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六——地形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
最新地形对其他要素的影响

利:
初春的焚风可使积雪融化,有利于农田 灌溉;夏末的焚风可使粮食和水果更早熟
强大的焚风在冬季可引起山区的雪崩,
弊:在春夏季节往往使植物烘烤致死,或引
起森林火灾。
地形对风的影响
(3)峡谷风
当空气由开阔地区进入峡谷口时,气流的横截面积减小,由于空 气不可能在这里堆积,于是气流加速前进(流体的连续性原理) ,从而形成强风,这种峡谷中风力增加的效应称为狭管效应,这 种风称为峡谷风.
海拔高,太阳辐射强
问题2:同一山地,阳坡和阴坡谁的太阳辐射更强,为什么?
阳坡>阴坡
H阳坡=H平面+坡度 H阴坡=H平面-坡度
N
H阴坡
2
H
S
H阳坡
H4
应用
假设下图为某建筑商在于都准备建设的四栋住房,
1号楼高于2号楼,3号楼大于四号楼,要让四栋楼
都能获得“阳光权”,你觉得这四栋楼的高度设计
合理吗?
冬至日的阳光
地形除了影响气候的各要素之外,还会影响气候区分布范围 比较西欧和北美地区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范围,并分析原 因
北美洲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沿海岸线呈条带状分布,面积狭小;而西欧温带海洋性 气候深入到大陆内部,面积广阔。 原因:北美洲西海岸沿岸有高大的落基山脉,阻碍了温暖湿润的西风进入大陆 内部,多以只有沿海地区有分布。西欧则是以广阔的平原为主,山脉也是东西 走向,有利于西风的长驱直入
坡向影响气温的高低,阳坡高于阴坡,背风坡高于迎风坡
问题3:四川盆地冬季气温高于同纬度地区的原因是什么?
山脉走向影响气温(冬季)的高低
读图1, 回答第1题. 2013.天津文综卷
下列曲线图,正确反映图气流运动过程中气温、降水
2018届高考地理复习: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设计意图
进行小尺度区域问题的分析时,要关注地形等下垫 面因素,但还要以大尺度区域为背景综合考虑。
赛里木湖“大西洋的最后一滴眼泪”
进行小尺度区域问题的分析时,要关注地形等下垫面因 素,但还要以大尺度区域为背景综合考虑。
大尺度 中纬度大陆内部 盛行西风
中尺度 我国西北边陲
地表径流丰富
小尺度
三面环山开口向 西的喇叭形谷地
夜雨
降水
背风坡,干谷:下沉气流,干燥少雨 迎风坡,湿谷
(2016全国)横县地形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茉莉主要种植在平 原地势较高的旱地上。阅读图文材料,试解释冲积平原地势较高 的旱地有利于茉莉种植的原因。(8分)
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 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喜光。根系发达。生长旺季要求水 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开花季节,于天黑之前 采成熟花蕾,花蕾开放吐香时间从20时左右至次日l0时左右,是 将茶叶染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
(1)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8分) 因地形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寒潮)影响较小; 位于河流(金沙江)谷底,山高谷深,盛行下沉气流,气流
在下沉过程中增温。
二、地形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1.山地
【资料分析】
说明地形对北美洲气候的影响。
二、地形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1.山地
气温
地势高:气温低,日较差大,年较差小 阴坡:气温低,蒸发弱 迎风坡(冬夏季风,盛行西风):气温年较差小 盆地:地势低,且封闭而不易散热; 冷湖效应
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地形类型和要素
探究活动:
1.地形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2.山地的基本类型和构成要素?
地形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47张PPT)

6.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台风
B.海陆分布
C
C.地形
D.大气环流
图2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读图2,完成6~8题。
7.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低的是: A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一、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1、对宏观气候的影响
光
气温
2、对小气候的影响
降水
风
36.(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
地势起伏大使河流落差大,流速快,含沙量增大;地势北高 南低使河流自北向南流;高山峡谷地区三江并流,使流域面 积较小。
36.(3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个题。(注意在试题上作答无效) 葡萄的糖分含量越高,酿制出的葡萄酒酒精度越高。葡萄生长过程中,特别是成熟期的 光照及昼夜温差与其糖分积累呈正相关。图5a中甲、乙两地均为优质葡萄产地。图5b为 乙地典型的葡萄种植园景观。世界上酒精度最高(16.2度)的优质葡萄酒就是使用乙地 及其附近所产的葡萄酿制而成的.
