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孝篇读后感600字左右
弟子规读后感600字

弟子规读后感600字《弟子规》是中国古代儿童启蒙读物之一,它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传达了一些基本的礼仪道德和处世原则。
读完《弟子规》,我深受启发,对于如何做一个合格的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从《弟子规》中我学到了孝顺的重要性。
在书中,提到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等教诲。
这让我明白了孝顺父母是我们作为子女的天职,我们要尊敬父母,孝敬父母,不仅仅是为了回报他们的养育之恩,更是因为这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当我看到这些教诲时,我深深地为自己曾经对父母的不孝感到愧疚,我决心从现在开始,要更加孝顺父母,让他们过上幸福快乐的晚年生活。
其次,书中还提到了“朋友来,不须多,只须真心好”“莫逆之交,勿以善小,莫非之谏,勿以直谏”。
这让我明白了交友的重要性。
我们所交的朋友会影响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因此我们要慎重选择朋友,交真心好友。
而且,我们在与朋友相处时,要坦诚相待,不要因为一时的小利益而背叛朋友,更不要因为一时的得失而放弃对朋友的忠告。
这些都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也是我们应该遵循的处世准则。
最后,《弟子规》还提到了“言必信,行必果”“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这让我明白了做人要讲信用,要言行一致。
同时,我们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饮食有节,起居有常,这样才能保持身体健康,更好地工作学习。
通过阅读《弟子规》,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做人的道理,明白了做一个合格的人所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我会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用书中的教诲来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做一个合格的人。
总之,《弟子规》是一本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书籍,它不仅仅是一本儿童启蒙读物,更是一本教导我们做人的书。
通过阅读《弟子规》,我受益匪浅,我会将书中的教诲牢记在心,努力做一个合格的人。
小学生《弟子规》读后感600字(精选5篇)

小学生《弟子规》读后感600字(精选5篇)小学生《弟子规》读后感600字精选篇1当我读了弟子规以后,使我感受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在读弟子规的同时,使我学到了很多。
比如,孝敬父母。
尊敬兄长,他告诉了我善百孝为先,做人应当知恩图报。
在对待父母的责备时,我们因当顺从的接受,而不是理直气壮的顶撞父母,当父母有什么过失时,作为子女应当耐心地劝说,而不是大声的责备父母,如果父母不肯接受,就等父母性情好了再劝。
对待兄长时,因用尊重的态度来面对兄长,称呼兄长时不能直接称呼兄长的姓名,这样使我们很没礼貌与对兄长的不尊重。
长辈见识多,阅历深,我们因当多听他们说话,不要自己夸夸其谈,好像什么都懂一样。
人生短暂转眼间我从少年变成青年,从而使我懂得珍惜此时此刻的宝贵时光,在卫生方面,早上起来一定要洗脸。
刷牙。
衣服整齐干净,这种良好习惯因从小养成。
对于食物我们不要挑食也不要偏食,因为偏食会使我们营养不良,但吃东西也要适可而止,不要过量,过量会损伤脾胃,而在我们年轻时,千万不要喝酒,因为喝酒会使我们丑态百出而丢脸。
对别人说话,要真是不虚,讲求信用,如果对别人说话不真实,别人就不会与你说话。
远离你,多说话不如少说话,因为言多必有失,所以说话要合理恰当。
符合实际。
不能花言巧语,否则别人就会讨厌你,对我们来说,最要紧的是自己的道德。
学问。
才能。
和技艺,这些方面不如别人就要不断磨砺自己,尽力赶上,在我们无意中做错了事,这就叫“错”,而故意去做,这就叫“恶”。
读了弟子规以后,使我感受到做什么事情都要认真去做,有什么不足就补足什么,从而使自己的道德。
素养得以提高小学生《弟子规》读后感600字精选篇2”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从上学期开始,我们一遍遍诵读着琅琅上口的《弟子规》,一次次聆听着《弟子规》给我的深刻的教育,《弟子规》作为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给了我很多收获,很多启发。
《弟子规》中的一字一句就像一位智者的亲切教导,下面,我就来谈谈让我体会最深刻的一条吧。
弟子规入则孝学习心得3篇

弟子规入则孝学习心得3篇弟子规入则孝学习心得3篇《》以三言韵语的为形式,阐释了儿童居家在外、待人接物及读书学习所应遵循的礼仪规范和准则。
