篇对比分析

时间观差异与跨文化语篇对比分析湖北大学外国语学院鲁玲萍*周红兵**摘要:文化不同,对时间的期求和处理的规则也不同,所形成的时间观也不同。

它制约着人们的行为模式,常常给跨文化交际带来很大困难。

本文将立足于语篇的角度,探讨东西方人不同的时间观在语篇方式上的反映与体现,以期增强不同文化的人在交际时对时间观差异的认识或敏感性,避免交际失误。

关键词:时间观差异语篇方式跨文化交际1. 引言时间对交际或人际交往的影响受到了学者们的极大关注。

霍尔曾在《无声的语言》一书中以两篇的篇幅论述时间的交际作用。

他认为时间不但会说话,而且比有声语言更为直截了当,所传达的信息也更加响亮和清晰,因为它既不象口头语言那样容易为人所曲解,它还能揭穿人们的谎言(胡文仲,1995)。

分属不同文化的人社会实践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处理和安排时间的方法,各自形成的时间观也不同。

它制约着人们的行为模式,如人们对准时的不同理解,办事是否有计划性以及事前是否通知(谢琳,1998;贾玉新,1997;关世杰,1995),常常给跨文化交际带来很大困难。

众所周知,任何交际都是人际交际,文化间的交际只能通过语篇进行。

譬如,中国人和美国人可以谈话,而两种文化则不能彼此谈话,两种文化之间的对话只能通过个体美国人和个体中国人的语篇进行(Ron Scollon et al, 2000)。

遗憾的是,少有学者意识到不同文化的人交流时语篇方式的差异也能体现出时间观的差异,并影响交际的成功进行。

因此本文将立足于语篇的角度,探讨东西方人因文化不同而形成的时间观差异在语篇方式的反映与体现,以期增强不同文化的人在交际时对时间观的差异的认识与敏感性,避免交际失误。

*鲁玲萍(1978-),湖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教育学硕士; 研究方向: 语言与文化; 邮编:430062;E-mail: lplu@ **周红兵(1977-),湖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教育学在读硕士; 研究方向: 高校英语教学; 邮编:430062172. 时间观差异在语篇形式上的反映时间观是文化深层结构的一部分,它影响我们对外界的感知,左右我们的判断,决定我们的行为方式;反过来,一定的行为又反映一定的时间观,传递关于时间观的某种信息(郑立华,2000)。

英汉语言跨文化差异比较

英汉语言跨文化差异比较

英汉语言跨文化差异比较[摘要]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文化的载体,本文对英汉语言在语言自身、价值观、成语谚语文化、语用理解等跨文化差异方面作了简要探讨。

[关键词]英语汉语跨文化差异比较跨文化教育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文化的载体。

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要真正掌握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这种语言的特定社会背景,否则就没有真正掌握这种语言。

英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应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每个民族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模式,文化决定思维、决定语言的表达方式,它的运用方式集中表现了民族的文化特征,本文就汉民族文化与英美文化在语言层面上的文化差异作一探讨。

一、语言自身差异语言自身差异主要表现在词汇语义方面的差异。

词汇的语义:一方面是词汇本身的意义,另一方面是词汇的文化意义。

词汇语言差异主要体现在词汇的文化意义上。

本身意义相同的词汇,在汉英两种语言中,其文化意义可能有相同、空缺和冲突等三种情况。

1.词汇本身的意义:laborer指干体力活的劳动者,worker既指体力也指脑力工人,而在汉语中,劳动者和工人没什么区别。

ambition在中国词典中意味着野心,但在美国词典中还有进取心的意思。

中国文化中的“客气”,在英语中很难找到恰当的对应词。

汉语中的“关系”和英语中的relation也不完全对等,“关系”在汉语中可能是个具体的概念,如,“他的关系很硬”是指他认识人好办事等,而在英语中“relation”则表示抽象的概念。