一、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1、对宏观气候的影响
一、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 地形对宏观气候的影响: ①形成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区,如青藏高原、天山山脉由于海拔高,形成了独 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区。
②导致非地带性气候区形成的原因之一,如位于赤道地区的东非高原本应该形 成热带雨林气候,但是由于 海拔高,气温低 ,气流对流运动减弱,从而形成了 热带草原 气候; ③雨影效应,如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干旱环境的形成。
④影响大气环流,如北美南北向的落基山脉阻挡了西风深入,而东西向的阿尔 比斯山脉利于 西风深入;北美中央大平原贯穿南北利于冷空气 南下和 暖空 气 北上,而中国东西向的阴山、秦岭、南岭等对冬季风的阻挡明显。
地形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77页PPT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地形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各地理要素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专题之二1、地形对气候影响地形不仅影响宏观气候,也影响局部小气候。
地形对宏观气候的影响表现在四个方面:①形成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区,如青藏高原、天山山脉由于海拔高,形成了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区。
②导致非地带性气候区形成的原因之一,如位于赤道地区的东非高原本应该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但是由于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气流对流运动减弱,从而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本应该是热带草原气候,但是由于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加上沿海暖流增温增湿作用,最终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③雨影效应,如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干旱环境的形成。
④影响大气环流,如北美南北向的落基山脉阻挡了西风深入,而东西向的阿尔比斯山脉利于西风深入;北美中央大平原贯穿南北利于冷空气南下和暖空气北上,而中国东西向的阴山、秦岭、南岭等对冬季风的阻挡明显。
⑤在干旱地区山地易形成“雨极”,如我国祁连山、天山降水多于周围地区,是西北地区的“雨极”。
地形对局部小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影响局部气温。
海拔高度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山体的阴坡和阳坡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同一海拔,山体阳坡气温高于阴坡。
山体阴风坡和背风坡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同一海拔,迎风坡气温低于背风坡(焚风效应)。
山脉垭口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当暖空气通过垭口时,垭口后方气温较高;当冷空气通过垭口时,垭口后方气温较低。
河谷地形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河谷地形水汽较多且不利于散热,气温高于同纬度其它地区气温。
②影响局部降水(地形雨)。
就同一山体而言,从山麓到山顶,降水先增加后递减,降水最多的地方在山腰;山体的迎风迎风坡降水远远大于背风坡。
地形雨的形成对山体高度有一定的要求,一般要求相对高度高于500米。
就同一地区不同山体而言,海拔高的山体降水量较多。
③影响风速。
山脉与风向大致垂直,可降低风速;山脉与风向平行,对风速削弱作用较弱;山脉隘口可增加风速。
气候地形对地理要素的影响

气候地形对地理要素的影响气候的对地理要素影响一、气候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地形的影响(1)高寒地带:气候寒冷,冰蚀地貌广布。
(2)沙漠地带:降水稀少,温差大,风力作用强,风蚀地貌、沙漠广布。
(3)湿润地带:降水较多,流水作用强大、普遍,既有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沟谷),又有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三角洲、冲积平原)。
2.对水文的影响(1)对河流的影响: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对河流水系特征的影响①河流流量和水位的季节变化(雨林气候、海洋性气候——变化小;地中海气候——冬季汛期,夏季枯水期;热带草原气候、季风气候、大陆性气候——夏季丰水期);②结冰期的长短:温带地区的河流可能出现结冰期(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不同) 降水量大的地区,河网密度较大,河流的长度较长(2)对湖泊的影响:①内流湖区: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水位较低,盐度较高。
②外流湖区:降水丰富,湖泊面积较大,多为淡水湖。
(3)对沙漠地区水的影响:①沙漠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地表水缺乏。
②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空气中的水汽凝结下渗地下而成地下水。
(4)对海水性质和洋流的影响:①对海水盐度的影响:降水多,蒸发弱的地区一般盐度较低;反之盐度较高。
②风海流的形成:受盛行风的吹拂。
③上升流的形成:受离岸风的吹拂。
(5)对雪线高度的影响:①气温:阳坡气温高,雪线高;阴坡气温低,雪线低。
②降水: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高。
3.对土壤的影响(1)降水对土壤的淋溶、侵蚀作用。
(2)对冻土的分布及冻融的影响。
(3)影响土壤有机质多少。
4.对植被的影响光热水的不同组合,影响植被类型及其分布。
二、气候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光热水风的影响)(1)旱涝、盐碱、风沙、焚风等气候现象对农业生产有不利影响。
(2)不同气候类型对农业生产产生不同影响。
