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赏析
茨威格列夫托夫尔泰赏析

茨威格列夫托夫尔泰赏析
《列夫·托尔斯泰》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传记作品《三作家》中可以独立成篇的一节。
作者用他力透纸背而又妙趣横生的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文章前半部分着力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突出了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二是他和普通人一样,混在人堆里分辨不出来。
写他长相平庸既是对他外貌作真实的刻画,也是为了说明他是俄国人民大众的普通一员,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联系全文看,我们仍能感到这位大文豪的不凡之处:写他平庸甚至
丑陋的外表,正是用来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反衬他的眼睛精美绝伦--作者已一语道破,"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
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耀的珠宝的甲壳而已"。
全文既对托尔斯泰的"形""神"作了独到细致的刻画,同时也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赞美之情。
这样,前半部分的描写非但没有损害托尔斯泰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收到相辅相成的艺术效果,相互衬托,使托尔斯泰的外貌包括眼睛给人留下强烈的印象。
本文是用文字给人画肖像画,运笔在方寸之间,却洋洋洒洒,数千百言。
在不算短小的篇幅里,作者又并非面面俱到,而是突出重点,大肆铺排,有时,某一局部,数十句、数百言精雕细刻,给读者留下深刻强烈的印象。
再有比喻、夸张的大量运用,把我们带进无穷想象的空间,让我们尽情玩味其情趣,揣摩其含义。
比喻不是追求形似,而是追求神肖;夸张更加突显托翁的形貌特征。
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特征突出,而且喻意深刻,韵味无穷。
7 列夫托尔斯泰 句子赏析

赏析下面的句子(1)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2)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3)“架在小窗上方的横梁——小眼睛上方的额头,倒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木柴……凹陷的脸颊中间生着两片厚厚的嘴唇”这几句有什么作用?4)“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5)“来访者一边与他握手,一边深感疑惑和惊讶。
什么?就这么个侏儒!这么个小巧玲珑的家伙,难道真的是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吗?这位客人不无尴尬地抬起眼皮直勾勾地打量着主人的脸”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1)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赏析:夸张描写,突出作为作家的托尔斯泰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观察力,突出了他眼睛观察的敏锐性和丰富性。
作为一个世界文豪,他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2)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赏析:运用比喻,把托尔斯泰的眼睛比作“珠宝”,突出了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既来自对社会生活人间百态的观察、研究,同时又通过他的作品准确地表现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3)“架在小窗上方的横梁——小眼睛上方的额头,倒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木柴……凹陷的脸颊中间生着两片厚厚的嘴唇”这几句有什么作用?赏析:运用了比喻,分别对托尔斯泰的额头、皮肤、鼻子、耳朵和嘴唇进行了描写,生动、细致地刻画出他的面部特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人产生无穷的联想。
(4)“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赏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晚年托尔斯泰的面部表情的变化比作“悲凉之地解冻”,形象地揭示了托尔斯泰内心世界的巨大变化。
(5)“来访者一边与他握手,一边深感疑惑和惊讶。
什么?就这么个侏儒!这么个小巧玲珑的家伙,难道真的是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吗?这位客人不无尴尬地抬起眼皮直勾勾地打量着主人的脸”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答案示例:运用了动作、心理、神态描写。
《列夫托尔斯泰》文学评论

《列夫托尔斯泰》文学评论
列夫·托尔斯泰一直是苏联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作家,他广受好评的小说《列夫·托尔斯泰》是他的杰作,因其作品中描写的发展心理的深刻思考,结合华丽的文学语言和对现实的精准刻画,而风靡世界。
小说主要讲述了苏联英雄分子列夫·托尔斯泰从无知蒙昧得到智慧才智的成长
历程。
列夫是一位活力十足、勇敢自由的小青年,他以自身勤奋不懈的学习和实践,以及对自由教育理念的坚定信仰,勇敢顶住当时社会不公三股势力的排斥与压制,最终实现了从无知到智慧的精神蜕变。
另外,作者运由文学思维的深度透视,突破探讨了当时苏联教育史上的重大课题,倡导自由、开放、个性等多元化的教育模式。
从文学表征上来看,《列夫·托尔斯泰》着重强调了抒发情感和心灵的表达方式,作者在描写列夫有苦有乐时,巧妙借助各具特色的文学语言,营造出生动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社会现实状况,甚至将人性的种种表露无遗,同时揭示了那个社会的普遍问题,引起了许多读者的共鸣。
总之,《列夫·托尔斯泰》小说的艺术特征非常独特,既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又触及了许多社会问题,令人深受感动及启发。
因涉及到有关苏联教育史上普遍性问题,因此有助于当代学子更加深入理解自由教育的概念,也帮助他们深刻体验、把握文学的艺术美感,为身边的生活带来启示。
列夫托尔斯泰课文精讲

