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示范(总结报告范文模板)-呼吸运动调节

合集下载

呼吸运动变化实验报告(3篇)

呼吸运动变化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观察并记录正常情况下家兔的呼吸运动变化。

2. 探究不同浓度二氧化碳(CO2)对家兔呼吸运动的影响。

3. 分析不同浓度二氧化碳对家兔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呼吸运动是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生理过程。

呼吸中枢位于脑干,受神经系统和体液因素的调节。

二氧化碳是调节呼吸运动的重要生理性因素,其浓度变化可直接影响呼吸运动。

本实验通过观察不同浓度二氧化碳对家兔呼吸运动的影响,探讨二氧化碳在呼吸运动调节中的作用。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家兔(体重约2.5kg)1只。

2. 仪器:呼吸运动监测仪、气体分析仪、气管插管、注射器、剪刀、镊子等。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前准备:将家兔置于安静的环境中,使其适应实验环境。

用气管插管插入家兔气管,连接呼吸运动监测仪和气体分析仪。

2. 正常呼吸观察:记录家兔在正常情况下的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

3. CO2浓度变化实验:a. 将家兔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容器内注入不同浓度的CO2气体,分别为0%、5%、10%、15%和20%。

b. 在不同浓度CO2气体环境中,记录家兔的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

c. 每次实验重复3次,取平均值。

五、实验结果1. 正常呼吸观察:家兔在正常情况下的呼吸频率约为60次/分钟,呼吸深度适中,节律均匀。

2. CO2浓度变化实验:a. 0%CO2:呼吸频率约为60次/分钟,呼吸深度适中,节律均匀。

b. 5%CO2:呼吸频率约为80次/分钟,呼吸深度加深,节律加快。

c. 10%CO2:呼吸频率约为100次/分钟,呼吸深度明显加深,节律明显加快。

d. 15%CO2:呼吸频率约为120次/分钟,呼吸深度极度加深,节律极度加快。

e. 20%CO2:呼吸频率约为140次/分钟,呼吸深度极度加深,节律极度加快。

六、实验分析1.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家兔的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均呈上升趋势。

2. 当二氧化碳浓度达到一定水平时,家兔的呼吸运动发生明显变化,表现为呼吸频率加快、呼吸深度加深和节律加快。

生理学高分实验报告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

生理学高分实验报告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
化学感受器位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 体中,可感受血液中氧分压和二氧 化碳分压的变化。
肺牵张感受器位于肺泡壁和支气管 平滑肌中,可感受肺部的扩张和缩 小。
呼吸肌感受器位于呼吸肌中,可感 受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
中枢和外周感受器的相互作用
中枢和外周感受器之间存在复杂的相 互作用,共同维持呼吸运动的稳定性 和适应性。
02
给实验组家兔分别注射不同浓度的呼吸兴奋剂和呼 吸抑制剂。
03
观察并记录注射药物后家兔呼吸运动的变化情况, 包括呼吸频率、呼吸深度的改变。
实验步骤与操作
• 在药物作用高峰期,再次测定家兔的血气指标,以评估药物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实验步骤与操作
4. 数据分析与统计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家兔在呼吸运动参数和 血气指标上的差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相互作用
协同作用
在某些情况下,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可协同作用,共同调节呼吸运动。例如,当机体处 于缺氧状态时,外周化学感受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同时受到刺激,引起呼吸加深加快。
拮抗作用
在某些情况下,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可相互拮抗,共同维持呼吸运动的平衡。例如,当 机体处于过度通气状态时,动脉血氧分压升高可抑制外周化学感受器的活动,而中枢化 学感受器则继续受到刺激,引起呼吸减慢变浅。这种拮抗作用有助于防止过度通气对机
证了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
04
本实验为深入研究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提供了有价 值的参考数据,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呼吸生理学的奥
秘。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和建议
0标1题
进••一文文步研字字究内内不容容同物种 之•间文呼吸字运内动容调节机 制•的文异同字,内以容更全面
地了解呼吸生理学的 普遍规律。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报告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观察家兔呼吸运动的生理变化,了解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

