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关联主义的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及其学习支持
慕课cMOOC和xMOOC两种教学模式分析-现代教育技术论文-教育论文

慕课cMOOC和xMOOC两种教学模式分析-现代教育技术论文-教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MOOC 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缩写[1],国内有的直接音译为慕课或魔课,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并大规模应用于教育而出现的一种新兴网络课程教学模式。
它不同于传统的通过函授、电视广播、网络等进行的远程教育,也不等同于近几年兴起的教学视频网络公开课,更不同于基于网络的开放学习软件[2].它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用模块化的微视频呈现课程,注重加强互动与反馈,倡导在线学习社区,使学习者能在参与过程中有沉浸感和全程参与感,提升了在线教学的效率,受到众多学习者的追捧,被视为数字和教育风暴,掀起了新一轮世界性的教学改革大潮。
Massive(大规模)是指参与学习的人数众多,一门课程的学习者可以成百上千;Online (在线)是指学习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学习资源信息通过网络共享;Open(开放)是指学习是完全开放的,没有时间、空间、人员等限制。
MOOC 目前有cMOOC 和xMOOC 两种类型,本文在介绍两种课程模式的基础上,重点对xMOOC 进行探讨。
一、两种类型MOOC 模式介绍2008 年加拿大学者George Siemens 和Stephen Downers 开设了课程Connectivism and Connective Knowledge(CCK08),有2300 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免费在线参与了这门课程的学习,这种MOOC 课程主要基于关联主义(Connectivism)学习理论,此类型也叫cMOOC[1].同一年Dave Cormier 和Bryan Al-exander 首先提出了MOOC 的概念,一些知名大学接着开设了许多cMOOC 课程。
2012 年MOOC 课程在美国的高等学校迅速开展,2012 年被国内外的众多专家学者称为MOOC 元年,主要代表为三大MOOC 平台Udacity、Coursera 与edX,这些平台上的MOOC 课程主要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此类型也叫xMOOC[1],xMOOC 关注知识重复。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设计研究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设计探究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简称MOOCs)在教育领域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MOOCs通过在线平台提供免费的大规模课程,让同砚可以灵活地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进修,为人们提供了便利和灵活性,同时也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思量浩繁因素。
本文将从教学设计、进修体验、教学支持和评估四个方面,探讨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设计的探究。
一、教学设计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设计的关键之一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应该盘绕着同砚的需求和进修目标展开,接受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和活动来提高同砚的进修效果和参与度。
起首,在课程设计中应该充分思量课程的结构和内容的组织方式。
课程应该具有明确的进修目标和逻辑性的课程结构,以援助同砚更好地理解和精通知识。
同时,课程内容应该丰富多样,结合实际案例和实践活动,使同砚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其次,在教学策略上,可以接受问题导向的进修模式,通过提供实际问题和案例来激发同砚的进修爱好和主动性。
还可以运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如在线小组谈论、实时问答等,增进同砚之间的合作进修和知识共享。
最后,在课程设计中还应该思量到同砚的个性化进修需求。
通过接受智能化进修系统和个性化进修路径,可以依据同砚的进修爱好、水平宁进修风格来提供个性化的进修支持和反馈,提高同砚的进修效果。
二、进修体验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同砚的进修体验。
在设计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时,应该充分思量同砚的进修体验,提供良好的用户界面和进修环境。
起首,用户界面应该简洁明了,具有良好的导航和查找功能,便利同砚快速找到所需信息和进修资源。
同时,界面设计应该美观大方,通过合适的颜色、图标等元素,提升同砚的进修爱好和乐观性。
其次,进修环境应该支持多媒体进修和互动进修。
通过结合视频、音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可以使进修内容更加靠近现实,提高同砚的进修效果。
xMOOCs:一种基于行为主义的巨型开放课程模式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o f a n d p a r t i c i p a t i o n i n x MOO Cs .
