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题:中考语文真题演练——成语辨析
东营中考语文专题三 成语辨析

年份
考点
考查形式
分值
2021
移风易俗、安步当车(望文生义)、栉风沐雨、行之有 效
2019
凤毛麟角、厚积薄发、迫不及待(望文生义)、全力以 赴
选择题(四选一)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 不恰当(或恰当)的一项是
2分
2018
重整旗鼓(不合语境)、中流砥柱(褒贬失当)、咫尺天 涯(不合逻辑)、汗牛充栋
[Q] 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只形容人工技艺,不能用来形容自然事物) 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形容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种事物,含贬义) 罄竹难书:把竹子用完了都写不完,形容事实(多指罪恶)很多,难以说完。(贬义词) 气冲斗牛:形容气势或怒气很盛。(侧重于有气势) [R] 如火如荼:像火那样红,像荼那样白。原形容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特定陈述对 象是气势,表示气势旺盛、热烈)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忍俊,含笑。不禁,无法控制自己。(不能和“笑”连用) 日暮途穷:天黑下去了,路走到头了。比喻到了末日。(特定陈述对象是一个集体或集团,一派势力) 锐不可当:形容来势凶猛,不可抵挡。(褒义词,一般多用来形容一种气势)
[K]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只用于使人感动的、悲壮 的事) 空穴来风:有了洞穴才有风进来。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现多用来指消息和传说毫无 根据。(多用于消息和传说方面) 旷日持久:多废时日,拖得很久。(一般用于时间) 开卷有益:读书总有好处。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益,好处。(只指看好书有益处) [L] 络绎不绝:(人、马、车、船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只形容人、车、马、船等) 鳞次栉比:栉,梳篦的总称。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多形容房屋或船只)
中考专题2词语(成语)辨析及运用(难点)九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划重点(部编版解析版)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划重点专题02 词语(成语)辨析及运用(难点)专题概述和解题方法指导对于初中生来说,对正确使用成语的考查,已经不再是对语言静态的分析,而是提供的语境,让考生加以辨析。
因此辨析成语使用,除了对成语本身的含义、功能等把握外,还需在语境中准确解读与把握。
1.审视成语的意义与句子所要表达的意义是否一致。
有些成语,由于不了解成语的准确意思,容易因断章取义或望文生义而误用,使之于整个句子的意思不一致。
如:我们俩分别将近三年,想不到在这里萍水相逢。
“萍水相逢”的意思是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该句在使用中,只断取了“相逢”的意思,却抛弃了“不相识的人”之义,这与句意是不一致。
2.审视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与句意表述的对象、范围是否吻合。
成语有一定的使用范围,有些成语的误用正是由于分不清范围的大小;有些成语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
如果不了解它特定的适用对象,就会出现毛病。
如: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句中“美轮美奂”的“轮”指高大。
“奂”指众多。
这个成语形容高大华美,多用于赞美新屋。
此句中用来赞美“花鸟虫兽、人物形象”,属于对象误用。
3.审视成语的感情色彩与所处的语境色彩是否相融。
成语的感情色彩可谓褒贬分明,我们在运用时,要因目的、场合、对象、的不同而异,用于赞扬、夸奖的使用褒义成语,用于贬斥、批评的使用贬义成语。
否则,成语运用就不恰当了。
如: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
“雨后春笋”是褒义词,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
而本句是指垃圾食品厂大量出现,所以这个成语属于褒词贬用的错误类型。
4.审视成语的语义是否包含句子中某些词语的含义。
有些句子中已包含某些成语的部分意思的词语,再用该成语就会造成重复啰嗦的毛病。
如: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的一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出来。
初中成语辨析题及答案

1 .下列加线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巴官员表示,对于美国政府的如意算盘,古巴政府洞若观火,将予以最有力的反击。
B.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已得到国家的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放光彩的那一天,倚马可待。
C .俗话说瑕不掩瑜,而这个人却目无全牛,鸡蛋里头挑骨头,真所谓疵者见疵呀。
