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_《都江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都江堰》教学设计

一、课前布置学生充分阅读文本,完成学案,自己搜集有关都江堰的资料,小组将本课中

出现的疑问进行讨论,将解决不了的问题归纳起来。

二、课堂教学设计

环节一:激趣导入,学生质疑,明确目标。多媒体展示关于都江堰的图片,导语紧跟:美丽的容颜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凋零,珠宝的华光会因风雨的侵蚀而黯淡,唯有人类文明的踪迹穿越苍茫的岁月仍熠熠生辉。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余秋雨先生的脚步去探寻都江堰这个文明踪迹,了解都江堰,了解它背后的故事。这一环节将学生带入探索文明踪迹的氛围。将组内提出的问题归纳起来,确定本课学习目标。

环节二:诵读第一部分,学生自主完成学案中这一问题:“文章标题是都江堰,开头为什么写长城?这是什么手法?”文章第一部分运用对比的方法,将长城与都江堰对比,证明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同时,播放关于都江堰设计原理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都江堰的奥秘。

环节三:学生自主分析第二部分作者是如何来写都江堰的水。

环节四:小组合作探究学案中依然存在疑问的地方以及问题“结合具体语句分析李冰的精神实质是什么?”每个小组派代表小组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当然这个环节非常灵活,让学生各抒己见,但是要让学生明确几点:A抓一些关键词、关键句,尤其注意要善于抓住关键的字眼。B要注意修辞手法。C、结合语境。通过对李冰的分析让学生理解的他的精神品质,以此加以拓展,给学生补充更多的像李冰这样为民造福的官员,当然也会有假公济私、危害国家人民利益的这样的人,让学生自己发表看法,从而对全篇文章进行升华,让学生清楚什么的人生才算做成功的,什么样的道路是正值的,以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这里针对学生的观点,采用生生之间相互评价的方式,实现生生碰撞。

最后,实现高中阶段语文学习的一个最重要的目的,通过文本的学习实现对自己的关照,引用《荀子·修身》“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鼓励学生克坚克励,克勤克勉。

三、课后补充训练设计

授课结束后,布置学生完成课后评测练习,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字音、字形、成语释义)以及作文片段练习,达到巩固所学写作手法的目的。采用小组之间互相批阅的方式,既能锻炼学生的能力,又能互相了解不同小组之间的情况,从而促进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都江堰》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经过了半年多的过渡,能够大体上了解文章的内容,但是对问题的理解深度和广度都有所欠缺。同时,散文在高中的整个阶段都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怎样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结构,还有抓住关键的字词来理解文本内涵,是学生需要长时间努力的过程。本阶段的学生在学习一篇散文时,由于缺少一定的阅读技巧,因此在分析的时候更多的是凭自己的感觉,导致理解不到位或者是比较片面,不够完整。还有,散文的情感也需要通过阅读来揣摩、体会,但是学生朗读时在断句、重读等方面做得还不够,在课堂上也要重点训练这一部分。

同时,作为高一学生平时缺少对事物的细腻观察,也就很难把握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更别说远在成都的都江堰,没有身临其境的观察,就很难与作者感同身受,这也是教授本科的一个阻碍,当然这样的问题也出现在其他文本中。基于以上原因,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布置学生进行充分的阅读,有条件的可以提前观看相关视频。最后,通过以往的教学经验,可以了解到班级中的能力层级分化比较明显,那么,在授课的过程中,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所以在提问的时候就得有所区别,简单的前两部分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回答,而后两部分则留给理解能力较好的学生发挥。

《都江堰》效果分析

首先,播放关于都江堰的图片作为一个导入的背景,同时,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有关都江堰水利工程原理的视频,让学生更加生动具体的了解都江堰以及其奥妙所在,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佩之感。

其次,本堂课难易结合,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探究的集体精神,实现双赢。《都江堰》一共分为四部分,前两部分主要写都江堰与长城、海水形成一个对比,这里主要考察学生的概括能力,比较简单,所以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方式解决,从效果上看,学生基本上能将所有的关键点答出来,条理比较清晰。稍微有点挑战性的是在描写都江堰水时所用的表现手法,在这里有一个欲抑先扬,但是经过老师的点拨,学生也很快就能够理解。第三、四部分,主要是通过重点的语句来分析李冰的精神,这是本文的一个重点,稍难,所以,在这里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能力,调动起所有学生的聪明和才智。从结果看,在学生们的共同努力下,关于李冰精神也就非常全面和具体了。

第三,为了更加深刻地让学生体会到都江堰这一水利工程和李冰精神的伟大,在讲解文本的时候让学生重点朗读比较精彩的段落,对散文来说,大量阅读能够帮助学生体会其中的情感。从效果来看,学生通过一遍遍的朗读,慢慢地抓住断句、重读,情感也就出来了。

第四,讲解完文本之后由相对应的课后评测练习,主要是本文的基础知识,包括字音、字形和字词释义,还有对文章内容理解的检测。最后是举一反三,以《都江堰》为依据,借鉴里边以小见大和相应的表现手法写一篇小短文,并且上升到对文化的思考。从效果来看,学生在写事物的时候能够抓住细节,并且能够延伸到对自我,也就是对作为一名高中生的关照,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第五,在对效果评价的时候,除了采用评测练习的方式,还通过生生评价,辅之以老师评价。注重生生之间的交流和碰撞,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每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体,都是参与者。

《都江堰》教材分析

《都江堰》是鲁教版必修三第四单元“文明的踪迹”的一篇,文章看似在写“都江堰”,其实作者想通过“都江堰”表现自己对历史文化的感悟和对世事的洞察,是赞扬李冰冰清玉洁的人格,赞扬一种勤政为民的价值观,以鉴古知今为目的,将学生带入一种思考文明古迹里暗含的人文精神和积极向上的政治理念的深沉境界,让学生了解李冰的人格,从而形成自己正确的价值取向,它的可读性和教育意义都不可忽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