2.词汇的文化差异:文化意义相同的词汇在跨文化交际中通常没有麻烦,问题在于文化意义空缺及文化意义冲突的词汇,往往导致交流达不到目的,引起误解甚至交际失败。

英语中的hippy,cowboy,不了解英美文化的人一定不知其意。

同样汉语中的“民办教师”“农转非”“希望工程”等词,英美人也难解其意。

在中国代表帝王的龙,在英美却是邪恶的化身,因此汉语的“亚洲四小龙”只好译成“Four tigers”。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差异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差异
行为表现:个人主义文化中,人们更倾向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而集体主义文化中, 人们更注重维护群体利益和和谐
语用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个人主义文化中的人们更倾向于直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 法,而集体主义文化中的人们则更倾向于使用委婉和模糊的表达方式
权力距离的差异
西方文化中强调个人主义,权力距离较小;东方文化中强调集体主义,权力距离较 大。
THEME TEMPLATE
20XX/01/01
XX
跨文化交际中 的语用差异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
目录
CONTENTS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差异概述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习惯差异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价值观差异 跨文化交际中的社会规范差异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策略和技巧
单击此处添加章节标题
礼貌与坦率:不同文化对礼貌 和坦率表达方式的认知与接受
语境与歧义:跨文化交际中语 境差异对语言表达方式的影响 及可能产生的歧义
语言习惯的差异
表达方式的不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表达方式存在差异,如委婉语、直接语等的使用。
话题选择的不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在选择话题进行交流时存在差异,如隐私、政治等话 题在不同文化中的敏感程度不同。
语用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语用差异导致误 解和冲突
语用差异影响信 息的准确传递
语用差异影响沟 通效果和人际关 系
语用差异影响跨 文化交际中的文 化认同和交流效 果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习惯 差异
章节副标题
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
直接与间接:不同文化对直接 或间接表达方式的偏好
清晰与模糊:不同文化对表达 清晰度与模糊度的接受程度
适应不同沟通风格: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沟通风格,并学会适应和应对 不同的沟通风格,以提高沟通效果。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礼貌语言的语用差异分析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礼貌语言的语用差异分析

0 rg t Df rne o P i L g aei n l a dC iee .P ama c i ec f O t aU g nE g s n hns i e s le n i h d r glt cl rl o ui n rut a C mmu i t n n e u nci ao
CUIL i
乙: 干嘛这么客气啊, 你能来我就很高兴, 下次可别这么破费了!
( 称呼语的语用差异 三)
汉语称呼系统极为丰富和复杂, 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的礼貌习惯。如中国文化提倡“ 尊老爱幼” 的美 德, 体现在称呼语中就是把人的年龄、 辈份带人称呼语, 老王” “ 如“ 、老先生” “ 、老师傅” 等。在许多情况 下,老” “ 字常常委婉地表示资深历练, 有威望地意思, 听来既亲切可人又文雅有礼。英美人却很避讳 “l 一词, 。” d 通常借用其它的词来婉转地表达“ 老年” 这一概念, Hm f au ( 如 oe r l 养老院)a au c - od t s 、 dl o n t m mn ( ui 老人区)s i cin( y t 、 n ri es资深公民)E eH sl老人团) eo t z 、l r o ( d t e 等等。另一种汉语的称谓形式用在人 的头衔、 管制或职位上, 如黄经理、 王处长、 陈主任、 马局长等。但人们几乎听不到西方人会称呼别人 B - u
立的英美人的饭桌上却常常遭到一句“ e y r ” 冷遇” H p os 的“ l u e r i 。在西方人看来, 中国人的宴客方式干预
了个人自由, 而他们简洁随意的招待却是真诚的友善和礼貌。
2收受馈赠 、
中国自古就注重礼尚往来。中国人送礼很有讲究, 礼物通常名目繁多且较为贵重。西方人一般不 送重礼, 多注重礼物的纪念意义和文化品位, 且包装精美。当得到了朋友精心准备的礼物的时候, 东西 方人的反应同样是截然不同的。英美人接受礼物时其话语多为表示对礼物的赞美之情。如 :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与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与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与文化差异》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际变得越来越频繁。

无论是在国际商务、学术交流还是日常生活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必须有效地沟通。

然而,语言和文化的差异经常成为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

本文将探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与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如何克服这些差异,促进跨文化理解与交流。

