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诗词赏析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全诗词意思及赏析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全诗词意思及赏析《桂枝香·金陵怀古》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词作。
此词通过对金陵(今江苏南京)景物的赞美和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作者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
全词如下: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这首词的上阕描绘了金陵壮丽的景色。
“登临送目”四字领起,为词拓出一个高远的视野。
“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点明了地点和季节,“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写出了金陵山川的壮阔,“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则描绘了江边的繁华景象,“彩舟云淡,星河鹭起”进一步展现了金陵的壮丽风光。
下阕转入怀古,揭露六朝统治阶级“繁华竞逐”的腐朽生活,对六朝兴亡发出意味深长的感叹。
“念往昔”一句,由登临所见自然过渡到登临所想。
“繁华竞逐”涵盖千古兴亡的故事,揭露了金陵繁华表面掩盖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化用杜牧的《台城曲》,以典型化手法,再现当时隋兵已临城下,陈后主居然对国事置若罔闻,在危难之际还在和妃子们寻欢作乐的可悲。
“悲恨相续”,是指其后的统治阶级不以此为鉴,挥霍无度,沉溺酒色,江南各朝,覆亡相继:遗恨之余,嗟叹不已。
“千古凭高”二句,是直接抒情,凭吊古迹,追述往事,抒对前代吊古、怀古不满之情。
“六朝旧事”二句,化用窦巩《南游感兴》,借“寒烟、衰草”寄惆怅心情。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化用杜牧的《泊秦淮》,抒发了诗人深沉的感慨:不是商女忘记了亡国之恨,是统治者的醉生梦死,才使亡国的靡靡之音充斥在金陵的市井之上。
这首词在艺术上也有成就,它体现了作者“一洗五代旧习”的文学主张。
首先,这首词写景奇伟壮丽,气象开阔绵邈,充分显示出作者立足之高、胸襟之广。
桂枝香·金陵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

桂枝香·金陵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创作背此词可能是王安石出知江宁府时所作。
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王安石第一次任江宁知府,写有不少咏史吊古之作;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之后王安石被罢相,第二次出知江宁府。
这首词当作于这两个时段的其中之一。
作为一个伟大的改革家、思想家,王安石站得高看得远。
这首词通过对六朝历史教训的认识,表达了他对北宋社会现实的不满,透露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金陵为六朝古都所在。
从三国时期东吴在此建都起,先后有东晋、宋、齐、梁、陈在此建都。
到赵宋时,这里依然是市廛栉比,灯火万家,呈现出一派繁荣气象。
在地理上,金陵素称虎踞龙蹯,雄伟多姿。
大江西来折而向东奔流入海。
地、丘陵、江湖、河泊纵横交错。
秦淮河如一条玉带横贯市内,玄武湖、莫愁湖恰似两颗明珠镶嵌在市区的左右。
王安石正是面对这样一片大好河山,想到江山依旧、人事变迁,怀古而思今,写下了这篇清空中有意趣的政治抒情词。
此词上阕描绘金陵壮丽景色,下阕转入怀古,揭露六朝统治阶级繁华竟逐的腐朽生活,对六朝兴亡发出意味深长的感叹。
登高望远、睹物抒怀,是中国古代文人惯用且喜用的方式。
南朝的刘勰说:原夫登高之旨,盖睹物兴情。
(《文心雕龙诠赋》)。
词以登临送目四字领起,登临指登山临水,送目是远望的意思,为词拓出一个高远的视野。
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点明了地点和季节,因为是六朝故都,乃称故国,晚秋与下句初肃相对,瑟瑟秋,万物凋零,呈现出一种悲秋的氛围。
此时此景,登斯楼也,则情以物迁,辞必情发,这就为下片的怀古所描述的遥远的时间作铺垫。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千里二字,上承首句登临送目登高远望即可纵目千里;下启澄江似练,翠峰如簇的大全景扫描,景象开阔高远。
澄江似练,脱化于谢朓句澄江静如练,在此与翠峰如簇相对,不仅在语词上对仗严谨、工整,构图上还以曲线绵延(澄江似练)与散点铺展(翠峰如簇)相映成趣。
既有平面的铺展,又有立体的呈现,一幅金陵锦绣江山图展现眼前。
