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塑化剂污染食品事件分析
”台湾塑化剂“及”限塑令“事件.

2011年台湾发生食品安全问题事件,又称为塑化剂事件(传媒称为塑化剂或塑毒风波、塑化剂或塑毒风暴等),起因为市面上部分食品遭检出含有塑化剂,进而被发现部分上游原料供应商在常见的合法食品添加剂“起云剂”中,使用廉价的工业用塑化剂(非食用添加物)撙节成本。
除了最初被披露的饮料商品外,影响范围亦扩及糕点、面包和药品等。
相关政府机关在事件爆发后,明订2011年6月起,若相关食品未完成自我检验,一律禁止贩售[1]。
由于对台湾社会影响甚大,该事件常与2008年中国大陆爆发的“三聚氰胺事件”并论;然而部分专家从日摄取量上限的角度指出涉及的塑化剂的毒性是三聚氰胺的20倍,是30年来最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
2007年12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
这份被群众称为“限塑令”的通知明确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台湾塑化剂风波_改

台湾塑化剂风波09级国际贸易2班陆智旖0091121002 引言又是一场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危机。
从2011年5月23日开始,整个台湾的食品业经历了一次剧烈的由塑化剂DEHP引发的地震。
其强度之大,波及面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
截止至6月3日造成,受此危机牵连的厂商达341家,可能受到污染的产品是848种,并且,这份名单还在不断拉长。
台湾几乎所有食品大厂都被卷入其中。
而这场风暴的源头,来自于两个月前,一位普通女质检员的意外发现。
名词解释:邻苯二甲酸酯(DEHP)是一种在塑胶中常用的塑化剂,台湾将之列为第四类毒性化学物质,不得添加在食品里,这种塑化剂如被长期大量食用可能影响肝脏和肾脏,甚至致癌。
DEHP是一种环境荷尔蒙,会损害男性生殖能力,并促使女性性早熟。
体内长期累积高剂量,可能造成儿童性别错乱,包括生殖器短小、性征不明显等/z/twshj/index.shtml事件的起因:FDA(食品药品检验局)出于对女质检员的保护,并没有对其身份进行曝光。
这位五十二岁的杨姓女士于今年3月在为某公司的减肥乳酸菌产品做例行检查的时候,发现了异常讯号,并用近两周的时间与各种物质图谱进行对比,她发现这是本不应该出现在食品中的塑化剂DEHP。
接下来的检测结果更是令人瞠目。
送检的乳酸菌食品中含塑化剂DEHP的浓度竟高达600ppm,远超过台湾人均每日摄入标准1.029ppm。
的有关部门立即介入调查,最终查出一家昱伸的香料公司为了牟利,在其所主要生产的食品添加剂,起云剂中加入了塑化剂。
于5月23日,逮捕了昱伸香料公司的负责人赖俊杰。
随着赖俊杰的归案,这个食品业地黑洞就被揭示在了公众面前。
昱升香料公司是台湾地区最大的起云剂供应商,而它的沦陷,随即就引发了台湾食品业的地震。
深入事实:起云剂又叫乳化剂,是一种合法的常见的食品添加剂。
可以让饮料中的营养物质和水更好地融合,起到让饮料风味更佳的作用。
通常情况下,使用棕榈油进行合成的,但是赖俊杰却因为成本原因,使用塑化剂来代替起云剂,而这种塑化剂的成本只有棕榈油的五分之一。
由塑料包装材料中的添加剂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案例

由塑料包装材料中的添加剂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案例中国台湾昱伸公司被查出将塑化剂当做配方生产起云剂长达30年,原料供应遍及全台。
截至2011年6月6日受事件牵连的厂商已经达到278家,可能受污染产品938项。
◎2011年6月
广东、浙江4家企业8个样品中检出塑化剂,包括番石榴香精、绿茶粉等。
◎2011年8月
传三大奶粉品牌(美赞臣、美素、明治奶粉)含塑化剂,当事教授澄清事件:塑化剂含量极低,完全没必要恐慌。
◎2012年11月
第三方检测得出酒鬼酒中的塑化剂含量超标高达260%,受此消息影响,白酒板块全线大跌。
