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街规划设计说明
商业街设计说明

以景观意境为线索,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运用轴线对称布局,采用点,线,面成景的方式,参照所处位置及不同功能分割空间,营造一个多功能的,舒适的,令人愉悦的具有纯正法国浪漫气息的娱乐购物,文化休闲的街道环境。
1 商业街现状本商业街位于15#地别墅区北侧入口处,主要满足15#地业主及对面高尔夫别墅区业主日常娱乐购物,文化休闲等活动。
15#地北临环城主干道珠江南环路,是15#地别墅区的入口,是人流聚集的一个主要场所。
建筑用地约6700平米,采用东西方向排列,以入口为中洲对称布局,建筑立面采用了塔楼,骑楼,雨罩的元素使空间产生新的划分,室内空间既设置了集中商业,又有零散店铺,是西方现代MALL与中国传统商铺的有机组合。
这个聚集包括要解决的问题:解决商业街的繁华气氛于别墅的宁静气氛之间的冲突问题。
解决商业街车行交通空间与步行交通空间的隔离的问题。
解决商业街的平直单调,感觉很长,很枯燥的问题。
解决商业街的历史人文记忆的缺乏。
总体构思:以景观意境为线索,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运用轴线对称布局,采用点,线,面成景的方式,参照所处位置及不同功能分割空间,营造一个多功能的,舒适的,令人愉悦的具有纯正法国浪漫气息的娱乐购物,文化休闲的街道环境。
构思的基础:据心里进化论的观点,人类对大自然所作出的最表层,直接的,第一的反映是情感上的,不是认知上的,在情感反映的基础上,才有了思维与记忆、意识与行为。
就像电影就是在创造一种场景感受,现代神经心理学也证明这一观点。
方案的室外空间设计以传统江南古镇的模式来构筑整个商业街,从历史发展中形成小镇商业街和传统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作了深入分析,如人流和街道的关系,河与街与住宅的关系,总结出一个空间的模式,运用到我们的商业街中来。
将一个古镇的街空间融合到我们的商业街中来,使其不仅有现代商业街的时代气息,又蕴含原始的在几十年、甚至几百年间长出的空间,这些空间承载着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的生活方式的信息。
南宁市“邕市亲水平台步行广场”规划设计说明

南宁市“邕江亲水平台步行广场”规划设计说明前言邕江是广西首府南宁的“母亲河”,它的水涨水落孕育了南宁盆地。
在它纵贯千年的汩汩川流中见证了南宁的城市发展。
南宁市为了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的基本构想,切实提高城市中心区环境景观的综合质量。
结合邕江防洪体系,完善城市滨水地区环境系统,从而开展“邕江亲水步行平台广场”的项目建设。
本项目期盼借助舒展的平台广场架构“人水相亲”的城市滨水环境,经由城市商业开发运作的统筹,将生态性的滨水游憩休闲整合纳入城市中心的商业、旅游的职能中,全面提升其城市景观质量。
南宁市的国际化城市建设,正是需要基于生活旅游概念的开发策划。
一、构景理念“踏歌起舞,大地飞歌”邕江绵延曲折的水面,逶迤向东,悠游任行却在不经意的转折间孕育了南宁这座城市。
伴随连绵的江水、壮乡的歌声飞扬。
大地上飘扬着灵动的音符。
美丽的江水、动听的民歌是“邕江亲水步行平台广场”的创作母题。
诗化的流水、歌符被凝炼成动感的岸堤、草坡、广场作为异质性城市景观的结构体契入城市中心区整体城市景观背景之中,在面向时代的层面上,文脉承袭的立场上重塑城市滨水景观的精神场所,构筑一个生态性城市滨水景观廊道。
二、景观特性“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南宁有“绿城明珠”的美誉,绿色是南宁城市的特征,蓝色是邕江江水的特质,城与水的共同生活、互为映衬,有绿树、红花、江水、行人,才有了城市景观的灵动与活跃。
