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实验报告(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

实验报告(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学生指导教师年月日实验名称证明空气占据空间实验器材水槽、玻璃杯、水、纸团实验步骤把一团纸紧塞在杯底,将杯子倒立竖直压入水中,过一会儿观察,纸团没湿。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学生指导教师年月日实验名称研究固体的热胀冷缩实验器材固体体胀演示器、酒精灯、火柴、水槽、冷水实验步骤(1)铜球穿过铁圈(2)给铜球加热,不能穿过铁圈(3)把铜球放入冷水中,铜球又穿过铁圈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学生指导教师年月日实验名称探究声音的传播实验器材音叉水槽土电话记录表实验步骤1.振动物体与声波;2.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3.借助实验和想像,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声音是以()形式传播的,空气是传播声音的()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学生指导教师年月日实验名称探究物体运动的方式实验器材风车、皮球、绳子、夹子、三角形木块、易拉罐、竹蜻蜓、橡皮实验步骤1、用橡皮从三角形木板的斜坡滑下,分析运动轨迹;2、拍皮球,分析运动轨迹;3、转动风车,分析运动轨迹;4、画出运动轨迹,总结运动方式;5、滚动易拉罐,玩竹蜻蜓,分析包含了哪几种运动方式;6、记录、交流。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报告学生指导教师年月日实验名称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器材不同长度的线、钩码实验步骤1、做一个摆,并明白一个来回算一次;2、用摆线30厘米的摆实验,测量15秒可摆动多少次?3、用摆线15厘米的摆实验,测量15秒可摆动多少次?4、记录、比较摆的次数;5、整理实验材料,保持整洁。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摆的快慢与摆重、摆角()关,与摆线长度()关。

最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

最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实验一:实验名称: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实验材料: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备用,制取一瓶澄清的石灰水备用、烧杯一个实验过程:1)、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烧杯中,观察澄清的石灰水是什么样子的,2)、倒入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摇晃后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实验名称:研究固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材料:固体体胀演示器、酒精灯、火柴、水槽、冷水实验过程:(1)铜球穿过铁圈(2)、给铜球加热,不能穿过铁圈(3)把铜球放入冷水中,铜球又穿过铁圈实验结论: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名称:研究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材料:细管、胶塞、平底烧瓶、红颜色的水、水槽、热水实验过程:(1)细管插在胶塞中间,用胶塞塞住瓶口(2)、往瓶里加红颜色的水(3)把瓶子放入水槽中,记下细管里水的位置。

(4)往水槽里加热水,观察细管里水面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实验结论; 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名称:研究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材料:气球、水槽2个、平底烧瓶、热水、冷水实验过程:(1)把气球套在平底烧瓶口(2)、把烧瓶放在热水中,欢察现象。

(3)把烧瓶放在冷水中,欢察现象。

实验结论: 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名称:空气的成分实验材料:水槽、蜡烛、玻璃片、去掉底的饮料瓶、火柴实验过程:(1)把蜡烛放在水槽中点燃,罩上饮料瓶,拧紧瓶塞。

观察现象。

(2)、把水槽内的水加到饮料瓶里的高度。

(3)拧开瓶盖,迅速将火柴插入瓶内,观察现象实验结论: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一种气体支持燃烧,另一种气体不支持燃烧。

实验名称: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答案不唯一,还可以采用其它方法实验)实验材料:尺子、小鼓、鼓槌、豆子实验过程:(1)一手压住尺子,另一手弹拨,我们会听到尺子发出嗡嗡的声音,同时会看到尺子在振动。

(2)鼓面上放些豆子,敲击鼓面,我们会听到鼓面发出咚咚的声音,同时看到鼓面上的豆子在振动。

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52652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52652

苏教版小学四年上册级科学实验报告实验一:实验名称: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实验材料: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备用,制取一瓶澄清的石灰水备用、烧杯一个实验过程:1)、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烧杯中,观察澄清的石灰水是什么样子的,2)、倒入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摇晃后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实验名称:研究固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材料:固体体胀演示器、酒精灯、火柴、水槽、冷水实验过程:(1)铜球穿过铁圈(2)、给铜球加热,不能穿过铁圈(3)把铜球放入冷水中,铜球又穿过铁圈实验结论: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名称:研究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材料:细管、胶塞、平底烧瓶、红颜色的水、水槽、热水实验过程:(1)细管插在胶塞中间,用胶塞塞住瓶口(2)、往瓶里加红颜色的水(3)把瓶子放入水槽中,记下细管里水的位置。

