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金陵怀古王安石PPT优秀课件

如果我们执著于生命的痛苦我们的生命就会痛苦不堪如果我们专注于生命的喜悦我们的生命可能就会充满愉悦重要的不是我们的生命中经受了多少痛苦和喜悦而是我们对待生命的态度每天都有让人不高兴的事情发生每天也都有让人高兴得事情发生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 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 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 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我愈来愈喜欢这种不入流的美丽
一路东行,总看到那种容颜,终于,在波士顿,我知道了它的名字, “蓝水手”,BlueSailor。
像一个年轻的男孩,一旦惊讶于一双透亮的眼睛,便忍不住千方百计 去知道她的名字——知道了又怎样,其实仍是一样,只是独坐黄昏时, 让千丝万缕的意念找到一个虚无的、可供挂迹的枝柯罢了。
目标:
1 .掌握怀古诗的特点 2.分析诗歌用典.借故喻今.借故喻今.比喻.动 静结合的手法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 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 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 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思考:综合分析《桂枝香•金陵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三首怀古词作,请简要概括怀古
题材词的一般特点。
①怀古实为伤今 ②多将当时的国势身世写入 ③上阕多为写景起兴,下阕多为抒情议论 ④多用典,借历史人物事件讽喻当今 ⑤风格多为雄浑豪放悲壮 ⑥往往有英雄相惜之意。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 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 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 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我愈来愈喜欢这种不入流的美丽
一路东行,总看到那种容颜,终于,在波士顿,我知道了它的名字, “蓝水手”,BlueSailor。
像一个年轻的男孩,一旦惊讶于一双透亮的眼睛,便忍不住千方百计 去知道她的名字——知道了又怎样,其实仍是一样,只是独坐黄昏时, 让千丝万缕的意念找到一个虚无的、可供挂迹的枝柯罢了。
目标:
1 .掌握怀古诗的特点 2.分析诗歌用典.借故喻今.借故喻今.比喻.动 静结合的手法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 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 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 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思考:综合分析《桂枝香•金陵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三首怀古词作,请简要概括怀古
题材词的一般特点。
①怀古实为伤今 ②多将当时的国势身世写入 ③上阕多为写景起兴,下阕多为抒情议论 ④多用典,借历史人物事件讽喻当今 ⑤风格多为雄浑豪放悲壮 ⑥往往有英雄相惜之意。
《桂枝香 金陵怀古》ppt课件

①形式上:标题中一般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
、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
知
”、“咏怀”等。
【
识
咏 ②表现手法:用典、对比、衬托、借古讽今、吊古 史
怀
速
伤今、虚实结合等。
古
诗
递
】
③结构内容:临古地——思古人——忆古事——抒
情志
02
诗歌精读
读文正音 词语解释
澄( chéng )江
读
测
文心雕龙·诠赋》)《桂枝香·金陵怀古》中以“
”四字领起,为词拓出一个高远的视野。
2.完成下列理解性默写。
课
(4)《桂枝香·金陵怀古》中“
”点明了地点和季节,瑟瑟秋风,万物凋零,呈现出一种
堂
“悲秋”的氛围。
检
(5)《桂枝香》一词中写“夕阳西下,阳光洒满江面,远
测
远望去,帆影点点,近处,酒店的青旗正迎着西风飘扬”
这首词的下片重在抒怀,结合词句具体分析作者的
思想感情。
下
阙
从这里看得出来,王安石没有像其他文人登临怀古一样,
只是客观地慨叹兴亡,而是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用政治
家的锐利眼光,总结六朝相继灭亡的历史教训,直斥现实
朝政的积弊,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政见。吸取历史的教训
,避免重蹈覆辙。这不是一般文人的见解,而是政治家的
课
金陵怀古(其一) 王安石
堂
霸主①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
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检
东府旧基留佛刹,后庭余唱落船窗。
黍离麦秀②从来事,且置兴亡近酒缸。
测
注释:①霸主:指在金陵开创基业、取得霸权的历朝开国
君主。②麦秀:即《麦秀歌》,为殷朝旧臣路过故都,因悯
2017年-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优秀课件

念往昔: 回忆过去
繁华竞逐:把六朝统治者因 穷奢极欲而亡国这一根本原 因揭示了出来。 “门外楼头”,用杜牧《台 城曲》句加以点染,亦简净有力
。诗人借古讽今希望当权者引以 为戒。
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
—杜牧《台城曲》
第十四页,共26页。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作者对自古凭高者态度如何?暗示
着对朝廷的态度如何?
