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钠的教案
人教版初中初三年级九年级化学下册 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精品教学教案

第1课时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三维目标要求知识与技能1.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知道粗盐提纯的步骤。
3.知道碳酸根、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过程与方法1.会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
2.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能通过归纳整理实验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2.进一步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而学习的志向。
敎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难点碳酸根、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情境导入在古代有一个笑话,説的是一家人生活穷困,不但无菜肴下饭,而且连盐都买不起。
全家经常是吃一口饭,看一眼墙上挂着的咸鱼,然后将饭咽下。
一天弟弟告状:“哥哥老是看咸鱼。
”爸爸安慰説:“让他看,咸死他。
”这个故事看似好笑,其实体现了穷人生活的辛酸,也体现了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如图)。
合作探究探究点生活中常见的盐提出问题1.厨房中用的食盐和工业用盐是同种物质吗?它们有什么区别?2.在生活中能找到哪些碳酸盐物质呢?讨论交流阅读敎材结合生产、生活实例讨论归纳。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盐。
归纳总结(以投影形式展现,可配适当图片或视频。
)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1.氯化钠。
(1)俗称:食盐。
(2)化学式:NaCl。
(3)存在:海水、盐湖、盐井、盐矿。
(4)物理性质:无色、易溶于水的晶体。
(5)用途:调味、腌渍食品,医疗上用于制生理盐水,农业上用氯化钠溶液选种,工业上用于制取碳酸钠、氢氧化钠、氯气和盐酸等。
教学拓展介绍食盐在生活中的妙用:(1)沐浴时,在水中加入少量食盐,可使皮肤强健。
(2)鲜花插入稀盐水中,可数日不凋谢。
(3)新买的玻璃器皿,用食盐擦一下,不易破裂。
(4)洗有颜色的衣服时,先用5%的食盐水浸泡10分钟,然后洗,则不掉色。
(5)铜器生锈或出现黑点,用食盐可以擦掉。
……(1)日常生活中的盐和化学中讲的盐有什么区别?(日常生活中的盐,通常指食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而化学中的盐,指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一类化合物。
一定质量分数氯化钠溶液的配置实验教案

一定质量分数氯化钠溶液的配置实验教案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将学习如何准确配置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并掌握相应的实验操作技巧。
实验原理:质量分数是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溶液总质量的比值,计算公式为: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实验器材与试剂:1.称量瓶2. 10ml量筒3. 20ml容量瓶4.称量器5.氯化钠固体6.蒸馏水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a. 将称量瓶、10ml量筒和20ml容量瓶清洗干净,确保无杂质。
b.准备足够的氯化钠固体和蒸馏水。
c.仔细阅读实验步骤,做好实验计划。
2.配置0.5%的氯化钠溶液:a.用称量器称取0.5g氯化钠固体。
b. 将称取的氯化钠固体放入10ml量筒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线处。
c. 用准备好的溶液转移器将溶液转移到20ml容量瓶中。
d.使用蒸馏水稀释至容量线处,轻轻摇匀。
3.配置1.0%的氯化钠溶液:a.用称量器称取1.0g氯化钠固体。
b. 将称取的氯化钠固体放入10ml量筒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线处。
c. 用准备好的溶液转移器将溶液转移到20ml容量瓶中。
d.使用蒸馏水稀释至容量线处,轻轻摇匀。
4.配置2.0%的氯化钠溶液:a.用称量器称取2.0g氯化钠固体。
b. 将称取的氯化钠固体放入10ml量筒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线处。
c. 用准备好的溶液转移器将溶液转移到20ml容量瓶中。
d.使用蒸馏水稀释至容量线处,轻轻摇匀。
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溶液的质量,使用准确的称量器和量筒。
2.实验器材务必清洗干净,确保无杂质。
3.溶液配置后必须轻轻摇匀,使溶质均匀分散。
4.配置溶液时需注意控制溶质的数量,确保质量分数计算正确。
安全注意事项:1.在操作过程中要佩戴实验手套和安全眼镜,避免溶液溅入眼睛或皮肤。
2.注意避免吸入或误食氯化钠固体。
3.实验结束后,将废气化学品放置在规定的废弃物容器内。
实验结果与讨论:学生得到了不同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可以用已知质量量的溶质计算出质量分数。
2012部编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氯化钠粗盐提纯》教案及教学反思

