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一)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
1、取半烧杯水用药匙往水中加一匙面粉。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五)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六)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七)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八)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九)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十)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十一)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十二)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十三)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十四)
1、在装有三分之二水的水槽里用敲击过的音叉马上触及水面观察水面有什么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十七)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十八)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十九)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三十)。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一、实验名称:探究种子的萌发条件二、实验目的1、了解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
2、观察并记录不同条件下种子的萌发情况。
三、实验材料1、四个透明塑料杯。
2、适量的绿豆种子。
3、湿润的纸巾。
4、标签纸。
5、冰箱。
四、实验步骤1、准备四个透明塑料杯,分别贴上标签:A、B、C、D。
2、在每个杯子的底部铺上湿润的纸巾。
3、在 A 杯中放入适量的绿豆种子,然后将杯子放置在室温、有充足光照的地方。
4、在 B 杯中放入与 A 杯相同数量的绿豆种子,将杯子放入冰箱冷藏室(温度较低),保持纸巾湿润。
5、在 C 杯中放入与 A 杯相同数量的绿豆种子,加入少量的水,使纸巾湿润,然后用保鲜膜密封杯子口,放在室温、无光照的地方。
6、在 D 杯中放入与 A 杯相同数量的绿豆种子,但不加水,将杯子放置在室温、有充足光照的地方。
五、实验现象观察与记录1、每天观察并记录各个杯子中种子的萌发情况,包括种子是否膨胀、是否长出胚芽和胚根等。
第一天:A 杯中的种子开始吸水膨胀。
B 杯中的种子没有明显变化。
C 杯中的种子也开始吸水膨胀。
D 杯中的种子没有变化。
第二天:A 杯中的部分种子长出了白色的胚根。
B 杯中的种子仍然没有明显变化。
C 杯中的种子继续膨胀,有几颗开始露出胚根。
D 杯中的种子依然没有动静。
第三天:A 杯中的种子大部分都长出了胚根,有些还长出了胚芽。
B 杯中的种子有轻微的膨胀。
C 杯中的种子多数长出了胚根和胚芽。
D 杯中的种子还是没有变化。
第四天:A 杯中的种子已经长成了幼芽。
B 杯中的种子开始长出胚根。
C 杯中的种子幼芽继续生长。
D 杯中的种子仍然没有萌发。
第五天:A 杯中的幼芽长得更高更壮。
B 杯中的种子长出了胚根和胚芽,但生长速度较慢。
C 杯中的幼芽生长良好。
D 杯中的种子依旧没有萌发。
六、实验结果分析1、 A 杯中的种子在室温、有充足光照且湿润的条件下,能够正常萌发并快速生长。
2、 B 杯中的种子由于处于低温环境,萌发速度较慢。
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四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第2课植物的根【实验名称】验证根的吸收作用【实验目的】会设计观察实验;知道根有吸收作用。
【实验器材】一株生长好的植物、玻璃杯、花生油。
【实验步骤】1、在玻璃杯中加入适量的水。
2、把植物放入玻璃杯中。
3、在玻璃杯里滴入花生油,防止水分蒸发。
4、用橡胶塞(中间钻孔、切成两半利于固定植物)固定好植物,并在杯壁处做标记。
5、把植物放在向阳的地方,观察玻璃杯中液面的变化。
【实验现象】玻璃杯中的液面会逐渐下降。
【实验结论】根有吸收作用。
在吸收水分的同时,把溶解在水中的养分也吸收了。
【实验说明】1、玻璃杯可用烧瓶代替,直接观察刻度,不用做标记。
2、花生油防蒸发,可用棉花代替。
3、橡胶塞可用橡皮泥代替。
第3课植物的叶【实验名称】分离叶绿素【实验目的】大多数植物叶呈现绿色,是因为叶中含有叶绿素的缘故。