2. 分析血液中化学因素(PCO2、PO2、[H])对家兔呼吸频率、节律、通气量的影响及调节机制。

3. 探讨迷走神经在家兔呼吸运动调节中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呼吸运动是呼吸肌在神经系统控制下进行的有节律的收缩和舒张造成的。

呼吸中枢分布于大脑皮层、间脑、桥脑、延髓、脊髓等部位,各级部位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呼吸节律性运动。

呼吸运动受体内、外各种因素影响,如血液中CO2分压、PO2、[H]等化学因素,以及迷走神经、肺牵张反射等神经调节机制。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家兔2. 实验仪器:兔体手术台、常用手术器械、张力传感器、引导电极、计算机采集系统、气管插管、注射器、橡皮管、20%氨基甲酸乙酯、生理盐水3. 实验试剂:20%氨基甲酸乙酯、生理盐水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麻醉与固定:将家兔置于兔体手术台上,用20%氨基甲酸乙酯进行麻醉。

待家兔麻醉后,将其背位固定在手术台上。

2. 气管插管:在颈部切开皮肤,分离气管,插入气管插管,连接呼吸传感器。

3. 分离迷走神经:在颈部分离双侧迷走神经,穿线备用。

4. 记录呼吸运动:启动计算机采集系统,记录家兔呼吸频率、节律、通气量。

5. 观察血液中化学因素对呼吸运动的影响:a. 向气管插管内注入一定量的CO2,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b. 向气管插管内注入一定量的生理盐水,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c. 向气管插管内注入一定量的[H],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

6. 观察迷走神经对呼吸运动的影响:a. 切断双侧迷走神经,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b. 重新连接双侧迷走神经,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到在注入CO2后,家兔呼吸频率、节律、通气量均增加,表明CO2对呼吸运动具有促进作用。

2. 观察到在注入生理盐水后,家兔呼吸运动无明显变化,表明生理盐水对呼吸运动无明显影响。

3. 观察到在注入[H]后,家兔呼吸频率、节律、通气量均降低,表明[H]对呼吸运动具有抑制作用。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报告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报告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报告本实验旨在探究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深入了解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规律,为相关生理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数据支持。

实验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健康的家兔若干只,呼吸频率计、呼吸深度计、心率监测仪等实验设备。

2. 实验方法,将家兔置于实验箱内,记录其正常呼吸状态下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并监测其心率。

接着通过不同方式的刺激(如运动、音响刺激等)观察家兔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心率的变化情况。

实验结果。

1. 正常状态下,家兔的呼吸频率约为每分钟40-60次,呼吸深度约为每次10-15毫升,心率约为每分钟120-150次。

2. 运动刺激后,家兔的呼吸频率明显增加,呼吸深度也有所增加,心率也随之加快。

3. 音响刺激后,家兔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均有所增加,但心率的变化不明显。

实验分析。

1. 家兔呼吸运动受到外界刺激的调节,运动刺激和音响刺激都能引起家兔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的变化,说明家兔呼吸运动受到外界刺激的调节。

2. 家兔呼吸运动调节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家兔对不同刺激的呼吸反应不同,表明其呼吸运动调节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根据外界环境变化做出相应调整。

实验结论。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这为家兔在不同环境下适应生存提供了生理基础。

同时,本实验结果也为相关呼吸生理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支持。

结语。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基础。

希望本实验结果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推动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报告总结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报告总结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报告总结一、引言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是生理学中一个重要且复杂的研究课题。

通过实验探究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不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呼吸系统的功能,还有助于揭示人类呼吸系统的生理和病理特点。

本实验旨在通过调节不同呼吸节律和环境条件来观察家兔呼吸运动的变化,从而探索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家兔呼吸运动的基本特征和调节机制。

2. 观察家兔呼吸运动在不同呼吸节律和环境条件下的变化。

3. 探究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动物:健康家兔。

2. 实验仪器:生物信号采集系统、呼吸运动测定仪等。

3. 实验步骤:1) 采集基础值:记录家兔在自由呼吸状态下的呼吸频率和潮气量。

2) 调节呼吸节律:通过呼吸运动测定仪调节家兔的呼吸节律,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

3) 调节环境条件:改变家兔所处环境的温度、湿度等条件,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

