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陕西景点的5篇导游词合集

合集下载

介绍陕西景点导游词(精选5篇)

介绍陕西景点导游词(精选5篇)

介绍陕西景点导游词(精选5篇)介绍陕西景点篇1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本溪,非常荣幸能为大家服务。

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景点是钓鱼台。

本溪钓鱼台位于南芬区郭家办事处解放村一组,沈丹公路85公里处,与风景秀丽的解放大峡谷一脉相承,与细河毗邻,曾有诸多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到此游览,具有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

钓鱼台的景色四季分明。

下面大家和我一起进入钓鱼台。

钓鱼台主要看点要数玉龙观。

玉龙观是在一块大石头上建成的,这块石头有多大?多重?没人能说得清楚。

甚至它是从那一年落在这河水中的都无人知晓。

还有静卧石块之上的玉龙观始建于何年都没人能说清,人们只是竞相传说着唐太宗李世民在这石块上钓过鱼。

这就是钓鱼台的由来。

我们现在进玉龙观里面看看。

一进入玉龙观大家能闻到禅香的味道,有一种别有洞天的感觉。

甚至让人难以置信,外观如此精巧的它怎能容下那么多殿,那么多楼。

东西殿、东阁楼、西塔楼、八卦楼、六合亭等亭台楼阁,雕龙画柱,镶嵌在屋脊四角的五脊六兽像参悟到了世事真谛的世外高人,静静地听着,看着。

玉龙观与其他宝刹名观别无差异,在这里我们能感觉到一种“养在深闺??”的惊喜!玉龙观的美不仅在于她建造在石头之上的独特,还在于她虽经历动荡与浩劫却仍保持固有的风骨和精髓,也在于这份高处不胜寒的能耐和魄力。

现在是秋天,暮秋的钓鱼台色彩有些凋零,白桦树落尽了叶片,留下月白的树干;火红的枫和晚霞一起被冷气带走,留下褐色的枝迎风摇曳;连那些小草也藏进泥土,留下一个等待下个春天的梦想……钓鱼台同她独有的道观都渐渐走近修行的时光,以迎接另一轮生命的复苏与轮回。

各位游客,我们这次钓鱼台之旅就到此结束了,大家今天参观得高兴吗?有时间还可以再来喔!下次旅行再见!介绍陕西景点导游词篇220xx年x月x日上午,我们在中心领导的带领下,兴致勃勃来到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参观学习。

感受至深的就是大明宫的宏伟气势,仅核心区域就占地3.5平方公里,相当于现今北京故宫的4.5倍。

介绍陕西景点导游词5篇大全

介绍陕西景点导游词5篇大全

介绍陕西景点导游词5篇大全陕西,简称“陕”或“秦”这里有很多好吃好玩的地方,大家都知道有什么地方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介绍陕西景点导游词,欢迎阅读哦。

介绍陕西景点导游词1一块古老的土地,历史老人曾镌刻了无数的辉煌; 一座年轻的城市,时代之神正编织着美丽的梦想。

西安,古称长安,是当年意大利探险家马可·波罗笔下《马可·波罗游记》中著名的古丝绸之路的起点。

西安,这座永恒的城市,就像一部活的史书,一幕幕,一页页记录着中华民族的沧桑巨变。

早在100 多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以西安的蓝田猿人为代表,揭开了人类文明的一页。

到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在此建造了村落——半坡村,成为中国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典型代表。

西安的建城史已有3100 多年。

历史上周、秦、汉、唐等十二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1100 多年。

中国意为中央之国,中国的中心之点或叫大地原点就在西安,难怪“秦中自古帝王州”!秦始皇在此建造了中国建筑史上的杰作阿房宫,在骊山建造了规模巨大、埋藏极为丰富的历史宝库秦始皇陵,在汉唐时期,西安就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交流的中心,是当时人口最早超过百万的国际大都市。

“东有罗马,西有长安”是西安在世界历史地位的写照。

至今,西安与世界名城雅典、开罗、罗马齐名,同被誉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

西安无愧于华夏文明的发源地。

“西安文物甲天下”,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浩瀚的文物古迹遗存使西安享有“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称。