1、生态城市景观廊道亲水平台广场的建设,将作为邕江沿岸生态构成的有机组成部分,与整个邕江沿岸生态构成了开放性的完整系统。
它将是一个开放性的生态景观廊道,在邕江水系的构架中,承担重要的生态性游憩功能。
2、滨水地区的亲水性强调邕江是平台广场建设的自然环境背景,对江水的亲近——亲水性这一景观特质应以临水的驳岸平台、充分近水的游廊活动来展现,使水作为游憩的一部分,真正融入邕江沿岸滨水景观中。
3、文化的地域特性南宁是少数民族自治区的首府,有明显的民族文化特性,民歌文化特性。
古街设计方案说明

古街设计方案说明古街设计方案说明八咏古街设计方案说明一、项目概况八咏楼原名玄畅楼,后改名元畅楼。
位于金华市城区东南隅,坐北朝南。
面临委江,楼高数丈,屹立于石砌台基上,有石级百余。
登楼远眺,蓝天万里,白云朵朵,南山连屏,双溪婉蜒,尽收眼底。
现存建筑共四进。
第一进为主体建筑,重檐楼阁,歇山屋顶,翼角起翘,石砌台基。
此楼系南朝齐隆昌元年(494),东阳郡太守、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沈约建造。
南宋著名爱国女词人李清照避难金华时,登八咏楼写下的《题八咏楼》诗云:“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诗坛泰斗艾青曾亲笔题写“八咏楼”3字,为八咏楼增添了浓浓的诗韵色彩。
八咏楼自创建以来1500多年中,不仅与历代文人名士结下了亲缘,也与英雄人物有着密切关系。
唐代的严维,宋代的李清照、吕祖谦、谢翱,元代的赵盂颁等诗人、书法家都曾慕名前来登临题咏,留下不少绘景梯怜的诗文名篇。
元末农民起义军的重要将领胡大海、明代抗日英雄戚继光、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等,都曾登上八咏楼检阅他们的部队。
还有明末兵部尚书朱大典,率兵与清军激战中,壮烈地牺牲在八咏楼,留下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迹。
周恩来同志1939年到金华视察时,也曾在八咏楼下的八咏滩头召开过近千人的群众大会,慷慨激昂地宣传团结抗战的方针。
因此,人咏楼不仅是个精致的古建筑物,而且它跟诗人的名篇、英雄的故事融合在一起,风流千古。
根据之前的规划,这条街主要经营木雕、玉器、书画陶艺、钱币古玩等文化产品,与古色古香的马头墙、迂回曲折的空中走廊等一道形成一个集文化、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历史名楼。
现状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对车辆停放缺乏管理组织,停车混乱。
2.道路较窄,车辆通行不便。
3.缺少标志性提示物,从路面铺装到立面形象都缺乏特色,没有对中心商业步行街区域形成良好的界定。
4.原车行道与人行道路面均有破损。
5.缺少供行人休憩停留的空间与设施。
6.缺少垃圾箱等城市设施。
商业街设计说明 (4)

商业街设计说明1. 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关于商业街设计的详细说明,包括设计目标、布局规划、建筑风格、功能分区、交通组织等方面的内容。
商业街作为城市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应注重创意、实用性和美观性的综合考虑。
2. 设计目标商业街的设计目标是为了创造一个宜人的、吸引人的环境,促进商业发展并提升居民和游客的体验。
具体目标包括:•创造独特的商业街景观,突出地域特色和商业主题。
•为商铺和行人提供良好的交互空间,以提高商业活动的便利性和吸引力。
•通过合理的交通组织和规划,提供便捷的交通方式和顾客停车设施。
