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先危险性分析(PHA)——分析内容

合集下载

风险评估技术-预先危险分析(PHA)

风险评估技术-预先危险分析(PHA)

预先危险分析(PHA)
1 概述
预先危险分析(Primary Hazard Analysis,简称PHA)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归纳分析法,其目标是识别危险以及可能给特定活动、设备或系统带来危害的危险情况及事项。

2 用途
这是一种在项目开发初期最常用的方法。

因为当时有关设计细节或操作程序的信息很少,所以这种方法经常成为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前奏,同时也为系统设计规范提供必要信息。

在分析现有系统,从而将需要进一步分析的危险和风险进行排序时,或是现实环境使更全面的技术无法使用时,这种方法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3 输入
输入包括:
●被评估系统的信息。

●可获得的与系统设计有关的细节。

4 过程
通过考虑如下因素来编制危险、一般性危险情况及风险的清单。

●使用或生产的材料及其反应性;
●使用的设备;
●运行环境;
●布局;
●系统组成要素之间的分界面等。

对不良事项结果及其可能性可进行定性分析,以识别那些需要进一步评估的风险。

若需要,在设计,建造和验收阶段都应展开预先危险分析,以探测新的危险并予以更正。

获得的结果可以使用诸如表格和树状图之类的不同形式进行表示。

5 输出
输出包括:
●危险及风险清单。

●包括接受、建议控制、设计规范或更详细评估的请求等多种形式的建议。

6 优点及局限
优点包括:
●在信息有限时可以使用;
●可以在系统生命周期的初期分析风险。

局限包括:
●PHA只能提供初步信息。

它不够全面也无法提供有关风险及最佳风险预
防措施方面的详细信息。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

预先危险分析方法预先危险性分析(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简称PHA)是在进行某项工程活动(包括设计、施工、生产、维修等)之前,对系统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类别、分布)、出现条件和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宏观、概略分析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其目的是早期发现系统的潜在危险因素,确定系统的危险等级,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防止这些危险因素发展成为事故,避免考虑不周所造成的损失,属定性评价。

即:讨论、分析、确定系统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触发条件、现象、形成事故的原因事件、事故类型、事故后果和危险等级,有针对性地提出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1)预先危险性分析法的功能主要有:① 大体识别与系统有关的主要危险;② 鉴别产生危险的原因;③ 估计事故出现对系统产生的影响;④ 对已经识别的危险进行分级,并提出消除或控制危险性的措施。

(2)预先危险性分析步骤① 对分析系统的生产目的、工艺过程以及操作条件和周围环境进行充分的调查了解;② 收集以往的经验和同类生产中发生过的事故情况,判断所要分析对象中是否也会出现类似情况,查找能够造成系统故障、物质损失和人员伤害的危险性;③ 根据经验、技术诊断等方法确定危险源;④ 识别危险转化条件,研究危险因素转变成事故的触发条件;⑤ 进行危险性分级,确定危险程度,找出应重点控制的危险源;⑥ 制定危险防范措施。

(3)危险、有害因素的危险性等级PHA分析的结果用危险性等级来表示。

危险性可划分为四个等级,见表附。

表附危险性等级划分表预先危险性分析评价7.2.1 总体预先危险性分析该项目各单元都存在机械伤害、电气伤害、摔伤、腐蚀及化学灼伤、高处坠落、烫伤等危险危害因素,本小节将这些危险危害因素集中起来,进行预先危险性分析评价,见附表。

(加氢尾油项目)附表总体危险性分析评价表7.2.2 电气单元预先危险性分析电气单元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法进行评价,如下附表。

附表电气单元预先危险性分析评价表7.2.3 循环水与污水处理单元危险性分析附表循环水与污水处理单元危险性分析评价表7.2.4 氢气压缩机设备危险性分析附表氢气压缩机设备危险性预分析表7.2.5 加热炉、地面焚烧炉危险性分析对加热炉、地面焚烧炉进行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分析,见下附表。

预先危险性分析报告(PHA)

预先危险性分析报告(PHA)

预先危险性分析(PHA)(一)定义预先危险性分析(PHA)也可称为危险性预先分析,是在每项工程、活动之前(如设计、施工、生产之前),或技术改造之后(即制定操作规程前和使用新工艺等情况之后),对系统存在的危险因素类型、来源、出现条件、导致事故的后果以及有关防范措施等作一概略分析的方法。

通过预先危险性分析,力求达到4项基本目标:(1)大体识别与系统有关的一切主要危险、危害。

在初始识别中暂不考虑事故发生的概率;(2)鉴别产生危害的原因;(3)假设危害确实出现,估计和鉴别对人体及系统的影响;(4)将已经识别的危险、危害分级,并提出消除或控制危险性的措施。