气候类型有利影响不利影响对策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种植业发展夏季风不稳定,多旱涝灾害兴修水利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热量充足、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强烈降水少,雨热不同期解决灌溉,有利于园艺业(水果种植业)发展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降水丰富,光照、热量不足,不利于农作物成熟,产量低发展乳肉畜牧业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太阳辐射强烈(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气温日较差大),夏季高温降水少,冬季气温低解决灌溉,有利于优质农产品生产(温带水果、棉花等)(3)不同气候条件下形成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水稻种植业、大牧场放牧业、热带种植园农业、乳畜业等。
气候地形对地理要素的影响

气候地形对地理要素的影响气候的对地理要素影响一、气候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地形的影响(1)高寒地带:气候寒冷,冰蚀地貌广布。
(2)沙漠地带:降水稀少,温差大,风力作用强,风蚀地貌、沙漠广布。
(3)湿润地带:降水较多,流水作用强大、普遍,既有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沟谷),又有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三角洲、冲积平原)。
2.对水文的影响(1)对河流的影响:(2)对湖泊的影响:①内流湖区: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水位较低,盐度较高。
②外流湖区:降水丰富,湖泊面积较大,多为淡水湖。
(3)对沙漠地区水的影响:①沙漠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地表水缺乏。
②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空气中的水汽凝结下渗地下而成地下水。
(4)对海水性质和洋流的影响:①对海水盐度的影响:降水多,蒸发弱的地区一般盐度较低;反之盐度较高。
②风海流的形成:受盛行风的吹拂。
③上升流的形成:受离岸风的吹拂。
(5)对雪线高度的影响:①气温:阳坡气温高,雪线高;阴坡气温低,雪线低。
②降水: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高。
3.对土壤的影响(1)降水对土壤的淋溶、侵蚀作用。
(2)对冻土的分布及冻融的影响。
(3)影响土壤有机质多少。
4.对植被的影响光热水的不同组合,影响植被类型及其分布。
二、气候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光热水风的影响)(1)旱涝、盐碱、风沙、焚风等气候现象对农业生产有不利影响。
(2)不同气候类型对农业生产产生不同影响。
(3)不同气候条件下形成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水稻种植业、大牧场放牧业、热带种植园农业、乳畜业等。
2.对交通的影响(1)对内河航运的影响:通过影响河流的水位、水量和结冰期影响内河航运。
(2)对远洋航运的影响:顺风和逆风、台风和飓风等影响。
(3)对航空的影响:大雾天气、狂风、特大暴雨等恶劣天气的影响。
(4)对管道运输的影响:低温冻害的影响。
(5)对公路、铁路运输的影响。
(6)对邮政通讯的影响:通过灾害性天气影响邮路来影响邮政通讯。
地形对其他要素的影响ppt课件

2019/5/6
可编辑
气候
土壤
地形
河流
植被
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1、地形对河流水系特征的影响 2、地形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3、地形对河流作用的影响
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1、地形对河流水系特征的影响
①地形影响河流流向
②地形影响河流的流域面积和水系形状
如秦岭是长江流域和黄流流域的分界线,南岭是长江流域和 珠江流域分界线; 盆地多为向心状水系,山地为放射状,平原多树枝状水系 (羽毛状水系)。
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利:
初春的焚风可使积雪融化,有利于农田 灌溉;夏末的焚风可使粮食和水果更早熟
强大的焚风在冬季可引起山区的雪崩,
弊:在春夏季节往往使植物烘烤致死,或引
起森林火灾。
地形对风的影响
(3)峡谷风
当空气由开阔地区进入峡谷口时,气流的横截面积减小,由于空 气不可能在这里堆积,于是气流加速前进(流体的连续性原理), 从而形成强风,这种峡谷中风力增加的效应称为狭管效应,这种 风称为峡谷风.
③地形影响河道剖面的形态
山区河流多呈“V”字型,平原区河流多呈“U”字型
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2、地形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①地形影响河流的流速
②地形影响河流的含沙量 ③地形影响河流的流量 3、地形对河流作用的影响 地形影响河流的航运条件、水能状况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 ①入海口附近,泥沙不易沉积,因为地形高差大,河流落差大, 流速大。②入海泥沙量较少,因为G河在M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 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且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内热带 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
坡向影响气温的高低,阳坡高于阴坡,背风坡高于迎风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影响大气环流,如北美西部南北向的落基山脉阻挡了西 风深入;北美中央大平原贯穿南北利于冷空气南下和暖空 气北上,而中国东西向的阴山、秦岭、南岭等对冬季风的 阻挡明显。
• (5)在干旱地区山地易形成“雨极”,如我国祁连山、天山 降水多于周围地区,是西北地区的“雨极”。
• (2)地形影响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平原区机械化水平就 较高,山区机械化水平较低。
• 5.地形对交通运输等工程建设的影响
• (1)影响交通运输线的走向与形状,丘陵山地交通运输线一 般分布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形态上一 般呈“之”字形,平原地区交通运输线呈网状分布。
• (2)影响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山区交通运输方式多以公路 为主,而后才是铁路。