【实验器材】锥形瓶、酒精、烧杯(盛水)、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脱脂棉(棉花)【实验步骤】1、把几片绿叶放入锥形瓶内,再加入95%的酒精到淹没叶片为止。
2、把锥形瓶放入盛热水的大烧杯中。
3、在三脚架上放好石棉网,然后把大烧杯放在水面,点燃酒精灯加热。
4、过一会儿,会看到锥形瓶中无色酒精完全变成绿色,这些绿色物质就是叶绿素。
【实验结论】叶子大多数呈现绿色的原因是含有叶绿素。
【实验说明】叶绿素不溶于水,溶于酒精。
将它加热煮沸,叶绿素就会跑到酒精中。
改进:这个实验如果分组做,不太安全,演示的话不利于学生观察,可以让学生在家自己做,方法:用矿泉水瓶子装上白酒,把绿叶放入瓶中,放到盛有水的锅中,在炉上加热,仔细观察,效果很好。
第4课植物的茎【实验名称】验证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实验器材】凤仙花、水(滴入红墨水便于观察)、’。
【实验步骤】1、剪取一枝凤仙花枝条。
2、把凤仙花插入装红墨水的矿泉水瓶里。
3、把装置放在阳光下,叶面水分迅速蒸腾水分,从而使红色染液迅速上升到叶脉。
4、当看到叶脉微红时,从瓶里取出,用清水冲洗,再制成切片观察。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1.实验名称: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实验目的:测量室内外温度实验器材:温度计、线、笔实验步骤: 1、取一支温度计用线拴好。
2、将温度计悬挂 3、读数。
4、比较。
实验结果:室内外温度存在差距,通过对大气温度的测量,可以了解当地的气温。
2.实验名称:气温的测量实验目的:测量温度的变化实验器材:温度计实验步骤: 1、阳光下和背阴处测量温度; 2、测量一天中,清晨、商务、中午、下午、傍晚的气温。
实验结果: 1、阳光下的温度高,背阴处的温度低 2、一天中,中午的时候气温最高,清晨的时候气温最低;3.实验名称:食盐在水中溶解了吗实验目的:食盐能否在水中溶解实验器材:烧杯 2 个、搅拌棒 2 根、沙、食盐、水。
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2.观察实验结果:食盐在水中溶解了4.实验名称: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实验目的:面粉能否在水中溶解实验器材:烧杯 1 个、搅拌棒 1 根、面粉、水。
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面粉,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搅拌。
2、你发现了什么?实验结果:面粉在水中没有溶解5. 实验名称:过滤食盐、沙和面粉与水的混合物实验器材:铁架台 1 个、漏斗一个、烧杯 6 个、玻璃棒 3 根、滤纸三个、(面粉、沙、食盐)溶液三份。
实验步骤: 1、折叠过滤纸放入漏斗中。
2、将漏斗放在铁架台上,漏斗下放好接盛滤液的烧杯。
3、分别倾倒食盐溶液、沙和水的混合物、面粉和水的混合物过滤 4、观察比较滤纸。
实验结果:过滤后,食盐没有出现颗粒,沙留在滤纸上,面粉留在滤纸上。
6. 实验名称:高锰酸钾的溶解实验目的: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吗实验器材:烧杯、高锰酸钾、钥匙、搅拌棒、水。
实验步骤: 1、水里放入几粒高锰酸钾,观察并描述高锰酸钾和水的变化。
2、用搅拌棒搅拌,再观察、描述高锰酸钾和水的变化。
实验结果: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了7.实验名称:观察胶水和洗发液是怎样溶解的实验目的:观察胶水和洗发液是怎样溶解的实验器材:烧杯 2 个、钥匙、搅拌棒 2 根、水。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及报告

四年级上册重点实验一、凝结实验1.方法:①取用2个烧杯,在一个烧杯里倒入适量热水,另一个烧杯里倒入等量冷水。
②分别将2个冷玻璃片盖在2个烧杯上,观察玻璃片底有什么现象发生?2.现象:盖在盛热水的烧杯的玻璃片底部出现了小水珠。
3.结论: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小水珠。
二、造“雾”实验1.方法:往大口杯里倒入大半杯温水,将冰块放入塑料袋,然后伸入杯口,接近水面。
观察杯口处有什么现象发生。
2.现象:在杯口会看见许多白色的“烟雾”出现。
3.结论: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珠飘散在空中形成的。
三、造冰实验1.方法:①在杯内放入冰块,②在冰上加入食盐,③将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插入冰、盐混合物中,当试管里出现冰时测量试管里的温度。
2.现象:在冰里加入食盐后冰盐混合物的温度会大大降低,此时会出现冰。
3.结论:利用冰盐混合的方法可以降低温度,实现结冰。
四、观察鱼实验1.实验猜想:鱼嘴在水中一张一合是在喝水2.实验材料: 鲫鱼、水槽、筷子、红墨水3.实验步骤:(1)在鲫鱼的前方,用蘸了红墨水的筷子快速地点一下水面,在红色散开之前观察鲫鱼喝水情况。
