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论语看孔子的交友之道
论语交友之道读后感_0

论语交友之道读后感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浅谈读论语中的交友之道浅谈读论语中的交友之道孔夫子说,人这一辈子,说起来七八十年,好像很长。
但是划分一下,可以分成三个大的阶段:少年、壮年、老年。
每个阶段都会有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东西,而要成功越过这三道坎,同样离不开朋友的帮助。
孔子说:“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人在少年时很容易冲动,要注意不要在情感上出问题。
我们经常看到,高中生、大学生因为感情问题出事。
这时候,一些好朋友作为旁观者看得更客观、清晰,所以好多自己解不开的疙瘩也许会从朋友那里找到答案。
到了中年。
孔子说,人在这个阶段,“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人到中年,家庭稳定了,职业稳定了,这个时候就会谋求更好更大的空间,这就极易与他人产生矛盾和争斗,结果很可能是两败俱伤。
所以孔子提醒,人在这个时期,最重要的就是告诫自己,不要跟别人争斗。
你与其跟他人斗,不如跟自己斗,想办法提高自己的素质。
假如一个更好的职位最终没有选择你,你应该想一想,是不是自己哪方面还做得不够好。
在这个时候,你要结交那种有平常心的朋友。
他会帮你看开暂时的得失,超脱利益的纠缠,得到心灵的抚慰,获得精神的栖息地。
那么到晚年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孔子说,“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人老了,心态容易走向平和。
这个时候,人要正确对待你得到的东西。
这里面其实大有深意。
人年轻的时候,都是在用加法生活,但是到一定层次后,要学着用减法生活。
你从社会上收获友谊,收获金钱,收获情感,此时你已经收获了很多,就像是一个新家,逐渐被东西堆得满满当当。
你的心灵如果被所得堆满,最后就会累于得。
我们经常看到,老年朋友在一起,往往是抱怨。
抱怨儿女,说我一把屎一把尿把你们拉扯大了,现在都去忙了,连回家来看看都没有时间;抱怨说我们当年干革命,一个月才拿几十块钱,你看看我孙女,现在一去外企就挣三四千块,这对我们老干部公平吗?如果老在说这些东西,那么原来的所得就变成生命的一种隐痛,一种负累。
论语读书心得交友之道3篇

论语读书心得交友之道3篇《论语》中才对交友有明确的标准。
孔子云:“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意思是好的朋友有三种,坏的朋友也有三种。
下面是OK带来的论语读书心得交友教书之道,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论语读书心得交友之道于丹教授在讲论语之时,谈及交友就有非常明确交友平台的标准,谓之,益者华新损者华新。
也就是说,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也有三种: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损矣。
友直就是说要为人正直,要豁达要刚正不阿,他可以在你怯懦的时候耐性给你意志力,他可以在你犹豫不决的时候给你一种果断,这是一种好朋友。
友谅,也就是宽容的朋友,宽容沉静是这个世界上为最深沉的美德之一,我们会发现,当我们不小心犯了过错或者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时候,有时候过分的这样的话苛责还有一种批评,都不如宽容的信念来得恒久。
所以有一个宽容的好朋友,他会给我们内心增加一种自省的力量。
友多闻,就是见多识广,学识渊博的朋友,当你在这个社会上犹豫彷徨有所踌躇的时候,到朋友那里以他的广见博识为你做一个参考,来帮助自己作出以下选择。
知道了六种好朋友,同时,还有三种坏朋友,叫做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这是三种什么人呢?《论语》告诉我们,第一种坏朋友,友偏辟,就是指性情暴躁的朋友。
我们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情况,当分析你还需要理智判断的时候,你的朋友却先自急功近利下定了结论,这种暴躁的朋友往往因为盲目的激情影响你的判断,让时时刻刻你做出可能永远无法挽回的后果。
第二种叫做友善柔。
跟第一种相反,是说那种软弱脾气特别优柔寡断的朋友。
要知道,现在的生活节奏马上,竞争激烈,很多时候,机遇在我们面前眼皮底下只是一晃而过,你必须果断地去把握它,而善柔的朋友往往干扰了你的思维,使你犹豫不决,这种朋友常常让你错失良机。
第三种,也是最坏的一类朋友,友便妄,就是那种不择手段来牟取的小人。
他们往往会打扮出来一副善良的面孔,来博取你的信任,直到你发现被他透过,而这时往往你已经金钱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论语》中的交友之道

