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可达性城市土地利用与空间发展研究评析
土地利用变化与碳排放削减

土地利用变化与碳排放削减近几十年来,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增长,土地利用的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据数据显示,全球每年产生的碳排放量已超过了40亿吨,其中相当大一部分来自于土地利用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因此,如何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来削减碳排放,成为摆在全球各国面前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首先,人类活动对土地的不断开发和利用,直接导致了大面积的森林砍伐和土地的变动。
这些变化不仅减少了森林的面积,破坏了生物多样性,还导致了大量的碳释放。
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碳汇之一,而森林砍伐则使得大量的二氧化碳被释放到大气中。
因此,减少森林砍伐和恢复已破坏的森林至关重要。
各国应该加强立法,加大力度打击非法采伐和滥砍滥伐行为,同时积极进行人工林植树造林,以恢复已破坏的生态环境。
其次,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导致了土地由农业用地向城市建设用地转变。
城市化不仅对土地资源造成了压力,同样也导致了大量的碳排放。
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能源消耗,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和污染物。
因此,降低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也是有效削减碳排放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城市规划方面,应该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增加绿地的占比,提高城市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此外,推广可持续建筑设计和绿色建筑材料的使用,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也是关键措施之一。
再次,农业活动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农业生产不仅涉及到大量的化肥和农药使用,同时也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
这些活动不仅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还会释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和高效性也成为减少碳排放的关键所在。
在农业生产方面,应该鼓励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同时提倡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田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此外,科学合理的耕作制度和轮作模式,也有助于减少土壤碳释放和维护土壤健康。
最后,人类社会需要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来减少对土地利用的需求,从而削减碳排放。
土地利用的碳排放效率及其低碳优化_基于能源消耗的视角

( 5)
、 H a ilu 等
[ 17]
、 王波等
[ 18 ]
将
非期望的污染排放物或者环境残余物作为投入指标进行处理, 以便用 DEA 进行包含非期望产
1878
自
然
资
源
学
报
25 卷
出的环境效率分析。本研究中借鉴这种处理方法, 并主要考虑土地利用中的能源消耗对碳排 放的影响, 同时将具有相近性质的煤炭与焦炭消耗归为煤类消耗, 油、 燃料油、 汽油、 煤油、 柴油 消耗归为油类消耗, 最终将地均煤类消耗碳排放量、 地均油类消耗排放量、 地均天然气消耗碳 排放量作为投入指标。选用期望产出人均第一产业增加值、 人均第二产业增加值、 人均第三产 业增加值为产出指标。投入项个数 + 产出项个数 < DMU 个数 /2 , 满足 DEA 分析要求。 表 1 中指标计算所需要的数据来源: 分地区的煤炭、 焦炭、 原油、 燃料油、 汽油、 柴油、 天 然气消耗量来源于 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2008!, 分地区的总人口数、 第一产业增加值、 第二产 业增加值、 第三产业增加值、 农用地与建设用地面积来自 中国统计年鉴 2008!。表 2 给出 本研究中计算所需要基础数据的统计描述。
∀ UY
j j= 1
s
jk
-
∀ VX
i i= 1
m
#
!
