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雁塔导游词-精品文案范文
小雁塔导游词

小雁塔导游词篇一:小雁塔导游词小雁塔建于唐景龙年间(707—709),是唐代著名佛教寺院献福寺的佛塔,位于大荐福寺内。
荐福寺的原址在唐长安城的开化访,创建于公元684年,原名献福寺,建于唐睿宗文明元年,是唐高宗生日,宗室皇族为他“献福”而建造的。
唐代高僧义净曾居此译经。
她曾是唐太宗的女儿香橙公主的住宅,睿宗文明元年(公元684年)立为大献福寺,武则天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改称大荐福寺。
唐中宗再次登基后,在开化坊南面的安仁坊西北角修建了寺塔,塔园大门向北开,正好与荐福寺门隔街相望。
后荐福寺搬到了塔院中,塔寺和一,也就是今天的小雁塔所在地。
这座密檐式砖塔略呈梭形,原高十五层,现余十三层,高43.38米,共15级,现存13级,其平面呈正方形,底边各长11.56米,每层迭涩出檐,南北两面各开一门。
底层南北各有券门,上部各层南北有券窗。
底层南北券门的青石门相。
门框上布满精美的唐代线刻,尤其门媚上的天人供养图像,艺术价值很高。
塔身从下面而上,每一层都依次收缩,愈上则愈细,整体轮廓呈自然圆和的卷刹曲线,显得格外英姿飒爽。
塔底南门入口的石质弓形门上,刻有阴文蔓草花纹和天人供养的图像,与大雁塔的门楣相同。
但因年久及保护不善,已残缺不全,模糊不清。
小雁塔建于唐景龙年间,塔形似大雁塔,因塔身小,故称“小雁塔”,比大雁塔年小55岁,小雁塔在一千二百多年漫长的岁月里,经受了风雨的侵蚀和70余次地震考验,历史上曾经历过三次离合,这种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迄今未得到十分令人满意的解释。
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陕西地震,据民间传说,塔身裂缝从上到下宽约尺余,第一次自裂自合,可是过了几十年,又一次大地震,竟使原来的裂口“神合”了。
在小雁塔门楣刻石上有记叙:“明成化末,长安地震,塔自顶至足,中裂尺许,明澈如窗牖,行人往往见之。
正德末,地再震,塔一夕如故,若有神比合之者。
”其后又有两次这样的现象发生。
一个砖塔经过6次地震不倒塌,反而自然复合起来,确是一件奇事。
陕西景点导游词范文(2篇)

陕西景点导游词范文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参观小雁塔。
我们的小雁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的荐福寺内,因此也叫荐福寺塔。
小雁塔建于公元7____年,至今已有____多年的历史。
它原来有____层,高____米,因为一次大地震,小雁塔现在只剩下____层,____米。
它是中宗李显韦皇后为义净法师所建的,是为了让他翻译天竺国的经文。
小雁塔的塔身是锥形的,塔底是正方形,就像竹笋一样。
而且,它的塔檐是密檐式构造。
现在请大家和我一起进入小雁塔吧!我们眼前的小雁塔有点破旧,那是因为这是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古建筑啊!____年,梁思成提出了“修旧如旧”的意见。
那时,小雁塔上有几块方砖不见了,所以他换了几块旧方砖,可是这几块石砖比原来的新了一些。
小雁塔的楼梯是灰白色的,墙砖有白色、红色、青绿色、土黄色、灰色,处处显露出古老的样子。
值得一提的是,小雁塔的夯基是碗形的,它的作用是减少地震时塔身的震动。
在____年和15____年,发生了两次较大的地震,其他建筑都损害得特别厉害,可小雁塔只是被震掉了两层,从____层变成了____层。
由此可见,碗状的夯基对小雁塔有保护作用。
本次讲解到此结束,现在大家可以自由参观了。
谢谢!陕西景点导游词范文(2)陕西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多样的景点资源。
下面是一篇陕西景点导游词范文,介绍了陕西的几个著名景点。
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陕西,这座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省份。
下面,我将给大家介绍几个陕西的著名景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次难忘的旅行。
第一站,我们来到陕西省的首府——西安。
西安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文化的古都,这里有着众多著名的景点。