D.20 岁时对那些不纯洁的爱情观,我们侧目而视,那些爱情悲观论调我们嗤之以鼻。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领悟茶道是需要有品“茶心”,即和“、静、清、寂”的,那不是急功近利的追寻,也不是附庸风雅的模仿。
B.面对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违章建筑,高速公路总指挥路大年急得一筹莫展,只好向乡“文明办”求救。
C.富有刑侦经验的王小波面对死不开口的犯罪嫌疑人不急不躁,他循循善诱,终于撬开了那人紧闭的嘴巴。
D.为了追逐所谓的时尚、前卫,他花光了自己多年的积蓄,甚至连爷爷的养老金都挪用了,真正到了寅吃卯粮的地步。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广西防城港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李红森去世后,贫寒的家境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他生前身无长物,家中连像样的现代化电器都没有,着实催人动容。
B.退场——威胁裁判 (要看录像改判 ) ——电话威胁主管部门——要求重赛——暂时退出!当北京现代足球队沿着这个清晰的战术亦步亦趋时,我对中国足球认识的幼稚再次被印证。
C.新闻舆论虽然号称立法、司法、行政三权之外的“第四种权力”,但仍不应对法院生效裁判指手画脚,评头品足。
D.这篇文章,大胆地提出了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见解,突破了传统观念,读后颇有石破天惊的感觉。
4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让医术高的医生挣更多的钱,相信不会有人反对。
可问题的关键是,如果让红“包”登堂入室,成为衡量医生医术的天平和调节医生收入的砝码,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和悲哀。
B.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和多变的世界经济形势,人们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如果世界经济出现动荡或危机,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是不可能独善其身的。
初中语文成语辨析解析版

初中语文成语练习1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辨析能力。
“莫衷一是”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符合A句的语意,使用正确。
“叱咤风云”形容威力极大。
符合B句语意,使用正确。
“豁然贯通”指一下子弄通了某个道理。
C句指“交通”,成语使用不正确。
“天伦之乐”泛指家庭的乐趣。
符合D句语境,使用正确。
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是C,故此题选C项。
2.【答案】A【解析】妄自菲薄:形容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心理,自轻自贱。
指对自己的能力等没有自信,不相信自己可以完成。
多用于贬义。
3.【答案】C【解析】倾巢而出:多用于贬义。
比喻敌人出动全部兵力进行侵扰。
良莠不齐: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
有口皆碑: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记功碑。
比喻人人称赞。
4.【答案】D【解析】“栩栩如生”形容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形容表演用词不当。
5.【答案】A【解析】了解成语,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和情感色彩,要根据语境从这三个方面判断正误。
A句中“蛛丝马迹”形容细小不易查觉的痕迹,不符合句意。
成语练习21.【答案】A【解析】A项,蠢蠢欲动:比喻敌人准备进攻或坏人阴谋捣乱。
此句想表达负责世界杯报道的工作人员已经做好准备,即将奔赴巴西,而非准备做坏事。
B项,如坐针毡:像坐在插着针的毡子上;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
此处指人们的种种议论使他不安。
C项,肃然起敬: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此处指飞蛾顽强的生命力令我敬仰。
D项,姗姗来迟:比喻走得缓慢从容。
原形容女子走路缓慢从容的姿态;现在形容慢腾腾地很晚才到来。
此处指她来得很晚,大家等了她很久。
本题要求选择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
综上,本题答案为A项。
2. 【答案】C【解析】A项,刮目相看: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此处指小明此次的表现十分出色,和以往不一样了。
B项,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此处指游客们都来这里,来的人很多。
C项,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被震聋了。
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成语辨析》课件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乡村振兴给民族地区旅游带来巨大活力,五一假期络绎不绝 的游客让人叹为观止。 B.十七岁出版第一本小说,二十多岁便常在写作论坛发表演说 ,她可谓锋芒毕露。 C.想象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思维方式,阅读文章时浮想联翩,方 能有身临其境之感。 D.中国女篮终进决赛!场下姚明看似一言不发,内心的喜悦自 是不言而喻的。