四、实验结果1. 基础值记录:家兔自由呼吸状态下,呼吸频率为25次/分,潮气量为200ml/次。

2. 调节呼吸节律:当将家兔的呼吸节律调至较快时,呼吸频率明显增加,而潮气量减少;当呼吸节律调至较慢时,呼吸频率减少,而潮气量增加。

3. 调节环境条件:在较高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家兔呼吸频率增加,潮气量减少;在较低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家兔呼吸频率减少,潮气量增加。

五、实验讨论1.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是复杂多样的,受到呼吸中枢、化学感受器和周围感受器的共同调节。

2. 调节呼吸节律和环境条件对家兔呼吸运动的影响是明显的,反映了呼吸系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和调节性。

六、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调节家兔呼吸节律和环境条件,观察了呼吸运动的变化,并探讨了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家兔呼吸运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

深入探究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呼吸系统的功能和生理特点,对于进一步研究人类呼吸系统的生理和病理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呼吸运动调节都实验报告(3篇)

呼吸运动调节都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观察并记录不同条件下家兔呼吸运动的变化,包括呼吸频率、节律和通气量。

2. 探究血液中化学因素(PCO2、PO2、H+)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及调节机制。

3. 分析迷走神经在家兔呼吸运动调节中的作用和机制。

4. 学习气管插管术和神经血管分离术。

二、实验原理呼吸运动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下,通过呼吸肌的节律性运动使胸廓节律性地扩大或缩小。

呼吸运动不仅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还受到一些理化因素(如代谢产物、药物、肺的扩张与缩小等)的调节。

这些理化因素可通过化学敏感呼吸反射、肺牵引反射等途径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呼吸运动。

三、实验对象与材料1. 实验对象:家兔(雌雄不限,体重约2.5kg)2. 实验材料:BL-420多通道生理信号采集系统、电刺激器、兔手术台、哺乳动物手术器械、气管插管、注射器、棉线、纱布、3%戊巴比妥钠、3%乳酸、钠石灰、气囊、CO2、胶皮管。

四、实验步骤1. 麻醉与固定:使用3%戊巴比妥钠溶液进行家兔麻醉,待动物麻醉成功后,将其固定在兔手术台上。

2. 气管插管:在颈部切开皮肤,暴露气管,插入气管插管,连接气囊,确保呼吸道的通畅。

3. 神经血管分离:在颈部切开皮肤,暴露迷走神经和颈动脉,用棉线将迷走神经与颈动脉分离。

4. 连接生理信号采集系统:将气管插管与BL-420多通道生理信号采集系统连接,记录呼吸频率、节律和通气量。

5. 观察与记录:a. 基础呼吸运动:观察并记录家兔在正常条件下的呼吸频率、节律和通气量。

b. CO2吸入:将家兔置于含有CO2的密闭环境中,观察并记录呼吸运动的变化。

c. N2吸入:将家兔置于含有N2的密闭环境中,观察并记录呼吸运动的变化。

d. 迷走神经切断:切断家兔的迷走神经,观察并记录呼吸运动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基础呼吸运动:家兔在正常条件下的呼吸频率约为60次/分钟,节律规则,通气量稳定。

2. CO2吸入:吸入CO2后,家兔的呼吸频率明显加快,呼吸加深,通气量增加。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报告结果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报告结果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实验报告结果一、实验目的观察各种因素对家兔呼吸运动的影响,从而了解呼吸运动的调节机制。

二、实验原理呼吸运动是一种节律性运动,其频率和深度受到神经和体液因素的调节。

肺牵张反射、化学感受器反射等在呼吸运动的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

三、实验材料1、实验动物:健康家兔一只,体重 20 25kg。

2、实验器材:哺乳动物手术器械一套、BL-420 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压力换能器、呼吸流量换能器、保护电极、20ml 和 5ml 注射器、50cm 长的橡皮管、装有 CO₂和 O₂的气袋、2%乳酸溶液等。