• (3)影响交通运输建设成本。一般而言,平原地区交通运输 建设成本低于山区。
• (4)影响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山区交通网密度小,平原区密 度大。
• (5)位于大地形单元交界处易形成交通要道,如西北地区和 华北地区的交通联系几乎都要经过河西走廊,大型山脉的 垭口也易形成交通要道,如中尼公路、中巴公路就经过多 个垭口。
• 4.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1)地形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在气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平原区适合发展种植业,丘陵、山地因坡度大小和海拔高 低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坡度小于25°可修筑梯田发展种 植业,坡度大于25°发展林业或养殖业;从山麓到山顶可 依次发展种植业→果园→毛竹(或经济林)→薪柴林→原始 林(或次生林)。
• 地形对局部小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 ①影响局部气温。海拔影响气温,一般而言,海拔越高, 气温越低。山体的坡向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同一海拔, 山体阳坡气温高于阴坡;同一海拔,迎风坡气温低于背风 坡(焚风效应)。河谷地形影响气温,一般而言,河谷地形 水汽较多且不利于散热,气温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气温。
归纳拓展
——巧归纳、知识延伸
• 地形对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影响
• 1.地形对气候影响
• 地形不仅影响宏观气候,也影响局部小气候。 地形对宏观气候的影响表现在四个方面:
• (1)形成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区,如青藏高原 、天山山脉由于海拔高,形成了独特的高山高 原气候区。
• (2)导致非地带性气候区形成的原因之一,如位于赤道地区 的东非高原本应该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但是由于海拔较高 ,气温较低,气流对流运动减弱,从而形成了热带草原气 候;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本应该是热带草原气候,但是由于 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加上沿海暖流 增温增湿作用,最终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 2.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 “气候是河流之父,地形是河流之母”,地形对河流的影 响主要表现在:
• (1)地形影响河流流向,如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部分河流 自西向东流。
• (2)地形影响河流的流域面积和水系形状,如秦岭是长江流 域和黄河流域的分界线,南岭是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分界 线;盆地多为向心状水系,平原多树枝状水系(羽毛状水 系)。
• (3)地形影响河流的流速,一般而言,山区河流流速较快, 平原区河流流速较慢。
• (4)地形影响河流的航运条件,一般而言,平原、盆地地形 河流航运条件较好,山地、丘陵河流航运条件较差。
• (5)地形影响河流的水能状况,一般而言,平原、盆地内部 水能较贫乏,山地、丘陵、盆地、高原边缘处水能较丰富 。
• 3.地形对植被、土壤、地质灾害的影响
• 山地的坡向影响植被分布,阳坡一般为喜阳植被,如马尾 松;阴坡一般为喜阴植被,如冷杉。山地海拔也影响植被 分布,如珠穆朗玛峰南坡从山麓到山顶植被由常绿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草甸草原→荒漠。 在植被一定的情况下,山地、丘陵等地形区水土流失较严 重,土壤肥力会逐渐下降;平原区泥沙会逐渐沉积,有利 于土壤肥力的保持;滑坡、泥石流、塌方等地质灾害与地 形关系密切。山地,丘陵多滑坡、泥石流,陡崖、块状山 ,坡度较大的山地多塌方。
• ②影响局部降水(地形雨)。就同一山体而言,从山麓到山 顶,降水先增加后递减,降水最多的地方在山腰;山体的 迎风坡降水远远大于背风坡。地形雨的形成对山体高度有 一定的要求,一般要求相对高度高于500米;就同一地区 不同山体而言,海拔高的山体降水量较多。
• ③影响风速。山脉与风向大致垂直,可降低风速;山脉与 风向平行,对风速削弱作用较弱;山脉隘口可增加风速( 狭管效应)。
• 原因: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沿山麓等高线修建交通 线,工程量较小;(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既避 洪水,又少地质灾害威胁。
• [解析] 本题以某区域的交通和城镇分布图为背景,要求 考生从地图中获取关键信息,结合地形对交通线路和聚落 的影响等地理知识概括、分析地理问题,考查考生的地理 问题诊断能力。设问点落脚放在“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 ,考生需重点关注地图中的等高线、河流、城镇等能够说 明地形特征总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整合突破
——建体系、宏观掌控
考题调研
——研真题、明确考向
• (2018·海南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主要交通线和城镇的分布。
• 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概括甲乙两地间主要交通线的分 布特点并简析原因。
• [答案] 分布特点:(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河 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分布。
• 6.地形对人口,聚落的影响
• 地形影响人口的分布,一般而言,海拔越高,人口数量越 少,密度越小,热带地区人口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地区;平 原、盆地、丘陵的人口密度较大,山区、高原的人口密度 较小。
• 地形影响聚落形态,平原地区多为群居式,聚落规模较大 ,呈带状(河流较多的平原区)和多边形(河流较少的平原区 );山区聚落多为散居式,聚落规模较小,多分布于河流 阶地、洪(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河谷。地形影响聚落分 布,平原区是聚落分布的理想场所,聚落较多;山区聚落 较少,多分布于地势较低的河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