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黄铜HPb60-2概述
铅黄铜合金元素含量表

铅黄铜合金元素含量表铅黄铜是一种常见的黄铜合金,其主要成分是铜和铅。
除了这两种主要元素外,铅黄铜中还可能含有一些其他元素。
以下是铅黄铜合金中常见元素的含量表:1. 铜(Cu):铜是铅黄铜合金的主要成分,其含量通常在60%至95%之间。
铜是一种具有良好导电性和导热性的金属,因此使铅黄铜具有优异的导电和导热性能。
2. 铅(Pb):铅是铅黄铜的另一主要成分,其含量通常在0.5%至40%之间。
铅的添加可以提高铅黄铜的润滑性能和切削加工性能,使得该合金更易于加工和成型。
3. 锌(Zn):锌是铅黄铜中常见的合金元素,其含量通常在2%至40%之间。
锌的加入可以提高铅黄铜的耐蚀性能和强度,使其更适用于一些特殊环境下的应用。
4. 锡(Sn):锡的含量在铅黄铜中通常很低,一般不超过1%。
锡的添加可以提高合金的耐腐蚀性能和韧性。
5. 磷(P):磷的含量在铅黄铜中通常很低,一般不超过0.5%。
磷的加入可以改善合金的切削加工性能和物理性能。
6. 铝(Al):铝的含量在铅黄铜中通常很低,一般不超过1%。
铝的加入可以提高合金的强度和硬度。
7. 锰(Mn):锰的含量在铅黄铜中通常很低,一般不超过1%。
锰的添加可以改善合金的强度和耐蚀性。
8. 镍(Ni):镍的含量在铅黄铜中通常很低,一般不超过1%。
镍的加入可以提高合金的抗磨性和耐腐蚀性。
9. 钛(Ti):钛的含量在铅黄铜中通常很低,一般不超过0.5%。
钛的加入可以提高合金的强度和抗腐蚀性能。
总结:铅黄铜是一种常见的黄铜合金,其主要成分是铜和铅。
除了这两种主要元素外,铅黄铜中还可能含有锌、锡、磷、铝、锰、镍、钛等一些其他元素。
不同元素的含量不同,这些元素的添加会改变铅黄铜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使得铅黄铜在多个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62黄铜(H62)化学成分力学性能介绍

62黄铜(H62)化学成分力学性能介绍-绿兴金属厂家提供牌号:62黄铜(H62)化学成分:Cu:60.5-63.5Fe:0.15Pb:0.08Sb:0.005Bi:0.002P:0.01Zn:余量力学性能:铅黄铜铅实际不溶于黄铜内,呈游离质点状态分布在晶界上。
铅黄铜按其组织有α和(α+β)两种。
α铅黄铜由于铅的有害作用较大,高温塑性很低,故只能进行冷变形或热挤压。
(α+β)铅黄铜在高温下具有较好的塑性,可进行锻造。
锡黄铜黄铜中加入锡,可明显提高合金的耐热性,特别是提高抗海水腐蚀的能力,故锡黄铜有“海军黄铜”之称。
锡能溶入铜基固溶体中,起固溶强化作用。
但是随着含锡量的增加,合金中会出现脆性的r相(CuZnSn化合物),不利于合金的塑性变形,故锡黄铜的含锡量一般在0.5%~1.5%范围内。
常用的锡黄铜有HSn70-1,HSn62-1,HSn60-1等。
前者是α合金,具有较高的塑性,可进行冷、热压力加工。
后两种牌号的合金具有(α+β)两相组织,并常出现少量的r相,室温塑性不高,只能在热态下变形。
锰黄铜锰在固态黄铜中有较大的溶解度。
黄铜中加入1%~4%的锰,可显著提高合金的强度和耐蚀性,而不降低其塑性。
锰黄铜具有(α+β)组织,常用的有HMn58-2,冷、热态下的压力加工性能相当好。
铁黄铜铁黄铜中,铁以富铁相的微粒析出,作为晶核而细化晶粒,并能阻止再结晶晶粒长大,从而提高合金的机械性能和工艺性能。
铁黄铜中的铁含量通常在1.5%以下,其组织为(α+β),具有高的强度和韧性,高温下塑性很好,冷态下也可变形。
常用的牌号为Hfe59-1-1。
镍黄铜镍与铜能形成连续固溶体,显著扩大α相区。
黄铜中加入镍可显著提高黄铜在大气和海水中的耐蚀性。
镍还能提高黄铜的再结晶温度,促使形成更细的晶粒。
HNi65-5镍黄铜具有单相的α组织,室温下具有很好的塑性,也可在热态下变形,但是对杂质铅的含量必须严格控制,否制会严重恶化合金的热加工性能。
C36000铅黄铜性能参数