首先,我们将来到世界闻名的兵马俑。
兵马俑是中国古代的一处巨大而神奇的考古发现,被誉为“第八大奇迹”。
兵马俑坑分为一、二、三号坑,每个坑都有数千个亚太彩票有操作申请吗容身的兵马俑,规模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这里是中国古代帝王陵墓的独特代表,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陕西西安导游词

陕西西安导游词【篇一】西安小雁塔是著名唐代佛塔,是唐朝都城长安(西安)保留至今的两处重要建筑之一。
小雁塔的塔形秀丽,被认为是唐代精美的佛教建筑艺术遗产,小雁塔在唐、宋朝时期一直叫“荐福寺塔”,至于“小雁塔”之名,则和“大雁塔”的名称有关。
公元652年(唐代永徽年间),朝廷资助在长安大慈恩寺内西院建用于安置玄奘由印度带回经籍的佛塔,此塔名雁塔。
公元720xx年(唐代景猪年间),朝廷资助在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荐福寺塔。
后来,因塔形似雁塔并且小于大雁塔,故荐福寺塔叫作小雁塔,而大慈恩寺塔叫作大雁塔,一直流传至今。
小雁塔虽不及大雁塔规模宏大,但这里环境清幽,风景优美,在古城中别有一番韵味。
雁塔是密檐式方形砖构建筑,初建时为十五层,高约46米,塔基边长11米,塔身每层叠涩出檐,南北面各辟一门;塔身从下往上逐层内收,形成秀丽舒畅的外轮廓线;塔的门框用青石砌成,门楣上用线刻法雕刻出供养天人图和蔓草花纹的图案,雕刻极其精美,反映了初唐时期的艺术风格。
塔的内部为空筒式结构,设有木构式的楼层,有木梯盘旋而上可达塔顶。
明清两代时因遭遇多次地震,塔身中裂,塔顶残毁,仅存十三层。
由于小雁塔的造型秀丽美观,各地的砖石结构密檐塔大都仿效建造,在云南、四川等地区的唐、宋时期的密檐塔虽各具地方特色,但仍可以看出与小雁塔的继承关系。
【篇二】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到家来到西安,西安是著名的古城,我将带领大家游览几天,那么首先我们就去秦始皇陵观光。
始皇陵位于西安市临潼区东约五千米处,它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地势险峻,环境优美。
陵园规模宏大,陪葬品重多,像一座丰富的地下文物宝库。
据史书记载,秦始皇赵政从13岁就开始营建陵园,修剪时间长达38年。
工程浩大,气魄宏伟,创历代封建统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
1974年在其东侧发现兵马俑坑,轰动了中国,震惊了世界,是20世纪最伟大的考过发现之一。
1978年,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参观后说:“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秦俑不算到中国。
5篇有关陕西小雁塔的导游词范文_导游词

5篇有关陕西小雁塔的导游词范文小雁塔位于唐长安城安仁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郊)荐福寺内,又称“荐福寺塔”,建于唐景猪年间,与大雁塔同为唐长安城保留至今的重要标志。
小雁塔是中国早期方形密檐式砖塔的典型作品,原有15层,现存13层,高43.4米,塔形秀丽,是唐代佛教建筑艺术遗产,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汉族文化的标志性建筑。
小雁塔和荐福寺钟楼内的古钟合称为“关中八景”之一的“雁塔晨钟”,是西安博物院的组成部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下面是橙子收集整理的5篇有关陕西小雁塔的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5篇有关陕西小雁塔的导游词范文(一)西安小雁塔是著名唐代佛塔,是唐朝都城长安(西安)保留至今的两处重要建筑之一。
小雁塔的塔形秀丽,被认为是唐代精美的佛教建筑艺术遗产,小雁塔在唐、宋朝时期一直叫“荐福寺塔”,至于“小雁塔”之名,则和“大雁塔”的名称有关。
公元652年(唐代永徽年间),朝廷资助在长安大慈恩寺内西院建用于安置玄奘由印度带回经籍的佛塔,此塔名雁塔。
公元720xx年(唐代景猪年间),朝廷资助在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荐福寺塔。
后来,因塔形似雁塔并且小于大雁塔,故荐福寺塔叫作小雁塔,而大慈恩寺塔叫作大雁塔,一直流传至今。