(2)实验进行四次。
(3)写出研究报告。
4.实验现象:红墨水从鲫鱼的嘴里喝入,红墨水从鳃流出5.实验结论:鲫鱼的嘴一张一合并不是在喝水,而是在呼吸。
五、烧开水实验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水沸腾时会有哪些现象和变化?2.实验器材:三脚架、酒精灯、火柴、温度计、水、石棉网、烧杯3.实验步骤(1)将约75毫升水倒入烧杯,放在铁架台上。
(2)点燃酒精灯,预热后集中火力加热垫有石棉网的烧杯。
(3)每隔5分钟观察烧杯中水及水量的变化,测一次水温,做好实验记录。
4.实验结论:六、声音的产生实验1.实验器材锣、鼓、音叉、乒乓球、皮筋等2.实验步骤(1)我们用力按压鼓面,鼓不发出声音,轻轻打击却能发出声音,这是为什么?(2)拿一个小锤敲击锣,锣发出声音。
用力按压锣,却不能发出声音。
(3)用力拉伸橡皮筋,橡皮筋并不发声,轻轻拨动绷紧的皮筋则能发出声音,这是为什么?(4)把打击过的音叉轻轻接触吊起的乒乓球,乒乓球被弹开了,原因是什么?(5)用手指尖接触打击过的音叉,有什么感觉?(6)观察发声的锣、鼓面、橡皮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含实验目的及实验现象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1)实验名称: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实验器材:温度计、线、笔实验步骤:1、取一支温度计,用线拴好。
2、将温度计悬挂,(离地面米左右,不能靠拢,在室外注意通风,阳光不能直射温度计)。
3、读数。
4、记录并比较。
实验结果:室内外温度存在差距,通过对大气温度的测量,可以了解当地的气温。
(2)实验名称:气温的测量实验器材:温度计实验步骤:1、选择两个地点:阳光下和背阴处来测量它们的温度;2、测量一天中,清晨、商务、中午、下午、傍晚的气温。
实验结果:1、阳光下的温度高,背阴处的温度低,说明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背阴的地方。
2、一天中,中午的时候气温最高,清晨的时候气温最低;还发现在一天中的气温时从低到高,在从高到低的规律变化的。
(3)实验名称: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实验器材:温度计实验步骤:1、用喷水壶模拟降水,记录好时间。
2、把雨量器改在水平桌面,读出刻度3、换算成24小时,核对雨量等级。
实验结果:根据24小时内测的降水量,对照等级表,确定了下雨的等级。
(4)实验名称:观察食盐、沙在水中的状态实验器材:烧杯2个、搅拌棒2根、沙、食盐、水。
实验步骤:1、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你有什么发现2、取一小匙淘洗干净的沙,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你有什么发现3、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状态。
实验结果:食盐在水中溶解了,沙在水中没有溶解。
(5)实验名称:观察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实验器材:烧杯1个、搅拌棒1根、面粉、水。
实验步骤:1、取一小匙面粉,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2、你发现了什么实验结果:面粉在水中没有溶解。
(6)实验名称:过滤食盐、沙和面粉与水的混合物实验器材:铁架台1个、漏斗一个、烧杯6个、玻璃棒3根、滤纸三个、(面粉、沙、食盐)溶液三份。
实验步骤:1、折叠过滤纸。
2、将折叠好的过滤纸放入漏斗中。
3、将漏斗放在铁架台上漏斗下放好接盛滤液的烧杯。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Array
¥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Array
【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Array
: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Array
|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探究水的凝固过程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记录水的凝固过程,了解水的物态变化和凝固现象。
实验材料:1. 透明玻璃杯2. 温水3. 温度计4. 计时器5. 冰块实验步骤:1. 将透明玻璃杯放在实验台上,倒入适量的温水。
2. 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3. 启动计时器,开始计时。
4. 每隔一分钟观察一次水的变化,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5. 当水完全凝固后,停止计时。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记录表,可以观察到以下现象:1. 在开始实验时,水的温度为XX摄氏度。