•考虑环保因素,采用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3. 布局规划商业街的布局规划应考虑商业功能的集中和分散、人流动线、绿化景观等因素。
以下是商业街布局规划的几个重要要点:3.1 主干道设计主干道是商业街的核心部分,通常呈直线或弧形。
主干道两侧设置商铺,以展示商品和吸引行人。
主干道宽度应适中,既能容纳人流,又能容纳车流和停车设施。
3.2 人行道设计人行道要宽敞、平整、无障碍,并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
在人行道两侧设置休息区、景观带和座椅,为行人提供舒适的休息和观赏环境。
3.3 商铺分布商铺的分布应根据业态和品牌属性进行合理规划。
根据商铺类型的不同,可以设置专门的商业街区域,如美食街、时尚街等,以吸引特定的顾客群体。
3.4 绿化景观在商业街中合理布局绿化景观,可以增加商业街的美观性和舒适度。
绿化景观可以包括花坛、绿化带、树木等。
在商业街尽量保留老树,给人一种历史感和文化底蕴。
4. 建筑风格商业街的建筑风格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体现地域特色和商业主题。
以下是一些建筑风格的选择和设计要点:4.1 传统风格如果商业街位于历史悠久的地区,可以选择传统的建筑风格,如中式、欧式、日式等。
这样的建筑风格可以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并营造出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4.2 现代风格对于现代化的商业街,可以选择现代风格的建筑设计,如简洁、时尚、创意的建筑形式。
商业街区设计任务书

题目:海珠区龙潭村商业街区设计一、教学目的商业环境是现代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居生活的很多具体内容都会同商业环境发生密切关系;同时,商业环境也是城市建设中重要的内容,它不仅要解决好功能分区,人流物流区划,建筑单体、雕塑小品、植物配置等设计;还要学会协调单体与群体,群体与环境的关系;同时还要突出表现商业文化价值、城市风貌等;故我们要在充分理解城市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场地特征,保护固有文化景观,发掘城市特色的表现方式;1.了解商业街的基本类型和基本内容,了解街道环境要素、街道设施的分类及设置等基本要求;2.了解商业街内外部空间要素的组成、空间形态的组织,掌握街道空间环境设计的要点,创造舒适宜人的外部空间,保证购物环境的安全舒适;3.掌握建筑群体空间的组织方法,学习街道、绿化、小品等要素的总体设计;4.了解岭南传统建筑的形制、结构、材料、装饰特点;5.掌握把商业环境融入岭南传统建筑的设计方法;二、设计任务与要求:1.设计任务海珠区龙潭万年围商业街区设计,地形见CAD2.规划定位1本项目商业设计要求和“商业街”的定位相符,以周边商区中传统步行街商业形态为载体,将商业、观光、休闲、餐饮、文化、娱乐集于一体;2由于该地位于岭南地区,要求融入岭南民居建筑元素;3商业步行街中各功能分区协调互补,增强商业魅力;4商业规划设计要充分考虑步行街的人车自然分流,动线设置合理顺畅,并且要避免噪声、汽车废气等对步行街购物环境质量的影响;5城市外街与步行内街过渡自然,不能太生硬,如可以考虑用绿化、广场等形成过渡;通过增强临街与内街之间人的“对流性”,使商业布局整体集客能力大大增强;6步行轴线需设置多个节点,主入口处作为主要的节点空间应考虑设计广场或设置标志性构筑物;如传统建筑中的高塔构筑物;7商业建筑形态,内部格局及铺面分隔,充分考虑未来消费者购物需要,及商家经营方便及使用需要;3.业态功能零售业、餐饮业、大众娱乐业文化类展览馆、通讯服务业电话亭、座椅、酒店等,其中以餐饮零售业为主,三星级酒店、文化类公共建筑活动中心、展览馆各一座;4.