【 K e y w o r d s 】 : o p e n e d u c a t i o n ; x M O O C s ; c o u r s e m o d e l
moocs是远程教育中一种最新的发展12从cmoocs到xmoocs一般认为moocs这一术语由布赖恩亚历山大bryanalexander科米尔davecormier提出后用于乔治西蒙斯georgesiemens和斯蒂芬斯stephendowens于2008年合作开设的一门大型网络课程关联主义学习理论和连接的知识connectivismconnectiveknowledge即cck08门课程以及后来出现的mobimoocs等课程主要是基于关联主义学习理论的被称为cmoocscmoocs开发时带有很明确的目标就是探索一种能有效利用web20支持学习的一种教学法而在2012年迅速发展的新型开放课程类型被称为xmoocsxmoocs没有受教学法的驱动结果是他们假设教学法主要基于行为主义心理学从维基百科上moocs的定义演变中可以看出moocs经历了由cmoocs到xmoocs的发展过程
浅谈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

浅谈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近年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简称“MOOC”)作为一种全新的课程及教学模式,给传统的高等教育带来了巨大震动。
本文对MOOC的起源与发展、基本特征、发展所面临的的挑战等方面展开了分析研究。
MOOC高等教育学习平台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英文简称为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首字母缩写。
MOOC凭借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突破,将在线学习、社交服务、大数据分析、移动互联网集成为一体,实现了大规模多面向的实时信息交流和互动。
自2012年起,MOOC在国内外风起云涌,掀起了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新一轮革命。
斯坦福大学教授创办了Coursera和Udacity两大著名MOOC平台,MIT和哈佛大学联合建立了edX平台。
这三大平台是目前规模最大且最被主流认可的,已经汇聚了上百门课程和数百万的注册学习者。
中国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也不甘示后,或加入edX,或加入Coursera,或开发自己的平台,“大干快上”几乎成为当前国内MOOC建设的一种常态。
本文对MOOC的起源与发展、基本特征、发展所面临的的挑战等方面展开了分析研究。
1 MOOC的起源与发展关于MOOC的起源,有学者认为MOOC是远程教育发展的延续。
最远可追溯到1728年,美国波士顿地区的释迦·菲利普斯在当地小报上刊登广告宣传自己的速记方法,报名者通过邮件进行学习。
这是最早的远程教育。
1833年,英国成立了英国开放大学,多年来致力于为更多的人提供学习机会。
1858年,伦敦大学开设了第一个函授的远程教育学位。
此后,各大高校陆续设立函授学位,不断发展远程教育,为更多的学生,特别是农村子女,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MOOC 的兴起正是这种远程教育的延续。
MOOC课程雏形形成于2001年。
远程教育历史悠久,然而直到互联网技术成熟后,才实现了真正的大规模。
2001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麻省理工学院掀起了开放课件运动,将所有大学部和研究所的课件上传至网络,免费提供给世界各地的学习者使用。
MOOC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

MOOC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早在1997年,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在接受《福布斯》杂志采访时说:“三十年后,大学校园将成为遗迹。
大学将不能幸存。
”到了2010年,比尔·盖茨在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论坛上又说:“年轻人为了接受教育必须读大学的观念正在过时……五年后,你可以从网络上免费获取世界上最好的课程,它比任何一所大学的都要好。
”2012年,Coursera、Udacity、edX三大课程提供商的兴起,给更多的学生提供了系统学习的可能。
与课程难度仅限于中学水平的“可汗学院”不同,三大平台的课程全部针对高等教育,并且像真正的大学一样,有一套自己的学习管理系统。
在一些西方大学里,三大平台的网络公开课课程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甚至可以用网络课程的学分来替代大学中的学分。
不过,对于平台上的学习者来说,学分和证书的纪念意义要远远大于实际意义。
2012年,被称为“MOOC(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之年”,传统的学习方式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大学已死,大学永存。