王安石《桂枝香 金陵怀古》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桂枝香金陵怀古》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1。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2。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3。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4。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5。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6。
【注释】1.故国,指金陵,六朝的旧都,今江苏南京市。
天气初肃,天气转为清肃、萧索。
语本《诗经·七月》:“九月肃霜”。
《毛传》:“肃,缩也,霜降而收缩万物。
”《礼记·月令》亦载“孟秋之月”,“天地初肃”。
2.“千里”二句:语本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如簇(音cu):像箭头一样尖削。
簇:同镞,也可解释为攒聚、聚集。
3.星河:即银河。
4.“叹门外”句:语本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
”5.“六朝”三句:语本窦巩《南游感兴》:“伤心欲问南朝事,惟见江流去不回。
日暮春风春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
”六朝:指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
6.“至今”三句,语本杜牧《夜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歌曲,陈后主作。
《隋书·五行志》:“祯明初,后主作新歌,词甚哀,令后宫美人习而歌之。
其辞曰:‘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
’时人以为歌谶。
此其不久兆也。
”【译文】登高眺远,抒怀送目:正值深秋故国的天气一片清肃。
千里澄江似一道彩练起舞,青翠的山峰,如一支支锋利的箭簇。
征帆渐渐消失在斜阳里,酒旗迎着西风斜矗。
可是在淡云中彩舟相逐?可是在天河上飞起鸥鹭?如此美景,丹青圣手也难以描摹。
追念往昔悠悠繁华竞逐。
可叹敌军已在门外,后主依然作乐楼头。
我登高怀古,也徒然增添几分盛衰之忧。
六朝往事似江水东流,只有寒烟衰草,凝结着哀愁。
你听那歌女至今还在为那亡国的《后庭》遗曲,亮开歌喉。
【赏析】以《金陵怀古》为题而调寄《桂枝香》者甚伙,独王介甫此词为绝唱,曾为东坡所叹赏,发“此老乃野狐精也”之叹。
北宋-王安石《桂枝香 金陵怀古》原文、译文及注释

北宋-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桂枝香·金陵怀古》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词作。
此词通过对金陵(今江苏南京)景物的赞美和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作者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
上阕写登临金陵故都之所见。
“澄江”“翠峰”“征帆”“斜阳”“酒旗”“西风”“云淡”“鹭起”,依次勾勒水、陆、空的雄浑场面,境界苍凉。
下阕写在金陵之所想。
“念”字作转折,今昔对比,时空交错,虚实相生,对历史和现实,表达出深沉的抑郁和沉重的叹息。
全词情景交融,境界雄浑阔大,风格沉郁悲壮,把壮丽的景色和历史内容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自成一格,堪称名篇。
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王安石第一次任江宁知府,写有不少咏史吊古之作,这首词可能作于当时。
还有一种说法是,此词大约作于王安石第二次被罢相、出知江宁府的时候,时间在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之后。
原文:桂枝香·金陵怀古北宋-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翻译: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登上高楼凭栏极目,金陵的景象正是一派晚秋,天气刚刚开始索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千里奔流的长江澄澈得好像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江上的小船张满了帆迅疾驶向夕阳里,岸旁迎着西风飘/拂的是抖擞的酒旗斜出直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彩色缤纷的画船出没在云烟稀淡,江中洲上的白鹭时而停歇时而飞起,这清丽的景色就是用最美的图画也难把它画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回想往昔,奢华淫逸的生活无休止地互相竞逐,感叹“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亡国悲恨接连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桂枝香-金陵怀古》赏析