(4)往水槽里加热水,观察细管里水面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实验结论; 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名称:研究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材料:气球、水槽2个、平底烧瓶、热水、冷水实验过程:(1)把气球套在平底烧瓶口(2)、把烧瓶放在热水中,欢察现象。

(3)把烧瓶放在冷水中,欢察现象。

实验结论: 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名称:空气的成分实验材料:水槽、蜡烛、玻璃片、去掉底的饮料瓶、火柴实验过程:(1)把蜡烛放在水槽中点燃,罩上饮料瓶,拧紧瓶塞。

观察现象。

(2)、把水槽内的水加到饮料瓶里的高度。

(3)拧开瓶盖,迅速将火柴插入瓶内,观察现象实验结论: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一种气体支持燃烧,另一种气体不支持燃烧。

实验名称: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答案不唯一,还可以采用其它方法实验)实验材料:尺子、小鼓、鼓槌、豆子实验过程:(1)一手压住尺子,另一手弹拨,我们会听到尺子发出嗡嗡的声音,同时会看到尺子在振动。

(2)鼓面上放些豆子,敲击鼓面,我们会听到鼓面发出咚咚的声音,同时看到鼓面上的豆子在振动。

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测量长度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使学生掌握使用尺子和卷尺等测量工具进行长度测量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实验材料:•尺子•卷尺•若干不同长度的物体(如小木棍、铅笔等)实验步骤:1.向学生展示尺子和卷尺,并解释它们的使用方法和单位。

2.让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一个尺子和卷尺,并给每个组发放不同长度的物体。

3.学生通过观察和测量,使用尺子和卷尺测量每个物体的长度,并记录在实验报告单上。

4.学生完成测量后,对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讨论每个物体的长度是否一致。

5.将学生的观察结果进行汇总,进行课堂总结。

实验记录:物体尺子测量长度(cm)卷尺测量长度(cm)小木棍1 10 11小木棍2 15 14小木棍3 12 13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对测量结果的整理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本次实验中,小组之间使用尺子和卷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有:1.不同学生对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程度的差异,导致测量结果有一定的误差。

2.测量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人为误差,比如尺子或卷尺的放置不准确等因素。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学生们学会了使用尺子和卷尺进行长度测量的方法和技巧,并通过对测量结果的分析,认识到测量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为了减小误差,我们应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并且在测量过程中要注意细心、准确地进行操作。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更准确的测量结果,提高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实验思考问题:1.在本次实验中,你觉得尺子和卷尺哪一种测量工具更准确?为什么?2.除了尺子和卷尺,还有哪些可以用来测量长度的工具?3.在进行测量时,你有没有遇到困难?如何解决的?小结:通过这次实验,我学会了如何使用尺子和卷尺进行长度测量,并了解了测量结果可能存在的误差。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更加细心、准确地进行测量,并探索其他测量长度的方法和工具。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空气占据空间实验器材:空饮料瓶、气球实验步骤:1、套气球。

2、吹气球。

3、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气球吹不大,这是因为瓶内的空气占据了空间。

实验目的:压缩空气性质实验器材:针筒注射器、橡皮实验步骤:1、抽一针筒空气。

2、封住针筒注射器头。

3、推活塞。

4、观察现象。

5、重复3与4步骤。

实验结论: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实验目的:比较水与空气的相同与不同实验器材:烧杯、水槽、注射器、橡皮、小塑料瓶、圆底烧瓶实验步骤:1、将水、空气分别装入不同的容器里,比较其形状。

