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世界广播电视发展概观
广播电视概论教材

广播电视概论第一章世界广播电视的诞生与发展第一节广播的问世与广播事业的发展一、无线电的发明1819年,丹麦的汉斯·克里斯蒂·奥斯特发现电与磁有密切的关系。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确立电磁感应定律。
詹姆士·克拉克·麦克斯韦是历史上最早研究无线电波的人。
他于1873年发表了《电磁理论》,在理论上为后来的电磁学确定了最初的概念。
他还用数学论证,电波向外传播的速度和光速一样,每秒钟约3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7.5周。
麦克斯韦被公认为“无线电之父”。
1884年起,德国科学家海泥瑞基·赫兹开始在德国若干大学进行一系列实验,最终找到了产生无线电波、发射无线电波以及接收无线电波的方法,证明了麦克斯韦的理论。
1888年,发表了《电磁波及其反应》的研究报告,是有关电磁波特性分析的最早著作。
为了纪念赫兹发现无线电波的贡献,人们一度把无线电波称为赫兹波。
1965年,国际无线电协会确定以“赫兹”为无线电波波长的计算单位。
1889年俄国的亚历山大·斯捷潘诺维奇·波波夫提出了利用电磁波进行无线电通讯的设想,并于1894年研制成一台无线电发报机。
但是未被推广、运用。
西方国际普遍认为,无线电的发明人是意大利科学家古格列莫·马可尼。
1897年,马可尼在伦敦成立无线电报通讯公司。
1899年,美国马可尼无线电公司在新泽西州成立。
1901年12月,马可尼完成了第一次跨越大西洋两岸的远距离无线电通讯。
◆无线电的发明对人类信息传播的意义是什么?无线电通讯技术是人类传播史上最重要的发明之一。
对20世纪社会生活产生过深刻影响的无线电报、无线电话、无线传真、无线电广播、无线电视等,都是运用无线电技术的成果。
二、无线电广播的试验首次成功地利用无线电波传送和接收人类自己的声音的是雷金纳德·奥布里·费森顿和李·德福雷斯特。
费森顿想利用无线电波,并把声音变成电信号。
广播电视概第一章

第一章 广播电视的发展与现状
第一节广播电视传播基本原理
一、无线电波分类及应用
波是振动在空间的传播。如在空气中传播的声波,在 水面传播的水波以及在地壳中传播的地震波等,它们 都是由振源发出的振动在弹性介质中的传播,这些波 统称为机械波。光波、热辐射、微波、无线电波等都 是由振源发出的电磁振荡在空间的传播,这些波叫做 电磁波。
1902 澳 大 利 亚 分 提出彩色图像传送原理 伯兰克
1906 美 国 德 法 雷 发明三极管 斯特 美国 范斯顿 在圣诞夜做了世界首次实验广播
1920 美国
世界第一座向政府领取营业执照的电台 KDKA 电台在匹兹堡开播
1923 美国 左瑞金 1926 英国 贝尔德
发明光电管
利用电视扫描盘,完成电视画面的完整组合及播送,并与 1 月 26 日在伦敦做公开展示
电话的恐惧.JPG 电视的预言1879.JPG 电视的预言1882.JPG 马可尼.JPG 贝尔德及其电视.JPG
一、广播事业的早期实践
早期电台都是实验性的,缺乏财力支持,一战打断了 实验中的广播事业。1909年,赫洛德开始播出有预定节 目的广播电台。
第一批电台出现,1920年,康拉德(匹茨堡西屋公司工 程师)开办了业务电台,用唱片取代广播讲话,得到 听众认可。11月2日,康拉德在西屋公司支持下,在匹 茨堡创办可KDKA电台,广播事业开端。不久RCA(无 线电公司,由GE投资建立)也开发了无线电音乐盒, 在新泽西创办了电台。GE在纽约州开办了电台。ATT 在纽约市开办了电台。1922年初,有28家电台,半年后 有378家,年底570家,20年代末,半数美国家庭有收音 机。
应用:长波:远程无线电。
中波:通信与导航。
节目形态