分级标准如下:工级――安全的,不至于造成人员伤害和系统损坏;Ⅱ级――临界的,不会造成人员伤害和主要系统的损坏,并且可能排除和控制;Ⅲ级――危险的,会造成人员伤害和主要系统损坏,为了人员和系统安全,需立即采取措施;Ⅳ级――破坏性的,会造成人员死亡或众多伤残,及系统报废。

(二)分析步骤(见图9―6)(三)基本危害的确定系统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基本危害有:(1)火灾;(2)爆炸;(3)有毒气体或蒸气、窒息性气体不可控溢出;(4)腐蚀性液体的不可控溢出;(5)有毒物质不加控制地放置;(6)噪声、粉尘、放射性物质、高温、低温等危害;(7)电击、淹溺、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危险。

(四)预先危险性分析表基本格式预先危险性分析的结果一般采用表格的形式。

表格的格式和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表9―7、表9―8为两种基本的格式。

(五)应用示例例1某乙烯厂环氧乙烷/乙二醇(EO/EG)在役装置安全评价预先危险性分析按表9―8的形式,对EO/EG装置进行预先危险性分析,分析结果见表9―9。

通过预先危险性分析可以得知,本装置存在着火灾、爆炸、中毒、高温灼伤的危险、危害因素,但主要危险为火灾、爆炸,其危险等级为Ⅳ级(破坏性的)。

引发火灾爆炸的主要因素是环氧乙烷、乙二醇等物料故障泄漏。

例2某新建化工码头安全预评价预先危险性分析对某新建化工码头项目进行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对码头装卸作业进行预先危险性分析并提出了防范措施,分析结果见表9―10。

作业2:PHA预先风险分析

作业2:PHA预先风险分析

预先危险性分析1、评价方法及评价内容1.1方法概述预先危险性分析(PHA)是系统安全分析方法之一,又称初步危险性分析,主要用于对危险物质和装置的主要工艺区域等进行分析。

它常常用于项目装置等在开发初期阶段分析物料、装置、工艺过程以及能量失控时可能出现的危险性类别、条件及可能造成的后果,作宏观的概略分析,其目的是辩识系统中存在的潜在危险,确定其危险等级,防止这些危险发展成事故。

其功能主要有:(1)大体识别与系统有关的主要危险。

(2)鉴别产生危险的原因。

(3)估计事故出现对人体及系统产生的影响。

(4)判定已识别的危险等级,并提出消除或控制危险性的措施。

1.2 分析步骤1PHA 方法分析步骤如下:(1)通过经验判断、技术诊断或其他方法调查确定危险源,对所需分析系统的生产目的、物料、装置及设备、工艺过程、操作条件以及周围环境等进行充分详细的调查了解。

(2)根据以往的经验和同类生产中发生过的事故情况,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和触发事件;。

(3)对确定的危险源分类,制定预先危险性分析表。

(4)识别转化条件,并进一步寻求对策措施,检验对策措施的有效性。

(5)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后果的危险等级。

(6)制定相应的预防性措施。

1.3 危险性等级危险程度可划分为五个等级,见表2.1表2.1 PHA 事故分析---事故严重等级表23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42、 评价内容通过现场实地观察和拍照、对新业广场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出现的条件和事故造成的后果进行系统分析。

(1)电影院序号类型区域 触发模式 事故后果 可能性 严重度 事故严重等级安全措施 备注1 火灾售票区①电脑等机器过热、故障②电线老化①物品损坏或者人员伤害②人员伤害或者物品损坏33CC3C3C①正确使用机器设备、注意使用时间,避免过热②定期检查电线情况,保养更换①电影院影厅在袋形走道上上最远影厅(1号厅)的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大于9米。

《建筑设计管理规范》最远房间的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应大于9m 。

2.3预先危险性分析(PHA)

