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即事》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即事》原文及翻译赏析

《即事》原文及翻译赏析《即事》原文及翻译赏析(通用16篇)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即事》原文及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即事》原文及翻译赏析篇1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
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每小息,杖屦或幽寻。
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半山春晚即事》译文春风虽然把百花取走,却酬谢人清凉的绿阴。
幽暗的池边小路十分宁静,草木掩隐的园屋多么深沉。
我时而打开床铺稍事休息,时而扶着手杖去寻幽探胜。
只看见钟山的小鸟飞来,经过我这里留下了一串动听的歌声。
《半山春晚即事》注释⑴半山:在江苏江宁,由县东门到钟山,恰好为一半路程,故称作半山。
春晚:即晚春,暮春。
即事:就眼前景物作诗。
⑵春风:一作“晚风”。
⑶酬:报酬,赠答,这里是“赐予,带给”的意思。
清阴:清凉的树阴。
⑷翳翳(yì):树阴浓暗的样子。
陂(bēi)路:湖岸,塘堤。
⑸交交:树枝交接覆盖的样子。
园屋:田园、房屋。
深:幽阴深邃。
⑹床敷(fū):安置卧具。
每:每每,常常。
⑺杖屦(jù):拄杖漫步。
或,有时。
幽寻,探寻风景之胜。
这两句是说,常常无事休息,有时又上山看看风景。
⑻北山:即钟山。
南朝宋周颙与孔稚圭曾隐居于此,后周颙离山出仕,孔曾作《北山移文》表示讥刺。
王安石有《思北山》等诗,寄托真心隐逸的心境。
⑼遗(wèi):赠送,这里引申为“留下”之意。
好音:美妙的叫声。
《半山春晚即事》赏析这首诗表现了王安石隐退生活的一个侧面。
起首二句至为奇妙,寥寥十字,摹尽春色的变化,显示了一幅绿肥红瘦的景象。
陈衍说起二句本于唐人“绿阴清润似花时”,但安石的两句含义却深厚得多,感情色彩浓烈得多,韵味也胜过许多。
常人写红花凋谢,会有惋惜之情,而使诗歌染上一层淡淡的哀愁。
此诗却不然,诗人以积极的人生态度来表达,所以在他笔下展现的是欣欣喜人的景象。
即事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15篇)

即事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15篇)即事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15篇)即事原文翻译及赏析1一、原文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白芷。
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
蹴踘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
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译文及注释:二、译文一条清澈溪流穿过桃李花林,水波荡漾着绿蒲滋润着白芷。
溪流旁边总共只有几户人家,落花多半都漂流在东流水里。
踢出的皮球屡屡高出飞鸟上,荡起的秋千争相飞出绿杨林。
年轻人分开日子每天来游玩,全不需要等候到清明和上巳。
三、注释1.寒食:即寒食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或二日。
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故称“寒食”。
2.一道:一条。
穿:穿过。
3.演漾:荡漾。
涵:沉浸。
白芷:一种可入药的香草。
4.凡:总共,一共。
5.蹴(cù)踘(jū):同“蹴鞠”,亦称“打毬”,即古代踢球的游戏。
蹴,踢。
踘,皮制球,球内充塞以柔软的东西。
古时有在寒食蹴鞠的习俗,参见《荆楚岁时记》。
6.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为古代游戏用具,相传是春秋齐桓公时期从北方山戎传入。
《太平御览》卷三〇引《古今艺术图》云:“寒食秋千,本北方山戎之戏,以习轻越者也。
”7.分日:安排好日期,计划好如何玩。
一说犹逐日,意为一天天、每天。
又说指春分之日。
8.清明:节气名。
在夏历三月初,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春分之后谷雨之前。
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
《淮南子·天文》:“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
上巳:节日名。
古代以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节,有在流水边洗濯祓除、去除灾病的习俗。
魏晋以后固定为夏历三月三日。
四、赏析此诗开头两句,写一道清澈的溪流,穿过桃李花丛;而溪水边荡漾的水草和被水滋润的白芷,安逸而柔静。
古代习俗,三月上巳桃花水下时,王公以下,携眷聚于水畔洗濯,驱除不祥。
这里表现的就是这个习俗,展现的是春天的力量。