Uj % Vi %
> 0 > 0
j, j = 1 , ∃, s , i= 1 i , ∃, m
式中: X ik 、 Yjk 、 Vi、 Uj、 定义与式 ( 1)一致; !为截距; Zp 代表第 p 个 DMU 的效率值 (相对效率 )。 利用线性规划对偶理论进行转换, 并加入 方程: M in S T
论城市低碳住区规划的空间环境战略

论城市低碳住区规划的空间环境战略摘要:随着城市对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要求越来越高,城市住区已逐步向低碳住区发展,本文首先从低碳住区的特点说起,接着分析其规划对策,此后将两者有机结合,以低碳住区为主体,改变规划空间的布局、绿化、技术等,来分析空间环境的低碳规划战略。
关键词:低碳住区;规划;空间环境;战略0.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越来越高,过度的工业发展某种程度上损坏了生态环境,人们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已经注意到要加强生态保护,对生活的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住区是人居环境的主要场所,这就要求居住环境的低碳化、绿色化、生态化发展;同时,城市用地紧张,城市住区空间的规划十分重要,住区的空间环境要素较多,本文将着重分析住区的户外空间环境。
如何运用生态、高科技的方法来完成低碳住区规划中的空间环境战略,在人居环境建设中最为人们关注。
1.城市低碳住区及其空间环境1.1低碳住区概论低碳是目前一种先进的理念,所谓低碳模式,就是生态系统不遭到破坏的情况下,充分地循环利用能源,人与自然间达到一种有机平衡。
城市低碳住区理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概念密不可分,要求住区使用绿色可再生能源,使用耐久型、生态型、循环可使用的建筑材料,住区的交通应以公共交通为导向,倡导绿色出行,住区住户的垃圾严格分类并可回收再利用,有循环的城市代谢体系;同时,低碳住区也是生态住区,是技术集成型住区,在开发是就应考虑到资源的可节约性、环境负荷量小、居住健康等。
综上所述,低碳住区不仅仅是建筑低碳、绿化环境好,其规划设计、能源节约、生态环保也是其低碳的主要含义。
1.2低碳住区的空间环境城市住区的形态就是空间,是低碳城市住区规划的核心。
所谓低碳住区的空间环境,就是低碳为要求下的住区的环境,不仅仅是景观的环境,包括了除去居民室内活动外的所有的活动空间,构成要素较多,低碳住区的空间环境是人、自然、社会经济三者的有机统一、和谐共生的条件下实现资源的共享,其要素包括空间形态、生态交通、景观生态等。
低碳建筑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与影响

低碳建筑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与影响随着全球环境意识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低碳建筑作为一种绿色建筑的理念和实践,正逐渐受到全球范围内的重视。
低碳建筑基于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和降低碳排放的原则,旨在建造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为城市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低碳建筑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与影响。
一、经济效益低碳建筑以其绿色、节能的特点,改造和建设的初期投资相较传统建筑可能稍高,但长期来看,低碳建筑能够显著降低能耗成本。
通过科学的设计和高效的能源利用技术,低碳建筑降低了能源消耗,从而减少了建筑物的运营费用。
例如,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低碳建筑可以自行发电或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进而减少能源的开销。
此外,低碳建筑在绿色建材、节水装置和可持续设备等方面的运用,也有助于降低建筑物维护和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二、环境效益低碳建筑将绿色环保理念融入建筑设计与施工过程中,通过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有效降低了建筑对环境的影响。
首先,低碳建筑采用可再生能源作为主要能源供给,减少化石燃料燃烧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其次,低碳建筑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广使用绿色建材和节水装置,减少了对大量自然资源的消耗,避免了资源浪费。
此外,低碳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也注重减少对环境的破坏,采用环保材料和建筑技术,减少施工废弃物的产生,降低了环境污染。
三、社会效益低碳建筑除了带来经济与环境效益外,还对社会产生积极作用。
首先,低碳建筑能够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度,如优化通风系统、改善自然采光等,确保建筑物内外环境质量。
这将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品质产生积极的影响,提高居民的幸福感。
其次,低碳建筑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社区参与,促进了邻里关系的发展和沟通。
而且,低碳建筑还能够提供更多的绿色岗位机会,增加就业机会,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
四、政策与规范低碳建筑的发展得到了政府的广泛支持和推动。
各国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和规范以鼓励和指导低碳建筑的建设。
基于土地利用的碳排放时空分析--以浙江省为例