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带来的弟子规入则孝学习心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弟子规入则孝学习心得幸福,是一个很美的词,像向日葵一样没有声音,可是却让人因感动得流泪。
人们就像追求一切美好的东西一样,也无悔地追求着幸福。
而每个人都在喜乐追求着的幸福源于哪里呢?是那片蘸着起司的面包?还是那杯冒着热气的牛奶?真正全然的幸福源于我们的感恩的心。
这是在读了《弟子规》之后得到的感悟。
《弟子规》教诲我们要懂得感恩,学会感恩。
古语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当我们刚出生的时候,我们是什么也不懂什么也没有的,我们只是带着一具躯体来到了这个世界上,还有那呱呱的哭啼声。
我们人生中的一切所得一切幸福真爱也都是父母给予的。
只要我们去学学必修课外语,我们就能体会父母教育我们讲话的辛苦了;只要我们用自己的双手挣赚得那笔钱,我们就能体会体会父母为我们的生活奔忙的劳累了;只要我们去另辟蹊径教育教育一个调皮的小孩我们就能体会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了。
我们有了父母的关爱本是幸福的,但只有当我们真正的去感恩纯粹了才能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合家欢乐的幸福。
要如何感恩呢?继父对我们的索求并不多,只是孝顺,便让他们觉得欣喜。
《弟子规》所都市生活教导的我们的感恩方式也是简简单单的生活礼仪。
家和说的也就是一家人互相敬重互相关爱的幸福。
一个人若是连父母都不能赡养,不能尊敬的话,如何能对别人友善呢?那他就更不可能给与别人的尊敬未必和礼让了。
所有,我们首先要培养的就是感恩的品格,尤其是对父母的感恩。
每天早上起来关心父母的身体是否依旧硬朗,吃饭时间关注他们胃口集合点是不是还一如以往,晚上睡觉留意他们会不会因为操劳过度而太疲惫,这些就是切切实实的感恩了。
这些我们做到了吗?如果做到了,那我们就是幸福的了。
我们不但要感恩父母父母的真诚地,方能感恩父母的斥责。
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600字(精选5篇)

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600字(精选5篇)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600字精选篇1《弟子规》这这本书的内容,是圣人对学生的训示,为人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还要对自已行为约束,诚实可信,博爱众生并亲近有德行的人。
百善孝为先,而“孝”和“弟”这两个字则是弟子规贯穿中心的“一条线”。
“孝弟”里面还包含一个很重要的态度,就是恭敬之心,对长者的恭敬。
而一个人的道德学问都是从“孝”跟“敬”当中不断地提升。
其实一个人只要能做到“孝”跟“弟”,相信他就可成为国家栋梁。
学习《弟子规》,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常常读《弟子规》,并细细思量,我真是受益匪浅,感慨良多啊!父母把我们带到人间,他们用自己浓浓的亲情教育我们,希望我们能快乐生活,健康成长,对父母来说,我们是上天赠给他们的礼物,但在我们心中,父母是无可替代的,爸爸妈妈良苦用心,谆谆教诲的话语,你们也常常随着自己的意愿,想听就听吧,若有一点不如意就顶撞回去,以至离家出走,更厉害的,竟然反其道而行之,今天想来,你们不觉得惭愧吗?羊跪乳,鸦反哺,为人子女理当“孝”字为先。
“孝”就是心怀感激,用爱作出回报。
我们的父母大都承担着家庭的负担,每日里,有的或在工厂车间野地农田辛勤劳作,有的或在书山文海之中与科学技术领域艰辛探索,他们用汗水和心血努力回报社会,同时还对我们呵护有加,似明灯引领我们一步一步前行。
作为儿女,每天惦记着父母,为父母辛劳,这应该是做人的起码良知,是作为后人应尽的最基本的责任。
我们现在年纪还小,有些事情还无能力做到,但按照父母的意愿与希望,抓紧时间好好学习,将来回报社会。
每天让父母开心,这无疑是我们今天必须努力去做的。
我认为这才是一个学生所尽孝道的最好体现。
“入则孝”,一个在家能敬重孝顺和关爱父母长辈的人,其品格与德性的延展必然会有一颗感恩于博爱之心,就一定会在社会生活中始终善行善为,对社会做出有益的贡献。
古有大孝之女花木兰,大孝之男岳飞;今有著名孝子许世友无不为国家民族创下惊天伟业便是有力例证!我深信:“心中有爱,就有‘孝’。
《弟子规——入则孝篇》读后感600字_弟子规读后感

精心整理
《弟子规——入则孝篇》读后感600字_弟子规读后感
学习《弟子规》,虽然很容易就可以倒背如流,但是要真正的理解其中的道理和含义,就要花时间去感悟,才能做到对人或对自己产生有益的影响。
一个人的为人处事必定要具备一些该有的原则:“父母呼,应_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从这条开始就告诉我们,在家里应当如何扮演好一个为人子女。
听到父母在叫唤我们的时候,应当立即回答。
《弟子规》,让我们重温了传统文化的宏伟博大。
