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基础知识归纳 八年级(下册)
2024年中考地理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识记材料知识点梳理

1专题三 中国地理1、我国的地理位置(1)纬度位置: 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南部位于热带(2)半球位置: 北半球、东半球(3)海陆位置: 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海陆兼备2、我国领土四至: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县最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最西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最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
3、我国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我国大陆从北到南濒临的海洋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4、我国的领海范围:从领海基线起向海上延伸12海里。
琼州海峡和渤海是我国的内海。
5、行政区划 (识记位置、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 34个( 图见 八下 7、8页 )6、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 东多西少 (人口地理分界线 —— 黑河-腾冲线)人口问题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7、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 “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少数民族分布 —— 西南、西北和东北 少数民族最集中的省份 —— 云南省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8、地形(1)我国陆地地形的特点 —— 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我国主要地形和山脉分布(3)我国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地势总特征西高东低,呈阶三级阶梯状分布。
(4)三大阶梯的主要地形单元及分界线 (图 八上 27页 28页活动题)① 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
② 一级阶梯 ——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二级阶梯 —— 中部高原山地 (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三级阶梯 —— 东部平原丘陵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③ 地势影响: a.有利于海上水汽深入内地,形成降水b.使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c.提供丰富的水能资源12、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1)800mm年等降水量(2)冬季0℃等温线(3)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4)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5)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6)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7)水田和旱地的分界(8)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13、气候(1)我国气温变化特点:除青藏高原以外,从低纬向高纬递减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特点: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降水时空分布不均)(2)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400mm年等降水量线(3)影响气候分布的主要因素:①纬度因素(表现在南北方向上的不同)②海陆因素(表现为东西方向的不同)③地形因素(表现为垂直方向上不同)14、河流(1)河流的功能:供水、航运发电、灌溉、养殖、旅游、为动植物提供栖息地等(2)内流区内流河:无法汇入海洋的河流补给来源:冰雪融水补给(集中分布于我国西部内陆)外流区外流河:能汇入海洋的河流补给来源:雨水补给(集中分布于我国东部地区)(3)河流的水文特征水量、水位、流量、流速汛期与枯水期含沙量结冰期等15、长江(1)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向东最终汇入东海,是我国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
最新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

最新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了解地理知识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是最新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地球和地球运动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近似于一个椭球球体,赤道直径大于极地直径,南北半球面积不同。
2.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自转的周期为24小时,公转的周期为365.25天。
3.季节的变化:季节的变化是由于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影响,冬至、夏至、春分和秋分是标志着四季交替的重要时间点。
二、地球的自然环境1.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是指地理学中研究自然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的事物,包括大气、水、土壤、植被和动物等。
2.地形地貌:地形是指一个地区的地表高低、陡缓、平整的地形形态,地貌则是在地形的基础上形成的各种地貌类型和地貌特征。
3.水文地理:水文地理是研究水文循环及其在地理过程中的作用的科学,主要包括地表水、地下水、水循环、水资源和水环境等。
三、地球上的人类活动1.人口与人口分布:人口是指某一地区或全球的居民总数,人口分布指人口在各地区、各国的分布情况。
2.城市和城市化:城市是人类聚居的地方,城市化是城市人口、经济的迅速发展,并形成大城市群的过程。
3.经济地理:经济地理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主要包括农业、工业、商业、旅游等方面。
四、地球的环境问题1.气候变化: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发展,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逐年增加,导致气候变化,如全球变暖、水资源短缺等。
2.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指由于地质、气象、水文等自然因素导致的灾害,如地震、台风、洪涝等。
3.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指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维护环境卫生,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措施。