2. 经过一分钟,水的表面出现细小的冰晶。
3. 经过两分钟,冰晶逐渐增多,并开始向水的底部扩散。
4. 经过五分钟,整个水杯内的水已经凝固成冰块。
5. 实验结束时,水的温度下降到了XX摄氏度。
实验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温度对水的凝固过程起着重要的影响。
当水的温度降低到冰点以下时,水会逐渐凝固成冰块。
2. 凝固是一种物态变化,是物质从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在凝固过程中,水分子的热运动逐渐减弱,排列有序,形成了冰晶的结构。
3. 冰晶从水的表面开始形成,并逐渐向水的底部扩散。
这是因为水的底部与玻璃杯接触面积更大,导热性能更好,使得底部的水温更快地降低到冰点以下。
4. 在凝固过程中,水的体积会发生变化。
通常情况下,水在凝固时会膨胀,因为冰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
这也是为什么在冬天,水管会因为结冰而破裂的原因之一。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水的凝固过程和物态变化的原理。
凝固是一种常见的物质变化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通过实验的观察和记录,我们不仅加深了对水的认识,还培养了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
同时,我们也学会了如何进行简单的实验,并从实验中得出结论。
这些都是培养我们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的重要环节。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看到了科学的奥妙和美妙。
科学实验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知识,还可以培养我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目的:认识空气有的性质。
实验材料:透明玻璃杯、卫生纸、胶带、水槽、水、干抹布;空饮料瓶、气球实验步骤:方法一1、将一团卫生会紧塞在一个透明玻璃杯杯底;2、将杯子倒立竖直压入水中,水面淹没杯底为止,尽量避免水槽里的水溢出来;3、慢慢竖直提起杯子,并把杯口和外壁上的水用抹布擦干;4、慢慢取出杯底的纸团,纸团会湿吗?注意事项:1、纸团应该塞紧在杯底,以免杯口朝下时落下,必要的话可以用胶带固定一下。
2、实验过程中杯子始终都是倒立杯口朝下,并保持竖直。
方法二:1、将气球皮放进一个空饮料瓶中,用力吹,气球吹得大吗?实验结果:方法一:纸团。
方法二:气球。
实验结论:空气有的性质。
年班实验目的:认识空气虽然很轻但是。
实验材料:细木棍一根、空气充得同样多且颜色相同的气球两只、细线、胶带、针实验过程:1、将两只空气充的同样多的气球分别用细线绑在细木棍的两端;2、调节细木棍中间的绳套使其左右平衡;3、用针在其中一只气球口附近扎几个小眼,使气球慢慢漏气。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空气。
年班教版小学科学4年级上册《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实验报告3实验目的:认识空气具有。
实验材料:1、气球2、扇子(书)实验过程:1、让充满空气的气球口对着自己的脸,松开气球口,有什么感觉?2、用扇子或书在自己的脸旁扇一扇,有什么感觉?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空气。
年班教版小学科学4年级上册《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实验报告4实验目的:认识到空气。
实验材料:塑料袋、注射器、橡皮(手指)实验步骤:1、用手压一只装满空气的塑料袋,有什么感觉?2、注射器吸满空气,用手堵住注射器的口,另一只手推活塞,有什么变化?实验结果:1、塑料袋;2、注射器。
实验结论:空气。
年班教版小学科学4年级上册《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实验报告5实验目的:认识到压缩空气。
实验材料:塑料袋、注射器、橡皮(手指)实验步骤:方法一:1、将塑料袋装满空气,扎紧口;2、用手压,再用力压一压,松开手后你看见了什么?方法二:1、拉注射器活塞,装满一管空气,2、用手指堵住注射器的口,另一只手推动活塞,直到推不动为止,松开推活塞的手,你看到了什么?实验结果:方法一:。
方法二:。
实验结论:压缩空气。
年班教版小学科学4年级上册《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实验报告6实验目的: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