秦始皇兵马俑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陵是最早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遗迹,明代古城墙是至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古城墙遗址。

近年,汉阳陵的开发又一次造成了世界的轰动,其出土的裸体彩俑被誉为“东方维纳斯”。

市内有6000 多年历史的半坡遗址;明代建立的藏石碑三千多块、被誉为石质历史书库的碑林博物馆;文物储藏量全国之最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唐代著名高僧玄奘法师译经之地大雁塔;西北历史最长的清真寺化觉巷清真大寺,以及西安旅游区内的华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黄帝陵;汉武帝刘彻之墓汉茂陵;唐女皇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唐乾陵;释伽牟尼佛指舍利存放之处法门寺等驰名中外的景点。

推荐关于陕西省各景点导游词五篇.doc

推荐关于陕西省各景点导游词五篇.doc

推荐关于陕西省各景点导游词五篇陕西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著名的旅游城市,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来参观游览。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陕西省各景点导游词,仅供参考。

陕西省各景点导游词(一)西岳华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大山岳之一,位于华阴市城南,海拨2200 米,北瞰黄河,南依秦岭," 远而望之若花状"(《水经注》),故有其名。

又因其西临少华山,古称太华山。

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这里有誉为关中八景之一的"华岳仙掌" 。

华山以奇险峻秀而驰名天下,自山麓至绝顶,名胜古迹极多,庙宇道观,亭台楼阁,雕塑石刻随处可见,险径奇石,鬼斧神工,更有云海劲松,引人入胜。

山顶有朝阳(东峰)、落雁(南峰)、莲花(西峰)三峰,皆岿然笔立,直插云霄。

三峰之下,有云台(北峰)、玉女(中峰)诸峰环侍拱卫,各具特色,显得山势雄伟,峰峦叠翠耸削。

北峰,亦称云台峰,是总辖四峰的冲要处所,山势峥嵘,三面悬绝,只有一岭南通,故险要异常。

峰顶有真武宫,依山为屋,叠起层楼,隐映于苍松翠柏之间,周围山色如画,绚丽东峰,峰顶朝阳台,、是华山观日出的绝佳境地,故称朝阳松林,东峰有甘露池、青虚洞、下棋亭、鹞子翻身等景点。

据说宋太祖赵匡胤曾在这里和陈抟下棋,结果失败,而将华山输与阵抟。

南峰,又称落雁峰,是华山的最高峰,海拨2200 米。

四周皆松林,杂以桧柏。

迤逦数里,浓阴匝地。

南峰上有明代建造的金天宫也称白帝祠。

峰顶有老君洞,相传道家始祖老聃隐居于此。

洞北有太上皇,泉水碧绿,东注涧下,今称“仰天池”。

东面崖下有石坊,称“南天门”。

坊外西出有长空栈道,通至贺老石屋。

南峰上还有老子峰、炼丹炉八卦池等名胜古迹。

西峰,是华山最秀丽奇峻的山峰,因峰顶翠云宫前有莲花石,形状如莲花。

故称莲花峰。

据传说故事《宝莲灯》中的三圣母之子沉香壁山救母之处就在西峰。

翠云宫旁有一巨石中裂,形如斧劈,名斧劈石。

石旁树立一柄铸铁长把大斧。

陕西的景点导游词介绍范文5篇.doc

陕西的景点导游词介绍范文5篇.doc

陕西的景点导游词介绍范文5篇在自然景观方面,有位于华阴市的西岳华山、宝鸡眉县的太白山,还有西安周边的临潼骊山华清池、终南山、翠华山,秦晋交界处的黄河壶口瀑布等。

下面是小编搜集陕西的景点导游词介绍范文5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陕西的景点导游词介绍范文(1)这里就是兴庆宫公园,它位于西安古城东侧和平门外咸宁路北,是我国古老的遗址公园,也是在唐朝兴庆宫遗址上修建的。