第十九页,共26页。
北宋的统治者享乐依旧, 昏庸依旧。自己的不满之 情
第二十页,共26页。
上片写金陵之景,下片抒怀古之情 。“登临送目”四字,笼罩全篇
1、怀古伤今,寄情遥远,立意高远。
2、风格豪放。
3、用典自然贴切,笔力刚劲。
第二十一页,共26页。
全文总结
本词上阕写登高远望之景,虽为深秋,
但“天气初肃”,色彩绚丽,风光秀美, 画面开阔,气势恢宏;下阕追古思今,叙 议结合,运用典故,写出了六朝的衰亡,
作者为什么要强调“至今”和“时时”这两个时间副词?”
不是闲笔,而是最具表现力的直指朝廷积弊的投枪匕首,是为了让统治者
对这种导致六朝覆亡的那种奢靡、荒淫的生活有所改变,让悲剧不再重演。
第十七页,共26页。
念往
繁华竞逐
门外楼头 悲恨相继
漫嗟荣辱
旧事流水 商女唱曲
主旨:借六朝事,讽当朝人
第十八页,共26页。
第二十五页,共26页。
Thank you!
第二十六页,共26页。
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 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 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
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
国神游,多情 应笑我,早生 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
繁华竞逐:把六朝统治者因 穷奢极欲而亡国这一根本原 因揭示了出来。 “门外楼头”,用杜牧《台 城曲》句加以点染,亦简净有力
。诗人借古讽今希望当权者引以 为戒。
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
—杜牧《台城曲》
第十四页,共26页。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作者对自古凭高者态度如何?暗示
着对朝廷的态度如何?
第十九页,共26页。
北宋的统治者享乐依旧, 昏庸依旧。自己的不满之 情
第二十页,共26页。
上片写金陵之景,下片抒怀古之情 。“登临送目”四字,笼罩全篇
1、怀古伤今,寄情遥远,立意高远。
2、风格豪放。
3、用典自然贴切,笔力刚劲。
第二十一页,共26页。
全文总结
本词上阕写登高远望之景,虽为深秋,
但“天气初肃”,色彩绚丽,风光秀美, 画面开阔,气势恢宏;下阕追古思今,叙 议结合,运用典故,写出了六朝的衰亡,
作者为什么要强调“至今”和“时时”这两个时间副词?”
不是闲笔,而是最具表现力的直指朝廷积弊的投枪匕首,是为了让统治者
对这种导致六朝覆亡的那种奢靡、荒淫的生活有所改变,让悲剧不再重演。
第十七页,共26页。
念往
繁华竞逐
门外楼头 悲恨相继
漫嗟荣辱
旧事流水 商女唱曲
主旨:借六朝事,讽当朝人
第十八页,共26页。
第二十五页,共26页。
Thank you!
第二十六页,共26页。
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 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 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
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
国神游,多情 应笑我,早生 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
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优秀ppt课件

, 背 西 风 、 酒 旗 斜 矗 。
峰 如 簇 。 征 帆 去 棹 残 阳
气 初 肃 。 千 里 澄 江 似 练 ,
登 临 送 目 , 正 故 国 晚 秋 ,
桂 枝 香
王 安 石
6
背景
此词抒发金陵怀古人之情,约 写于作者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 之时。在金陵胜地,登高望远, 便兴起了满怀愁绪:日月之迁流, 仕途之坎坷,家国之忧患,人生 之苦辛,涌于笔端,写成了名 篇 佳作。词中流露出王安石失意无 聊之时颐情自然风光的情怀,同 时也寄寓讽喻之意。
六朝旧事已随着时光流逝一去不返,眼前只剩下几缕寒烟笼 罩着的毫无生机的衰草。但是北宋的统治者享乐依旧,昏庸 依旧。自己的不满之情在景物描写中不自觉的流露出来。
作者为什么要强调“至今”和“时时”这两个时间副词?”
不是闲笔,而是最具表现力的直指朝廷积弊的投枪匕首,是为了 让统治者对这种导致六朝覆亡的那种奢靡、荒淫的生活有所改变, 让悲剧不再重演。
深透,笔力雄健,语言简练,奇崛峭拔。
3
诗,他是北宋四大诗人之一。
欧阳修,苏轼,黄庭坚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4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衰,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与君王卷土来?
长于说理,精于修辞,风格遒劲有力,但寒烟衰草凝绿。
但:只有 凝:凝结,引申为一直 六朝相继覆灭的历史已随着长江水一起逝去, 只有那秋风寒烟中的衰草还一直在苍暗的绿着。
如何理解“寒烟衰草凝绿”这 一景色描写?