总结:以上是最新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地球和地球运动,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保护地球家园。
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归纳汇总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一、地理差异显著1、自然地理差异(1)气温差异: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差异: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3)地势差异:自西向东,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地理差异(1)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西牧东耕、南稻北麦。
(2)人口、城市、交通线的差异:东密西疏。
(3)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东部高,西部低。
(4)饮食习俗的地区差异:苏州人、无锡人、上海人喜欢吃甜,山东、河北以及东北三省的居民口味偏咸,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重庆等地的居民多喜辣,山西人口味偏酸,以能吃醋闻名。
饮食口味差异形成的原因:与当地气候、水质等自然条件有一定关系。
3、划分地理差异的界限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①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1月0℃等温线;③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方;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6)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7)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8)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二、四大地理区域1、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等。
2、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⑴划分依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
⑵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⑶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主导因素是降水。
青藏地区和其他三大地区分界线是地势一、二级阶梯分界线,即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主导因素是地形地势三、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1、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1、气候类型: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2、气候特征: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摄氏度以下,夏季炎热,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摄氏度以上。
八年级册地理下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册地理下知识点总结地理是与人类生产、生活、环境等密切相关的一门学科。
通过对地理学科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和人类的生活环境,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
在八年级下册的地理教学中,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地理的知识点,下面我们来进行总结。
一、自然地理部分1. 气候带地球的气温和降水状况随着纬度的不同而出现各种变化。
根据纬度带来的气候差异,气候在全球分为: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极地气候四种。
2. 自然资源按其来源和形态可分为: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动植物资源等。
3. 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区域经济合作是指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各种合作形式下,共同利用地区已有资源,开展经贸活动,实现共同发展的一种合作形式。
4. 自然灾害地震、火山、风暴潮、洪水、干旱和沙漠化是最常见的自然灾害。
我国尤其常见地震和洪水,因此我们要加强应对这些自然灾害的意识。
二、人文地理部分1. 人口与城市城市化是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物,是人口向城市集聚,经济文化活动在城市进行,形成城市化的现象。
城市也是人口聚集、资源集约化、环境污染等问题的聚集地。
2. 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铁路、公路、水运等各种交通方式都是重要的交通路线,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3. 旅游与文化旅游是一种重要的产业,丰富了人类的生活体验,也促进了社会的经济发展。
同时,文化在旅游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促进了各国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4. 人文景观人文景观是人类活动所创造出来的各种文化景观,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例如我国的长城、故宫等都是重要的人文景观。
以上就是八年级下册地理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希望我们能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地球的各种自然和人文景观,从而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地球资源。
八年级初二地理下册知识点

八年级初二地理下册知识点在八年级初二学习地理下册时,我们需要掌握很多知识点。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内容:一、中国的自然资源及其分布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资源丰富的国家。
在学习中国自然资源及其分布时,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内容:1.水资源:由于地形和气候条件的影响,中国的水资源分布不均匀。
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而北方则相对缺乏。
2. 矿产资源:我国是世界上资源储量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大量的煤炭、铁矿、铜矿、锌矿等矿产资源。
3. 能源资源:我国主要的能源资源有煤、石油、天然气、水力、核能等。
其中,煤炭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资源。
二、基本的地球知识在学习地理时,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球知识,例如: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4小时,公转一周的时间为365天。