十秒钟思考
褒贬不分
解析:“哗众取宠”是贬义词,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成语运用常见错误
例13: 时下,网络文学蓬勃发展,小蔡就是屈指可数的网络 写手之一。
十秒钟思考
不合逻辑
解析:“屈指可数”跟前面的“蓬勃发展”矛盾。
成语运用常见错误
例14: 经过三天的深思熟虑,他终于妙手偶得这篇中篇小说。
十秒钟思考
不合逻辑
解析:“抑扬顿挫”形容声音高低起伏,这里形容小 说,属于用错对象。
成语运用常见错误
例9: 他的演讲抛砖引玉,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引发了现场 听众的热烈讨论。
十秒钟思考
谦敬误用
解析:“抛砖引玉”是谦辞,用来形容自己,不能形 容别人。
成语运用常见错误
例10: 这次的学习交流会,很多老师都认真聆听了我的发言。
【解析】选择 C
A.吝啬: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当用不用或当给的舍不得给。使用 正确; B.鲜腴:新鲜肥美;通常指刚生产的、未变质、滋味鲜美、有光彩 的食物。使用正确; C.目空一切: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极端骄傲自大,为贬义词。 不能形容对名利放在心上,褒贬误用,使用有误; D.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来往频繁,连续不断。使用 正确;
【解析】选择 C
A.蔚然成风:指写诗词歌赋成为了世界上的一种风气;引申义是事 物盛极一时,成为一种良好的风气。使用正确; B.妙手偶得:修养很高的人,由于偶发灵感而做出的作品。使用正 确; C.骇人听闻:事出怪诞,听起来令人害怕。不能形容好消息,使用 有误; D.相辅相成: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补充。使用正确;
2023年中考语文成语辨析专题练习(含答案)

2023年中考语文成语辨析专题练习(含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探索浩瀚的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梦想。
B.40余年改革开放,深圳从边陲小镇变为国际大都市,开荒精神是镌刻在这片土地上最深刻的人文印记。
C.现如今,在利益的驱使下,骗子殚精竭虑,诈骗手段不断翻新变化,电信网络诈骗版本不断“升级”。
D.纪录片《南京之殇》,为人们再次审视那场人类文明史上惨绝人寰的浩劫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2.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选项是()A.要是我们不珍惜水资源,总有一天会无水可用,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B.在生活工作很多方面,我们如果找对了方法,就会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C.半岛核问题延宕几十年,各种矛盾错综复杂,解决起来不可能一蹴而就,各方对此应有理性预期。
D.中国和意大利分处古丝绸之路两端,开展“一带一路”合作天经地义。
3.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个同学的作文以别有用心的构思和丰富鲜活的内容,获得作文大赛的一等奖。
B.刑罚可以阻止罪犯再次侵害公民,刑罚的威慑力能够告诫他人不要重蹈覆辙。
C.现代瓷器艺术品的造假技术可谓无与伦比,令许多投资者步步惊心。
D.路政部门在管理窨井盖时,要多一些细节上的吹毛求疵,多一些人性化举措。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战友们接连出现的高原反应,让专注于高原医疗研究的年轻军医吴天一忧心忡忡。
B.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多个食品企业,其食品生产的卫生状况让人张目结舌。
C.赛前的落选事件将老将王明娟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但她住压力最终夺得女举金牌。
D.事件在网络传播,当事人声誉受损却鲜为人知,眼睁睁地看着自己陷入舆论的中心。
5.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这些匪徒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抢夺他人财物,真是胆大包天。
B.现在电信诈骗案层出不穷,行骗手段只高明,蒙骗形式之多样,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成语辨析

易犯语法错误的成语 1.【漠不关心】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一点儿也不关心。形容词性成语,后面不能带 宾语。 2.【含英咀华】比喻琢磨和领会诗文的要点和精神。动词性成语,易误用作形容词。 3.【不谋而合】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该成语一般充当谓语,不 充当状语。 4.【念念有词】旧时迷信的人小声念咒语或说祈祷的话,也指人不停地自言自语。该 成语不能充当状语来修饰“说”。 5.【水到渠成】水流到的地方自然成渠,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成功。该成语不能 充当状语,比如“水到渠成地推进”。 6.【街谈巷议】大街小巷里人们的谈论。名词性成语,易误用作动词。 7.【正襟危坐】整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后面不能带表 处所的介宾短语。 8.【萍水相逢】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后面不能带表处所的介宾短语。