”这是2012年10月20日,《时代周刊》记者阿曼达·里普利写下的标题。
在亲身体验传统教育与在线教育后,他写道,“MOOC提供者将褪去高等教育的所有浮华外衣——品牌、价格还有设施——让我们所有人记起教育的本质是学习。
”网络公开课使得更多不那么聪明,或者运气不够好的人,同样能变成顶尖的人才。
“与在真正的大学里拼学分和绩点相比,我在Coursera学习的动机更明确:不是为了考试或者毕业证书,而是完完全全地,从纯粹的对学习的兴趣出发。
”在这些开放课程面前,无论是哈佛的学生还是中专生,都拥有同样的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
一如Coursera的负责人达芙妮·科勒在TED大会上所说:“教育变成了人类最基本的权利,世界上所有有能力和积极性的人,都可以得到他们想要的技能,为自己、家人和社区追求更好的生活。
MOOC的学习特征及设计研究

MOOC的学习特征及设计研究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指通过互联网开设的大规模、开放且免费的学习课程。
在MOOC的学习过程中,有以下几个特征:1. 学习自主性:MOOC课程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进行选择和安排学习内容。
学习者可以自行决定学习的时间、地点和速度,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学习开放性:MOOC课程对于任何人都是开放的,学习者无需具备特定的学历背景和条件,只需要有一个互联网连接的设备就可以参与学习。
MOOC课程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4. 学习互动性:MOOC课程通常设有在线讨论和互动平台,学习者可以与教师和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和互动。
通过讨论和互动,学习者可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与他人分享学习经验和观点。
在设计和研究MOOC课程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内容:MOOC课程需要提供具有深度和广度的教学内容,既要满足学习者获取知识的需求,又要提供实践性和应用性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需要经过精心设计和组织,以便学习者能够有效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2. 教学方法:MOOC课程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结合视频讲解、案例研究、互动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教师需要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习者积极参与学习,提高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3. 学习评价:MOOC课程需要提供有效的学习评价机制,对学习者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和反馈。
通过作业任务、在线测验和学习项目等方式,对学习者的学习进展和学习水平进行评估,帮助学习者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
MOOC课程具有学习自主性、学习开放性、学习多样性和学习互动性的特征,设计和研究MOOC课程需要考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评价和社交互动等方面的要求。
通过有效的设计和研究,可以提高MOOC课程的学习效果和学习体验,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成果。
《2024年慕课_本质、现状及其展望》范文

《慕课_本质、现状及其展望》篇一慕课_本质、现状及其展望慕课:本质、现状及其展望一、慕课本质慕课(MOOCs)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缩写,它起源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在线教育的兴起。
慕课的本质是借助网络平台,将优质教育资源向全球范围内的学习者开放,推动教育公平和资源共享。
其核心价值在于利用网络技术的便利性,将知识以数字化形式传播,让学习成为一种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参与的活动。
二、慕课现状1. 全球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慕课已成为全球教育领域的一大热点。
全球各大高校、教育机构和企业纷纷加入慕课平台,推出各类在线课程。
这些课程涵盖了各个学科领域,包括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满足了不同学习者的需求。
2. 中国发展在中国,慕课的发展势头强劲。
国家大力支持在线教育的发展,推动高等教育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
目前,中国已有多个知名的慕课平台,如中国大学MOOC、网易云课堂等。