设计规模及内容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建筑密度:≤40%容积率:≤1绿地率:≥30%建筑层数:1—2层为主建筑高度:符合城市规划设计要求,≤24m停车位要求:商业及一般服务业按车位/100m2控制,旅业按车位/10个标准间控制;建筑风格及色彩:要求与周边现有建筑、环境总体风格相协调;各功能体块建筑面积、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车位数量、建筑高度等;根据该建筑的功能定位,自行拟定各部分详细建筑面积;商铺业面积自定义;精品酒店4—6层,1500—2500㎡;文化类公共建筑活动中心、展览馆600—1000㎡;三、设计成果:1.正图成果:1方案设计说明、方案构思图及分析表现图,比例自定2总平面图1:1000要求:画出准确的屋顶平面并注明层数,注明各建筑出入口的性质和位置;画出详细的室外环境布置包括道路、广场、绿化、小品等,正确表现建筑环境与道路的交接关系;注明指北针;3建筑沿街立面4主要单体建筑酒店、文化类公建、部分特色餐厅平、立、剖面图1:200透视图5景观分析图:比例自定7鸟瞰图表现形式不限8局部透视图,大小自定;设计说明:A.应包含地块位置简介,设计方案的形成、发展及商业功能、交通流线、景观环境、空间序列分析、设计特点说明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B.技术经济指标: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化率、建筑高度、停车规模2.正图图纸规格要求:1全套图纸统一用A3规格图纸;2电脑绘图3学校毕设封面四、设计进度:五、主要参考资料1城市规划资料集——城市设计2商店建筑设计规范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5建筑学报、世界建筑、新建筑等相关期刊杂志6各种论文7城市商业步行街参考实例岭南印象园、佛山东华里、小洲村、上下九、北京路。
步行街规划设计说明书

花明楼少奇商业广场规划设计说明一、现状概况:1、区位关系:少奇商业广场位于花明楼镇核心区地段,紧靠少奇纪念馆,地理位置优越。
规划用地位于安源路、幸福大道、花明大道三条主要道路围合处,周边道路完备,可达性强。
总体规划中花明楼镇是以少奇故里为核心的纪念性旅游城市、山水园林型的地区性中心城市定位的,所以具有天然的商业集聚优势。
2、建设现状:拟建商业广场片区有一座红砖厂和一些居民住宅,电力供水等城市公用设施基本具备。
3、环境条件:拟建商业广场的区段为一乱掘地,紧靠少奇祖坟遗址和少奇纪念馆风景区,开发建设后,可以彻底改变该地段的“脏、乱、差”的现状,促进了城市土地的大幅度地增值,是经营城市思想新的突破。
4、规划围:依据“花明楼集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步行街用地围为:南抵幸福大陆、东临安源路、西至花明大道、北以国家电网花明楼供电站为界,总用地面积约17.97公顷。
二、设计依据:(一)花明楼集镇控制性详细规划;(二)用地红线图;(三)国家现行的相关规、规定;三、设计原则与指导思想:简·格黑在《建筑之间的城市生活》一书中把城市生活分为三类:①必要生活——基本的,带有强迫性的日常生活,如购物、上下班;②选择活动——户外条件允许时人们乐于进行的活动,如散步、观光、户外休息锻炼;③社交活动——公共场所的交往活动,如谈天、打招呼等。
后两类活动是高质量的城市生活所追求的,它们受环境质量的影响尤为明显。
1、良好的交通体系:商业广场的成功与否,交通问题是关键。
设计中应考虑步行街所在的地段、全镇的交通情况、停车的难易、路面的宽窄、居民出行意向等因素。
在商业广场中增加城市支路,引导非浏览、非购物人流通过,作为它的辅助道路进货,也作为步行街的疏散道路和消防通道。
即:人车分流、以汽车道(仅考虑公交线路、专用车辆、必须的货运等)为联系路,与城市道路网相联,以步行道为核,独立形成网络状,加上必备的环境设计,可形成环境质量高,集购物、娱乐、文化、饮食一体化的城市新型商业步行街区。
