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电压技术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特高压产业发展趋势

特高压产业发展趋势特高压(Ultra-high voltage, UHV)是指输电电压超过800千伏的高压输电技术。
特高压输电技术以其输电效率高、输电损耗低、占地面积小等优势,成为当前大型电力工程建设中的新宠。
特高压输电将改变传统电网的运行模式,推动电力行业的升级换代,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电力支撑,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本文将探讨特高压产业的发展趋势。
一、技术创新驱动特高压输电技术属于高端电力装备制造领域,在其发展过程中技术创新是促进产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特高压输电技术涉及到高压电缆、隔离开关、变压器等多个方面的技术创新。
目前,国内外特高压输电技术领域已经出现了一批拥有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的企业。
在技术创新方面,可以预见未来的特高压输电技术将会更加先进和成熟。
如目前国内开展的±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将是目前世界上电压最高的特高压输电工程之一。
技术创新的发展将推动特高压产业不断向更高水平迈进。
二、加强国际合作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国际合作。
在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过程中,各国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对于提高技术水平和推动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目前,中国已经与多个国家建立了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合作关系,并且在国际标准制定、技术研发、工程建设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合作模式。
特高压技术的发展以及相关设备和工程的运营和维护需要各国之间的合作进行技术和经验的交流,加强国际合作对特高压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三、加强人才培养特高压输电技术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技术,需要具备高强度和高质量的人力资源。
在特高压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人才的培养是促进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特高压输电技术人才需求主要包括研发人员、工程师、技术人员等。
目前,国内对特高压输电技术人才的需求已经逐渐增加。
在人才培养方面,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等需要加强合作,建立培养人才的机制,完善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特高压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支持。
高电压技术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2021/6/16
18
6. 分布式发电不可能取代远距离大容量输 电
风力发电: 是新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中最成熟的,单 机容量已从数百kW发展到MW级,但目前最大的单机 容量也仅5MW (火力发电的超超临界机组的最大单机 容量为1.3GW)
燃料电池: 已商品化的单个装置容量为200kW(磷酸型), 正在研究开发的熔融碳酸盐型和固体氧化物 型可达到 数MW及更大的容量, 其普及应用至少还需要5~10年
灵活交流输电系统(Flexible AC Transmission System, 简称FACTS)是指装有电力电子型或其他静止型控制 器以加强系统可控性和增大传输能力的输电系统
FACTS的概念是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来的, 但有些 FACTS的装置, 如静止型无功补偿器(Static Var Compensator, 简称SVC)早已在系统中应用(我国1981 年投运的第一条500kV线路末端的凤凰山变电站就装 有SVC)
(2) 1999年瑞典投运长70km , V=±80kV , P=3MW的 HVDC Light线路
(3) 目前澳大利亚、丹麦和美国等国都有HVDC Light 线路在运行
2021/6/16
(2) 线路走廊减小
昌平-房山500kV紧凑线路长83km, 于1999年11月投运 (线路走廊从24.6m减少到6.7m, 自然功率提高34%)
绝缘设计不同于一般线路(一般线路采用4根截面为 400mm2的4分裂导线, 此紧凑线路为6根截面为240mm2 的6分裂导线)
2021/6/16
27
3. 灵活交流输电系统
后,罗马地区才恢复停电 目前世界各国已开始重新关注电力系统的发展
高电压工程的进展及新技术应用全解

tg ε,γE ,,, ,, ,, bEb
3.高电压技术的特点: 实践性强
Peek解决输电线路电晕问题完全采用实验研 究方法 计算线路电晕起始场强和电晕损耗的著名的 Peek公式是经验公式,迄今仍被电力设计部 门采用 迄今高压电气设备的绝缘设计最终仍要靠实 验方法确定
4. 历史上关于高电压技术人才需求的讨论
高电压工程的进展及 新技术应用
河南理工大学 孙岩洲 2005年10月
一. 前言 二. 提高输电电压等级的必要性 三. 我国电力工业及高压输电发展的前景 四. 高电压技术在多领域中的新应用
电气工程学科是工程类的大基础学科,是工科院校较为古 老的学科,也是当今世界各种高新技术的母学科:(至今国 外很多大学的以下学科仍和在电气学科相互联系)
2.全球交流输电电压等级发展的情况
3. 国外750kV输电的发展情况
4. 国外在特高压输电方面的研究
1985年苏联建成1150kV线路,有5年运行经验。苏联解 体后, 输电容量大幅减少, 目前降压为500kV运行。
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建成三条距离不长的1000kV线 路(不超过240km), 主要目的是可压缩线路走廊以节省 土地资源, 因与之配套的大型核电机组推迟投产,目前 降压为500kV运行, 计划2015年前后升压至1000kV。 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建成两条试验线段: 一为1500kV; 另一为1200kV. 由于其后国情变化,暂不发展远距离输 电而终止研究.