2、将空小塑料瓶放入水槽,观察水流入瓶中,空气跑出的情形。

3、分别将水、空气吸入注射器。

4、将注射器,一端顶住橡皮,推动注射器,比较。

实验结论:水与空气都可流动,形状都能改变,水很难被压缩,空气可以被压缩。

实验目的:观察冷热空气的对流现象实验器材:热水、集气瓶、玻璃片、透明水槽、线香、火柴实验步骤:1、将两个一样大的玻璃瓶分别放在冷、热水槽中使之变热或变冷。

2、在热瓶中放入点燃的香,当瓶内充满烟后移走香,立即用玻璃片将瓶子盖上。

3、将冷瓶倒放在有烟的热瓶上,抽掉玻璃片,观察烟的流动。

4、重复1.2步骤,将冷瓶和热瓶的位置上下对调,观察烟又会如何流动。

5、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且会向上升,冷空气下降形成对流。

实验目的:空气的成分实验器材:固定在玻璃上的蜡烛、透明规则圆柱形玻璃杯、水槽、红色水、火柴实验步骤:1、将固定在玻璃上的蜡烛放入有红色水的水槽中。

2、点燃蜡烛。

3、将透明玻璃杯罩在蜡烛上。

4、观察现象。

5、将玻璃杯连同玻璃一同取出,正放于桌上。

6、把燃烧的火柴伸入玻璃杯内。

7、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空气中有支持燃烧和不支持燃烧两种气体,分别是氧气和二氧化碳。

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

实验目的:认识二氧化碳实验器材:锥形瓶、集气瓶,带有玻璃管的塞子、软管、小苏打、醋、澄清石灰水、长、短蜡烛实验步骤:1、在锥形瓶中加醋,放入小苏打。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4、把装满空气的塑料袋用手挤压。




空气占据空间,有一定的重量,能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实验报告单
实验教师
徐洪庚
班级
四年级
组次
4
实验时间
2018.9.18
科目
科学
实验内容
研究空气的成分
所需仪器名称及数量
水槽、蜡烛、去底饮料瓶、火柴、玻璃片







1、把蜡烛固定在玻璃片上,放进有水的水槽中,点燃蜡烛。







1、用长短粗细不同的橡皮筋套住空盒子。
2、弹拉紧的橡皮筋。
3、弹变短的橡皮筋。
4、弹粗细不同的橡皮筋。




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物体的快慢有关。
实验报告单
实验教师
班级
四年级
组次
4
实验时间
2018.12.12
科目
科学
实验内容
检测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所需仪器名称及数量
碘酒、滴管、土豆块、萝卜片、花生、白纸、火柴、瘦肉
实验报告单
实验教师
班级
四年级
组次
4
实验时间
2018.9.10
科目
科学
实验内容
空气的性质
所需仪器名称及数量
水槽、塑料袋、烧杯、饮料瓶、气球、木棒、缝衣针、注射器







1、用注射器抽气后射入水中,观察现象。
2、把两个气球充气后吊在小木棒上,使它们保持平衡。
3、用缝衣针扎破一个气球,观察木棒是不是还平衡。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上册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上册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上册1、实验的目的(1)学习能源的形成原理,知道机械能和化学能的变化;(2)学习用把手转动齿轮,使假齿轮转动的机械实验;(3)学习用火花机发生变化产生电能的实验;(4)学习用叶片发电机发动车产生化学能的实验。

2、实验准备(1)机械能实验:34号齿轮、35号轮托轴、36号齿轮、力学装置、扭簧;(2)电能实验:4根金属针、火花机;(3)化学能实验:叶片发电机、低压电阻灯。

3、实验原理(1)机械能实验:将34号齿轮、35号轮托轴、36号齿轮按指定位置安装到力学装置上,即可将转动的34号齿轮能传给36号齿轮,使假齿轮36号转动。

(2)电能实验:将4根金属针安装在火花机中,点火时发生电化学变化,产生电能;(3)化学能实验:将叶片发电机的叶片放入砂轮上,砂轮转速增加时,叶片发电机也会发生变化,产生电能,将电能转换为化学能,给低压电阻灯给予照明。

4、实验步骤:(1)机械能实验:将34号齿轮安装在力学装置上,手拉动轴35号使扭簧卷收,使36号齿轮发生运动;(2)电能实验:将4根金属针安装在火花机,用打火机打火,使发生电化学变化;(3)化学能实验:将叶片发电机安装在长方体框架上,将砂轮放在框架上,给砂轮加上动力,使叶片发电机产生电能,将电能转换为化学能,给低压电阻灯产生照明。

5、实验结果(1)机械能实验:当手转动轮托35号时,36号会跟着转动;(2)电能实验:用火花机点火,发生变化留下电花,产生电能;(3)化学能实验:叶片发电机发动车产生电能,再将电能转换为化学能,给低压电阻灯给予照明。