基于土地利用的碳排放时空分析--以浙江省为例郑亦伶;苑韶峰【摘要】This paper examines patterns of land use and of energy consumption (coal, oil, and natural gas) in 11 regions in Zhejiang Province for the period 1996–2010. For each region, the total carbon emissions, carbon sources, and carbon sinks were analyzed, as were the average carbon emissions on construction l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arbon sources in the province derive mainly from energy consumption on construction land, and that the consumption ranged from 615.07 × 108 tons in 1996 to 6704.34 × 108 tons in 2010. Woodlands are a carbon-sink area, but their area is reducing year by year and the efficiency of the carbon sink is gradual y reducing. The pattern of change of carbon emissions over the 15-year period is consistent with the trend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host regions. The carbon emissions in Zhejiang Province show a spatial pattern which are:Ningbo–Shaoxing plain and Wenzhou-Rui’an plain are the two main carbon source areas, and the northern areas of Jinhua and Quzhou cities are the secondary carbon source areas, although the southern parts of Jinhua and Quzhou cities represent a general equilibrium between carbon sources and sinks. The extent and/or degree of low-carbon land use needs to be increased in Zhejiang Province.% 根据1996~2010年间浙江省11个地区土地利用状况与能源消耗数据,计算各地区碳排放量,分析碳源、碳汇、碳排放总量及地均建设用地碳排放。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的空间效益分析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的空间效益分析一、引言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城市的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
其中,空间效益是评估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从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背景和意义入手,探讨空间效益的概念和评价方法,并分析空间效益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
二、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背景和意义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是指为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结构,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土地资源变得越来越紧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成为当务之急。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制定,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空间效益的概念和评价方法空间效益是指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所带来的空间布局和结构的改变所产生的效益。
评价空间效益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方法包括生态效益评价、经济效益评价和社会效益评价等。
1. 生态效益评价生态效益评价是评估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
通过对规划区域的生态系统进行调查和研究,评估规划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调节等方面的效益。
评价方法可以采用生态足迹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等。
2. 经济效益评价经济效益评价是评估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
通过对规划区域的经济产出、就业、税收等指标进行分析和评估,评估规划对经济的贡献程度。
评价方法可以采用投入产出分析、经济影响评估等。
3. 社会效益评价社会效益评价是评估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程度。
通过对规划区域的社会服务设施、社区发展、居民生活质量等指标进行分析和评估,评估规划对社会的贡献程度。
评价方法可以采用社会影响评估、社会生活质量评价等。
四、空间效益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空间效益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可以通过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土地浪费,增加城市绿地和公共空间的比例,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低碳城市规划的关键要点

低碳城市规划的关键要点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突出,低碳发展成为了各国争相探索的方向。
在城市化进程中,低碳城市规划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策略,旨在通过减少碳排放、提高能源效率和推动可持续发展,实现城市的绿色转型。
本文将探讨低碳城市规划的关键要点,包括城市布局、交通规划、建筑设计和能源管理等方面。
一、城市布局城市布局是低碳城市规划的基础,它涉及到土地利用、建筑密度和功能分区等方面。
首先,合理的土地利用是关键。
低碳城市规划应该优先考虑利用现有城市空间,避免过度扩张和土地浪费。
其次,建筑密度的控制也是重要的一环。
高密度城市能够减少人口流动,降低交通需求,从而减少碳排放。
最后,功能分区的合理规划也能够提高城市的能源效率。
例如,将商业区、居住区和工业区合理划分,可以减少人们的通勤距离,减少交通拥堵和碳排放。
二、交通规划交通是城市中最主要的碳排放源之一,因此低碳城市规划必须注重交通规划。
首先,发展公共交通是关键。
建设便捷、高效的公共交通网络,可以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降低碳排放。
其次,鼓励步行和骑行也是重要的策略。
通过建设人行道和自行车道,提供便利的步行和骑行环境,可以减少短途出行的汽车使用,进一步降低碳排放。
