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免疫系统.ppt
合集下载
天然免疫

五、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的作用时相
初次感染时,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可分为以下三个时相 • 即刻非特异性免疫应答阶段 发生于感染0-4小时之 内。 • 早期非特异性免疫应答阶段 发生在感染后4-96小 时之内。 • 特异性免疫应答诱导阶段
(一)屏障结构:包括皮肤粘膜屏障、
血-脑屏障及血-胎屏障等
• 其中皮肤粘膜屏障具有物理屏障作用、化学屏障作用 及生物学屏障作用。
• 1.物理屏障:皮肤黏膜、肠蠕动、呼吸道上皮纤毛 运动、尿液冲洗。 • 2.化学屏障:汗腺分泌的乳酸、皮脂腺分泌的不饱 和脂肪酸、胃酸、呼吸道和消化黏液中的溶菌酶、抗 菌肽、补体等。 • 3.生物学屏障:皮肤黏膜寄生的正常菌群,如大肠 杆菌可分泌细菌素抑制厌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定居和 繁殖。
活化。
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 NK):
NK细胞属于淋巴细胞,主要分布于外周血和脾脏,具 有不须事先致敏,不须其它辅助细胞或分子的参与而直接 杀伤靶细胞的功能。
NK细胞通过释放穿孔素(perforin)和颗粒酶造成靶细胞
死亡,也可通过释放肿瘤坏死因子(TNF)杀伤靶细胞。 某些肿瘤细胞和微生物感染细胞可以成为NK细胞 的靶细胞,因此在抗肿瘤抗感染特别是病毒感染中起重 要作用。
共生菌群的作用 人的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存在大量正常菌 群,通过在表面部位竞争必要的营养物,或者产生如 象大肠杆菌素、酸类、脂类等抑制物,而抑制多数具 有疾病潜能的细菌或真菌生长。 临床上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菌素,肠道内对药物敏 感的细菌被抑制,破坏了菌群间的拮抗作用,则往 往引起菌群失调症,如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肠 炎。
• 3.gdT细胞 •
• 分布:黏膜、上皮、外周血。 • 抗原识别受体多样性较少,应答较局限。 • 以非MHC的限制性方式识别完整的多肽抗原,还可识 别CD1递呈的非多肽抗原。 • 参与体表皮肤黏膜的免疫防御功能,为抗胞内菌和病 毒感染的第一道防线。
第4章天然免疫系统InnateImmuneSystem

以血浆渗出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为要紧特征。
慢性炎症:发生较慢,持续较久(数月至数年),
以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
(一)、炎症细胞
启动和参与炎症反应的细胞
炎症细胞 :
肥大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 被激活后分泌细 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参与炎症反应。
血管内皮细胞 被激活后表达黏附分子,以利于白细 胞渗出。
基因重排
无
基因家族 属于不同家族
TCR
有(多样性) 属于同一家族
(Ig样家族和凝集素样家族) (TCR家族)
识别分子
MHC
MHC/抗原肽
(仅与MHC分子肽槽顶部 小部分直截了当接触)
(双重识别)
【四】天然免疫应答与炎症
Innate Immune Responses and Inflammation
天然免疫分子
识别对象
效应
———————————————————————————————
补体
与细胞及微生物表面的 杀伤靶细胞;
糖及蛋白质共价结合 趋化炎症细胞等
LPS结合蛋白(LBP)
LPS
促进LPS与CD14结合
可溶性CD14
LPS
甘露糖结合蛋白(MBP) 富含甘露糖的糖