《桂枝香-金陵怀古》赏析
《桂枝香·金陵怀古》的翻译如下:
登上高楼凭栏远眺,金陵城正在风雨中,秋天渐渐过去。
六朝兴废,感动伤怀,可惜如今已不再。
江上的烟波与草上的露珠仿佛是古今不变的景象,只有石头城上的秋风是岁岁常新。
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境遇进行赏析:
这首词是王安石在出知江宁府时所作,时间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
王安石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的诗歌和散文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特征。
这首词所表达的怀古之情和对历史的思考,也是当时人们普遍的心理感受之一。
在时代背景方面,北宋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繁荣。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等问题逐渐凸显。
王安石作为一位改革派领袖,他的诗歌和散文都反映了这种社会背景。
在这首词中,王安石通过对金陵城的描绘和对历史的思考,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忧虑。
他通过对六朝兴废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无奈和感慨。
同时,他也通过对石头城上秋风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忧虑。
这种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忧虑,也是当时人们普遍的心理感受之一。
总的来说,《桂枝香·金陵怀古》是一首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的词作。
通过对金陵城的描绘和对历史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同时,这首词也展现了王安石作为一位文学巨匠的才华和艺术魅力。
桂枝香金陵怀古赏析

桂枝香·金陵怀古【人教部编版必修下册】内容:【原文】【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原文】: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翻译】我登山临水驰骋目力,正是建康晚秋的时候,天气刚刚变得肃杀萧索。
千里长江澄澈得像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像箭头般尖利。
来往的船只在残阳中穿梭于江面上,酒旗背对着西风斜斜地插着。
五彩的画船仿佛出没在天边淡淡的云层里,白鹭在银河似的长江江面上飞起,就算是画图,也难以描绘得这般的清丽。
感念往昔,人们竞逐繁华。
可叹隋兵已经到了城门外面,然而陈后主和宠妃张丽华还在城楼头上寻欢作乐,亡国的悲恨还在不断地继续着。
千百年来凭高的人面对着这历史遗迹,徒然叹息荣辱兴废。
六朝旧事随着流水逝去不还,只有寒冷的烟雾和衰萎的野草还凝聚着一片苍绿。
直到如今,歌女还时时唱着《玉树后庭花》的曲子。
【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
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西)人。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背景】此词抒发金陵怀古人之情,约写于作者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之时。
在金陵胜地,登高望远,便兴起了满怀愁绪:日月之迁流,仕途之坎坷,家国之忧患,人生之苦辛,涌凝笔端,写成了名篇佳作。
词中流露出王安石失意无聊之时颐情自然风光的情怀,同时也寄寓讽喻之意。
【主题思想】本词上阕写登高远望之景,虽为深秋,但“天气初肃”,色彩绚丽,风光秀美,画面开阔,气势恢宏;下阕追古思今,叙议结合,运用典故,写出了六朝的衰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透露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王安石桂枝香诗意赏析