小雁塔虽不及大雁塔规模宏大,但这里环境清幽,风景优美,在古城中别有一番韵味。
1 / 9雁塔是密檐式方形砖构建筑,初建时为十五层,高约46米,塔基边长11米,塔身每层叠涩出檐,南北面各辟一门;塔身从下往上逐层内收,形成秀丽舒畅的外轮廓线;塔的门框用青石砌成,门楣上用线刻法雕刻出供养天人图和蔓草花纹的图案,雕刻极其精美,反映了初唐时期的艺术风格。
塔的内部为空筒式结构,设有木构式的楼层,有木梯盘旋而上可达塔顶。
明清两代时因遭遇多次地震,塔身中裂,塔顶残毁,仅存十三层。
由于小雁塔的造型秀丽美观,各地的砖石结构密檐塔大都仿效建造,在云南、四川等地区的唐、宋时期的密檐塔虽各具地方特色,但仍可以看出与小雁塔的继承关系。
介绍陕西景点小雁塔和半坡博物馆的导游词2篇汇总

介绍陕西景点小雁塔和半坡博物馆的导游词2篇陕西可以说是我国古城遗迹最多的城市了,不知道大家是否了解过呢?下面是介绍陕西景点小雁塔和半坡博物馆的导游词2篇,欢迎大家阅读。
陕西景点导游词1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欢迎大家参观小雁塔。
小雁塔位于西安南郊的荐福寺内。
它始建于公元720年,拥有悠久的历史。
现在,它已经1300多岁了。
唐代的时候,义净法师从天竺取经回来后,唐中宗李显与韦皇后决定给义净法师建一座塔,存放那些取来的经书。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小雁塔的面前。
小雁塔原来有15层,高46米,在公元1556年,一场大地震把小雁塔的两层塔尖震掉了,所以现在只剩下13层,高43。
3米。
从远处看,小雁塔就像一个又瘦又高的锥子,它的塔身全都是用青砖建成的,南北各有一个门洞。
接下来,我们就从北门洞进去,看看里面有什么吧!看,小雁塔的每一层都是正方形的。
内壁也都铺满了青砖,每一层之间都有青砖建的阶梯和木头做的扶手,可以让人们攀登。
在1300多年中,小雁塔有过一些破损。
1965年,梁思成提出了“修旧如旧”的观点,制造了一些与青砖类似的砖块,用来修补小雁塔的破损之处。
因此,小雁塔现在看起来还是很古朴,几乎跟以前一样。
小雁塔非常坚固,经历了70多次地震也没有倒塌。
更神奇的是,公元1487年地震时,小雁塔中间裂了一条缝,但是几年后,也就是公元1520_年的一次地震,又让它身上的裂缝合在了一起。
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在建造小雁塔的时候,它的地基是一个像碗一样的圆形,无论多大的地震都不会被挤压变形。
本次讲解到此结束,现在大家可以自由参观。
谢谢!陕西景点导游词2各位游客您好!现在我们来到了久负盛名的半坡博物馆,它位于西安市东郊浐河、灞河之间,建成于1958年,是新中国第一个反映原始社会的遗址博物馆,是黄河流域一处比较完整的典型的母系氏族村落遗址,距今约6020_年左右,属于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
这种文化遗址于1920_年首先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发现,所以被命名为“仰韶文化”。
小雁塔导游词(精选5篇)

小雁塔导游词(精选5篇)小雁塔导游词(精选5篇)作为一名专门为游客提供帮助的导游,有必要进行细致的导游词准备工作,导游词一般是根据实际的游览景观、遵照一定的游览路线、模拟游览活动而创作的。
那么问题来了,导游词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雁塔导游词(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雁塔导游词1小雁塔建于唐景龙年间(707—709),是唐代著名佛教寺院献福寺的佛塔,位于大荐福寺内。
荐福寺的原址在唐长安城的开化访,创建于公元684年,原名献福寺,建于唐睿宗文明元年,是唐高宗生日,宗室皇族为他“献福”而建造的。
唐代高僧义净曾居此译经。
她曾是唐太宗的女儿香橙公主的住宅,睿宗文明元年(公元684年)立为大献福寺,武则天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改称大荐福寺。
唐中宗再次登基后,在开化坊南面的安仁坊西北角修建了寺塔,塔园大门向北开,正好与荐福寺门隔街相望。
后荐福寺搬到了塔院中,塔寺和一,也就是今天的小雁塔所在地。
这座密檐式砖塔略呈梭形,原高十五层,现余十三层,高43.38米,共15级,现存13级,其平面呈正方形,底边各长11.56米,每层迭涩出檐,南北两面各开一门。
底层南北各有券门,上部各层南北有券窗。
底层南北券门的青石门相。