蛋白及脂多糖
促进细胞与LPS结合 致敏微生物;
(四)中性粒细胞外渗
1、滚动:感染时,巨噬细胞活化释放大量细胞因子
(IL-1等),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表达黏附分子(E选 择素和P选择素),与中性粒细胞表达的配体相结合 诱使白细胞贴着血管壁滚动。
2、活化、黏着:中性粒细胞活化,表达黏附分子
(整合素),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配体(ICAM)结 合而停止运行。紧紧地黏着于血管内皮细胞。
慢性炎症:发生较慢,持续较久(数月至数年),
以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
(一)、炎症细胞
启动和参与炎症反应的细胞
炎症细胞 :
肥大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 被激活后分泌细 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参与炎症反应。
血管内皮细胞 被激活后表达黏附分子,以利于白细 胞渗出。
基因重排
无
基因家族 属于不同家族
TCR
有(多样性) 属于同一家族
(Ig样家族和凝集素样家族) (TCR家族)
识别分子
MHC
MHC/抗原肽
(仅与MHC分子肽槽顶部 小部分直截了当接触)
(双重识别)
【四】天然免疫应答与炎症
Innate Immune Responses and Inflammation
天然免疫分子
识别对象
效应
———————————————————————————————
补体
与细胞及微生物表面的 杀伤靶细胞;
糖及蛋白质共价结合 趋化炎症细胞等
LPS结合蛋白(LBP)
LPS
促进LPS与CD14结合
可溶性CD14
LPS
甘露糖结合蛋白(MBP) 富含甘露糖的糖
蛋白及脂多糖
促进细胞与LPS结合 致敏微生物;
(四)中性粒细胞外渗
1、滚动:感染时,巨噬细胞活化释放大量细胞因子
(IL-1等),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表达黏附分子(E选 择素和P选择素),与中性粒细胞表达的配体相结合 诱使白细胞贴着血管壁滚动。
2、活化、黏着:中性粒细胞活化,表达黏附分子
(整合素),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配体(ICAM)结 合而停止运行。紧紧地黏着于血管内皮细胞。
免疫系统ppt课件

溶菌酶降低导致粘膜的防御功能降低 致
27
28
功能食品与免疫
• 松果菊 富含菊苣酸、类黄酮、多糖、 糖蛋白
• 500年应用历史 • 短时间内增强细胞和体液免疫 • 提高自然杀伤细胞功能 • 刺激T淋巴、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 • 提升免疫分子浓度 • 加强防卫,打击敌人.改善症状三效合一
29
薄荷香蒜片
• 致畸、致癌、致突变 • 二重感染 • 溶血性贫血、粒细胞家少、血小板减少 • 心肌损害、循环衰竭
20
癌症的死亡率及病因
• 中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220万,因癌死 亡160万,占城乡居民总死亡率的24%
• 中国肺癌1970年居世界第4,现居世界 第1
• 癌症的病因: 外因:化学致癌物 如黄曲霉素、亚硝 胺等上千种物质
戒除烟酒,讲究卫生 • 均衡的营养
25
营养与免疫
• 优质蛋白质:修复免疫组织,制造免 疫细胞和分子的原料
• 多种维生素:V-C、V-A、V-D、B族、 叶酸
• 多种矿物质:钙和钙依赖性粘附因子、 镁、锌、硒、铁、锰
• 抗氧化物:类胡萝卜素、V-C V-E
• 纤维素
26
构建免疫:蛋白质
缺 胸腺、淋巴结等免疫器官功能退化受损 乏 蛋 淋巴细胞的生成障碍,数量减少 白 质 抗体的生成和功能障碍 会 导
自稳 11
1、免疫防御功能
功能
防御功能
作用对象 正常的表现
外来的物质 抗感染
异常的表现
反复感染 过敏反应
吞噬细胞吞噬细菌
12
2、免疫监视功能
功能
