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知识点】

合集下载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3-4课【重要知识点】梳理,为期中考做准备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3-4课【重要知识点】梳理,为期中考做准备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3-4课【重要知识点】梳理,为期中考做准备九年级道法上册3~4课【重要知识点】梳理第三课追求民主价值第一课时生活在民主国家民主的足音1、中国民主价值追求的重要思想源头是什么?(是什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惟邦本”“政得其民”“以百姓心为心”等民本思想,是中国民主价值追求的重要思想源头。

2、现代社会,民主在价值上的要求是什么?它是靠什么实现的?(是什么)★★一般来说,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

3、中国人民追求民主价值的历史进程是怎样的?(是什么)★(1)840年以来的近代中国饱受封建专制压迫和外敌入侵的屈辱。

抗击侵略、反对专制、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伸张人民权利,成为当时中国人民的最强心声。

(2)回溯中国人民追求民主价值的历史进程,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不惜献出生命,但这些艰辛尝试并没有实现“还权于民”,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愿望在近代没能实现。

(3)俄国十月革命给追求民主进步、救亡图存的中国人带来新的希望。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以争取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

从江西瑞金的“红色苏维埃”到延安的陕甘宁边区政府,中国共产党始终在不断探索适合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民主实现形式。

1949年,新中国成立,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人民民主的胜利。

(4)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大地上得以真正确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总结经验和教训,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民主的不懈探索。

(5)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实践证明,通过法治体现、保障的民主,才是人民自由幸福、国家繁荣发展、生活稳定有序、制度充满活力、社会长治久安的根基。

新型的民主1、为什么说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为什么)★★★(1)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看: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出来,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验证,具有强大生命力。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说课稿(2课时)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说课稿(2课时)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说课稿(2课时)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主要围绕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现状以及青少年如何为法治中国建设做贡献展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基本情况,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树立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为我国法治建设贡献力量。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法治观念,但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具体情况了解不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我国法治建设,提高法治素养,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现状,认识法治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法治观念,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培养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力量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现状,法治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法治观念,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堂趣味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法治建设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激发学生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现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如何为法治中国建设做贡献,引导学生树立法治观念,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4.案例分析:分析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例,让学生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增强法治意识。

5.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法治观念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自觉遵纪守法。

6.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法治建设中国历程 + 现状 + 重要性8.说教学评价本节课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政治知识点整理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政治知识点整理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政治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改革开放是怎样促进展的?(1) 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全部制经济共同进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多种全部制经济公平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2) 逐步建立、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打算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进展。

(3) 改革开放使广阔人民群众参加社会劳动、制造社会财宝的乐观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

敬重劳动、敬重学问、敬重人才、敬重制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2.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腾飞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其次大经济体、其次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进展。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制造了人类进展史上的宏大奇迹,充分显示了中国力气。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加,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

(3)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到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气。

3. 中国的腾飞证明白什么道理?改革开放是打算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

4. 为什么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1) 我国过去40年的快速进展靠的是改革开放,将来进展也必需坚决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

(2) 进入新时代,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需要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冲突,进行新的宏大斗争,向顽瘴痼疾开刀,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究竟,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3) 我国经济进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进展阶段。