5. 我国输电电压等级发展滞后
220kV线路于1943年投运 330kV线路于1974年投运 500kV线路于1981年投运
三峡水电站装机18.2GW(1820万kW), 输电电压: AC500kV; DC±500kV 巴西伊泰普水电站12.6GW(已经运行20余年), 输电电 压: AC765kV; DC±600kV
高电压新技术对国民经济的发展

高电压新技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推动作用班级学号姓名摘要:高电压新技术的发展基础是新的理论和新原理以及新技术和新工艺在电工领域里的应用,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引导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的能源利用与电力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高电压新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电压新技术脱硫高压电磁场聚变1.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与社会的各项活动和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密切。
了解和掌握电的理论和基本技能,已成为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必需。
人类进入电气化和信息化时代,电已经成为了人类致富的源泉,整个国民经济的腾飞的翅膀。
电是工业的命脉;农业丰收的保证;社会文明的象征。
高电压新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水货劳动力;减轻劳动者的劳动强度;解放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加强社会主义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2.烟气脱硫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已提到基本国策的认识高度。
环境保护课题都是多学科交叉的问题,需要相关学科紧密合作,高电压技术学科在环保领域应用前景很广。
例如,烟气的脱硫脱硝和除尘问题。
我国是燃煤大国,燃料结构决定了我国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发电、供暖等所需能源仍是以燃煤为主。
我国大气中的502有87%来自燃煤。
煤的清洁燃烧问题是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在烟气排放前,用高压窄脉冲电晕放电方法对烟气进行处理,可取得较好的脱硫脱硝效果。
这一技术的投资较低,估计仅为湿法脱硫的50%,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前景的脱硫脱硝技术。
现在,日本、美国、意大利、俄罗斯等国都开展了此方法的研究,我国也对此方法进行了积极研究。
多年来,烟气脱硫作为控制SO2排放最有效和应用最广的脱硫技术,在大气污染控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以湿钙法为主的传统烟气脱硫法普遍存在运行成本高、设备庞大、结构复杂等问题。
随着高电压技术的发展,应用高电压的脱硫方法已成为当前脱硫研究的前沿新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高压直流输电发展与新技术研究与探索

高压直流输电发展与新技术研究与探索一、高压直流输电的发展现状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是指直流电压大于100千伏的输电技术。
它具有输电距离远、输电损耗小、可实现环境友好和景观协调等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应用国家之一,自1980年代开始,中国便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资源进行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目前,我国已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长江三峡—上海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这一工程的建成,不仅为中国的电力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全球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国外,北欧国家、美国、俄罗斯等也在积极推动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尤其是在海上风电场输电和国际能源互联互通等方面,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正成为首选。
虽然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具有诸多优势,但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成本高。
目前,高压直流输电的设备和技术成本仍然较高,使得输电工程的投资成本大大增加,这也是限制该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2、设备可靠性有待提高。
由于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设备涉及到众多高压器件和复杂系统,设备的可靠性对输电运行的影响极为重要。
目前,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在设备可靠性方面仍需进一步提高。
3、环境影响需关注。
尽管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在环境保护和景观协调方面具有优势,但其对环境的影响仍需引起重视。
特别是在输电线路的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应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减少其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