作用对象 正常的表现 异常的表现
监视功能
体内突变 的异常细胞
抑制肿瘤
可能发生 肿瘤
27
28
功能食品与免疫
• 松果菊 富含菊苣酸、类黄酮、多糖、 糖蛋白
• 500年应用历史 • 短时间内增强细胞和体液免疫 • 提高自然杀伤细胞功能 • 刺激T淋巴、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 • 提升免疫分子浓度 • 加强防卫,打击敌人.改善症状三效合一
29
薄荷香蒜片
• 致畸、致癌、致突变 • 二重感染 • 溶血性贫血、粒细胞家少、血小板减少 • 心肌损害、循环衰竭
20
癌症的死亡率及病因
• 中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220万,因癌死 亡160万,占城乡居民总死亡率的24%
• 中国肺癌1970年居世界第4,现居世界 第1
• 癌症的病因: 外因:化学致癌物 如黄曲霉素、亚硝 胺等上千种物质
戒除烟酒,讲究卫生 • 均衡的营养
25
营养与免疫
• 优质蛋白质:修复免疫组织,制造免 疫细胞和分子的原料
• 多种维生素:V-C、V-A、V-D、B族、 叶酸
• 多种矿物质:钙和钙依赖性粘附因子、 镁、锌、硒、铁、锰
• 抗氧化物:类胡萝卜素、V-C V-E
• 纤维素
26
构建免疫:蛋白质
缺 胸腺、淋巴结等免疫器官功能退化受损 乏 蛋 淋巴细胞的生成障碍,数量减少 白 质 抗体的生成和功能障碍 会 导
自稳 11
1、免疫防御功能
功能
防御功能
作用对象 正常的表现
外来的物质 抗感染
异常的表现
反复感染 过敏反应
吞噬细胞吞噬细菌
12
2、免疫监视功能
功能
作用对象 正常的表现 异常的表现
监视功能
体内突变 的异常细胞
抑制肿瘤
可能发生 肿瘤
天然免疫ppt课件

挥胞毒效应: • 分泌细胞因子:IFN-g增强其胞毒作用,诱导MΦ
活化。
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 NK):
NK细胞属于淋巴细胞,主要分布于外周血和脾脏,具 有不须事先致敏,不须其它辅助细胞或分子的参与而直接 杀伤靶细胞的功能。
NK细胞通过释放穿孔素(perforin)和颗粒酶造成靶细胞 死亡,也可通过释放肿瘤坏死因子(TNF)杀伤靶细胞。
哺乳动物体内存在两种防御素,即a-防御素和b-防御素。
• 2.溶菌酶: 来源于巨噬细胞,存在于各种体液、外分 泌液 和巨噬细
•
胞溶酶体中;能水解细菌胞壁的肽聚糖,使细菌
溶解;可激活补体和促吞噬。
• 3.补体系统 感染早期,抗体尚未产生时,通过 MBL 或旁路激活补
• 体,引起溶菌,发挥第一道防御功能。补体的活性 片段具有趋化
• 1.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
• 通过黏附、渗出、趋化作用募集和迁移到炎症灶 • 通过甘露糖受体、补体受体、Toll样受体和IgGFcR等
受体识别和吞噬病原体。 • 通过无氧杀伤(乳酸、溶菌酶、乳铁蛋白)和有氧杀
伤(H2O2、氧自由基、NO)机制杀伤病原体。 • 分泌多种炎性细胞因子促进炎症反应
1)血脑屏障:
阻挡病原体及其有毒产物从血液透入脑组织或脑脊 液,保护中枢神经系统的稳定。
婴幼儿因其血脑屏障还未发育完善,故易患脑膜炎或 流行性乙型脑炎等传染病。
2)血胎屏障:
能阻挡病原微生物由母体通过胎盘感染胎儿, 但并不妨碍母子间的物质交换。
(二)参与天然免疫的效应细胞及功能
• 参与天然免疫的细胞包括吞噬细胞(中性粒细 胞、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NK细胞、 gdT细胞、B-1细胞)和肥大细胞等
活化。
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 NK):
NK细胞属于淋巴细胞,主要分布于外周血和脾脏,具 有不须事先致敏,不须其它辅助细胞或分子的参与而直接 杀伤靶细胞的功能。
NK细胞通过释放穿孔素(perforin)和颗粒酶造成靶细胞 死亡,也可通过释放肿瘤坏死因子(TNF)杀伤靶细胞。
哺乳动物体内存在两种防御素,即a-防御素和b-防御素。
• 2.溶菌酶: 来源于巨噬细胞,存在于各种体液、外分 泌液 和巨噬细