这些平台汇聚了大量优质课程资源,为学习者提供了便捷的学习途径。
3. 存在问题尽管慕课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快速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课程质量参差不齐,部分课程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学习者的自律性不足,导致完成率较低;以及缺乏有效的学习支持和反馈机制等。
这些问题影响了慕课的发展和推广。
三、慕课展望1. 技术创新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慕课将进一步实现个性化学习、智能推荐和智能评估等功能。
这将有助于提高课程质量和学习效果,为学习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学习体验。
2. 教育模式创新慕课将推动教育模式的创新,促进传统教育与在线教育的融合。
未来,慕课将不仅是一种学习资源,更是一种教育模式和教育服务的创新。
它将打破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为学习者提供更加灵活的学习方式和更多的学习选择。
3. 国际化发展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国际交流的增多,慕课将进一步实现国际化发展。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将通过慕课平台实现共享,推动全球教育的均衡发展。
同时,慕课也将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新的平台和机会。
学习MOOC(慕课)心得体会

学习MOOC(慕课)心得体会学习ooc心得体会月12日护理学院安排侯XX、董XX两位青年教师,到长沙参加“全国医学院校ooc与医学教育研讨会”,通过中山大学王XX教授、中南大学XX医学院的何XX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卿XX老师的讲解,会后与参会高校老师进行交流学习,让我们对ooc教学法有了深刻的认识,感受颇深,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感受:一、ooc的起源、发展及关联注意学习从XX年,Harvard、Stanford、IT等名校掀起了ooc热潮,给21世纪的教育带来了一场划时代、颠覆性的革命。
ooc术语是XX年,由加拿大学者戴夫科米尔和不赖恩亚历山大提出的,-assive大规模的、o-ope开放、o-online 在线、c-courses课程,就是没有门槛,大规模的开放式网络在线学习,ooc是教育史上的第二次革命。
XX年美国斯坦福出现个oocXX台;XX年哈佛、麻省;XX年世界各国纷纷推出了自己的oocXX台,我国XX年由清华大学推出,XX年中国医学教育ooc成立。
ooc关联主义学习理论由XX年,加拿大学者开设,它是数字时代的一种学习理念,其主要观点就是,信息是节点、知识是连接、理解是网络的突出特性、学习者通过“路径寻找”和“意义构建”对知识领域进行探索和协商。
二、ooc的教学特征ooc是一种课堂模式,有较完善的课程结构,包括明确的课程目标、课程协调人、讨论话题、课程进度、时间安排、课后作业、考核、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环节、及时反馈系统;ooc将知识传授课程放到教室外,可以说是翻转课堂,课外自主学习,提出问题,课内完成作业讨论交流,打破传统课堂先教后练,课内讲授课外练习的学习模式。
从以教师为中心真正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增加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个性化的接触时间,创造了让学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环境,帮助老师成为学生身边的“教练”,而不是在讲台上的“圣人”。
开放式教学模式没有时间、人数、地点的限制,资源开放,通过网络XX台真正让学生自主学习,将课程被切分成知识点,录制成“微课程”,将许多个小问题穿插其中连贯而成,就像游戏里的通关设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t t p ://d e j.z j t v u .e d u .c n关联主义(Connectivism )学习理论是网络互联时代具有影响力的学习理论之一。
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assive On -line Open Course ,MOOC )是面向社会公众的免费开放式网络课程。
基于关联主义学习理论的MOOC (本文简称为关联主义MOOC )是关联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试验场,以培养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所需的数字技能(digital skills )为重要出发点[1]。