《论语》中的交友之道《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其中关于交友之道的论述,一直被人们所推崇和传颂。
在《论语》中,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对于交友之道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精辟的阐述。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论语》中的交友之道。
孔子强调了交友的重要性。
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的意思是,无论和谁在一起,都能从中学到一些东西。
因此,我们应该选择优秀的人作为朋友,与他们交往,从中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
孔子还提出了交友的标准。
他说:“与君子交,其道也正;如不得其交,则与人亦可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与君子交往,可以学到正道,如果不能与君子交往,那么与普通人交往也可以。
这里的君子,是指品德高尚、有道德修养的人。
因此,我们在选择朋友时,应该注重对方的品德和道德修养,而不是只看重对方的财富和地位。
孔子还提出了交友的原则。
他说:“朋友之间,言而有信,行而有义。
”这句话的意思是,朋友之间要言出必行,行出必信,要有诚信和义气。
因此,我们在交友时,要讲究信用和诚信,不要轻易许下承诺,更不要背信弃义。
孔子还提出了交友的态度。
他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担心自己没有地位,要担心自己没有立足之地;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要努力让别人了解自己。
因此,我们在交友时,要保持谦虚、诚恳的态度,不要自大、自负,更不要妄图利用别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论语》中的交友之道,强调了交友的重要性、标准、原则和态度。
我们在选择朋友时,应该注重对方的品德和道德修养,讲究信用和诚信,保持谦虚、诚恳的态度。
只有这样,才能结交到真正的朋友,从中学到正道,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
论语中的交友之道

《论语》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著作,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交友之道的智慧。
以下是《论语》中关于交友之道的一些观点:
1.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孔子认为,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
与正直的人、诚信的人、知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与谄媚逢迎的人、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善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2. 道不同,不相为谋:如果价值观和信仰不同,就不要与之交往。
因为这样的交往可能会导致矛盾和冲突。
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与他人交往时,要保持谦虚的态度,向他人学习。
每个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4.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看到别人的优点,要向他们学习;看到别人的缺点,要反思自己是否也有同样的问题。
5. 朋友数,斯疏矣:交友不要过于亲密,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过于亲密的关系可能会导致矛盾和冲突。
总之,《论语》中的交友之道强调了选择朋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与朋友相处。
通过选择益友、保持谦虚、反思自己等方式,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中的交友之道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中的交友之道
(最新版)
目录
1.君子之交淡如水
2.小人之交甘若醴
3.交友之道
正文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这句话出自《论语·子罕》,是孔子关于交友之道的一番教诲。
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这句话的含义以及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君子之交。
首先,让我们来解释一下这句话中的两个比喻。
君子之交淡如水,意味着君子之间的交往不含任何功利之心,他们的交往纯属友谊,不尚虚华。
这种友谊如同水一样,平淡而持久,能在对方遇到困难时,雪中送炭,给予最真实的帮助。
而小人之交甘若醴,醴指的是甜酒,意味着小人之间的交往往往充满虚伪与功利,他们的交往短暂而脆弱,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践行君子之交呢?
首先,要有真诚的心。
真诚是建立友谊的基石,只有以诚待人,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与尊重。
在与人交往时,要言行一致,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这样才能结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其次,要有包容的心态。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与缺点。
在交往中,要学会尊重别人的差异,包容别人的不足,这样才能与人和谐相处,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最后,要有互助的精神。
友谊是建立在互相帮助、互相支持的基础上
的。
当朋友遇到困难时,要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给予实际的帮助。
同样,在面对自己的问题时,也要勇于向朋友请教,汲取他们的智慧。
孔子——交友之道

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所思聪,色思 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 难,见得思义。”
• 【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九点要考虑的: 看的要考虑是否明白,听的要考虑是否清楚, 脸上的颜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止要考虑是 否谦恭,语言要考虑是否忠诚,做事要考虑 是否谨慎,疑问要考虑如何向人请教,心里 不平时要考虑是否有所患,得到利益时要考 虑不要忘义
•【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年轻 时,血气未定,要戒女色;到了壮年,血 气方刚,要戒争斗。到了老年,血气已经 衰弱,要戒贪得。”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 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 圣人之言」。
• 【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三件敬畏的事情: 敬畏天命,敬畏居高位的人,敬畏圣人的话, 小人不知道天所赋予的正理而不敬畏,怠慢 轻视高位的人,戏侮圣人的话。」
•【译文】 孔子说:“有益的快乐有三种,有 害的快乐也有三种。以节制礼乐为快乐,以 宣扬别人的优点为快乐,以广交贤良的朋友 为快乐,是有益的。以骄恣淫乐为快乐,以 放荡无度为快乐,以宴玩荒淫为快乐,都是 有害的。”
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 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 其老,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译文】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 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 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 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 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 有害的。”
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 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 乐佚游,乐晏乐,损矣。”
气
君子的正气 贤者的才气 仁者的大气
质
高尚的品质 优雅的气质 杰出的才智
关于交友的文言文典故

关于交友的文言文典故
文言文中有一则关于交友的典故,名为《论语·述而》。
在这篇典故中,孔子对于交友的原则进行了阐述。
《论语·述而》中记载了孔子与弟子子路的一段对话。
子路向孔子请教交友之道,孔子回答说:“君子曰:‘小人闲居为不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君子会避免与不道德的人交往,因为这样的人可能会对他们产生负面的影响。
孔子进一步解释道:“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君子应该慎重言辞,言行要一致,言行一致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接着,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强调了交友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远方来的朋友能够带来快乐和喜悦,因为他们的到来意味着延续和加强了友谊的纽带。
最后,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表达了一个君子的高尚品德。
他们应该能够接受他人对他们的误解或不了解,而不抱怨或生气。
这段典故通过孔子的教导,传达了交友的原则和准则。
君子在选择朋友时,应该注意避开不道德和坏影响的人,言行要一致,慎重选择友谊。
同时,欢迎远方友人的到来,并展示出高尚的品性和宽容的胸怀。
这些原则至今仍然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交友观念中。
论语交友之道读后感