1994年4月1日,中央台推出评论类新闻资讯节目《焦点 访谈》,开启电视新闻舆论监督的远大威力;
1995年4月21日,中央台推出午间新闻节目《新闻30分》,以 新闻的编排组合加强报道深度;
1997年中央台先后自播日全食、彗星同现苍穹;香港 回归72小时;中共十五大开幕式;小浪底和三峡水利 工程截流等,被称为中国直播年; 1998年4月,创立不久的凤凰卫视推出了一档早间新闻 播报节目《凤凰早班车》,主持人陈鲁豫开创了电视新 闻播报“说新闻”的先河; 2003年7月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开播,实现全天不间断新 闻播出;
第一单元 广播电视历史论 第一章 世界广播电视发展概观 第二章 中国广播电视发展概观(1) 第三章 中国广播电视发展概观(2) 第二单元 广播电视技术论 第四章 传统广播电视技术 第五章 新媒体技术与广播电视新形态 第三单元 广播电视传播论 第六章 广播电视传播概说 第七章 广播电视传播要素解析 第八章 广播电视传播生态审视 第四单元 广播电视节目论 第九章 广播电视节目概说 第十章 广播电视节目的构成要素 第十一章 广播电视节目的基本形态与结构 第十二章 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
内地十大综艺节目 NO.6 湖南卫视《天天向上》主持人:天天 兄弟 (汪涵、欧弟、钱枫、田源、俞灏明、矢 野浩二、金恩圣)
新闻节目 ——广播电视节目系统的第一语言
在广播电视节目系统中,新闻性节目是最重
要的节目类型,新闻节目是广播电视节目系统的
第一语言。新闻节目一直是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 先导,它伴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所谓新闻,就是为了向大多数人传播知识和趣 味,把最新的,或者和现在有关的旧事物的存 在、变化、兴衰、发展等情况印出来的报道---日本学者关一雄。 新闻就是把最新的现实的现象在最短的时间距 离内,连续介绍给最广泛的公众---德国柏林大 学教授多比法特。 新闻是正在传播的新近事实的信息。 广播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 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
第一章广播电视的产生发展及特点优势

4)1920年11月,美国西屋公司建起了世界上第一 家商业广播电台,呼号为KAKD。
5)1922年,Queensboro 楼盘公司给AT&T公司 的谈话节目出了300美元,这个节目主要是说住 在乡间的好处。从此以后许多公司都意识到了广 告在其中所起的财力支持作用。
6)1926年,NBC公司建起广播网,它有两部分组 成,一个是以前由RCA所构建的(红网),另一 个是由AT&T所构建的(蓝网)。1927年CBS广 播网建立。
第一节 广播的产生发展及特点优势
• 一、初创时期 1)1873年,苏格兰数学家、物理学家麦克斯韦提
出了电磁波理论。 1887年,德国的物理学家赫兹 在实验中验证了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的正确。 2) 1895年,意大利发明家兼商人马科尼进行了两 英里的长距离通信试验。 3)1906年圣诞夜,美国人费森登和福斯特在圣诞 节前夕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广播获得成功,标志 着无线电声音广播的问世。
第二节 电视的产生发展及特点优势
1)1884年,德国的尼普库研究出利用电讯号传播 图像的机械扫描方式。
2)1897年,德国的布劳恩发明了电波映像原理。 其后,阴极射线管被发明,为电视的产生奠定了 基础。
3)1925年,“电视之父”苏格兰人贝尔德制造出 第一台电视机的雏形。
4)1926年,在伦敦贝尔德举行了第一次电视公开 表演,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电视无线传播,但当时 声画并不同步。
二、电视时代广播的特点
• 分众化:基本按年龄层来确定每一家电台的核心听众。 • 类型化:节目走向新闻、音乐、交通、体育、经济五大版
块。 • 个性化:每家电台都力求有自身特点。
广播发展规律
大众 —— 分众 —— 适位分众—— 频率集成
世界广播电视的诞生与发展