商业街设计说明

商业街设计说明(总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商业街2 设计说明:方案2主要是以一条曲线水景的形式贯穿商业街,中间有简欧式跌水水景间隔,往两侧对称。
这种规律的弧形路线顾及商业街两侧店面,不但不影响商家的生意,还能勾起消费者一种心理的乐趣。
水系采用偏自然式造景,鹅卵石撒底,白瓷砖贴面。
植水草,养鲤鱼。
防腐木桥贯通两侧。
两侧的铺装同一材质(地砖),但有色彩上的区分,为更好的刺激消费者的心理的愉悦和购物的欲望,色彩采用淡黄和橘红搭配,充满活泼的氛围。
植物以中轴,呈点状组团种植。
大树种植冠幅较大、树干较长的合欢(冠幅大可遮荫、遮阳,树干长不影响人的通行,合欢树有着美观的树形和春天时候开满着粉红色的羽毛花)。
树底为耐荫八角金盘和一些花草。
步行街内部的休息设施主要是几个简易座凳,受场地限制。
得体的休息设施多位于建筑内部和步行街外的一些休息区。
商业街 3 设计说明:方案 3 也是一条中心轴线似贯穿的一种现代欧式风格。
相对来说此方案在一些小品、花坛等上边更加的细致一些。
同时增加了更多的休闲设施。
花池和花境的组合,种类多样、色彩丰富(红叶石楠、洒金珊瑚、雏菊、三色堇。
)给在旁边休息喝茶的客人一种美好的环境和意境。
同时还设置了欧式水景雕塑,有一种异国风情。
中间有两块草坪区,加十字形防腐木铺装,使人们能够置身于此,可稍做逗留。
商业街 4 设计说明:方案 4 还是以现代风格为主题。
对商业街的功能需求和形式美感也做了充分的考虑。
其纵横有规律的道路穿插不但满足了消费者的需要,还在铺装上做了几种特色的变化,丰富了内容,中心位置更是以大花花纹的形式对铺装进行了丰富。
此方案与之前的区别在于有两排树,增加了绿化率。
其树池为几何形体的表现形式,通过组合对称来体现。
大方而又美观。
同时还增添了花箱的配置。
楼间中心花坛加跌水组合。
该方案内设置了较多的休闲设施。
6个圆桌和16个条凳。
万达广场规划要点

“万达广场”(步行街)规划/设计前言一、背景和要求根据董事长对万达商业管理发展所做的重要指示,已明确了“转变经营思路,提升服务品质”的商业管理发展方向和“安全、服务、品质”六字经营管理方针,即“安全是基础,服务是核心,品质是标准”。
特别在品质管理方面,其所涉及的内涵是多层次的,它不但包含服务品质、管理品质、经营品质、设计品质、建筑品质等,更涵盖了企业文化、制度和团队。
这其中设计品质和建筑品质是其它品质实现的基础和载体,其它品质则是设计品质和建筑品质的功能体现和延伸,更是万达城市综合体实现保值增值的前提和保障。
结合万达第三代城市综合体产品形态以及后期营运管理要求,集团商管公司将在新项目前期规划设计阶段,对规划、建筑设计方案进行深度解读,认真研究总结第三代综合体的产品特质和潜在问题,充分关注和重点介入新产品设计中的相关内容和要项,完善设计品质,努力实现万达广场整体价值最大化目标。
二、条件和依据在遵循“交通优先、功能分区、突出商业、公共空间”、以实现“城市贡献和两个统一”的原则下,集团规划院将“万达广场”的整体设计工作分解为6个设计阶段:1、概念设计阶段(摘牌前);2、方案设计阶段,含深化设计阶段(摘牌后);3、初步设计阶段(★初步设计是完善和实现建筑设计方案以及指导施工图设计的重要阶段,相关未落实的设计条件均需在此阶段提供完整,因此原则上本阶段商管公司应确认所有的设计条件;包括提供基本的步行街业户的房产技术要求等。
非正常拆改在商业步行街初步设计完成后原则上不得再有);4、施工图设计阶段;5、实施阶段(★此阶段的设计变更,若属“错、漏、碰、缺”情况可正常拆改)。
