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气监测技术
废气监测技术

废气监测技术在现代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背景下,废气监测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废气排放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都带来很大的威胁,因此需要对废气进行准确监测和控制。
本文将从废气监测技术的意义、常见的废气监测参数以及废气监测技术的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废气监测技术的意义废气监测技术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和仪器设备对工业和环境中的废气进行收集、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技术手段。
它的意义在于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促进可持续发展。
通过准确监测废气的排放情况,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废气污染问题,减少对大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降低对人员身体健康的危害。
二、常见的废气监测参数1. 二氧化硫(SO2):二氧化硫是燃烧排放的重要气体污染物,主要来自燃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燃料的燃烧过程。
超标排放的二氧化硫会导致酸雨的产生,对植被和水体造成严重损害。
2. 一氧化碳(CO):一氧化碳是燃烧排放的常见有毒气体,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威胁。
高浓度的一氧化碳会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3. 悬浮颗粒物(PM):悬浮颗粒物是指在空气中悬浮的固体和液体颗粒,包括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微颗粒物(PM2.5)。
它们对大气可见度和呼吸道健康都有不良影响。
4. 氮氧化物(NOx):氮氧化物主要来自于燃煤和石油的燃烧,是引起酸雨和光化学烟雾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废气监测技术的应用前景1. 在工业生产中,废气监测技术可以帮助企业及时掌握废气排放情况,合理规划和调整生产过程,降低废气排放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 在环境保护中,废气监测技术可以用于监测城市空气质量和工业园区的大气污染状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改善环境质量。
3. 废气监测技术还可以用于环境评估和安全评估,为环境管理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4. 随着清洁能源和新能源的发展,废气监测技术对于监测和评估清洁能源的排放情况以及新能源发电设备的工作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废气监测技术在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是指在固定源废气的监测过程中所需遵循的技术规范,主要包括监测设备、监测方法、监测标准等方面的要求。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的目的是保障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保固定源废气排放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环境保护要求。
一、监测设备1.监测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具备较高的精度和灵敏度。
2.监测设备应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监测设备的检定应定期进行,检定时应使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气体。
二、监测方法1.监测方法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监测方法应基于科学的原理和可靠的技术,采用合适的监测仪器和设备进行监测。
3.监测方法应考虑到废气的特性和成分,选择合适的监测参数和测量方法,确保监测结果的代表性。
三、监测标准1.监测标准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环境保护要求。
2.监测标准应基于科学的理论和可靠的数据,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3.监测标准应根据固定源废气的特性和排放量确定,确保废气排放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四、监测流程1.监测流程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监测要求,确保监测过程的规范和准确性。
2.监测流程应包括样品采集、仪器校准、数据记录和分析等步骤,确保监测结果的可靠性。