此外,采用智能交通系统、推广电动车等也是低碳交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建筑设计建筑是城市能源消耗的主要来源,因此低碳城市规划需要注重建筑设计。
首先,建筑的能源效率是关键。
采用节能材料、优化建筑结构、提高保温性能等措施,可以减少建筑能耗,降低碳排放。
其次,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也是重要的策略。
例如,安装太阳能光伏板、利用地热能等,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此外,建筑垃圾的处理和回收也是低碳建筑设计的重要环节。
四、能源管理能源管理是低碳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它涉及到能源供应、能源消耗和能源管理的各个方面。
首先,推广清洁能源是关键。
通过发展风能、太阳能、水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可以降低碳排放。
低碳城市建设的技术路线与政策分析

低碳城市建设的技术路线与政策分析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严重以及能源资源的日益紧缺,低碳城市建设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
作为城市发展的新方向,低碳城市建设旨在通过采用可持续能源、推广清洁能源技术以及降低碳排放,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低碳城市建设的技术路线与政策分析,以期为推动低碳城市建设提供一些建设性的观点。
首先,低碳城市建设需要采用一系列的技术手段。
其中,节能技术是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
通过推广建筑节能、交通工具节能、工业节能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城市的能耗水平。
例如,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加强建筑节能标准的执行、推广智能电网等技术措施,都是实现低碳城市建设的关键。
此外,可再生能源也是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推广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可以减少城市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
此外,低碳交通技术也是实现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手段。
城市内部推广电动汽车、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城市间实现高速铁路、轨道交通等公共交通工具的普及,都是实现低碳城市交通的关键。
其次,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对于低碳城市建设至关重要。
政府在低碳城市建设方面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首先,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法律和政策,对低碳城市建设进行引导和规范。
例如,制定建筑节能、能源管理、碳市场等法律法规,提供相应的经济激励措施,鼓励企业和居民采取低碳行动。
其次,政府可以加大投入,提供资金支持,推动低碳城市建设的实施。
例如,政府可以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推广节能技术的应用等。
此外,政府还可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在一些城市开展低碳示范工程,促进低碳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此外,低碳城市建设还需要充分考虑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在推动低碳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城市居民的需求,做好社会的参与与沟通。
通过开展低碳教育与宣传活动,提高居民对低碳生活的认识与意识,引导居民积极参与到低碳城市建设中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 键词
诵 系统
低碳城市
低 碳 出行 、交通 可达 性改 善 、城 市土 地 集约利 用 、公交 都市 战 略以及
T oD 模 式 等不 断进 行 着多 方探 究 。然而 , 随着 城市 的 不断 扩展 , 城 市 空 间 、土 地开 发 以及 交通 之 间的 矛盾 问题 依然 严 峻 , 提高 居 民 出行 的
1 土地 利 用与 空间形 态对 城 市低碳 交通 的影 响
1 . 1 国外 研究
( 1 ) 高 强 度 土 地 开 发 与 紧 凑 型 空 间 形 态 利 于 城 市 低 碳 交 通
多 位 学 者 (Cer v er o, 1 99 5;L ev i n s oR, KU mar , 1 9 97; Sc h wa n e n, Di i s t , Di e l e man, 2 0 0 4)研 究认 为 紧凑 型开 发 以高 密 度 、高容 积率 、高 职住 平衡 度 以及紧 凑的城 市空 间形 态 为主要 特 征 ,
对 国 内外 研 究 理 论 成 粜 及 发 展 动 态 进 行 了 比 照 评 析 。 此 艇 础 上 ,提
图1 多项逻辑 回 归函数模 型
S L Y - : 个体属性,包括性别、年龄 、家庭规模 、收入、住房面积、拥有小汽车数量等
D = 通勤 距 离 ( k m )
L U = 街 区土 地 利用
刘 周 旭 扬 L i u Z h o u X u
一 一 ~ 一 ~ 一 ~ 一 ~ 一 叭 一 邶 一 一 ~ 一 一 一
钱才云 Qi a n
C a i y u n
Y a n g
中 图分类号 收稿 日期
TU一 0
文献标识码
A
L o g i t ( P I / P 2 ) =f ( S Di .D i L U i )
响 因 素 中 .不 断 提 高 居 民 出 行 的 交 通 可 达 性 是 宴 现 低 碳 城 市 的 霸 耍 方 面 。 该 文 从 土 地 利 用 与 空 间 形 态 对 城 市 交 通 影 响 、交 通 可 达 件 对 土 地 利 用 影 响 以 及 土 地 利 用 、 空 间 发 展 与 城 市 公 共 交 通 整 合 研 究 i个 方 衙
交 通可 达性 仍 然是 实现 低碳 城 市的 关键 , 笔者 希 望通 过对 以 往一 些研
究 成 果的 分 类 比较 , 总结 有 益 的经 验与 方 法并 发现 研 究 中 的不 足 , 为
促 进低 碳可 达 性城 市 的发 展提 供参 鉴 。目前 , 国 内外 相 关研 究及 发展 动 态主 要可 以从 以下三 个方 面 来进 行 比照分 析 : 1 ) 4 - 地利 用与 空 间形 态对 城市 交通 的影 响 ;②城 市交 通可 达性 对土地 利 用的 影响 ;② 土地 利 用 、空间发 展与 城市 公共 交通整 合 的相 关 研究 。
t I J 是从 i小区到 j小区的出行时 闻: J为小区总数 。
=
∑0 J 1 .