兴庆宫是唐玄宗朝政的中心,是唐玄宗和杨贵妃长期居住的地方。

其设计既继承了我国民族传统风格,又吸收了国外造园的艺术特点。

以前这里是唐长安隆庆坊的一部分,各位还记得在历史博物馆看过的唐代长安城地图吧?地图就对隆庆坊有着明显的标示,这里也是唐玄宗李隆基作太子时的藩邸所在地。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44年,由“开元之治”到“天宝之乱”,是大唐帝国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人物;他宠幸贵妃,信任宦官,放纵奸臣,酿成大。

他的故事,千秋功罪,一直被后人评说,直到20世纪末出现大型电视连续剧《唐明皇》,可谓演绎得家喻户晓。

唐代长安东南有隆庆坊,李隆基当亲王的时候,曾经是他的府邸。

李隆基即位后,于公元714年改建旧邸为宫,为避其“李隆基”名讳,将隆庆改为兴庆。

后经几度扩充,将附近的水嘉、道政、兴安、胜业诸坊的一部分划入宫内。

公元728年,唐玄宗开始在兴庆宫理政,这里遂成为唐代封建统治的中心。

公元753年,又修筑了宫城,从而形成一组完整的建筑,与太极宫、大明宫一起被称为唐朝“三内”。

兴庆宫内有许多宏丽的殿阁,如兴庆殿、大同殿、南薰殿、沉香亭等。

唐开元、天宝年间,国势兴盛,兴庆宫建筑更加豪华,园林布局也更为讲究。

据史书记载,唐玄宗李隆基曾在宫内兴庆殿接见过波斯景教教士和日本友人。

“安史之乱”以后,兴庆宫失去政治上的重要地位,成为安置退位的太上皇的处所。

唐玄宗退位后,就住在这里。

经过唐末战乱,兴庆宫殿宇楼台几乎全部毁灭,到清初,这里已经成为一片废墟。

1957年,为了满足广大群众文化活动的需要,西安市政府决定在兴庆宫遗址修建兴庆宫公园。

简单陕西景点导游词5篇

简单陕西景点导游词5篇

简单陕西景点导游词5篇陕西,简称“陕”或“秦”,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西安,位于中国内陆腹地,黄河中游,东邻山西、河南,西连宁夏、甘肃,南抵四川、重庆、湖北,北接内蒙古,介于东经105°29′—111°15′,北纬31°42′—39°35′之间,总面积20.56万平方千米。

小编给你们分享一下陕西导游词的范文,希望你们喜欢,供大家阅读借鉴。

简单陕西景点导游词1各位游客:您可知“天下温泉二千六,惟有华清为第一”吗?举世闻名的华清池,位于陕西省临潼区(县)骊山北麓华清宫故址,西距西安30公里,东与秦始皇兵马桶相毗邻,南依骊山,北临渭水。

华清池的悠久历史可以追溯到古老的原始社会,并以其天然温泉吸引了在陕西建都的天子帝王,周、秦、汉、隋、唐历代封建统治者,都视这块风水宝地为他们游宴享乐的行官别苑,或砌石起宇,兴建骊山汤,或周筑罗城,大兴温泉宫……华清池,现浴池面积约有3000平方米,可供400余人同时沐浴。

温泉水每小时流量110余吨,水温达43度。

它既是一座国内罕见的大型温泉池,又是可供游人游览的文物保护场所。

下面就请大家前去游览一番吧!【杨贵妃雕塑与生平—华清宫】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华清池的大门。

进入门内,只见湖中央有一尊雕塑。

不用问,这就是此处的主人公杨贵妃了。

此时此刻,她脱下外装,半披俗纱,足踩暖滑的骊山温泉水,正准备沐浴呢!这座雕塑高3.3米,重5吨,是1991年9月,华清池向西安临控首届石榴节献礼的项目,可以说她和《杨玉环奉诏温泉宫》壁画一样,在突出华清宫文化内涵上起到了特定作用,成为大家观赏留影的热点。

说起杨贵妃,还有一段著名的故事呢!杨贵妃名叫杨玉环,出生在陕西华阴,后随父入川。

父亲死后,她又到了河南,受到了都市陶冶,学会了优雅的言语举止,17岁便长得如花似玉、美若天仙。

公元735年,她被唐玄宗册封为他的儿子寿王李瑁的妃子。

5年后,由于唐玄宗的爱妃武惠妃病逝,后宫三千粉黛无一人今唐玄宗中意,他便下令在温泉宫召见杨玉环,这样便拉开了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罗曼史的序幕。