借景抒情,抒发悲叹之情。
16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六朝旧事用随典流水,结但合历寒史商烟理女衰不解草知—凝亡—绿国杜,恨牧,《至隔泊今江秦商犹淮女唱》,后庭花 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完整版)《桂枝香-金陵怀古》ppt课件

6.“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抒发 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讨论明确:千古以来凭栏望远,映入眼 帘的景色就是如此,历史上的悲恨荣辱, 只能留作后人凭吊。古往今来人们怀古 叹今,不过都是空发兴亡的感慨。从怀 古拉回到眼前,抒发感慨。“此”字含 义丰富。它既可具体指眼前胜景,也可 抽象概括北宋当时的社会状态。“漫嗟” 中融进了深情的期待与最终的无奈!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 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 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进士。嘉佑 三年(1058)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 求改变“积贫 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 兵的政策,抑制官僚地主的兼并,强化统 治力量,以防止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巩固 地主阶级的统治。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 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依靠神宗实行变 法。并支持五取西河等州,改善对西夏作 战的形势。因保守派反对,新法遭到阻碍。 熙宁七年辞退。次年再相;九年再辞,还 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封舒国公,改封荆 国公,世称荆公。卒谥文。
写作背景
金陵即今南京市,六朝古都所在。从公元222年 东吴在此建都起,先后有东晋、宋、齐、梁、陈在 此建都。到赵宋时,这里依然是市廛chán栉zhì比, 灯火万家,呈现出一派繁荣气象。在地理上,金陵 素称虎踞龙蹯,雄伟多姿。大江西来折而向东奔流 入海。山地、丘陵、江湖、河泊纵横交错。秦淮河 如一条玉带横贯市内,玄武湖、莫愁湖恰似两颗明 珠镶嵌在市区的左右。王安石正是面对这样一片大 好河山,想到江山依旧、人事变迁,怀古而思今, 写下了这篇“清空中有意趣”的政治抒情词。
桂枝香·金陵怀古
❖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
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
《桂枝香·金陵怀古》PPT课件

.
16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六朝旧事用随典流水,结但合历寒史商烟女理衰不解草—知凝—亡绿杜国,牧恨《,至隔泊今江秦商犹淮女唱》,后庭花 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六朝旧事已随着时光流逝一去不返,眼前只剩下几缕寒烟笼 罩着的毫无生机的衰草。但是北宋的统治者享乐依旧,昏庸 依旧。自己的不满之情在景物描写中不自觉的流露出来。
.
4
背景
此词抒发金陵怀古人之情, 约写于作者再次罢相、出知江 宁府之时。在金陵胜地,登高 望远,便兴起了满怀愁绪:日 月之迁流, 仕途之坎坷,家 国之忧患,人生之苦辛,涌凝 笔端,写成了名 篇佳作。词 中流露出王安石失意无聊之时 颐情自然风光的情怀,同时也 寄寓讽喻之意。
.
5
时衰六古门 图彩里翠天
.
2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
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
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抚州临
川(今江西抚州西)人。北
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
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并称“唐宋八大家”。有
《王临川集》、《临川集拾
遗》等存世。
.
3
字 音
澄chéng 江 征帆去棹 zhào 星河鹭起 lù 漫嗟荣辱 jiē
峰 如 簇 。 征 帆 去 棹 残 阳
气 初 肃 。 千 里 澄 江 似 练 ,
登 临 送 目 , 正 故 国 晚 秋 ,
.
桂 枝 香
王 安 石
6
上片:写景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时令: 晚秋 地点: 故国 天气: 初肃
“正”、“初”、“肃” 三个字逐步将其主旨点 醒。把全词置于一个凭 栏远眺的角度,一片秋 色肃杀的气氛之中。
《桂枝香 金陵怀古》ppt课件(21页)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 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jiē)/荣 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上片:写景 登高远眺
开始萧条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时令: 晚秋 地点: 故国高处 人物: 自己 方式: 登临
“正”“初”“肃”三个字 逐步将其主旨点醒。
如何理解“寒烟衰草凝绿”这 一景色描写?
借景抒情,写词人对故国的怀念,朝 代的更替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模糊,如 今物是人非,抒发悲叹之情。
用典:杜牧《泊秦淮》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作者为什么要强调“至今”和“时时”这两个时间副词?”
不是闲笔,而是最具表现力的直指朝廷积弊的 投枪匕首,是为了让统治者对这种导致六朝覆亡的 那种奢靡、荒淫的生活有所改变,让悲剧不再重 演!