关联主义MOOC 是对网络互联时代教与学模式的积极探索,本文在总结其特征和结构的基础上,重点探讨学习支持问题,以期为相关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一、关联主义学习理论、MOOC及关联主义MOOC(一)关联主义学习理论网络技术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网络和虚拟思维已成为人类审视和构建世界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
比如,网络和虚拟组织成为构建组织之间合作关系的一种新形式,即由多个组织基于自身核心能力而整合在一起形成动态联盟[2];虚拟文化被识别为高等教育领域的一种新型文化形态,该文化将大学看作是连接在全球学习网络中的一部分[3];知识网络被用来描述知识角色(knowledge actors )之间形成的社会网络,该网络目的在于实现个人、团体、组织及跨层次间的知识创造与传递[4]。
在学习领域,乔治·西门思(George Siemens )用网络思维来思考学习的过程和本质,进而提出了关联主义学习理论(也有译为“连通主义”或“连接主义”)。
关联主义学习理论直面网络互联时代学习的问题和挑战。
在网络互联时代,知识量变得极大丰富,信息资源匮乏成为历史;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知识“存活”周期越来越短;人人都可能是信息和资源的生产者,知识和学习越来越多地呈现出复杂、混沌、非线性等特征。
然而,人类的认知能力并没有随之而增强,我们的精力、注意力毕竟有限,这就导致信息过载、认知负荷加重、理解不完全等一系列问题的发生。
新时代发展产生的这些学习问题的解决需要新的学习理论的指导,关联主义学习理论就是其中的一种。
在“关联主义:数字时代的学习理论”(Connectivism :A Learning Theoryfor the Digital Age )一文中西门思首次阐述了关联主义学习理论[5]。
随后,西门思在其个人博客和站点上对该理论不断进行着探讨和完善,并完成一部专著《知晓知识》(《KnowingKnowledge 》)[6]。
2011年9月,西门思在南非的一次讲座中将关联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概括为以下几点:“信息”是节点(node ),“知识”是连接(connection ),“理解”是网络的突现特性(an emergment property of a network );学习者通过“路径寻找”(way finding )和“意义建构”(sense making )对知识领域进行探索和协商,其中路径寻找涉及信息导航的各类线索,意义建构是创建连接的过程;学习者通过人工制品(artifacts )来表征自己对知识的理解[7]。
关联主义学习理论自提出后广受关注。
国内已有很多学者对关联主义学习理论进行了解读、发展和应用。
袁松鹤、邱崇光将关联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观点概括为:“学习是对连接的培养及保持的过程”;“学习是构建知识生态网络的过程”(这里的知识生态网络包括主体的内部知识网络和外部生态网络)[8]。
王佑镁、祝智庭在比较关联主义和其他学习理基于关联主义的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及其学习支持*樊文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北京100191)[摘要]基于关联主义(Connectivism)学习理论的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 )具有不同于传统教学的特征和结构,它将学习者置身于真实的网络环境之中,让他们自发地交流、协作、建立连接、构建学习网络,即进行学习的自组织;同时,课程组织者设定学习主题、安排专家互动、推荐学习资源、促进分享和协作,承担大量幕后支持工作,即进行学习的他组织。
高自主性和高退出率在关联主义MOOC 中并存,作为他组织的学习支持应遵循学习的自组织规律,实现学习自组织与他组织之间的动态平衡。
[关键词]关联主义;MOOC ;学习支持;连通主义;CCK ;网络课程;网络学习[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008(2012)03—0031—06*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大学学术网络影响力评价研究”(项目编号:12YJCZH038)研究成果之一。
2012年第3期总第210期论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分布式知识库的外部联结和基于信息处理的内部神经元联结成为学习过程发生的未来学习体系的基本取向”[9]。
王竹立认为,“关联主义关注的是学习的外部过程,新建构主义关注的是学习的内部过程,两者可以互为补充”[10]。
关联主义学习理论也已被应用于“网络学习环境设计”[11]、“个人学习网络管理系统”[12]、“个人知识管理”[13]等多个方面。
总体而言,关联主义学习理论还有不成熟之处,还未得到充分验证,仍在演变和完善之中。
(二)MOOCMOOC 是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 )的简称,是面向社会公众的免费开放式网络课程。
MOOC 产生于开放教育资源(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简称OER )运动不断发展的背景下。
与OER 一样,MOOC 也是一种面向社会公众的免费教育形式,但更加注重教学互动,而不仅仅是资源的发布。
MOOC 也可以看作是网络教学的一种新型态。