三、新技术的研究和探索为了克服高压直流输电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推动其发展和应用,国内外科研机构和企业纷纷投入到新技术的研究和探索中。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电力电子器件的研发。
电力电子器件是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着整个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和运行成本。
近年来,众多科研机构和企业都在积极开展电力电子器件的研发工作,包括功率半导体器件、智能高压开关设备等,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运行效率。
高电压绝缘技术发展应用与展望

高电压绝缘技术发展应用与展望摘要:我国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电力企业的发展,随着电力企业不断的发展壮大,高电压的有机外绝缘技术逐渐的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电气设备中,有大部分需要直接裸露在空气中作业,这对其绝缘技术的要求就变得更高。
为了促进电力事业更加快速的发展,要对高电压的有机外绝缘技术不断地进行创新,寻求技术上的突破。
本文就高电压绝缘技术发展应用与展望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高电压;绝缘技术;应用引言高电压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并没有一个确定的划分界限,它的存在完全依赖于电介质及其系统,因此,高电压和绝缘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人们对高电压的关注已经有了许多年的历史,随着电力系统输送容量的扩大,高电压和绝缘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目前,高压外绝缘技术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
1高电压外绝缘的范围在所有的电气设备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需要裸露在空气中的,这部分就属于外绝缘的范围,高电压设备的外绝缘包括两个方面:室内设备的外绝缘、户外设备的户外绝缘。
相比于室内设备的外绝缘,户外设备的户外绝缘在运行条件上要复杂许多,因此户外绝缘所面临的问题要比室内设备的外绝缘问题多得多,所以户外绝缘是高电压外绝缘技术研究的主体部分。
2高电压绝缘存在的问题高电压与绝缘技术是以试验研究为基础研究各种绝缘介质的性能和不同类型放电现象的应用技术,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及设备运行多个因素的影响,高电压设备的绝缘包括室内设备的户内绝缘与户外设备的户外绝缘,笔者将分别从这里两大方面分析高电压绝缘存在的问题。
其一,高电压绝缘设备的户内绝缘主要包括设备积污物或结构存在问题导致的设备老化、闪污问题,易导致工作过程中电动力的不足,影响供电水平。
因此,相关企业工作人员应当定期加强设备的检查与清理,防止设备表面凝露时在工作电压下闪络的露闪,在复杂繁琐的工作流程中保障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其二,高电压绝缘设备的户外绝缘主要包括雷击、雨雪等恶劣天气或地震、滑坡等自然灾害下的电压问题。
高电压技术及固体绝缘材料的进展

高电压技术及固体绝缘材料的进展1.前言高电压与绝缘技术是随着高电压远距离输电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电力科学技术,它是一门新的学科,它是随着电力系统输电电压的提高和近代物理的进展而得到发展的。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的基本任务是研究高电压的获得和高电压下电介质及其电力系统的行为和特点。
本文介绍一些固体介质材料的新进展情况以及高电压发展趋势。
2.绝缘材料2.1 无机纳米复合电解质无机纳米/有机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发展已有近20年的历史。
早在1985年,为了善聚合物材料的强度和韧性,日本和美国开始了无机纳米/有机聚合物复合材的研究。
通过添加无机纳米粒子得到的复合材料,其强度和韧性大大提高,软化温度也比单纯聚合物有所提高。
我国学者通过将无机纳米粉体如、加入到环氧树脂、聚酯等绝缘聚合物中用于工程电工的绝缘电介质材料后发现,其绝缘性能、老化性能以及材料的耐大电流冲击能力提高了5到100倍。
对于无机纳米复合电解质的介电特性作如下分析:2.1.1 电阻率和电导率电阻率是电介质最基本的性能参数之一,可分为电子单导和离子电导两种。
很多文献都对纳米掺杂引起的聚合物电阻率的变化做了研究,界面区是一个纳米系统,其厚度取决于界面力作用性质,如果是短程力作用,则厚度将小于1nm,如果是长程力作用,例如在电介质中界面带电其厚度可能达到10nm以上。
界面在控制电荷输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已经是一个公认的事实。
纳米电介质的许多优异性能都被认为与界面结构和行为有关。
纳米颗粒表面改变了聚合物结构体和局部电荷分布。
随着填料尺寸的减小,界面区域的聚合物相对体积逐渐增大,界面作用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纳米掺杂所形成的界面区域的结构不同于聚合物基体,存在大量的界面态,有可能改变复合物体内的陷阱密度和陷阱能级。
纳米掺杂后材料的电阻率增大,可能是由于纳米掺杂通过物理化学作用在界面区引入了大量的深陷阱或使得原有的陷阱能级变深,降低了载流子迁移率,从而致使电阻率增大和电导率减小。
高压电机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未来三到五年发展趋势报告