2.3预先危险性分析(PHA)
作业系统 危险有害 因素
高处坠落
物体打击
挤碰伤人
机械倾翻
机件倾倒
吊物坠落
触发条件
触发条件 人员伤亡 设备损坏
触发条件 人员伤亡 设备损坏
触发条件 人员伤亡 设备损坏
触发条件 人员伤亡 设备损坏
触发条件 人员伤亡 设备损坏
人员伤亡
三级
三级
三级
四级
四级
三级
安全防范措施
9
2. 3预先危险性分析(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PHA)
较充分的调查了解。然后按系统和子系统一步一步地查找危险性,分析的一般步骤如下: (1)确定范围:明确所分析系统的功能及分析范围。 (2)分析、识别危险性:调查、了解过去的经验和同类生产中的发生过的事故情况,分析对 象出现事故的可能类型,确定危险因素存在于哪个子系统中。调查可采用安全检查表、经验方 法和技术判断的方法。 (3)识别危险转化条件:即研究危险因素转变为危险状态的触发条件和危险状态转变为事故 (或灾害)的必要条件,并进一步谋求防止办法,检验这些办法的效果。 (4)划分危险等级:即把预计到潜在危险性划分危险等级。分级的目的是要排列出先后顺序 和重点,以便优先处理。分级方法和含意为: Ⅰ级:安全的,无人员伤亡或系统损坏。
5
2. 3预先危险性分析(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PHA)
2.3.2预先危险性分析方法 3.分析格式
6
2. 3预先危险性分析(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PHA)
2.3.2预先危险性分析方法 4.PHA分析法特点
预先危险性分析是一种应用范围较广(人、机、物、环境等方面的危险

预先危险性分析

预先危险性分析

预先危险性分析什么是预先危险性分析?预先危险性分析(Pre-Hazard Analysis,PHA)是一种进行安全风险评估的方法。

它通过对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估,帮助公司制定合理的安全措施和紧急应对措施,从而降低潜在风险的发生,保障人员和财产安全。

在进行预先危险性分析时,我们应该对可能引发事故或危险的情况进行仔细的评估和预测,例如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环境污染等。

通过对这些情况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识别安全风险和潜在危险,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轻或消除这些潜在危险。

预先危险性分析的步骤第一步:定义系统首先,我们需要定义系统,确定需要进行PHA评估的范围和目标。

这可能包括设备、设施、人员和其他因素。

第二步:研究客观情况我们需要收集并研究客观的信息和数据,如设备参数,工作环境等等,以便更好地了解系统的运作条件和存在的风险。

第三步:确定潜在危险我们需要通过分析和评估可能潜在的安全风险,并确定哪些因素可能引起事故或危险,例如材料泄漏、机械故障、人为疏忽等。

第四步:评估潜在影响我们需要评估潜在危险带来的后果和影响,这可能包括环境破坏、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等。

第五步:制定措施基于对潜在危险的评估和分析,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和应急措施,以减轻或消除危险,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第六步:实施监督我们需要定期监督和检测安全措施和应急措施的有效性和合规性,并及时修正和更新措施。

预先危险性分析的优势通过预先危险性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识别出潜在危险和安全风险,制定有效的措施来减轻或消除危险。

此外,预先危险性分析还可以提高员工对安全风险的认识和敏感性,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

最终,预先危险性分析可以有效地保障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安全。

在现代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潜在危险和安全风险无处不在,因此,进行预先危险性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PHA能够帮助企业认识危险和风险,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降低潜在危险的发生,保障企业员工和财产的安全,从而实现稳定持续的生产和经营。

预先风险性分析PHA

预先风险性分析PHA
2 5 10 安装报警系统
储罐破裂与 工艺设备的 连接过程中 发生泄漏
中毒
3 4 12 建立检查规程
※ 预先危险分析举例(氯气干燥岗位 危险性分析)
危险危 害因素
触发事件
现象
原因事件
事故情况
结果
危险 等级
措施
硫酸泄 1.设备、阀 硫酸 1.地坪及周 1.地坪周围 人 员 漏 门 、 管 道 溢出 边 设 备 不 设 备 受 腐 伤 害

有气 安全阀不动 爆炸 泡作
伤亡、 3 损失
火咀熄灭, 燃气 不打火花 煤气线开 漏
燃气爆 伤亡、 3

损失
排气口关 CO充 人在室内 CO中毒 伤亡 2


措施
装爆破片、定期检 查安全阀 火源燃气线联锁, 定期检查通风,气 体报警器 CO检测器、通风设 施
排气口关 闭

排气 火嘴连续燃 火灾 口着 烧 火
2 5 10 连通阀平时保持关闭状态, 并上锁,由站长负责保管
2
5
10
完善卸油操作规程,悬挂 在作业现场
2 4 8 加油前再次询问顾客
热水器PHA分析记录表
序 危险 号 因素
1 水压 高
2 燃气
3 燃烧 不完 全
4 排气 口高 温
……
触发事件
燃气连续 燃烧
现象 事故原因分 危害事 结果 风