第一章世界广播电视的诞生与发展麦克斯韦被公认为“无线电之父”。
1884年起,德国科学家海泥瑞基·赫兹证明了麦克斯韦的理论。
1888年,发表了《电磁波及其反应》的研究报告,为了纪念赫兹发现无线电波的贡献。
1965年,国际无线电协会确定以“赫兹”为无线电波波长的计算单位。
西方国际普遍认为,无线电的发明人是意大利科学家古格列莫·马可尼。
首次成功地利用无线电波传送和接收人类自己的声音的是雷金纳德·奥布里·费森顿和李·德福雷斯特。
1906年的圣诞夜,费森顿实验室通过无线电波将声音成功地传送到太平洋的船只上。
这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传声实验,它已达到广播工程技术的基本标准,标志着无线电声音广播的问世。
法国:1922年2月,法国国家广播电台开始从埃菲尔铁塔上用长波定时广播。
这是法国官方建立的第一座广播电台。
一、硒元素具有光电效应这一现象的发现是电视诞生的基础。
1865年,英国工程师约瑟夫·梅发现硒具有将光能变为电能的的特性。
1884年,德国科学家保罗·尼普科发明了机械性的电子扫描盘,被称为“尼普科盘”。
第三节当今广播电视技术广播电视传播领域的巨大变化:高清晰度电视技术的提出;通信卫星与有线电视相结合的发展;直播卫星频道的大量出现;广播电视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以及与网络的结合。
一、有线电视1975年12月,美国无线电公司发射了同步卫星“通信卫星一号”,标志着现代化有线电视业的开始二、直播卫星电视日本是世界上第一个整套播出卫星直播电视的国家。
1984年1月,日本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实用电视直播卫星“樱花二号”。
◆目前运用比较广泛的数字电视技术标准有美国的A TSC,欧洲的DVB和日本的ISDB。
第四节当今广播电视的国际传播美国之音(VOA)是西方对华广播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电台。
其次是英国BBC世界广播电台。
二、电视的国际传播国际电视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北美是国际电视的发源地。
世界广播电视发展概况

四、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广播电台
1920年11月2日,美国西屋公司电气专家弗 兰克·康拉德主持建立的广播电台在匹兹堡 正式播音,呼号KDKA,发射功率100瓦。 这是美国第一个领有营业执照的商业广播 电台,也是被公认的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 广播电台,标志着广播事业的正式诞生。
五、广播事业在世界范围内兴起
国际广播是利用无线电波跨越国界的优势、 以国外听众为传播对象、使用国际通用语 和受众国语言进行国际性传播的广播,所 以也被称作对外广播。
三、广播新闻:从报纸的有声版到自己走路
报纸时代的广播新闻 广播的黄金时代 电视时代的广播新闻
第四节 世界电视技术的发展
电视从无到有、从国内到国际、从黑白到 彩色、从地下到天上无不与电视技术息息 相关。本节着重介绍电视的发明与电视采 录技术、传送技术的发展。
无线广播的发明专利属于世界,因为许多 国家的无线电爱好者都参与了无线电的发 明并创办过实验性广播电台。正式广播电 台在美国的诞生加快了其他国家广播事业 建设的步伐。
第三节 世界广播事业的发展
一、广播传播技术的发展
调幅广播和调频广播 收音机:从电子管到晶体管 数字音频广播
二、国际广播的诞生和发展
第二节 世界广播事业的诞生
一、贝尔电话的启发 二、空中传音试验 雷金纳德·奥布里·费森登和李·德福雷斯特
这两位独立实验者首先成功地利用无线电 波传送和接收人类自己的声音
三、收音机的发明与推广
首先提出让无线电广播进入家庭的人是美 国马可尼公司的无线电收发报员戴维·萨尔 诺夫。收音机的发明与推广促进了广播的 普及。
一、电视的发明:几个发明机械电视系统 法恩斯沃斯:奠定电子电视的基础 杜蒙:让电视机进入家庭
二、电视技术的发展
第一章 广电简史

2.电视节目形态丰富多样
(1)电视新闻:
①从模仿广播新闻和新闻纪录电影——发挥自身优势 ②从口播新闻到图像报道;从简明新闻到深度报道; ③从录制到现场直播;从向地方报道到向全球报道
A:重大事件现场直播;B:全球24小时新闻频道
(2)戏剧节目 (3)娱乐节目 (4)儿童节目 (5)纪录片: 探索频道 国家地理 (6)体育节目 (7)谈话节目(脱口秀)
同年10月1日,上海电 视台成立。同年12月20日, 黑龙江电视台诞生。
二、“文化大革命”挫折期(1966-1978)
• 电视事业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 电视事业局部的发展
三、中国电视事业的改革期(1979-1991)
1977-1978,电视部门同全国总体形势一样,是在徘徊中 前进的两年,各项工作虽有变化,但步子不大,进展缓慢。
• 4.媒介运营机制的市场化 • 5.媒介跨行业发展的巨型化 • 6.媒介市场的国际化/全球化 • 7.媒介利润来源的多元化
第二节 我国电视事业的发展
一、中国电视事业的初创期 (1958~1966)
1958年5月1日,中国第 一座电视台开始试验播出就 是中央电视台前身,因为局 限首都一地,被称为“北京 电视台”。
图为KDKA在East Pittsburgh的studio....
• 广播广告的发明 • 商业广播网的建立
• 国际广播出现 BBC 莫斯科国际广播电台 VOA
广播事业在发展中体现的优势与劣势 广播的优势:(与电视相比)
(1)携带方便,播放空间灵活; (2)能更便捷地满足人们的音乐需求; (3)多语言服务; (4)参与性; (5)制作成本较低
• 1932年, 法国于年建立第一座实验电台,1938年每天定 期播出。 1935年 德国开始电视试播,原计划1939年正式开办, 但因希特勒发动战争停办。 1939年, 日本广播协会的电视发射与接受实验成功。
第一章:广播电视的发展