四、实验步骤1、手术准备家兔称重后,用 20%乌拉坦溶液(5ml/kg)耳缘静脉注射麻醉。

将家兔仰卧固定于手术台上,剪去颈部的毛。

沿颈部正中作一长约 5 7cm 的切口,分离皮下组织和肌肉,暴露气管。

在气管下穿两根线,一根在气管下穿一“T”形切口,插入气管插管,并用线结扎固定。

分离一侧颈总动脉,插入动脉插管,通过压力换能器与 BL-420 生物机能实验系统相连,用于记录动脉血压。

分离出颈部两侧迷走神经,穿线备用。

2、实验项目记录正常呼吸运动曲线:将呼吸流量换能器与 BL-420 生物机能实验系统相连,记录家兔的正常呼吸运动曲线。

增加无效腔:将一段 50cm 长的橡皮管连接在气管插管的一侧,增加无效腔,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

缺氧:将装有 N₂的气袋通过气管插管与家兔相连,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

血中 CO₂增多:通过动脉插管向家兔动脉内注入 2%乳酸溶液 2ml,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

切断迷走神经:先切断一侧迷走神经,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然后再切断另一侧迷走神经,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1、增加无效腔当家兔的呼吸通道增加了 50cm 长的无效腔后,呼吸运动明显加深加快。

呼吸频率由正常的每分钟约 50 60 次增加到每分钟约 70 80 次,呼吸幅度也显著增大。

这是因为增加无效腔使肺泡通气量减少,导致血液中氧气分压降低和二氧化碳分压升高,刺激了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呼吸加深加快,以增加肺泡通气量,补偿氧气的不足和排出过多的二氧化碳。

家兔的呼吸运动调节实验报告结论

家兔的呼吸运动调节实验报告结论

家兔的呼吸运动调节实验报告结论家兔是一种常见的宠物动物,它们的呼吸运动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

为了更好地了解家兔的呼吸运动调节机制,我们进行了一项实验研究。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观察家兔在不同运动强度下的呼吸频率和深度的变化,来探究家兔的呼吸运动调节特点。

实验采用了成年健康的家兔作为实验对象,共分为静息组和运动组两组。

静息组家兔被放置在安静的环境中,不进行任何运动;运动组家兔被放置在跑步机上进行适度的运动。

实验期间,我们使用呼吸频率计和呼吸深度计分别记录家兔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的变化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静息组家兔的呼吸频率大约为每分钟45次,呼吸深度为每次0.6毫升。

当家兔进行轻度运动时,呼吸频率明显增加,约为每分钟60次,呼吸深度也有所增加,约为每次0.8毫升。

而当家兔进行中度运动时,呼吸频率进一步增加,约为每分钟80次,呼吸深度也进一步增加,约为每次 1.0毫升。

当家兔进行剧烈运动时,呼吸频率达到最高峰,约为每分钟120次,呼吸深度也达到最大值,约为每次1.2毫升。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家兔的呼吸运动具有明显的调节能力。

在运动强度增加的情况下,家兔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都会相应增加,以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求。

这种调节机制可以有效地保证家兔在运动时获得足够的氧气供应,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我们还观察到家兔在运动后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逐渐恢复到静息状态下的水平。

这说明家兔的呼吸运动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可以在运动结束后快速恢复到正常状态。

这种自我调节能力的存在,使得家兔能够适应不同强度的运动,并保持呼吸系统的稳定。

除此之外,我们还观察到家兔的呼吸运动调节与体温的变化有密切关系。

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家兔的体温也会相应上升,这可能是家兔调节呼吸运动的一个重要因素。

进一步的研究可以探究家兔的呼吸运动调节机制与体温调节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他可能的调节因素。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结论:家兔的呼吸运动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可以根据运动强度的变化来调整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以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示范——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
[实验目的]
1、学习动物呼吸运动调节的实验方法。

2、观察各种因素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理。

[实验对象]
家兔,体重2-3kg,公母不限。

[实验材料]
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呼吸换能器、刺激电极;动物生理实验常用手术器械,兔手术台,气管插管,注射器,50cm橡皮管;生理盐水,2%戊巴比妥钠溶液等。

[实验步骤]
一、动物准备
1、动物麻醉与保定:以1ml/kg体重的2%戊巴比妥钠溶液耳缘静脉缓注射麻醉动物,取背位仰卧将实验动物保定于兔手术台,并剪去颈部的毛。

2、颈部手术与气管插管:以常规方法分别切开颈部皮肤,分离双侧颈迷走神经、穿线备用;作气管插管。

二、连接并调试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以橡皮管将呼吸换能器与实验动物的气管插管相连,根据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说明书,进入系统的“呼吸运动调节”实验项目,实时记录呼吸曲线。