6、结论机械能实验:手拉动轴35号使扭簧卷收,使36号齿轮发生转动,即可将转动的34号齿轮能传给36号齿轮;电能实验:当点火发生变化后能留下电花,说明火花机产生了电能;化学能实验:叶片发电机发动车产生电能,再将电能转换为化学能,最终给低压电阻灯给予照明,从而证明了机械能、电能、化学能之间的转换原理。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班)级
四年级1班
实验者
时间
实验名称
声音的传播
实验器材:
音叉、水槽、土电话
我的猜测:
声可以在固体中传播,不能在液体中传播
步骤:①在空气中敲动音叉
②在水槽中敲动音叉
③两人一组用土电话联系对方
④观察、记录
观察到的现象:在空气中敲动音叉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在水中敲动音叉不能听到声音。土电话可以联系上对方。
结论:我认为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不能在液体中传播
指导教师:
评定等






簿
班级:
座位:
姓名:
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就快。
实验评价
教师签名:
表15
年月

学生实验报告
学校:
年级:
班级:
组别:
课题
9、弹力
实验名称
研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目的
让学生探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材料
弹簧7根、钩码、直尺、挂钩、铁架台、实验记录表
实验评价
教师签名:
年月

表15
学生实验报告
学校:
年级:
班级:
组别:
课题 实验名称 实验目的 实验材料
7、 运动的快慢 在测量和排序中感受速度的大与小
让学生感受速度的大与小 秒表、米尺等
1、A同学用正常的步伐走5米,测量所用的时间。
2、B同学用正常的步伐走5米,测量所用的时间。
实 验
方 3、用路程除以时间,得到速度。
验 3、飞机、火车、轮船等交通工具有飞行、奔驰、航行等运动 方 形式。

与 4、河水流动与云朵飘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月亮虽然 步 看似不

动,但它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东升西落。
1、人在走路、马在奔跑、鱼在游泳;
2、竹笋钻出土壤、花朵绽放、植物幼苗生长;
实 3、飞机飞行、火车奔驰、轮船航行;
验 现
2、小朋友荡秋千,秋千围绕一个点前后摆动;尺子的振动也 是围绕

一点上下振动;所以秋千的摆动和尺子的振动都是曲线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验 动。
现 3、拉磨的毛驴围绕磨盘绕圈;陀螺围绕中轴旋转;铁圈围绕 象 中心点
滚动,这些都是曲线运动。
行进中的车辆是直线运动;荡秋千、振动的直尺、毛驴拉 实验结论 磨、
陀螺旋转、铁圈滚动都是曲线运动。
表15
学生实验报告
学校:
年级:
班级:
组别:
课题 实验名 实验称目 实验的材

1、给动物分类 制作一个脊椎模型 通过制作脊椎模型,了解脊椎的结构特点 线轴6个、圆纸片5张、棉线、胶带、剪刀等
1、在圆纸片的中心位置打孔。
实 2、在相邻线轴之间垫一张圆纸片,用棉线把这些轴和圆纸片


穿起来。

与 3、拉直棉线,用胶带将两端的线头固定好。 步
体验脂肪的作用 动物油脂、细线、冰水等
1、把一块动物油脂绑在一只手的食指上。
2、将左、右手的食指同时放入一杯冰水中。
实 验
方 3、过一会儿,体验两根食指的不同感受。
法 与 步 骤
没有绑动物油脂的食指经过冰水的浸泡,温度下降迅 速,感
觉很凉。捆绑了绑动物油脂的食指经过冰水的浸泡,温度下降 不明
实 显,没有感觉凉快。
鸽子、鸽子的图片、鸽子的各种羽毛、滴管、放大镜等
1、将正羽羽毛根剪断,观察里面是什么。
2、在正羽上滴一滴水,观察水是否会被吸收。

验 方
3、用放大镜观察,绒羽是什么样的。




1、正羽一般长在翅膀和尾部,中间有粗壮的正羽管,正羽管 是中
空的。绒羽一般紧贴鸟的身体,细小而柔软。
实 2、滴在正羽上的水滴没有被吸收,翻动正羽,水滴会流下来 验。
验 现 象
实验结论
哺乳动物的脂肪有保温的作用。
实验评价
教师签名:
年月