三、电视的政治功能 1951年 美国参议员蒙特呼吁: 1951年,美国参议员蒙特呼吁:“在全世 界建设电视网, 界建设电视网,以充作美国对抗共产主义威胁 的最强大的武器。 的最强大的武器。”,电视问题专家霍尔修逊 则进一步指出: 不仅从政治、文化角度, 则进一步指出:“不仅从政治、文化角度,从 国防的角度看,(日本) ,(日本 国防的角度看,(日本)电视通讯网的发达也 是必不可少的带根本性的要素。 是必不可少的带根本性的要素。”即,遍布全 国的电视微波线路将同时成为军事通讯网络, 国的电视微波线路将同时成为军事通讯网络, 从而有利于“日美对外部侵略的共同防卫” 从而有利于“日美对外部侵略的共同防卫”。
广播既便捷又直接, 是与民众沟通的最好工具。 广播既便捷又直接 , 是与民众沟通的最好工具 。 1930年后 美国经济进入大萧条, 年后, 1930 年后 , 美国经济进入大萧条 , 许多美国人 面对巨大的经济灾难惊慌失措, 面对巨大的经济灾难惊慌失措 , 迫切希望新的 领导人能够挽救他们。 罗斯福1932 年上台, 1932年上台 领导人能够挽救他们 。 罗斯福 1932 年上台 , 开 始利用广播多次发表谈话, 与民众交流。 始利用广播多次发表谈话 , 与民众交流 。 这就 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 炉边谈话” 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 “ 炉边谈话 ” 。 总统语调 安详、 信念坚毅的声音, 安详 、 信念坚毅的声音 , 通过广播传递到民众 耳朵里, 民众看到了困苦中的希望所在。 耳朵里 , 民众看到了困苦中的希望所在 。 这种 由总统在广播中与民众直接沟通的方式在8 由总统在广播中与民众直接沟通的方式在 8O 年 代还曾出现, 代还曾出现 , 美国总统里根同样以这种方式与 民众谈话, 民众谈话 , 他每周六进行的广播讲话还经常是 对其主要政策的第一次发布。 对其主要政策的第一次发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世界广播电视发展概观
1.简述世界广播电视发展的大致轨迹
答:1906年12月25日是无线电广播诞生之日,加拿大科学家费森登第一次用无线电波听到自己的声音。
1920年11月2日无线电台成立。
答:初步发展时期:1920-1945
快速发展时期:二战结束至1970年末
深刻变革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
2.何谓电视广播体制?世界各国的广播电视业主要有几种体质类型?
答:一是仅就广播电视机构本身而言,指它的所有制和经营管理机制;二是就整个国家而言,指全国广播电视的格局以及国家进行法律和行政管理的方式。
类型:一是美国为代表的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商营体制;二是以中国为代表的完全国有的有限商业运作体制;三是以西欧各国为代表的公私兼顾的双轨制运作机制。
3.举例说明目前世界广播电视发展中存在不平衡和不平等现象。
答:正如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一样,世界广播电视事业也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不平等现象:世界主要的广播电视机构都分布在美英等发达国家,广播电视节目也往往是从这些国家传播开来,或受到这些国家的直接影响。
“决定着美国人能看到和听到周围世界发生什么的大权掌握在ABC,CBS,NBC,FOX和CNN这五大广播网手里”;而决定世界人民能看到和听到周围世界发生什么的大权也掌握在极少数的世界性通讯社和广播电视机构手中。
“世界的注意力就这样被西方传媒巨头引向了他们希望的地方。
于是,少数西方强势媒体的声音成了国际舆论的基调,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媒体的声音则被湮没,被压制,被忽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