陕西旅游导游词(6篇)

陕西旅游导游词(6篇)

陕西旅游导游词(6篇)最新陕西旅游导游词(精选6篇)最新陕西旅游导游词篇1富有传奇的秋菊山庄,是大自然恩赐给人类的自然美景。

它位于美丽的陇州关山脚下蒲峪河上游,素有中国西部第二九寨沟之美誉。

秋菊山庄是由国际资深导演张艺谋执导,著名影星巩俐、刘佩奇、雷恪生领衔主演的电影《秋菊打官司》的实景拍摄地。

《秋》剧创作人员在这里工作的近两年时间里,给人们留下了许许多多感人的秋菊轶事。

秋菊山庄旅游风景区,上邻关山大草原,俯视龙王沟森林公园,是一处以人文景观为主体,草原风光为陪衬,集原始森林、天然氧吧、避暑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山庄以特有的秋菊文化、民俗风情、人文地貌、山水风光、宜人的气候为游客提供了世外桃源般的享受。

进入景区,吊桥悠悠,湖水荡漾。

关中最后一盘水磨,石磨、石碾、水车能使您回味远古的文明;秋菊家园青砖小瓦,泥坯土墙、辣椒、玉米棒,生动再现了拍摄电影时的场景;影展室里观展览,方知幕前幕后,看电影回味秋菊要个说法;湖口瀑布飞泻千里,涛声撼山岳;接待区青砖小瓦四合院,古色古香入眼帘,拾阶而上通秀楼,依栏回首别有天,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园里似神仙;水上游乐区青山倒映,碧水蓝天,轻舟泛水面,悠杆钓彩鱼;森林游览区青松红桦,百鸟争鸣,山花烂漫,溪流淙淙,信步入林,如临仙境;藏族风情饱览和品味藏族风情;跑马场上策马扬鞭,体味-陇上风,英雄儿妇女壮我行;跨上沙地车纵横驰骋,领略沙漠铁骑雄风。

秋菊山庄旅游资源丰富。

其地质、生物、风水、天象等资源,使奇特的人文景观和优美的自然景观交相辉映,为您创造了旅游、休闲、渡假、避暑的理想环境。

秋菊山庄旅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郭永红先生携全体员工以亲人般的情怀,真诚欢迎各届朋友来山庄观光、旅游、休闲、渡假,更欢迎钟情于旅游事业的仁人杰士来山庄投资。

愿秋菊山庄以它的神奇给您带来无限的好运。

最新陕西旅游导游词篇2药王洞位于陇县城北一公里处的尹家坡村东,依山面水,竹苞柏翠,洞亭错落,殿阁掩映,清幽雅致。

陕西旅游景点导游词5篇

陕西旅游景点导游词5篇

陕西旅游景点导游词5篇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下面是小编搜集的陕西旅游景点导游词5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陕西旅游景点导游词(1)各位游客:大家好。

今天就由我来陪同大家一起游览,我是导游小吴。

大雁塔景区是国家A级景区,虽处闹市,却是一个放松休闲的好去处。

由前面的大慈恩寺、大雁塔以及南北广场、东西两苑组成,占地约五百亩。

《西游记》里的唐僧可谓家喻户晓,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就是就是大雁塔南广场,广场中央矗立的就是玄奘法师的高大铜像。

你看他气宇轩昂,身披袈裟,手执锡仗,迈着坚定的步伐,好象正在奔波在西行取经的路途上。

大雁塔里,大雄宝殿是寺院的中心建筑。

大家面前高台上的建筑就是大雄宝殿。

大殿前香火兴旺,大殿上面三座塑像是佛祖三身佛像。

中为法身毗卢遮那佛,西为报身卢舍那佛,东为应身释迦牟尼佛。

佛像两侧是佛的弟子,东为迦叶,西为阿难,两旁还有普贤菩萨和文殊菩萨塑像,均为明代雕塑,象征真理和智慧。

东西两厢排列着包括玄奘和庆友在内的18 尊罗汉像。

在大殿供奉的主尊背后塑有南海观音菩萨及众菩萨、龙女、木叉等150 身人物。

大家如果想感受海洋的气息呢,西安还有现代化的曲江海洋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前往游览。