•
胞溶酶体中;能水解细菌胞壁的肽聚糖,使细菌
溶解;可激活补体和促吞噬。
• 3.补体系统 感染早期,抗体尚未产生时,通过 MBL 或旁路激活补
• 体,引起溶菌,发挥第一道防御功能。补体的活性 片段具有趋化
• 1.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
• 通过黏附、渗出、趋化作用募集和迁移到炎症灶 • 通过甘露糖受体、补体受体、Toll样受体和IgGFcR等
受体识别和吞噬病原体。 • 通过无氧杀伤(乳酸、溶菌酶、乳铁蛋白)和有氧杀
伤(H2O2、氧自由基、NO)机制杀伤病原体。 • 分泌多种炎性细胞因子促进炎症反应
1)血脑屏障:
阻挡病原体及其有毒产物从血液透入脑组织或脑脊 液,保护中枢神经系统的稳定。
婴幼儿因其血脑屏障还未发育完善,故易患脑膜炎或 流行性乙型脑炎等传染病。
2)血胎屏障:
能阻挡病原微生物由母体通过胎盘感染胎儿, 但并不妨碍母子间的物质交换。
(二)参与天然免疫的效应细胞及功能
• 参与天然免疫的细胞包括吞噬细胞(中性粒细 胞、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NK细胞、 gdT细胞、B-1细胞)和肥大细胞等
第10章-免疫系统ppt

图 17 淋 巴 结 模 式 图
图18 淋巴结光镜图
1.皮质:位于被膜下,由浅层皮质、深层皮质和皮质淋巴窦 构成。
浅层皮质:是B细胞区,含大量淋巴小结和小结间弥散淋巴 组织。
深层皮质:又称副皮质区,是T细胞区。位于皮质深层的弥 散淋巴组织,又称胸腺依赖区;有许多后微静脉。
皮质淋巴窦:包括被膜下窦和小梁周窦。星状内皮细胞支撑 窦腔,许多巨噬细胞附着于内皮细胞上。内皮外有薄层基质、 少量网状纤维和一层扁平网状细胞。输入淋巴管穿过被膜与 皮窦相通,再与髓窦相通,最后在门部汇合成输出淋巴管。
一、免疫细胞
是指参加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主要包
括淋巴细胞、抗原提呈细胞和巨噬细胞等。
(一)淋巴细胞(lymphocyte)
由淋巴干细胞发育分化性呈,具有特异性、转化性和
记忆性。
当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是,转化为淋巴母细胞,继
而增殖分化为效应淋巴细胞和记忆淋巴细胞,发挥免疫功
能。
抗原
效应淋巴细胞
图 5 巨 噬 细 胞 处 理 抗 原 过 程 示 意 图
图6 巨噬细胞(左)向T细胞(右)提呈抗原电镜图
图8 交错突细胞电镜图 (1交错突细胞 2 淋巴细胞)
二、免疫组织
又称淋巴组织(lymphoid tissue),以网状组织为支 架,网孔中充满淋巴细胞和其它免疫细胞。
依形态,分为以下几种: 1.弥散淋巴组织(diffuse lymphoid tissue):主要含T细 胞,有的也含大量B细胞。淋巴细胞呈弥散性分布,与组织 无明确界限,有毛细血管后微静脉(是淋巴细胞从血液进 入淋巴组织的通道)。 2.淋巴小结(lymphoid nodule)又称淋巴滤泡,含大量B 细胞,少量T细胞等。呈球形小体,界限明确, 抗原刺激后, 产生生发中心。无生发中心者,称初级淋巴小结;有生发 中心者称次级淋巴小结。
《 高中生物课件:免疫系统——天然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

免疫系统的重要性
免疫系统有助于保持人体健康,并且能够应对外 界环境中的各种威胁。
天然免疫
天然免疫的定义和原理
天然免疫是一种非特异性的免疫 反应,通过先天性的防御机制对 抗病原体。
天然免疫的机制
天然免疫依靠巨噬细胞、自然杀 伤细胞和炎症反应等机制来消灭 入侵的病原体。
天然免疫的例子
例如,皮肤和黏膜屏障能够阻止 细菌进入人体,同时胃酸和唾液 中的酶也具有杀菌的作用。
高中生物课件:免疫系 统——天然免疫、细胞免 疫和体液免疫
在这个课件中,我们将学习免疫系统的不同方面,包括天然免疫、细胞免疫 和体液免疫。免疫系统是人体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帮助我们对抗各种疾 病。
免疫系统简介