一、语言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体现一是词汇与语义差异。

不同语言中的词汇和语义表达可能截然不同。

在跨文化交际中,同一个词或表达在不同文化中可能有不同的含义。

例如,中文中的“面子”一词在西方文化中并没有完全对应的概念,它反映了中国文化中特有的社会身份和人际关系。

而英文中的“privacy”(隐私)在某些文化中也没有完全对应的翻译,这反映了文化对隐私的不同重视程度。

二是语法与句式的差异。

语言的语法结构也是影响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因素。

例如,中文没有严格的时态变化,而英语则有复杂的时态体系。

这种语法上的差异可能导致非母语者在表达时间和顺序时遇到困难。

此外,不同语言的句式和语序规则也有所不同,如主语—谓语—宾语的固定结构可能在其他语言中并不适用,进而影响信息的准确传达。

三是语言使用中的语境依赖性。

在某些文化中,语言的使用依赖于具体的社会语境,这些文化被称为“高语境文化”,如中国、日本等。

在这些文化中,语言往往简洁,很多含义通过语境传递。

而在“低语境文化”中,如美国、德国,信息通常通过语言明确表达。

这种语境依赖性差异可能导致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

例如,在高语境文化中,语言的潜在含义需要从非语言线索中解读,而低语境文化的人可能会误解这些隐含的意思。

二、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一是价值观的差异。

文化差异不仅体现在语言层面,还深植于人们的价值观中。

不同文化对个人、群体、权威、时间等有不同的理解。

例如,西方文化注重个人主义,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和自我实现,而东方文化更倾向于集体主义,重视家庭、团队和社会的整体利益。

在跨文化交际中,价值观的差异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和对他人行为的解读,从而可能引发沟通障碍。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差异的分析与探讨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差异的分析与探讨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差异的分析与探讨在如今的全球化时代,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

人们通过旅游、留学和移民等方式与不同背景的人交流,这也让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语言、文化、礼仪等方面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并探讨如何在跨文化交际中尊重和理解他人文化。

一、语言差异中西方语言的语法、语音、造词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

在语法方面,中文和英语的句子结构存在很大的不同。

中文的“主谓宾”结构与英语“主语+谓语+宾语”的结构不同,这使得人们在翻译时容易出现文化误解。

同时,中文的语法比较灵活,一些重要的信息可以通过词汇、语序等多种方式表达出来,而在英语中需要用词缀、语法结构等方式表达。

这也意味着从中文翻译成英语或从英语翻译成中文时,需要更多的技巧和转换。

在语音方面,中文和英语的语音系统也有很大的不同。

中文中的四声和英语中的音调、节奏差异明显,导致口音和语音习惯上的不同,使用不同方式表达情感,从而产生交际障碍。

造词也是语言差异的重要方面。

中文中的成语、俗语、谚语等是中文文化的瑰宝,而英语则多采用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

这也导致中文与英语之间的文化难以翻译,有时在翻译中需要凭借译者对文化、历史和社会的深入了解来进行加工和翻译。

二、文化差异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着很多的差异。

在价值观方面,中西方的价值观体系显然有很大的不同。

中文文化强调的是慈悲、道德、传统、分析、理性而英语文化强调自由、创造性和个体性等。

这些差异会反映在如何看待世界,如何解决问题,如何与他人沟通、交流上。

就拿中国与美国来说,中国人更注重家庭关系、个人关系,美国人则更加注重个人独立性、性别平等、多样性。

在历史文化中,中文文化自古以来就强调孝顺、传统等价值观。

而现代文化中,中文文化注重尊重长辈,以及社会秩序和公众道德等方面的问题。

与此相反,美国文化则更注重个体成就,民主治理和个人自由等方面的问题。

三、礼仪差异中西方的礼仪文化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跨文化交际中的英汉礼貌语言差异【文献综述】

跨文化交际中的英汉礼貌语言差异【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英语跨文化交际中的英汉礼貌语言差异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概念,扼要说明有关主题争论焦点)1.写作目的:礼貌原则是人们在社会言语交际中必须遵守的原则。

然而中西方文化价值、自我观以及语言间接程度的差异导致了礼貌原则差异的存在,从而影响了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在社会言语交际中,必须遵守一条原则——礼貌原则。

礼貌是各社会、各群体共有的普遍现象,是人们交际活动的基本准则,是维系人际和谐的工具和手段,是实现人与人之间成功交际的基本条件,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但不同语言和文化的国度有不同的礼貌表达方式,深刻理解中西礼貌原则的差异及其渊源,有利于跨文化交际双方增进文化交流,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保证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2.相关概念:早在20 世纪50 年代, 美国学者戈夫曼(ErvingGoffman) 就从戏剧的观点提出了“面子行为理论”(贾玉新,1997),建立了礼貌模式。