好了,各位游客,今天讲解就到此为止了,谢谢大家的参与,再见。

陕西旅游景点导游词(2)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了大雁塔南广场。

本景区由主景区即大慈恩寺、大雁塔和南北广场、东西两苑组成,占地约500亩。

在广场的中央矗立着一尊唐僧玄奘西天取经的高大铜像。

只见他气宇轩昂,身披袈裟,手执锡杖,迈着坚定的步伐,好象正奔波在西行取经的路途上。

身后就是他开创的慈恩祖庭,是他主持的译经道场大慈恩寺,以及他所修建的大雁塔。

玄奘(602-664年),俗姓陈名祎,河南偃师人,自幼聪慧超群,勤奋好学。

13岁被朝廷破格录取,在洛阳净土寺剃度为僧。

玄奘先后周游全国十余省,遍访十余位高僧名贤,拜学经典,穷尽各家学说,誉满京师,被誉为“释门伟器和佛门千里驹。

陕西景点概况导游词(精选20篇)

陕西景点概况导游词(精选20篇)

陕西景点概况导游词(精选20篇)陕西景点概况篇1八百里秦川,养育了三秦儿女,在这块钟灵毓秀的土地上,岁月留下了太多的痕迹。

从女娲补天、仓颉造字,到周礼秦制、汉唐风韵,这块土地上无数的远古神话、史书典籍、出土文物和古迹遗址,都诉说着它的辉煌与沧桑。

而这其中最为耀眼的一颗明珠当属屹立千年西安古城墙。

西安古城墙位于西安市中心区,是明代初年在唐长安城的皇城基础上建筑起来的,呈长方形,总周长11.9公里。

有城门四座:东长乐门,西安定门,南永宁门,北安远门,每个城门都由箭楼和城楼组成。

西安古城墙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中世纪后期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城垣建筑之一,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

西安古城墙,不仅是世界上独一无二保存最完好的,而且以古城墙为主体,辅之以环城林带、护城河、环城路构成了世界上最特殊的立体公园。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她犹如一串璀璨的珍珠项链,使这个十三朝古都,更加光彩照人。

公元582年,隋文帝任命著名建筑家宇文恺为都城建设总设计师,开始修建宫城和皇城,第二年完工,继之营筑郭城。

唐王朝建立后,仍以大兴城为首都,改大兴城为长安城,彼时的唐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都城,五凤来仪,俨然世界文明中心;公元1370年,大明王朝在唐皇城的旧址上,开始大规模地建造秦王府和西安城墙——西安城墙出世,从此他便扎根于这座城市,稳健如同父亲坚实的臂膀,成为华夏儿女们靠不到岸时的最好依偎。

3000多年的建城史,1100多年的建都史……辉煌的历史成就了西安今天的多姿神韵。

而千百年来,深深扎根于这座城市的古城墙则比斗转星移的岁月更令人感动和感慨,也无疑成为这座帝王之都最富有象征意义的标志,保护住了包括城墙在内的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也就保住了我们的根。

西安城墙是固化的历史,更是鲜活的人文,不仅仅是生活在这里的西安人有一种难以割舍的古城墙情结,中外游人来西安,大都要登临古城墙。

唐初僧人玄奘西天取经。

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玄奘返回长安他从古印度带回了657部梵文佛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介绍陕西景点的5篇导游词合集陕西可以说是我国古城遗迹最多的城市了,不知道大家是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欢迎大家参观小雁塔。

小雁塔位于西安南郊的荐福寺内。

它始建于公元720_年,建一座塔,存放那些取来的经书。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小雁塔的面前。