实验材料:绳子(细金属丝)、长形气球、吸管、胶带、气筒实验步骤:1、用绳子穿过吸管,把绳子绷直;2、用气筒给气球打气,一只10下,另一只20下,旋转喷口,捏紧;3、用胶带把打过气的长气球分别国定在吸管上;4、拉紧绷直绳子,将两只长气球放在绳子一头,松开捏着喷口的手,让气球自由跑出去,看哪个气球跑的远?5、重复做2-3次,测出结果,并记录。
实验结论:。
注意事项:绳子不少于4m,可用细金属丝代替。
年班教版小学科学4年级上册《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实验报告7实验目的:探究热空气上升的原因。
实验材料:细木棍一根、大小相同的纸杯两个、细线、火柴(打火机)实验步骤:1、在一根细木棍的两头各绑一只大小相同的纸杯,纸杯口朝下,调节细木棍中间的绳子,使其两端平衡;2、用手扶住木棍的一端,用燃烧的火柴或蜡烛烤热另一端纸杯的空气,而不要把纸杯点着了;3、移开燃烧的火柴或者蜡烛,同时松开扶住木棍的手,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年班教版小学科学4年级上册《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实验报告8实验目的:观察到冷热空气的对流现象实验材料:集气瓶、玻璃板、水槽、线香、火柴、热水、冷水实验步骤:1、准备两个一样大小的集气瓶,其中一个放在碎冰块里使其变冷,另一个放在热水盆里使其变热;2、在热瓶中放入点燃的香,当瓶充满烟后移走香,立即用玻璃片将瓶子盖上;3、将冷瓶倒放在有烟的热瓶上,抽掉玻璃片,观察烟的流动;4、重复1、2步骤,将冷瓶和热瓶的位置上下对调,观察烟又会如何流动。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年班教版小学科学4年级上册《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实验报告9实验目的:探究空气成分。
实验材料:固定在玻璃片上的蜡烛、去底带盖塑料饮料瓶、水槽、红色水、火柴实验步骤及结果:1、把蜡烛头固定在玻璃片上,放进有红色水的水槽中,点燃蜡烛;2、再用去掉底的饮料瓶罩在蜡烛上,然后立即盖上瓶盖,拧紧,我发现:蜡烛,瓶子里;3、先把水槽的水加到略比瓶水面高一点,再拧开饮料瓶的盖子,把燃烧的长柄火柴迅速插入瓶,我发现:。
实验结论:我认为:空气中至少有种气体,它们的性质分别是和。
年班教版小学科学4年级上册《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实验报告10实验目的: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实验材料:一集气瓶制取好的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实验步骤:把澄清的石灰水倒进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里,摇晃几下,观察澄清石灰水有什么变化?实验结果:实验结论:二氧化碳。
年班教版小学科学4年级上册《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实验报告11实验目的: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材料:一大集气瓶制取好的二氧化碳、中烧杯、长条金属片、短蜡烛、火柴实验步骤:1、把长条金属片折成两层台阶状,在上面分别粘上一个小蜡烛头;2、将其放入烧杯的一侧,点燃蜡烛;3、在烧杯的另一侧缓缓倒入集好的二氧化碳气集,仔细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年班教版小学科学4年级上册《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实验报告12实验目的: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实验材料:玻璃杯、干抹布、碎冰、塑料卡片(杯盖)实验步骤:1、把碎冰倒进干燥的玻璃杯中;2、用卡片把玻璃杯盖上,等几分钟,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年班教版小学科学4年级上册《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实验报告13实验目的:考察自己家里哪里灰尘最多?实验材料:三面干净的小镜子、凡士林实验步骤:1、找三面干净的小镜子,在镜子中间涂上相同面积的凡士林;2、把三面镜放在你认为灰尘最多的三个不同的地方;3、几天以后,比较黏在镜子上灰尘的多少,看看哪个地方空气污染最严重?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年班教版小学科学4年级上册《冷和热》单元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探究热在固体中是怎样传递的实验材料:蜡烛、金属汤勺、竹夹、火柴、酒精灯实验步骤:1、点燃蜡烛,在金属汤匙柄的前端、中端和末端分别滴上蜡油,粘上一根火柴;2、用试管夹夹住或带上棉手套拿住金属汤匙,用酒精灯或蜡烛分别在汤匙前端、中端加热,观察不同位置上火柴倒下来的顺序。