2012部编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氯化钠粗盐提纯》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了解氯化钠的来源和用途。
2.掌握氯化钠粗盐提纯的原理和方法。
3.掌握提纯过程中的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掌握氯化钠粗盐提纯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难点提纯过程中的实验操作。
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教师介绍氯化钠的来源和用途。
让学生了解氯化钠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
2.阐述为什么需要提纯氯化钠粗盐:因为氯化钠在自然界的分布广泛,其矿物中含杂质较多,如硫酸盐、钾盐、镁盐、钙盐等,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提纯,以便于其在制药、食品加工、化肥工业等领域的应用。
2. 操作步骤1.将粗盐置于几层纸巾上,取适量的粗盐,研磨成较细的粉末。
2.将盐粉放入玻璃烧杯中,加入等量的水,搅拌均匀。
3.过滤:将氯化钠溶液倒入漏斗中,利用滤纸过滤,去除其中的杂质。
4.结晶:将过滤后的氯化钠溶液倒入沸腾器中,加热至水分慢慢被蒸发,然后凉置。
盐分子在相对较高的温度下,可以更好的自由运动,而在较低的温度下,盐分子相互吸引结合,形成晶体,沉淀出来。
3. 实验注意事项与问题解答1.过滤前要将过滤纸预先用蒸馏水洗涤干净,以避免杂质污染氯化钠的溶液。
2.沸腾器加热时要注意安全,不能放置太多的氯化钠溶液。
3.结晶过程要求在一个相对狭小的温度范围内完成,过低的温度会影响结晶速率,过高的温度则会使结晶物变得松散无力。
4.实验后将产物可以再进行重结晶,提高成品的纯度。
教学反思1.整节课既有理论方面的讲授,也有实验环节的实践操作,形式多样,让学生学习到的知识更加全面。
2.在讲授实验步骤时,结合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解答了同学们的疑惑,增强了学生的兴趣。
3.该实验既涉及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也涉及到化学原理的理解,适合于学生在实验中探究和思考,了解化学实验的特点和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
大学化学氯化钠的配制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原理和方法。
2. 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步骤。
3. 学会使用常用实验仪器,如托盘天平、容量瓶、烧杯、玻璃棒等。
4. 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和操作技能。
教学重点:1. 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原理和方法。
2.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步骤。
教学难点:1. 实验误差分析。
2. 定容操作的准确性。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什么是物质的量浓度?如何表示?2. 介绍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在化学实验中的重要性。
二、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原理1. 物质的量浓度公式:c = n/V2. 氯化钠的摩尔质量:58.44 g/mol三、实验步骤1. 计算所需氯化钠的质量:根据物质的量浓度公式,计算所需氯化钠的质量。
2. 称量:使用托盘天平称取所需质量的氯化钠。
3. 溶解:将称量好的氯化钠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至完全溶解。
4. 移液:将溶解好的氯化钠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用玻璃棒引流。
5. 洗涤: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6. 定容:继续加水至液面在刻度线以下2-3cm处,改用胶头滴管逐滴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7. 摇匀:反复颠倒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四、实验注意事项1. 称量时,注意砝码的准确性。
2. 定容时,注意液面与刻度线的对齐。
3.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操作。
五、实验报告1. 记录实验数据,包括氯化钠的质量、溶液体积等。
2. 分析实验结果,计算物质的量浓度。
3. 误差分析,总结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原理和实验步骤。
2. 提问: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有哪些?二、实验误差分析1. 称量误差:砝码的准确性、天平的校准等。
2. 溶解误差:溶解不完全、溶液温度等。
3. 移液误差:烧杯与容量瓶之间的连接不紧密、液体溅出等。
4. 定容误差:液面与刻度线对齐不准确、胶头滴管加水过量等。
实验活动5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教案