王安石桂枝香诗意赏析王安石桂枝香诗意赏析导语:桂枝香以壮丽的山河为背景,抒发了怀古之情,以下是由网小编为您整理的桂枝香的诗意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归帆一作:征帆)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译文登上高楼凭栏极目,金陵的景象正是一派晚秋,天气刚刚开始索肃。
千里奔流的长江澄沏得好像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
江上的小船张满了帆迅疾驶向夕阳里,岸旁迎着西风飘/拂的是抖擞的酒旗斜出直矗。
彩色缤纷的画船出没在云烟稀淡,江中洲上的白鹭时而停歇时而飞起,这清丽的景色就是用最美的图画也难把它画足。
回想往昔,奢华淫逸的生活无休止地互相竞逐,感叹“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亡国悲恨接连相续。
千古以来凭栏遥望,映入眼帘的景色就是如此,可不要感慨历史上的得失荣辱。
六朝的风云变化全都消逝随着流水,只有那郊外的寒冷烟雾和衰萎的野草还凝聚着一片苍绿。
直到如今的商女,还不知亡国的悲恨,时时放声歌唱《后庭》遗曲。
注释登临送目:登山临水,举目望远。
故国:旧时的都城,指金陵。
千里澄江似练:形容长江像一匹长长的白绢。
语出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澄江,清澈的长江。
练,白色的绢。
如簇:这里指群峰好像丛聚在一起。
簇,丛聚。
去棹(zhào):往来的'船只。
棹,划船的一种工具,形似桨,也可引申为船。
星河鹭(lù)起:白鹭从水中沙洲上飞起。
长江中有白鹭洲(在今南京水西门外)。
星河,银河,这里指长江。
画图难足:用图画也难以完美地表现它。
豪华竞逐:(六朝的达官贵人)争着过豪华的生活。
竞逐:竞相仿效追逐。
门外楼头:指南朝陈亡国惨剧。
桂枝香金陵怀古手法赏析 桂枝香金陵怀古原文及赏析

桂枝香金陵怀古手法赏析桂枝香金陵怀古原文及赏析王安石也不以词名,但其《桂枝香·金陵怀古》却能够“一洗五代旧习”(刘熙载语)。
涤荡《花间》绮靡风气: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
叹门外搂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词以开阔的眼界,博大的胸襟来俯仰古今,表达对国家命运的深忧和关注,格调雄豪深沉,杨湜《古今词话》云:“金陵怀古,诸公寄词于《桂枝香》凡三十余首,独介甫最为绝唱。
东坡见之,不觉叹息曰:‘此老乃野狐精也!’”可见其影响之大。
这首词多处用典,并且用得非常精到。
“千里澄江似练”,来自六朝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的诗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但是,词人又用“千里”来形容,显得气势更大,与作者的心胸气魄互为表里。
“星河鹭起”,使人想起了唐代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的诗句来,但词人只用四字,极为简洁,高度概括,有很形象。
而“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则直接来自杜牧诗《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
”而这让人立刻想到:隋朝大将韩擒虎已经兵临城下而,而荒淫懦弱的陈后主竟然还正在和宠妃张丽华寻欢作乐。
尤为值得深思的是,词人还用了“悲恨相续”四个字,这不仅给南朝的历史作了深刻的总结,而且还警醒当朝,直指现实。
结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又化用杜牧《泊秦淮》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特别是“商女”前冠以“至今”,“犹唱”前面加上“时时”,不断强调,使词句的内容更加深刻,反映出了一代政治家对历史的反思,对现实的关切,对后人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一首词,巧妙而灵活地使用了这么多的典故,这在词史上不很多见,当时难能可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诗词赏析
桂枝香·金陵怀古
宋代: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归帆一作:征帆)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译文
登上高楼凭栏极目,金陵的景象正是一派晚秋,天气刚刚开始索肃。
千里奔流的长江澄沏得好像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
江上的小船张满了帆迅疾驶向夕阳里,岸旁迎着西风飘/拂的是抖擞的酒旗斜出直矗。
彩色缤纷的画船出没在云烟稀淡,江中洲上的白鹭时而停歇时而飞起,这清丽的景色就是用ZUI美的图画也难把它画足。
回想往昔,奢华淫逸的生活无休止地互相竞逐,感叹“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亡国悲恨接连相续。