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年班教版小学科学4年级上册《冷和热》单元实验报告2实验目的:探究热在固体中怎样传递实验材料:烧杯、水、酒精灯、火柴、三脚架、石棉网、木屑(茶叶末、黑胡椒粉)实验步骤:在装有半杯冷水的烧杯里放入木屑(茶叶末、黑胡椒粉),用酒精灯加热,观察木屑(茶叶末、黑胡椒粉)在水中是怎么样运动的。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年班教版小学科学4年级上册《冷和热》单元实验报告3实验目的:认识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实验材料:固体体胀器、酒精灯、火柴、水槽、冷水实验步骤:1、铜球恰好能从铁圈过;2、用酒精灯给铜球加热,铜球还能通过铁圈吗?3、铜球放入冷水中冷却后,再试着让它通过铁圈,可以吗?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年班教版小学科学4年级上册《冷和热》单元实验报告4实验目的:认识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材料:锥形瓶+细玻璃管+胶塞(插好吸管的口服液瓶)、红色水、水槽、冷水、热水实验步骤及结果:1、准备一只中间插有细管的胶塞,用胶塞塞紧瓶口,往瓶里加满染了颜色的酒精或水(准备一瓶插有吸管的口服液);2、把瓶子(口服液)放入水槽(水盆),记下细管(吸管)里水面的位置;3、往水槽(水盆)里加入热水,我发现:;4、将其拿出水槽(水盆)放入冷水中,我发现:。
实验结论:液体有的性质。
年班教版小学科学4年级上册《冷和热》单元实验报告5实验目的:认识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材料:气球皮、小口空饮料瓶、水槽、冷水、热水实验步骤及结果:1、将气球皮套在空饮料瓶瓶口上;2、将其放入热水中,我发现:;3、将其放入冷水中,我发现:。
实验结论:空气有的性质。
年班教版小学科学4年级上册《冷和热》单元实验报告6实验目的:研究不同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性能实验材料: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大小相同的烧杯、温度计、水、油、手表大小相同的纸盒、大小厚薄相同的纸板和金属板、温度计、太、手表实验步骤:方法一:1、用酒精灯同时加热等重量的水和油6分钟,每隔一分钟测量并记录水和油的温度;2、停止加热后,每隔一分钟测量并记录水和油的温度,也测量6分钟;方法二:1、准备两只同样大小的纸盒;2、各剪一块同样大小的纸板和金属片,放在纸盒上;3、把它们放在下晒10分钟后测一测盒子里的温度,看看有什么不一样;4、再把它们放到背阴处10分钟后测一测盒子里的温度还一样吗?实验结果:实验结论:不同物质的吸热散热性能不同,。
年班教版小学科学4年级上册《冷和热》单元实验报告7实验目的:研究深色物体和浅色物体的吸热和散热性能实验材料:大小厚薄相同的黑纸袋和白纸袋、温度计、手表实验步骤:1、准备两个大小相同的纸袋,一个黑色,一个浅色;2、把他们同时放在下晒,10分钟后测一测袋子里的温度,看看有什么不同;3、再把它们放在阴凉地,10分钟后测一测,看看袋子里的温度又有什么变化。
实验结论:。
年班教版小学科学4年级上册《冷和热》单元实验报告8实验目的:了解雨的成因实验材料:烧杯、水、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透明玻璃片(玻璃锅盖)实验步骤:1、将装有半杯水的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2、用一块冷玻璃片(玻璃锅盖)倒扣,上面放上冰块,罩在烧杯的上方,观察玻璃片(玻璃锅盖)上有什么现象。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年班教版小学科学4年级上册《冷和热》单元实验报告9实验目的:了解霜的成因,认识水的冰点实验材料:深色铝制易拉罐、试管、温度计、冰块、盐、湿毛巾、水实验步骤:1、课前在教室地板上洒些水,保证教室有足够的湿度;2、在一个深色易拉罐(八宝粥)下面垫一块湿毛巾;3、先将装有少量水和一支温度计的试管放入易拉罐中;4、再在易拉罐中放入冰盐混合物,使试管完全处于冰盐混合物之中;5、在冰盐混合物中插一支温度计,观察易拉罐外壁霜的形成,及冰盐混合物的温度和水结冰时的温度。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年班教版小学科学4年级上册《冷和热》单元实验报告10实验目的:了解雾的成因实验材料:水杯、冰(雪糕)、玻璃片、不冒热气的温水实验步骤:1、准备半杯不冒热气的温水;2、把一支冰棒(或一块冰)放在杯口,观察出现的现象。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年班教版小学科学4年级上册《冷和热》单元实验报告11实验目的:了解水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材料:A、大小不同的盘子、水B、湿抹布、扇子实验过程:A、往两只大小不同的盘子里到同样多的水,放在下晒,观察水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