案例
氯乙 烯 单 体 生 产流 程 图
乙烯循环
焚烧 炉
氯化
二氯乙
VCM 产 品
乙 烯
反应 器
EDC

VCM 分离器
(EDC)
裂解

预先危险性分析PHA

预先危险性分析PHA

预先危险性分析(PHA)(一)定义预先危险性分析(PHA)也可称为危险性预先分析,是在每项工程、活动之前(如设计、施工、生产之前),或技术改造之后(即制定操作规程前和使用新工艺等情况之后),对系统存在的危险因素类型、来源、出现条件、导致事故的后果以及有关防范措施等作一概略分析的方法。

通过预先危险性分析,力求达到4项基本目标:(1)大体识别与系统有关的一切主要危险、危害。

在初始识别中暂不考虑事故发生的概率;(2)鉴别产生危害的原因;(3)假设危害确实出现,估计和鉴别对人体及系统的影响;(4)将已经识别的危险、危害分级,并提出消除或控制危险性的措施。

分级标准如下:工级――安全的,不至于造成人员伤害和系统损坏;Ⅱ级――临界的,不会造成人员伤害和主要系统的损坏,并且可能排除和控制;Ⅲ级――危险的,会造成人员伤害和主要系统损坏,为了人员和系统安全,需立即采取措施;Ⅳ级――破坏性的,会造成人员死亡或众多伤残,及系统报废。

9―6)见图(分析步骤)二((三)基本危害的确定系统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基本危害有:(1)火灾;(2)爆炸;(3)有毒气体或蒸气、窒息性气体不可控溢出;(4)腐蚀性液体的不可控溢出;(5)有毒物质不加控制地放置;(6)噪声、粉尘、放射性物质、高温、低温等危害;(7)电击、淹溺、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危险。

(四)预先危险性分析表基本格式预先危险性分析的结果一般采用表格的形式。

表格的格式和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表9―7、表9―8为两种基本的格式。

(五)应用示例例1某乙烯厂环氧乙烷/乙二醇(EO/EG)在役装置安全评价预先危险性分9―9。

装置进行预先危险性分析,分析结果见表EG/EO的形式,对―89析按表.通过预先危险性分析可以得知,本装置存在着火灾、爆炸、中毒、高温灼伤的危险、危害因素,但主要危险为火灾、爆炸,其危险等级为Ⅳ级(破坏性的)。

引发火灾爆炸的主要因素是环氧乙烷、乙二醇等物料故障泄漏。

例2某新建化工码头安全预评价预先危险性分析对某新建化工码头项目进行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对码头装卸作业进行预先危险性分析并提出了防范措施,分析结果见表9―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先危险性分析(PHA)——分析内容
1、所有检修管道、阀门,在许可开始检修前,工作负责人要对管道、阀门所做隔离措施进行检查,确认其内部的汽、水、油等放尽,各有关阀门应上锁,并挂警告牌,电动阀门还应切断其电源并挂警告牌。

2、在检修与汽轮机本体相连接的管道、阀门时,必须经运行人员确认缸温降至合格温度并经许可后方可进行检修工作。

3、对公用系统的管道阀门检修,要确认以下各阀门严密关闭挂锁且挂警告牌,电动阀电机断电并挂警告牌,气动阀气源关闭,2#机采暖抽快关阀、逆止阀、电动阀,1#、2#机辅汽联箱联络阀,2#机工业抽汽快关阀、逆止阀、电动阀,2#机主汽至工业用汽电动阀、调节阀、调节阀后电动阀。

4、解体阀门前应检查阀盖与阀体接合部位有无焊点固定,如有焊点,发现后应用剔或锯的方法,将焊点除去,同时应注意防止损坏其内部螺纹。

5、解体阀门前要清楚阀门结构,并熟悉《汽轮机设备检修工艺规程》中的阀门检修工艺,先拆除阀门密封部件,再依次拆除阀门的托架及固定部分,最后取出阀门的阀芯,解体阀门过程中要做好标记。

6、阀门解体后要对其阀杆、密封部件、阀芯及阀座根据《汽轮机设备检修工艺规程》要求进行认真检查,并对有缺陷零部件进行修复,对无法修复零部件或阀门要进行更换处理。

7、阀门回装前,要将密封填料清理干净,
用砂布将阀杆,填料座圈、压圈等零件表面,内孔壁处污垢除去,并测量压盖、座圈与阀杆、填料箱各部间隙是否符合要求,否侧进行修整,回装要按照拆卸标记进行回装。

回装后,要对阀门进行开关进行试操作,保证其开关灵活到位。

8、各管道、阀门检修标准按照设备检修验收标准进行。

9.高压管道焊接按(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要求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