他认为,人们的行为分为前台行为和后台行为二种。

“脸面”是人类行为准则之一,渗透于人际行为之中。

很显然,“面子功夫”是作给其他人看的“前台”行为。

Goffman 同时指出,面子对于每个人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是人们在交际中都很关注的重要因素。

面子的需求是相互的,一个人要想自己不丢面子,最保险的办法是不去伤害他人的面子。

美国语言哲学家Grice (1975)提出:所有的谈话者都必须遵循一条原则,即“合作原则”。

它包括四个准则:( 一) 数量准则:所提供的信息量要符合谈话的要求, 不多不少。

( 二) 质量准则:所说的话要有根据, 要真实。

( 三) 相关准则:所说的话要与前面的内容相关。

( 四) 方式准则:说话要简洁、清楚、有条不紊,不含糊其词。

koff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提出礼貌三规则:规则一:不要强加于人;适用于交际双方权势和地位不均等的场合,如学生和老师,雇主和雇员之间;规则二:给对方留有余地和空间;适用于交际双方权力地位平等;但社会关系不密切的场合,如商人与顾客;规则三:增进双方的友情;适用于好友,恋人之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文化交际语篇差异对比分析
Request letter 2
Dear xxx, I hope you are keeping well. Xxx and I are co-editing a Handbook of xxx for xxx (apply titled The xxx Handbook
因为A……,B……,C……,所以D……。 如果A……,B……,C……,那么D……。 虽然A……,B……,C……,但是D……。 尽管A……,B……,C……,然而D……。
(二)英语语语篇结构的思路
——演绎式
(Deductive)
• 西方(英语国家):思维方式在语篇结构上的 投射表现为分析、抽象、显性的特征。开门见 山、直入主题。
• 谈话、写文章习惯于把话题放在最前面,引起 听话人或读者的重视。
• “果”在“因”之前。
Request letter 1
Dear xxx, How are you? I hope you had a fabulous Chinese New Year holiday. I cannot believe it
As the economy situation is going down hill at the moment, I thought I must do something to improve my personal skills and get more qualifications, therefore I am planning to take action in my study plan and apply for a master course at CU.
Last time I happened to be looking at the university website and noticed that many of the staff who taught me before have left the department already, so next time I drop by I suppose I will see a number of new faces.
We are in the process of finalising deadlines bus we can say that the first draft of the chapter would be due around August/September2009. The chapter length is 7,000 words inclusive.
——归纳式
(Inductive)
• 中国:受“天人合一”及“关系”取向的影响,思维 方式以直觉,具体和圆型为特征。
• 汉语的语篇结构主流倾向呈现为一种逐步达到高潮的 方式,层层递进,起承转合,渐入佳境,画龙点睛。
• 汉语语篇表达中,表示因果、条件、转折、让步等关 系的句式比较常用,成为汉语语篇结构的形式特征之 一。如:
has almost been 4.5 years since I graduated from PolyU (language for Business 2001-2004) and although I have always wanted to study more in the past few years, working life seems to have occupied most of my time.
Do you think would it be possible for you to kindly help me write one of my references? I know this could be taking up some of your time while you are busy with the semester. If it is not so convenient, please let me know. :D
对于学习外语的人来讲,尽管掌握了目 的语的语法规则,但因缺乏对目的语语篇 组织规律的认识或敏感性,常常会无意识 地把本族语的语篇组织规则迁移到目的语 中去,因而造成语篇结构的的差异,导致 交际失误。
思维模式 (Robert B. Kaplan):
汉语和朝语 英语 拉丁语 俄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闪米特语
(一)汉语语篇结构的思路
If you agree to accept the invitation to contribute, we will send you more details and guidelines. Xxx will also send you a contract. We would be grateful therefore if you could providing us with the mailing address you wish to use for correspondence.
We look forward to hearing from you. Please feel free to get back to us with any questions that you may have.
All bests, Xxx and xxx
一、汉语和英语的语篇结构差异
思维方式存在差异,导致其语篇组织结 构也会因文化而异。
Thank you very much in advance. I look forward to hearing from you soon and all the best in 2009. Good health too!
of xxx!). We are hoping that you will be interested in contributing a chapter on: What can xxx tell us about language teaching? Xxx is offering xxx as a fee for thi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