问或出行费用表示) 作为可达性的 缺土地利用和交通 敛德.阻隔越小.可达性越好。 需求等其他信息  ̄ ' a c h s 和K o n m g a i : 1 9 7 3 ] 把可达性 该模嬖 ! 通俗易懂. 但 通方式. 在一定出行范围内能够接 通常掇据经验撂定
质 量 的影 响 作用 很 大 , 高 密 度 的开 发 能
空间阻隔模型
j “ . 空 I n g 问 l ' a 阳 m 隔 [ 1 9 的 7 难 1 】 定 磊 程 义 可 度 迭 . 牲 把 是 2 个 克 节 服 点 该 义 模 直 型 观 形 . 但 式 偏 简 重 单 于 、 涵 变 间的空问朔踊 ( 可用距离、出行时 通网络本身. 不能反
其 增 加 了居 民对 各种 出# S B 9 可达 性 , 从 而减 少 出行距 离 及私 人 小汽 车
的使用 。 J 。C e r v e r o 、K o c k e l ma n( 1 9 9 7) 通过对密度 、多样性和
设 计 三原 则 , 利用 统 计 方法 研 究发 现 , 提 高 密 度 、土地 利 用 多样 性 、 行 人导 向设 计可 以降低 出行 率和 鼓 励非 汽车 出行 , 尤 其是 紧凑 发 展对
L o g i t ( P / P ) = 任 意两 种 交通 方 式 优贽 比 的 自然 对 数值
文章编号 1 0 0 3 — 7 3 9 X( 2 0 1 l /) 0 4 —0 0 2 ’ 7 一 [ 】 5
2 0 1 6 —1 2 —1 5
i = l 、2…,指代样本个体 摘 要 推进低 碳城 市的发展研究一直是国际性热点课题 ,存诸多
P i o n e e r ・ 什
2 7
个 人 的商 务 出 行 影响 最 大【 。St o n e、
Me d n i c k 、Ho l l o wa y 等 ( 2 0 0 7)通 过
模型 名称 Βιβλιοθήκη 模型 函数 模 型 内涵 描述
优 缺 点
对美国中西部 1 1 个 大 城 市 不 同 发展 模 式 下 汽车 尾 气 的排 放 量 比较 研究 , 发 现 土 地 利 用 模 式 的 变 化 对 区域 环 境 空 气
出 优 化 可 达 性 组 合 函 数 模 型 对 城 市 空 间可 达 性 进 行 量 化 研 究 , 并加 强 对 主 要公 其 交 通 沿 线 区 域 空 间 形 态 模 式 的 研 究 ,有 效 提 高 城 市 空 间 的 可达性与集约度 。
许 久 以来 , 国 内外 诸多 学 者致 力 于 创建 低碳 城 市的 研 究 , 对 居 民
低 碳可 达 性城 市 土地 利 用与 空 间发展研 究评 析
La nd Us e a nd S pa t i a l De ve l o pm e nt Re s e a r c h o n Lo w -c a r bo n a nd Ac c e s s i bl e Ci 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