张工:158 –O 185 -9914特性:c36000铅黄铜切削加工性能优良,有高的减摩性能。
用途:用于钟表结构件及轿车拖拉机零件。
力学性能:抗拉强度σb (MPa):≥390伸长率δ10 (%):≥10伸长率δ5 (%):≥12化学成分:锌(Zn)余量,铅(Pb)2.4~3.0,铝(Al)≤0.5,铁(Fe)≤0.10,锑(Sb)≤0.005,磷(P)≤0.01,铋(Bi)≤0.002,铜(Cu)62.0~65.0,杂质总和%≤0.75规格:棒材、板材、管材等规格完全,并可依据客户要求定制。
我司专业的合金铜制品生产、可供应铜及铜合金、铜镍合金、铬锆铜、铍青铜、锡青铜、无氧铜、铝青铜、黄铜、铝黄铜、铅黄铜、锡黄铜、硅青铜、磷脱氧铜、钨铜等。
铜镍合金/白铜:BFe 30-1-1(C71500)、BFe 10-1-1(C70600)、B30、BMn 40-1.5、NCu 40-2-1、BZn18-18等铬锆铜:QZr 0.2、QCr 0.4、QZr 0.5等铍青铜:QBe 1.9、QBe2、C17200、C17300、C17500、C17510、CuNi2Be等锡青铜:QSn 1.5-0.2、QSn4-3、QSn4-4-4、QSn6.5-0.1、QSn6.5-0.4、QSn7-0.2、QSn8-0.3、Qsn10-1等无氧铜/磷脱氧铜/钨铜:TU0、TU1、TU2、TP1、TP2、W1、CuW50、W55、W60、W70、W75、W85、CuW90等锡黄铜/铝黄铜HSn 60-1、HSn62-1、HSn70-1、HSn 90-1、HAl 77-2、HAl67-2.5等铝青铜:QAl 5、QAl9-2、QAl9-4、QAl10-3-1.5、QAl10-4-4、QAl 10-5-5等铅黄铜/硅青铜:HPb 59-1、HPb60-2、HPb62-3、HPb63-1、HPb63-3等QSi 1-3、QSi3-1、HSi 80-3等产品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核电、石油化工、船舶、汽轮机发电、压力容器、热交换器、中央空调及铁路、城轨交通等领域。
中国铜牌号及标准与国外对照表

页眉内容中国铜牌号及标准与国外对照表铜合金牌号对照表一、铅黄铜牌号对照表常用铜合金牌号化学成分--中国牌号一、铅黄铜系列三、紫铜系列三、紫铜系列常用铜合金牌号化学成分--德国牌号一、铅黄铜系列常用铜合金牌号化学成分--美国牌号一、铅黄铜系列二、普通黄铜系列二、普通黄铜系列注:CuZn36Pb2As(CW602N)As砷含量:0.02-0.05;Mn含量<0.1。
铜合金管棒型材常见缺陷分析1、过热、过烧:定义:金属在加热或加工过程,由于温度高、时间长岛之组织及晶粒出大现象称为过热,严重过热时晶间决不低熔点组元熔化或晶界弱化现象称为过烧。
产生原因:a、加热温度高、时间长或局部长时间处于高温源处;b、热挤压终了温度过高或者在高温区停留时间长;c、合金中存在低熔点组元或低熔点杂质较多。
2、裂纹或开裂:定义:管棒型材表面出现连续或间断不规则裂纹,轻微的称为裂纹,严重的称为开裂。
产生原因:abcd3、缩尾:定义:产生原因:ab4、鼓泡定义:产生原因:abc5、脱锌定义:产生原因:a、退火温度过高,火焰直接喷到制品表面,使标卖弄锌熔化、挥发或氧化;b、挤压温度太高;c、酸洗时,酸液浓度过高,酸洗时间过长引起表面脱锌;d、在环境介质作用下,发生化学或电化学反应形成脱锌。
6、麻面(俗称麻点、沙眼)定义:管棒型线材表面出现微小的点状凹陷不平的粗糙面称为麻面。
麻面呈局部、周期性或成片分布,个别的称为麻点,严重的称为麻坑。
产生原因:a、退火温度高、时间长导致粒粗大,含锌铜合金退火时严重脱锌;b、过酸洗;c、加工率过小、表面不光滑;d、加工设备或工具表面不光滑,粘异物,接触材料后形成。
7、表面环状痕定义:管棒型线材表面或内壁出现周期性环状凸起成为表面环状痕,俗称竹节。
表面环状痕产生于拉伸、扒皮和矫直工序,环状痕一般较平滑,个别的凸起边部有棱角。
矫直过程中出现沿450方向的特殊环状凸起。
产生原因:a.拉伸环状产生的原因,退火温度不均匀,工艺及润滑不良,酸洗不彻底;b.扒皮环状产生的原因,扒皮模具设计不合理,拉伸速度不合适;或扒皮模具刃口不锋利,排屑阻力大;c.矫直环状产生的原因,辊子角度调整不当或压力过大。
加工铜及铜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编制说明