2. 太阳光垂直照射的带:赤道地区受太阳光的垂直照射最多,而两极则是最少。
3. 地球的气候带:根据不同纬度和地形,地球可分为热带、温带和寒带三个气候带。
三、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
在学习地理时,我们需要了解一些环境保护相关的知识,例如:1. 环境污染的危害:环境污染会引发许多健康问题,例如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等方面的疾病。
2. 应对环境污染的方法:我们可以通过减少工业废水和废气的排放、鼓励使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环境监管等措施来减少环境污染。
以上是初二地理下册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国家和地球,也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环境。
希望大家努力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
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水系情况
黄河水系
长江水系
河流水量的大小
水量小
水量大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干湿地区
半湿润地区
湿润地区
主要的粮食作物
小麦、玉米
水稻
作物的熟制
两年三熟、一年一熟或两熟
一年两熟或三熟
主要的经济林木
苹果、柿、枣
柑橘、柚、茶
主要的运输方式
公路、铁路
公路、铁路、水运
居民的主食
4、西北地区的地表景观:受气候的影响,西北地区的地表景观表现为以上四个方面:★★★
①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风蚀作用显著,西部有浩瀚的戈壁、沙漠。
②由东向西,植被呈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因为自西向东,距海洋越来越远,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河流稀少,且多为内流河,其中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④农田、村镇、城市多沿河流或山麓水源地呈带状或点状分布。
三河马、三河牛
宁夏
滩羊
新疆
山地牧场
细毛羊
青藏地区
青海
高寒牧场
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西藏
4、西北地区的灌溉农业★★★★
在有水源的地区可以发展灌溉农业。主要的农作物:小麦,水稻,甜菜,棉花,瓜果。
①灌溉农业区:宁夏平原和内蒙古的河套平原,甘肃的河西走廊引黄河水和祁连山冰雪融水进行灌溉,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一、北方地区
1、北方地区指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民族以汉族为主,有蒙古族、满族、朝鲜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区内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渭河平原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地区。
(完整版)八下地理知识点

地理(八年级下册)复习知识点1.我国自南向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反映了自然环境的差异显著。
2.在自然环境的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差异,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经济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3.北方地区的 1 月均温在0℃以下,,年降水量400—800mm,主要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南方地区的 1 月均温在0℃以上,年降水量800mm 以上, 主要气候类型是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4.北方地区的主要的植被类型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南方地区植被类型主要是亚热带绿阔叶林。
5.北方地区主要的耕地类型是旱地,主要农作物是小麦,花生,甜菜;南方地区主要的耕地类型是水田,主要农作物是水稻,油菜,甘蔗。
6.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是平原和高原,南方地区主要地形类型是平原,丘陵,高原和盆地。
7.北方地区传统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南方地区传统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8.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点,我国划分为四大区域是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9.青藏地区与其他三区的界线是昆仑ft、祁连ft、横断ft,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界线的最北ft脉是大兴安岭;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以秦岭--淮河为界。
10.青藏地区与其他三区的界线大体与一、二阶梯界线基本吻合,划分的主导因素是地势。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以400mm 等降水量线为界,划分的主导因素是降水。
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界线大体与一月 00C 等温线和800 毫米年降水量线吻合,划分的主导因素是气候。
11.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12.北方地区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东部有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黄土高原。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汇总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一、地理差异显著1.自然环境差异显著:(1)气温:自南往北,纬度逐渐上升,气温逐渐降低。
海南岛长夏无冬,黑龙江长冬短夏。
(2)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东南沿海山清水秀,西北内陆沙漠、戈壁广布。
(3)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第一级阶梯上的青藏高原地高天寒,雪峰连绵;第三级阶梯上的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暖和潮湿。
2.人文环境差异显著:(1)人类活动差异显著。
例如,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经济进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1.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如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等。
2.四大地理区域:(1)划分依据: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名师点睛】理解地理区域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是学习并把握各区域地理差异尤其是相邻地理区域差异的前提。
【逻辑链接】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名师点睛】1月份0℃等温线是暖温带和亚热带、冬季河流是否结冰的分界线。