3.监测流程中应考虑人员安全和环境保护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和预防措施,确保监测过程的安全性。
五、数据处理和报告1.监测数据应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记录和处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监测数据应及时上传和提交,确保监测结果的及时性和可靠性。
3.监测报告应包括监测目的、方法、结果和建议等内容,确保监测结果能被相关部门和人员理解和应用。
综上所述,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是确保固定源废气监测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要求,其中包括监测设备、监测方法、监测标准等方面的要求。
只有遵循规范要求,才能保障固定源废气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保固定源废气排放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技术培训

滤料 阻留法
采样方法
仪器直读法 注射器 真空瓶 气袋
吸收液
常见吸附管 其他富集管
活性炭管 Tenax管 三合一吸附管 硬质玻璃(变径)吸附管 硬质玻璃硅胶吸附管
滤筒或滤膜
滤筒 滤膜
主要监测因子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丙烯酸、甲醇、氯乙烯、非甲烷总烃 非甲烷总烃
非甲烷总烃、氯苯类等多种挥发性有机物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氯化氢、硫酸雾、氟化物、氯气、
生产装置、燃料燃烧大家都会关注,但实际易忽略物料储存、装卸等作业散发的含有污染 物质的气体,有组织和无组织。
一、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的标准规范及方法
我国现行的大气固定源污染物排放标准共计73个,采样技术规范共计8个,各类分析方法共120个。
73
排放标准
8
采样技术规范
105
分析方法
一、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的标准规范及方法
用采样容器,如注射器、真空瓶、气袋 等采集一定体积的废气,供测定用。此方法 适用于废气中挥发性强、吸附性小的待测污 染物,当污染物浓度较高或测定方法灵敏度 较高时,仅需少量废气样品即可满足监测分 析的需要。此法测得的结果为瞬时浓度或短 时间内的平均浓度。
注射器采样法
真空瓶采样法
气袋采样法
二、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方法分类
二三、、有固定组污织染废源气废监气测有组织监测
颗粒物的测定 滤筒(GB/T16157-1996)
(一)、监测准备 1、接受任务、制定方案
• 接受任务:监测性质、目的、要求、内容 • 了解:锅炉用途、大小、型号、燃料、除尘和脱硫脱硝装置、高度、燃料消耗量、运行时间和运行
状况、污染物浓度水平、烟气流速和烟气温度,初步判断-对运行负荷和运行状况 • 现场勘察:工艺流程,确定采样位置和采样点数目,对企业提出监测平台、预先开设采样孔、保证
废气监测技术规范

废气监测技术规范废气监测技术规范是监测和控制废气排放的重要依据,它提供了废气监测的基本要求和技术标准。
以下是一份关于废气监测技术规范的示例,共计1000字。
一、废气监测技术规范的目的和适用范围废气监测技术规范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减少废气排放对环境的污染。
该规范适用于所有需要进行废气监测的企业和机构。
二、废气监测的基本要求1. 废气监测必须由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进行,机构必须获得有关部门的认可和监管。
2. 废气监测的设备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设备必须在运行前经过校准和验证。
3. 废气监测点的选择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监测点必须覆盖废气排放的主要来源。
4. 废气监测所采用的监测方法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监测方法必须科学、准确、可重复。
5. 废气监测应根据企业的废气排放情况和排放规律进行,监测频次和监测时间应满足监测要求。
三、废气监测技术要求1. 废气监测仪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仪器的误差和灵敏度必须满足监测要求。
2. 废气监测仪器必须定期维护和保养,维护和保养记录必须保存。
3. 废气监测仪器的数据必须保存,数据记录必须真实可信。
4. 废气监测应使用多项监测方法,以减少误差和提高监测准确度。
5. 废气监测结果必须经过审核和评估,监测结果必须准确可靠。
四、废气监测结果的评估和处理1. 废气监测结果必须与国家相关标准进行比较,如果超出标准则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和改善。
2. 如果废气排放对周围环境造成了污染,必须对受污染区域进行清理和修复。
3. 废气监测结果必须向相关部门和公众报告,必要时需要对外公开。
4. 废气监测过程中发现的违规行为必须立即制止,相关责任人必须接受相应处罚。
五、废气监测技术规范的执行和监督1. 废气监测技术规范的执行必须由相关企业和机构严格遵守,技术规范的内容必须各方共同理解和执行。