6、营运阶段(★反馈设计、建筑问题,逐步完善设计和建筑品质)三、作用和目的根据规划院在上述各阶段中所进行的各种产品评审、图纸审核、方案会签并形成会签意见的要求,以及集团商管公司与规划院“关于设计工作流程和操作要点”,为不断完善“万达广场”的设计品质和建筑品质,集团商业管理公司将不同设计阶段的相关意见及建议进行了汇编,形成《万达广场(步行街)规划/设计意见及建议(关注点)100项》,以此做为商管系统反馈产品规划设计相关意见和建议以及实施新项目商管筹备工作计划的重要参考依据和业务指导,并将在不断总结和完善的过程中,能进一步充实和丰富集团《万达广场强制性设计准则》,真正使我们的“万达广场”成为人文建筑、绿色建筑、品味建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明楼少奇商业广场规划设计说明一、现状概况:1、区位关系:少奇商业广场位于花明楼镇核心区地段,紧靠少奇纪念馆,地理位置优越。
规划用地位于安源路、幸福大道、花明大道三条主要道路围合处,周边道路完备,可达性强。
总体规划中花明楼镇是以刘少奇故里为核心的纪念性旅游城市、山水园林型的地区性中心城市定位的,所以具有天然的商业集聚优势。
2、建设现状:拟建商业广场片区内有一座红砖厂和一些居民住宅,电力供水等城市公用设施基本具备。
3、环境条件:拟建商业广场的区段为一乱掘地,紧靠少奇祖坟遗址和少奇纪念馆风景区,开发建设后,可以彻底改变该地段的“脏、乱、差”的现状,促进了城市土地的大幅度地增值,是经营城市思想新的突破。
4、规划范围:依据“花明楼集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步行街用地范围为:南抵幸福大陆、东临安源路、西至花明大道、北以国家电网花明楼供电站为界,总用地面积约17.97公顷。
二、设计依据:(一)花明楼集镇控制性详细规划;(二)用地红线图;(三)国家现行的相关规范、规定;三、设计原则与指导思想:简·格黑在《建筑之间的城市生活》一书中把城市生活分为三类:①必要生活——基本的,带有强迫性的日常生活,如购物、上下班;②选择活动——户外条件允许时人们乐于进行的活动,如散步、观光、户外休息锻炼;③社交活动——公共场所的交往活动,如谈天、打招呼等。
后两类活动是高质量的城市生活所追求的,它们受环境质量的影响尤为明显。
1、良好的交通体系:商业广场的成功与否,交通问题是关键。
设计中应考虑步行街所在的地段、全镇的交通情况、停车的难易、路面的宽窄、居民出行意向等因素。
在商业广场中增加城市支路,引导非浏览、非购物人流通过,作为它的辅助道路进货,也作为步行街的疏散道路和消防通道。
即:人车分流、以汽车道(仅考虑公交线路、专用车辆、必须的货运等)为联系路,与城市道路网相联,以步行道为内核,独立形成网络状,加上必备的环境设计,可形成环境质量高,集购物、娱乐、文化、饮食一体化的城市新型商业步行街区。
2、完整的空间环境意象:美国著名城市设计理论家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书中提出了构成城市意象的五个要素: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
实际上就是人们认识与把握城市环境秩序的空间图式。
林奇把道路放在各要素之首进行描述。
从城市设计角度看,街道的意象是建筑和街区空间环境的综合反映,有特色的街道空间环境自然可反映街道特色,高质量有特色的街道空间环境比建筑更宜体现街道特色,街道的意象特色依赖于空间环境特色。
①道路:作为城市商业环境中的道路,其作用体现为渠道(人、车的交通、疏散渠道)、纽带(联结商店、组成街道)、舞台(人们在道路空间中展示生活、进行各种活动)。
规划中对道路与两边建筑物的高宽比以H/D=0.5为主,穿插一部分H/D=1的建筑。
这样的空间尺度关系既不失亲切感,又不显得过于狭窄,从视觉分析上是欣赏建筑立面的最佳视角,容易形成独特的热闹气氛的空间。
②区域:作为城市中心区,由于城市商业活动本身的“集聚效应”,公建布局相对较为集中,由于人们生理与心理因素的影响,步行街长度取600—800米为宜。
(即城市主干道的间距),加上购物的选择性与连续性,销售的集合性和互补性,最终形成集中成片的网络化区域系统。
③中心:中心即一定区域中有特点的空间形式,结合步行街的特点,规划以一至二个广场,可作为步行街的中心、高潮,为其带来特色与活动。