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是潮湿地区和半潮湿地区、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
第六章北方地区一、自然特征1.黑土地、黄土地:(1)位置: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东北平原被称为“黑土地”,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被称为“黄土地”。
(3)气候:地跨我国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属于半潮湿区。
2.重要的旱作农业区:(1)进展优势: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2)农作物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1)春季少雨;(2)春季升温快,蒸发量大;(3)春季正当华北地区冬小麦返青和玉米、棉花出苗,农业用水量较大。
二、“白山黑水”——东北三省1.自然环境(1)位置、范围:东北三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月平均气温 温度带 年降水量 干湿地区
气候类型 结冰期 植被类型 耕地类型 粮食作物 作物熟制 主要经济作物 主要经济林木
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0℃以上
亚热带或热带 800毫米以上
湿润地区
以亚热带季风 气候为主 无结冰期
以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为主
水田 水稻
一年两熟到三熟
油菜、甘蔗 柑橘、茶叶、油桐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 0℃以下
考点3: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工业地位
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主要工业部门
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解决措施
东北三是省“是新我中国国最工大业的的重摇工篮业”基地,
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 钢铁、机械、石油、化学工业等 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
一等 调整产业结产构品,科更技新含技量术设备,提高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东北平原被称为 “高黑原土、地华”北;平黄原土 被称为“黄土地”
考点2: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农业类型 主要农作物
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解决措施及发展方向
平原广阔,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耕地多为旱地,是业我区国重要的旱作农 小麦、玉米、谷子、甜菜、棉花、
大豆
华中北在平夏原季和,灌黄溉土水高源原不降足水,春较旱少严,且重集
“风成说”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 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
的,是风力作用的结果 窑洞是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信天游
是一种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北民歌
考点2:严重的水土流失 1.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原因:夏季多 暴雨 冲刷;黄土 结构疏松 ;地表缺少植被覆 盖。
人为原因:开垦、采矿、修路等。 2.后果:带走地表肥沃的 土壤 ,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沟谷增 多,耕地面积减少;给黄河河道输送大量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 造成巨大困难。
3.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北京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交相辉 映,既具有传统文化特色,又显时代风貌。 4.建设目标:“国家首都、世界城市 、文化名城、 宜居城市 ”。
下列四组水果中,全部产在北方地区的是( )
A.柿、枣、椰子
B.香蕉、桂圆、菠萝
C.苹果、梨、柿
D.柑橘、苹果、香蕉
【解析】本题考查北方地区的水果。北方地区位于我国 的暖温带与中温带地区,盛产温带水果,主要水果有苹果、梨 、桃、杏、柿、枣、葡萄等。
八年级(下册) 目录
• 第五章 • 第六章 • 第七章 • 第八章 • 第九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 西半球的国家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考点1:地理差异显著 1.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反映了我 国自然环境的差异显著。在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 也呈现明显差异。 2.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地理差异
考点2:从“北大荒”到“北大仓”(农业发展) 1.东北三省农业发展的条件 (1)有利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气候雨 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2)不利条件:纬度较高,热量不足;春秋季节经常有寒潮,容易发生 低温冻害。
2.作物熟制:一年一熟 3.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大豆和水稻等。 4.问题与措施:垦荒扩大耕地→ 湿地 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 停止开荒,建立 自然保护区 。
【答案】C
第七章 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考点1:气候湿热的红土地
地理位置
地形
自然环境 气候
土壤
南方地区位于秦 青面岭藏和—高淮南原河面以以分东南别,、濒东
临东海和南海
西部以高原和盆 地错为分主布,的东平部原有、交 低有山面和积丘较陵大,的沿平江
原和三角洲
属于湿润的亚热 带、热带季风气 候冬,夏季季温高暖温湿多润雨,
考点3:历史悠久的古城 1.北京旧城格局形成于元、明两代。故宫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宫殿建筑群。 2.旅游名胜:长城、明清故宫、 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天坛、 颐和园 、
明十三陵。
考点4:现代化的大都市 1.重点功能区:中央商业区、 中关村 科技园、金融街、 王府井 商业街。 2.现代化交通网:北京已经形成了 航空 、公路、铁路四通八达的现代化立 体交通网络;市区形成了环形加 放射状 的快速道路网,是全国最大的 铁路 交 通枢纽和国际航空港。
考点1:文明的摇篮
黄土高原的位置与范围
东起 抵秦
太行 山脉,西至 乌鞘 岭,南 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大致以长城
为界),包括陕西省、山西省、甘肃省东部
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大部分地区
黄土高原的地貌景观 黄土高原“黄土”的由来
“黄土风情”
地面破碎,沟谷密度大;平地少,斜坡多;沟 谷两侧常出现直立的陡崖,主要景观 有黄土塬 、 黄土梁 、黄土峁