《加工铜及铜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草案)编制说明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文件《关于下达2009年第一批有色金属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中色协综字[2009]165号)的要求,我公司承担了GB/T5231-2001《加工铜及铜合金化学成分和产品形状》的修订工作。
该标准主管部门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技术归口,计划要求2011年完成修订任务,标准计划编号20091080-T-610。
为保证标准的编制水平,中铝沈阳有色金属加工有限公司成立了标准编制小组,进行了全面的市场调研,并以函件的形式向同行业广泛征询修订意见及相关技术数据,全面准确地了解铜加工行业近几年的发展动态。
标准修订过程中经过多次征询意见,2010年2月形成了该标准讨论稿,四月武夷山会议讨论后,标准稿经过较大调整,于2010年8月形成标准预审稿。
1.我国加工铜及铜合金化学成分标准修订历程及牌号的发展概况。
我国的《铜及铜合金化学成分和产品形状》标准最早是仿效前苏联“ΓΟCΤ”标准形式,制订了YB145~148—65,1971年进行第一次修订为YB145~148-71、1985年第二次修订为GB5231~5235—85,2001年修订为GB/T5231-2001。
几次修订后其中元素控制范围水平不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但其模式和系列化程度都没有突破性提高。
纳入原国家标准GB/T 5231-2001的变形铜及铜合金牌号一共有111个,其中紫铜9个,黄铜43个,青铜41个,白铜18个。
但是各加工企业实际生产的牌号远不止这些,据不完全统计,近10年来申请专利的新型合金就达70余个,而各个公司、院所研究开发的新型铜合金更数倍于此,达1000个以上。
随着专业化生产趋势的不断发展,合金系列化程度在迅速提高,铜合金材料的成份细化分类已成必然趋势,为适应下游用户不同生产线工艺条件的要求,个性化,精密化产品越来越多,相比10年前有了很大的变化。
HPb59-2铅黄铜板指标

张工:158 – 0185 - 9914
铅黄铜 HPb59-2
化学成分及特性:
Cu:57.5-59.5
Pb:2.0-2.8
Zn:余量
Fe:≤0.5
Ni:--
杂质总和%:≤1.2
HPb59-2:杂质成分 %
特性硬度、强度好,铅粒散布均匀,长期使用不翘曲。
使用广泛
铅黄铜性质:在铜锌合金基础上,参加铅的黄铜。
按含锌量可分为单相α铅黄铜,两相(α+β)铅黄铜。
单相α铅黄铜只能冷轧和热挤,常用的有63Cu- 34Zn-3Pb合金,软态的拉伸强度达350MPa,延伸率为45%。
具有较高的强度和杰出的冷加工性能,有极好的切削性,首要用于仪表和其他机械式仪表上要求切削性极高的零件。
两相(α+β)铅黄铜可进行热轧、热挤和冷加工,典型的合金为59Cu-40Zn-1Pb,在550~650℃温度区间具有超塑性,有较高的强度和优良的切削性能,软态的拉伸强度为420MPa,延伸率为45%,是最经济、最常用的铅黄铜。
用于制作热矿井和切削加工的零件、螺钉、垫圈、衬套、螺帽、底座、轴承坚持器等。
各国铜牌号及标准对照表