高压电机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未来三到五年发展趋势报告Titl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Market Status of theHigh-voltage Motor Industry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in the Next Three to Five YearsAbstract:This article aims to analyze the current market status of the high-voltage motor industry and provide insights into its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over the next three to five years. The global demand for high-voltage motors has been steadily increasing due to the growing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This report will examine the key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market, such as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government regulations, and emerging applications. Additionally, it will discuss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the industry and provide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growth.Introduction:The high-voltage motor industry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various sectors, including power generation, oil and gas,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With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energy-efficient and reliable motors, this industry has witnessed significant growth in recent years. This report aims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market, including its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prospects.Market Analysis:The high-voltage motor market has experienced steady growth in recent years. Factors such as rapid industrialization, infrastructural development, and increasing investments in renewable energy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market's expansion. Furthermore, the adoption of advanced technologies, such as variable frequency drives and smart motor systems, has enhanced the efficiency and performance of high-voltage motors.The market is segmented into different types ofhigh-voltage motors, including induction motors, synchronous motors, and direct current motors. Induction motors dominate the market due to their cost-effectiveness and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However, synchronous motors are expected to witness significant growth due to their high efficiency and suitability for demanding applications.Key Market Drivers:1.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The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motor control technologies, such as sensorless control and predictive maintenance, has improved the performance and reliability of high-voltage motors. Manufacturers are focusing on integrating IoT and AI capabilities into motor systems to enable remote monitoring and optimize energy consumption.2. Government Regulations: Governments worldwide are implementing stringent regulations to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and promote energy efficiency. This has increased the demand for high-voltage motors with higher efficiency ratings, leading to the adoption of energy-efficient motor systems.3. Emerging Applications: High-voltage motors find applications in various sectors, including electric vehicles, renewable energy, and robotics. The increasing adop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and the growing emphasis on clean energy sources are expected to drive the demand for high-voltage motors in these sectors.