门框上布满精美的唐代线刻,尤其门媚上的天人供养图像,艺术价值很高。
塔身从下面而上,每一层都依次收缩,愈上则愈细,整体轮廓呈自然圆和的卷刹曲线,显得格外英姿飒爽。
塔底南门入口的石质弓形门上,刻有阴文蔓草花纹和天人供养的图像,与大雁塔的门楣相同。
但因年久及保护不善,已残缺不全,模糊不清。
小雁塔建于唐景龙年间,塔形似大雁塔,因塔身小,故称“小雁塔”,比大雁塔年小55岁,小雁塔在一千二百多年漫长的岁月里,经受了风雨的侵蚀和70余次地震考验,历史上曾经历过三次离合,这种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迄今未得到十分令人满意的解释。
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陕西地震,据民间传说,塔身裂缝从上到下宽约尺余,第一次自裂自合,可是过了几十年,又一次大地震,竟使原来的裂口“神合”了。
小雁塔导游词

小雁塔导游词范文小雁塔位于唐长安城安仁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郊)荐福寺内,又称“荐福寺塔”,下面是关于小雁塔导游词的内容,欢迎阅读!距离西安城大南门外不到1.5公里处的友谊西路上,车马喧嚣声中有一清雅绝伦之地,便是关中八景之一“雁塔晨钟”所敲响的地方小雁塔所在地,这里在唐代时曾是荐福寺的浮屠院。
现在小雁塔以北门为正门,20世纪90年代新修的歇山式仿唐山门气魄宏伟,横额上“小雁塔”三个字由已故著名书法家傅嘉义先生亲笔书写,清秀中透着刚健,像一排排回归的大雁。
荐福寺进门的青砖甬道将带您走进一个神秘的地方——一所著名的唐代皇家寺院,它就是荐福寺。
中国历史上曾经有两位帝王把这里作为他们在藩时的坊院,这就是隋炀帝杨广和唐中宗李显。
唐时这座寺院曾经占地300多亩,公元684年,唐高宗死后百日,武则天为给丈夫祈福在这儿建立寺院并起名为“献福寺”;公元690年,武则天做了皇帝以后又亲自以飞白体题写了“敕赐荐福寺”的匾额,并一直沿用至今,木匾朽坏后都由历代的皇帝重新题写,今天小雁塔院内还保留有一块明英宗朱祁镇手书的楷体匾额。
长安佛教这时正处于上升时期,活跃京城的一些最主要的高僧,差不多都在荐福寺居住过,其中尤以义净三藏和法藏和尚最为著名。
义净取经归国时,武则天亲自带着仪仗队到洛阳东门外去迎接他,后又在荐福寺为义净设置了翻经院,供他译经用。
而曾为荐福寺寺主的法藏和尚,在武周时号称“康藏国师”,公元697年,契丹叛乱,法藏建立了11面道场作法,相传天兵天将都来助战,唐军大捷,此举显然是用来颂扬武周之天命所归。
法藏在寺院中讲武则天新译的《华严经》时,据说奇迹又发生了,讲堂及寺中皆震动,有人报告了这一奇迹,武则天认为这是国家的祥瑞,命史官记于史册,这样看来,法藏已经成了武则天的御用僧人,武则天有什么样的政治活动,他就以相关的法事来配合,而这又从另一面证明了荐福寺作为皇家寺院的意义所在。
唐代的荐福寺院早已无存,今天我们看到的荐福寺兴建于明清,在其中轴线上仍保留有各种碑刻、殿阁等明清建筑群,它们与小雁塔交相辉映,已成为世界著名的游览胜地。
陕西小雁塔的导游词(2篇)

陕西小雁塔的导游词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小雁塔游览,我是你们的导游王子聪,今天就由我来带领大家游览,在此祝大家玩得开心。
小雁塔建于唐景龙年间(707—709),是唐代著名佛教寺院献福寺的佛塔,它是一座典型的密檐式佛塔。
小雁塔自建成后,经明朝、清朝和新中国成立后的数次修缮、加固和修复,现在基本保持了原貌。
原高十五层,现余十三层,塔身从下面而上,每一层都依次收缩,愈上则愈细,整体轮廓呈自然圆和的卷刹曲线,显得格外英姿飒爽。
据民间传说,在漫长的岁月中,小雁塔还有一段“神合”的历史呢!公元____年,陕西发生了____级大地震,把小雁塔中间从上到下震裂了一条一尺多宽的缝。
然而时隔____年,在____年又一次大现在我们来到了小雁塔的第一层,大家看,第一层有三面窗户,窗户外面的台阶上都有人们扔的一些硬币,表示吉祥。
接着我们来到了第二层,大家看,小雁塔的第二层也有三面窗户,比上一层的三面窗户要小,占地面积也比上一层要小,后头几层的占地面积和窗户会越来越小,我就不介绍了。
现在我们来到第十三层也就是楼顶,这里没有窗户,四周都有残痕大家要小心一点,别被残痕把衣服划烂了。
现在我们已经观赏完了小雁塔,剩余的时间请大家自由拍照、活动,希望小雁塔的美景给大家立下深刻的印象。
陕西小雁塔的导游词(2)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陕西小雁塔,我将为大家带来一段关于小雁塔的精彩导游词。