什么是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是人体的一套防御机制,能够识别并对 抗各种病毒、细菌和其他病原体。
细胞免疫
1
细胞免疫的定义和原理
细胞免疫是一种通过特异性细胞反应来
细胞免疫的机制
2
对抗病原体的胞的
协同作用,它们能够识别并破坏感染的
细胞。
3
细胞免疫的例子
例如,当我们感染病毒时,细胞免疫可 以帮助我们清除感染的细胞,防止病毒 的进一步传播。
体液免疫
体液免疫的定义和原理
体液免疫是一种通过体液中 的抗体来对抗病原体的免疫 机制。
体液免疫的机制
体液免疫依赖于B细胞和抗体 的作用,它们能够识别并中 和病原体。
体液免疫的例子
例如,当我们接种疫苗时, 体液免疫可以帮助我们产生 抗体,以保护我们免受疾病 的侵害。
总结
免疫系统是人体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保护我们免受疾病的侵害。天然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发挥 着重要的作用,相互协作来保持我们的健康。
免疫2015课件固有免疫系统及免疫应答

杀伤清除病原体
杀伤胞内寄生菌和肿瘤细胞
参与炎症
抗原提呈功能
免疫调节作用:分泌细胞因子
21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
形态学呈现多分枝形状
22
树突状细胞的分类
• 根据来源
经典DC(conventional DC, cDC)
浆细胞样DC(plasmacytoid DC, pDC)
指机体固有免疫细胞和分子在识别病原体及其产物或体内衰老、损伤、畸 变细胞等抗原性异物后,迅速活化有效吞噬杀伤、清除病原体或体内“非己”抗 原性异物,产生非特异性免疫防御、监视、自稳等保护作用的过程。
固有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
• 组织屏障
• 固有免疫细胞:细胞应答
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NK、NKT、T、 B1细胞、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 粒细胞
30
DC的抗原提呈作用
DC与T细胞的相互作用
31
抗原提呈细胞
(antigen-presenting cell, APC)
概念:
加工抗原并以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的形
式将抗原肽提呈给T细胞的一类细胞。在机体的免
疫识别、免疫应答与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分 类
• 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professional APC ) 组成性表达MHC Ⅱ类分子和T细胞活化所需的共刺激分 子以及黏附分子,具有直接摄取、加工、处理和提呈抗原的功 能。DC、 M 、B细胞 • 非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non-professional APC ) 多种细胞通常情况下不或低表达MHC II类分子,但在某 些因素(炎症或CK)作用下,可被诱导表达MHC II类分子、 共刺激分子和粘附分子,加工提呈抗原的能力较弱。内皮细胞 ,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 胞内病原体感染或发生突变的细胞,降解、加工内源性抗 原并以抗原肽-MHC I类分子复合物的形式将抗原肽提呈给 CD8+T细胞。
《天然免疫》课件

适应性免疫应答
适应性免疫应答是人体对病原体特异 性、记忆性的防御机制,它由T淋巴 细胞和B淋巴细胞介导,具有高度特 异性。
适应性免疫应答具有记忆功能,一旦 相同病原体再次入侵,人体能够更快 、更有效地启动防御反应。
适应性免疫应答通过抗原识别、淋巴 细胞活化、细胞因子分泌等过程,产 生针对特定病原体的特异性抗体或淋 巴细胞,从而清除病原体。
防御能力