“大规模”意味着对同时参与学习的学习者数量不做限制,一门课程的学习者可以成百上千;“网络”意味着教与学的活动主要发生在网络环境下;“开放”意味着任何感兴趣的人都可以注册学习,而且免费。
MOOC 有时也基于某所大学的特定课程开展,校内学生与校外学生共同学习,校内学生在完成学习后获得学分。
尽管MOOC 背后所蕴含的教育思想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但MOOC 的真正出现却是近几年的事情[14]。
一般认为,MOOC 这一术语由布赖恩·亚历山大(Bryan Alexander )、戴夫·科米尔(Dave Cormier )提出,后用于西门思和斯蒂芬·唐尼斯(Stephen Downes )于2008年合作开设的一门大型网络课程“关联主义学习理论和连接的知识”(Connectivism and Con -nective Knowledge ,即CCK08)[15]。
随后,西门思及其合作者又新开了PLENK2010(Personal Learning Environments Networksand Knowledge )、LAK11(Learning Analytics and Knowledge)等课程,其中CCK 和LAK 在今年也有开设,即CCK12和LAK12。
除了西门思及其合作者之外,还有不少学者和机构尝试开展MOOC 。
比如,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专家特龙(Thrun )和诺维格(Norvig )开设的“人工智能导论”课程,玛丽华盛顿大学的吉姆·格鲁姆(Jim Groom )团队开设的“数字化故事”课程等。
其中“人工智能导论”课吸引了全世界超过10万的学习者注册学习,可谓影响广泛。
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先行者MIT 也在Open Course Ware 之后推出MITx ,涉足MOOC 开展。
普林斯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加州大学伯克利等名校最近也开始加入MOOC 开展行列[16]。
MOOC 为社会大众接受高品质教育提供了一种可能,成为扩大教育民主化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时也成为高校提升影响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关联主义MOOC 的特征与结构虽然MOOC 都具有大规模、网络式和开放性等特征,但MOOC 的教学模式并不唯一。
马克(Sui Fai John Mak )在对目前MOOC 实践进行观察的基础上,提出了五种类型的MOOC :讲授主义的(instructivist )、认知主义的(cognitivist )、建构主义的(constructivist )、社会建构主义的(social construc -tivist )和关联主义的(connectivist )[17]。
比如,上述的“人工智能导论”课程更多采取的是传统的网络教学模式,即授课视频加作业和测验的模式,课程内容结构性强,提交作业并通过测验的学习者可以获得学习结果认证,被马克认为是一种讲授主义的MOOC 。
西门思等人组织的“关联主义学习理论和连接的知识”(CCK )、“学习分析和知识”(LAK )等MOOC 则是基于关联主义学习理论的网络教学模式,即关联主义MOOC 。
西门思指出,基于关联主义学习理论开设一门课程(即CCK08)是教授关联主义学习理论的最好方式[17]。
因此,关联主义MOOC 可以看作是关联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试验场,是对网络互联时代教与学模式的积极探索。
关联主义MOOC 虽也具有传统教学的一些特征,但更多的是不同,它拥有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传统网络教学及其他MOOC 的特征和结构。
除拥有大规模、开放、在线、免费等MOOC 的基本特点外,关联主义MOOC 还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基于社交网媒的互动式学习关联主义MOOC “集成了社交网络的互连、专家的辅导和免费访问的在线资源”[19]。
几乎所有类型的社交网媒都被关联主义MOOC 采纳,学习者在社交网媒中开展交流和协作,实现知识的分享和构建。
2.非结构化的课程内容关联主义MOOC 没有标准化的教学内容,学习者面对的是非结构化的、处于演变中的、具有某种不确定性的课程内容。
关联主义MOOC 一般以周为时间段安排教学,每周设置一个主题。
组织者为每个主题列出推荐阅读资料,这些资料多为网络上的相关文章或报告;每周还会安排领域专家进行同步交流,交流的实况录制后供未能同步参与的学习者浏览;参与者通过网页分享工具分享网络上的更多相关资料,也会通过博客来创造自己的资源。
可见,就每个主题来说,学习内容是丰富的、非结构化的、没有边界的。
3.注重学习通道的建立关联主义MOOC 注重学习通道的建立,希望学习者通过“路径寻找”和“意义建构”构建自己的学习和知识网络。
学习通道包括学习者与其他参与者之间的交流通道,也包括学习者与各类资源的交互通道。
学习者在与其他参与者和各类资源建立连接的过程也是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其结果是学习者“内部知识网络和外部生态网络”的生成。
4.学习者高度自主学习者在关联主义MOOC 中拥有高度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