从而也要学以致用,像《弟子规》中写的,以恭敬的心,谦卑的态度,彬彬有礼的行为来对待一切人、事、物,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事诸父,如事父,是诸兄,如事兄”。
精心整理
---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2/2。
弟子规孝篇感悟

弟子规孝篇感悟《弟子规孝篇感悟》咱中国人,自古以来就特别讲究孝道。
这《弟子规》里的孝篇啊,那可真是字字珠玑,句句在理。
你想想看,父母生咱养咱,一把屎一把尿地把咱拉扯大,多不容易啊!这恩情比山高比海深呐。
咱要是不孝顺,那能说得过去吗?就好比那小羊羔,吃奶的时候还知道跪着,咱作为人,可不能连小羊都不如啊!小时候,咱啥也不懂,就知道在父母怀里撒娇。
等慢慢长大了,开始有自己的想法了,有时候可能还会跟父母顶嘴,嫌他们啰嗦。
嘿,现在想想,那时候可真不懂事呀!父母那是关心咱,才会不停地唠叨。
要是别人,谁管你呀!再后来,咱上学了,工作了,离家越来越远了。
每次回家,看到父母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头发,脸上的皱纹又深了一些,心里那个不是滋味儿哟!咱在外面忙这忙那,有时候都忘了给家里打个电话,报个平安。
父母在家里得多担心咱呀!这时候才意识到,孝顺不能等啊!孝顺父母,其实也不一定要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儿。
平时帮妈妈刷刷碗,给爸爸捶捶背,陪他们聊聊天,这都是孝顺。
就像那首歌里唱的:“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多简单的事儿,可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呢?我记得有一次,我朋友跟我抱怨说他妈妈总是管他这管他那,他烦死了。
我就跟他说:“你呀,别身在福中不知福!你想想,要是有一天你妈妈不管你了,你会是什么感觉?”他一下子就不说话了。
是呀,父母的管教也是一种爱呀,等有一天他们不在了,想听都听不到了呢!还有啊,孝顺可不能光嘴上说,得付诸行动。
别光在朋友圈里发什么祝父母身体健康之类的,那有啥用啊?得实实在在地为父母做些事情。
给他们买件新衣服,带他们去吃顿好吃的,这才是真孝顺。
咱中国人不是常说“百善孝为先”嘛,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顺,那他还能对谁好呢?还能做成什么大事呢?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所以啊,咱都得好好琢磨琢磨这弟子规孝篇,把里面的道理都落实到行动上。
别等父母不在了,才后悔莫及。
那时候,哭都来不及了!咱要让父母知道,他们的付出没有白费,他们养了一个孝顺的好孩子。
弟子规入则孝篇读后感

弟子规入则孝篇读后感弟子规入则孝篇读后感《弟子规》分为七个部分:即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而最先讲到的就是孝。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
而下面就是小编分享的入则孝篇读后感,一起来看一下吧。
弟子规入则孝篇读后感一做人的最根本是从一个孝字开始的,懂得了父母对我们的恩情,才会知道回馈,报答。
也会对所有付出的人,对这个社会有所感知,有所理解,不是想当然的说:这是他们应该做的。
进而我们也会有所付出,才会之恩图报。
而回馈报答父母的方式并不是只是对他们好那么简单而已…… 想着学习弟子规的最初观念是能够教给宝宝,但在刚刚开始学习之后,才发现原来自己同样需要学习,同样需要做到,才能给宝宝一个好的榜样。
任何事情都是双方面的,如果我们做不到,如何要求别人呢? 真的感谢我的父母,从小教导我,耳濡目染,对于他们的一些做法,即便那时是小小的我,至今仍然记忆如新,烙印在心。
同时也在问自己,过了这么多年,我到底做到多少这些传承下来的优秀品德呢?人们一直说80年代的年轻人是最有问题的一代,真的一点都没错,当传统的美德面临着新新社会的享乐,究竟是谁控制了谁呢?加上如果没有人在旁指导教育,没有人监督,自由主义的观念挑战着传统文化,挑战着我们的底线,被形形色色感觉上美妙的事物遮住了我们的眼睛,好一点的,除了剩下那一点点的良知,还有什么呢?自私,贪婪……控制着我们,真得很可怕。
父母从小关心我们的吃穿住行,刚会走路,眼睛时时不离我们,怕摔着;生病,半夜都要起来好几次,看看我们是不是又不舒服;让我们上学,受教育,希望我们成为德才兼备的有用的人;天气变化,又时时刻刻的念着我们的衣服有没有随时增减……父母付出的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
可是当我们长大了,又活在匆忙的生活工作中,有没有用心去关心一下父母的穿衣住行,不是说让我们每天要问安,而是有没有经常关注他们的生活,告诉他们我们的近况,给他们一份安心。
我们有没有好好的照顾自己,不论健康的饮食习惯,还是正常的作息习惯,都是让他们放心,我们尽孝心的一种方式。
弟子规阅读心得600字(精选8篇)

弟子规阅读心得600字(精选8篇)弟子规阅读心得600字篇1阅读弟子规我们会一次次受到感动,使我们感悟最深的,也许就是人间的真谛。