2. 相关政府部门必须加强对废气监测技术规范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技术规范的有效执行。
3. 相关第三方机构必须依法履行监测任务,确保监测结果真实可靠。
工业废气排放监测与处理技术

工业废气排放监测与处理技术工业废气排放已成为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为了保护环境和维护人类健康,监测与处理工业废气排放的技术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工业废气排放监测与处理技术的相关内容。
1. 工业废气排放监测技术1.1 在线监测技术在线监测技术是一种实时监测废气排放浓度和排放量的方法。
通过安装监测设备,对工业废气进行连续监测,能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相应调整。
常用的在线监测技术包括气体分析仪、传感器、激光检测等。
1.2 抽样监测技术抽样监测技术是通过采集工业废气样品后进行分析测试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获取详细的废气成分和浓度信息,对废气排放的特性进行全面评估。
常见的抽样监测技术包括气相色谱法、质谱法、光谱法等。
2. 工业废气处理技术2.1 物理处理技术物理处理技术是利用物理原理对工业废气进行处理的方法。
常见的物理处理技术包括静电除尘、湿式除尘、吸附剂吸附等。
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去除废气中的颗粒物、烟尘和气溶胶等物质。
2.2 化学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是利用化学物质对工业废气进行处理的方法。
常用的化学处理技术包括吸收法、氧化法和还原法等。
这些技术可以去除废气中的酸性气体、有机物和有毒物质,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3 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是利用生物反应器或生物滤床对工业废气进行处理的方法。
通过利用微生物降解废气中的有害成分,减少废气对环境的影响。
生物处理技术具有运行成本低、处理效果好的优点。
2.4 综合处理技术综合处理技术是将多种废气处理技术相结合,形成一套完整的处理系统。
通过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可以对不同成分的废气进行处理,降低废气排放对环境的污染。
综合处理技术能够达到更高的处理效果和更好的经济效益。
3. 工业废气排放监测与处理技术的应用3.1 石化行业石化行业是废气排放量较大的行业之一,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机废气和有毒气体。
因此,石化行业需要采取有效的废气监测与处理技术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工业废气排放监测与净化技术

工业废气排放监测与净化技术工业废气排放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严重环境问题。
随着工业发展的加快,废气的排放量也在不断增加,给大气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为了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工业废气排放监测与净化技术应运而生。
一、工业废气排放监测技术目前,工业废气排放监测技术主要包括两种:在线监测技术和离线监测技术。
1. 在线监测技术在线监测技术是指将监测设备直接安装在废气排放口,实时监测工业废气的成分和排放浓度。
这种技术具有数据准确、实时性强的特点,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其中,常用的在线监测技术包括激光气体分析技术、红外吸收光谱技术和质谱法等。
2. 离线监测技术离线监测技术是指将采样设备安装在工业废气排放口,定期采集废气样品并送回实验室进行分析检测。
离线监测技术具有样品保存时间长、设备价格低等优点,适用于某些特殊环境下的监测需求。
二、工业废气净化技术为了减少工业废气对环境的污染,工业废气净化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工业废气净化技术。
1. 物理吸附法物理吸附法通过吸附剂对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吸附,达到净化的目的。
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分子筛等。
物理吸附法处理效果稳定,操作简便,适用于废气中混有低浓度有机物的情况。
2. 化学吸收法化学吸收法通过溶液对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吸收、化学反应和分解,从而达到净化废气的目的。
常用的溶液有碱液、酸液等。
化学吸收法处理效果较好,适用于废气中含有酸性或碱性物质的情况。
3. 催化氧化法催化氧化法利用催化剂对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进行氧化反应,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
常用的催化剂有金属氧化物、贵金属等。
催化氧化法净化效果好,适用于废气中含有有机物的情况。