小雁塔原来有15层,高46米,在公元1556年,一场大地震把小雁塔的两层塔尖震掉了,所以现在只剩下13层,高43。

3米。

从远处看,小雁塔就像一个又瘦又高的锥子,它的塔身全都是用青砖建成的,南北各有一个门洞。

接下来,我们就从北门洞进去,看看里面有什么吧!看,小雁塔的每一层都是正方形的。

内壁也都铺满了青砖,每一层之间都有青砖建的阶梯和木头做的扶手,可以让人们攀登。

在1300多年中,小雁塔有过一些破损。

1965年,梁思成提出了“修旧如旧”的观点,制造了一些与青砖类似的砖块,用来修补小雁塔的破损之处。

因此,小雁塔现在看起来还是很古朴,几乎跟以前一样。

小雁塔非常坚固,经历了70多次地震也没有倒塌。

更神奇的是,公元1487年地震时,小雁塔中间裂了一条缝,但是几年后,也就是公元1520_年的一次地震,又让它身上的裂缝合在了一起。

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在建造小雁塔的时候,它的地基是一个像碗一样的圆形,无论多大的地震都不会被挤压变形。

本次讲解到此结束,现在大家可以自由参观。

谢谢!陕西景点导游词2各位游客您好!现在我们来到了久负盛名的半坡博物馆,它位于西安市东郊浐河、灞河之间,建成于1958年,是新中国第一个反映原始社会的遗址博物馆,是黄河流域一处比较完整的典型的母系氏族村落遗址,距今约6020_年左右,属于新石器时代发现,所以被命名为“仰韶文化”。

由于在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了两个陈列室和1个遗址大厅,而半坡所处的灞、浐两条河流也是古代“八水绕长安”中八水的两条最重要的河流。

现在请大家看,台阶上的那建筑便是遗址大厅,大家可能注意到了“半坡遗趾”四个醒目的大字了吧,这四个字是由我国著名错误的,那就是“趾”字。

按理说应该是“土”字旁,但郭老却写成“足”旁。

对于这个,有人认为这是由于郭老一时喝多手下之误;但更多的人认为郭老之所以这样写是有他的用意的,它意味着我们的祖先从远古一步步的走向了现代。

遗址大厅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些沟、囿、陶、罐的大总体便是半坡遗址了。

它是1953年春在灞桥水力发电厂建设施工时偶然发现的,后来在陈毅元帅的建议下修建了该馆。

而后,又从54年秋到57年夏先后对其进行了5次发掘,面积为1万平方米。

半坡分居住区、制陶区和墓葬区3个部分。

居住区是村落的主体,半坡属于新石器时代,使用的工具主要是木制、骨制和石器。

妇女是半坡人中从事渔猎,在这里我们既能看到人类童年时代的纯朴,也能寻觅到中华先祖艰辛的足迹。

在遗址中共发现房屋遗址46座,囿栏2处,窖穴200多处,陶窑6座,各类墓葬250座。

其中成人墓葬174座,幼儿瓮棺73座以及大量生产工具及生活用具。

各位游客请看,在遗址大厅的中央,有一座复原后的圆形房屋遗址,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它的不同之处。

哦,对了,这座房屋与别的房屋不同之处在于它属于村落的最中央而且面积最大,有160平方米,而村庄内其它的房屋面积小而且门都是朝南开,构成了一个向心状,将大房子团团围住,这就从形式上反映了这座大房子的重要性。

大家知道这房子是做什么用的吗?这房子曾经也引起了许多有点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大会堂。