天然免疫是人体抵御病原体的第一 道防线,具有广谱的防御能力。
天然免疫的特点
01
02
03
先天性
天然免疫是先天具备的, 不受外界因素影响。
快速反应
天然免疫反应速度快,能 够在病原体侵入后迅速启 动防御机制。
广谱性
天然免疫能够抵御多种病 原体的侵入,不局限于某 一特定病原体。
天然免疫的重要性
防止感染
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概述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引发一系列炎症反应和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类型
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症等。
天然免疫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
天然免疫系统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通过识别和清除受损或异常细胞 ,防止自身免疫反应的过度激活。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T细胞介导细胞免疫,B细胞介导体液免疫,两者相互协调,共同 发挥免疫作用。
免疫细胞
T淋巴细胞
包括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T细胞 和调节性T细胞等,在适应性免
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
B淋巴细胞
负责产生特异性抗体,介导体液 免疫应答。
树突状细胞
能够摄取、加工并呈递抗原,激 活T细胞和B细胞。
04
天然免疫与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然免疫分子
识别对象
效应
———————————————————————————————
补体
与细胞及微生物表面的 杀伤靶细胞;
糖及蛋白质共价结合 趋化炎症细胞等
LPS结合蛋白(LBP)
LPS
促进LPS与CD14结合
可溶性CD14
LPS
甘露糖结合蛋白(MBP) 富含甘露糖的糖
促进细胞与LPS结合 致敏微生物;
2)、有氧代谢杀伤机制
(1)呼吸爆发 (2)H2O2-MPO-Cl系统 (3)NO系统
活性氧途径
① 产生超氧离子 O2 + NADPH NADPH 氧化酶 O2- + NADP + H+
② 产生过氧化氢
过氧化物歧化酶
2O2 + 2H2
H2O2 + O2
③ 产生次氯酸
H2O2 + Cl + H+ ④ 产生有机氯胺
作
1、快。早期~96H
1、迟。96H~
用 特
不经克隆扩增分化 2、非特异性
①识别
T、B 经克隆扩增分化 2、特异性 ①识别TCR、BCR、MHC
点
②反应-- 炎症
②效应 Th1、CTL、 Ab
3、无免疫记忆
3、免疫记忆
一、 天然免疫系统的可溶性分子
Soluble Molecule of the Innate Immune System 指体表分泌液以及血浆和其它体液中能够识别或攻 击病原体的可溶性分子。
(2)、清杂受体:如氧化脂蛋白、阴离子多糖等
2)、间接识别受体:能与调理素结合的受体
调理素(opsonin):C3b、C4b、iC3b、IgG等。
巨 噬 细 胞 受 体
甘露糖受体
NH2 CRD
F2 CL CL CL CL CL CL CL CL
除杂受体
HOOC
COOH COOH
COOH
2HN NH2NH2
第 4 章 天然免疫系统
Innate Immune System
天然免疫系统包括 天然免疫的可溶性免疫分子 天然免疫细胞。
免疫应答的类型及特点
类
型
天然免疫(非特异) 获得性免疫(特异)
参与 1、皮肤黏膜(理/化) 1、T细胞(细胞免疫)
成分
2、肥大C、吞噬C、NK 3、分子(补体)
2、B细胞(体液免疫) 3、APC (DC)
吞 噬 细 胞 表 面 受 体
CD16 (FcgR III)
PRR
运铁 蛋白
CD71
CD11b/CD1 8iC3bR
IL-2
CD25
CD64 (FcgR I)
B7-2