4. 生物净化法生物净化法利用微生物对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进行降解和转化,达到净化废气的效果。
常用的微生物有细菌、真菌等。
生物净化法处理效果好,操作简单,适用于废气中含有有机物的情况。
三、工业废气排放监测与净化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环保要求的提升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工业废气排放监测与净化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废气监测技术

(2)被测单位应积极配合监测工作,保证监测
期间生产设备和治理设施正常运行,工况条件符合
监测要求。
������ (3)在确定的采样位置开设采样孔,设置采 样平台,采样平台应有足够的工作面积,保证监测 人员安全及方便操作。 ������ (4)设置监测仪器设备需要的工作电源。
������ ������
(2)点位的可接近性,选择易于到达的采样位置。
������
(5)与有关标准布点要求的符合性,在许可的条
件下,尽量与标准的要求一致。
2、采样位置的布设 ������ (1)采样位置应避开对测试人员操作有危险的场 所。按规定确定采样孔位置,并应考虑采样位置的方位, 使操作安全、方便。 ������ (2)前三后六原则。在采集烟尘(粉尘)样品和测 定烟气流速时,采样位置应选在管道气流平稳的管段中, 尽量避开烟道弯头或管径急剧变化的部位。采样位置原 则上距弯头、阀门、变径管段上游方向不小于3D处, 下游方向不小于6D处。矩形烟道D=2AB/(A+B)。当 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采样位置距弯头等的距离至少不 小于烟道直径的1.5倍,并适当增加测点数目。采样断 面的流速最好在5m/s以上。
(4) 量力而行。
术规范。
4、监测条件的准备 ������ (1)根据监测方案确定的监测内容,准备现 场监测和实验室分析所需仪器设备。 ������ 属于国家强制检定目录内的工作计量器具, 必须按期送计量部门检定,检定合格,取得检定证 书后方可用于监测工作。 ������ 仪器设备是监测工作的“硬件”,在污染源 废气监测工作前,应有专人负责检查所需利用的仪 器设备是否在规定的检定、校验周期内,是否处于 良好的工作状态。 ������ 测试前还应进行校准和气密性检验,使其处 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北

3.4.4排气压力测量
动压的测定
静压的测定
3.4.5排气流速计算
Vs 0.076K p 273 ts Pd
3.4.6排气流量计算
工况下湿排气流量: Qs 3600 F Vs
标准状态下干排气流量:
Qsn
Qs
Ba Ps 101300
273 273
ts
(1
X sw )
4.颗粒物采样
4.1采样位置和采样点 同2.1,2.2。 4.2原理
废气监测目的
1、检查污染源排放的有害物质是否符合现行排放标准的规定。
2、评价净化装置的性能和使用情况,为大气质量管理与评价提供依 据。
1. 监测准备 2. 采样位置、采样孔和采样点 3. 排气参数的测定 4. 颗粒物采样 5. 气态污染物采样 6. 采样频次和采样时间 7. 污染物测试分析方法 8. 监测结果表示及计算 9.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10. 相关排放标准
3.1.2仪器 水银玻璃温度计,热电偶或电阻温度 计。
3.1.3测定步骤 将温度测量单元插入烟道中测点 处,封闭测孔,待温度计读数稳定后读数。
3.2排气中水分含量的测定
3.2.1测量位置和测点 同2.1,一般情况下可在靠 近烟道中心的一点测定。
3.2.2干湿球法 原理:使气体在一定的速度下流经干、湿球温 度计,根据干、湿球温度计的读数和测点处排 气的压力,计算出排气的水分含量。
对于气态污染物,由于混合比较均匀,其采样 位置可不受上述规定限制,但应避开涡流区。 如果同时测定排气流量,采样位置仍按上述规 定选取。
2.2采样孔和采样点
2.2.1采样孔 在选定的测定位置上开设采样孔,采样孔的内 径应不小于80mm,采样孔管长应不大于50mm。 不使用时应用盖板、管堵或管帽封闭 。当仅用 于气态污染物采样时,内径不小于40mm 。 对圆形烟道,采样孔应设在包括各测点在内的 互相垂直的直径线上。对矩形或方形烟道,采 样孔应设在包括各测点在内的延长线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监测条件的准备
• 仪器设备检定和校准。 • 准备器材、试剂、记录表格。 • 开设采样孔,设置采样平台。 • 设置监测工作电源。 • 被测设备运行正常,工况符合要求。
对污染源的工况要求
• 监测现场应有专人监督污染源工况。 • 相关标准中对监测时工况有规定的,按
相关标准的规定执行。
• 对污染源的日常监督性监测,采样期间 的工况应与平时的正常运行工况相同。
监测点位
规范的监测点位位置
监测点位
规范的监测点位位置
监测孔
不规范的监测点位位置
监测孔
监测孔
不规范的监测点位位置
监测孔 监测孔
不规范的监测点位位置
监测孔
监测孔
不规范的监测点位位置
测试现场空间位置有限, 很难满足上述要求时,可 选择比较适宜的管段采样 ,但采样断面与弯头等的 距离至少是烟道直径的1.5 倍,并应适当增加测点的 数量和采样频次。采样断 面 的 气 流 速 度 最 好 在 5m/s 以上。
大气污染源监测技术
山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2017年5月
一、概述 二、监测前的准备 三、采样位置及采样点 四、排气参数的测定 五、颗粒物采样 六、气态污染物采样 七、采样频次和采样时间 八、分析方法选择 九、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措施