这房子的一大用处是供老人和孩子们居住的:这些老人当中可能包括岁数较大的妇女即母系氏族举行成丁礼。

如果氏族成员们遇到了什么问题,象劳动产品如何分配,对外族进行报复等问题,氏族成员都要在此举行议事会,讲授生产生活经验。

现在我们再来参观一下半坡各个时期的房屋:这两所分别为半坡人早期居住的房屋。

一所是圆形的房屋东西直径为6.3米,南北直径6.7米,门向南开,门宽1.10米,门两侧有隔墙,中间的灶炕被后期的一个窑穴所破坏。

另一所是半地下式的方形房屋,此房边长为3.8米,深为0.7米,入口为斜坡式。

入口两侧有四个对称的柱洞,灶坑居中,这所房屋的结构简单,但也比较潮湿。

再看这所半地下式的长方形房屋,此遗址东西长4.4米,南北宽3.2米,深64厘米。

西部比东部高出约10厘米,形成了一个平台,是半坡人睡觉的地方。

挖掘时在房屋的东部发现了一些陶罐、箭头和盛贝壳的碎罐。

这都说明了半坡人睡觉有固定的地方,放置东西也有一定的顺序。

这个遗址是后期的房屋遗址。

此遗址面积为17平方米,门向南开,地面上铺有一木板,四周竖有10根大柱子,大柱子间用藤条连起一些小柱和木板,房子的里外都用草泥涂上,这是最早的框架式结构的房屋。

这座房屋已有了中国建筑的民族特点,为北方典型的房屋形式。

陶窑展区以围沟为界,东边为制陶区陶窑展厅展出了半坡先民使用的陶窑一座。

虽然陶窑已残,陶窑。

窑分为横穴和竖穴两种,由火膛火道,窑箅和窑室组成。

半坡早期使用的是横穴窑,后期使用的是竖穴窑,竖穴比横穴先造。

半坡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种类繁多,大小各异。

但由于陶窑体积较小,每窑每次只能烧出3—5件小器或1—2件大器。

虽然使用木材作燃料,但温度却可以达到800—1000℃左右。

火候好时烧出的陶器硬度相当好,彩陶颜色纯正,不禁使人感慨万分。

陶窑的形式虽然粗陋,结构简单,但却完整合理。

当时人们利用它烧出了人们的生活用品,也烧出了色彩绚丽的彩陶艺术品,为当时人们的生息立下了“汗马功劳”,也使原始文化大放异彩。

墓葬区围沟北边为墓葬区,这里主要是埋葬成年人的公共墓地,埋葬的形式有仰卧伸展葬,伏卧葬,屈肢葬等各种形式,但头部一律朝西。

另外还有5例为集体改葬的二次葬。

这个有名的墓葬遗址说明当时人们非但已经有了比较复杂的灵魂观念,而且已经有了葬礼这种宗教行为。

自己同自然分开,对于自身的生死没有那么关注。

周口店发现的北京猿人生活在距今大约四五十万年前,他们的尸骨被随意乱扔,说明他们还没有产生灵魂观念,更不要说还会想到人死后灵魂将到另一个世界继续生活的宗教观念。

从考古发现,宗教最早产生于大约距今十几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期,在我国山顶洞人的遗骸周围,就发现撒有含赤铁矿的红粉末,并有钻孔的兽齿,石珠,骨坠等装饰品做为陪葬,说明当时就已经有了灵魂不死的时对于灵魂观念,鬼魂崇拜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因而当时已有了较复杂的灵魂观念和墓葬方式如死者头部朝西,表明灵魂的去向,可能与是否傍晚太阳在西方落下表明一天结束的观察中受到启发,认为人死后也像太阳落山,到西方的另一个世界。

半坡村墓葬遗址中,儿童和成人墓地分开,反映了人们已对灵魂做出区别,相信冥间也有年龄层次的分别。

此外,从墓葬中也可以看出仰卧伸展葬者可能为当时氏族中地位稍高一点的人或一般的村民,而伏卧葬,屈肢葬者为当时氏族战争中被俘获的人或者是一一定会成为怨鬼作祟于人间,所以必须用残酷手段处置他们,使他们无法作祟于人间,实行二次捡骨葬可能是认为尸体腐烂以后灵魂才能最终从肉体中解脱出来获得自由或转生。