使我感悟最深的就是“父母呼,应无缓;父母命,行无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这不正是古今流芳百年的孝敬父母的文明行为吗?是呀!在这个信息时代,我们往往在吃穿方面挑来拣去,这不正是俗话说的:“身在福中不知福吗?”学了《弟子规》之后我明白了不少道理。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
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
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
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弟子规阅读心得600字篇2弟子规这本书是之一,少儿诵读经典是古代圣贤智慧结晶,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是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若能认真地阅读《弟子规》,真正了解《弟子规》的含义,他会使你受益匪浅。
《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
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
就像大树,只有根扎的牢,树才会长得茂盛。
做人,就要将最好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人,才能在今后生活,工作中立不败之地。
就像画画:让一个没有绘画基础的孩子发挥想象创作是不会创作出一副优秀作品的。
另外,我对书中提到的“宽为限,紧用功。
功夫到,滞色通。
心有疑,随札记。
就人问,求确意。
”这几句话,感触最深,是受益匪浅的。
因为这几点也是我在学习中做的不足的地方,不能做事拖拖拉拉。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事必定有一些原则,而在他们的潜意识中受到了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要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弟子规孝篇读后感600字左右中国文化千百年来都有非常注重孝文化,《弟子规》首先教导我们要做一个有孝心的人,要孝敬父母。
例如“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以下是聘才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弟子规入则孝篇的600字读后感,希望您能够帮助到大家!入则孝篇的600字读后感一:学习《弟子规》,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
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
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它告诉我们做人首先要尊敬、孝敬父母,是父母生育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
《弟子规》里有这样的一句话“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都要尽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
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不孝敬,又怎么能去爱别人呢?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父母不孝顺、和兄弟姐妹朋友不和睦,那么他的孩子都会看在眼里,有一天他的孩子还会去学习,自己的行为不光会影响自己也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记得有一则小笑话是说,有个老人年纪大了,双手经常哆嗦,他的儿子儿媳嫌弃他,有一次吃饭的时候,老人打破了一个碗,老人的儿子儿媳非常生气,对着老人发了一顿火,从此之后,让老人用木碗吃饭。
有一天,这对夫妇发现自己的儿子在玩木头,就问儿子在干什么,儿子说在给他们做碗呢,等到他们老的时候给他们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孩子最好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就是身教。
如果每一个人能够做到,我们的和谐社会才是可以期待。
入则孝篇的600字读后感二:读了《弟子规》这本书,我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同时也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有一次,我对哥哥说:“彭大山,给我倒杯水。
”现在想想,这是不对的,自从我学了“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以后,每次我都喊他一声“哥哥”。
还有一次吃饭时,妈妈把饭端来,我就自顾自的吃了起来,完全没有想到刚刚劳累过的妈妈。