列夫托尔斯泰一、章节划分《列夫·托尔斯泰》这篇文章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5段):主要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这部分详细描述了托尔斯泰的须发、面部轮廓、结构以及面容表情等特点,展现了他普通大众的一员身份和平平无奇的长相,甚至让拜访者感到失望。
第二部分(第6-9段):重点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这部分赞美了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揭示了他眼睛中蕴藏的丰富感情以及它们所具有的威力。
同时,也揭示了托尔斯泰人生的不幸。
这样的结构安排有两个作用:一是展现托尔斯泰生活于广大普通大众中间,与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二是通过衬托手法,突出托尔斯泰那双非同寻常的眼睛,给人留下强烈而鲜明的印象,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二、文章赏析《列夫·托尔斯泰》这篇文章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对托尔斯泰的肖像进行刻画,展现了他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文章的前半部分着力描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貌特征,但随后笔锋一转,通过描写他与众不同的眼睛,揭示了他灵魂的高贵。
托尔斯泰的外貌平庸甚至丑陋,这与他的身份和地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然而,这种描写并不是为了贬低他,而是为了突出他与众不同的内在品质。
他的眼睛被形容为“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这种犀利的目光能够洞察社会和人性的丑恶,展现出他作为现实主义大师的卓越才华。
文章还通过侧面描写和对比手法来刻画托尔斯泰的形象。
例如,通过描述来访者的疑惑和惊讶,间接写出了托尔斯泰的“小巧玲珑”;通过对比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貌和他的非凡才华和崇高品质,更加凸显了他的内在魅力。
《列夫·托尔斯泰》这篇文章不仅展现了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也通过精妙的描写手法和生动的比喻,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他的非凡才华和崇高品质。
这种描写手法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认识和理解人物的独特视角。
三、中心思想《列夫·托尔斯泰》的中心思想是:文章通过描绘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和内在精神世界,展现了他深邃而卓越的思想境界和高尚的人格魅力,表达了对这位伟大作家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部编版八上《列夫-托尔斯泰》课文详解

部编版八上《列夫·托尔斯泰》课文详解课前预习一、作品梗概1928年苏联举办盛大的列夫·托尔斯泰100周年诞辰纪念活动,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接到苏联作家协会的热情邀请,对苏联进行了拜访。
这次行程中最让茨威格印象深刻的是拜访列夫·托尔斯泰的故居和墓地时所见所感。
回国后,他把这些感情融入了他著名的《三作家·托尔斯泰》中。
列夫·托尔斯泰是享誉世界的大文豪,文章以此为题,既直接点明了写作对象,又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作者简介茨威格(1881一1942),奥地利著名作家。
他出身富裕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日后周游世界,结交罗曼·罗兰和弗洛伊德等人并深受影响。
代表作有短篇小说《象棋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三大师》等。
知识重点一、字音词义黝yǒu黑:①皮肤暴露在太阳光下而晒成的青黑色;②颜色深黑。
崎岖qí qū:形容山路不平,也比喻处境艰难。
平庸yōng:寻常而不突出,平凡。
滞zhì留:停留不动。
愚钝:愚笨,不伶俐。
器宇:气概,风度。
蒙昧mèi:①不懂事理,愚昧;②没有文化以前的原始状态。
轩昂: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锃zèng亮:形容闪亮耀眼。
盎àng然:形容气氛、趣味等洋溢的样子。
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整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
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诚惶诚恐:形容小心谨慎以至于害怕不安的样子。
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强劲;也用来比喻分析问题深刻。
二、主题概述本文是一幅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作者不仅为我们描绘了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而且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丰富而深邃的精神世界,表达了对托尔斯泰的无限憧憬和赞美之情。
三、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5):详细描写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六年级上册第14课穷人赏析批注