天津市静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其生产的油饼进行抽样检测,抽检结果显示该油饼铝残留量为1140mg/kg,超过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规定(小于等于100mg/kg)十倍以上。
岳某某在食品生产、销售过程中违反食品安全标准,过量加入食品添加剂,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其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构成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罪。
塑化剂食品问题事件分析

塑化剂食品问题事件分析摘要:随着我国社会市场经济不断发展,食品安全逐渐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食品种类越来越丰富,食品安全问题变得非常严峻,近几年来,我国食品安全的恶性事件不断发生,随着食品加工过程中化学品与新技术的广泛使用,新的食品安全不断涌现。
本文主要就我国台湾地区发生的塑化剂食品风波做详细回顾并为杜绝类似恶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提出相关解决方案。
关键字:塑化剂风波产生原因解决方案1.前言尽管现代科技已发展到了相当水平,但食源性疾病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仍然严重地危害着人民的健康,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最关注的卫生问题之一。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食品安全涉及人类最基本权利的保障。
在我国国民经济中,食品工业占有重要的地位。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食品种类越来越丰富,产品数量供给充足有余,在满足食品需求供给平衡的同时,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
假冒伪劣食品频频被曝光,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群发性事件时有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全国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尤为重要。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食品安全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
去年台湾地区出现的塑化剂风波也曾一度占据着新闻的头版头条,时隔一年之后,让我们一起还原当时画面,回顾当时这起食品安全问题给大家带来的噩梦。
2.塑化剂食品问题事件介绍2.1塑化剂食品问题事件回顾2011年4月台湾岛内卫生部门例行抽验食品时,在一款“净元益生菌”粉末中发现里面DOP含量高达600ppm(百万分之一),追查发现,DOP来自昱伸香料公司所供应的起云剂内。
5月23日,台湾“卫生署”公布消息称,已发现16种台湾生产的饮料和保健食品等使用了掺入DOP的有毒起云剂,并要求厂商下架,配合检调单位的侦办。
6月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下发紧急通知,要求暂停生产销售含邻苯二甲酸酯(即塑化剂)的保健食品。
台湾塑化剂食品污染事件专题

塑化剂风波:台湾昱伸公司被查出将塑化剂的1种DEHP当作起云剂的配方长达30年,原料供应遍及全台。
截至30日,受事件牵连的厂商已经达到206家,可能受污染产品为522项。
;涉及公司:昱伸公司是台湾最大起云剂供应商,供应全台至少45家饮料、乳品制造商,还有健康食品的生物科技公司及药厂;何为塑化剂:塑化剂是一种增塑剂,在塑料加工中添加这种物质,可以使其柔韧性增强,容易加工,用DEHP 代替棕榈油配制的有毒起云剂也能产生和乳化剂相似的增稠效果导致婴儿性别错乱生殖器变短塑化剂DEHP在体内长期累积高剂量,可能会造成小孩性别错乱,包括生殖器变短小、性征不明显。