小雁塔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塔之一,也是西方文化传入中国的起点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现在,让我们一起穿越时光,探索这座古老而神奇的塔吧!一、小雁塔的历史渊源小雁塔建于唐朝初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它原名为隋太子楼,是隋文帝杨坚为了纪念他的二女儿楚公主而建造的。
后来,唐太宗为了纪念他的三女儿安康公主,将其改为现在的名字小雁塔。
二、小雁塔的建筑风格小雁塔是一座典型的唐代建筑,高达43.38米,共有13层。
整个塔身由砖石结构搭建而成,外面涂以白灰,显得洁白而庄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雁塔导游词
小雁塔导游词
小雁塔建于唐景龙年间(707—709),是唐代著名佛教寺院献福寺的佛塔,位于大荐福寺内。
荐福寺的原址在唐长安城的开化访,创建于公元684年,原名献福寺,建于唐睿宗文明元年,是唐高宗生日,宗室皇族为他“献福”而建造的。
唐代高僧义净曾居此译经。
她曾是唐太宗的女儿香橙公主的住宅,睿宗文明元年(公元684年)立为大献福寺,武则天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改称大荐福寺。
唐中宗再次登基后,在开化坊南面的安仁坊西北角修建了寺塔,塔园大门向北开,正好与荐福寺门隔街相望。
后荐福寺搬到了塔院中,塔寺和一,也就是今天的小雁塔所在地。
这座密檐式砖塔略呈梭形,原高十五层,现余十三层,高43.38米,共
15级,现存13级,其平面呈正方形,底边各长11.56米,每层迭涩出檐,南北两面各开一门。
底层南北各有券门,上部各层南北有券窗。
底层南北券门的青石门相。
门框上布满精美的唐代线刻,尤其门媚上的天人供养图像,艺术价值很高。
塔身从下面而上,每一层都依次收缩,愈上则愈细,整体轮廓呈自然圆和的卷刹曲线,显得格外英姿飒爽。
塔底南门入口的石质弓形门上,刻有阴文蔓草花纹和天人供养的图像,与大雁塔的门楣相同。
但因年久及保护不善,已残缺不全,模糊不清。
小雁塔建于唐景龙年间,塔形似大雁塔,因塔身小,故称“小雁塔”,比大雁塔年小55岁,小雁塔在一千二百多年漫长的岁月里,经受了风雨的侵蚀和70余次地震考验,历史上曾经历过三次离合,这种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迄今未得到十分令人满意的解释。
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陕西地震,据民间传说,塔身裂缝从上到下宽约尺余,第一次自裂自合,可是过了几十年,又一次大地震,竟使原来的裂口“神合”了。
在小雁塔门楣刻石上有记叙:“明成化末,长安地震,塔自顶至足,中裂尺许,明澈如窗牖,行人往往见之。
正德末,地再震,塔一夕如故,若有神比合之者。
”其后又有两次这样的现象发生。
一个砖塔经过6次地震不倒塌,反而自然复合起来,确是一件奇事。
相关典故:
雁塔晨钟:荐福寺的钟楼悬有一口金明昌三年(1192年)铸造的大铁钟,高3.5米,口径2.5米,周长7.6米,重10吨。
它原是武功崇教禅院故物,后来流失沉落河底。
清康熙年间,有农妇在河畔捣衣,忽然听见石中发出金属声响。
人们掘开石头,重新发现这口巨钟,于是移入西安荐福寺。
清代每天清晨敲钟,声闻数十里,钟声嘹亮,塔影秀丽,“雁塔晨钟”遂成
“关中八景”之一。
清代诗人朱集义题诗写道:“噌弘初破晓来霜,落月迟迟满大荒。
枕上一声残梦醒,千秋胜迹总苍茫。
”这就是著名的长安八景之一“雁塔晨钟”的生动写照。
~小三峡导游词
·陕西大雁塔
·黄帝陵导游词
·司马迁墓导游词
义净法师:
如同慈恩寺与玄奘关系密切一样,荐福寺则使人想起唐代另
一位高僧义净。
义净也曾游学印度多年,不过,他由海路自广州离开中国。
公元671年,义净只身搭乘波斯商船出国,先到印尼
苏门答腊,后转抵印度,也在佛学中心那烂陀寺留学11年,又游
学印度各地,经历30余国,于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回到祖国,带回梵文经典400余部。
义净回到长安后,在荐福寺主持怫经译场,共译经56部,230卷,是玄奘之后在佛经翻译上取得成
就最大者。
他还将途经海道诸国和所闻赴印度求法高僧的情况,撰
成《南海寄归内法传》和《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是研究中印文化交流史的珍贵资料。
希望本文小雁塔导游词能帮到你。
精品文案资料范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