论语交友之道读后感《论语》是中国古代经典文化著作之一,其中包含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有关交友之道的内容,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依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在当今社会,交友之道依然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因为我们的朋友圈关系将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成长和发展。
读完《论语》中有关交友之道的内容,我深感受益匪浅。
首先,孔子在《论语》中强调了交友的重要性。
他说,“不远千里,来而不舍,贤者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交友不在于距离的远近,而在于对方的品行和修养。
一个有德行的人,即使远在天涯海角,也值得我们去结交和交往。
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我们应该注重朋友的品行和修养,而不是只看重他们的地位和财富。
这也提醒了我,要慎重选择朋友,不要被表面的条件所迷惑,要看重对方的品行和道德修养。
其次,孔子还强调了与君子交友的重要性。
他说,“与君子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久而不觉其臭。
”这句话告诉我们,与君子交友,会受益匪浅,而与小人交往,则会受到伤害。
君子的品行和修养会对我们产生积极的影响,而小人的言行则会给我们带来困扰和损害。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要慎重选择朋友,要与有道德修养的人为伍,不要与小人为伍,以免受到伤害。
此外,孔子还提出了与朋友相处的原则。
他说,“朋友之交,言而有信。
”这句话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讲信用,言出必行。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在与朋友相处时,要讲究信用,言出必行,不能轻易违背承诺。
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真诚的友谊,才能得到朋友的信任和尊重。
通过阅读《论语》中有关交友之道的内容,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交友之道的重要性,以及与君子交友、讲究信用的原则。
这些内容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依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更加慎重地选择朋友,与有道德修养的人为伍,讲究信用,言出必行,这样才能建立起真诚的友谊,才能得到朋友的信任和尊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论语》看孔子的交友之道孔子,作为一代圣人,仰慕他的人应该很多,按理讲,他至少不是孤独的罢,但事实却不是如此,纵观历史文献,我们不难发现他还真没有几个知己。
怎么会这样呢?让我们走进论语,去看看孔子的交友之道。
《论语》中的交友之道为我们提供了近乎完美的择友、待友标准。
如果说“以文会友”是他择友的重要标准的话,“以友辅仁”则是孔子择友的目的,结交朋友是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理想。
简单说,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是为了和朋友一起来救济那个日渐衰落的社会。
《论语》中的交友之道从深层次来看渗透的是孔子热心救世的人生理想。
《论语》的交友之道,可分为选择朋友和对待朋友两部分。
1、对于选择朋友。
A、交友必须交志同道合的人。
“道不同,不相为谋,很难想像两个对社会,对人生的看法迥异甚至截然相反的人,会成为好朋友。
B、交朋友要交某方面超过自己的人,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
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只有这样才能见贤思齐,有道而正。
C、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偏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孔子在论语中提到交友的三个标准:朋友应该正直,宽容,博学多才,不要性情暴躁,
优柔寡断,花言巧语。
D、看对待过错的态度。
错误就像颗试金石,它能测试出人的性格品行,折射出人修养的高低,据此,孔子就可以看出是否可以成为朋友。
“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观过,斯知仁矣”
就是说人是各种各样的,错误也是各种各样的错,就是由什么样的人犯的,仔细考察某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了。
总之,孔子认为交朋友是要有选择的,不能滥交,要在了解对方的基础上进行。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考察一个人所交的朋友,观察他为达到一定目的所采取的方式方法,了解他的心情,安于什么,不安于什么,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换句话说,朋友是面镜子,它可以照出我们自己。
2、如何对待朋友
A、信。
信在《论语》中曾多次出现,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子夏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孔子把信当作是人与人交往的前提条件。
B、保持足够的距离。
孔子的待友之道有些与众不同,要与朋友保持足够的距离,距离产生美,距离减少摩擦,距离也是他中庸思想的体现,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
晏平仲善于和别人交朋友,相交越久,别人越发恭敬他。
与朋友适当保持距离是没有错的,但要做到“敬”似乎不易,
这敬在古代是是学生对老师的尊敬,是人对神的恭敬,联系前面孔子的择友近乎完美的要求,我们可以想见对于孔子而言,朋友似乎是像神一样高高在上,遥不可及,他对它恭敬无比,努力修身以求拥有知已,可它偏偏离他越来越远,他越是努力,越是恭敬,他就越是孤独,越无知已。
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圣明如孔子的人反倒没有或很少有真正的朋友了。
孔子的交友标准太完美,但世界往往因缺陷而产生美。
我想,如果朋友有心灵相通的时候,即便有缺点也是可以宽容的,也不妨碍成为真正的朋友。
不管怎样,孔子的交友之道都能给我们诸多启示,让我们循着圣人的足迹,走出一条适合我们自己的交友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