损害男性生殖能力致女性性早熟DEHP大多用于塑胶材质,属环境荷尔蒙,会危害男性生殖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
涉毒产品:台湾受塑化剂污染产品超500项台湾塑化剂风波如滚雪球般愈演愈烈,已酿成一次重大食品安全危机。
台湾卫生部门30日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台湾受有毒食品添加剂塑化剂污染的产品已达505项。
涉案厂家:近200家台湾厂商受事件牵连台湾因塑化剂引起的食品、保健品安全风波愈演愈烈,截至27日,受事件牵连厂商近200家。
新北市检方28日凌晨申请羁押3人。
目前,台湾各地卫生部门已指定实验室,受理民众委托的塑化剂检测申请。
影响范围:有毒产品遍及台湾全岛销往大陆、香港台检方表示,宾汉公司供应的起云剂及转制产品,全台湾至少有12个县市在使用。
台湾卫生部门表示,含致癌塑化剂DEHP的问题起云剂的悦氏运动饮料,确认输往香港、大陆;成伟公司将问题起云剂外销到菲律宾与越南;传佳公司与云丞公司的问题果汁则输往美国。
延展阅读:塑化剂已毒害台湾近30年闹出塑化剂风暴的昱伸香料负责人赖俊杰坦承,他在起云剂中添入塑化剂已将近30年,而早期所用的DOP 还比DEHP更毒,直到5年前才改用DEHP。
图解塑化剂危害:塑化剂事件波及范围及示意图:塑化剂知识解答::一般说明如何发现“起云剂”遭塑化剂污染?1。
起云剂是什么?台湾“起云剂”事件详解

起云剂是什么?台湾“起云剂”事件详解近些天,“起云剂”事件在台湾闹得沸沸扬扬,被称为30年来,台湾最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当地媒体将其比作台湾版的“三聚氰胺”事件。
消息一出,公众哗然,因为加在了食品里,便纷纷痛骂“食品添加剂”。
河南省卫生监督局局长张伟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台湾的“起云剂”事件,让公众又一次误会了食品添加剂。
“起云剂”事件的祸根不是食品添加剂,而是被称为“塑化剂”的非法添加物。
“起云剂”是食品添加剂,这是台湾地区的叫法,在大陆,“起云剂”叫乳化剂或稳定剂,允许用在食品中,不超过最大剂量,对人体无害。
但生产“起云剂”的黑心厂商在“起云剂”里加了“塑化剂”,塑化剂不是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有害,属于非法添加物。
因为“起云剂”使用范围广泛,包括果汁、果冻、益生菌,乳酸菌、运动饮料等,台湾的“起云剂”加了“塑化剂”,牵涉到几百种饮料品牌。
■非法添加物“塑化剂”为什么加入到“起云剂”里?今年4月,台湾有关部门对食品进行例行抽检。
检查人员从一款“净元益生菌”产品中检出了“塑化剂”。
经追查发现“塑化剂”来自昱伸公司所供应的食品添加剂“起云剂”内,而昱伸公司,是台湾最大的“起云剂”供应商。
随后,检查人员把检查范围扩大,发现问题很严重,统一企业、白兰氏、悦氏等知名厂商无一幸免,都使用昱伸公司的“起云剂”。
问题产品不仅涉及运动饮料、水果饮料、茶饮料,就连水果糖浆、乳酸菌咀嚼片也通通卷入其中。
塑化剂普遍用于塑胶材料中,在台湾被认为是第四类毒性化学物质,是一种不得用于食品生产加工的物质。
台湾的食品生产厂家,为什么要把“塑化剂”加到“起云剂”里呢?这先要从“起云剂”的作用说起。
我们喝的果汁饮料,多数不是100%的纯果汁,但是看上去很好看,很像全汁饮料,其实,它是加了“起云剂”,即咱们说的乳化剂或稳定剂。
商场卖的果汁饮料,果汁含量多数只有10%甚至更低,如果单纯把果汁和水进行勾兑,看上去跟纯水差不了多少,既不好看,也不好喝。
谈谈有关“塑化剂”的食品

动物试验发现 , 服食“ 塑化剂 ” 的小 白鼠, 诞 下的后代 以雌性为主 ,且会影响后代小 鼠 正常排卵; 若诞下雄 I, 生 其生殖器官也较正 常小三分之二 , 精子数量大减。 有台湾的食品专家指出,塑化剂比三 聚氰胺的毒性强 2 倍 , O 如果一个人喝 1 杯 50毫升掺塑化剂的饮料 , 0 就已经超过单 E t
V ●■圈豳
I HE TI NG S NG XI
谈 谈有关 化剂 塑 的食
● 张 源
2 1 年 4月 , 湾 岛 内卫 生 部 门例 行 01 台
染 , 了从 台湾 进 口的饮 料 之外 , 分 方便 除 部
抽验食品时 , 在一款“ 净元益生菌” 粉末 中