(4) 我国经济进展还面临区域进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进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梳理(2020年元月整理,最新版)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1、改革开放的意义:(1)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活力,增强社会发展活力;(2)有利于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改善人民生活;(3)有利于综增强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改革开放是怎样促发展的?(1)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2)建立、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3)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3、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腾飞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二大经济体、第二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2)我国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加,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3)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党的十必大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4、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人民且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5、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1)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2)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6.为什么要坚持共享发展成果?(1)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面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4.1 建设法治中国(共13张PPT)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4.1 建设法治中国(共13张PPT)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第1课时 夯实法治基石
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增强自己的法治意识, 自觉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 2.能力目标: 从搜集整理的资料中总结出法治发 展的规律,增强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 3.知识目标:通过案例分析认识良法,理解法治 的重要意义。
一、选择法治道路
自学教材P44—47,思考以下问题: 1. 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 2. 法治的要求有哪些?
3、“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
弱则国弱。”这是因为 C(
)
②只要
①只有法治才能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走法治道路就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③只有法治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④法治是发
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2017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就4起申诉案件向最高人 民法院发出再审检察建议,均经再审改判无罪。这启发 我们,建设法治中国( C 普遍拥护 )
A. 要科学立法,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
B. 要严格执法,努力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
行 C. 要公正司法,努力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 义 D. 需要司法机关相互制衡,促进每一起案件的公正审
1、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
①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 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 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②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 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 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中考知识总汇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中考知识总汇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中考知识总汇一、基础题1、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2、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方式行驶监督权(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1)向人大代表或人民代表大会反映问题(2)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反映(3)通过书信、电子邮件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3、厉行法治的要求?(1)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行使权利(2)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法治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3)政府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全体公民共同守法。

4、法治的意义?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二、训练题(一)选择题1、放学回家的路上,小明看见市民广场悬挂着这样一幅标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这一标语内容体现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 C )A、核心B、本质C、总目标D、总依据2、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强调要着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全过程。

这样做体现的治国方略是:( A )A、法治与德治相结合B、法治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C、对内与对外相结合D、社会治理与依法治理相结合3、河北省鸡泽县检察院走进辖区学校,开展以“预防犯罪,远离校园欺凌”“我会保护自己”为主题的法治宣传活动,给孩子们送去“法律大餐”。

这样做( C )A、有利于提高同学们的科学素养B、能够杜绝校园欺凌现象C、有利于提高同学们的法治精神D、能够使政府成为守法榜样4、下列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认识正确的是:( D )A、它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B、它是我国的根本制度C、它体现了“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D、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5、“我有问题温总理”网络互动平台已连续几年在“两会”期间推出。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2单元 第4课 第1节 夯实法治基础 知识梳理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2单元 第4课 第1节 夯实法治基础 知识梳理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2单元民主与法治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第1课时夯实法治基础1.什么是法治?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

2.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1)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2)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

(3)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3.法治的要求及其具体内涵是什么?(1)要求:实行良法之治和实行善治。

(2)内涵:①良法: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②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4.全面依法治国的地位、总目标及具体目标是什么?(1)地位: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具体目标: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5.怎样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1)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2)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3)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4)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知识点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知识点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知识点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改革开放是怎样促发展的?(1)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2)逐步建立、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3)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

2.改革开放 40 年来,中国腾飞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充分显示了中国力量。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加,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

(3)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到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3.中国的腾飞证明了什么道理?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4.为什么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1)我国过去 40 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

(2)进入新时代,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需要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进行新的伟大斗争,向顽瘴痼疾开刀,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3)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4)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5)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知识点】
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
第1课时夯实法治基础
一、选择法治道路
1.法治的含义是什么?法治的作用有哪些?
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

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2.良法的含义是什么?
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程序正当,符合公平正义要求,维护个人的基本权利,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最大限度地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民福祉。

3.怎样理解“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
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4.我国的法治建设历程有哪些内容?
(1)1840年以后,一些仁人志士逐渐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封建专制制度。

变法改制,成为救亡图存、国家振兴的必然选择。

(2)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走上了一条探索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道路。

党和政府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法治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努力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进程。

5.法治的意义有哪些?
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二、描绘法治蓝图
1.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2.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新时期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

3.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因、总目标及最终结果分别是什么?(1)原因: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2)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最终结果:要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4.怎样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第2课时凝聚法治共识
一、法治政府
1.我国政府的作用和性质是什么?
(1)作用: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2)性质:在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

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

2.什么是法治政府?
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3.依法行政的地位、要求、核心分别是什么?
(1)地位: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2)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3)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4.怎样实现依法行政?
(1)政府:依法行政要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