4.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借助发达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之间的 联系日益紧密,交易日益频繁。人们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间,就像生 活在同一座城市一样。由此,这里许多人的生活方式有了较大改 变。
考点3: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1.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杭州西湖。 2.传统的水乡风貌——周庄、同里、乌镇、西塘。 3.传统的戏曲文化、茶文化、丝绸文化、饮食文化等。
南方地区被称为 “红土地”
考点2: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发展农业的有 利条件 农业类型 主要农作物
平气原候地湿区热件,,较地发好势展,低农水平业田,的集河水中湖热连密条片布件,灌较溉好条; 耕地以水田为主
水稻、小麦、棉花、油菜、甘蔗、柑 橘、香蕉等
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考点1:江海交汇之地 1.位置和范围 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地处江海交汇之地,主要包括上海市、 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地区。 2.自然环境特征 长江三角洲大部分地区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星罗,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 名的“鱼米之乡”。 3.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优越条件 长江三角洲地区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同时 这里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得天独 厚的江海之利,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答案】A
下列关于北京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北京市北依太行山,西临燕山 ②北京的地势特点是西北高,
东南低 ③北京最近的出海口是北戴河 ④北京著名的旅游景
点有故宫、天坛、颐和园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北京市地理特征。北京市北依燕山,西 临太行山;北京的地势特点是西北高,东南低;北京最近的出海口是 天津;故宫、天坛、颐和园是北京著名的旅游景点。
第三节 “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
位置
范围
面积
人口 回归时间 经济特点
香港
由香港岛、 珠江口 九龙、 东侧 “新界”
秦岭—淮河一线大致接近( ) A.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B.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C.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D.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解析】本题考查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秦岭—淮河 一线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接近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 —巫山——雪峰山一线。 【答案】C
暖温带或中温带 800毫米以下 半湿润地区、 半干旱地区
温带季风气候
有结冰期 以暖温带落叶 阔叶林为主
旱地 小麦、玉米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 熟、一年一熟 花生、甜菜 苹果、柿、枣
【点拨】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①1月0°等温线 ②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③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④湿润与半湿润的分界线 ⑤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⑥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⑦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
考点2:四大地理区域
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 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界 线与 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东段较为接近;青藏地区与其他三大地理 区域的界线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基本一致。 【点拨】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范围(见下表)
考点3:水土保持 生态建设措施: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 生物 措施与建梯田、修 挡土坝等 工程 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 生产活动,如退耕还林还草、合理放牧。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
考点1:自然概况 1.地理位置:位于 华北 平原的西北角,西面和北面背靠群山,与 河北 省 、 天津 为邻。 2.地势: 西北 高, 东南 低。 考点2:城市职能 1.全国的 政治 中心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中南海是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 2.全国的 文化 中心 北京教育、科学和文化发达,集中了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众多科研机 构,荟萃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百余所高等院校。此外还有国家图书馆、故宫 博物馆、中央电视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亚运村等众多文化体育场所。 3.国际交往中心:北京有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以及众多的海外企业代 表机构等。
今年8月,在反常的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大陆暖高压作用下,中 国北方地区普遍高温,在强度和持续时间上突破了历史极限 值。下列各组省级单位中完全位于北方地区的是( ) A.山东省、山西省 B.湖北省、湖南省 C.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D.河南省、安徽省
【解析】本题结合热点知识考查北方地区的省级单位。在解 答时,我们要注意审题。河南省、安徽省既跨北方地区,又跨 南方地区,没有完全位于北方地区,所以答案不能选择D。湖北 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都位于南方地区,故B、 C选项可以排除。本题答案选择A。 【答案】A
【答案】C
关于东北三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热量不足,一年一熟 B.冬季长而寒冷,动物缺少饲料 C.冬季休耕利于土壤积肥 D.春季积雪融化,不利于春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