远景 动景 色彩对比
上片小结
上片着重写景,运用比喻、动静结合、 远近结合、色彩对比、虚实结合等手法,通 过对长江、翠峰、船只、残阳、酒旗、彩舟、 星河、白鹭等景物(意象)的描绘,描绘了 金陵一带壮美的江山和风帆来往、酒旗飘扬 的繁荣景象,为我们勾勒了一幅壮丽而又略 带萧瑟的金陵晚秋图(意境)。为下片抒情做 了铺垫。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政治家: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 足恤(xù )。(改革家)
文学家: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 还”,被后世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思想家: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 至者少。
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之后王安石被 罢相,第二次出任江宁知府。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 金陵怀古》课件(共28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上片
登 临 送 目,正 故 国 晚 秋,天 气 初 肃。
地点 时令 天气 事件
“天气初肃”为写景抒怀奠定基础
上片
【思考1】:“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一句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①“登临送目”领起上片写景;②“故国”点题 (或“扣题”),为下片的怀古伏笔;③“晚秋”点 明登临季节,“天气初肃”为写景抒怀奠定基调。
下片
过渡句
用典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遥想当年,达官贵人争着过豪华的生活,可叹在 朱雀门外结绮阁楼,六朝君主一个个地相继败亡。
门外楼头:指南朝陈亡国惨剧。 “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杜牧《台城曲》
下片
千古凭高对此,谩(màn)嗟(jiē)荣辱。 自古多少人在此登高怀古,无不对历代荣辱喟叹感伤。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学习目标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及创作风格,了解本诗的写 作背景。 2.学习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的手法。 3.通过诗句的分析,理解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感叹。 4.背诵全诗。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 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 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 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 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 大家之一。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 《临川集拾遗》等。
远近结合
上片
彩舟 云淡,星河鹭(lù)起,画图难足。 华丽的画船如同在淡云中浮游,江中洲上的白鹭时 而停歇时而飞起,这清丽的景色就是丹青妙笔也难描画。
景色之美
上片
【思考2】上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登临送目,写眼前壮美的景色
上片
【思考2】上片围绕这样的景物特点,都写了 那些景物?是怎样具体描画景象的? (1)澄江、翠峰、归帆、西风、酒旗、彩舟、白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同学们综合分析本首词和《念奴娇 赤壁 怀古》、《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三首怀古 词,简要概括怀古题材词的特点。
从创作目的、内容、章法结构、表现手法、风格等方面考虑。
念奴娇 赤壁怀古
京口北固亭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 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 时多少豪杰。
繁华竞逐
门外楼头 悲恨相继
漫嗟荣辱
旧事流水 商女唱曲
主旨:借六朝事,讽当朝人
1、借景抒情,彩色缤纷的画船,江中洲上的白鹭,借最美的图
画也难把它画足的金陵美景,抒发了对金陵美景的喜爱之情。
虚实结合,实写:金陵美景。虚写:“念往 昔”想象六朝往事,
用典,“门外楼头”“商女唱曲”对六朝皆 以荒淫而相灭亡慨叹及对北宋的统治者享乐 依旧,昏庸依旧的不满之情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字介甫 ,号半山 ,临川人。
王安石
仁宗庆历进士。他目睹时弊,慨然有 矫然匡世之志,曾给皇帝上万言书,主 张改革。神宗即位,前后两度为相。在 他执政期间,积极推行变法,抑制官僚 地主的兼并,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因 保守派反对,新法遭到阻碍。晚年退居
金陵(今江苏南京),封舒国公,改封荆,世称荆公。 卒谥文。王安石是具有多方面成就的杰出文学家,散 文,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逻辑严密,辨理
上片:写景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时令: 晚秋 地点: 故国 天气: 初肃
“正”、“初”、“肃” 三个字逐步将其主旨点 醒。把全词置于一个凭 栏远眺的角度,一片秋 色肃杀的气氛之中。
萧索,以“悲情”为基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化用诗句
澄江静如练 —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千里长江明净得如同一匹 素白的绸缎, 两岸苍翠 的群峰好似箭头一样突出、 峭拔。(静态)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贴 切、形象、逼真、明丽。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去棹:停船。棹,划船的一种工具,形似桨,也可引申为船。
残阳:补叙登临的时间,是在傍晚
点出时下是黄昏 西时风节:照,应具上有文典的型“晚秋”
江的中秋日的景船物帆特在点夕阳里往来 如梭,西风乍起处,近旁江岸 酒楼处斜插的旗,迎风飘扬。 (动态)
六朝旧事已随着时光流逝一去不返,眼前只剩下几缕寒烟笼 罩着的毫无生机的衰草。但是北宋的统治者享乐依旧,昏庸 依旧。自己的不满之情在景物描写中不自觉的流露出来。
作者为什么要强调“至今”和“时时”这两个时间副词?”