三四两句,写溪流边的几户人家,落在流水里的桃李花,又是柔美宁静的意象,表现出浓厚的早春气息,有很强的画面感。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解析(2)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解析(2)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寄李儋元锡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雕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释】这首诗是韦应物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作品。
韦应物在滁州任职的一年里,对朝政紊乱、国家衰弱、民生凋敝,极为忧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塑造了一个有志而无奈、进退两难的官员形象,披露了一个官员的思想矛盾。
B.首联点明分别的时间,“又”字说明距上次分别已经一年,强调了时间流逝之快。
C.颔联写自己的烦恼苦闷,“世事茫茫”既指国家的前途,也包含诗人个人的前途。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感激友人李儋的问候,急切盼望友人的来访的情感。
(2)诗歌的颈联备受赞扬,范仲淹叹为,“仁者之言”,朱熹盛称“贤矣”。
请谈谈你对颈联的理解。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听颖师琴歌[唐]李贺别浦云归桂花渚,蜀国弦中双凤语。
芙蓉叶落秋鸾离,越王夜起游天姥。
暗佩清臣敲水玉,渡海蛾眉牵白鹿。
谁看挟剑赴长桥,谁看浸发题春竹。
竺僧前立当吾门,梵宫真相眉棱尊。
古琴大轸长八尺,峄阳老树非桐孙。
凉馆闻弦惊病客,药囊暂别龙须席。
请歌直请卿相歌,奉礼官卑复何益。
(1)《听颖师琴歌》是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代表作之一,本诗前八句描写________,后八句叙写________。
(2)文字是无声的,却能够生动刻画有声的音乐,在《听颖师琴歌》中,李贺是如何表现古琴的音乐魅力的?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周参军吴均①日暮忧人起,倚户怅无欢。
水传洞庭远,风送雁门寒。
江南霜雪重,相如衣服单。
沈云隐乔树,细雨灭层峦。
且当对樽酒,朱弦永夜弹。
【注】①吴均,南朝梁文学家,素有才名,然位仅下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中的“起”,是在烦恼滋扰下的举动;次句中的“倚户”,更见其无聊与无奈。
即事原文及赏析

即事原文及赏析即事原文及赏析(精选6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即事原文及赏析的古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即事原文及赏析篇1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金朝元好问其一翠被匆匆见执鞭,戴盆郁郁梦瞻天。
只知河朔归铜马,又说台城堕纸鸢。
血肉正应皇极数,衣冠不及广明年。
何时真得携家去,万里秋风一钓船。
其二惨澹龙蛇日斗争,干戈直欲尽生灵。
高原出水山河改,战地风来草木腥。
精卫有冤填瀚海,包胥无泪哭秦庭。
并州豪杰知谁在?莫拟分军下井陉。
其三郁郁围城度两年,愁肠饥火日相煎。
焦头无客知移突,曳足何人与共船。
白骨又多兵死鬼,青山元有地行仙。
西南三月音书绝,落日孤云望眼穿。
其四万里荆襄入战尘,汴州门外即荆榛。
蛟龙岂是池中物?虮虱空悲地上臣。
乔木他年怀故国,野烟何处望行人?秋风不用吹华发,沧海横流要此身。
其五五云宫阙露盘秋,银汉无声桂树稠。
复道渐看连上苑,戈船仍拟下扬州。
曲中青冢传新怨,梦里华胥失旧游。
去去江南庾开府,凤凰楼畔莫回头。
即事原文及赏析篇2原文: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诗词赏析:此诗精妙之句是“清明几处有新烟”,清明之前是寒食,民间不用火,清明之后本应“处处有新烟”,现在却因战乱农民都被召去打打仗,大片土地都荒芜了,只有寥寥几处的人家燃起新烟,一片凄凉。
即事原文及赏析篇3天净沙·即事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
事事风风韵韵。
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
翻译一只只黄莺一只只春燕一派大好阳春,一朵朵红花一条条绿柳实实在在迷人。
行为举止一言一事都富有风韵,娇嫩多情。
真是体态完美卓绝非凡的佳人。
注释真真:暗用杜荀鹤《松窗杂记》故事:唐进士赵颜得到一位美人图,画家说画上美人名真真,为神女,只要呼其名,一百天就会应声,并可复活。
后以“真真”代指美女。
风风韵韵:指美女富于风韵。
即事王安石阅读赏析

即事王安石阅读赏析 即事,题目的意思就是说叙述诗,从对这首诗即事王安石 赏析,可以看出来,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原文: 即事 作者:王安石 径暖草如积, 纵横一川水, 静憩鸡鸣午, 归来向人说, 即事王安石 阅读答案 : 1.从首联可以看出作者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由此联想到陶潜《桃花源记 》中描写美景的哪两个句子 ? 2.“鸣”“吠”两词在全诗写景方面起到了什么作用? 3.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是春末或夏初。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答题区间是首联。