概
述
清洁空气的成分:
对人类有影响的: 距地面10km
地球 半径
氮78.08%
(1)根据污染物形成过程分类:
一次污染物: 直接从污染源排放到空气 中的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一氧化碳、苯乙烯、颗粒性物质等。
二次污染物 是一次污染物在空气中相互作用或 它们与大气中的正常组分发生反应所产
生的新污染. 二次污染物的化学、物理性质与一次 污染物完全不同,多为气溶胶,毒性比
1采样位置
• 采样位置应避开对测试人员操作有危险的场所, 必要时应设置采样平台。
情况现场的防护性(平台、护 拦、折返梯、直梯)
现场烟道的腐蚀和振动情 现场污染气体的气味(烟道的
泄漏情况,采取防护措施)
• 采样位置应优先选择在垂直管段,应 避开烟道弯头和断面急剧变化的部位。 采样位置应设置在距弯头、阀门、变 径管下游方向不小于6倍直径,和距 上述部件上游方向不小于3倍直径处。
监测主要内容:
排放的颗粒态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的 浓度(mg/m3)以及含有这部分有害物质 的废气的排放量(m3/h),进而计算出有 害物质的排放量(kg/h)。
监测结果表述:
废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mg/m3),是指除 去水蒸气后标准状态下的干烟气为基准表示烟 气的测定结果。即温度为273K,压力为 101325Pa条件下不含水分的排气浓度。
氧20.95%
氩0.93%
其他气体 <0.06%
大气 厚度
其它物质: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 等
大气污染:
当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 有害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 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或 物造成危害的现象。
大气污染带来的危害
1、对人的危害:产生急性和慢性中毒。 2、动植物的危害:影响繁殖、生长或造成死亡。 3、对材料的损坏: 腐蚀材料和设备,腐蚀建筑物,使橡
– 工业:燃烧、工艺、无组织排放等废气等。 – 农业:施农药、化肥、秸秆焚烧等。 – 交通:汽车、火车、轮船等尾气。 – 室内污染:油漆、胶合板、涂料等含甲醛、挥
发有机物、氨、放射性等污染物。
工业企业 焚烧秸秆
交通运输
大气污染物种类
已发现有危害而被人注意的就有一百多 种,其中大部分是有机物,环境科学中用下列 两种方法进行分类。
同时,对于一些由于燃料燃烧产生的有害 物质,为了防止通入过量新鲜空气稀释污染物 浓度,还需将干烟气进行过量空气系数换算, 换算后的结果与排放标准中的浓度值相比较。
监测前准备工作
资料收集及现场调查
企业基本情 原辅材料及 废气的产生 现场监测条
况等
产品等
及治理等
件等
其它情况
制定监测方案,内容包括污染 源概况,监测目的,评价标准,监 测内容,监测项目,采样位置,采 样频次及采样时间,采样方法和分 析测定技术,监测报告要求,质量 保证措施等。
胶制品脆裂,损坏艺术品,使有色材料退色等。 4、对大气的影响: 污染物能改变大气的性质和气候条
件:产生温室效应、造成臭氧层空洞、酸雨等问题。
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生的11次重大污染事 件中,有7件属于强烈的大气污染造成的,因而 大气污染尤为人们所关注!
大气污染来源 1、自然污染源: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等. 2、人为污染源:
b、颗粒态污染物:是悬浮在大气 中的液体或固体颗粒状物质。粒 径多在0.01-100um之间。
环境空气
• 颗粒态污染物,根据其沉降特性又分为:
(1)降尘:直径>10um的颗粒物,能较快的沉到地面。
(2)飘尘(PM10):直径<10um的颗粒物,能长时间的漂 浮在空气中,故称为可吸入颗粒物或飘尘。具有胶体 性质,又名气溶胶(如雾,烟,灰尘)。可随空气吸入 呼吸道或肺部、进入血液输入全身,对人体危害较大 ,是环境空气污染监测的常规项目。
采样位置及采样点
布点原则
• 点位的代表性,选择有代表性的采样点; • 点位的可接近性,选择易于到达的采样位置; • 点位的可操作性,选择能实施采样的地点; • 点位的安全性,选择安全可靠的采样位置; • 与有关标准布点要求的符合性,在许可的条
件下,尽量与标准的要求一致。当不一致以 及监测点位又无法更改时,应考虑增加测点 数。
废气
指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排出 的有毒有害的气体。
废气污染源(大气污染源)
指排放大气污染物的设施或建筑 构造(如车间等)。
大气污染源
固定污染源
移动污染源
有组织排放源
无组织排放源
监测目的:
检查污染源排放废气中的有害物 质是否符合排放标准的要求;评价净 化装置的性能和运行情况及污染防治 措施的效果;计算出有毒有害物质的 排放总量,为大气质量管理评价提供 依据。
一般比一次污染物更大。 常见的二次污染物有:硫酸盐、硝酸 盐、臭氧、醛类(乙醛和丙烯醛等)、过
氧乙酰硝酸酯等。
(2)根据污染物存在状态分类:
分为颗粒态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
a、气态污染物:常温常压下以气体分 子形式存在于大气中,如:SO2、NO2 、CO、HCL等。这种污染物的特点是 运动速度快,扩散快,在空气中分散 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