六年级上册第14课穷人赏析批注这篇课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
它以一种深沉而内敛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令人动容的穷人生活图景,同时也揭示了人性的善良与伟大。
下面,我将对这篇课文进行逐段的赏析和批注。
一、文章开头,作者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穷人的生活环境。
“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为生活所迫,住在一间破旧的小屋里。
”这样的描绘,既交代了环境,又暗示了穷人的生活状况。
而“寒风呼啸”则进一步强调了穷人的困境,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二、接下来,作者通过对桑娜和渔夫的对话描写,进一步展现了他们的性格特点。
桑娜的担忧和渔夫的坚定,都表现出了他们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
这些对话不仅生动地描绘了人物形象,也为后续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三、作者通过对渔网破损、孩子啼哭等细节的描写,进一步突出了穷人的困境,同时也为后续故事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这些细节的描写,不仅增强了故事的生动性,也使得故事更加真实可信。
四、在文章结尾,作者通过对渔夫和桑娜的内心独白的描写,进一步展现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同时也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他们的内心独白,既表现了他们的善良和无私,也表现了他们对于未来的坚定信念。
这样的描写,使得文章的主题更加深刻,也使得故事更加感人。
在批注方面,我认为这篇文章的语言表达非常出色。
作者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出了穷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状况,同时也展现出了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特点。
此外,作者对于细节的描写也非常到位,使得故事更加真实可信。
在主题方面,这篇文章深入探讨了人性的善良和伟大,表现出了作者对于人性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总之,《六年级上册第14课穷人赏析批注》是一篇非常出色的课文,它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主题,展现了穷人的生活状况和人性的伟大。
通过以上的赏析和批注,我们可以看到这篇文章在语言表达、人物塑造、主题探讨等方面的出色之处。
因此,我认为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之作,值得我们去深入学习和欣赏。
列夫托尔斯泰课文佳句赏析

列夫托尔斯泰课文佳句赏析1. 列夫托尔斯泰的句子赏析(1)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犀利的目光”比作“锃亮的钢刀”,暗示托尔斯泰对时代的观察与认识十分深刻.(2)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托尔斯泰眼睛中蕴含了深刻的情感,赞美了托尔斯泰能将世间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观察力,并在作品中展现了社会的各个层面.(3)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既来自于对社会、人生的观察、研究,又经过自己的思想的加工,并用他的笔表现出来,展现社会和人生的真谛.(4)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匕首指托尔斯泰的眼睛.主人指在社会中生活的人(作品所反映的对象)这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目光敏锐犀利,对现实的批判是极其深刻而准确的,甚至引起统治当局的恐慌.(5)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作为一个始终具有善于观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句话充分表达了智者的痛苦,托尔斯泰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苦难及其原因,并尽其毕生去改变,但总是事与愿违,这是他最大的痛苦.。
2. 课文《列夫·托尔斯泰》摘抄三句好句并赏析你好,1、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小屋粗制滥造出自一个农村木匠之手,使人产生遐想,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是这块悲凉之地解冻,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
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托尔斯泰的胡子。
而不是由古希腊的能工巧匠建造起来的。
用粗制滥造的小屋比喻脸部的轮廓生动的描写出托尔斯泰脸孔的粗劣。
形象地揭示了托尔斯泰内心世界的巨大变化。
2、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
《列夫托尔斯泰》写作特点