从“暖草如积” 可知不是初春与盛季,更不是秋冬两季,应为春夏之交;“山晴花更繁”也进一 步证明了这一点。
其中“草如积”与“芳草鲜美”同意同境, “花更繁”与“落 英缤纷”同意同境。
“落英”也解释为“盛开的花”。
) 2.以动衬静,突出表现了山村宁静安谧的生活景象。
3.运用了世外桃源 (桃花源) 的典故, 表达了作者对静谧闲适生活的赞美 (向 往)。
即事王安石 中心思想:山晴花更繁。
高下数家村。
荒寻犬吠昏。
疑是武陵源。
1/6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幽美、 自由闲适的农村生活画面, 表达了诗人对田园 生活的向往之情。
即事王安石 注音: jìng nuǎn cǎo rú jī , shān qíng huā gèng fán 。
zòng héng yī chuān shuǐ , gāo xià shù jiā cūn 。
jìng qì jī míng wǔ , huāng xún quǎn fèi hūn 。
guī lái xiàng rén shuō , yí shì wǔ líng yuán 。
王安石《钟山即事》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王安石《钟山即事》阅读练习及答案第一篇:《钟山即事阅读答案》钟山即事王安石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18.诗中哪些词语写出了钟山春景的“幽”?(2分)19.全诗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参考答案:18.无声(涧水无声)、不鸣(一鸟不鸣)19.表现了诗人悠闲平和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第二篇:《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二年级语文周练(含答案)》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二年级语文周练(9)一.积累与运用1.根据拼音在格内用正楷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
一名学生因与父母赌气,竟离家出走了,最后qīqiāo地失踪了。
专家说,青春期的孩子有着pànnì的性格,父母一定要多与孩子沟通。
2.(2009·江西)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A.人的一生,总是在不停地尝试,尝试拥有,尝试放弃;人的一生,又始终在不断地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幸福。
B.墙上挂着一幅画,画的题目取自宋朝临川(属江西)诗人谢无逸《千秋岁·咏夏景》中的“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C.闲聊之中,我问她为什么还要回到这曾让她伤心流泪的地方?她摇摇头,无奈地笑了。
D.通过别人反复实践和思考,他终于明白了做这件事有什么意义,怎样才能把这件事做得更好,更有价值。
3. (2013·泰州)下列句子中投有语病的一项是()A.据了解,千岛菜花风景区旅游高峰的提前到来,是因为今年的菜花提前绽放的原因。
B.我市近两成国土是湿地,能否合理利用好这一资源,必将有利于我市的生态文明建设。
C.教育都门只有多创造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就能更好地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
D.泰州举全市之力,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的原则,大力推进中国医药城的建设。
4.按要求完成默写⑴,大渡桥横铁索寒。
⑵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直接表现其爱国思想情怀的诗句是“,。
”⑶《过零丁洋》一词中作者用比喻来描写国家和个人的命运的句子是:,。
即事原文翻译及赏析

即事原文翻译及赏析即事原文翻译及赏析即事原文翻译及赏析1戊辰即事诗人安得有青衫,今岁和戎百万缣。
从此西湖休插柳,剩栽桑树养吴蚕。
翻译诗人从哪里觅绸缎做一领青衫?就因为今年与敌人签订了和约,每年要贡上百万匹绸绢。
我看来,从此后西湖边不要再种杨柳,全种上桑树,用来饲养吴蚕。
注释戊辰:宋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时宰相韩侂胄当政,为了“立盖世功名以自固”,让自己千古留名,草草出兵北伐,结果招致大败。
战后和约,以南宋每年向金人交纳大量钱财为代价。
青衫:古代读书人或一般人穿的衣服。
和:和议。
戎:北方民族,指金人。
缣(jiān):黄绢。
剩:全、都的意思。
吴蚕:苏州是当时著名的丝绸出产地,故曰吴蚕。
创作背景宋宁宗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宋兵伐金大败,不得已向金乞和。
次年十一月,和约成,宋朝对金人提出的停战条件完全接受,答应每年向金增纳白银三十万两,细绢三十万匹,这就是令宋人深感耻辱的嘉定和议。
翌年,也就是刘克庄写这首诗的戊辰年,条约正式实行。
赏析以调侃的语气写政治讽刺诗,读来虽感幽默风趣,却令人倍为心酸,这首绝句的特色就在于此。
诗人没有青衫穿,这样讲当然是到了超越现实的程度,夸张过了头。
但是,以不可能存在的现实来反衬极度的愤慨的感情(诗人对朝廷为和戎而用“百万缣”的无比愤怒),这种“超极表至极”的曲达方式在诗词创作中已是屡见不鲜了,比如李觏的《乡思》,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等,用的都是这种手法。