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Despite the positive market outlook, the high-voltage motor industry faces several challenges. The high initial cost of motors, limited awareness about energy-efficient technologies, and the lack of skilled workforce are some of the major obstacles. However, these challenges also present opportunities for manufacturers to develop innovative solutions, improve product affordability, and invest in training programs to address the skill gap.Future Trends:Over the next three to five years, the high-voltage motor industry is expected to witness substantial growth.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energy-efficient motors, advancements in motor control technologies, and the emergence of new applications will be the key drivers of this growth. Moreover, the 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such as wind and solar, into the power grid will create opportunities for high-voltage motor manufacturers.Conclusion:In conclusion, the high-voltage motor industry is poisedfor significant growth in the coming years.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government regulations, and emerging applications will shape the market dynamics. Manufacturers need to focus on developing energy-efficient and reliable motor systems, investing in R&D, and expanding their product portfolios to capitalize on the growing market opportunities.摘要:本文旨在分析高压电机行业市场的现状,并提供未来三到五年发展趋势的见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紧凑型输电技术的应用
特点: 取消杆塔的相间接地构架, 而将三相线路置于同 一塔窗中
优点: (1) L↓, C↑, Z↓, 所以线路自然功率增大, 提高 了输送能力
太阳能光伏发电: 成本还比较高, 目前最大的太阳能社 区仅1MW
7. 水电资源的开发潜力很大
位于金沙江的溪洛渡水电站的设计装机容量为 12.6GW
同在金沙江的向家坝水电站,设计装机容量为6GW 西藏的雅鲁藏布江水域也大有开发潜力
8. 京都议定书对今后火力发电的影响
2005年2月16日, 《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 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CO2 排放国, 温室气体排放量占
6. 分布式发电不可能取代远距离大容量输 电
风力发电: 是新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中最成熟的,单 机容量已从数百kW发展到MW级,但目前最大的单机 容量也仅5MW (火力发电的超超临界机组的最大单机 容量为1.3GW)
燃料电池: 已商品化的单个装置容量为200kW(磷酸型), 正在研究开发的熔融碳酸盐型和固体氧化物 型可达到 数MW及更大的容量, 其普及应用至少还需要5~10年
5. 我国输电电压等级发展滞后
220kV线路于1943年投运 330kV线路于1974年投运 500kV线路于1981年投运 三峡水电站装机18.2GW, 输电电压: AC500kV;
DC±500kV 巴西伊泰普水电站12.6GW(已经运行20余年), 输电电
压: AC765kV; DC±600kV
一. 前言 二. 提高输电电压等级的必要性 三. 我国发展超高压和特高压输电的前景 四. 电力系统发展对高电压技术的促进 五. 新材料和新技术应用对高电压技术的促进 六. 高电压技术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七. 结语
一. 前言
1. 高电压技术的起源
20世纪初美国工程师(F.W.Peek)研究解 决110kV输电线路电晕后,于1915年出版 “高电压工程中的电介质”的专著,首次提 出“高电压工程”(High Voltage Engineering)这一术语。
5. 电力工业的全球复苏
2001年初,美国和巴西严重缺电,对电力工业敲响了 警钟
2003年8月14日,美国6个州和加拿大2个省大面积长 时间停电,损失严重
2003年8月24日,英国伦敦和英格兰东南部停电2小时 2003年9月23日,瑞典和丹麦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 2003年9月28日,意大利大部分地区同时停电,8小时
10.超临界和超超临界发电:技术最为成熟 和易行
11.联合循环发电技术
12.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
使用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可克服燃气轮机和蒸汽 轮机各自热力循环的局限性, 从而使热效率高于两者 单独使用的情况
常规的联合循环使用天然气或油作为燃料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ntegrated Gasification Combined
三. 我国发展超高压和特高压输电的 前景
1. 我国发电装机容量增长的情况
500 450 400 350 300 GW 250 200 150 100
50 0
65.9 1980
440.7
80.1
115.5
166.5
236.5
319.4
1984
1988
1992 年份