不是闲笔,而是最具表现力的直指朝廷积弊的投枪匕首,是为了 让统治者对这种导致六朝覆亡的那种奢靡、荒淫的生活有所改变, 让悲剧不再重演。
怀古词特点总结 1、怀古实为伤今 2、多将当时的国事身世写入 3、上片多为写景,下片多为抒情议论 4、多用典,借历史人物事件讽喻现实 5、风格多为雄浑豪放悲壮
谢谢观看
借古讽今
北宋的统治者享乐依 旧,昏庸依旧。自己 的不满之情
上片写金陵之景,下片抒怀古 之情。“登临送目”四字, 笼罩全篇
1、怀古伤今,寄情遥远,立意 高远。
2、风格豪放。
3、用典自然贴切,笔力刚劲。
全文总结
本词上阕写登高远望之景,虽为深秋 ,但“天气初肃”,色彩绚丽,风光秀 美,画面开阔,气势恢宏;下阕追古思 今,叙议结合,运用典故,写出了六朝 的衰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透露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犹 唱 , 《 后 庭 》 遗 曲 。
草 凝 绿 。 至 今 商 女 , 时
朝 旧 事 随 流 水 , 但 寒 烟
凭 高 对 此 , 漫 嗟 荣 辱 。
外 楼 头 , 悲 恨 相 续 。 千
念 往 昔 、 繁 华 竞 逐 。 叹
难 足 。
舟 云 淡 , 星 河 鹭 起 , 画
, 背 西 风 、 酒 旗 斜 矗 。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日落西山 ,天高云淡,彩舟徐行。江 水溶溶,波光粼粼,一行白鹭迎着绚丽 的彩霞飞向远方,隐入空蒙的天际。
《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澄江
远 翠峰
征帆
登临送目
近
酒旗
彩舟
远 白鹭
疏密相间 浓淡相宜 有远有近 构图精巧
借景抒情 虚实结合 远近交错 动静结合
深透,笔力雄健,语言简练,奇崛峭拔。
诗,他是北宋四大诗人之一。
欧阳修,苏轼,黄庭坚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衰,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与君王卷土来?
长于说理,精于修辞,风格遒劲有力。
时衰六古门 图彩里翠天
峰 如 簇 。 征 帆 去 棹 残 阳
气 初 肃 。 千 里 澄 江 似 练 ,
登 临 送 目 , 正 故 国 晚 秋 ,
桂 枝 香
王 安 石
背景
此词抒发金陵怀古人之情,约 写于作者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 之时。在金陵胜地,登高望远, 便兴起了满怀愁绪:日月之迁流, 仕途之坎坷,家国之忧患,人生 之苦辛,涌于笔端,写成了名 篇 佳作。词中流露出王安石失意无 聊之时颐情自然风光的情怀,同 时也寄寓讽喻之意。
下片:怀古,抒发感慨。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用典
念往昔: 回忆过去
繁华竞逐:把六朝统治者因 穷奢极欲而亡国这一根本原 因揭示了出来。 “门外楼头”,用杜牧《台 城曲》句加以点染,亦简净 有力。诗人借古讽今希望当 权者引以为戒。
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 —杜牧《台城曲》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作者对自古凭高者 态度如何?暗示着对朝廷的态度如何?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凭高:站在高处 漫:徒然、枉然 荣辱:偏义复词,耻辱 批判千古以来文人骚客面对金陵山川只知慨叹朝代的兴 亡,未能跳出荣辱的小圈子,站不到应有的高度,也就 很难从六朝的相继覆灭中引出历史的教训。千古以来人 们登高凭吊,不过都是空发兴亡感慨。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 《阿房宫赋》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但:只有 凝:凝结,引申为一直 六朝相继覆灭的历史已随着长江水一起逝去, 只有那秋风寒烟中的衰草还一直在苍暗的绿着。
如何理解“寒烟衰草凝绿”这 一景色描写?
借景抒情,抒发悲叹之情。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六朝旧事用随典流水,结但合历寒史商烟理女衰不解草知—凝亡—绿国杜,恨牧,《至隔泊今江秦商犹淮女唱》,后庭花 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 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 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 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 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 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 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 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 烟灭。故国神游,多情 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 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赢得仓惶北顾。四十三年, 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 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 颇老矣,尚能饭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