④标志:主入口,对于商业街广场,入口的重要性在规划中应充分考虑。
在连接城市主干道的地方设置牌坊等作为步行街的入口,大量的人流由此进出,不许机动车辆进入,入口处设灵活性路障或踏步,并设管理标志符号。
由于它起着组织空间、引导空间的作用,街道形成了第二个没有屋顶的内部空间,既起框景作用,其本身也是街道空间中的重要景观,它是整个街道空间序列的开端。
既可适合市民的心理需求,给人们以明显的标志,还可突出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貌。
3、丰富的空间形式:城市是人类文化的长期积淀,并以一定的物质空间形式表达其文化特征。
现代城市追求适居性的空间环境、追求界定鲜明、比例适宜的积极空间。
它能有效地渲染出不同的环境气氛和空间特色,它是一种内在的构成要素,其表现力和感染力是丰富、深刻的。
步行街区建筑内外的界线可以是虚的,可穿透的和不定的,并有一种向内吸引的感觉,也体现了我国传统空间特征中“虚”的意境,并不像芦原义信作为“图”、“底”空间理论引证的意大利传统街道。
步行街区的布局形态可以是丰富多变的——①线状沿街道布局—店铺沿街道两侧呈线状布置,鳞次栉比,店面凹凸,街道空间呈现一定的不规则状。
如北京琉璃厂、天津古文化街;②线面组合布置——大都有明显的步行商业街,与路段上某些商业地块联系起来,形成组合布局,如合肥城隍庙步行商业街;③面状成片布局——商业街区在城市主干道一侧集中布置,形成网状形态,如上海城隍庙、南京夫子庙等。
随着历史的发展,步行商业街的空间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正向多功能、多元素的公共建筑综合化发展。
但在顺应社会潮流而使步行街朝现代化发展的同时,也应保留自身应有的传统空间与风貌。
使城市空间具有历史的延续性,以提高其价值观念和深层意义。
4、独特的景观构成商业广场具有独特的构成因素,这些因素也是满足现代城市生活的需要,构成城市环境风貌和组成部分。
步行街由两旁建筑立面和地面组合而成,故其要素有:地面铺砖、标志性景观(如雕塑、喷泉)、建筑立面、展示柜台、招牌广告、游乐设施(空间足够时设置);街道小品、街道照明、邮筒、休息坐椅、绿化植物配置和特殊的如街头献艺等活动空间,其设计繁杂程度决不亚于设施建筑,不过最关键的还是城市环境的整体连续性、人性化、类型的选择和细部。
四、规划结构与布局:1、整体规划结构:结合花明楼镇镇区的开发建设,以及对现状地块的规划控制,拟建商业广场成“十”字型布局,南北宽420米,东西长640米,街道宽15-30米,将以商业为主,集文化娱乐、高档酒店、会所等于一体的综合区。
力求形成一个融建筑与环境景观为一体的具有现代地方特色的城市空间体系,体现出花明楼镇良好的城市形象,并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①规划的基本理念:少奇商业广场的格局将呈现出立体的商业空间网格体系,形成开敞的集中式布局,街城结合,人车分流的多功能、综合性、多层次的商业广场,与周围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专业性强、特色突出的商业步行广场。
②三个设计概念: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以系统化、科学化、人性化的理念为出发点,加以极富中式风格的建筑和科学的空间穿插结构,并结合对自然环境的设计,塑造方便、极具地方特色的旅游购物环境。
自然与生命力的表达——创造在缺乏绿化的城市的人们能感受到潺潺流水和绿意幽幽,是闹市中的绿洲,闲情雅致尽在其中。
文脉的延续——结合保留的少奇祖坟等遗址及花明楼地方民居的建筑特点,提炼建筑语言,以现代的手法融入建筑,形成独具一格的现代建筑风格。