CD35 (CR1)
CD32 (FcgR II)
CD28
2、吞噬与消化机制
1)、无氧代谢杀伤机制
乳酸 溶酶体酶(蛋白水解酶,防卫素)
3)、亢奋状态(activated state)
吞噬异物的速度和频率加快。消化异物的 能力增强(C3b+LPS+IFN-g)。
吞噬细胞的功能
吞噬功能:吞噬并杀伤病原生物 杀伤功能:杀伤肿瘤细胞 介导炎症:分泌炎症介质,参与炎症 抗原递呈功能:递呈抗原肽/MHC供T细胞识别 分泌功能: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调节免
(二)吞噬细胞(phagocytes)
巨噬细胞 中性粒细胞。
1、吞噬细胞的识别受体
1)、直接识别受体:多为模式识别受体 (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
能直接识别病原生物或衰亡细胞所特有的模式 ( pattern )分子的受体。 (1)、凝集素样受体:如甘露糖受体(MBR)
1、NK细胞的一般特性
1)大颗粒淋巴细胞:细胞体积较大,胞浆含有大的颗
粒,类似单核细胞。不表达TCR或BCR 。
2)天然杀伤细胞:天然既有杀伤靶细胞的功能,又能分泌
大量IFN-γ,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3)能迅速被激活:在急性感染早期能控制病原微生物在
细菌
NADPH
黄素蛋白
H+
细胞色 素b558
e- + O2
O2- H+ H2O2
病原菌的吞噬与杀伤
识别
吞噬
消化
N
3、巨噬细胞的三种状态
1)、静息状态(rest state)
具有吞噬并清除异物、死亡细胞或 细胞碎片的功能。
2)、活化状态(primed state)
吞噬异物更加活跃的,上调MHC-Ⅱ类分子 能够递呈抗原和分泌细胞因子(IL1、IL6、IFN-g)。
疫应答和参与炎症
抗原 呈递作用
吞噬并杀伤 病原微生物
伤口修复
分泌
杀伤 肿瘤细胞
细胞因子
IL-1 IL-6 IL-12 TNF- a IL-8 GM-CSF
酶
溶菌酶 酸性水解酶 赖氨酸酶 酯酶 胶原蛋白酶 弹性纤维蛋白酶
其它因子
前列腺素 白三烯 补体成分 纤维蛋白 结合蛋白 凝血因子
吞噬细胞的功能
(三)NK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
HOCl + H2O
HOCl + R-NH ⑤ 产生单个氧原子
RNCl + H2O
H2O2 + OCl⑥ 产生羟基游离基
1 O2 + H2O + Cl-
H2O2 + O2-
O2 + OH- + .OH
NO 途 径
① 产生NO L-精氨酸 + 1/2O2
② 产生过氧化氮游离基 NO + O2 -
瓜氨酸 + NO ONOO-
(一)补体(第3章) (二)急性期蛋白(acute phase proteins)
1、 脂多糖结合蛋白(LBP) 2、 血清淀粉样蛋白(SAP) 3、甘露糖结合蛋白(MBP) 4、 C反应蛋白等(CRP)
( 三) 溶菌酶 (四)干扰素
可溶性天然免疫分子
————————————————————————————————————————————————————
(一)肥大细胞(mast cells)
1、分布: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等组织中的血管、
淋巴管、腺导管导管和神经末梢周围。
2、胞浆颗粒:含有炎症介质(组胺)和蛋白水解酶。 3、表达高亲和力受体:IgE-Fc1受受体。
4、激活物质:N-甲酰肽、LPS, P 物质,C3a、C4a、C5a 迅速脱颗粒、释放介质,启动炎症反应。
蛋白及脂多糖
激活补体
C反应蛋白(CRP)
细菌表面多糖及 磷酯胆碱
致敏微生物; 激活补体
溶菌酶
细菌胞壁的糖肽
消化细菌胞壁
———————————————————————————————
二、 天然免疫细胞
The Cells of the Innate Immune System
(一)、肥大细胞(mast cells) (二)、吞噬细胞(phagocytes) (三)、NK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