青衫是读书人的象征,是与一般平民区别的特征之一,代表了士子们的体面。
诗一开始就抓住这件象征物,说如今我这个诗人连想穿一袭青衫都没办法了!极其愤疾的一句话,劈头而来,不啻在说如今斯文已经扫地。
言外之意,当然扫地的何止是斯文,刘克庄正以此代指整个朝廷国家的体面都丢尽了。
何以会连读书人想一件青衫都得不到?诗第二句立即指出,这是因为做青衫的丝绸都孝敬金虏去了。
这两句是倒装,因了和戎,诗人才没绸做衣服,诗把因果关系调转顺序,就突出了胸中的愤愤不平。
王安石《即事》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王安石《即事》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王安石《即事》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即事王安石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
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
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试题一:从首联可以看出作者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由此联想到陶潜《桃花源记》中描写美景的哪两个句子?参考答案是春末或夏初。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答题区间是首联。
从“暖草如积”可知不是初春与盛季,更不是秋冬两季,应为春夏之交;“山晴花更繁”也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
其中“草如积”与“芳草鲜美”同意同境,“花更繁”与“落英缤纷”同意同境。
“落英”也解释为“盛开的花”。
)试题二(1)简析首联“暖”和“晴”的表达效果。
(2)二三联描绘了一个什么画面?(1)“暖”和“晴”。
“暖”字不仅描绘出小径上春意融融、温煦和暖的景象,也揭示了“草如积”的原因;“晴”字写出了山上天气晴好、阳光明媚的景象,正因为阳光朗照,所以春花才开得格外繁盛。
这两个字分别与“径”和“山”搭配,而不直接说“日暖”“天晴”,可谓突破常规,别有情致。
(2)二三联描绘了一幅宁静幽美、自由闲适的农村生活画面:流水曲折,村舍稀疏,鸡犬相闻,生活安逸。
这种画面正是作者理想的生活图景,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意境一致,所以诗人才会“疑是武陵源”了。
赏析此诗描绘山村春景。
山明水曲,草盛花繁,村舍疏稀,鸡犬相闻,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环境幽美如画,“纵横”、“高下”。
这一联以“纵横”“高下”为对,经纬交错,构织了一幅谐和匀称的画面:一道河水曲折流过,村中高高低低地散布着几户人家。
这两个词,不仅突出了乡村山高水阔的环境特点,更显出自由宁静的气氛。
是荆公的写景佳篇。
据《王直方诗话》说,本篇深受苏东坡喜爱,东坡曾手写此诗。
诗题一名《即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安石《即事》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王安石《即事》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即事
王安石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
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
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试题一:从首联可以看出作者描写的是哪个季节?
由此联想到陶潜《桃花源记》中描写美景的哪两个句子?
参考答案
是春末或夏初。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答题区间是首联。
从“暖草如积”可知不是初春与盛季,更不是秋
冬两季,应为春夏之交;“山晴花更繁”也进一步证明
了这一点。
其中“草如积”与“芳草鲜美”同意同境,“花更繁”与“落英缤纷”同意同境。
“落英”也解释
为“盛开的花”。
)
试题二
(1)简析首联“暖”和“晴”的表达效果。
(2)二三联描绘了一个什么画面?
(1)“暖”和“晴”。
“暖”字不仅描绘出小径上春意融融、温煦和暖的景象,也揭示了“草如积”的原
因;“晴”字写出了山上天气晴好、阳光明媚的景象,
正因为阳光朗照,所以春花才开得格外繁盛。
这两个字
分别与“径”和“山”搭配,而不直接说“日暖”“天晴”,可谓突破常规,别有情致。
(2)二三联描绘了一幅宁静幽美、自由闲适的农村生活画面:流水曲折,村舍稀疏,鸡犬相闻,生活安逸。
这种画面正是作者理想的生活图景,与陶渊明笔下的
“桃花源”意境一致,所以诗人才会“疑是武陵源”了。
赏析
此诗描绘山村春景。
山明水曲,草盛花繁,村舍疏稀,鸡犬相闻,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环境幽美如画,“纵横”、“高下”。
这一联以“纵横”“高下”为对,经纬交错,构织了一幅谐和匀称的画面:一道河水曲折
流过,村中高高低低地散布着几户人家。
这两个词,不
仅突出了乡村山高水阔的环境特点,更显出自由宁静的
气氛。
是荆公的写景佳篇。
据《王直方诗话》说,本篇深受苏东坡喜爱,东坡曾手写此诗。
诗题一名《即事》。