《列夫托尔斯泰》写作特点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Lev Nikolayevich Tolstoy)是俄罗斯作家、思想家,也是19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
他的作品以揭示人性、探讨道德和伦理问题而著称,充满了深刻的思考和哲学思想。
以下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一些写作特点:1. 真实而细腻的写实风格:托尔斯泰的作品以其真实的描写风格而闻名。
他通过生动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物的情感、思想和内心世界,使读者能够深入地了解角色的心理状态。
2. 强烈的道德探求:托尔斯泰的作品中常常探讨道德和伦理问题。
他对人类的行为和道德的关注是他作品的重要主题之一。
他通过人物的冲突和道德选择,探索了人类的善恶、道德准则和责任等问题。
3. 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托尔斯泰的作品常常涉及社会问题,如封建主义、贫困、农民生活等。
他关注社会的不平等和不公正,并试图通过揭示社会问题,呼吁社会改革。
4. 对人性的深刻洞察:托尔斯泰的作品通过对人类心灵的描绘,展现了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他关注人类的欲望、矛盾和人性的复杂性,对人类情感和行为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
5. 对战争的揭示和批判:托尔斯泰在作品中经常揭示战争的残酷和荒谬。
他以自己在克里米亚战争的经历为背景,对战争进行了批判和深刻的思考,呼吁和平和人道主义。
总的来说,《列夫托尔斯泰》的写作特点包括真实写实的风格、道德探索、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以及对战争的揭示和批判。
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的文学以及思想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列夫·托尔斯泰》赏析
【小编寄语】新的学期新的开始,同学们又回到课堂了,查字典语文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列夫托尔斯泰》赏析,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祝大家学习愉快!
(一)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
①突然,客人惊奇地屏住了呼吸,只见面前的小个子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虽然每个见过扎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犀利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
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
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
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
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
──对此,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上百个人都作过无可置疑的描述。
②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入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的笑容。
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
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
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测。
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
这是出现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
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球。
③亏得有这么一对眼睛,托尔斯泰的脸上于是透出一股才气来。
此人所具有的天赋统统集中在他的眼睛里,就像俊美的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丰富思想都集中在他的眉峰之间一样。
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对眼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像一只猎鹰从高空朝一只胆怯的耗子俯冲下来,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
它们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同样也可以成功地把探照灯光射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
这一对烁烁发光的晶体具有足够的热量和纯度,能够忘我地注视上帝;有足够的勇气注视摧毁一切的虚无,这种虚无犹如蛇发女怪那样,看到她的人就会变成石头。
在这对眼睛看来,没有办不到的事情,除非让它们陷入无所事事的白日梦中,在优雅而快活的梦境里默默无声地享乐。
眼皮刚一睁开,这对眼睛就必然毫不含糊,清醒而又无情地追寻起猎物来。
它们容不得幻影,要把每一片虚假的伪装扯掉,把淡薄的信条撕烂。
每件事物都逃不过这一对眼睛,都要露出赤裸裸的真相来。
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④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
作为一个始终具有善于观察并能看这事物本质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1、第①段画横线句子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高尔基会说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画横线句子中闪光的珠宝指什么?甲壳指什么?为什么会这样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段最后一句话,为什么作者会肯定说托尔斯泰缺少幸福,你能用事实补充说明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归纳这几段文字的思想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于15个字以内)
〖参考答案〗
1、这是描写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
作者运用比喻写出托尔斯泰眼睛深刻、准确的洞察力。
2、高尔基运用夸张的手法,干脆有力,含蓄隽永,耐人寻味,表现托尔斯泰的眼睛蕴藏着丰富的感情。
3、闪光的珠宝是指托尔斯泰那双珍贵、敏锐的眼睛;甲壳原指虾蟹等动物的外壳,质地坚硬,有保护身体的作用;现指胡子、眉毛、头发保护眼睛。
这是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眼睛,这也是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
4、托尔斯泰晚年吃素,从事体力劳动,并希望放弃私有财产和贵族特权,因而和他的夫人意见冲突,家庭关系变得紧张起来。
后来他离家出走,途中感冒,于1910年病逝于火车站。
5、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二)
认真阅读课文,理解下列语句的含义,说说作者为什么要着力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
1、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作者引用高尔基的这句话,从修辞手法上看是夸张,但它恰恰很好地道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
事实上,托尔斯泰是和巴尔扎克、莎士比亚比肩的伟大文学家,他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课文中有一句话可以为此做出注释: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副透镜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这对眼睛连最最微不足道的细节都不放过,同样还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
2、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这句话写出了作为思想家、艺术家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既来自于对社会生活、人间世态的观察、研究,同时又用他的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地表现出来,展示了时代的本质和要求。
3、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这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批判是极其深刻而准确的。
作为19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顶峰的代表,托尔斯泰的笔锋几乎指向社会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对沙皇的专制、法律的虚伪、贵族的腐朽、农民贫困的原因无不给予深刻的揭示,这在他晚年的长篇巨著《复活》里表现得尤为充分。
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惶恐,曾企图将他监禁或流放,但慑于他的声望和社会舆论而中止。
以上是查字典语文网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列夫托尔斯泰》赏析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