1996
2000
2004
2. 人均装机容量的差距
近10年来,我国出版的高电压技术教科书有十余种之 多;高压专业毕业生一直供不应求
二. 提高输电电压等级的必要性
1. 输电线路传输容量的制约因素
(1) 线损与发热 电流超过导线最大允许载流量时,导线温度过高会
引发事故(2003年8月14日美国与加拿大的大停电, 就 是因为俄亥俄州一条线路过载而使弧垂增大以致触及 树枝而引发的)
MOA可以限制操作过电压,而 SiC避雷器则不能 MOA在运行中电阻片中有阻性电流流过,而 SiC避雷
器则无此种电流 MOA电阻片有相当大的电容量,而 SiC电阻片是纯阻
性的
复合绝缘子的应用
(2) 复合绝缘子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使用,目前与陶瓷 绝缘子并存, 但前者的应用日益广泛,有明显优于后者 的特点
交直流输电系统的费用和距离的关系
5. 轻型高压直流输电(HVDC Light)
特点: 用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的电压源换流器 取代传统的晶闸管的相控换流器(PCC)
优点: (1) 可不装设换流变压器, 滤波器和无功补偿也 可简化, 所以经济性好
(2) 对受控系统无要求, 故可用于向小容量系统 或不含旋转电极的系统供电
4. 历史上关于高电压技术人才需求的讨论
讨论的背景:20世纪8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主修强电的 人数锐减
1983年在美国电力会议上列为专题进行讨论 1986年在美国IEEE的PES冬季会议上第二次讨论 1993年在日本横滨召开的第8届国际高电压会议上专
题讨论 会议的结论:需要培养高电压技术人才
发展中国家排放总量的50%, 是全球排放总量的15% 我国目前煤炭的45%用于发电, 美国是87%以上。今后
要加大煤炭用于发电的比例,因为治理集中的污染源远 比治理低效的分散污染源更为经济和易于实现 出路: 发展洁净煤燃烧技术
9. 洁净煤发电技术
配备烟气脱硫和脱销的超临界和超超临界发电机组 采用循环流化床锅炉 采用增压流化床联合循环发电技术 采用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
所以高电压技术的基本内容是研究:
-绝缘结构与特性
-过电压及其防护-高电压来自试技术3.高电压技术的特点: 实践性强
Peek解决输电线路电晕问题完全采用实验研究 方法
计算线路电晕起始场强和电晕损耗的著名的 Peek公式是经验公式,迄今仍被电力设计部门 采用
迄今高压电气设备的绝缘设计最终仍要靠实 验方法确定
4. 我国目前发电能源结构情况
各国发电的能源结构差别很大, 我国以燃煤火力发电 为主, 其次是水力发电, 其他能源的比例很小(而法国 核电占80%, 丹麦风电占20%)
我国2004年各类发电厂装机容量见下表
到2020年, 预计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将上升至3.87%, 风 电上升至2.15%, 但那时火电和水电的装机容量仍占 93.92%
2004年我国人均装机容量仅0.34kW 约为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OECD)成员国平均值的1/5 约为美国的1/10 2020年我国装机容量将达900~950GW, 那时人均装机
容量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3. 我国交流输电线路的一般输送容量及输 电距离
可见在西北地区发展750kV和在全国发展百万伏级输 电线路是十分必要的
5. 发展中的分布式发电的优点
投资少, 建设快(不需要高压输电系统, 使得基础设施 投资减少)
运行费用低(输电损耗远低于常规电力系统) 供电可靠
-美国近12年来发生过41起因风暴等自然灾害引起的 高压线路及铁塔的严重破坏,损失达1800亿美元 -太阳黑子引起的磁暴使得地球磁场变化,因此南北 走向的长输电线路可能发生严重事故 -战时的高压输电线路是影响供电可靠性的一个薄弱 环节
后,罗马地区才恢复停电 目前世界各国已开始重新关注电力系统的发展
6. 高电压技术专业仍会不断发展
以德国为例,共有十所学校设置高电压技术专业(亚琛、 柏林、布伦瑞克、达姆施塔特、德累斯顿、汉诺威、 伊尔曼诺、卡尔斯鲁厄、慕尼黑、斯图加特)
国际高电压工程学术会议(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High Voltage Engineering, 简称ISH)从1972年以来, 已举办了13届,今年第14届ISH将于8月在北京召开
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建成三条距离不长的1000kV线路 (不超过240km), 主要目的是可压缩线路走廊以节省土 地资源, 因与之配套的大型核电机组推迟投产,目前降 压为500kV运行, 计划2015年前后升压至1000kV。
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已建成两条试验线段: 一为 1500kV; 另一为1200kV. 由于其后国情变化,暂不发展 远距离输电而终止研究.
SVC工作原理示意图
4. 高压直流(HVDC)输电
20世纪70年代初大功率晶闸管阀取代了过去的汞弧阀 优点: (1) 线路造价和运行费用比交流输电低
(2) 适用于联系两个不同的交流系统 (3) 可实现海底电缆输电 缺点: (1) 换流站造价贵且要消耗大量无功功率 (2) 需要装滤波装置 (3) 尚未开发出直流断路器, 无法实现多端电网
这一术语在西方发达国家沿用至今,说 明高电压技术与输电工程关系的密切。
2.高电压技术的研究内容
Peek的书名指出了高电压技术的核心内容,只 是应修正为“高场强下的电介质现象”,因 为绝缘介质的放电取决于场强而和电压无关。
tgε,,,,γE,, bEb
(电介质的四大特性参数:、 、tg 、Eb)
(2) 线路电压降 电压偏差过大,不能保证电能质量
(3) 电力系统稳定: Pmax=U2/X 对远距离输电而言,稳定是最主要的制约因素
2.全球交流输电电压等级发展的情况
3. 国外750kV输电的发展情况
4. 国外在特高压输电方面的研究
1985年苏联建成1150kV线路,有5年运行经验。苏联解 体后, 输电容量大幅减少, 目前降压为500kV运行。
Cycle, 简称IGCC) 用煤作燃料, 所以要再增添气化炉 和煤气净化设备 山东烟台将建IGCC示范厂
四. 电力系统发展对高电压技术的促 进
1. 新的更高电压参数的应用
以电晕为例, 配电线路不需采取特殊措施; 但对特高压 线路就是线路设计的大问题。如日本东京电力公司的 1000kV线路, 采用8根截面为810mm2 的导线构成分裂 间距为40cm的8分裂导线, 才能将电晕的噪声降至 500kV线路的水平(50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