实验活动5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学习目标】1.练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2.加深对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的理解。
【学习重点】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
【学习难点】配制溶液时的误差分析。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溶液在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2.溶液的配制(1)固体作溶质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2)液体作溶质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为计算、量取、混匀。
二、新知导学实验目的1.练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2.加深对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的理解。
实验用品托盘天平、烧杯、药匙、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氯化钠、蒸馏水。
实验步骤1.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1)计算: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分别为:氯化钠3g;水47g。
(2)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放入烧杯中。
【注意事项】①检查天平是否平衡,若不平衡则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②托盘上各放大小相同、质量相等的干净的纸;③用药匙取NaCl,用过的药匙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④左物右码,正确放置砝码并调节游码至所需质量,然后添加氯化钠固体直至天平平衡;⑤称量完毕,把游码移回0处。
(3)量取:用50 mL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
【注意事项】①倾倒液体时,瓶口紧挨着量筒口;②接近所需体积刻度时,量筒应放在水平面上,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用胶头滴管添加液体至所需刻度。
(4)溶解:用玻璃棒搅拌,使氯化钠溶解。
【注意事项】①使用玻璃棒在烧杯内搅拌,不得用玻璃棒在烧杯中研磨固体。
2.配制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
用已配好的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密度约为1.04g/mL),配制50g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
(1)计算:配制50g质量分数为3%的氧化钠溶液所需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和水的质量分别为:氯化钠溶液25 g(体积24mL);水25 g;(2)量取: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氯化钠溶液和水,倒入烧杯中。
九年级化学下册《氯化钠粗盐提纯》教案、教学设计

(2)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及分析。
(3)实验结果及讨论。
(4)实验心得与反思。
3.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学习,了解以下内容:
(1)氯化钠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
(2)其他物质的提纯方法及原理。
(3)化学实验中的安全常识和事故处理方法。
4.请学生预习下一节课内容,提前了解相关概念和实验操作。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完成以下书面作业:
(1)简述粗盐的成分、杂质以及氯化钠的提纯原理。
(2)描述过滤、溶解、蒸发等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并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3)根据实验结果,计算提纯后氯化钠的纯度。
2.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撰写实验报告,内容包括: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动手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4.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3.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1)溶解:将粗盐放入水中,搅拌至溶解,去除部分不溶物。
(2)过滤:用滤纸将溶液中的不溶物过滤掉,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3)蒸发:对过滤后的溶液进行蒸发,观察晶体析出的过程,掌握蒸发的注意事项。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1.学生分组,每组分配实验器材和粗盐样品。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氯化钠溶液的配制》教案(表格式)

教学方案教师:
③实验前请先检查实验仪器是否齐全。
实验结束后,列举出你们用到的仪器、药品的清单。
④回顾实验过程,你们哪些操作是不当的,或者有什么失误的地方?
展示学生实验过程照片,点评。
【课堂练习】下图为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KCl溶液的流程图,请圈出图中错误的地方:
【小结归纳】
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用6%的NaCl溶液配制50g 3%的NaCl 溶液
m(NaCl)=50g×6%=3g
m(H2O)=50g-3g=47g
称:3g NaCl
量:47mL水
溶解
装瓶贴签
【问题探讨】用6%的NaCl溶液配制50g 3%的NaCl溶液
提示:
① 6%的NaCl溶液密度为1.04g/mL。
②由浓溶液稀释成稀溶液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
即:m(浓)·ω(浓)=m(稀)·ω(稀)。
生活中常见的盐──氯化钠