学了弟子规的“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后,我每次吃饭前都等父母坐下后我才坐下。
《弟子规》使我懂得了要在日常生活中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做一个有孝心的孩子。
其次,还要在日常生活中语言要文明,不乱骂人,做事要讲信用,说到做到。
和别人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
这些事都是每日不可不做的。
这本书教给我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所以以后我要多读一些好书,这样才能更加的完善自己。
入则孝篇的600字读后感三:《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
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
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
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
就像画画,让没有绘画基础的孩子发挥想象创作是不会创作出一幅优秀的作品的。
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凭着自己的意愿任意胡为,那他不会被别人接受,他的人生不会快乐。
我也没有接受过正规传统文化教育,在学习了弟子规后,我就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在正确理解古老地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将这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
真心希望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从我们班级教育的一点一滴做起,帮助每一位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算起来,真正意义上接触传统文化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
其实,这么算也不见得正确,因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
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
就好比我的一位语文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
这句话,我是感受越来越深。
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
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
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
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
可是,我们现在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
特别是当今,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
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
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
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
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入则孝篇的600字读后感四:《弟子规》,它是中国旧时的蒙学课本,相传是清朝李毓秀所着。
它主要记载了圣人对学生的训示。
让我们体会先人智慧的同时,不仅可以了解古文化知识,还教育我们如何孝敬父母、如何礼貌待人、如何为人处事……这本书大概是说了:我们要关心自己的兄弟姐妹,要关心自己的长辈,还要懂得该怎样做人。
我读了《弟子规》最令我深刻的部分是:“不离床丧三年居处变酒肉绝。
”这句话使我感受到了:古人原来对自己父母的丧礼是这样重视的,父母死了之后要三年不能喝酒,吃肉,这三年里他们要把屋子变得简朴,朴素,不能有一点儿富贵的东西出现。
但换回我们现代人能这样做吗?绝对不行!他们只能丧一个星期,过了一个弟子规入则孝读书笔记星期,他们就到处去玩,喝酒吃肉类。
现代人也不会把屋子变得朴素。
“冠必正,纽必结,袜必履,俱紧切”这句训示教育我们外出时衣冠齐整。
例如上学吧,一个人衣冠齐整,让别人看上去就觉得这学校的校风一定很好,但如果一个人头发不整齐、校服的纽扣没扣好,让别人看了就误认为这学校的校风很差。
所以一个人的形象很重要。
现在的社会,你的形象也可能决定你的前途。
假若两个人同时去面试,学历一样,其他条件差不多,但一个衣冠整齐,讲求衣服的卫生;一个不注重自己的衣着,穿起衣服歪歪斜斜。
你说老板会选谁呢?当你找工作面试时,别人不但看你的学历、能力,还要看你的形象呀。