发 现里 面含 有 塑化 剂 ( E P , D H )其浓 度 高达 60 p 百万 分之 一 )追查 发现 , 0 pm( 。 塑化 剂来
V 瞳圜I IG I lHE GT X N S N
食用量的上限 ,所 以塑化剂事件 比三聚氰 胺事件更为严重 , 堪称 “O年最严重 的食品 3 掺毒事件” 。
一
段 时 间才会 排 出 ,长期 可 致 免 疫力 和生
殖力的下降。其主要危 害包括 : 1影 响人 () 类基因 ,塑化剂 的类荷尔蒙特性可干扰人 体内分泌 的正常运作并影 响生殖系统 。近 期的研究发现塑化剂会 造成基 因毒性 , 会 改变人体基 因并通过基 因遗传给下一代 。 ( )降低生殖能力 ,可使男性生殖能力下 2 降, 促使女性性早熟。上文也提到香港浸会 大 学 的相 关研 究 ,小 鼠的生 殖 能 力均 有 不 同程度 的影响。( ) 3 增大心血管疾病风险 ,
内分泌 的化学物质 ,多 因食物链进人体 内
台湾塑化剂事件

台湾塑化剂事件台湾日前出现在食品添加物起云剂中加入有害健康的塑化剂(DEHP)事件。
多家知名运动饮料及果汁、酵素饮品已遭污染。
此次污染事件规模之大为历年罕见,在台湾引起轩然大波,被称为台湾版的“三聚氰胺事件”。
据说饮料里含有“塑化剂”,吃了会使性别错乱、生殖器变短。
事件牵涉很多食品,饮料、果酱、益生菌粉都被牵连。
专家称,塑化剂的毒性远高于三聚氰胺,还广泛分布于各种食物内。
对此,人们最想知道的是,起云剂是什么,有什么用?塑化剂是什么,对人体有哪些危害?我们该如何分辨食品有没有添加塑化剂?如果吃了含有塑化剂的食物,我们怎么才能消除这个危害?塑化剂可能造成的影响★内分泌失调(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男童女性化、女童性早熟★危害神经系统、脑部损害★抑制骨髓细胞生长★破坏免疫系统★影响生殖系统、伤胎儿★伤肝、肾、肝肿瘤、肝癌★乳癌、胰腺癌★子宫内膜异常增生塑化剂用来增加材料柔软性塑化剂(Plasticizers),或称增塑剂、可塑剂,是一种增加材料的柔软性等特性的添加剂。
它不仅使用在塑料制品的生产中,也会添加在一部分混凝土、水泥与石膏等材料中。
在不同的材料中,塑化剂所起的效果也不同。
在塑料里,它可以使塑料制品更加柔软、具有韧性和弹性、更耐用。
塑化剂种类很多,但最常被使用的是DEH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
它主要用在PVC(聚氯乙烯)塑料制品中,例如保鲜膜、食品包装、玩具等。
很多医用塑料用品,例如导管、输液袋等,也都含有这种物质。
它在塑料制品中的含量变化范围很大,从1%到40%都有可能。
这次台湾饮料安全事件中的主角,正是DEHP这种物质。
作为一种塑化剂,DEHP只能在工业上使用,根本不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剂。
以往发生过的DEHP安全事件和调查,主要集中在食品包装材料污染、非食品物质的接触等方面。
然而,这次在台湾地区生产的一些食品饮料中发现大量DEHP,则是另有原因。
根据台湾媒体报道,原来,这些食品的上游生产厂商在向食品中添加一种“起云剂”的时候,为了降低成本,使用了更廉价的塑化剂DEHP。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湾塑化剂污染食品事件
一、塑化剂污染食品事件简介
2011年5月25日,台湾含有害人体塑化剂DEHP的塑化剂毒饮料案被媒体曝光,而且污染产品呈现出滚雪球式的发展,不只果汁、饮料遭污染,就连果酱、浓糖果酱、益生菌粉等产品近日也下架回收。
台卫生部门统计显示,截至6月11日,受事件牵连厂商近300家,台湾受到污染的产品已经超过960项,酿成了重大的食品安全问题,给台湾美食蒙上了阴影。
其中,台湾著名的食品龙头企业统一集团的三种产品宝健运动饮料、芦笋汁和7-SEL-ECT低钠运动饮料也有毒;知名制药企业宏星也查出乳酸菌受塑化剂污染。
含致癌塑化剂DEHP的问题的悦氏运动饮料和有毒的芦笋汁,被销往香港、大陆。
塑化剂风波愈演愈烈,影响范围甚广,连幼儿使用的感冒糖浆都传出含塑化剂,让许多民众提心吊胆,台湾地区人心惶惶。
三鹿毒奶粉,染色馒头,西瓜膨大剂,各种添加剂存在在我们的生活中,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不经让人质问,到底还有什么东西是干净的,什么东西能够让我们安心的入口呢?