各国铜牌号及标准对照表铜合金牌号对照表一、铅黄铜牌号对照表二、普通黄铜牌号对照表三、紫铜牌号对照表常用铜合金牌号化学成分--中国牌号一、铅黄铜系列二、普通黄铜系列三、紫铜系列一、铅黄铜系列二、普通黄铜系列三、紫铜系列一、铅黄铜系列二、普通黄铜系列三、紫铜系列一、铅黄铜系列二、普通黄铜系列三、紫铜系列一、铅黄铜系列二、普通黄铜系列三、紫铜系列一、铅黄铜系列二、普通黄铜系列三、紫铜系列英国标准化学成分对照表标准号:BSG017-1981欧标材质标准(EN12164)化学成份成份牌号Cu铜Al铝Fe铁Ni镍Pb铅Sn锡 Zn锌其他密度(g/㎝3)CuZn21Si3P (CW724R) 76 ≤0.09 其余CuZn40 (CW509L) 60.5 ≤0.2 其余CuZn42 (CW510L) 58 ≤0.2 其余CuZn38As (CW511L) 62.5 ≤0.2 其余CuZn36Pb3 (CW603N) 60-62 <0.05 <0.3 <0.3 2.5-3.5 <0.2 其余0.2 8.5 CuZn38Pb4 (CW609N) 57-59 <0.05 <0.3 <0.3 3.5-4.2 <0.3 其余0.2 8.4 CuZn39Pb3 (CW614N) 57-59 <0.05 <0.3 <0.3 2.5-3.5 <0.3 其余0.2 8.4 CuZn40Pb2 (CW617N) 57-59 <0.05 <0.3 <0.3 1.6-2.5 <0.3 其余0.2 8.4 CuZn37Pb2 (CW606N) 61-62 <0.05 <0.2 <0.3 1.6-2.5 <0.2 其余0.2 8.4 CuZn38Pb2 (CW608N) 60-61 <0.05 <0.2 <0.3 1.6-2.5 <0.2 其余0.2 8.4 CuZn39Pb2 (CW612N) 59-60 <0.05 <0.3 <0.3 1.6-2.5 <0.3 其余0.2 8.4 CuZn35Pb1 (CW600N) 62.5-64 <0.05 <0.1 <0.3 0.9-1.6 <0.1 其余<0.1 8.5 CuZn35Pb2 (CW601N) 62-63.5 <0.05 <0.1 <0.3 1.6-2.5 <0.1 其余<0.1 8.5 CuZn38Pb1 (CW607N) 60-61 <0.05 <0.2 <0.3 0.8-1.8 <0.2 其余<0.2 8.4 CuZn39Pb0.5(CW610N) 59-60.5 <0.05 <0.2 <0.3 0.2-0.8 <0.2 其余<0.2 8.4 CuZn39Pb1 (CW611N) 59-60 <0.05 <0.2 <0.3 0.8-1.6 <0.2 其余<0.2 8.4 CuZn36Pb2As(CW602N) 61-63 <0.05 <0.1 <0.3 1.7-2.8 <0.1 其余<0.2 8.4注:CuZn36Pb2As(CW602N) As砷含量:0.02-0.05;Mn含量<0.1。
中国铜牌号及标准与国外对照表

中国铜牌号及标准与国外对照表铜合金牌号对照表一、铅黄铜牌号对照表二、普通黄铜牌号对照表三、紫铜牌号对照表常用铜合金牌号化学成分--中国牌号一、铅黄铜系列二、普通黄铜系列三、紫铜系列一、铅黄铜系列二、普通黄铜系列三、紫铜系列二、普通黄铜系列三、紫铜系列二、普通黄铜系列三、紫铜系列二、普通黄铜系列三、紫铜系列一、铅黄铜系列二、普通黄铜系列三、紫铜系列英国标准化学成分对照表标准号:BSG017-1981欧标材质标准(EN12164)化学成份注:CuZn36Pb2As(CW602N) As砷含量:0.02-0.05;Mn含量<0.1。
铜合金管棒型材常见缺陷分析1、过热、过烧:定义:金属在加热或加工过程,由于温度高、时间长岛之组织及晶粒出大现象称为过热,严重过热时晶间决不低熔点组元熔化或晶界弱化现象称为过烧。
产生原因:a、加热温度高、时间长或局部长时间处于高温源处;b、热挤压终了温度过高或者在高温区停留时间长;c、合金中存在低熔点组元或低熔点杂质较多。
2、裂纹或开裂:定义:管棒型材表面出现连续或间断不规则裂纹,轻微的称为裂纹,严重的称为开裂。
产生原因:a、铸造锭中存在裂纹、夹杂、缩孔、疏松、冷隔或其他有害杂质或结晶组织、化学成分严重不均匀;b、铸锭中存在较大应力或加工工艺不当产生较大应力;c、挤压速度过快,加工率过大;d、热处理工艺不当,加工或热处理处于材料的脆性温度区。
3、缩尾:定义:缩尾是挤制品尾部的一种特殊缺陷。
在挤压末期,由于金属紊流,铸锭表面的氧化皮,润滑剂等污物往往流入其中,而导致金属之间的分层。
产生原因:a、挤压尾部金属流动紊乱;b、铸锭表面、次表面有缺陷,挤压筒有润滑剂等污染物。
4、鼓泡定义:经挤制、拉制、退货后的产品表面沿着加工方向拉长的条状鼓起,解剖开后为一空腔,这种鼓起称为鼓泡。
鼓泡多呈长条形,表面光滑,剖开内部有金属光泽,个别伴生氧化物或其他夹杂。
产生原因:a、铸锭中有气孔、缩孔、夹杂等缺陷,经挤压、拉伸、冷轧后沿加工方向形成分层;b、挤压筒润滑剂过量;c、挤制品缩尾未切除干净,经进一步拉伸后形成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