我们校园里也提倡过讲究衣着整齐,形象要做好。
所以我们从小讲求衣着整齐,衣着的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我们以后的发展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它是中国旧时的蒙学课本,相传是清朝李毓秀所着。
它主要记载了圣人对学生的训示。
让我们体会先人智慧的同时,不仅可以了解古文化知识,还教育我们如何孝敬父母、如何礼貌待人、如何为人处事……这本书大概是说了:我们要关心自己的兄弟姐妹,要关心自己的长辈,还要懂得该怎样做人。
我读了《弟子规》最令我深刻的部分是:“不离床丧三年居处变酒肉绝。
”这句话使我感受到了:古人原来对自己父母的丧礼是这样重视的,父母死了之后要三年不能喝酒,吃肉,这三年里他们要把屋子变得简朴,朴素,不能有一点儿富贵的东西出现。
但换回我们现代人能这样做吗?绝对不行!他们只能丧一个星期,过了一个星期,他们就到处去玩,喝酒吃肉类。
现代人也不会把屋子变得朴素。
“冠必正,纽必结,袜必履,俱紧切”这句训示教育我们外出时衣冠齐整。
例如上学吧,一个人衣冠齐整,让别人看上去就觉得这学校的校风一定很好,但如果一个人头发不整齐、校服的纽扣没扣好,让别人看了就误认为这学校的校风很差。
所以一个人的形象很重要。
现在的社会,你的形象也可能决定你的前途。
假若两个人同时去面试,学历一样,其他条件差不多,但一个衣冠整齐,讲求衣服的卫生;一个不注重自己的衣着,穿起衣服歪歪斜斜。
你说老板会选谁呢?当你找工作面试时,别人不但看你的学历、能力,还要看你的形象呀。
我们校园里也提倡过讲究衣着整齐,形象要做好。
所以我们从小讲求衣着整齐,衣着的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我们以后的发展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入则孝篇的600字读后感五:人们常说:“百善孝为先”。
一个人如果能够孝顺父母,那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
有了这份仁慈心,才是人们行善业的开始。
《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其意是说:入是在家,孝是善事父母。
做儿女的若在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
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就要赶快去做,不要拖拉或延误时间,更不应该懒得不去做。
父母教我们做儿女的学好、教传我们做人之道的道理时,必须恭敬而听,并且要将话听记到心里。
如果我们做儿女的做错了事或犯了错时,父母责备、训导我们时,我们应当顺从父母的责备、倾听父母们的训导,并且承担做错了的事所造成的损失,且不可悖逆父母,让他们伤心不满。
学习圣贤教诲之前,我觉得自己以前很孝顺父母,很知道疼爱父母,从不做让他们担心受怕的事情。
学习弟子规后我反省到,看似很容易遵守的孝道,但我却做的不够完好,我时常问自己,现在我的父母虽然不在了,但回想起来还有许多地方做的不够,不够孝顺。
有时候对父母的问话不够精心倾听,有时侯还常以不耐烦的口气和父母说话,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后悔寞机。
父母不和儿女计较长短,但做儿女的做的不够孝道时真是太不应该了。
入则孝篇的600字读后感六: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儒家思想提倡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学文等思想都在《弟子规》中有明确的行为规范。
那么,这些行为规范对于现代人会有什么作用呢?我是带着疑问、好奇的心去拜读的这本书。
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泽凊。
晨则省,昏则定。
当父母呼唤我们的时候,应当立即答应,不能迟缓,执行父母命令时应当立即行动起来,不能拖延偷懒。
当我读到“父母呼,应勿缓”时,我检讨了自己,发现我们不一样了,玩电脑、打游戏……很忙,父母喊好几声我根本就不听,边打游戏还边说:“你烦不烦,叫一声好了,还连续叫五声,真讨厌!!!”大人过来拍我肩膀,我很恼火地说:“你好烦人哦,你看你看,我这一关没过去,又被别人打死了,就是你。
”父母有时安排我到超市买东西,比如买酱油,我就明显的有抵触情绪,会很不耐烦地说:要买你自己买。
”大人说:“如果没电脑,咋办?”我就顶嘴:“时代不同了,你们out 了。
”但如果听说要到超市去,我就像飞奔的野马一样,骑着自己心爱的自行车撒欢儿而去。
在路上就盘算着买这买那。
到了超市两眼放绿光,我推着购物车穿梭在人群间,心里还盘算着哪种东西最好吃。
父母为我大包小包的买,还问我够不够,我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我从来没为爸爸妈妈买过东西。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从这句话中我知道了:对父母的教诲,要恭敬的听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