二、社会各界的反应
(一)企业
统一集团等一些大公司的食品包含塑化剂,给这些企业声誉带来了很大的损害,品牌企业不是食品安全的代名词,三鹿也好,统一也罢,名声再响亮也不过是浮云。
台中县市糕饼商业同业公会和市府卫生局,共同发起业者自我管理查核机制,积极配合卫生局,对于受到污染的食品进行销毁。
由业者严格把关原料来源,并索取核可证明文件,送交卫生局审查,经由卫生局检核通过后,将厂商名单公告在卫生局网站,并发给业者食在安心标章,贴在门市供消费者辨识。
(二)消费者
塑化剂事件爆发后,有一些缺德企业在果酱中和制作糕点过程中添加塑化剂,让很多消费者没想到塑化剂竟然会出现在食品,消费者对糕点丧失信心,只能望而却步,不敢食用或者是干脆不吃面包也不敢喝果汁。
导致糕点企业的业绩下滑不止2成。
作为消费者之一的马英九也担心他可能也吃了不少塑化剂。
不少怀孕的消费者表示,塑化剂可能会危害到胎儿的健康,考虑将孩子打掉。
(三)政府
1、台湾政府
塑化剂时间被曝光之后台湾当局政府并没有第一时间把事件曝光,以担心扰乱民心为由,推迟了一天多才正式曝光,行动缓慢。
但是相比大陆的政府来说效率已经是高了好多倍了。
马英九听到这一休息马上采取了行动,下令对全台的相关食品进行了全面检测,并对勒令污染食品必须全部下架。
为了重拾消费者对食品的信心,台中市市长于10日在市中心广场上举办“食在安心,面包押免惊”活动,市长当众试吃面包,让民众放心食用,结果台下5000个当场被一扫而空。
6月11日,马英九和吴敦义亲自主持了塑化剂污染食品销毁,总重量超过286吨,彰显制止塑化剂风波的决心,同时也提出应该全力防范其他方面食品污染。
台湾卫生部下一步将根据欧美部分添加剂的规定来制定塑化剂容许摄取量,约束塑化剂的使用。
2、中国政府
6月12日药监局珊珊来迟的公布在广东和浙江地区4家企业8个样品中检测到了塑化剂,发现问题产品一律经过封存和回收。
三、塑化剂污染食品事件的启示
(一)企业
利益的驱使是一些企业铤而走险的根本,为了赚取更多的利益,企业丧心病狂的向食品中添加各种添加剂,昧着良心赚着肮脏的钱。
相信这些人的皮是厚道了至极,不知道什么是廉耻。
我深信每个人都知道伦理道德,但是总是会有人明知故犯。
企业作为一个生产者,就应该对消费者负责,生命和健康开不起那么沉重的玩笑。
企业目的就是为了盈利,为了盈利它可以冒着这么大的风险,就是因为它的违法成本实在太低,那么如果要根治的话法律就应该加大惩罚的力度,施以重刑,让它们承担不起犯罪成本,一旦发现故意违法让它们经营不下去。
政府应该安排不时的给经营者灌输企业伦理道德,让他们有一定的觉悟性。
(二)政府
相比台湾政府,大陆政府是逊色太多了。
一旦食品出现问题,大陆政府都是能隐瞒就隐瞒,生怕那层薄纸被捅破了,一再推脱否认一再的谴责,光说不练,双汇瘦肉精事件发生之后,双汇火腿肠依旧摆在货架上,还好我注意新闻,要不说不准我也成了事后受害者。
台湾政府是真正的为了人民服务,如果说大陆的公务员是铁饭碗的话,那么台湾公务员是瓷饭碗一摔就碎。
正因为如此台湾政府对百姓比较尽职,他们不会为了所谓的税收和GDP知情不报。
法律对市场上食品的条文规定算是很多了,就差执法者的执行力度了,政府习惯性的“仁慈”让消费者忿怒,他们只会在出了事之后在企业背后小砍一刀,给点钱意思意思,烟消云散。
有人说西游记阐述的是这样的一个故事:没有后台的妖精都被孙悟空打死了,有后台的妖精都被大仙收走了。
正是因为政府官员的饭碗过于坚硬,导致了他们有恃无恐,人民那他们无计可施。
每次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就会有那么一些小喽啰当替死鬼,背后力量硬的话,躲躲风头过一阵子就复职了。
中国这个庞大的关系网目前来说很难被撕破,只能等到哪一天真正明主了,也许铁饭碗可能就会被摔破了。
(三)消费者
消费者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弱势群体,他们总是无辜的受害者,他们拥有监督的权利却没有惩罚的权利,他们只有用语言呼唤的权利。
民众缺少问责权利导致有些官员和企业无法无天,他们需要权利哪怕是一点点的权利,即使是微弱的力量也许可以改变一点点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