瓮棺区现在我们看到了村落中发掘出来的一些瓮棺,他们是用来作什么的呢?瓮棺是专门用来埋葬小孩的。

“夭折的幼儿被放入一个陶瓮,上面盖上一个陶盆,”这便是远古时期埋葬婴幼儿的理想工具。

在当时有一个习俗:未实行“成丁礼”的幼儿是不能被埋入氏族公社墓地的,这一方面体现了母亲对死去小孩的体贴和爱护。

因为他们认为幼儿还未成长到足以保护自己的年龄,远离大人是很容易被野兽伤害的。

然而失去爱子的母亲又怎能让自己的亲骨肉去遭受如此劫难呢?她们是多么的希望能时时的看到自己儿女的身影,便于常常照看。

瓮棺的圆孔是用来把死者引到另一个世界—鬼魂世界,是原始宗教信仰的突出表现,半坡人认为儿女肉体虽死,但灵魂不灭,那圆孔便是灵魂出入的通道。

用瓮棺作葬具掩埋小孩的习俗一直延续到商周之后,类似的习俗在当代一些少数民族氏族中仍然可以找到。

佤族小孩死后用席子捆在自己房屋附近;广东连南族尚未满月的孩子死去,人们认为他不会走路,不能在户外埋葬,就将孩子的尸体用树皮包起来埋在家里的床下面。

围沟现代战争中的铁丝网体现了人们对某种外来危险的防卫。

那么在数千年以前的人类社会是否也采用过防御外来侵扰的防卫6020_年以前的氏族村落中不但有这样的防卫措施,而且规模宏大。

在半坡遗址的村庄周围,环绕着一条全长300米,宽6—8米、深5—6米,河底宽约千米,而且还可以看到有木柱的痕迹。

类似于这种大围沟在其它一些同时期的遗址中也有发现,除有排水、防水的作用外,它还起着避免野兽侵扰,防止各部落之间氏族成员因复仇而发生冲突的作用。

在原始社会,人类与大自然斗争的能力极为有限,人们要生存,就要与大自然作斗争。

大围沟便是这一斗争的产物。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祖先的勤劳和勇敢。

计算结果表明,半坡遗址大围沟总出土量为1.1万平方米,如果用载重量为3吨的卡车可载装3666辆。

如此艰巨的工程却是我们的祖先在6020_年前用简陋粗笨的石器工具完成,真是一大奇迹。

第一展室半坡的原始村落我们已经参观完了,现在我们一起再去看看在半坡所发掘出来的文物。

在第一展室里展出的主要是半坡人的生产工具,有石器、骨器和玉器。

在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到半坡人的各种生产和生活的场面。

根据人类各个历史时期所使用工具的不同,历史学家将人类社会的发展划分为石器时代(新、旧),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

在人类历史上旧石器时代的时间最长,如果把人类历史按300万年计算,旧石器就占了299万年。

约在距今1万年前,人类发明了磨制石器,进入新石器时代,约五六千年前,发明了冶炼术,进入青铜器时代,半坡人处于新石器时代的发展期。

半坡遗址位于浐河的第二阶地上,这里东面是林木茂盛的白鹿塬,西面是波光粼粼的浐河。

在六七千年前,半坡这一带树林、竹林茂密,近处还有大片的草原和沼泽,其中生长着相当繁多的游食动物。

从遗址中发现的大量狩猎动物骨骼来看,有斑鹿、水鹿、竹鼠、貉、狐狸、兔和鹏鸟等,其中又以斑鹿的骨骼为最多。

这也许是因为因为斑鹿性情温驯,易于捕捉的缘故吧。

这个展柜里展出的狩猎工具有矛和弓箭,还有一种很厉害的工具石球索。

弓箭具有射程远,射速快,推进力大,准确度高,杀伤力强等特点,是当时最有效的工具。

弓箭的出现避免了人和野兽进行面对面的搏斗,提高了远距离杀伤野兽的准确性,弓箭延长了人的手臂和腿,大大增强了们祖先同自然界斗争的能力。

半坡人在狩猎中的另一件法宝就是用石球做成的“飞球索”,用它来狩猎大大提高了命中率。

使用时手抓一球对准野兽的方向猛力旋转,遇到障碍物会自动缠住,这样便可以捕捉到逃跑中的野兽。

飞球索这种古老的狩猎工具,在今天美洲印地安人和非洲一些原始民族中依然使用。

在原始社会,人们不放弃一切可以捕杀到野兽的方法,为了获取肉食也会使用斧头,锤头,木棒等工具,甚至用设陷阱,网罗,围猎等方法来捕猎它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