2、空间结构及功能分区: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结合现状的环境特征及地形地貌特点,我们在花明楼镇整体建设的基础上,参照国内外设计的成功经验,初步构筑如下方案:1)、空间结构——“一轴二核三线”“一轴”——从南至北连接安源路和幸福大道,在商业广场中增加城市支路,路幅宽7米,引导非浏览、非购物人流通过,作为它的辅助道路进货,也作为步行街的疏散道路和消防通道。
街道两侧点缀以各类文化小品、人文雕塑、休息条凳,通过主题雕塑连接步行系统,形成交通主“轴”;“二核”——在商业广场东端紧靠少奇纪念馆安源路主入口处,结合少奇祖坟、人工湖等保留古迹设置少奇广场,体现花明楼镇少奇故里文化历史特色,形成“文化外核”;——在商业广场西北片,结合安源路北侧已形成的商业街道,使整个商业形成片区,将以步行街商业形式为主,集文化娱乐、高档酒店、会所等于一体的综合区,形成“商业内核”;“三线”——为尽量增加商业面积,营造良好商业氛围,利用安源路、幸福大道、花明大道三条主要道路形成三条商业辅“线”;在商业广场外围合理设置商业外“环”;2)、功能分区——“一街四区”少奇商业广场以购物、休闲、餐饮、娱乐、旅游为主。
整个区域分为四个大的功能区:民俗文化商业街、少奇广场特色文化区、少奇祖坟遗址保护区及广场停车区。
3、交通组织:(1)城市道路安源路、幸福大道、花明大道等按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宽度和断面控制,形成少奇商业广场外围的车行系统。
商业广场中增加连接城市主路的城市支路,路幅宽7米,民俗文化商业街建筑间距15-30米,形成“丰”字型路网,构筑文化商业街步行系统;(2)沿“三线”机动车道路设置港湾式的公交停靠点;(3)静态交通——在西南角大型超市和星级酒店布置客流地下停车场;在西南角建筑围合的四合院内设置货物停车场、社会停车场;“三线”机动车道路两侧设置车辆临时停车位,车位数量按国家现行规范控制;(4)民俗文化商业街的“丰”型路网,不允许机动车通行(特种车除外);(5)从步行街宽度、建筑物高度以及多层住宅的登高面等多方面保证消防车辆的通达性。
4、绿化与环境:(1)设计理念:由于步行街须考虑人流疏散,因此必须配置大量的硬质路面。
为创造舒适的购物环境,在用地有限的前提下,精心规划与布局,采取“小中见大、少中见多”的设计方法,使行人最大限度地感受到丰富多样的绿化与自然存在。
(2)绿化的分类:a、行道树——选择能代表文化商业特色的,并能体现整体连续性或统一感的行道树(以本地树种为主),在步行道较宽敞中的中央连续种植,不仅可形成绿化基调,也可产生强烈的导向性,强调街道空间序列,还能有助于创造城市绿色灰空间,形成绿廊。
b、景观树——在广场周边及步行道景观处可以种植一部分景观树种,以作为行道树的延续,并与其他树种从高矮、色彩上进行组合,形成变化多样的景观。
c、垂直绿化——是整个绿化系统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分,对增加绿化面积,增加绿化的层次感和空间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在规划中最大程度地利用屋顶、露台发展垂直绿化、改善环境。
五、街道设施规划设计:1、景观设计:主要包括铺装、喷泉跌水、雕塑等。
铺地中的一般部分是根据行道树和照明柱的间隔布置形式进行设置的,使行人感受到具有导向性的韵律感。
在广场部分的铺地则可采用较灵活的铺装方式,以限定空间。
喷泉、小品雕塑等则从尺度、色彩等方面加以推敲,体现地方特色。
2、休息设施:主要包括座椅、连廊等。
座椅的设置可与绿化布局综合考虑,充分利用树池、花坛边缘,连廊可为广场的构成要素之一,结合露天茶座等设置,同时还考虑了一定的供人避雨的休息设施。
3、卫生设施:主要包括垃圾收集、厕所等。
垃圾收集设置按间距50m左右设一处,采用仿古的风格,与广场的整体风格协调。
厕所结合建筑就近设置。
4、公用设施:主要包括照明设施、路标、指示牌、公用电话亭、广告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