表15
学生实验报告
学校:
年级:
班级:
组别:
课题
5、运动与位置
实验名称
各种各样的运动
实验目的
了解各种事物的运动形式
实验材料
1、人与动物的运动形式有:行走、奔跑、游泳、飞行、跳跃 等。
2、植物的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也是运动。


与 4、比较A同学和B同学走路的速度。
步 骤
1、A同学路程5米,所用时间5.2秒,速度为0.96米/秒。
2、B同学路程5.4米,所用时间5秒,速度为1.08米/秒。
实 验 现 象
实验结论 实验评价
A同学走路的速度比B同学走路的速度小一些。
教师签名:
表15
年月

学生实验报告
学校:
年级:
班级:
组别:
象 4、河水流动、云朵飘动、月亮运动。
万事万物都在运动,有的运动比较迅速,有的运动比较缓 实验结论 慢。
实验评价
教师签名:
年月

学校:
课题 实验名称 实验目的 实验材料
表15
学生实验报告
年级:
班级:
组别:
6、不同的运动
判断日常生活中物体的运动方式
了解物体的运动方式
实 验 方 法 与 步 骤
1、汽车前进或后退,都是沿直线在运动。

6、每增加一次垫圈,就重复试验三次,计算三次试验的平均 值。
1、挂2个垫圈,刚好能使小车运动起来。
2、挂8个垫圈,小车运动比较快;挂5个垫圈,小车运动比较 慢。
实 验 现 象
垫圈的重力达到一定程度,小车才会运动起来。垫圈少, 实验结论 重 拉力力小就小,小车运动慢;垫圈多,重力大,拉力大,小车运动
当我们用滴管吸取少量红色液体并滴到鱼嘴前方后,鱼吸 食了
红色液体,随后红色液体从鱼的两个鱼鳃拍出来了。
实 验 现 象
实验结论
红色液体从鱼的嘴进入,然后从鱼的鳃流出。
实验评价
教师签名:
年月

学校:
课题 实验名称 实验目的 实验材料
表15
学生实验报告
年级:
班级:
组别:
3、鸟类
观察鸽子的羽毛
通过观察了解鸽子羽毛的特点和作用
课题
8、力与运动
实验名称
研究力与运动关系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力与运动关系
实验材料
小车、细线、钩码、垫圈、长桌面、秒表。
1、将细线的一端系在小车上,另一端系在垫圈上,放置在桌 面上。
2、标明小车运动的起点和终点。

验 3、小组分工,确定两人为操作员。一人为记录员,一人为口 方 令员。

与 4、从挂一个垫圈开始,一个一个地增加垫圈,直到小车运动 步 起来。 骤 5、多个多个地增加垫圈,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是怎样不会的
年级:
班级:
组别:
2、鱼类
观察鱼鳃
通过观察了解鱼鳃的特点和作用
鱼缸、鱼、小烧杯、清水、红色食用色素、滴管等
1、把鱼放在一个狭小的水槽里。
2、在一个小烧杯里装上清水,用红色食用色素把清水调成红
实色


液体。

与 3、用滴管吸取少量红色液体,并滴到鱼嘴前方。


4、观察红色液体是从鱼的什么部位流出来的。
骤 4、将脊椎模型立在桌面上,让上面的线轴向一侧倾斜。
5、让上面的线轴向不同的方向倾斜。
实 验 现 象
脊椎由很多块椎骨组成,虽然每块椎骨只能相对于相邻的椎
实验结 论
骨 行进轻微的移动,但对整个脊椎而言,可以让整个背部进行弯曲

实验评

教师签名:
年月

学校:
课题 实验名称 实验目的 实验材料
表15
学生实验报告

象 3、用放大镜观察绒羽,发现绒羽细软蓬松,有大量空间。
正羽的羽管中空,非常轻便,而且防水性很强,不易被雨水 实验结论 淋湿。
绒羽细软蓬松,有大量空间,有利于保温。
实验评价
教师签名:
年月

表15
学生实验报告
学校:
年级:
班级:
组别:
课题 实验名称 实验目的 实验材料
4、哺乳类 探究哺乳动物如何保持体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