千古以来凭栏遥望,映入眼帘的景色就是如此,可不要感慨历的得失荣辱。
六朝的风云变化全都消逝随着流水,只有那郊外的寒冷烟雾和衰萎的野草还凝聚着一片苍绿。
直到如今的商女,还不知亡国的悲恨,时时放声歌唱《后庭》遗曲。
注释
登临送目:登山临水,举目望远。
故国:旧时的都城,指金陵。
千里澄江似练:形容长江像一匹长长的白绢。
语出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澄江,清澈的长江。
练,白色的绢。
如簇:这里指群峰好像丛聚在一起。
簇,丛聚。
去棹(zhào):往来的船只。
棹,划船的一种工具,形似桨,也可引申为船。
星河鹭(lù)起:白鹭从水中沙洲上飞起。
长江中有白鹭洲(在今南京水西门外)。
星河,银河,这里指长江。
画图难足:用图画也难以完美地表现它。
豪华竞逐:(六朝的达官贵人)争着过豪华的生活。
竞逐:竞相仿效追逐。
门外楼头:指南朝陈亡国惨剧。
语出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
”韩擒虎是隋朝开国大将,他已带兵来到金陵朱雀门(南门)外,陈后主尚与他的宠妃张丽华于结绮阁上寻欢作乐。
悲恨相续:指亡国悲剧连续发生。
凭高:登高。
这是说作者登上高处远望。
漫嗟荣辱:空叹什么荣耀耻辱。
这是作者的感叹。
六朝:指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个朝代。
它们都建都金陵。
商女:歌女。
《后庭》遗曲:指歌曲《玉树后庭花》,传为陈后主所作。
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后人认为是亡国之音。
赏析
这是一首金陵怀古之词。
上片写金陵之景,下片写怀古之情。
一
开头,用“登临送目”四字领起,表明以下所写为登高所见。
映入眼
帘的是晚秋季节特有的白练般清澈的江水和连锦持续翠绿的山峰。
船
帆飘动,酒旗迎风,云掩彩舟,白鹭腾空。
这图画难述其美的江天景
色使诗人极为赞赏也极为陶醉,同时也引起他深深的思考。
换头之后
写怀古:在金陵建都的六朝帝王,争奇斗胜地穷奢极欲,演出一幕幕
触目惊心的亡国悲剧。
千百年来,人们仅仅枉自嗟叹六朝的兴亡故事。
但空叹兴亡,又有何益?诗人在这里表现了政治家深邃的思想和雄伟
的气概。
不但批判了六朝亡国之君的荒淫误国,也批判了吊古者的空
叹兴亡。
六朝的往事都随水逝去,空余寒烟芳草。
可悲的是,有些人
如商女一般,不顾国家兴亡,还沉溺于享乐,吟唱着《后庭花》这样
的亡国之曲。
作为政治家的王安石反对“谩嗟”六朝兴废,在北宋这
积贫积弱的现实面前,要汲取历史教训,从政治上实行改革,免致奢
华靡费导致国力衰竭,重蹈六朝覆辙。
本词以壮丽的山河为背景,历述古今盛衰之感,立意高远,笔力
峭劲,体气刚健,豪气逼人。
多处化用前人诗句,不着痕迹,显示了
作者深厚的功底。
此词抒发金陵怀古人之情,为作者别创一格、非同凡响的杰作,
大约写于作者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之时。
词中流露出王安石失意无
聊之时移情自然风光的情怀。
全词开门见山,写作者南朝古都金陵胜地,于一个深秋的傍晚,
临江揽胜,凭高吊古。
他虽以登高望远为主题,却是以故国晚秋为眼目。
“正”、“初”、“肃”三个字逐步将其主旨点醒。
以下两句,借六朝谢家名句“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
玄晖”之意,点化如同已出。
即一个“似练”,一个“如簇”,形胜
已赫不过出。
然后专写江色,纵目一望,只见斜阳映照之下,数不清
的帆风樯影,交错于闪闪江波之上。
细看凝眸处,却又见西风紧处,
那酒肆青旗高高挑起,因风飘拂。
帆樯为广景,酒旗为细景,而词人
之意以风物为导引,而以人事为着落。
一个“背”字,一个“矗”字,用得极妙,把个江边景致写得栩栩如生,似有生命其中。
写景至此,全是白描,下面有所变化。
“彩舟”、“星河”两句
一联,顿增明丽之色。
不过词拍已到上片歇处,故而笔亦就此敛住,
以“画图难足”一句,抒赞美嗟赏之怀,颇有大家风范。
“彩舟云淡”,写日落之江天:“星河鹭起”,状夕夜之洲渚。
下片另换一幅笔墨,感叹六朝皆以荒淫而相继亡覆的史实。
写的
是悲恨荣辱,空贻后人凭吊之资;往事无痕,唯见秋草凄碧,触目惊
心而已。
“门外楼头”,用杜牧《台城曲》句加以点染,亦简净有力。
词至结语,更为奇妙,词人写道:时至今日,六朝已远,但其遗曲,往往犹似可闻。
此处用典。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唐贤小杜于“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时所吟
之名句,词人复加使用,便觉尺幅千里,饶有有余不尽之情致,而嗟
叹之意,千古弥永。
创作背景
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王安石第一次任江宁知府,写有很多咏史吊古之作,这首词可能作于当时。
还有一种说法是,此词大约
作于王安石第二次被罢相、出知江宁府的时候,时间在宋神宗熙宁九
年(1076年)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