[观察项目]
1.记录正常呼吸曲线,作为对照,认清曲线与呼吸运动的关系。

2.无效腔增加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在气管插管的一侧管连接一50cm的橡胶管,观察呼吸运动的影响。

3、吸入气中CO2浓度增加对呼吸运动的影响:观察高浓度CO2对呼吸运动的变化。

4.低氧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堵塞气管一侧管5s,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

5.迷走神经在呼吸运动中的作用:首先以中等强度电刺激一侧完整的迷走神经,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再分别剪断双侧迷走神经,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最后,分别电刺激一侧迷走神经的中枢端与外周端,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

[结果及结果分析]
正常呼吸运动及各种因素作用后呼吸运动变化的曲线如下图。

1、正常呼吸曲线:在正常麻醉状态下,实验动物保持平稳的呼吸节律,其中上升支为吸气,下降支为呼气;曲线疏密反映呼吸频率,曲线高度反映呼吸幅度。

动物节律性呼吸的基本中枢位于延髓,在肺牵张反射和呼吸调整中枢的共同调节下,维持平稳的节律性呼吸。

2、增大无效腔,呼吸加深加快。

增加无效腔以后,主要是使呼吸道的阻力加大而加强呼吸运动,另外也有通气量不足造成的PCO2升高和PO2的影响(具体机理见后述)。

呼吸道的阻力的加大,使呼吸肌受到的牵拉力增加,呼吸肌本体感受器(肌梭)兴奋增强,通过传人神经达到中枢,反射性引起被牵拉呼吸肌收缩的加强,使呼吸运动增强。

3、增加吸入气中CO2浓度,呼吸加深加快。

当吸入气中CO2↑,
进而使PCO2↑,通过两条途径使呼吸运动增强。

第一条为中枢途径,即血中CO2透过血脑屏障,在脑脊液中CA作用下,使H+↑(CO2 + H2O—→H2CO3—→HCO3- + H+↑),直接作用于中枢化学感受器,呼吸中枢兴奋,通过传出神经和呼吸肌作用,使呼吸运动增强;第二条途径为外周途径,即血中升高的CO2作用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的外周化学感受器,沿各自传人神经传入呼吸中枢,呼吸中枢兴奋增强,通过传出神经和呼吸肌作用,使呼吸运动增强。

以第一条途径为主。

4、缺氧,呼吸加深加快。

吸入气中O2下降,使血中PO2↓,以上述同样的两条途径,加强呼吸运动。

但由于缺氧对中枢的直接效应是抑制作用,因此缺氧作用的主要途径是外周作用。

5、迷走神经在呼吸运动中的作用:迷走神经作为肺牵张反射的传入神经,通过及时抑制中枢吸气神经元而调节呼吸的深度与频率,参与呼吸节律的调节。

(1) 电刺激完整迷走神经,呼吸变浅,频率加快。

当电刺激时,冲动不断传人呼吸中枢,抑制中枢吸气神经元,在呼气尚未完全时,即从吸气转变为呼气。

(2) 切断一侧迷走神经,吸气稍有延长,频率变慢。

切断一侧迷走神经时,肺牵张感受器感受到的肺扩张刺激不能传至延髓的呼吸中枢,吸气不能及时转变为呼气,使吸气延长;但由于脑桥呼吸调整中枢的作用,在吸气后仍可转变为呼气,表现为长吸式呼吸。

但由于另一侧迷走神经的代偿作用,呼吸变化不十分明显。

(3) 当另一侧亦切断时,吸气明显延长,频率更慢。

机理同上,由于双侧迷走神经均已切断,肺牵张反射完全失去作用,长吸式呼吸表现更明显。

(4) 电刺激迷走神经离中端,呼吸运动未见明显变化;电刺激迷走神经中枢端,呼吸运动的变化及作用机理与电刺激完整迷走神经相同。

以上结果说明,迷走神经是肺牵张反射的传人神经。

[实验小结]
1、在正常情况下,动物维持均匀的节律性呼吸运动。

2、动物的呼吸运动受到肺牵张反射、吸入气中CO2和O2等因素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