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氯化钠一、教案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了解氯化钠的组成、性质及其用途;⑵复习过滤操作的要点,学习蒸发操作的技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综合运用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对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体验,掌握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和同学共同进行粗盐的提纯实验,增强同学间的合作意识,并增进同学间的友情。
二、教案重难点认识氯化钠的用途;通过粗盐的提纯过程,掌握分离固体混合物的一般技能;学习归纳整理知识的方法。
三、教案方法讨论法、合作实验法四、教案过程[提问引入] 我们每个人家里都有一种必不可少的调味品,没有它,什么菜都食之无味,它是那种物质?[生] 思考并回答:食盐。
[师] 展示一袋食盐,引导学生观察,结合生活经验说说食盐的物理性质;指定一学生读食盐包装袋上的说明,了解食盐的组成。
[生]得出结论:食盐是一种白色颗粒状的固体,有咸味,易溶于水;食盐由精制盐、碘酸钾和抗结剂组成,食盐是一种混合物。
[师]展示一瓶粗盐和一瓶食盐,一瓶食盐的水溶液,一瓶粗盐的水溶液,让学生对比观察。
[生] 观察:①固体食盐与粗盐的色泽有差异;②食盐水澄清透明、粗盐的水溶液浑浊。
[师]请大家讨论以下问题:思考:1.将固体从液体中分离出来有哪些方法;如何从溶液中得到溶质?2.怎样将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泥沙)除去,如何从溶液中得到精盐(提示:要从溶解度的角度考虑)?3.实验操作中需要那些仪器?怎样制作过滤器?4.实验中要注意那些问题?[生]将固体从液体中分离出来的方法有:过滤、(蒸馏)等;从溶液中得到溶质的方法有:蒸发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
2.除去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的方法可用过滤的方法;根据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可知,要把氯化钠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实验中需要的仪器有: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玻璃棒、烧杯、蒸发皿、坩埚钳、酒精灯、量筒、药匙、托盘天平。
生] 学习制作过滤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氯化钠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了解氯化钠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相关操作分离、提纯固体混合
物;学习分析误差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习在实验中分析出现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化学与生产、生活有密切的关系
教学重点: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混合物的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难点:实验细节及误差分析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什么是盐?生活中的盐指什么?氯化钠的组成?(让学生进一步区分盐与食盐,并从组成上区分盐且巩固氯化钠)
2、氯化钠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学生回答,再展示,最后小结;认识化学与生活的关系)
3、死海、盐矿等视频展示氯化钠的存在。
(让学生感受氯化钠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不需化工合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4、(提问)如何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请学生回忆海水晒盐的原理及原因)
5、海水晒盐获得的是粗盐,其中含有多种可溶性和不溶性的杂质,如何除杂?先除哪种杂质?
(活动探究)粗盐提纯
设计方案:溶解、(静置沉淀)、过滤、蒸发结晶
选择仪器:烧杯(作用?)、玻璃棒(有哪些作用?)、漏斗、
带铁圈的铁架台、蒸发皿、酒精灯、(若要计算产率还
需托盘天平)(如何选择仪器?请学生总结一般规律)进行演示实验:(边实验边提问,让学生在实验中解决问题)
①常温时10mL水大约能溶解多少粗盐?
(强调不需将5g粗盐全部溶解)
②溶解后立即过滤吗?这样做的目的?
③若滤液仍浑浊,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④得到的滤液是否为最终所要的?若是氯化钠溶液中含不溶性杂
质呢?(强调给固得固,给液得液)
⑤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缺少玻璃棒的后果?何时停止加热?
⑥用什么仪器将固体转移?小结此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
⑦该实验的误差可能来自哪些方面?(称量、溶解、过滤、蒸发、转移固体等)
6、(思考)粗盐提纯最后得到的是否就是纯净的氯化钠?若其中含有氯化钙、氯化镁等该如何验证?
7、小结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