判断:(错误)
理由:“安步当车”指慢慢地步行,就当作是坐车。语境强调王教授听说病 人情况危急,立刻向医院赶去。犯了不合语境的错误。
2.要挖掘语境中的关键词
这个剧院的大型话剧、歌剧等演出票价不菲,让许多有艺术爱好而又收入不 高的普通人叹为观止,无法亲临现场享受艺术大餐。
判断:(错误)
理由:“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望洋兴叹”。
21.【任重道远】任,负担。负担沉重,路程遥远。比喻责任重大,需要长期 艰苦奋斗。不能用作“任重道远的责任”。
22.【眼花缭乱】缭,纷乱。眼睛看到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不能用作 “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23.【方兴未艾】方,正在。兴,兴起。艾,停止。形容事物正在兴起、发展, 一时不会终止。不能用作“正方兴未艾”。
4.【如芒在背】像芒和刺扎在背上一样,形容坐立不安。不能用作“好像如 芒在背”。
5.【遍体鳞伤】遍,全部。鳞,鱼鳞,这里指伤痕布满全身,像鱼鳞一样密。 形容伤势非常重。不能用作“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
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二:成语熟语 真题解析+习题演练

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二成语真题+习题1.(2024·内蒙古·中考真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B.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人,是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C.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震耳欲聋....,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
D.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
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
句中用来形容昆虫不再活跃,隐藏起来,使用恰当;B.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
句中用于形容邓稼先作为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其名字和事迹并不为大众所熟知,使用恰当;C.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句中,用于形容具有象征意义和警醒作用的国家公祭日“长鸣警钟”,使用对象不对;D.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句中用于形容富有创造力的人不断汲取知识的勤奋态度,使用恰当;故选C。
2.(2024·四川德阳·中考真题)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作为民族歌剧,《八一起义》的音乐表现让人印象深刻,磅礴的音乐旋律与激烈的战斗场面相得益...彰.。
B.语文素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只有耐得住寂寞,注重日积月累,整理归纳,才能厚积薄发。
C.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同学们纷纷感慨,相识恍若昨天,回首一起走过的日子,往事浮光掠影....,历历在目。
D.露营活动作为现代人们喜欢的一种休闲方式,营地应因地制宜....,提升品质,办出特色,增强体验感。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
A.相得益彰:两者互相配合或映衬,双方的长处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此处形容磅礴的音乐旋律与激烈的战斗场面互相配合或映衬,双方的长处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使用正确;B.一蹴而就:踏一步就会成功。
比喻事情轻而易举,很容易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日一题】中考语文真题演练:成语辨析
下列加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看日出,徒步登山队队员趁着夜色早早爬上泰山山顶。
他们登峰造极的精神真让人钦佩。
B.五星花园四周的建筑鳞次栉比,在夜晚灯光的映衬下,尽显城市别样风情。
C.作案者周密的谋划和熟练的手法相得益彰,使案情扑朔迷离,增大了侦破的难度。
D.留守学生普遍存在内向胆怯、自我封闭等心理问题,许多外出务工家长却不以为然。
习题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
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A.登峰造极,本义指到达最高点,比喻学问、成就达到极高的水平,句子用来形容登山队员们攀登顶峰,属望文生义,使用不当;
B.正确;
C.相得益彰,指两者互相配合或映衬,双方的长处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褒义词,在句中用来形容作案者的手法,褒贬不当;
D.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不合语境,在句中使用不当。
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